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及技巧

研究方法及技巧

發布時間:2023-07-06 05:49:49

1. 研究性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性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性論文也是屬於畢業論文其中的一種,大家都知道,掌握一定的畢業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能夠使我們更好的完成畢業論文,下面為大家介紹研究性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1.畢業論文材料的收集整理方法與技巧

1.1 廣泛地搜集、閱讀

論文提出的問題要集中, 材料的收集卻要盡可能地廣泛。一般說來,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知識、材料准備。

1)能夠反映研究對象本身各種具體特徵的專題材料

充分熟悉對象,是正確認識對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除了直接了解對象本身的各種具體特徵(通過有關作家的全部作品,有關問題的各種知識,……),還要把握一切能夠影響研究對象的生成和發展變化的社會、歷史條件或精神、物質因素。只有盡可能全面地掌握這些材料。進行研究時才能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對於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2)作為明確方向和思想指導的理論准備

所謂科學研究,就是通過正確、嚴密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工作, 從具體的事物和現象中找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來。這項工作,本身就要有正確的理論(專業理論和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起作用的哲學思想)所指導。科學實踐和發展的歷史還告訴我們,進行一項研究工作,不僅需求充分的專業理論、知識,最好還能力求廣泛通曉其它有關學科的理論和知識。通過不同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的相互滲透,相互啟發(例如, 用系統的方法分析藝術形象的美學特徵和社會功能;把模糊數學的方法引入修辭學研究中去), 往往可以更好地帶來新的發現;新的突破。

3)別人對於這一問題已經發表過的意見

這方面的材料要盡量搜集。別人已經解決的問題,自然不必再花力氣去作重復勞動; 充分吸收別人已有的經驗,或是了解別人所遇疑難的焦點所在,對不同觀點仔細進行比較研究,既可以少走彎路,也便於發現問題,就象兵法上所說的那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1.2 認真地整理、辨析

要使材料發揮作用,還需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下一番辨析、整理的工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材料系統化,條理化,真能有助於分析、解決問題。整理材料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製成文獻、資料的目錄索引。可以利用有關的現成材料(圖書館、資料室的目錄卡片和報刊索引等),根據自己的選題加以編寫。

2)剪報、札記、文摘卡。這一類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必須力求眉目清楚。一要詳細註明每則資料的作者、篇名、出處、發表日期,二要有細致合理的分類。

3)大事記、年譜或著譯年表。通過這一類材料的編寫,可以加強對於研究對象的總體印象,有助於在胸有全局的基礎上深化對於某一專題、某一側面的研究。

2 畢業論文內容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2.1 論文的結構

論文的結構,並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從一般的情況來看,大體上可以分作“引言”“正文”和“結論”三個部分。引言的作用,主要是說明選題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難、爭執,提出本文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正文是分析、論證的過程;結論則是整個研究成果的總結性的表述。有的文章在引言之前,還有小標題目錄和全文的內容摘要。

2.2 提綱的作用

論題擬定,材料大致齊備,動手寫作論文之前,應仔細擬出論文提綱。提綱也有個反復修改補充的過程。這步工作做好了,論文已大致成竹在胸。一個成熟的提綱,有助於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考察每一個局部,並考慮個部分之間應有的邏輯聯系。各部分所佔的篇幅應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稱,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既要重點突出,又要照顧全面。

2.3 要有正確而多樣的研究、分析方法

初學學術論文寫作的人,往往容易犯歸納多而分析少的毛病。要麼是就事論事的材料羅列,要麼是輕易而簡單化地得出結論,不善於通過有層次、有根據的分析、論證,充分顯示其思想觀點的說服力和深刻性。這里就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改進、提高。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

1)哲學的方法

這是指如何根據唯物主義辨證法對於哲學基本范疇(現象和本質,存在和運動,原因和結果……)的理解,正確解決具體研究工作中的本體論和一般方法論的問題(比如,從認識對象的現象到認識對象的本質)。

2)歷史的方法

這是強調尊重對象本身的歷史具體性的方法。它要求研究工作者必須充分熟悉客觀對象歷史發展的實際進程,佔有大量資料,從中尋找出客觀對象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性。

3)邏輯的方法

這是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形式邏輯和辨證邏輯所揭示的關於人們思維的一般規律(概念、判斷、推理、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 對客觀事物的各種現象進行邏輯分析,尋求它們之間的規律性聯系,並用理論的形態加以體現。

4)假說的方法

所謂假說,並不是隨意的幻想和碰運氣的猜測,而是以一定的經驗事實材料為基礎, 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依據,藉助於研究者的活躍聯想或直覺感受, 提出的一種富有預見性、然而尚待繼續驗證的新觀點。它們雖然還不能稱為科學的結論,但卻常常是新思想、新理論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確獲得,往往是和上述各種方法的另國而緊密地結合使用分不開的。

2.4 引用材料的方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但是,援引不當,交代不清,也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引用材料的方式有這么幾種:

1)完整引用。照錄原文一句或一段話,不能任意刪削或添加別的內容。前後要加引號。如果引文單獨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後空兩格。

2)概括引用。用作者自己的語言將引文的原意轉述出來。前後無須加引號,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號加以突出。

3)分析引用。將引文的內容拆散、打碎,和論文作者自己的闡述分析文字自然地 糅 合在一起。這樣可以避免由於單獨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顯得累贅或影響風格的統一。

;

2. 作業研究的方法與技巧

主要的作業研究的方法與技巧如下所述:
(一)決策理論
就某種意義來說,所有的作業研究其實多跟決策有關。它涉及決策規則、評估各種可能的決策、決策最佳化、預測決策的結果、協助應付不明確性和風險性,並釐清復雜的情況(決策往往是在這種情況中進行),讓管理階層可以迅速運用個人的判斷,找出在所處環境中最好的行動方案。
四種基本決策法則:
⒈樂觀(最大值極大化法則):
選擇可能會產生最佳結果的方案。
⒉悲觀(最小值極大化法則、收入法則或成本最大值極大化法則):
在各種可能出現的最低結果中選取最高值的方案。
⒊機會成本(遺憾法則):
選擇某一方案而放棄其它方案時,失去了什麼機會? 如果我們採用了某一種特別的方案,事後卻發現另一個決策方案才是某一特定環境中最好的選擇,那麼我們會有多大的遺憾?
⒋期望值:
估計某一特殊狀況發生的機率,從而根據估計值來選擇方案。
(二)決策理論下所分的決策技巧有:
手段-目的分析
庫克(Steve Cooke)和史雷克(Nigel Slack)所述的手段-目的分析,是要澄清一序列的目標,進而找出一連串的決策點。此一觀念是依據一項事實,亦即對某個決策者的目標,對另外一個階層較高的決策者來說,卻是達成較高目標的手段。換句話說,某個人的手段是另一個人的目的。
手段-目的分析是以畫出手段-目的鏈來進行。
手段-目的鏈
(三)決策矩陣
決策矩陣,如庫克(Steve Cooke)和史雷克(Nigel Slack)所述,是一種在不確定環境中把相當直接的決策模式化的方法。這種決策環境中,決策者對於各種選擇方案一目瞭然。與決策者有關的因素或「自然狀態」、每一方案與每一因素組合後的可能結果,要列成矩陣表示。
決策樹的計算方法
主觀機率 貝氏分析 貝氏統計分析是要在各種備選方案未知或者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以致沒有正常統計機率的情況下,把主觀的預測轉化成數學機率曲線。貝氏統計把某一情境的最佳評估值當做是信以為真的機率。一旦有新的數據出現之後,機率可以修正。貝氏分析的最後結果,取決於指定的事前機率(prior probabilities)。貝氏統計的准確性雖值得懷疑,但它的確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機率修正邏輯結構,把有關假設所知的更多事物建入決策中。
決策理論從單一目標發展到多目標,是在理論與實務上的一個跳躍。用多目標規劃方法來處理決策問題,更能滿足實務上的需求。

3. 論文撰寫有哪些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生寫論文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研究生發表論文是非常常見的也是必須的一件事,但是很多研究生初次接觸論文的時候難免會出很多錯誤導致投稿難。那麼研究生在寫論文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本文總結了如下一些技巧。
1、 注意語言表達
雖然科研論文可以說是對他人「講故事」。但與一般的故事不同之處,個人認為,主要在於邏輯性與連貫性。表達方式應以順敘為佳,不宜像詩歌、散文、小說之類的文藝作品,使用倒敘、插敘等手法。
內容詳略得當。該簡略之處就要言簡意賅,該詳盡之處就要清晰全面,不要寫成「流水賬」,也不要寫成「意識流」。
結構要合理。可以按「提出問題(立論)→分析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結論)」的總體思路來謀篇布局。摘要、正文和結論的相關內容,要前後呼應。
語言通俗易懂。論文是給別人看的,不要認為自己知道的,別人就一定知道。要使用書面語言,避免使用網路語言。語句長短合適,少用累贅的長句與跳躍的短句。
遣詞要恰當得體。比如,「推測」、「推斷」與「推定」,語氣是有所不同的(在英文文獻中,常用的是suggest、indicate、maybe之類「容他性」的詞語)。注意錯別字。避免因一時的疏忽大意,而留下缺憾。比如,將「風雲二號」寫成「風韻二號」,「碳酸鹽」寫成「碳酸岩」。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要分號與頓號不分,一「逗(號)」到底等。
建議同學們在閑暇時,可以多看看漢語言工具書。同時,也呼籲素質教育階段,要切實重視母語—漢語的教學質量。
2、數據、術語嚴謹規范
嚴謹規范,是科研論文的主要特徵之一。
數據分析,避免「張冠李戴」。對數據進行判別時,不要將屬性為A的對象,用B作為參照標准。計量單位,要符合國家標准或者相關行業規范。
注意有效數字的取捨。並不是小數點之後位數越多就越精確,而是要與獲得數據的方法手段結合起來。比如,利用一台精度為5%的儀器進行觀測,數據應寫成「19」,而不是「19.2」。
不能簡單地照搬儀器報出值。高於檢測上限、或低於檢測下限的數據,應該用「>檢測限」、「<檢測限」、「未檢出」或相應的英文縮寫等表示。
標注要詳實。比如,采樣位置圖,應該有比例尺、方位、坐標、圖例及說明等參數。圖版中使用專業符號、代碼表示對象時,應該附註相應的文字說明。

4. 有哪些研究方法

有哪些研究方法如下:

1、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2、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3、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培盯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據較少。

資料拓展: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

根據研究活動的特態戚征或認識層次,可以分為經驗方法和理論研究;根據研究帆中陵對象的規模和性質,可以分為戰略研究方法和戰術研究方法。

以研究方法的規則性為依據,可以分為常規方法和非常規方法;按方法的普遍程度不同,可以分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根據研究手段的不同,可以分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5. 畢業論文中研究方法,手段和步驟怎樣寫

(1)文獻研究法:根據所要研究內容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獲得充足的資料,從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課題的背景、歷史、現狀以及前景。

(2)研究項目分析法:在進行理論的搜集與分析之後,根據現有的研究項目整體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理論有理有據,設計更合理。

根據許多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5)研究方法及技巧擴展閱讀: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6. 寫論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論文的研究方法:規范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思維方法,內容分析法,文獻分析法,數學方法。

一、規范研究法

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念或經濟理論對經濟行為人的行為結果及產生這一結果的制度或政策進行評判,回答經濟行為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的分析方法。

二、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受訓學員研究分析,培養學員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及執行業務能力的培訓方法,具體說來:

四、比較分析法

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常常用到,他與等效替代法相似。

五、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六、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徵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准確意義的過程。內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

七、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分析法是一項經濟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過對與工作相關的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來獲取工作信息。一般用於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編制任務清單初稿。

八、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

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7.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干什麼都是要講究方法的,現在是知識與技巧的時代,不再是以前光靠蠻干就能賺錢的年代了,好的技巧與方法能幫助人們更快更好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下面我告訴大家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1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研究方法有哪幾種2

1、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2、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3、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通過分析某一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內在原因,去解釋現象對整體的影響(也就是對整體具有怎樣的功能)。

4、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5、模擬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6、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7、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8、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8. 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9. 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方法有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跨學科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數量研究法、模擬法以及信息研究方法。

一、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四、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五、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七、跨學科研究法。跨科學研究法是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個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一、模擬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10.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各類研究方法:
1. 經驗性方法
(1) 觀察法
從觀察進行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又稱肉眼觀察和儀器觀察)。
所謂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描述。隨著觀察工具的發展,儀器設備的出現,在觀察者和觀察對象之間出現了中間環節——儀器。儀器在觀察方法中的使用,使人們的觀察能力大大躍進了一步,由直接觀察發展到了間接觀察。直接觀察的優點是感官能夠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直接作用,可以避免由於運用中間環節——儀器所引起的誤差。但是直接觀察有它的局限性,它使人們只能觀察分辨5——100U左右的點,只能聽到200——2000赫茲頻率范圍具有一定音響的聲波。因此,由直接觀察發展到間接觀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
所謂間接觀察,是指藉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隨著儀器和技術手段的發展,間接觀察的范圍大大向前推進了。
在宏觀方面搏滲,在1608年伽利略使用最原始的望遠鏡對天體進行觀察,當時只能看到月亮上的「環形山」、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圓缺;而今天使用直徑6米的天文望遠鏡,卻能觀察到距地球三十億光年的遙遠天體,使人們的視野不知擴大了多少倍。至於把人們的視野擴大到二百億光年之遠天體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則把人們的觀察能力提高到了更高的程度。
在微觀方面,由於光學顯微鏡的發明,人們觀察分辨能力提高了五百倍,能觀察到0.2U的物體。而電子顯微鏡的出現,則把人們的分辨能力提高了一萬倍,在理論上能夠分辨0.018A°的點,比最小的原子直徑(H=1.06A°)還要小。
從觀察描述的結果來看,可以分為定性觀察(質的觀察)和定量觀察(量的觀察)。
所謂定性觀察,是指對所觀察的對象進行性質和特徵方面的描述。這是觀察方法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這種觀察在動植物分類學、地理學、傳統生物學等學科中運用比較廣泛。如動物分類學常常要描述動物的體形、四肢、頭胸腹等形態特徵,以便進行分類。
所謂定量觀察,是指對觀測對象的位置遠近、體積大小、運動速度快慢等數量方面的觀測或測量。這種觀察在天文學、物理學和技術科學中運用較為廣泛。如天文學中對遙遠星球的位置、運行軌道的觀察等,技術科學中對各種物理量的定量觀測。隨著各門科學向精密科學發展,定量觀察愈益顯得重要,數學方法在各個領域中的運用,也正反映這一特點。
觀察方法從定性向定量的發展,是人們認識能力、觀察水平的提高。對觀察事物能夠作定量描述,表明了人們從認識事物的特性、特徵向更深層次的本質認的發展。如人們對紅橙綠青藍紫各種顏色定性辨別的認識,發展到各種顏色是由於各種物體所吸收的光的波長不同所引起的認識,這在認識層次上是一個飛躍。
從觀察者的空間位置來看,又可分為地叢段面觀察和空間觀察。
所謂地面觀察,是指觀察者在地球表面上所進行的觀察。當科學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觀察手段還無法擺脫地球引力的作用時,在有些領域中觀察所獲得的資料,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地震的觀測、星球的觀測等。
所謂空間觀察,是指在宇宙空間所進行的觀察。由於空間技術的發展,遙測遙控手段的出現,設立了能夠擺脫地球引力作用的星際飛行器和避開大氣屏障的空間觀測站,這種觀察手段所取得的資料,能夠更客觀地反映宇宙、天文、氣象、地震等情況。近年來,宇宙學、地球物理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與空間觀察手段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另外,觀察還可以根據觀察者的自覺程度分為:自發觀察或被動觀察、誘發觀察或主動觀察等等。
(2) 實驗法
實驗方法和觀察方法相比較所不同的是,實驗方法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或模擬的特定條件下,排除各種干擾,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進步、實驗手段的日益提高,實驗方法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按照科學實驗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分為許多種類型。
①以實驗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不同作用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析因實驗、判決實驗、探索實驗、比較(對照)實驗、中間實驗等。
析因實驗是指為了尋找引起某些變化或結果的原因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從已知的結果中去找出未知的原因。科學史上這種例子很多。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細菌學科尼科爾根據醫院里斑疹傷寒病人經過衛生措施而沒有傳基鄭脊播這一事實斷定,這種病是以體虱為媒介的,後來經過實驗證實了這一推斷。
判決實驗是指為了判定某種假說是否正確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能夠宣判這一假說的前途命運。經過這類實驗,假說就可以被證實或被否定。如吳健友將鈷60冷卻到0.01K的情況下,排除了熱運動的干擾所作的實驗就是對楊振寧、李政道提出的微觀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假說的一種判決實驗。
探索實驗是指創設一定的條件來達到某一目的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從已知的原因來發現它將產生的未知結果。如英國科學家戴維(1778——1829)在真空中使兩決冰在水的冰點上互相摩擦,結果冰融化了,證明了冰融化所要求的熱是由於摩擦產生的,推翻了「熱素」說。
比較(對照)實驗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組群進行比較,一個是「對照」組,作為比較的標准;另一個是試驗組,是進行某種試驗而採取的一些措施,通過一些實驗步驟,然後觀察其結果,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得出這種措施對研究對象所產生的影響。這種方法的特點往往運用於生命科學中,如醫葯學中新研製的葯品療效的試驗,農業科學研究中的田間試驗等。
中間實驗是指在科學研究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生產應用前必須進行的一種模擬生產條件的實驗。這種實驗方法一般應用於農業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試驗中比較復雜、規模又比較大的研究項目,以便通過中間實驗來最後確定其科研成果能否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價值。
②從實驗結果的性質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定性實驗、定量實驗和結構分析實驗。
定性實驗是指為了測定研究對象的性質及其組成部分而安排的實驗。其目的就是為了判定某種組成部分是否存在,或是否起作用。它的特點是回答「有沒有」或者「是不是」等問題。這種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科學史上很多著名的實驗都屬於定性實驗,如戴維用氧化二氮作麻醉劑的實驗,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實驗等等。
定量實驗是指在測定研究對象的組成成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測定各組成成分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含有某一組成成分的數值等實驗。在化學實驗中,往往不僅要了解某一化合物的化學組分,而且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確定其各組分的含量,或者了解化學反應中各組分參與反應的消耗量,或者了解各組分的最佳配方比例等等。在物理學實驗中往往要確定某一物質的物理特性,如溶點、沸點、冰點以及其他一些物理學常用數值等,這些都屬於定量實驗的范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就是在大量定量實驗基礎上,建立氧化還原理論的。
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雖然是不同性質的實驗,但是它們之間又是不可割裂的。定性實驗是定量實驗的基礎,只有在確定了某一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後,才能進一步測定其含有的數值。同時,也只有經過定量實驗,才能對這一物質的整體性質有所了解。因此,從定性實驗發展到定量實驗,這是認識不斷深化的表現。特別當定量實驗與數學方法相結合之後,它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運用的范圍也日益廣泛,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實驗方法離不開儀器的幫助,而儀器的精密度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這對定量實驗尤為突出。定量實驗的精確與否,又會直接引起研究對象性質判別上的差異。
結構分析實驗是指為了測定研究對象的空間結構狀況並對其進行分析而安排的實驗。它既有定性的一面,也有定量的一面。如沃森—克里克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苯結構的實驗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實驗方法還可以按照實驗場所的不同進行分類,如地面實驗、空間實驗、地下實驗等。還可以按照實驗對象的不同進行分類,如化學實驗、物理實驗、生物實驗等。總之,實驗方法根據其分類的標准不同可以進行多種區分。並且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實驗方法的種類將不斷豐富。
(3) 訪談法
訪談,就是研究性交談,是以口頭形式,根據被詢問者的答復搜集客觀的、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准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較復雜的問時需要向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不同類型的材料。
適用范圍:訪談法收集信息資料是通過研究者與被調查對象面對面直接交談方式實現的,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訪談廣泛適用於教育調查、求職、咨詢等,既有事實的調查,也有意見的征詢,更多用於個性、個別化研究。
訪談研究法的優點: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導深入交談可獲得可靠有效的資料;團體訪談,不僅節省時間,而且與會者可放鬆心情,作較周密的思考後回答問題,相互啟發影響,有利於促進問題的深入。
訪談研究法的缺點:樣本小,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無法控制被試受主試的種種影響(如角色特點,表情態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訪談法一般在調查對象較少的情況下採用,且常與問卷法、測驗等結合使用。
訪談的技巧
(1)談話要遵循共同的標准程序,避免只憑主觀印象,或談話者和調查對象之間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交談。關鍵是要准備好談話計劃,包括關鍵問題的准確措辭以及對談話對象所做回答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備:①談話進行的方式,②提問的措辭及其說明,③必要時的備用方案,④規定對調查對象所做回答的記錄和分類方法。
目前往往出現的問題是,訪談時總想跳過制定談話計劃這一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事先准備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預期效果。一個不願思考問題、不善於提出問題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難有成功的希望的。
(2)訪談前盡可能收集有關被訪者的材料,對其經歷、個性、地位、職業、專長、興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訪者能否提供有價值的材料;要考慮如何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訪談時要掌握好發問的技術,善於是洞察被訪者的心理變化,善於隨機應變,巧妙使用直接法————開門見山,間接法等。
(3)關於訪談所提問題,要簡單明白,易於回答;提問的方式、用詞的選擇、問題的范圍要適合被訪者的知識水平和習慣;談話內容要及時記錄。記錄也可以用類似下列表格整理談話材料。
(4)研究者要做好訪談過程中的心理調查。如,為了使被訪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於溝通,消除誤會隔閡,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關系。研究者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其中關鍵是以誠相待,熱情、謙虛、有禮貌。有時訪談的失敗正是在於溝通不夠。
如有人想對師范生職業理想狀況進行調查,採用訪談法。問:「你為什麼報考師范?」答:「喜歡」「你爸爸媽媽支持你報考師范嗎?」「支持」。「周圍親戚朋友是什麼態度?」「不反對」。結果談話進行不下去,真實材料沒有收集上來。
為防止被調查者出現反應效應,可先用非正式談話溝通感情。
至於如何開好調查會,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選擇好對象。參加調查會的人數不要太多,一般參加人數以6至12人為宜;參加成員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參加者在學歷、經驗、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況盡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與會者的個人問題,避免觸及個人隱私而適成被動局面。
第二,擬訂好問題。問題設計要具體,如有可能,可事先發給每人發言討論提綱,讓他們事先做好准備,並約定好開會時間和地點。臨開會前應追發一個通知。
第三,要創造一個暢所俗言的氣氛。座談會要按計劃進行,目的明確,中心議題要集中。視具體情況,也可根據調查課題的需要臨時提出提綱上沒有的問題,讓與會者作答。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暢所欲言的氣氛。討論中若發生爭執,如果爭執有利於課題的深入,支持爭執下去;爭執與結論無關,要及時引導到問題中心上來。主持人一般不參加爭論,以免堵塞與會者的思路。主持人應以謙虛平等的態度,詼諧親切的語言,爭取與會者的合作。
訪談的類型:訪談的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采訪詢問,即個別訪談(indivial interview),也可以開小型座談會,進行團體訪談(group interview)。
(4) 問卷法
問卷調查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將所要研究的問題編製成問題表格,以郵寄方式、當面作答或者追蹤訪問方式填答,從而了解被試對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所以又稱問題表格法。問卷法的運用,關鍵在於編制問卷,選擇被試和結果分析。
問卷類型及問題形式結構型、非結構型、綜合型。
問卷的設計過程,是研究者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編寫問題和形成問卷的過程。編製程序包括下列步驟:
明確研究目的,根據研究目的和假設范圍收集所需資料,並確定調查對象;
列出問卷調查所需研究問題的綱要,確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問卷類型;
圍繞主題草擬問題,列出標題和各部分具體項目;
徵求有關人員、專家的意見,修訂項目;
試測,從總體樣本中抽取30——50人為試測樣本,以檢查問卷表述的方式、項目、內容能否被受試才所理解,並求出信度、效度;
再修訂。根據試測結果,對項目內容、排列方式加以改進,然後列印;
結構型試卷
結構型,也稱為封閉式問卷,是把問題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許在問卷所限制的范圍內進行挑選。
例如:「你購買××牌電扇的主要原因:①價格便宜;②保修期長;③看到電視廣告宣傳;④聽親朋介紹;⑤樣式時髦。」這是固定應答題,對指定答案方式的回答。
結構型問卷包括是否式、選擇式、評判式、劃記式三種問題型式。
是否式:把問題可能答案列出兩極端情況,從中擇一,「是」與「否」,「同意」與「不同意」。
評判式:每個問題後列有許多答案,要求被試依其重要性評定等次,所以評判式也叫排列式、編序式,是用數字表示幾種答案應排列順序。
劃記式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別作記號「√」或「×」。這是一種核對表形式。在核對表的細目中,被調查者通過選擇一個提供選擇的答案來回答,與選擇式、評判式不同之處在於。答案在連續統計上並不代表分點,而是稱名類型。
非結構型
非結構型也稱開放式問卷,問卷由自由作答的問題組成,是非固定應答題。這類問卷,提出問題,不列可能答案,由被試自由陳述。就題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問答式的。
非結構型問卷往往用於以下情況:一是較深層次的問題研究。被調查者不受研究者和題目答案選擇范圍已界定的限制,按各自在對問題的理解回答。這種問卷能如實地反映出被調查者的態度、特徵、對有關情況的了解程度以及所持看法的依據等。因此用於探討那些只能進行描述性分析的較復雜問題,以及獲得有關人士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二是在研究初期,對所研究的問題或研究的對象有關情況還不十分清楚的情況下,採用開放式問卷,來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封閉式問卷。一般做法是:在小范圍內進行問卷調查,並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在掌握相當的資料後,再採用結構型問卷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和進行定量分析。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開放式問卷調查正是封閉式問卷調查的基礎。
這種問答式問卷,搜集到的材料豐富、具體,往往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很有價值的資料。由於答案不集中,材料分散,難於對答案進行橫向比較,所以不易進行統計處理。
綜合型
綜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閉型為主,根據需要加上若干開放性問題。也就是說,將研究者比較清楚、有把握的問題作為封閉性問題提出,而對那些調查者尚不十分明了的問題作為開放性問題放入,但數量不能過多。經調查,在積累一定材料基礎上,問卷中的某些開放性問題就有可能轉變為封閉性問題,這也是問題設計時常常使用的技巧。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及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最快方法 瀏覽:955
寶馬ak90軟體安裝方法 瀏覽:913
有限元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205
視頻回答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9
腦梗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763
橡膠履帶橫擋安裝方法 瀏覽:206
木蠟油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85
21歲正確的增高方法 瀏覽:647
溫度控制迴路聯校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31
假櫻桃的種植方法 瀏覽:443
自己家存酒的正確方法 瀏覽:688
冬釣大鯽魚調漂最佳方法 瀏覽:150
cpu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48
夾鼻器使用方法 瀏覽:225
不可恢復式感溫電纜的連接方法 瀏覽:323
兒童簡單的畫冰淇淋方法 瀏覽:514
哪裡普及急救知識方法 瀏覽:750
海桿漁輪的使用方法 瀏覽:677
求對稱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11
腿彎疼痛檢查最佳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