① 武藝的資料
中文名:武藝 曾用名:劉揚帆(武藝在北美參加K王爭霸的名字) 藝寶 12強定妝照英文名:Philip 昵稱: 小藝,武小藝,藝寶,藝少,藝殿下,藝王子,藝小寶,藝仔 粉絲昵稱:午飯-(WE) 籍貫:香港九龍 血型:B型 父親:武力 弟弟:武星Phirey 小學: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初中:湖南廣益實驗中學 高中:unionville high school (加拿大 多倫多) 生日:1990/11/03 生肖:馬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5cm(正在長高) 體重:60kg 個性:溫柔 內向 開朗(對熟悉的人) 沉默 靦腆 低調 愛好:唱歌 踢足球 彈鋼琴吉他 聽歌 看碟 旅遊 看足球比賽 打撞球 喜歡的運動:足球 、跑步、乒乓球、 羽毛球、撞球 、保齡球 喜歡的樂器:鋼琴 最喜歡的顏色:藍色、銀色、白色、橙色、黑色 最喜歡的體壇明星:范尼 、C羅、貝克漢姆 最喜歡的球隊:曼聯、英格蘭、荷蘭 最喜歡的樂壇明星:蔡卓妍(阿sa) 最喜歡的電影:《無間道》、《不可不信緣》、《燃情歲月》 招牌動作:唱歌捂著肚子,啃指頭(可愛) 藝の簽名[1]粉絲口號: 「武」可替代 「藝」鳴驚人 「藝」心一「藝」 愛武藝,沒道理 非凡武藝,無限魅力 聆聽武藝,「藝」心一意 快男好友:吳俊余、徐嘉葦、劉天霖、李雪岩、張承、劉宇超、劉心、玉米提、譚傑希、鄧入比、李煒、陳翔、姜潮 簽約公司:天娛傳媒
藝寶の快男比賽歌曲集
海選: 可惜不是你(原唱 梁靜茹) 長沙賽區50進35: 可惜不是你(原唱 梁靜茹) 菊花台(原唱 周傑倫) 藝寶長沙賽區35進25第一場: 如果雲知道(原唱 許茹芸) 雨天(原唱 孫燕姿) 長沙賽區35進25第二場: 有人為你偷偷在哭(原唱 蘇永康) 我還想她(原唱 林俊傑) 全國300強見面會: 我有我的young(集體演唱 原唱 飛輪海) 全國300強進60: 何必在一起(原唱 張傑) 分開以後(原唱 唐禹哲) 全國61進30第一場: 怎麼忍心放開手(原唱 山野) 曹操(原唱 林俊傑) 全國30強進20: 會呼吸的痛(原唱 梁靜茹) 猜不透(原唱 丁當) 全國20進12(第一場): 可惜不是你(原唱 梁靜茹) 全國20進12(第二場): 如果雲知道(原唱 許茹芸) 木乃伊(原唱 林俊傑) 全國12強總決賽(第一場): 隱形的翅膀(原唱 張韶涵) 灰色空間 (原唱 羅志祥) 醉赤壁 (原唱 林俊傑)
藝寶の快男比賽編號
海選:08042 300進60:49 61進30第一場:30 30進20:14 藝寶 12強20進12:20 全國總決賽:02
藝寶の比賽經歷
2009年獲得K王爭霸的北美賽區第3名 2010年快樂男聲長沙賽區25強 全國300強 入圍全國30強 2010年快樂男聲全國突圍賽61進30 全國30強 2010年快樂男聲全國突圍賽30進20 全國23強 2010年快樂男聲全國突圍賽20進12第一場 全國16強 2010年快樂男聲全國突圍賽20進12第二場 全國12強
藝寶の評價
影子:有超越年齡的唱功;我喜歡你這頭發,可愛(長沙賽區50進35) 藝寶宋柯:武藝歌唱的很好,可以讓人陷進去。 娓娓到來..感情真摯..唱歌的最高境界。(長沙賽區35進25第一場) 宋柯:你有人氣是應該的,你真的很會唱歌。(長沙賽區35進25第一場) 影子:台下的觀眾都在為你發光發亮。在你臉上洋溢的微笑,是我們在所有的那些比你年長很多的已經成名的巨星臉上看到的那一抹神秘的巨星式的微笑。他幾乎沒有做任何常規的煽動的動作——搖動手臂、晃動胯部,就已經讓他的粉絲們尖叫連連,不能把他們的目光從他的身上拿走,我也是。對武藝的粉絲說:我多想分享一點你們對武藝的愛,愛武及影好不好?!(長沙賽區35進25第二場) 宋柯:「非常出色。」(突圍賽300進60) 陳建寧:「你在舞台上唱歌很有魅力!」(全國61進30第一場) 宋柯:「你缺的不是技術,是膽量。」(全國30進20) 宋柯:「表現得特別好.....藝人一定要自戀」(全國23進12第一場) 周治平:「你是最有潛力的選手!」(全國23進12第二場)
藝寶の節目錄影
《天天向上》: 6月13日錄影,播出時間:2010.6.25晚19:30 湖南衛視《特步天天向上》,演唱歌曲《在KTV說愛你》。 《一呼百應》: 7月3日錄影,播出時間:2010.7.11下午17:30湖南衛視《雨潔一呼百應》,演唱歌曲《我的舞台》(12強合唱)《說了再見》《甜甜的》《愛》(12強合唱) 藝寶.快男一呼百應地圖時間:7月3日(周六) 地點:西安市民樂園萬達廣場(見右側) 具體內容:7月3日,快樂男聲全國12強將隨湖南衛視王牌欄目《一呼百應》空降西安檢驗人氣,並在西安召開12強的首個演唱會, 具體路線: 1.外地的午飯 火車站—民樂園萬達廣場 乘坐251路,五龍專線,游6路,201路,30路經過2站, 到達民樂園站,下車後步行約70米,到達萬達國際影城 2.本地的午飯 民樂園-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14路; 15路; 16路; 20路; 25路; 30路; 32路; 41路; 46路; 102路; 201路; 251路; 309路; K605路; 五龍專線; 《快男全國12強見面會》7月8日,具體播出時間為2010.07--主題為「快男全國12強,閃耀夢想舞台」
藝寶の歌曲
(K王爭霸) 藝寶北美圖片有人為你偷偷在哭 朋友別哭 流年 分開之後 灰色空間 木乃伊 你到底愛誰 怎麼忍心放開手 改變自己 新不了情
[編輯本段]概念
武藝:武術上的本領。 秦漢三國時期,徒手或使用各種兵器的武藝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這種發展表現為攻防格鬥技能的提高,用於娛樂、健身的雛形套路陸續出現,一些武藝專著也先後問世。從體育的角度看,當時發展較顯著,史籍記載較多的武藝項目,主要有手搏、劍術與射箭等。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現代漢語詞典》),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練武 中國武術的學習,目前在武館或一些武術教學場所公開招收學徒。而傳統武術的拜師學藝目前在民間卻仍然保持了許多古代的傳統,需要有人推薦,然後遞帖子行拜師禮。雖然已經很少像以前那樣「師看徒三年,徒看師三年」,但是仍然會有較長時間的觀察期,讓師傅了解這個徒弟是否可教;讓徒弟了解師傅的功夫是否可學。 中國武術的修煉,各門各派都不相同。大體上都包括了基本功、套路、內功和外功。尤其是其中的內功和外功都被各派視為最重要的內容,素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說法,不肯輕易示人,即使自己的徒弟也不見的傾囊相授。 就內功而言,主要的中醫理論基礎是中醫的經絡學說。中醫認為,「經絡為臟腑之表,臟腑為經絡之里」,修煉經絡,會對臟腑產生調理、鞏固、增強的作用。中國武術的內功主要練的是內氣,而經絡是內氣運行的通道,內氣在經絡中按一定方式運行,會對經絡本身、相應的臟器以及身體的整體產生調理、鞏固、增強的作用。 就外功而言,很多外功的修煉要藉助葯物作為輔助。輔助的作用主要分為輔助練習、療傷、調理及增強身體相應部位和器官等幾方面。葯物的作用通常同時包括其中的多個方面。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各家各派大同小異。一般有站樁,例如站馬步;各種鍛煉肢體柔韌性的方法(和現代其他體育項目的鍛煉方法差不多);一些基本招式和基本套路的練習。這是對於傳統武術而言,對於現在的套路武術,則具有一定運動員水平,就直接進行套路動作的學習,對於傳統武術的基本功並不大重視。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講究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手法有拳、掌、鉤,「四擊八法十二型」。 內功 要是用呼吸、吐納、運氣方法,配合身體動作,以加強攻擊、防守動作的效果。 由於中國民間思想受道教影響深遠。道教有說法認為大宇宙(世界)和小宇宙(身體)能互相溝通影響,所以有所謂氣功或內功的修練。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部份武術流派亦有「養氣」、「練氣」、「運氣」之說。一開始,內功並不是中國武術的內容。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和氣功結合。 不同流派對「氣」的理解不盡相同,不過大體源自對外在大氣的想像,近似於中醫理論中的氣,但不同於近代科學中的空氣或其它氣體。內氣又稱「真氣」或「氣」,而修煉內氣大致分為動功和靜功兩大類,前者以一定的動作套路配合呼吸、意念實現對內氣的增強、推動,廣泛流傳的如太極拳等;後者主要依靠呼吸和意念實現同樣的目的。練習較前者困難。並且,由於深度的入靜,容易受外界干擾而產生偏差(即所謂「走火入魔」)。 內功的修煉效果:絕大部分普通百姓將氣功修煉作為強身健體的一種方法。如果長期堅持並且練習得法,能使精神健旺,全身高度舒適,並能增強體質。 如果作為技擊的基本功長期練習,則可以大幅增加肌肉爆發力,並增強體力。一些主要流派,都有發出內氣的功夫。 有傳說運用內功,可以在近距離不經接觸,而打擊對手(如少林功夫中的陽光手)。但一般認為此種功夫需要長期刻苦練習,並且各門派傳統上都不願公開自己的修煉方法,因此內功修煉的這種效果尚未能得到公開證實。內功修煉的這種效果尚未能得到公開證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從未有在實際對戰中使用過此種功夫做出實際傷害的可證明事例發生(如少林功夫中的陽光手)。 外功 主要是增強身體的筋、骨、肌肉的強度,以加強攻擊、防守動作的威力。 練習方式從手段上看有與其他技擊種類相似的地方,都是反復打擊一定硬度的目標或反復承受擊打,但在中國武術中,中葯對於外功的練習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輔助練習、療傷、調理及增強身體相應部位和器官等幾方面。 外功修煉的效果:外功的目的一是增加自身的抗擊打能力,二是增加進攻的威力。由於武術作為技擊實戰的意義早已基本消失,只有很少數人在練習外功。公開的表演和武警訓練的內容包括用磚頭猛擊頭部,磚頭破碎而頭部無損傷等。更早時期的關於外功的公開表演有例如義和團時期的刀槍不入的表演。
武術的源流
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那時,人類即已開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獸進行斗爭,一是為了自衛,一是為了獵取生活資料,後來人們為了互相爭奪財富,進而製造了更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如《山海經?大荒北經》就有「蚩尤作兵伐黃帝」的記載。這樣,人類通過戰斗,不僅製造了兵器,而且逐漸積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鬥意義的技能。
武術的沿革
在殷商時期,青銅業發展,以車戰為主,出現了一些銅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鉞、刀、劍等。同時,也出現了這類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術。為了提高戰鬥力,這時已有了比賽的形式。如《禮記·王制》所載「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裸股肱,決射御」,意即較量武藝高低。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為了在步騎戰中發揮作用,長柄武器變短,短柄武器(特別是劍身)變長,這樣,武器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同時武術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視。這時比試武藝的形式已廣泛出現,更加推動了武藝的發展。據《管子?七法》載,當時每年有「春秋角試。」據《莊子·人間世》和《荀子·議兵》所載,當時比試武藝已非常講究技巧,拳術打法有進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時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賽時有裁判,有賽場,有一定的服裝。1975年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畫了當時一場比賽的盛況:台前有帷幕飄帶,台上 3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褲,腰部系帶,足穿翹頭鞋,2人在比賽,1人雙手前伸作裁判。 漢時,有了劍舞、刀舞、雙戟舞、鉞舞等。這都說明,漢時的武舞已有明顯的技擊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漢時是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已形成了多種技術風格的流派。如《漢書·藝文志》收入的「兵技巧」類就有13家、199篇,都是論述「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的武術專著。 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官僚貴族或耽於宴樂或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其影響也滲透到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中,如視劍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劍代刀劍,用荒誕無稽的邪說取代練武,致使武藝停滯不前。 隋唐五代時期,隨著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武術重新興起,唐初天罡拳開始流行。 唐朝開始實行武舉制,並用考試辦法授與武藝出眾者以相應稱號,如「猛殷之士」、「矯捷之士」、「技術之士」、「疾足之士」,獲得每個稱號都有具體標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貫五紮,戈矛劍戟便於利用……」(《武備志?太白陰經?選士篇第十六》)。這一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促進了社會上的練武活動。 這時的唐朝,阿拉伯人開始大量定居於中國大地,衍生出了回族,回族武術開始形成。 隨著步騎戰的發展,在戰場上,戈、戟逐漸被淘汰,劍作為軍事技術多被刀所代替,但作為套路的演練仍在發展。 宋代出現了民間練武組織,見於記載的有「錦標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撲)等。這些社團因陋就簡,「自置裹頭無刃槍、竹標排、木弓刀、蒿矢等習武技」(《宋史》卷 191)。在城市中,據《棟亭十二種都城記勝》所載,在街頭巷尾打場演武,十分熱鬧。表演的武藝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槍、舞劍以及打彈、射弩等,對練叫「打套子」,有「槍對牌」、「劍對牌」等,這時,集體項目也發展較快,例如,《東京夢華錄》卷 7載:「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但對抗性的攻防技術由於受了宋理學家倡導「主靜」的影響,都逐漸走向衰微。
身穿漢服的武當弟子在練習武術
元代統治者對民間「……二十人之上不許聚眾圍獵」(《元典章》卷 3,賑飢貧),連民間私藏武器也屬犯罪。武藝多以秘密家傳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傳授。這時的回族武術開始快速發展。 明代是武藝大發展的時期,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技術流派,拳術、器械都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理論上總結了過去的練武經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紀效新書》、《武篇》、《耕餘剩技》等。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記載了拳術、器械的流派、沿革、動作名稱、特徵、運動方法和技術理論等,有的還附有歌訣及動作圖解,明洪武年間,洪武拳開始流行,為後世研究武術提供了重要依據。 清代統治者禁止練武,民間則以「社」、「館」的秘密結社形式傳授武藝,其中著名的拳種,如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極拳、劈掛拳等,多在清代形成。回族武術廣泛傳播,影響力很高。清代人對回族的認識顯得更深入了一層,有了一句乾隆眾所周知的「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姓,每多將種。」的評價。 民國期間,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拳社,對傳播和發展武術起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被作為優秀民族遺產加以繼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級武術協會,國家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開展武術運動,將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3年,舉行了第1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接著又舉行多次全國性武術比賽或表演大會。為了推動武術的普及和提高,國家組織創編了比賽規定套路,編制了群眾武術活動所需要的初級套路和簡化太極拳等,出版武術書籍和掛圖,拍攝武術影片和錄象。為探討武術運動鍛煉的價值,還組織有關生理的測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學化。此外,各體育學院、體育系相繼設立武術課和武術專業班,大中小學也把武術列為體育課教學內容,青少年業余體校也建立武術班,各地武術協會設立各種形式的武術輔導站。 漢代出現了「武藝」一詞,並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選》中「偃閉武術」(當時泛指軍事)的「武術」一詞;民國時稱「國術」:新中國成立後仍沿用「武術」一詞。 隨著歷史的變遷,冷兵器的逐步消亡,專用武術器械的生產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現,對抗性項目、武術競賽規則的、制定,武術已演化成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武術的體育化使其內容、形式及訓練手段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發展到今天,武術的基本定義可概括為: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捕斗的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從這一定義出發來認識武術。首先,武術屬於中國傳統的技擊術。它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徒手或藉助於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鬥的能力。無論是對抗性的捕斗運動,還是勢勢相承的套路運動,都是以中國傳統的技擊方法作為其技術核心的。就人類的社會生活來說,技擊術不可能是中國獨有的。比較世界各地的技擊術,武術不僅在技擊方法上更為豐富(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運動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結合的,又是分離的,這種
武術姿勢
發展模式,也迥然有別於世界上其他技擊術。在演練方法上注重內外兼修,演練風格上要求神形兼備,無不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技擊術的運動特點。 其次,武術是體育項目,它明顯區別於使人致傷致殘的實用技擊技術。套路運動中盡管包含豐富的技擊方法,但其宗旨是通過演練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攻防能力,進行功力與技巧上的較量,在技術要求上與實用技術有一定的區別,散手運動的技術固然更接近於實用技南,但由於受競賽規則的規定,亦將其限制在體育競技運動之內。總之,歸結為一點,武術具有明確的體育屬性,體育是當今武術的主要社會哲學、中醫學、倫理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注重內外兼修,諸如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形神論、氣論、動靜說、剛柔說等等,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風貌的武術文化體系。它內涵豐富,寓意深,既具備了人類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共同特徵,又具有東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民在體育領域中的智慧結晶。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從廣義上認識,武術不僅是一個運動項目,而且是一項民族體育,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畫家:武藝
1966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1989年畢業,獲學士學位 ,師從盧沉。同年任教於魯迅美術學院。1991年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盧沉教授研究生。 1992年——1993年完成研究生畢業創作《遼東組畫》及畢業論文《用筆墨塑造情感》。1993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在北京舉辦第一次個人作品展。現任中央美院壁畫系講師。 1994年春在京郊大興畫室創作《夏日組畫》,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張力的實驗:表現性水墨展》。1995年赴河南淮陽、澠池等地考察寫生.並創作《淮陽組畫》、參加在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的《青年畫家邀請展》。創作《黃村組畫 》、1996年參加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水墨聯展》、參加《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精品展》並接受央視《書壇畫苑》采訪、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中國水墨現狀展》 、參加在北京國際藝苑舉辦的《水墨延伸·人物畫邀請展》、參加《中國當代名家珠海作品邀請展》、應邀為英國倫敦國家電視台大型專題片《中國》繪制專輯封面。 1997年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中國素描藝術展》。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97中國水墨畫邀請展》 。1998年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開放水墨——六人現代藝術展》(武藝、王晉、李孝萱、陳鐵軍、邵戈、趙保生現代藝術展)。參加《世紀之星——中國藝術雙年展》(加拿大)。參加《當代中國美術二十年啟示錄》展 。1999年參加「世紀未來藝術之旅第三回展」。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水墨延伸——99中國畫人物肖像作品展》。參加「都市水墨畫」(廣州、深圳)。 2000年參加《新中國畫大展》(上海),參加《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並接受央視《美術星空》采訪。2001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個人作品展。 參加《水墨本色——當代中國畫邀請展》,《水墨延伸——2001年展》,《當代中國藝術家招貼設計展》(北京、日本、法國、義大利)。 作品被專題介紹和刊載於台灣《雄獅美術》、《藝術家》、《炎黃藝術》、大陸《美術》、《美術研究》、《江蘇畫刊》、《畫廊》、《美術觀察》、《美苑》、《中國當代美術家圖鑒》、《中國畫研究》、《藝術家》、《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傳呼》。 《美術大觀》、《文化月刊》、《中國詩書畫》、《中國現代線描精選》、《當代水墨人物畫家創意手稿》、《中國當代傑出中青年國畫家新作集》等專業刊物 。作品曾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國際藝苑美術館、中央電視台電視畫廊、深圳華韻文化藝術公司、深圳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及德國、英國、台灣、香港、日本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論文及評介文章:台灣《藝術家》1993.9曉溪:《武藝水墨人物畫展》。大陸《藝術家》1994.1遲馳:《於等詩中構建一評析武藝<遼東組畫>》 。《張力的實驗》畫集,劉驍純《武藝作品簡評》。《美術研究》1995.2武藝:《我的三組作品的主題醞釀與藝術表現》。《江蘇畫刊》1995.5石飛:《一顆漂盪的心靈——武藝作品簡評》。 《畫廊》1996.3皮力:《對時間與生命的東方式表達——對畫家武藝的訪談》。《美術觀察》1996.6.武藝《創作遐想》。《美苑》1996.2武藝《對水墨人物畫教學與創作的幾點感想》 。 《美術觀察》1997.1 陳蘇平《武藝的畫》(節選)。《美術觀察》 1998.10孫景波;《看武藝畫展》。《美術研究》1999.2 淳如《人間情懷一觀武藝近作有感》。 《榮寶齋》2000.1 武藝《西行散記》。《中國畫研究》2000.2 陳蘇平《武藝的畫》(全文)。《藝術狀態》2000.1《西行散記》、《關於教與學狀態的一點感想》。《江蘇畫刊》2001.5張敢《一次談話的摘錄——武藝訪談》。《當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畫像,2001范迪安《現代「逸品」——評武藝畫作》。 作品曾被專題介紹於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並被德國、美國、日本及香港、台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