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分類法、早期科學閱讀。
1、觀察法:一是藉助於感官進行直接觀察,另一種是通過儀器進行間接觀察。可分為個別物體的觀察、長期系統的觀察、間或性觀察、室內和室外環境的觀察。
2、分類法:學前兒童把具有某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學前兒童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挑選分類、二元分類、多元分類。
3、早期科學閱讀:幼兒通過閱讀寓有科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故事、兒歌、謎語等,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可分為科學詩、科學童話、謎語、科普畫冊、錄像。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特點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不僅要讓兒童獲得科學經驗,更主要的是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讓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在兒童探索過程中,讓兒童的認知、情感、技能、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要選擇兒童生活熟悉的內容,貼近幼兒,貼近自然。活動方式也應該生活化,就是把科學教育貫穿於幼兒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科學教育內容和教育時機。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的探索性。
兒童好奇心強,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來獲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的。
Ⅱ 如何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
《綱要》明確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教師應在現有條件下,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和改進教學,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探究機會,讓幼兒真正體會到科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一、創造條件,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如設立科學區角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細致觀察的機會,也為幼兒比較自由、隨時觀察和探索提供了可能,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二、教師要合理、科學地為幼兒提供有關探索材料。首先,材料的可操作性要強。其次,注重材料的多樣性。再次,提倡自己動手、變廢為寶。 三、因勢利導,培養幼兒探究能力捕捉動態教育契機。作為教師應以敏銳的眼光、深厚的專業積累、敏捷的思維及時地補捉或把握瞬間而過的教育契機,充分顯示教育藝術的魅力。 四、總結提高,擴大幼兒探究成果在活動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幼兒的成敗得失。當幼兒操作失敗時,教師要善於鼓勵幼兒在失敗中總結經驗,進行大膽的操作與探索。當他們取得成功時,要毫不吝嗇地去表揚,及時地以賞識的語言、動作、表情去鼓勵幼兒,讓他們盡情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科學活動之後,記錄信息、表達交流對於鞏固幼兒探究成果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應幫助幼兒把實驗中的現象或探索結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如:文字、圖畫、符號、照片……用別人能聽懂、看懂的話寫下來、畫出來,然後,向同伴匯報自己的探索過程,並就某些問題展開交流討論。 總之,把探究能力的培養落在實處,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要我們多給幼兒以寬容、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在生活中探究、在學習中探究、在活動中探究,就能達到「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