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方法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意義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也說不好,只能談談我的看法:方法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假如人文社會科學想成為一門「科學」的話,必須首先解決自身的「方法論」問題,因為一種學科的研究假如其方法是有問題的話,那麼研究出來的結論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科學」的結論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上。
哲學家們一直在尋求解決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的「科學性」問題。在亞里士多德之前,哲學對方法論的問題還不夠重視,從亞里士多德開始,才開始系統地思考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亞里士多德建立了邏輯學,使人文社會科學開始形成自己系統的方法論,才使得人文學科的「科學性」有了保障。對亞里士多德而言,證明一個「科學」的結論,必須有用證明的工具,其《工具論》即是主要討論如何去證明一個「科學」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自創立後,就一直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遵守的方法論。
近代以來,方法論的問題一開始就得到重視,笛卡爾認為,方法論問題是哲學的首要問題。其專門有一本書《談談方法》,其中提出人必須建立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我們的理性來獲得真理,為此他提出其自己的四條方法論原則。笛卡爾的主要的命題,「我思故我在」也可以看成是在解決人類知識的「方法論」基礎問題,這一命題即是尋找人的思想、知識最確定的、無可懷疑的基礎——即我思的主體,由此開啟近代哲學的主體性思想。但笛卡爾在提出其自己的解決人類知識的確定性基礎這一問題的方法外,也留下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其最終還是通過上帝來保障人類的思想,知識的「真實性」基礎。
受笛卡爾思想影響,近代的學者們都很重視方法論問題,如斯賓諾莎也十分注重探討「真理」的方法性問題,他認為,要獲得「真理」,必須有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我們獲得「真理」,他提出一個問題,既然正確的「真理」是由正確的方法來保障,那麼誰來保障用以獲得「真理」的方法的正確性呢?假如用B來保障A的正確性,那麼又必須要由C來保障B的正確性,而C的正確性又必須由D來保障,這樣就會導致無限逆推。為解決這個問題,他提出「真理的內在性」觀念,認為,真理的正確性只有在真理的內部獲得,不可能通過外在的方式獲得「真理」的證明。簡單地說,就是用以證明真理正確性的方法本身的正確性,只能在真理證明的過程當中得到證明。
斯賓諾莎有一個傾向,試圖以自然科學的方法,來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的研究,從而將哲學、倫理學等人文學科建設成「科學」。最典型的代表是其代表作《倫理學》,試圖採用歐幾里德幾何學的證明方法,將倫理學建設成一門「科學」,即從大家都認可的,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然後一步步地推理出倫理學的原理,由此來證明這些原理的正確性。但這種理路遭到了後來者的很多批評,因為人文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跟自然科學有著根本的不同,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文社會科學是不可行的,其忽視了人文社會科學自身方法論的獨立性。但事實是雖然後來的思想家不像斯賓諾莎那樣從痕跡地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來研究人文社會科學,但近代的哲學家們大抵將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邏輯原則,即將歸納與演繹的方法當成人文社會科學共同的方法論時,其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受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影響的傾向是共同的。如對歸納原則的應用還是一種自然科學的模式。
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曾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歸納問題」,其認為,人的個別的、偶然的經驗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其重復一萬次也不能得出必然性的結論,原來我們認為具有必然性的因果觀念只不過是人們習慣性的聯想。其結論動搖的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必然因果觀念,對人文社會科學而言,如歷史學而言,想採用歸納個別的歷史現象得出所謂的歷史規律也成為不可能了。
在休謨之後,康德探討了美學的原理,實際上就是探討藝術科學的真理性問題,他應用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即「共通感」的概念來說明美,他認為美感就是無利害關系的、無目的但合目的性的、普遍的、必然的共通感。康德提出的這四個美學原理,解決了原來其它哲學家沒有解決的什麼是美的問題,為美學確立自己的「科學性」確立了基礎。受康德對「共通感」概念的應用啟發,後來的哲學家試圖用這一概念解決自己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的「科學性」問題,如維柯提出,精神科學,即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應建立在「共通感」的基礎之上。
在這之後,狄爾泰提出生命體驗的概念,其認為精神科學有著自己的、獨立的方法論,因為他所處理的不是各種自然的現象,而是人獨特的生命體驗,所以不能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來進行精神科學的研究。
狄爾泰之後,建立起了哲學詮釋學的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一書中探討了精神科學自己的方法認問題,認為詮釋學的方法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方法。後面的這幾個人的思想闡述起來太復雜,只能簡略地點出來。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自己看看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這一本書,這樣就可以對方法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的意義有比較明確的認識。
總而言之,方法論問題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佔有基礎性的地位,但是什麼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其方法的「正確性」、「科學性」用什麼來保障?這些個問題都是復雜的哲學問題,沒有最終的答案,哲學家們也一直在探索。
Ⅱ 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科學研究與科學方法論……………·
第一節 什麼是科學………………·
第二節 研究方法論的重要性……·
第三節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體系…
本章小結……………………………
第二章管理與管理研究……………………
第一節 什麼是管理學……………
第二節 管理學觀念與學派………
第三節 管理研究及其特點………
第四節 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管理研究程序……………
... [顯示全部]
Ⅲ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論原則,這些原則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有哪些指導意義
運用社會系統研究方法,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分析認識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論原則,包括:整體性原則、結構性原則、層次性原則、開放性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系統的整體性表明,整體的功能並不等於它的組成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這就是所謂的系統的「非加和性」,即整體不等於部分的總和。
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指導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要堅持整體性原則,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做到保護個人利益的同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不能損公利己,關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社會各個方面的關系,在實踐中要堅持西部大開發、東部崛起、老工業基地復興等計劃,堅持共同富裕為目標等等,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二、結構性原則。結構是系統中諸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社會系統有什麼樣的結構,就相應的有什麼樣的功能,結構發生了變化,社會系統的功能也就必然發生變化。
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指導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要重視結構性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原則,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經濟制度、以及政治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
三、層次性原則。系統的層次性,揭示的是系統的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層次是指在系統中不同的組成部分依次隸屬的等級關系。對系統的層次性研究表明,系統的不同層次既有共同的運動規律,也有各自特殊的運動規律。
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指導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要堅持層次性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關注各個層次問題和各個問題不同層次的特點和規律,對症下葯,實現問題解決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四、開放性原則。系統具有開放性,即系統與外界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正是通過這種交換,使系統維持和更新自身的結構,從而實現從無序向有序的演化。
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指導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堅持對外開放原則,國家社會各個方面不再封閉融入世界發展大潮中,取世界資源為我國發展所用,促進本國發展。
Ⅳ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原則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方面
系統論方法論是研究一切系統的一般模式、原則和規律的理論體系。它包括系統概念、一般系統理論、系統理論分析、系統方法論和系統方法的應用等。
研究一切系統的基本觀點(原理):
原理一、整體性——「盲人摸象」的教訓。
原理二、相關性——牽一發而動全身。
原理三、層次性——等級森嚴的結構整體
原理四、有序性——系統功能發揮的源泉
原理五、動態性——發展變化的理論
原理六、調控性——系統的自組織
原理七、最優化——如何追求完美
一、系統方法
就是按照客觀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即,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從整體與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揭示系統性質和運動規律,從而達到最佳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根據上面例舉的系統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是從方法論角度提出的,其著眼點在於應用,根本目的是優化。
二、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是:
(一)、整體性原則
這是系統方法的出發點。這個原則要求我們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時從整體著眼,從整體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最佳的處理方法。
(二)、有序性原則
系統與系統,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之間是層次分明、井井有條的。系統的有序性通過系統的結構來體現,結構決定性質,結構不同,功能不同,有序性也不同。此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系統本身的發展變化規律,而且認識到通過調整或改變結構可以提高整體的功能。
(三)、動態性原則
一切系統都是變化、運動著的,這也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因此探索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動力、速度、原因和規律等有助於我們對更復雜的對象進行研究。這個原則告訴我們,考察系統性質時,要在動態中考察,研究系統的動因,從系統自身的矛盾運動中尋找改善方法,注重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提高系統的管理水平,遵循動態原則。
(四)、最優化原則
如何從幾種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使系統運轉處於最佳狀態,達到最優目標,這是系統方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達到目的,我們應遵循:局部效應服從整體效應;堅持系統多級優化原則;堅持優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結合的原則。
三、系統分析方法的步驟
(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合乎邏輯的敘述,提出問題的重點和關鍵,劃定范圍、確定目標、明確要求。
(二)確定系統目的。確定達到系統目的各種目標,根據目的提出具體要求,在考慮相應措施。
(三)收集資料。特別重視反映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資料。
(四)建立模型。根據資料,建立各種模型,反映系統不同方面的屬性。
(五)設計方案。利用模型獲得的預測,設計方案,比較各方案的利弊,確定最優。
(六)試驗鑒定。試驗最優後所獲得的方案,提出建議,進行系統評價。
Ⅳ 系統論的研究對哲學方法論有什麼意義
系統科學將研究和處理對象作為一個系統亦即一個整體來對待,在研究過程中注重掌握研究對象的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及時序性等基本特徵,所以說系統論不僅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也是科學研究思想方法的理論。
系統科學理論不僅認識系統的特點和規律,反映系統的層次、結構、演化,更主要的是對於系統結構的整理、對於各要素關系的協調,從而使系統達到優化的目的。系統科學理論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及特點,反映的是現代科學整體化和綜合化這一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同時也為解決現代社會中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軍事等各種復雜的問題提供了方法論的堅實基礎。
(5)研究方法論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系統論的任務不僅在於認識系統的特點和規律,更重要地還在於利用這些特點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創造一系統,使存在與發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說研究系統的目的在於調整系統結構,直轄市各要素關系,使系統達到優化目標。
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正朝著三歸一的方向發展,現已明確系統論是其它兩論的基礎,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突變論、模糊系統理論等等新的科學理論,從各方面豐富發展了系統論的內容。
Ⅵ 科學思維與方法論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概括起來,學習和研究科學思維方法論,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第一,可以幫助人們自覺地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學會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我們知道,在現代科學研究活動中,精密的儀器和先進的實驗手段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無疑始終是人的大腦。人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學習和教育,來訓練和武裝自己的頭腦。然而,對於如何充分利用頭腦,在技術細節上卻往往沒有注意。
我們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也深深體會到,盡管科學的思維方法未必肯定會使你的每項工作取得成功,但是,毫無疑問,科學的思維方法肯定比拙劣的方法更能促使你取得成功 ,並且 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尤其在某些現象較為復雜,謬誤來源極多的學科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研究科學思維方法論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提高科學素養,不斷增長才幹,提高科學的鑒別能力,從而認識當今科學發展的主流和趨勢;而且可以指導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智慧,去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工作。我們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能夠切合實際地提出問題,而且又有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正確方法,那麼,這個問題基本上已經解決了一半或一大半。此外 ,在研究工作中 ,面對紛繁復雜的客觀世界,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使人眼花繚亂的不同假說的取捨,課題的選擇,各種線索的鑒別等等,都要求研究工作者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而且還要求有高超的鑒別能力和判斷力。所有這些,又都與人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關系密切。第三,可以幫助青少年較快地健康成長,促使他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們知道,具有天賦研究能力的科學研究工作者是有的,但是鳳毛麟角。就絕大多數人而言,並非天才。對於這些人,如果給以有系統的思維方法的指導,比聽任他們憑借個人的經驗,漫無邊際地去摸索,無疑會更有助於他們的成長,促進他們早出成果。英國劍橋大學運動病理學教授威廉·貝弗里奇指出:「人們普遍認為:多數人的創造能力很早就開始衰退。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姑且假定他遲早會懂得怎樣最好地進行研究工作,但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到他學會這種方法時,他最富有創造力的年華或許已經逝去。因此,如果在實踐中有可能通過研究方法的指導來縮短科學工作者不出成果的學習階段,那未,不僅可以節省訓練的時間性,而且科學家做出的成果也會比一個用較慢方法培養出的科學家所能做的多。這是另一種推測,但其可能具有的重要意義是值得考慮的。另一種考慮是:為未來的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正規教育日益增長,這就有可能會縮短最富有的創造性的年華。也許這兩種不良後果都可能因我們所建議的指導方法而有所緩解。」 第四,對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教師來講,學習和研究科學思維方法論,可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及時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學校的教育 工作中 ,教師不僅要 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 ,使學生「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還應當教給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進行創造性思考和勞動的方法。也就是教給學生如何運用自己的頭腦,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作為鑰匙,去打開未知世界的寶庫。不可否認,科學思維的訓練應該主要是學生的自我訓練,不能只靠別人的指點。然而在學生時代,如果能從老師那裡獲得某些研究方法的教益或啟迪,或一般原則與思維方法指導,無疑會大大縮短學生參加工作的摸索階段。
第五,研究科學思維方法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唯物辯證法,促進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為科學思維方法論,要求人們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列寧語),並用聯系與發展的觀點辯證地觀察客觀世界,要求以實踐作為檢驗科學理論及認識真理性的標准。所以 ,斯蒂芬·梅森指出 :「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學理論來,對人類的價值觀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科學的方法論,它提出在不同觀點中進行抉擇時必須尊重經驗的證明,這種做法現在比起一百年前好像更廣泛地被運用到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方面了 。」(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65頁 )人們受到科學態度的影響,在處理問題時,越來越多地傾向於理性主義和客觀主義的觀點。所以,受了科學的這種特性的影響的人,總是向前看,並且較少保守。這就是大多數現代自然科學家比較容易沖破唯心主義的思想束縛,自發地走上唯物主義道路的原因。
Ⅶ 注意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的方法論意義
學科交叉方法,就是兩門以上的學科之間在面對同一研究對象時,從不同學科的角度進行對比研究的方法。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思考本學科的問題和對象,融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以達到對研究對象的新認識。
多學科交叉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是科技創新的源泉,也是學科增長點最重要的來源之一。進一步增強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意識,積極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徑,以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學科競爭力。
(7)研究方法論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構建交叉學科的研究組織是促進學科文化融合的重要措施。現代科學發展對於復雜問題的研究需要多學科的知識,而大學的正式學科組織卻是以學科分類而劃分,追求的是單個學科的專業化與精深化。
而交叉學科組織卻以跨域多學科的研究主題和研究領域而建立,體現的是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高校一方面調整現有的學科組織,將細分的院系進行整合,讓一個大的學院下設多個系,包含廣泛的學科,以消解狹窄學科組織間的壁壘。
另一方面靈活地建立各種形式的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如成立於2000年的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圍繞研究的主題讓多學科的教師開展合作研究
Ⅷ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原則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這回系統研究的方法原則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這個線方法為理論依據,你才可以具體去操作如何設計一些研究和設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