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幼兒園環保課題研究方法

幼兒園環保課題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19 04:23:54

『壹』 幼兒園課題研究方法哪些

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幼兒園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二、調查法: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三、測驗法: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四、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五、經驗總結法: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經驗的先進性(觀念必須更新)

2.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4.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六、文獻法: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七、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八、案例研究法: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 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九、實驗法:

1.什麼是“實驗法”

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

2.試驗法的特徵:“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等特徵。

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當具有可重復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復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

3.什麼叫“假說”?

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

4.教育實驗中的“變數”

①自變數(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數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里,教材就是實驗自變數。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

②因變數。因變數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數是對自變數的反應變數,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數作用於實驗對象之後所出現的效果變數。實驗因變數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

③無關變數(也稱“控制變數”)。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數,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數。

控制無關變數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以確實保證因變數的變化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數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

5.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形成假說

——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數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

關於幼兒園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現狀

(一)重形式輕過程。

“申請課題——開題報告——結題報告”,這是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個程序裡面,開題轟轟烈烈,有關人員都到場,筆記做得很完整,只是為了充實材料;而結題要麼是草草收場,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交出一份結題報告,課題研究就結束了,要麼在結題前搞臨時集中進行材料突擊,忽視最為重要的研究實踐過程,以至於很多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是短期內胡拼亂湊的結晶,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二)重演繹輕實踐。

有些課題選題寬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資料、閉門造車、做些文字資料,缺少實際的調查、測量、實驗、統計、分析等方法,只通過理論的演繹推理,最終形成的研究成果脫離實際。

(三)重完成輕有效。

課題研究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但一些學校的培訓的問題也諸多。如課題理論材料、學習材料、培訓材料隨意性很大,沒有圍繞專題研究選擇理論依據作為學習材料或者與專題沒有關系,材料的來源比較雜,想到哪裡,學到哪裡,培訓到哪裡,找點學習資料,大家做做筆記,留個學習的痕跡。這些理論的學習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無效的學習,實質上這些行為就是一種敷衍,“為研究而研究,為課題而課題”,沒有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題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後續研究。

為了追求所謂“眼球效應”,許多教師在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時喜歡標新立異。一旦出現新的動向或潮流,就聞風而動,課題研究中新名詞、新概念迭出。殊不知,這些“新名詞”、“新概念”的出現,許多老師一下子並不能真正了解和理會,反而拉大他們與課題研究之間的距離,進而產生畏難情緒。一味地求新求異,使教師教育科研缺乏主體性,阻礙對自身實際面臨問題的洞察和捕捉;也讓教師的課題研究變得曲高和寡,極大地挫傷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五)研究成果單一,只求編撰論文。

談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認為就是撰寫長篇大論的學術論文,似乎沒有論文發表就不能稱之為研究。一些教師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論文發表、獲獎的數量,忽視平時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而許多老師的論文大多是應景之作,並沒有真正體現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論文只是想方設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論文獻,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論結合,就能彰顯論文的力度和分量,進而造成論文話語方式的抽象,敘述結構的刻板,以及論點論據的空泛鬆散。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論文情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教育科研真正的實踐探討。

『貳』 幼兒如何收集廢舊材料

一、問題的提出 在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今天,科技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環境問題卻日趨嚴重。空氣污染、氣候變化、臭氧層耗竭、流水資源枯竭、物種滅絕等都是自然界受到巨大創傷後給我們敲響的警鍾。「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環境意識和行為將決定將來我國環境的狀況,重點是環保教育要從幼兒抓起。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改變單純的說教,嘗試從「變廢為寶」入手,合理利用現有的廢舊材料,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實施環保教育,進一步提高幼兒、家長及教師的環保意識。 二、概念界定 「變廢為寶」即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進行利用與「改造」,從而使其變成有用的物品。在幼兒園開展 「變廢為寶」的活動,就是鼓勵幼兒收集生活中的各種廢舊物品,將其帶到幼兒園,師幼共同對廢舊物品進行利用與加工,從而使廢舊物品成為幼兒園的一種特殊的「教玩具」。 三、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應當動腦筋、想辦法,盡可能採用幼兒喜聞樂見的直觀形象和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基於上述的理論依據,我們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通過讓他們在對廢舊材料的自由創造中,通過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游戲等,從而激發幼兒對廢舊物進行再利用的興趣。 2、陳鶴琴先生曾說:「還原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給孩子生活原貌,讓他在生活中學習。」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時,我們注重將其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如把廢舊材料運用到晨間活動、區域活動中等,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環保知識,樹立環保意識。 3、瑞吉歐教育理論:讓兒童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活動,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不斷獲得豐富的經驗,從而實現自我構建和發展。在幼兒環保教育中,我們會啟發引導幼兒認識廢舊材料――收集廢舊材料――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創造,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四、研究目標: 1、將環保教育滲透在幼兒園生活與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使幼兒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獲得粗淺而實用的環保技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2、師幼及家長共同收集廢舊物品,開展「變廢為寶」活動,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要通過物品的再利用來節約地球上的有限資源,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特別強調實踐者的參與,注重課題的研究過程與實踐者的行動過程相結合。這種研究要求實踐者自己參與,通過研究活動對自己所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批判性反思。通過行動研究法,在具體行動中研究,將研究落實到處, 取得成效。 2、個案觀察法個案觀察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而具體研究的方法。對某個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是否具有環保意識的個案研究。可以看他通過活動後是否會主動收集廢舊品?是否會對廢舊品具有在利用的創作想像?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六、研究內容 (一)、利用廢舊材料開展主題教學活動環保要從幼兒抓起。在幼兒園活動中開展環保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主題教育又是非常適合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根據幼兒的實際,確立了一系列的環保主題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提倡廢舊材料的運用,使廢舊材料為主題教學服務。 (二)、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區域游戲活動活動區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種方式,它為幼兒在區域活動操作中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也是教師實行活動區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實施區域活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活動區域環境的創設,取決於投放的各種活動材料。 (三)、利用廢舊材料開展戶外體育活動 戶外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新《綱要》指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那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我認為,活動器械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通常,幼兒園都會購置很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器械供幼兒活動。為了豐富幼兒活動的內容,節約幼兒園在器械方面的開支,我們因地制宜,充分搜集廢舊物品自製各種環保戶外體育器械。多樣化的活動器械,多樣化的玩法,激發了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滿足孩子的探索需要。 (四)、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特色活動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個話題,它更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更是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環境保護不但需要政府和專家學者,也需要公眾的廣泛參與。而我們的下一代——幼兒,更需要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因此對幼兒從小進行環保教育是勢在必行,針對這一重要性,我們連續開展了一些環保特色活動,在此活動中,教師大大提倡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鼓勵幼兒大擔想像,發揮。 (五)、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親子活動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中至關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將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親子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方法,與家園聯手開展一系列的「變廢為寶」 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更可以增強家長和孩子的環保意識。 七、研究措施 1、以園為基地,關注身邊環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系最為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從愛護、親近我們的校園做起。因此,教師每天可以帶幼兒看看校園里有垃圾嗎?把你身邊的廢品撿起來等活動,潛移默化地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寓教於樂,將教學與環境保護聯系起來 1、利用直觀形象的實物、圖片,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幼兒吃了零食後的包裝袋隨處可見,垃圾塑料袋隨處飄揚,廢舊電池幼兒愛不釋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談話、故事、錄象、自編順口溜等手段,向幼兒介紹廢物產生的途徑、廢物的種類,了解廢物的功用和危害,從而豐富幼兒的知識,拓寬幼兒的視野,進一步調動幼兒探索廢物的積極性,使幼兒樂談、樂學、樂做,為幼兒園的廢物回收站的開放做鋪墊。 2、家園共育,開展「變廢為寶」活動教師把收集來的廢舊品製作成一件件好看的玩具,激發幼兒廢品再利用的創作慾望。同時讓家長也參與其中,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利用廢物進行玩具製作,讓幼兒在玩中學會思考;玩中學會嘗試;玩中學會合作;在玩中學會了分享。通過「變廢為寶」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八、研究步驟 我的研究步驟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1、確定研究課題並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查閱並學習相關理論,明確研究目的、意義。 3、採用家長會、家長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研究,主要調查和收集各家長對幼兒園開展「變廢為寶」活動的看法和建議。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 1、根據計劃,開展課題研究。 2、及時進行反思,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做好階段性工作小結。 第三階段(成果總結階段) 1、收集整理資料。 2、撰寫課題報告及有關論文等。

『叄』 幼兒園戶外不同氣候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幼兒園戶外不同氣候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可使用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等。
研究不同的氣候需要實地考察,可根據往期該地區的天氣預報做參考。
課題研究常用方法:第一、調查法;第二、觀察法;第三、實驗法;第四、文獻研究法;第五、經驗總結法;第六、個案研究法;第七、描述性研究法;第八、實證研究法。

『肆』 列舉四種幼兒園課題常用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調查法,測驗法,行動研究法

『伍』 請列舉出四種幼兒園課題常用的研究方法

幼兒興趣愛好,身體發育狀況,健康知識講座疾病預防,以及安全教育基礎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環保課題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跑步機怎麼減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803
減肥計劃方法簡單 瀏覽:258
書架隔斷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69
生物老師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華為手機開關欄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9
三星s6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3
剪刀淋雨生銹了用什麼方法變新 瀏覽:43
輪滑鞋穿大了用什麼方法 瀏覽:876
如何祛風除濕土方法 瀏覽:761
光回損容限與光回損測量方法 瀏覽:936
造房各大建材的計算方法 瀏覽:758
胃臭的治療方法 瀏覽:259
孕婦尿痛怎麼辦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71
鼻前庭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717
手機粘貼掛鉤安裝方法 瀏覽:695
常用心功能評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410
選礦試驗研究方法習題答案 瀏覽:264
價格評分方法和技巧 瀏覽:257
花盆黃瓜搭架詳細方法圖片 瀏覽:408
win10在哪裡連接網路連接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