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方法系列單選考試題

教育研究方法系列單選考試題

發布時間:2023-06-29 20:21:18

Ⅰ 求教育學歷年考研真題

統考還分什麼學校啊?統考都是一樣的。不過太多了,這里先給你發一個2007年年內的吧,剩餘的你去看一下這個鏈接吧。這個是2008年的http://www.kaoyan360.com/viewthread.php?tid=201&extra=page%3D1
這是1996——2006年北師大教育學考研試題http://www.kaoyan360.com/viewthread.php?tid=204&extra=page%3D1
200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一、單項選擇題:1~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赫爾巴特所代表的傳統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為: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和( )。
A.教師中心 B.學校中心 C.學生中心 D.活動中心
2.強調知識的內在邏輯和系統性,主張分科教學的是( )。
A.經驗主義課程論 B.學科中心課程論
C.存在主義課程論 D.後現代主義課程論
3.只要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達成學習目標。依據這種思想建構的教學模式是( )。
A.程序教學模式 B.發現教學模式
C.掌握學習教學模式 D.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是( )。
A.《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C.《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D.《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5.按照柯爾伯格的理論,以人際關系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的道德發展階段處於(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准習俗水平
6.在一個人的發展過程中,有的方面在較低的年齡階段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則要到較高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這反映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差異性 D.不均衡性
7.泰勒認為,課程評價是為了找出結果與目標之間的差距,並利用這種反饋信息作為修訂課程計劃的依據。據此提出的課程評價模式是( )。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標游離評價模式
C.背景、輸入、過程、結果評價模式 D.差距評價模式
8.按照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弗勒對教育定義的分類,作者自己創制的、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同一的定義屬於( )。
A.描述性定義 B.綱領性定義
C.解釋性定義 D.規定性定義
9.「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麼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麼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而,個人是什麼樣的,這取決於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馬克思的這段話說明個體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社會性和歷史性
C.相似性和差異性 D.現實性和潛在性
l0.教學的內容、方法、份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這條原則是( )。
A.因材施教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11.「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觀點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莊子
12.書院教學的基本精神是( )。
A.分齋教學 B.自由講學 C.注重考試 D.藏書讀書
13.朱熹把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其中「小學」以( )。
A.識字為主 B.讀書為主 C.學事為主 D.窮理為主
14.近代中國第一所實施班級授課制的官辦新式學堂是( )。
A.京師同文館 B.湖南時務學堂
C.福建船政學堂 D.上海廣方言館
15.在教育宗旨問題上,梁啟超主張通過教育培養( )。
A.政治家 B.學術人才 C.新國民 D.實業人才
16.近代中國政府頒布的第一個法定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17.「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這體現了蔡元培主張( )。
A.教育獨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溝通
18.抗日民主根據地實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國民教育第一 B.群眾教育第一
C.幹部教育第一 D.兒童教育第一
19.抗日戰爭時期,為保存國家教育實力,國民政府將一些著名大學西遷並進行合並。組成西南聯合大學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 )。
A.浙江大學 B.復旦大學 C.天津大學 D.南開大學
20.集中體現我國新文化運動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
A.平民教育思潮 B.國家主義教育思潮
C.科學教育思潮 D.職業教育思潮
2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臘智者派所確立的「三藝」是( )。
A.音樂、修辭學、幾何學 B.文法、辯證法、幾何學
C.文法、修辭學、天文學 D.文法、修辭學、辯證法
22.西歐中世紀的騎士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 )。
A.學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會教育 D.教會教育
23.貫穿在誇美紐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指導性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教育性教學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教育適應自然原則
24.針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個別教學制度被稱為( )。
A.道爾頓制 B.葛雷制
C.昆西制度 D.文納特卡制
25.裴斯泰洛齊認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兒童對母親的愛 B.兒童對父親的愛
C.兒童對全人類的愛 D.兒童對上帝的愛
26.20世紀20年代,蘇聯普通學校「綜合教學大綱」取消了學科界限,將全部知識按綜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
A.活動 B.自然 C.社會 D.勞動
27.1810年,洪堡創辦的對德國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學是( )。
A.哈勒大學 B.柏林大學
C.哥廷根大學 D.慕尼黑大學
28.在法國教育史上,有「技術教育的憲章」之稱的法案是( )。
A.《阿斯蒂埃法案》 B.《費里法案》
C.《富爾法案》 D.《教育改革法》
29.在美國公立學校發展史上做出傑出貢獻,並被譽為「美國公立學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約翰•杜威 B.本傑明•富蘭克林
C.賀拉斯•曼 D.亨利•巴納德
30.現代歐美教育史上,主張古典學科在學校課程中佔中心地位的是( )。
A.永恆主義教育 B.改造主義教育
C.存在主義教育 D.結構主義教育
31.教育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誕生的標志是( )。
A.1877年卡普傑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學》
C.1899年詹姆斯的《對教師的談話》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
32.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小學兒童的主要發展任務是( )。
A.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體驗意志的實現
B.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
C.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
D.獲得同一感,克服混亂感,體驗忠誠的實現
33.按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開始獲得守恆概念的個體,其思維發展處於(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34.關於教學與發展的關系,維果茨基的基本觀點是( )。
A.教學跟隨發展 B.教學與發晨並行
C.教學促進發展 D.教學等同於發展
35.根據加涅對學習的分類,識別多種刺激的異同並對之作出不同的反應,這種學習是( )。
A.連鎖學習 B.辨別學習 C.概念學習 D.規則學習
36.某小學生為了避免父母的斥責而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其行為背後的作用機制是(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37.體現「身教重於言教」思想的學習理論派別是( )。
A.社會學習理論 B.操作條件反射理論
C.認知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38.「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的學習理論基礎是( )。
A.認知發現理論 B. 認知接受理論
C.認知目的理論 D.認知建構理論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一論述強調的學習動機類型是( )。
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社會交往動機 D.自我提高動機
40.說明做什麼和怎麼做、反映活動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步驟的知識屬於( )。
A.描述性知識 B.陳述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條件性知識
41.學生一旦在新信息與原有認知經驗之間建立了邏輯聯系,就可以利用相關的背景知 識對新信息作出進一步的推理和預期,從而「超越給定的信息」,生成更豐富的理解。這一知識建構的心理機制是( )。
A.同化 B.順應 C.平衡 D.重組
42.閱讀、寫作、運算等技能主要是( )。
A.運動技能 B.動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43.在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視覺控制,各個動作要素之間的協調性差,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現象的階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44.學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地哭」來記憶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這一歷史事實,其所使用的學習策略屬於( )。
A.注意策略 B.復述策略
C.編碼組織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45.在社會規范學習與道德品質發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ra)等心理學家的研究重點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二、辨析題:46~48小題,每小題l0分,共30分。首先判斷正誤,然後說明理由。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46.培養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制定的。
47.教學模式即教學方法
48.思維定勢總是阻礙問題的有效解決。
三、簡答題:49~54小題,每小題15分,共9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49.簡述影響學校德育實效的主要因素。
50.簡述課程目標制定的主要依據。
51.簡述孔子的教師觀。
52.簡述美國1958年《國防教育法》頒布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
53.教育文獻綜述報告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
54.列舉影響教育實驗內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於5個)。
四、分析論述題:55~57小題。每小題30,共90分。請將答案寫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55.試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內涵,並比較其異同。
56.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蘊涵的教育思想,並圍繞這種思想論述教育應如何主動回應現代社會發展與個人成長需求的挑戰。
僅從數量上滿足對教育的那種無止境的需求(不斷地加重課業負擔)既不可能也不合適。每個人在人生之初積累知識,爾後就可無限期地加以利用,這實際上已經不夠了。他必須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爭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
57.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I.試述維納(B.Weiner)的成敗歸因理論,並闡述如何根據這一理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Ⅱ.如要確認某地區是否存在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可能有以下三種研究思路:(1)稱書包;(2)課堂觀察;(3)問卷調查。試分析這三種研究思路的優劣,並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設想。

Ⅱ 小學教育學考試大綱試題及答案

教育學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學
1 教育的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點: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的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 考點廣義: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 狹義:主要指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通過學校的教育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 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 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二、學校教育制度 考點:1.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 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 前制度化教育 到 制度化教育 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的過程。 a。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沒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選擇:近代學校系統的出現開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階段。 從 17-19 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近代學校系統。 名詞解釋: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 並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 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於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多專業課程和機構,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 系統的各級各類學校。 考點: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 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校」 。中國近代系統的學制產生於 1902 年的 《欽定學堂章程》 ,又稱壬寅學制 及 1903 年的《奏定學堂章程》 ,又稱癸卯制。 2.現代教育制度發展的趨勢 ×二戰以後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並注視與小學教育的制度。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三、教育發展的過程 1.古代社會 a。古代中國:在奴隸社會初期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 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由六門課組成。禮、樂、射、御、書、數。 b。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是儒家經典,被濃縮為《四書》 《五經》 。 考點:四書: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書經》 《詩經》 《易經》 《禮記》 《春秋》 考點:古希臘的兩大教育體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 諧發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 法比較靈活。 古代斯巴達式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忠於統治階級強悍的軍人,強調軍式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教育方法也比較嚴 厲。 2.文藝復興 3.近代教育 考點:機械化工業革命的基本完成和電氣化工業革命的興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並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 供了物質基礎。 4.20 世紀以後的教育 考點: 二戰以後,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教育的終身化 b。 a。 教育的群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現 代化(簡答)
2 教育學的發展
考點: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填空) 一、歷史上的教育思想 (一)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點: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於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 極其深刻的影響。他的教育思想集中 在論語中。 (選擇,填空) 考點:孔子主張「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有教無類」 「克己復禮」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戰過後期, 《學記》系統的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系和 同學關系等,是罕見的世界 教育思想遺產。 《學記》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時教 。 。 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學記》設計了從基 層到中央完整的教育體制,提出了嚴密的視導和考試制度, 。 《學記》 主張啟發式教學,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主張「學不 足邋 等」 ,即循序漸進。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點:蘇格拉底問答法:第一步成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定義,第三步叫助產術。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中。 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 二、教育學的建立與變革 (一)教育學的建立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於誇梅紐斯的《大教學論》 (1632) 法國的盧梭對自然性的強調到了使之與現代文明對立的程度,他的自然主義教育理想的作品《愛米爾》 (1762) ,洛 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出了「白板說」 ,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 (二)規范教育學的建立 考點:規范教學的建立通常是以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為標志。 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於康德。 1835 年,赫爾巴特出版了《教育學講授提綱》 ,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並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 育學的理論基礎。貢獻在於 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 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在教學上形成了 教師中 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的特點,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人物。 杜威作為現代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義與教育》 ,他主張「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長」 「在做中學」 。 他強調兒童在教育中 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以兒童中心 主義著稱,針對赫爾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 三、當代教育學的發展 考點:1939 年蘇聯教育理論家 凱洛夫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編寫《教育學》 ,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 $1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
一、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對獨立於政治經濟制度 二、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總之,政治經濟制度直接制約著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教育又對一定的政治經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教育對政 治經濟的變革不起決定作用。
$2 教育與生產力
一、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3.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4.教育相對獨立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二、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1.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方面來實現: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2.人力資本理論 舒爾茨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做的「人力資本投資」的講演,被成為「人力資本理論」的「憲章」 。人力資本理論的 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 它指的好似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 本的形態,因為它是未來薪水和報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資 本形態,因為它體現在人 身上,屬於人的一部分。 考點:舒爾茨根據人力資本理論,通過教育資本儲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 教育資本儲量是指國家在某一時期內教育支出的總額。
$3 教育與科學技術
(一)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科學技術能夠改變教育者的觀念 2.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 3.科學技術可以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 2.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術與教育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於知識的觀念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於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信息技術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台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經歷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電報、電話和無線電的誕生;第二次是電視機、計算機和人造衛 星的發明與應用;第三次是信息技術革命以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為標志。
$4 教育與文化
(一)教育與文化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1.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考點: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是整個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2。教育與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二)學校文化
1.學校文化界說 考點: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有決定作用的是思 想觀念,特別是價值觀。 2.學校文化的特徵 a。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b。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c。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的傳統為己任 d。校園文化--學校文化的縮影 學校的物質化有二中表達方式:一,學校環境文化 二,設施文化 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一、保障組織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二,規章制度,三,角色規范 學校的精神文化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學校的精神文化可分解為四種基本成分:一、認知成分;二、情感成分;三、價值成分;四、理想成分 考點: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 (三)學生文化 學生文化的特徵:1.過渡性:學生文化是介於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一種文化現象,是學生從兒童邁向成人的一種過 渡性的產物。 2.非正式性:學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它對學生所形成的影響也是非正式的。 3.多樣性 4.互補性
第三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1 個人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概念 概念:個人身心發展是指作為復雜整體的個體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生的變化過程, 特別是指個體的身心特點像 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過程。 (二)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 1.內發論: 內發論者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自身的內在需要, 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 孟子、威爾遜、格塞爾 2.外鑠論(考點) 基本觀點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 荀子、洛克、華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在個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考點) 1.個體身心的順序性 2.個體身心的階段性 3.個體身心的不平衡性 4.個體身心的互補性 5.個體身心的個別差異性
$2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個體身心發展的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受到遺傳素質,成熟環境和個體實踐活動的影響,學校教育是一 種特殊的環境,它對個體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遺傳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1.遺傳的概念: 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的特點,也叫做遺傳素質。 2.遺傳素質的意義: a。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c。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能誇大的。 遺傳素質不能預定或決定人的發展。 (二)成熟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1.環境的概念: 環境泛指個體生活其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環境的性質來分,可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按 環境的范圍 分,可分為大環境和小環境。 2.環境對個體的影響 a.環境對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b.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c.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環境決定論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四)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學校在人的身心發展中其主導作用 學校對個體的特殊功能表現在: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遺存的社會條件,去發揮它的作用,也不能違背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去任意決定人的發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層次結構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義 1.概念:廣義: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狹義: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的總要求。 2.意義和作用 考點: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它貫穿於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 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勵作用。 3.教育目的的評價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 1.教育目的的基本層次:教育目的(國家)——培養目標(學校)——教學目標(教師) 2.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 考點: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是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普通與特殊的關系。 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提出的。 教育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他們彼此相關,但互相不能取代。
$2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教育目的體現人們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體現人們的教育理想)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於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我國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基礎上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 一方法。
$3 我國的教育目的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其中提出教育要「以培養學 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意 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們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意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內涵: (考點)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學生正確 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體育:是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體制,培養參加體育活動的需 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 教育。 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與文明素質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為什麼說素質教育必須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 1.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 2.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相輔相成。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知識的學習成為手段,成為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
第五章 學生與老師 $1 學生
一、學生的本質屬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事教育的課題。 (辨析) 二、學生的社會地位 1.學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 年 11 月 20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體現了兒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體現這一精神 的基本原則:兒童利益最佳原 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尊重兒童觀點原則;無歧視原則。 2.學生享有的合法權利 學生是權利的主體,享有法律所規定的各項社會權利。我國有關法律中規定的未成年學生的主要權利,概括起來有:
人身權、受教育權。
$2 教師
一、教師職業的性質與特點 1.職業的性質: (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2.教師職業的特點: (1) 。傳道者角色 (2) 。授業、解惑者角色 (3) 。示範者角色 (4) 。管理者角色 (5) 。朋友角色 (6) 。研究者角色 二、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 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具備從事教師的職業條件,根本上還在於教師的專業素養。 1.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條件。 (1)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 (2)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 (3)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 (4)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教師的人格特徵 教師的人格特徵是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等。
$3 學生和教師的關系
師生關系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學 校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 師生關系: 1.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 2.師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3.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第六章 課程 $1 課程概述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選擇、填空) 課程概念又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綜合及進程安排 狹義:特指某一門學科 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 二、課程的分類 1.根據課程任務,可以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性課程、研究型課程 研究型課程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完全由學生自己來作,重研究過程甚於注重結論。 2.根據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層次,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問答題:學校課程以及開發形式: 所謂學校課程是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 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 發多樣性可供學生選擇,其目的在於盡可能的滿足各社區學校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 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參與性。通常以選修課或 特色課的形式出現。學校課程的開發可分為新編、改編、選 擇和單項活動設計等。 三、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3.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能接受性 4.課程理論
$2
課程目標
一、課程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關系 課程目標是知道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准則,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 教學結果、標准。 二、課程目標的依據 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三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
$3
課程設計
一、什麼是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系統化活動。 二、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 1.教學計劃(課程設計) 教學計劃是指導和規定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校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分科標准、編寫教科書和 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 我國義務教育的教育計劃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強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礎性。 2.教學大綱(課程標准) 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准,是課程計劃中每一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3.教學大綱的構成:說明部分、文本部分。
$4
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的概念 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二、課程實施的結構 1.安排課程表 2.分析教學任務 3.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 4.選擇並確定教學模式 5.規劃教學單元和課 6.組織教學活動 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5
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1.目標評價模式: 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評價模式 目標評價模式是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 2.目標游離評價模式 該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 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 3.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模式 該模式包括四個步驟: a。背景評價 b。輸入評價 c。過程評價 d。成果評價
教學( 第七章 教學(上) $1 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一、教學的概念 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教學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師教學生的統一活動。 二、教學的意義?????? 三、教學的任務(簡答) 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能力、體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4.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2 教學過程
一、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 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實質:
1.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 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為什麼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交往性 3.認識的教育性 4.有領導的認識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1.簡介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辨析:教學中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與人類時間活動中直接經驗的獲得方式不盡相同,教學中往往將直接經驗典型化, 簡約化,主要方式是實驗、演示、教學錄像,參加一定的生產勞動、社會調查、設置模擬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等。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簡述: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3.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由赫爾巴特率先明確提出的觀點。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為什麼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1.教師在教學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三、教學過程的結構 1.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3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原則 概念: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 《學記》中總結「教學相長」「啟發誘導」「藏息相輔」 , , 「預」「時」「孫」「摩」「長善救失」都屬於教學原則的 , , , , 范圍。 2.我國中學教學原則及運用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進行案例分析 二、教學方法 1.概述: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 法。 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a。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b。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c。學生特點 d。教學時間、 設備、條件 e。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2.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談話法
教學( 第八章 教學(下) $1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備課、上課、作業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 備課:包括 1,鑽研教材 2,了解學生 3,制定教學進度計劃:a。學期教學進度計劃 b。課題計劃 c。課 時計劃 一個完整的課時計劃,一般包括以下項目:班級、學科名稱、授課時間、題目、教學目的、課的類型、教學方法, 教具,教學進程,備注。 二、上課 1.課的類型和結構 (1)課的類型:單一課 綜合課 根據教學任務劃分課的類型,一般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2)課的結構: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 一般來說,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等。 (考點) 2.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1)目標明確 (2)內容正確 (3)方法得當 (4)表達清晰 (5)氣氛熱烈 三、作業檢查與批改 四、課外輔導 五、學業成績考查與評定 學業的檢查與評定俗稱測驗或考試,是以測驗的形式定量的評定,學生個人的能力得到了結果。
$2
教學

Ⅲ 2018教育學考研之「教育研究方法」考情分析

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為幫助備考2018教育學考研的同學們更好地復習「教育研究方法」,獵考考研心理學教研室的老師准備了「2018教育學考研之「教育研究方法」考情分析」,供大家參考。
一、前言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發展,就必須加強教育科學研究。要進行科學研究,就要有正確的、科學的、現代的教育研究方法。近幾年來,隨著科技革命的興起和對人才研究的重視,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廣泛深入的發展,從而也引起了方法論上的深刻變革。教育研究方法變革的中心是使方法更加科學化和現代化。
二、教育研究方法章節分析
研究生之於本科生的最大區別就是學會如何去做研究,如何科學地做研究,因此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學考研學生必學科目,對於已經步入教育學研究生的學生衣已經深刻體會到掌握好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教育研究方法這門課程總桐遲中體難度為中等,在311教育考研綜合中分數為60,佔20%,但對於跨專業考研的學生來說,學好這門功課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與精力。本門功課共有9個章節,首先在宏觀層面,從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說、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開始講述,逐漸過渡到中觀層面理論性較強的研究過程、研究原則的介紹,最終落腳於微觀層面研究方法的介紹、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及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等實踐性較強的實用性知識的講解。其章節結構圖如下:

除第一章節教育研究概述從宏觀和中觀論述外,其餘八個章節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其學習方法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和運用。
三、教育研究方法考情分析
經過對08-17年教育學統考題目總題量的分析及總結,其中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為重點章節。其中第二章為考題比重佔17%,第五章所佔比重為16%,在題量上屬於重點考察章節。然而在分數比例上則有所不同,第五章和第六章為重點章節,而且多以論述題的形式出題,所以所佔分數比例較高,第一章、第三章、第八章、第九章多以選擇題或是辨析題的形式出題,其題量雖然多但分值相對不高,但是經過這07-17年的可以看出,教育行動研究由加重考查的趨勢,去年和今年在論述題中都涉及到了教育行動研究,所以希望同學們對這一章節要有高度的重視。
第一章節中所包含的重要知識點有教育研究方法的原則(其中客觀性原則和倫理性原則為考察重點)、教育科學研究的目標、教育研究的類型(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義為考察重點),多以客觀題的形式出題,偶爾也會有簡答題的出現,如2011年全國教育專業知識綜合就以簡答題的形式考察了教育研究的倫理性原則(教育研究為什麼要遵守研究對象的倫理原則?簡述該原則的基本內容。)
第二章節為重點考察章節,其中包含的知識點有研究假設(研究假設的分類和基本要求為重點)、抽樣方法,(多以應用題和理解題出現)、選題的基本要求、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等。其題型比較復雜,歷年來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都曾經出現過,(列舉教育研究假設的三種分類方式,並簡述假設表述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教育文獻檢索內容相對簡單,其中知識點主要有教育文獻的三種等級、文獻檢索的方法及分布,且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第四章教育觀察研究為重點考察章節,知識點主要有參與式觀察的優缺點、觀察記錄的方法、教育研究觀察的實施程序、觀察研究的類型及研究方法的判斷。其考察形式有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簡答教育觀察研究的實施程序包括哪幾個方面)。
第五章節為重點考察章節,其中知識點有問卷中答案的格式、問卷中問題的設計要求、問卷指導語、問卷的優缺點訪談調查的優缺點、訪談法的判斷、訪旦扮談提綱的編訂測量調查的類型、測量工具的評價指標等,其考察形式多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其次為選擇題和簡答題。
第六章教育實驗研究是最重點考察的章節,其知識點主要是實驗設計、實驗內外的效度、准實驗與真實驗的區別等,主要以論述題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考察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
第七章教育行動研究相對簡單,知識點主要包括行動研究的特點、教育行動研究的代表人物、教育行動研究的發展及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其考察頻率不是太高且多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
第八章節教育演技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為重點考察章節,考點主要有定量分析中數據描述的三種量數、標准分數的局山計算方法、相關系數、標准差和方差、歸納分析的方法、中位數,其考差形式多以選擇題出現。
第九章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內容相對簡單,其考察形式以客觀題為主。
對於教育研究方法這門課程,更側重與知識運用的考察,所獵考考研以建議考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應用,這為以後研究生學習和研究打下基礎。
第一篇 擇校擇專業
注意啦!這3類院校畢業薪酬水漲船高
不敢報考985、211?這些院校實力一樣強勁
2018考研34所自主劃線高校匯總
研究生畢業薪酬高的10所綜合性大學匯總
2018考研10個冷門高薪專業推薦
這些牛逼院校,每年都有很多專業招不滿
2018年推免率低又好考的985院校盤點
2018年考研熱門專業研招院校排行榜
第二篇 備考安排
2018考研需要知道的20個時間節點
2018年考研基礎階段備考方案---走進考研
2018年考研基礎階段備考方案---擇校擇專業
2018年考研基礎階段備考方案--基礎資料准備
2018年考研基礎階段備考方案--基礎階段備考規劃
以上是獵考考研為大家整理的2018教育學考研之「教育研究方法」考情分析的相關內容。另外,為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備戰2018考研,獵考考研推出了全年集訓營、OL樂學、名校推免培訓班、精品網課,以及考研直播課堂,針對每一科目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導,為大家的考研夢想助力!
(本文為獵考考研教育學教研室老師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2018年考研基礎備考專題
2018年考研擇校擇專業專題

<br研究生考試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考研考點內容、不清楚考研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yjs/

閱讀全文

與教育研究方法系列單選考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n10在哪裡連接網路連接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27
霍香正氣水可以治療腳氣的最佳方法 瀏覽:96
快速減輕胃痛的方法 瀏覽:471
快速降體重的方法 瀏覽:683
我是賣家鏈接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83
手機不開機修復方法 瀏覽:90
扁平疣最佳方法 瀏覽:132
定編的方法案例分析 瀏覽:170
簡易雨傘安裝方法 瀏覽:703
手機液晶屏閃爍解決方法 瀏覽:137
兩極管測量方法 瀏覽:39
女性治療甲亢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9
簡單做香蕉布丁的方法 瀏覽:825
絕對濕度計算方法高中 瀏覽:525
gta5mod安裝方法 瀏覽:924
一根線最簡單取戒指方法 瀏覽:300
49生男生女計算方法 瀏覽:193
農村房屋拆遷面積測量方法 瀏覽:790
十畝小麥種植方法 瀏覽:492
所謂自愈的方法就是手機調成靜音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