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賣炭翁》中寫啦幾個人物運用了什麼刻畫人物的方法
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⑵ 賣炭翁人物分析
賣炭翁,是一個靠伐薪燒炭為生的老人。他靠的是一把斧頭、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熏黑的手指頭。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
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並沒有過高的要求,「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保障。按理說,一個人養活自己一個人,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願望也難以實現。
他穿著單薄的衣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願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
賣炭翁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裡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麼?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裡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太監手裡拿著文書,嘴裡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文章賞析
詩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刻畫細膩、逼真,使人們從人形象中受到強烈的感染。
一是對人物外貌的刻畫。
二是對內心世界的描寫。
試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簡單而深情的十四個字,活活地勾畫出賣炭老人的辛苦、貧困、衰老、遭難的外貌,使人見之同情,思之痛心。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又是簡單而深情的十四個字,把老人瑟縮、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寫得多麼深刻、細膩。
使人彷彿看到一個蜷縮在屋角凍得發顫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籌劃著自己可憐的生活。從而更加拽拉人們的心靈,使人感到殘酷的現實對老人是多麼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