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生學位論文通關正確方法

研究生學位論文通關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26 04:16:49

㈠ 學位論文答辯提問方式及技巧

學位論文答辯提問方式及技巧

一、提問方式

在畢業論文答辯會上,主答辯老師的提問方式會影響到組織答辯會目的的實現以及學員答辯水平的發揮。主答辯老師有必要講究自己的提問方式。

1.提問要貫徹先易後難原則。主答辯老師給每位答辯者一般要提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問題,這些要提的問題以按先易後難的次序提問為好。所提的第一個問題一般應該考慮到是學員答得出並且答得好的問題。學員第一個問題答好,就會放鬆緊張心理,增強“我”能答好的信心,從而有利於在以後幾個問題的答辯中發揮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就答不上來,學員就會背上心理包袱,加劇緊張,產生慌亂,這勢必會影響到對後面幾個問題的答辯,因而也難以正確檢查出學員的答辯能力和學術水平。

2.提問要實行逐步深入的方法。為了正確地檢測學員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有時需要把一個大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並採取逐步深入的提問方法。

如有一篇《淺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文,主答辯老師出的探測水平題,是由以下四個小問題組成的。

(1)什麼是科學技術?

(2)科學技術是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要素?

在學員作出正確回答以後,緊接著提出第三個小問題:

(3)科學技術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要素,為什麼說它也是生產力呢?

(4)你是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通過這樣的提問,根據學員的答辯情況,就能比較正確地測量出學員掌握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

如果這四個小問題,一個也答不上,說明該學員專業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如果四個問題都能正確地回答出來,說明該學員基礎知識掌握得很扎實;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個,或每個小問題都能答一點,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確,說明該學員基礎知識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採取這種逐步深入的提問法,就很難把一個學員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情況准確測量出來。假如上述問題採用這樣提問法:請你談談為什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員很可能把論文中的主要內容重述一遍。這樣就很難確切知道該學員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是好、是差、還是一般。

3.當答辯者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相左時,應以溫和的態度,商討的語氣與之開展討論,即要有“長者”風度,施行善術,切忌居高臨下,出言不遜。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輕易使用“不對”、“錯了”、“謬論”等否定的斷語。要記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從善如流的掂量。

如果作者的觀點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使與自己的觀點截然對立,也應認可並樂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觀點並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進行探討,並給學員有辯護或反駁的平等權利。當自己的觀點不能為作者接受時,也不能以勢欺人,以權壓理,更不要出言不遜。雖然在答辯過程中,答辯老師與學員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審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辯中要體現互相尊重,做到豁達大度,觀點一時難以統一,也屬正常。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只要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供對方參考就行。事實上,只要答辯老師講得客氣、平和,學員倒愈容易接受、考慮你的觀點,愈容易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達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當學員的回答答不到點子上或者一時答不上來的問題,應採用啟發式、引導式的提問方法。

參加過論文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員對你所提的問題答不上來,有的就無可奈何地“呆”著;有的是東拉西扯,與你繞圈子,其實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這種情況,答辯老師既不能讓學員尷尬地“呆”在那裡,也不能聽憑其神聊,而應當及時加以啟發或引導。學員答不上來有多種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只是由於問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顯得心慌意亂,或者是出現一時的“知覺盲點”而答不上來。這時只要稍加引導和啟發,就能使學員“召回”知識,把問題答好。只有通過啟發和引導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點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確實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

二、回答提問時要注意的問題。

研究生宣講完學位論文後就要進入答辯提問環節,為了提高回答的質量和效果,研究生在進行論文答辯前就需要思考以下一些方面的問題:(1)對選題意義的提問;(2)對重要觀點及概念的提問;(3)對論文創新點的提問;(4)對論文細節的提問;(5)對論文數據來源的提問;(6)對論文薄弱環節的提問;(7)對自己所做具體工作的提問;(8)對與課題相關的擴展性問題的提問。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取得良好的答辯效果,在回答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聽問題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沒聽清時要再問一遍,以免答非所問、把本來能回答的問題答錯。

2.不要急於回答,要經過思考後再作回答,這樣可使回答更有條理、更加深入和全面。

3.要認真領會專家的題意,針對問題的核心回答,寧少勿多。語言要簡練,不要含混不清、模稜兩可,不要過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許”等詞語.

4.有些問題不會回答是正常的,不一定影響評語。有時候專家看答辯者論文做的好,可能會問幾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看答辯者是否有所考慮並與之進行深入交流,所以答辯者答不上來也是可能的,只需如實說明情況即可,不要不懂裝懂,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5.要尊重答辯專家,不要過分爭辯。當自己的觀點與答辯專家的觀點相左時,既要尊重答辯專家,又要讓答辯專家接受自己的觀點,就得學會運用各種辯論的技巧,而不要過分爭辯。

三、其它事項。

1.要有自信心。克服緊張、不安、焦 躁 的情緒,想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通過答辯。自卑的心理會使答辯大失水準,甚至由於膽怯而不能正常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體現真實的能力和水平。

2.要有飽滿的熱情。要面帶微笑、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把最佳的精神狀態展示給大家。

3.要講文明禮貌。開始時要向專家和同學們問好,答辯結束時要道謝,體現出良好的修養。無論是聽答辯專家提問題,還是回答問題都要做到禮貌應對。

4.要注意儀態和風度。答辯者要儀容整潔、舉止大方。如果能在最初的一、兩分種內以良好的儀態和風度體現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成功的答辯是自信和技巧的結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細致答辯准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辯技巧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讓別人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對答辯的目的、答辯報告的內容、答辯報告技巧、可能遇到的提問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做好這些工作,答辯者就一定會獲得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學位論文答辯。

;

㈡ 碩士論文的寫作手法

碩士論文的寫作手法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是授予碩士學位的重要依據,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對於碩士論文的寫作有什麼手法及問題呢?

由於大多採用在職學習、遠程學習等方式,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很多課程往往通過互聯網或“壓縮餅干”式的在短期內面授完成,課程學習的內容和時間都不夠充分。這樣,畢業論文幾乎成了衡量其培養質量最為關鍵的環節。而方法又是他們接受規范學術訓練的重要科目,也是其完成畢業論文所必須掌握的基本工具與技術。但是,在近幾年評閱、指導和答辯大量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發現困擾教育碩士最多的問題是方法問題,送審論文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方法。那麼,教育碩士畢業論文創作中在方法意識方面表現出哪些問題? 如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方法意識、增強他們的方法運用能力? 本文試圖結合自身教學和論文指導過程,對這一問題加以探討。

一、碩士畢業論文創作方法

結合實際指導經驗,筆者認為教育碩士畢業論文方法意識可以簡單理解為在論文研究與寫作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基本知識、技能等基本素養。所以,本文把針對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方法意識落腳在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兩個方面。

( 一) 研究方法。在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語境中,方法通常指的就是“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問題的一般准則與程序。按照社會研究方法的理論,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 1) 方法論,它是處於哲學層次指導開展研究的一般思想體系,主要包括基本的理論假設、研究原則等; ( 2) 研究方式,它是指貫穿於研究整個過程的基本程序與操作方式,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設計類型; ( 3) 具體方法與技術,它是指在研究的某一階段所使用的具體方法、工具和手段,如問卷法、相關分析等[1]( P24 - 28) 。方法論、研究方法、具體方法與技術構成了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本文主要採用這種三層次框架來討論教育碩士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問題。

( 二) 寫作方法。具體來說,寫作方法就是畢業論文寫作中思考問題與表達思想的基本邏輯、基本規范。由於缺少長時間、集中式的學術研究訓練,教育碩士畢業論文在寫作方法上表現出很多“硬傷”,甚至比研究方法運用不科學、不恰當更值得關注。

二、碩士畢業論文問題表現

針對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兩方面的基本素養,目前教育碩士畢業論文表現出以下問題:

( 一) 方法意識整體比較淡薄。這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缺乏基本的方法知識和論文寫作規范。在研究方法方面,有的論文基本沒有研究方法,或缺少研究方法的介紹或方法如何應用的交代,整個文章更像一篇工作總結或感性散文,難見邏輯性的理論分析和規范化論證; 有的論文不清楚其理論基礎,存在同時引用兩個相互矛盾的方法論,或者研究設計及具體方法應用嚴重錯誤等問題。在寫作方法方面,很多論文缺乏基本的規范性。如有的學生基本不清楚如何綜述文獻或綜述政策,直接抄襲其他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或在網上復制政策文本大有人在,“挖到籃子里就是菜”; 有的文後附錄的調查問卷與正文對問卷的分析風馬牛不相及,可以判定兩部分內容幾乎是從不同文章抄襲而來的; 更有甚者,有的連論文的後記都懶得認真去寫,他們除簡單修改後記裡面的人名外,其他內容幾乎完全抄襲。嚴重的抄襲導致一些論文連續兩次都無法通過“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檢測。此外,一些論文在資料引用方面也存在方法規范的問題。如有的論文在討論“概念界定”時,往往直接拷貝互聯網站的“網路”或“維基網路”上的解釋,而基本不去查閱工具書或教科書,查閱後也是直接照搬上去,而不進行基本的概念分析; 有的論文對“客觀材料極度斷章取義或為了自己一家之言而百般曲解文本”[2]( P4) ,缺乏闡釋文獻的基本能力……可以說,整體方法意識的淡薄不僅體現出一些學生基本研究和寫作能力的欠缺,更顯示出其起碼的科學研究態度和學術道德規范的不端正。

(二) 研究方法單一或研究方法成為擺設。一些論文的研究方法非常單一,如只包括文獻法。我們知道,檢索和引用文獻是任何研究的起點和必經環節,所以在論文研究與寫作的時候必須思考: 使用單一的文獻法能否夠用? 或者能否凸顯論文在方法應用上的創新性與獨特性? 很顯然是不能的。恰恰相反,由於教育碩士畢業論文大多應注重對教育實踐的研究和典型教育教學實驗的研究,相對於純理論思辨型論文來說,應用的方法應該更加豐富。不過,有的論文在導論或引言中雖然交代其應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等,但多數方法的應用成果在正文中卻沒有反映,結果導論中所交代的方法往往成為了一個空殼。例如,有的論文提到了問卷調查法,但是在正文中基本沒有反映調查的數據,或者只是在正文中簡單介紹了如何抽樣、如何發放問卷、樣本如何分布等,但多數關鍵題目的調查數據卻沒有反映出來; 有的論文在後面也沒有附上調查問卷,使問卷調查法的應用很不充分。現在,許多教育碩士畢業論文從可行性出發,還喜歡以工作或實習單位為案例採用個案法進行研究。但是通看整個論文,不少對個案的背景、個案與理論基礎的關系、個案的典型性、個案的代表性與推廣價值等都沒有進行詳細的論證,這樣使得個案研究往往成為其對單位的一個簡單經驗總結,缺少研究品位。

( 三) 研究方法應用不科學、不充分、不恰當。教育碩士畢業論文中,研究方法應用不科學、不充分、不恰當的情形是最為普遍的。翻閱一些論文,有時常可以看到對不同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技術的張冠李戴。例如,在方法論上,有的導言交代了以“現象學”方法論為指導,但在正文中卻主要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獲得第一手資料。事實上,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和量化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是兩種不同的研究類型,現象學主要為質性研究提供理論支撐,而問卷法主要應用於量化研究。因此,把現象學應用於指導問卷調查,是混淆了不同方法論對相應研究技術的指導范圍。在研究方式上,有的論文把規范研究直接等同於採用問卷、訪談等方式進行的研究。其實,規范研究( normative research)是與實證研究( positive research) 相對應的,前者更多是做價值判斷或價值評價,後者則是做事實描述和解釋,所以問卷、訪談等方法更多屬於實證研究的范疇。而在具體研究技術或手段方面,不充分、不恰當的情形更是常見。如果翻開一篇使用問卷調查法的論文,你很難看到論文對問卷編制維度、編制結構的深入思考和論證; 對於應用某種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也很難看到哪怕是按照最簡單的“前測—後測”模式設計的一個完整實驗方案; 在呈現的統計數據中,一些論文也通常把不同的置信水平搞錯,例如把“p < 0. 5”的統計結果打上“**”、把“p< 0. 1”的結果打上“***”等,在這種基礎上,一些結論的得出往往具有隨意推導、牽強附會的特點,經不起深入推敲。

( 四) 寫作方法不符合學術研究範式。“範式”( paradigm) 一詞最早由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在解釋科學發展進程時提出[3]( P9) 。從研究角度看,“範式”就是某一個歷史時期被大部分學術共同體所廣泛承認的模型、模式、過程或標准等。畢業論文的寫作其實是一項嚴肅的學術研究過程,在這樣的範式下更強調學理性,即在論文寫作中應體現學術共同體所公認的一套概念體系、研究假設、研究邏輯和話語規則。但教育碩士畢業論文在這方面表現得相對較為薄弱。例如,有的論文幾乎就是一篇政策報告或領導講話,“口號性表達”和“上綱上線”的論述非常普遍,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把一個非常微觀的課程教學問題與攸關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競爭力聯系起來,而且後者論述往往佔了很大部分; 有的個案研究就是學校情況的簡單介紹和經驗總結,或者是一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該承認,教育碩士畢業論文更強調從實踐選題、從問題出發開始研究,但論文不是工作總結、不是領導講話,學理性要求它應是一種專業研究、是一種創造性反映[4]( P12) 。所以,學理研究應當與實踐保持一定距離。保持距離不是說不關注現實,而是要用專業的學術語言提煉和表達現實問題,保持一種學理性的、客觀的、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分析,從而體現從學術角度觀察和解釋教育問題的特點。在寫作方法上,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形成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思維習慣。例如“文不對題”、“題不對文”的情形很普遍。而在論文表達的基本邏輯思路方面,類似以下問題: 章節如何安排才能一以貫之地體現中心脈絡,論述如何組織才能緊扣主題,內容如何分類才能盡量做到周延、互斥和富有層次,有關段落為什麼要放在這里而不是擱在其他章節,關鍵性的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是那麼說,等等,在許多論文中都欠深入思考。有的論文完成後,仍基本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寫、想寫什麼和寫了哪些內容,單純湊字數的痕跡很重。寫作邏輯思路的不清晰,最後導致論文章節論述交叉重復、結構混亂的情形並不少見,更別談如何應用思維和寫作技巧凸顯論文亮點了。

三、碩士畢業論文創作中方法意識的培養

目前,我國教育碩士培養規模每年成倍增長,而且也形成了在職人員攻讀教育碩士、全日制教育碩士、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等多種培養模式。不同的培養模式盡管在入學資格、學制、招生方式和授予證書等方面有所差別,但是都非常注重這種專業學位教育的應用性、職業性等特點。這種取向體現在畢業論文上,普遍認為選題應來源於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體現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形式可以採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多種形式,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育碩士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過,畢業論文如果單純追求與職業實踐的緊密聯系,忽略碩士階段培養研究生基本研究能力和研究規范的目標,就會大大降低培養質量和規格。考慮到國際上一些高校在本科生剛入學時就對其進行學術道德、規范以及方法的`教育,筆者認為,在當前教育碩士規模大幅增長和培養模式多樣化的背景下,關注教育碩士畢業論文方法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利於其質量保證,而且對其他類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來說也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那麼,如何培養和提高教育碩士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的基本素養或技能呢? 結合課堂教學和論文指導實踐,筆者提出如下建議供參考。

( 一) 明確教育研究方法類課程教學的基本定位

長期以來,我國本科師范教育的大部分課程以理論性課程為主,而且對師范生的培養普遍強調“三筆字”、課堂教學技能而忽略了研究方法,因而導致本科師范生在四年學習期間其實並沒有接受到嚴格、規范的學術科研訓練。在職攻讀的教育碩士生多為中小學教師,平時工作又比較繁忙、瑣碎,公務、家務纏身,因而很難擁有靜下心來使用嚴謹方法思考教研問題的機會。因此,當他們繼續攻讀或重回高校攻讀教育碩士時,一些課程如“教育研究方法”又幾乎集中在很短時間里完成。“先天體質不好,後天缺乏營養”,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下,教育碩士在方法意識方面比較淡薄、論文寫作中正確合理應用方法比較困難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對教育碩士生來說,在論文開題之前,為他們提供一項課題、一篇論文規范的研究過程和翔實的研究方法卻又只能通過類似“教育研究方法”等課程來進行。所以,筆者認為,對教育碩士生的很多課程不能繼續偏重理論,或者採用理論討論的方式教學,特別是針對研究方法類的課程; 同樣,由於適逢假期或通過遠程學習,時間有限,也很難像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那樣採用課前大量查閱文獻、課堂進行專題講授、課後完成大量作業的方式進行教學; 或者在課堂上主張教育碩士生廣泛閱讀英文教材( 哪怕是英語學科教學方向) 。如果這樣安排,事實證明不符合教育碩士生的實際,因為多數教育碩士生實際上沒有課題研究的經驗,對研究和論文寫作方法尚不完整系統。

針對教育碩士生的研究方法類課程應當堅持理論夠用、突出操作等工具價值,重點落在講清教育研究和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及基本過程,講清主要研究方法的每一步具體應用上。比如在選題方面,應重點探討如何才能在實踐中發現一個好問題,如何提煉問題,如何擬定題目; 在開題報告撰寫上,要對如何進行問題提出、如何進行概念分析、如何做文獻綜述、如何進行研究設計以及如何謀篇布局、如何安排段落文字乃至用詞造句等關涉開題報告的每一個小步驟、小問題,都應當詳細討論清楚; 在問卷調查方面,應對大到如何設計問卷結構,小到如何設計問題題干、答案,如何分析問卷、解釋問卷結果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做非常詳細的分析等。總的來說,對教育碩士生,“教育研究方法”課程應不圖在所有方法上全面開花,但涉及一種方法就盡量要將技術工具事無巨細地講深講透。我們採用此種思路講授該課程的開題報告部分後,一些教育碩士生反映,從發現問題到開題報告的寫作實在太困難了,何況創作畢業論文! “感覺寫論文就是在不斷用科學研究的邏輯來為難自己!”這些感受或反饋,讓我們感覺到重新定位研究方法類課程教學收到了初步效果。

( 二) 採用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case teaching) 最初起源於醫學,後來在商學、法學、教育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大力發展。案例教學法實際上就是“沙盤推演”或“模擬演習”,是聯系學生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的重要橋梁,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獨立思考、主動求知和應變能力等。在職教育碩士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農村教育碩士和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生也有較長的工作經驗,全日制教育碩士不少也來自一線教師,因此教育碩士生的直接知識或實踐經驗很豐富。在實踐中,案例教學也是許多學員普遍認可的教學方法之一。所以筆者認為,研究方法類課程或論文指導過程,其基本目標是幫助教育碩士生形成操作技能和經驗知識,因此在教學和指導中應在講清每種研究方法的概念、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之後,採用更加豐富的案例進行教學。

案例教學如何才能實施得當呢? 結合經驗,筆者認為重點應考慮兩點: 一是要注意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的獨特性。對本科生或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來說,案例很多時候是作為概念、原理或理論教學的輔助資源。但對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由於他們有更多直接經驗做支撐,更容易進入案例“角色”,因此案例教學可單獨進行。但也要注意將案例和相關的經典理論、通用技能聯系起來,而不是“就事論事”。例如,對於學科教學方向的教育碩士生來說,他們的研究對象可能有課程標准、教材教法、課堂、教師和學生,那麼可以讓他們就某方面提出現實問題或直接給出已有題目加以討論。但這里必須結合研究設計中“分析單位”的知識來進行。哪些適合於做分析單位? 哪些不適合? 以及分析單位確定過程中如何避免“體系錯誤”和“簡約化”[5]( P70 - 71) ? 這些問題似乎都應結合案例詳細闡明。二是在案例使用方面,除正面案例之外,還應大量使用反面案例。那些偽研究問題,表達模糊或大而寬泛的論文題目,文不對題或題不對文,不科學、不恰當的研究方法應用,不規范的文獻引用,大段落的抄襲,“強盜式”的邏輯推理和隨意的數據解釋等,都應當在反面案例討論中佔有一席之地。為此,特別需要任課教師留意收集、分類編排大量的教育碩士生的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以待留作教學案例。

(三) 建立“三位一體”的論文指導模式

在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中,目前提出了一種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筆者認為,這種模式同樣可以應用於教育碩士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之中。

“專家引領”主要是發揮導師或導師組的核心導向作用。與傳統導師“一對一”論文指導模式有所不同,筆者認為“三位一體”模式下的導師應轉變角色。導師要從為每篇論文提供具體修改建議,轉變到提供論文基本標准與規范、建構同伴群體、促進每名教育碩士生根據同伴經驗增強自我反思能力上來。“同伴互助( peer coaching) ”的觀點認為,論文指導不是導師一個人或導師組的“專利”,應該充分發揮論文寫作能力較強或修改經驗豐富學生的作用,讓他們提供在碩士論文寫作修改中的經驗教訓,達到“同伴互助”的效果。因為對教育碩士生來說,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盡管在研究方法類課程教學中反復強調,但他們按照論文標准反復“為難自己”的意識還不是很強烈,所以論文中通常還會出現很多“硬傷性問題”或“常識性錯誤”。而且大量教育碩士生寫作論文時基本不在高校,指導教師無法進行面對面指導,很多問題無法充分溝通,實行同伴互助也有助於提高指導效率。從歷史來看,“同伴互助”可追溯到陶行知提倡的“小先生制”。不過陶行知比較傾向於選拔那些優秀的學生做小先生,而對於論文指導來說,我們建議更多使用那些論文問題比較嚴重的“反面小先生”。筆者某年指導六名教育碩士生畢業,其中有兩篇質量較差的教育碩士畢業論文至少修改了十遍以上。這兩位學生所獲得的“馬拉松式”的論文寫作教訓和修改經驗,通過與其他同學打電話、發郵件的“訴苦式”分享反而對其他學生避免常識性錯誤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自我反思”的真正用意是使教育碩士生在論文寫作中不斷“為難自己”,進而提升他們的方法意識或思維技巧。應該說,這是導師引領、同伴互助的最後落腳點。

當然,一個人在研究與寫作論文過程中的方法意識和方法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在於從學理角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和廣泛的學術交流。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如何與中小學開展更深度的合作,為教育碩士搭建可持續發展平台,幫助他們在繁瑣忙碌的常規教學中形成從學理角度思考、寫作和交流的習慣,進而使他們成為融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優秀教師或教育家,則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索的長遠課題展示交流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正確認知、發展創新思維、培養綜合能力的有效渠道。學習型展示不僅僅是把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更為重要的是,要把展示的過程建構成為一種互動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思維被真正激活,情感得到愉悅,能力得到培養,使所有的學生都得到與之相適宜的發展和提升,真正做到“在展示中學習,在展示中提升,在展示中成功”,這樣的展示才是有效展示,才能成為有效教學。

;

㈢ 畢業論文答辯技巧

畢業論文答辯技巧

畢業論文答辯技巧,近幾年答辯開始變得火熱起來,作為答辯委員會的成員,我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答辯的實用小技巧,幫助大家快速通過答辯,完成畢業通關,下面就看一下整理出來的畢業論文答辯技巧。

畢業論文答辯技巧1

一、論文答辯——熟悉內容

作為將要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同學,首先而且必須對自己所著的論文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比較全面的熟悉。所謂「深刻的理解」是對論文有橫向的把握。這兩方面是為回答答辯委員會成員就有關論文的深度及相關知識面而提出的問題所做的准備。

例如,題為<創建名牌產品發展民族產業>的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可能會問「民族品牌」與「名牌」有何關系。盡管論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學生必須對自己的論文有「比較全面的熟悉」和「比較深刻的理解」,否則,就會出現尷尬局面

二、論文答辯——圖表穿插

任何畢業論文,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圖表表達論文觀點的可能,故我認為應該有此准備。圖表不僅是一種直觀的表達觀點的方法,更是一種調節答辯會氣氛的手段,特別是對私人答辯委員會成員來講,長時間地聽述,聽覺難免會有排斥性,不再對你論述的內容接納吸收,這樣,秘然對你的畢業論文答辯成績有所影響。所以,應該在答辯過程事適當穿插圖表或類似圖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辯成績。

三、論文答辯——語流適中

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同學一般都是首次。無數事實證明,他們在眾多的都是和同學面前答辯時,說話速度往往越來越快,以致答辯委員會聽不清楚,影響了答辯成績。故答辯學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辯過程中的語流速度,要有急有緩,有輕有重,不能像連珠炮似的轟向聽眾。

四、論文答辯——目光移動

畢業生在論文答辯時,一般可脫稿,也可半脫稿,也可完全不脫稿。但不管哪種開工,都應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時常地瞟向答辯委員會成員及會場上的同學們。這是你用目光與聽眾進行心靈的接觸,使聽眾對你的論題產生興趣的一種手段。在畢業論文答辯會上,由於聽時間過長,委員們難免會有分神現象,這時,你用目光的投射會很禮貌地將他們的神「拉」回來,使委員們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論文答辯——體態語輔助

雖然畢業論文答辯同其它答辯一樣以口語為主,但適當的體態語運用會輔助你的答辯,使答辯效果更好。特別是手勢語言的恰當運用會顯得自信、有力、不容辯駁。相反,如果你在答辯過程中始終如一地直挺挺地站著,或者始終如一地低頭俯視,即使你的論文結構再合理,主題再新穎,結論再正確,答辯效果也會大受影響。所以在畢業論文答辯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態語。

六、論文答辯——時間控制

一般在比較正規的答辯會上,都對辯手有時間要求,因此,畢業學生在進行論文答辯時應重視時間的掌握。對時間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該截止的時間立即結束,這樣,顯得有準備,對內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輕車熟路,容易給答辯委員會成員一個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辯前應該對將要答辯的內容有時間上的估計。當然在答辯過程中靈活地減少或增加也是對時間控制的一種表現,應該重視的。

七、論文答辯——緊扣主題

在校園中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往往辯手較多,因此,對於答辯委員會成員來說,他們不可能對每一位的論文內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連題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個答辯過程中能否圍繞主題進行,能否最後扣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員們一般也容易就題目所涉及的問題進行提問,如果能自始至終地以論文題目為中心展開論述就會使評委思維明朗化,對你的論文加以首肯。

八、論文答辯——人稱使用

在畢業論文答辯過程中必然涉及人稱使用問題,我建議盡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稱,如「我」「我們」,即使論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們引用」了哪兒哪兒的數據或材料,特別是畢業論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斷地、大膽地使用第一人稱「我」和「我們」。如果是這樣,會使答辯委員會成員有這樣的印象:東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畢業論文答辯技巧2

一、打有把握之仗:答辯前的充分准備

1、認清考點。

答辯的目的首先是考一個人的反應是否敏捷、應變是否機智以及思維是否有條理,其次才是考一個人的知識面的廣度、思維層次的深度和理論水平的高度。在答辯過程中最忌諱出現的情況是接不上話、語無論次、結結巴巴、漏洞百出。因此,首先應特別注意答辯時接話要迅速,條理要清晰,一般來說,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結構形式來回答比較好。

2、分析題型。

面試答辯一般有客觀題和主觀題兩種,客觀題是有標准答案的,而主觀題則可能有多種答案。相對而言,客觀題極少,而主觀題居多。這就為競聘者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因此要充滿信心,避免手忙腳亂,只要不離主題,正常發揮水平,就能從容過關;如能做到不時有新思想的火花爆出,則效果更佳。

3、預測題型。

崗位競聘的目的性很明確,就是競聘者通過對自身經歷、業績、優勢及工作設想等方面情況的說明和闡述,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能勝任某崗位的工作。評委也主要是從這些主要方面進行提問的:與你的經歷相關的問題,與你競聘的崗位有關的問題,與當前政策形勢有關的問題等。作為競聘者,可以事先圍繞這些方面,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具體化,並提前概括出答題要點。如果評委提出的問題與你提前思考的問題一致或類似,你便可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如果提出的問題與你設想有一定的差別,你也可以機智地嫁接,靈活組裝,千萬不能當場被噎住。

4、有意設套。

即在競聘答辯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出一些概念、思路,但不對此作深入細致的闡述,而在答辯的過程中運用自然地放慢語速、加強語氣等方法,把這些問題凸現出來,吸引評委的注意,誘惑評委就此提問。如某競聘者在談到做好市場調研工作的設想時,具體地談了觀念的問題、方法的問題後,只巧妙地提了一句:「另外,還要注意加強銷售部的隊伍建設。」果然有評委打破沙鍋問到底:「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你准備採取哪些措施?此問正中競聘者的圈套,給我一個問題,還你一個精彩,水到渠成,天衣無縫。

二、藝高人膽大:答辯時的機智應變 答辯過程充滿變數,在充分准備的前提下,還應當掌握一些應變之道。

1、廢話不廢,贏得時間。

當評委提出問題,你一下子不知從何說起時,不妨說幾句廢話,先把話頭接過來,如你的這個問題很好,這是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認真思考和對待的一個問題」,「你剛才提的問題是:為什麼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之所以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這樣的話雖說是廢話,但也符合人們回答問題的習慣。利用這樣的話,爭取有限的時間整理思緒,搜索腦海中的記憶材料,然後再有板有眼地闡述,因此,廢話的作用不可小視。

2、套話不謬,以靜制動。

許多工作盡管性質不同,但工作的規律以及做好該工作的措施一經概括提煉便大同小異,如加強學習、健全制度、措施到位、重點突出等。比如,當評委提出為做好某項工作,你准備採取哪些措施之類的問題,而你對這項工作又不太熟悉時,便不妨適當聯系,以不變應萬變。

3、好話不假,控制情緒。

有時評委的發問與其說是提問題,不如說是提意見,而在這種特殊的場合提出來,回答稍有不慎,便會下不了台。因此,回答這樣的問題時不要講大而無意義的話,最佳的選擇是說好話,真心誠意承認不足,並承諾今後注意改進。如評委提問:綜合處應是一個綜合服務部門,為什麼領導出差你們能搞到票,而我們職工出差就搞不到票呢?回答這樣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有位競聘者是這樣回答的:在我們的工作中,確實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對此我深感抱歉,上次沒辦好,下次一定辦好,如果您遇到這樣的問題可以直接向我提出來,我一定盡力解決。」幾句好話,讓提問者和聽眾聽了心裡都舒服。

4、笑話不俗,活躍氣氛。

有的評委的提問鋒芒畢露,逼你當場表態,讓你進退兩難。如幾位評委不約而同地向一位競聘基建處長的同志發難:我們單位要新征2000畝地,你能不能保證一年之內把地搞到手?給我20萬美元,我也不敢打包票。一般來說,一年的時間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據我了解,那塊地上有幾十戶農民,拆遷是征地過程中最頭腦的問題,碰到幾個釘子戶,進度就會受到影響。但我將努力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競聘者開頭的幾句話引得大家一陣大笑,使短兵相接的緊張氣氛頓時輕松下來,接下來的幾句話,客觀、實在,贏得了評委的理解和好評。

5、文話不酸,倍添風采。

文話即書卷氣較重的話,抒隋、比喻、聯想、引用等表達手法能使答辯文采飛揚,但必須運用得恰到好處,避免給人文縐縐、酸溜溜的感覺。如有一位評委問一位年輕的競聘者:對一位年輕的管理者來說,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有人說是虛心,有人說是勤奮,還有人說是務實,你認為是什麼?雖說提問者列出了幾種答案,但他的目的顯然並不是讓你做選擇題,而是把一般可能出現的回答排除之後,讓你另闢蹊徑,作出新的大膽的回答。這位競聘者精彩地回答道:「虛心、勤奮、務實都是年輕幹部應具備的品質。另外,我想引用毛澤東同志的兩句詩來回答您的問題,一句是他年輕時寫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另一句是他晚年時寫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最可貴的品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每臨大事有魄力、不怯懦。」

閱讀全文

與研究生學位論文通關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內放射性檢測的方法 瀏覽:664
後尾燈不亮解決方法電動車 瀏覽:62
偽冬眠治療最佳方法 瀏覽:935
獎勵犬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58
六十多歲男性中醫治痿最佳方法 瀏覽:623
象棋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206
專家高血壓測量方法 瀏覽:953
熱氧化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8
文泰刻繪使用方法 瀏覽:208
利息計算方法和技術 瀏覽:840
治療燙傷起泡的方法 瀏覽:755
一加5卡2網路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7
個人愛好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32
鑒別烹飪原料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4
涉外離婚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6
中醫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法 瀏覽:869
華為的設置黑名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2
邊牧養殖技巧和方法 瀏覽:901
筆記本電腦滑鼠正常設置方法 瀏覽:58
0點1到5點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