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音樂中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指什麼

音樂中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29 09:07:22

⑴ 音樂課教學方法哪些

音樂課是陶冶學生情操的關鍵的一門課,是發展學生多方面成長的關鍵組成部分,那麼音樂課又有哪些教學方法呢?

音樂課的教學方法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音樂欣賞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 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 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通過討論或辯論進行學習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論的方法。

發現法(研究性學習) :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查閱資料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表現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用音樂美化和豐富人生的前提」。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就成了教師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快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音樂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來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都樂於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要給學生有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範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總之,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過程」。

二、創設課堂情境,體驗愉悅教學,讓學生融入音樂

由於受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學生大多熱衷於流行音樂,追星現象屢見不鮮,而對於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京劇,卻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例如:在京劇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這一節中,課前我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我還請了部分學生跟隨鑼鼓的節奏「跑龍套」。動作雖簡單,但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又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非洲鼓及其節奏,非洲音樂的特徵,我讓學生隨著《鼓舞》的舞曲聲,由學生即興創作「擊鼓接龍」。學生即興敲出一個樂句的節奏,後面的學生接力敲出下一樂句的節奏,並且啟發學生,表現力豐富而獨特的非洲音樂節奏可以藉助於拍手,跺腳和敲擊樂器等方式,將其律動結構體現和強調出來。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可以引導和激發的。一堂音樂課,教師如果能科學地、充分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做到愉快教學、輕松學習,學生就一定能在廣闊的音樂天空自由翱翔,我們的音樂課也一定會成為他們心馳神往的神聖殿堂。

⑵ 三大教學法是指哪三大教學法

三大音樂教學法
是指以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命名的音樂教育法。下表概括地對三大音樂教學法進行了比較。
柯達伊與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的比較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愛彌兒·雅克·達爾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創立了本世紀最早的音樂教育體系。這個已有將近上百年歷史的音樂教育體系對20世紀後來相繼出現、形成的各種音樂教育改革的思想、體系都具有深遠影響。達爾克羅茲方法能教給孩子們理解復雜的韻律。聽到音樂時,孩子們會隨著節奏起舞。通過統一調動其視覺、聽覺、感覺,並隨音樂而動,孩子們會得到完整的音樂體驗,同時孩子們還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記憶力。達爾克羅茲的教育原則也構成了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的基礎。

首調唱名法與聽覺訓練
傳統的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採用固定唱名法、強調培養絕對音感。這種教育目標與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天不但在美國,就是在歐洲的許多國家,特別是對於學校音樂教育,也已經廣泛使用首調唱名體系。

概括地講,首調唱名法把無論在什麼高度上建立的大調統統歸結為從do開始,小調則是從la。我國普遍採用的「簡譜」實際屬於這種唱名體系。首調唱名法與調式音級相統一、與調式運動相適應,它使調式中的音級相對「固定」,會使學習者形成一種典型、穩定的心理反應,使音樂成為容易理解的語言,有利於促進兒童音樂思維的形成。首調唱名體系作為適應民族民間音樂有調性、調式的傳統,適應兒童的歌唱、音樂活動實踐,在發展聽覺、發展音樂思維、進行即興的音樂活動、學習識譜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現代的達爾克羅茲體系的教學活動中吸收了柯達伊體系的一些方法,例如採用了五聲音調歌曲的學習、手勢的使用、音級學習的先後進入順序等,目的是為了更符合兒童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而不再長時間停留在C大調音階上追求絕對音高的鞏固。這也說明當代幾個重要的音樂教育體系之間互為吸收借鑒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⑶ 音樂課常用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並非讓學習者單純的聆聽,而應該結合音感、認譜、演唱、演奏等活動,並以創造性的引導帶領孩子進入音樂的內涵。為了讓你更好的體會音樂的美,我准備了幾種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一、隨音樂身體律動

聽到音樂,手舞足蹈,似乎是人類不分年齡的自然反應。音樂欣賞教學應該要掌握孩子們的這種天性,讓他們“聞樂起舞”

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之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外顯,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者,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奏。而孩子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二、隨音樂畫圖

隨音樂身體律動是用身體動作反應聲音,聽音樂畫圖則是用圖像表現聲音。正如前者,孩子需要引導對音樂特定的要素、概念做出身體反應,畫圖也要有所目標。

三、以游戲的動作表現音樂

一邊聽音樂,一邊玩游戲,音樂帶動游戲動作,若不仔細聽就玩不好游戲,音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已。

游戲的目的在於以游戲動作表現對音樂的反應。游戲不要太復雜,配合音樂的拍子傳玩具、傳球、拍手(個人拍、兩人對拍、小組合拍)、猜領袖,或是兩人一組,配合音樂,一人即興動作,另外一人模仿。游戲動作不應過分復雜,而且必須根據音樂的強弱、快慢、長短、高低隨時做適當的反應。

四、配合圖片、影片欣賞

欣賞音樂的同時,配合圖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不要連續實施太長。最好是在欣賞過程中,老師家長適時地引發一些與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孩子及時回答。

五、引導發問

在欣賞標題音樂時,家長往往會把重點放在解說與標題有關的各種事物,卻忽略音樂的聆聽。其實,真正引導式教學不是事先告訴孩子們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讓孩子聆聽然後發表他們的感想。

在聆聽音樂故事的過程當中,家長也並不是一味的講故事,而要在適當之處向孩子發問,讓孩子從音樂當中思考答案“這段音樂是快的?還是慢的?”“你覺得這是描寫哪一張動物?”“為什麼?”“這段音樂特別激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六、哼唱主題

以兒歌、民歌、名曲為主題的樂曲,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孩子從樂曲中發現他們所熟悉的歌曲來引起興趣,然後配樂音樂哼唱主題。孩子從回憶舊經驗的過程中自然而認識了偉大的名曲。

七、配合音樂表現節奏

凡是結構單純、節奏明顯、速度適中的樂曲均可在欣賞的時候一起演奏。隨音樂演奏,最簡單的就是打強拍、打拍子或是某一個固定的節奏型,孩子可與家長分組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聽奏不需要視譜。家長可根據樂曲節奏的結構設計節奏型,並用不同的符號畫成“圖譜”。每一個符號代表某一種節奏,而每一種節奏可用人聲、身體樂器或節奏樂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

八、配合音樂演奏曲調

當孩子具備了演奏曲調樂器的能力之後,可以配合音樂演奏曲調。適合一邊聽一遍演奏曲調的樂曲原則上是:曲調簡短、節奏簡單、音程多級進,多反復性、速度較慢。再者,樂曲中的頑固低音也是很適合演奏的。

九、配合音樂表演戲劇

戲劇與音樂是一體的,歌劇更是戲劇與音樂結合。在音樂欣賞的同時,配合音樂表現戲劇是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統合的表現。活動之前,先要對樂曲內容有所理解。在設計戲劇動作時,盡量從音樂要素的各種表現中引發想像,以音樂來設計動作,不應以完全憑空想像的故事勉強和音樂湊在一起。

十、配合“樂曲提升卡”來欣賞

“樂曲提示卡”是將樂曲整體的架構以圖表的方式呈現在圖卡上,讓孩子邊聽邊對照。它主要功能有:

①引導孩子欣賞有所方向:不論欣賞什麼音樂,一定要讓孩子“聽之有物”。提示卡將樂曲的音樂要素、結構,按照音樂發展的順序以視覺的型態呈現,引領孩子有方向地去聆聽音樂的內涵。

②培養孩子專心聆聽的習慣:在提示卡的引導下,必定要“耳聽目視”才不會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就培養了專心聆聽的習慣。

③復習、介紹、加強音樂要素、樂理:藉助提示卡,孩子在聆聽的同時,將聲音、符號、樂理三者連結,對音樂將有整體的認識。

④作為家長老師評量的工具。可以立刻知道孩子的反應,隨時掌握哈子學習的狀況而給予適時的幫助。

教小朋友認識五線譜的方法

第一種:教條式

樓房識譜法

將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分管的不同音區形象地比喻為高音樓和低音樓,將其中的五根線與線之間的四個間比喻成不同的樓層,然後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或者是房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的時候就唱歌:“do,do,do”、“re,re,re,”。幼兒一邊做游戲,一邊唱歌,就將一個音階內的音都學會了。

身體音高對應法

高音譜號與低音譜號所對應的音階,有上行和下行。孩子在音與音高的關系及音高的概念上很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利用身體位置的高低,讓幼兒掌握音階上行和下行的方法。即在學習上行音階時,將“do”的位置放在腳上,並隨著一個八度音階的上行逐漸上移,讓孩子利用對身體高度的認知,感知音在五線譜上的高度。下行時則從頭頂開始,逐漸下移,來感知音高逐漸降低。這樣做可以讓幼兒將音符與鋼琴上的鍵盤位置對應,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音階推移法

在掌握了音階的高低位置後,我將認識音符和整個八度音階聯系起來。讓幼兒學習唱的時候,進行自我推算和學習,對於一些空間知覺特別差、認譜能力弱的幼兒,這是一個補救的好辦法。

行動學習法

學習的最大興趣與成功的關鍵莫過於自身的參與。因此,我將五線譜製成一個大的地圖,貼在運動場地上,利用戶外活動時帶領幼兒去跳、走。通過邊唱邊跳,讓幼兒參與到認識音符的活動中來,起到良好的作用。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認識的主動性也明顯提高。

反復運用鞏固法

在新認識一個音符之後,需要一個反復鞏固、加深印像的過程。我們需要選擇幾首含有該音符的樂曲,讓幼兒來彈奏,在彈奏曲子的同時認知該音符在五線譜中的位置。一般在幾首曲子彈熟練以後,該音符就能被幼兒牢牢地掌握了。

第二種:兒歌

孩子的小手就是認識五線譜的最好工具——輕便並且隨身攜帶:開始學時可以邊念兒歌邊在自己手指上比劃,要不了多久就熟了!

下加一線敲敲門 do do do (哆哆哆)

下加一間打招呼 re re re (來來來)

第一線上小貓叫 mi mi mi (咪咪咪)

第一間里放沙發 fa fa fa (發發發)

第二線上把話說 sol sol sol (說說說)

第二間里把手拉 la la la (拉拉拉)

第三線呀笑嘻嘻 si si sI (嘻嘻嘻)

第三間里歌兒多 do do do (哆哆哆)

讓孩子伸出左手張開〔將手心對著自己橫擺〕,把五根手指當成五條線,手指間的縫當成間,用右手不斷變換地指著“線”、“間”,口唱相應的唱名。這樣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五線譜,慢慢地就記住音符的位置了

五線譜兒歌五線譜 五條線,中間夾著四個間,下加一線唱作1,一線3,二線5,一二三間461,1上2,1下7,1234567。

⑷ 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從音樂 教育 的發展歷史來看,由於音樂學習內容豐富必然決定了音樂 教學 方法 的多樣性。下面是我整理的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教學方法相關內容推薦↓↓↓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區別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 音樂欣賞 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 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 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通過討論或 辯論 進行學習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論的方法。

發現法(研究性學習) :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查閱資料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音樂課的意義與價值

1.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表現與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音樂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們需要用語言來與人溝通一樣。很難想像沒有了音樂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音樂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1.可以調劑緊張、單調的生活,使人們的神經得到放鬆,有益於身體健康;

2.可以給人聽覺以愉悅,凈化人的靈魂,使人們的精神得到高度的享受;

3.能幫人排除憂愁和悲傷,使人從痛苦中解脫;

4.醫學上還用音樂來輔助治療疾病,常常能起到葯物所達不到的效果。

5、音樂使你不孤單;

6、音樂開啟我們的智慧,做作業時,催人奮進;


音樂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 關於音樂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音樂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 音樂課最常見的幾種教學方法

★ 音樂教學方法技巧有哪些

★ 音樂的教學方式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⑸ 中小學音樂教育方法

在如今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音樂教育也逐漸得到了一部分人的關注,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方法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中小學音樂教育方法

我國的音樂教學還比較落後,當國內還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時,國外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柯達依體系」、「鈴木音樂」以及「蒙氏的音感教學」等。鑒於此種原因,我們想要通過實踐,總結更多關於兒童音樂教育方面的經驗,並利用不同的手段,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開發學生的天性,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通過音樂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中獲得更多知識。

一、通過音樂培養學生心智

根據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宗旨,通過音樂去達到人類的最高智慧,培養健全人格。4-6歲是兒童完善心智的一個階段,音樂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讓孩子們通過鑒賞音樂,體會其中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兒童歌曲《一分錢》,其意義是對孩子們進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詞中並沒有直接指出拾金不昧等相關的話語,而是通過天真淳樸的兒童語氣,用愉快的音調旋律唱出小朋友撿到錢交給警察叔叔並獲得表揚,側面表現了拾金不昧的行為,其實這樣激勵情感的教育往往比直接說教更深入人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找一些富有人生道理的歌曲讓孩子們欣賞,讓他們在歌曲中獲得更多的道理。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可以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特別是在樂器教學上,因材施教尤為重要。因為每個學生的協調能力和思維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若只是千篇一律的死板教學,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特別是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能會失去信心和興趣。

三、靈活式的教學

由於4-6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施教,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美國音樂學家雷默曾說過:「我們有多少方法能讓孩子體驗音樂,我們就用多少方法。」學習的源動力是興趣。首先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樂器產生興趣,其次要針對學生的現實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只有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學習。

(一)通過游戲的教學方式。對於4-6歲的兒童來說,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只適用於年齡較大且具有自我約束能力的學生,因此,在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小的音樂游戲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必須要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做出各種反應,從而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二)使用一些有節奏性的語言。先將一些簡單的'節奏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再逐漸將節奏復雜化,並加入歌詞或者旋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教會學生掌握節奏,也幫助他們增強節奏感。

(三)通過引入故事教學。教師可以將要學習的曲子結合創作背景改編成故事代入課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故事中理解音樂,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趣味性,還使教師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教學手段有多種多樣,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適應課堂,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創新精神。

毋庸置疑,音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僅有助於學生記憶力、應變能力的提高,而且更能夠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質。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遵循兒童教育的原則方法和基本理論進行指導教育。除了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外,也要豐富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將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統一起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總而言之,兒童音樂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並且除了教授知識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⑹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音樂教育被我們慢慢地重視起來,所以相應的教學方法也重要起來,為此,我在此整理了一些音樂的教學方法供大家閱讀,希望能幫助大家。

三大音樂教學法

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是指以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命名的音樂教育法。因為效果好、實用性強,因此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採用。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

其特色是體態律動教學。它要求學生把身體作為樂器,把聽到的音樂再現出來。體態律動不同於舞蹈,它是以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體驗音樂節奏的速度、力度、時值變化,體態律動的動作一般分為原地動作和空間動作兩類。原地動作包括;拍手、指揮、搖擺、彎腰、說話、歌唱等;空間動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這些動作可以和身體的高、中、低位置結合,也可以用身體的頭、身、臂、手、腳等各個部位,與歌聲的動作、體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者陸遲表示不同的節奏、旋律、和聲、復調、曲式等。

它以游戲為課程方式,發現個別學生鬆懈、渙散時,會立即變換,永遠處於新鮮狀態。

柯達伊音樂教育

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學為主,從簡單的單聲部旋律到輪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首李清唱的方式來實施教學,而且不依賴任何樂器的伴奏。

聲音是聽覺的藝術,它沒有視覺的形象,柯達伊教學法中有一套非常實用的手勢,可以讓孩子通過視覺形象來感受音高的概念。

這組手勢其實是英國人約翰·柯爾文首創的,柯達伊把它借鑒到自己的音樂教育體系中來,並發揚光大。

兒童不但能在「唱」當中學會呼吸、歌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各種音樂的知識和常識也能通過「唱」的方式來學習。

奧爾夫音樂教育

奧爾夫倡導元素性的音樂思想,他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音樂。於是他發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奧爾夫樂器,是一組很容易掌握的打擊樂器。同時,他還充分運用人體各部位可能發出的聲音參與演奏,並冠以「人體樂器」的美稱。

學生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音樂性的「動」,必然沉浸在一種游戲般的歡快之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接受到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奧爾夫音樂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悉銷,而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來,用他們肢體、語言、樂器自由地演繹,以獨特的方式抒發內心世界。當音樂成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對樂理、樂感、表演、演奏以及語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輕鬆快速,而且根深蒂固。

奧爾夫音樂給孩子發展個性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也在集體表演中讓孩子懂得了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更多具有操作性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提示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兩種。

優點:

a.使音樂教師有較充分的主動性;

b.易於把握所傳遞的音樂課程標准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樂知識及音樂常識;

c.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系統連貫的知識。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展示實物、圖片等教具,進行示範性的演唱、演奏,或採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3.練習法

練習法是為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培養創造能力,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復多次完成某些動作或活動的教學方法。

4.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提問法」,是師生通過相互提問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推理獲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增進記憶的一種方法。它包括:啟發式談話和問答式談話。

5.討論法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為解決教學中某一問題,相互啟發,討論辯論,各抒己見的教學方法。

6.欣賞法

欣賞法是學生在音樂教師指導下,體驗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藉以陶冶情感和培養審美感的教學方法。

7.發現法

發現法又稱「探索法」,是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按發現過程編制的教材或材料進行「再發現」,

以掌握知識並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發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

8.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

9.參觀法

擴大學生的視野,從現實生活中受教育音樂表演與欣賞,音樂與姐妹藝術、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各年級應有的傳統的音樂藝術活動及定點參觀訪問的項目受學校射去經濟文化條件限制。

10.律動法

發展學生多種感觀通道對音樂感受體驗的能力,增強身體的動作協調性賞與音樂基本要素的學習以小學低中年級為主,不限其他各年級足夠的教學活動空間受音樂學習空間的制約。

11.創作法

發展學生音樂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即興創作與表演,在教師指導下的作曲,具有多向、活躍、隨機性強的特點,駕馭有一定難度。

12.游戲法

發展學生節奏感、動作協調性及對音樂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現手段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以動作形象的模仿、創作為主要內容以小學低中年級為主足夠的教學活動空間活動內容與兒童年齡聯系密切,受年齡特徵及教學時間、教學環境的限制。

⑺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文章

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講授法相比較可多用。

學生的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音樂素質較好的班級,可適當加大音樂知識和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實。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就可採用視唱法。而對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應以聽唱法、跟唱法為主學新歌,教學進度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

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授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們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講解。這是因為各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任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的總結

介紹

新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突出的特點是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具體來說,每一門課程目標都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

目標

課程標準的 「課程目標」同教學大綱的 「教學目的」有所不同,目標雖含 [2] 有目的、里程的意義,但目標不同於目的的那種總體性、終極性和普遍性價值,它更體現為具體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價值。因此,對於課程目標,可大致理解為:在學校教師指導下,學生某種學習活動的具體的行為變化表現和階段性、特殊性的學習結果。

課程目標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完成和達到,因此,在某一方面、領域和學時的教學中,還有著更為明確和具體的教學目標,如音樂課程中的音樂教學目標。

目標功能

從音樂課程的角度來說,其目標具有的功能有:明確音樂教育發展方向,提示音樂教育計劃要點,提供音樂學習經驗方法,確定音樂教育評價基礎,等等。這四者的關系是通過明確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提示音樂教育計劃要點,為學生提供達到目標的最優的音樂學習內容、方法與經驗,並以此確定為評價音樂教育活動結果的標准。

作用

而對於更為明確和具體的音樂教學目標來說,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導向———明確音樂教學方向,提出音樂教學任務,確定音樂教學方式,主導音樂教學過程。

(2)規劃———明示音樂教學計劃,界定音樂教學范圍,規范音樂教學進度 ,提出音樂教學要點。

(3)調控———調節與改進音樂教學的操作過程和方法。

(4)評價———檢測與評價音樂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效果。

分類

在音樂新課程中,課程目標是由三個維度構成的,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段表述清晰地說明了新的課程目標的設計思路和內涵。新的課程目標的表述方式,體現了新的知識觀和學生觀,體現了在人的發展中多維目標的整合,體現了素質教育對課程目標體系的要求。

核心

長期以來,基礎教育課程目標指向單一的認知領域,把課程視為知識,視為學科。知識為中心、知識標准化、知識統一化支配著課程的構建、設計與實施。這種單一、片面的課程觀所帶來的弊端顯而易見,它加重了基礎教育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造成了課程結構突出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缺乏整合,課程內容 「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等一系列問題。而新的課程觀建立在對傳統 「知識本位」、「學科本位」批判與反思的基礎上,突出 「以人為本」和強調課程的整合。具體來說有下列內涵:

第一,學生是課程的核心

課程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把學生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以學生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作為依據,既要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又應立足學生未來生活的構建。它關注學習者的興趣、態度和需要,關注學習者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習者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關注學習者與課程各因素之間的聯系,以一種整體的觀點來看待「學生是課程的核心」,並將學生的發展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

第二,突出課程的整合

課程目標的設計建立在對人的生命存在及發展的整體關懷上,而不僅僅是認識性目標。過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均被排除於課程目標之外,其價值成為知識的附庸。而新的課程觀在體現由 「知識本位」向 「人本位」轉變的同時,必然導致課程目標由單一的認知性目標轉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多種目標的有機整合。

表述

音樂教學目標的表述是每一個音樂教師都要面對的具體問題,一般來說,應該包含三方面的要素。

目標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

音樂教學目標在具體表述上不同於音樂課程目標,更有別於傳統音樂教學大綱中的 「教學目的」。音樂課程目標是從宏觀的角度規定某一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而音樂教學目標則是從微觀的角度,預計某一時段、某一環節音樂教學所要獲得的結果,是學生在音樂教師指導下,其音樂學習活動具體的行為變化表現。目標雖含有目的、里程的意義,但目標不同於目的的那種總體性、終極性和普遍性價值,它更體現為具體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價值。因此,表述音樂教學目標的首要一點,就是目標要明確,具體,簡潔,指向清晰。然而,一些音樂教師由於對此認識得不夠清晰,加上傳統大綱的影響,往往把 「課程目標」或 「教學目的」當作教學目標來對待,目標表述得非常寬泛,籠統。例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增強音樂文化素養,熱愛祖國,成為 ‘四有’新人」,「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通過學習這首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共產主義道德風尚」,「通過欣賞這首樂曲,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習和掌握簡單的樂理知識」,「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等等。這些又虛又空的所謂目標對音樂課堂教學沒有指導意義,也沒有評價的價值。

正確的音樂教學目標表述應明確,具體和簡潔,主要涵蓋本課時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過程及要達到的程度和水平。

目標要涵蓋三個維度

教學目標由單向變成多維是音樂新課程同傳統音樂課程在目標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以往,音樂教學目標重點關注的是知識與技能方面,例如,「學習sol,mi兩音,能夠唱准它們的音高。用sol,mi兩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創造簡單的旋律」,「指導學生准確和諧地唱好這首歌曲。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掌握大合唱的有關知識,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標缺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識與技能」維度。正確的目標確立方式應該是三個維度的表述。

正確使用目標的行為動詞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 「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圖片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圖片

教師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就是說,課堂教學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而過去在「教師中心」和 「學科中心」的傳統觀念里,音樂教學目標通常表述為 「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與歌唱能力」這樣的句式,目標的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這種表述方式體現了從教師角度來表述教學目標的特點,即教師要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而實際上,判斷教學效果的根本依據是學生想在課堂上獲得哪些音樂方面的進步,而這恰恰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主觀願望能夠實現的。如此看來,像 「通過……使學生……」, 「通過……培養學生……」,「通過……引導學生……」這類在傳統音樂課程 「教學目的」中經常使用的行為動詞,已不符合音樂新課程 「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求。相反,由於音樂新課程是從學生、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表述目標的,因此其行為動詞多為 「對」、「在」、「用」、「能夠」、「感受」、「體驗」、「了解」、「掌握」等。

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音樂教學目標的確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自主行為,不必過於追求統一,千篇一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藝術,而藝術是需要個性的,沒有個性就形不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傳統音樂教學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比較統一,強調共性,過於追求標准化與規范化,許多教師都是一個模子,一個套路,這種缺乏實效的表面文章不可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音樂新課程則首先關注一個 「新」字,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表述必然會精彩紛呈,煥然一新。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傳統的 「教學目的」同現在的 「教學目標」有著根本的區別:前者帶有濃厚的 「學科本位」和 「教師中心」痕跡,其設計體現為 「教什麼」,「怎樣教」,「通過教達到什麼目的」,等等;後者則體現了從 「教師中心」到 「學生本位」的轉變。「教學目標」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來設計目標要求及目標水平。

課程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人的成長歷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引導人健康向上、樂觀積極的精神基石。

傳統的課程觀由於過分強調認知而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的功能,致使該項目標形同虛設,從而導致把豐富、生動的教學活動局限於狹隘單調的認知主義框框中。這種缺乏情感內涵、充滿理性的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枯燥和單調,甚至恐懼、苦惱,喪失了學習興趣,而且極易造成學生的 「情感營養不良」、「情感偏枯」等現象。

新的課程觀將情意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和高度來理解,賦予其在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例如,情感,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度,在表現為學習追求、學習責任的同時,更表現在對生活的樂趣、進取、向上的態度;價值觀,既反映在個人價值方面,同時反映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自然價值的統一;等等。這三個具有獨立意義的要素已成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學科,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取向和內涵是不同的。在音樂課程中,由於音樂課程的性質和價值所決定,必須突出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以體現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這一特點。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應主要不在於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是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過程和方法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重視過程,強調方法,其實質是尊重學生的學習經歷、體驗和方式,這是一個學習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個人生存、生長、發展的內在需要。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只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獲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徑。這種排斥個性思考,否定智慧參與,只關注知識掌握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利於人的發展,它使一個個鮮活的人成了一架架機械、呆板、只會接受與記憶,不會思考與評析的學習機器。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尚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徵。過程與方法所以對音樂學習非常重要,是由於音樂教育多體現為一種 「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其教學目標往往蘊涵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方法上說,授人以 「魚」不如授人以 「漁」,學會音樂不如會學音樂,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在音樂上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音樂新課程中, 「過程與方法」目標可細化為五個具體目標:即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綜合。

1、體驗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之一,它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腦去思考。一句話,就是學習者要自身去經歷,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視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視學習者的個人知識、經驗、生活世界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學習者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參與、活動、探究、實踐,將教學過程變為整合、轉化間接經驗成為學生直接經驗的過程,將學習過程變為融學習者個人經歷、感受、見解、體驗為一體,從而自我解讀、自我操作的過程。

對於 「體驗」,《音樂課程標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這句話所以重要,是由於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教學和音樂學習須採用一種同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方式———體驗的方式。原則上,音樂教學與音樂學習是不能依靠講授的,因為講授的方式與學習者自身的音樂體驗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體驗代替學習者的體驗。

2、比較

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或將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體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風格不同等音樂內容進行比較,以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的深刻印象。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審美注意力,並且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是指教師不將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分析交流,發現與探索問題並獲得結論的過程。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還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探究在新課程中都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它可以使學習者保持獨立的持續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體驗,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並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4、合作

合作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助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並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准,達成和實現共同的學習或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學習者之間相互支撐和配合;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小組成員有效溝通,妥善解決組內矛盾;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

合作學習的方式目前在音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著,其共性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按音樂素質、能力和性別劃分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充分交流,研討,協作,例如對歌曲進行演唱處理,由各小組自行討論設計演唱形式,編創表演動作,製作表演道具,選擇伴奏樂器及音型、節奏型等。融合游戲、競賽因素,促進小組間的競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器樂演奏學習中,分成若干小組 (各組演奏水平均包括上、中、下三個層次)進行游戲式的競賽,讓各種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表現,機會均等,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團隊精神。

5、綜合

作為音樂課程目標之一,它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其根本的要義在於有益於改變人格的片斷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善化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

具體地說,綜合包括音樂課程內部學習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姊妹藝術 (舞蹈、戲劇、曲藝、影視、美術、書法)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藝術之外其他學科 (語文、外語、歷史、地理、政治、數學、物理、化學、體育)之間的相互融合等三種方式。例如, 「鑒賞」和 「表現」兩個學習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不僅會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再如,充分發揮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與線條表現音樂的明暗及相同與不同等。此外,通過軟化學科邊緣,加強音樂同其他學科的聯系並在教學中整合與實施,例如,同語文結合,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亦可運用詩化的語言和抒情散文式的表達來描述音樂的情境;同史地學科綜合,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音樂,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同體育學科綜合,可以運用韻律操配合

不同節奏、節拍的音樂;同數、理、化學科綜合,可以聯系 「黃金分割線」將美學概念與數學概念整合起來,將音樂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聲音性質同物理學的頻率、振幅等知識聯系起來;等等。

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這是音樂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誠然,基於綜合理念的貫徹,音樂課中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藝術門類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但涉及它們是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如果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學科或藝術門類的方向,用文學、政治、歷史、地理、舞蹈、美術、戲劇等內容作為學生音樂課學習、探究的主要對象,那音樂課的自身功能必然會受到削弱和損害。這顯然是同 《音樂課程標准》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基礎教育中的任何課程,只要是一門學科,必然會有系統的知識技能體系。因此,對於高中音樂課程來說,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是必要的,這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音樂文化素質的需要,同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在音樂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於以往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認識存在誤區,單純地以樂理知識和識譜技能作為音樂知識與技能的主體,並過分強化了知識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術作用,從而導致了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片面化傾向,造成了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恐懼與厭倦心理。

基礎教育中新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觀認為: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還特別包括音樂創作、音樂歷史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的知識。音樂技能不僅僅體現為視唱、練耳、識譜等方面,也不只是發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唱歌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歌唱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將其視為音樂表現活動的一個環節和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有利於構成基礎音樂教育知識與技能的整體體系。

此外,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式上,也須作根本的改變。既要改變音樂教學中單純傳授音樂知識,以講授代替體驗的理性方式,又要改變機械訓練音樂技能,以枯燥練習代替探究、研究的傾向。應把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放在豐富的、生動的、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同情感、態度、興趣、智慧等因素緊密結合,通過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過程來完成。

閱讀全文

與音樂中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扁平疣最佳方法 瀏覽:132
定編的方法案例分析 瀏覽:170
簡易雨傘安裝方法 瀏覽:703
手機液晶屏閃爍解決方法 瀏覽:137
兩極管測量方法 瀏覽:39
女性治療甲亢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9
簡單做香蕉布丁的方法 瀏覽:825
絕對濕度計算方法高中 瀏覽:525
gta5mod安裝方法 瀏覽:924
一根線最簡單取戒指方法 瀏覽:300
49生男生女計算方法 瀏覽:193
農村房屋拆遷面積測量方法 瀏覽:790
十畝小麥種植方法 瀏覽:492
所謂自愈的方法就是手機調成靜音 瀏覽:371
醫用免縫膠帶使用方法 瀏覽:877
甄別性評價方法有哪些 瀏覽:225
沙糖橘的控制方法視頻 瀏覽:342
肌腱炎快速止痛方法 瀏覽:169
天平使用過程研究方法 瀏覽:958
錄像機故障檢測方法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