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學效果評價方式有哪些
學生信息員制度、督導監控、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和企業反饋:
2. 六步教學法的評價
1、「六步教學法」 凸顯了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更多地注重教師如何教,把教師放在一個主體的位置去構建教學方法。因此,在這種思維約束下,學生成為了為老師的「教」的對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制約下,學生的思維圍著老師轉,甚至於學生回答問題的結論都必須想方設法向老師所期待的結論靠攏。因此在教師的意識中,能夠准確回答出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能夠聽從老師記住老師教給的現成結論的學生被視為好學生,魏書生提出的「六步教學法」更多地是從如何讓學生學好、如何讓學生會學、怎樣讓學生樂學這樣的角度出發,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遵循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一切都是為了學生,致力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品質形成。同時,是從面向全體學生這一角度建構起自己的操作內容的。不僅僅關注優秀學生,班級學困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顯著的關注。學困生也從自身現實的學習狀況出發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困生掌握學科知識、形成學科能力。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是「六步教學法」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也最具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2、「六步教學法」反應了教學過程定暨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過程
從「六步教學法」組成成分與操作過程上看,師生處於相互交往、積極互動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著發言的主動權,學生可以否定老師的想法。而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正是由於老師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表現的空間,展示自我才能的自由環境,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應有的體現。教師的作用僅僅是進行方法的引導,僅僅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了疑難問題。而且在操作過程中對教師活動時間進行了必要的約定,這避免了教師唱主角,給學生創設更多的空間去表現自己,在自己獨立思考、主動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學習內容會提出教師所難以預料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教師無論如何都要幫助學生解決的問題,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探究問題的深度、廣度都會伴隨著模式與方法的實現而進行新的思考、新的學習、新的關注。引領著教師的教學水平日益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這就使課堂教學過程成了師生共同探求知識、共同進步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是在實施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實現的。
3、「六步教學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對學習最高境界的要求。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提出的。可以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學會」;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學習慾望基礎上的「樂學」;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成員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探究學習: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中選擇和確立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六步教學法」實施是在學生了解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進入自主的學習狀態,發揚合作的精神,針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最終達成學生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自學的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同學間、師生間進入討論,學生間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則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解決。這一過程充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六步教學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要求,是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用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具體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3. 教學效果評價怎麼寫
教學效果就是教學取得的成效。
一般用下列標准來衡量:
1、看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教師是否高度關注學生的知識。
2、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9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效果評語
1、目標達成度高:知識與技能要求得到落實;概念的形成與規律的建立過程得到體驗。
2、學生思維活躍,參與面廣。
3、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交流和諧。
教學內容評語
1、知識結構合理、重點突出、銜接自然。
2、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體現時代性。
教學方法評語
1、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程度,注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啟發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去獲取知識和技能,有利於掌握學習方法。
3、啟發學生合作學習和引導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有實效。
4、注重過程體驗,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4.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是什麼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應該是:絕對評價法,相對評價法,個體內差異評價法,學習目標評價方法,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5. 簡述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5)教學方法評價擴展閱讀
教學評價分類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6.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2)相對評價法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如將學業測驗結果與智能測驗結果相比較,根據二者的相關程度確定學生的努力程度等)。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圖減輕評價對象的壓力。但是,它只是使評價對象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觀標准進行評價,亦無評價對象間的相互衡量,容易導致信度降低,學生自我滿足,因此常與絕對評價、相對評價結合使用。
7.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8. 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2]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