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工業污水中氮磷鉀的具體測定方法,謝謝
對於氮磷可以用化學方法進行測定,需要在網路中查詢總氮和總磷的測定方法就可以,需要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高壓蒸汽滅菌鍋和很多化學試劑.對於鉀的測定,需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進行測量比較麻煩點,一般水質標准必定測定的一般是氮和磷.
1 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鉀的鹼性溶液與氨反映生成淡紅棕色膠態化合物,其色度與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長410~425nm范圍內測其吸光度,計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檢出濃度為0.025mg/L(光度法),測定上限為2mg/L.採用目視比色法,最低檢出濃度為0.02mg/L.水樣做適當的預處理後,本法可用於地面水,地下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測定.
2 儀器
2.1 帶氮球的定氮蒸餾裝置:500mL凱氏燒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導管.
2.2 分光光度計
2.3 pH計
3 試劑
配製試劑用水均應為無氨水
3.1 無氨水可選用下列方法之一進行制備:
3.1.1 蒸餾法:每升蒸餾水中加0.1mL硫酸,在全玻璃蒸餾器中重蒸餾,棄去50mL初餾液,按取其餘餾出液於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3.1.2 離子交換法:使蒸餾水通過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
3.2 1mol/L鹽酸溶液.
3.3 1mol/L氫氧化納溶液.
3.4 輕質氧化鎂(MgO):將氧化鎂在500℃下加熱,以出去碳酸鹽.
3.5 0.05%溴百里酚藍指示液:pH 6.0~7.6.
3.6 防沫劑,如石蠟碎片.
3.7 吸收液:
3.7.1 硼酸溶液:稱取20g硼酸溶於水,稀釋至1L.
3.7.2 0.01mol/L硫酸溶液.
3.8 納氏試劑:可選擇下列方法之一制備:
3.8.1 稱取20g碘化鉀溶於約100mL水中,邊攪拌邊分次少量加入二氯化汞(HgCl2)結晶粉末(約10g),至出現朱紅色沉澱不易溶解時,改寫滴加飽和二氯化汞(HgCl2)溶液,並充分攪拌,當出現微量朱紅色沉澱不再溶解時,停止滴加二氯化汞溶液.
另稱取60g氫氧化鉀溶於水,並稀釋至250mL,冷卻至室溫後,將上述溶液(3.8.1)徐徐注入氫氧化鉀溶液中,用水稀釋至400mL,混勻.靜置過夜將上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3.8.2 稱取16g氫氧化納,溶於50mL水中,充分冷卻至室溫.
另稱取7g碘化鉀和碘化汞(HgI2)溶於水,然後將此溶液在攪拌下徐徐注入氫氧化納溶液中,用水稀釋至100mL,貯於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3.9 酒石酸鉀納溶液:稱取50g酒石酸鉀納KNaC4H4O6•4H2O)溶於100mL水中,加熱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3.10 銨標准貯備溶液:稱取3.819g經100℃乾燥過的優級純氯化銨(NH4Cl)溶於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3.11 銨標准使用溶液:移取5.00mL銨標准貯備液於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mg氨氮.
4 測定步驟
4.1 水樣預處理:取250mL水樣(如氨氮含量較高,可取適量並加水至250mL,使氨氮含量不超過2.5mg),移入凱氏燒瓶中,家數滴溴百里酚藍指示液,用氫氧化納溶液或鹽酸溶液調節至pH=7左右.加入0.25g輕質氧化鎂和數粒玻璃珠,立即連接氮球和冷凝管,導管下端插入吸收液液面下.加熱蒸餾,至餾出液達200mL時,停止蒸餾,定容至250mL.
採用酸滴定法或納氏比色法時,以50mL硼酸溶液為吸收液;採用水楊酸-次氯酸鹽比色法時,改用50mL 0.01mol/L硫酸溶液為吸收液.
4.2 標准曲線的繪制:吸取0,0.50,1.00,3.00,7.00和10.0mL銨標准使用液分別於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標線,加1.0mL酒石酸鉀溶液,混勻.加1.5mL納氏試劑,混勻.放置10min後,在波長420nm處,用光程20mm比色皿,以水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由測得的吸光度,減去零濃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後,得到校正吸光度,繪制以氨氮含量(mg)對校正吸光度的標准曲線.
4.3 水樣的測定:
4.3.1分取適量經絮凝沉澱預處理後的水樣(使氨氮含量不超過0.1mg),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釋至標線,家0.1mL酒石酸鉀納溶液.以下同標准曲線的繪制.
4.3.2 分取適量經蒸餾預處理後的餾出液,加入50mL比色管中,加一定量1mol/L氫氧化納溶液,以中和硼酸,稀釋至標線.加1.5mL納氏試劑,混勻.放置10min後,同標准曲線步驟測量吸光度.
4.4 空白實驗:以無氨水代替水樣,做全程序空白測定.
5 計算
由水樣測得的吸光度減去空白實驗的吸光度後,從標准曲線上查得氨氮量(mg)後,
按下式計算:
氨氮(N,mg/L)=m/V×1000
式中:m——由標准曲線查得的氨氮量,mg;
V——水樣體積,mL.
6 注意事項:
6.1 納氏試劑中碘化汞與碘化鉀的比例,對顯色反應的靈敏度有較大影響.靜置後生成的沉澱應除去.
6.2 濾紙中常含痕量銨鹽,使用時注意用無氨水洗滌.所用玻璃皿應避免實驗室空氣中氨的玷污.
總磷、正磷酸鹽含量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質中,膦酸鹽和亞膦酸在硫酸和過硫酸銨存在下,加熱,氧化成磷酸.利用鉬酸銨、酒石酸銻鉀和磷酸反應生成銻磷鉬酸配合物,以抗壞血酸還原成「銻磷鉬藍」, 用吸光光度法測定總磷酸鹽(以PO43-計)的含量和正磷酸鹽(以PO43-計)的含量.
2 試劑和材料
2.1 磷酸鹽(以PO43-計)標准儲備溶液:1mL溶液含有0.500mg PO43-.
稱量0.7165g預先在100~105℃乾燥至恆重的磷酸二氫鉀,精確至0.0002g.置於燒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2.2 磷酸鹽(以PO43-計)標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020mg PO43-.
吸取20.00mL磷酸鹽標准貯備溶液(2.1)於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2.3 鉬酸銨溶液:稱量6.0g鉬酸銨溶於約500mL水中,加入0.2g酒石酸銻鉀及83 mL硫酸,冷卻後用水稀釋至1000mL,搖勻,貯存於棕色試劑瓶中,貯存期6個月;
2.4 抗壞血酸溶液:稱量17.6g抗壞血酸溶於約50mL水中,加入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及8 mL甲酸,用水稀釋至1000mL,搖勻.貯存於棕色試劑瓶中,貯存期15天;
2.5 硫酸:c(1/2H2SO4)=1mol/L溶液;
2.6 過硫酸銨:24.0g/L溶液,貯存期7天.
3 儀器和設備
一般實驗室用儀器和
3.1 分光光度計:波長范圍400 ~ 800nm;
3.2 可調電爐:800W.
4 分析步驟
4.1 總磷酸鹽(以PO43-計)含量的測定
吸取5.00mL水樣於50mL錐形瓶中,加入1mL硫酸溶液(2.5)、5mL過硫酸銨溶液(2.6).在電爐上加熱至沸,保持10min以上,至溶液體積為原來的一半(1/2).取下冷卻至室溫,然後全部移至50 mL比色管中,加入5 mL鉬酸銨溶液(2.3)、3 mL抗壞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5 ~30℃下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在710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其吸光度.
4.2 正磷酸鹽(以PO43-計)含量的測定
吸取10.00mL水樣於50mL比色管中,加入20mL水,5mL鉬酸銨溶(2.3)、3mL抗壞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於25 ~30℃下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在710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其吸光度.
4.3 磷酸鹽(以PO43-計)工作曲線的繪制
取7個50mL比色管依次加入0.00、1.00、2.00、3.00、4.00、5.00、6.00 mL磷酸鹽標准溶液(2.2),各加入20mL水、5 mL鉬酸銨溶液(2.3)、3 mL抗壞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於25 ~ 30℃下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在710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量其吸光度.以磷酸鹽(以PO43-計)的毫克數為橫座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座標,繪制工作曲線.
5 分析結果的計算
5.1 水樣中總磷酸鹽含量X(毫克/升),按下式計算:
X = A/Vw * 1000
式中:A——從標准曲線查得的總磷酸鹽的含量,毫克;
Vw——水樣體積,毫升.
5.2 水樣中正磷酸鹽含量X(毫克/升),按下式計算:
X = A/Vw * 1000
式中:A——從標准曲線查得的正磷酸鹽的含量,毫克;
Vw——水樣體積,毫升.
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於0.30%.
你可以再看一下其他的資料 鉀不清楚1 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鉀的鹼性溶液與氨反映生成淡紅棕色膠態化合物,其色度與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長410~425nm范圍內測其吸光度,計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檢出濃度為0.025mg/L(光度法),測定上限為2mg/L.採用目視比色法,最低檢出濃度為0.02mg/L.水樣做適當的預處理後,本法可用於地面水,地下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測定.
2 儀器
2.1 帶氮球的定氮蒸餾裝置:500mL凱氏燒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導管.
2.2 分光光度計
2.3 pH計
3 試劑
配製試劑用水均應為無氨水
3.1 無氨水可選用下列方法之一進行制備:
3.1.1 蒸餾法:每升蒸餾水中加0.1mL硫酸,在全玻璃蒸餾器中重蒸餾,棄去50mL初餾液,按取其餘餾出液於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3.1.2 離子交換法:使蒸餾水通過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
3.2 1mol/L鹽酸溶液.
3.3 1mol/L氫氧化納溶液.
3.4 輕質氧化鎂(MgO):將氧化鎂在500℃下加熱,以出去碳酸鹽.
3.5 0.05%溴百里酚藍指示液:pH 6.0~7.6.
3.6 防沫劑,如石蠟碎片.
3.7 吸收液:
3.7.1 硼酸溶液:稱取20g硼酸溶於水,稀釋至1L.
3.7.2 0.01mol/L硫酸溶液.
3.8 納氏試劑:可選擇下列方法之一制備:
3.8.1 稱取20g碘化鉀溶於約100mL水中,邊攪拌邊分次少量加入二氯化汞(HgCl2)結晶粉末(約10g),至出現朱紅色沉澱不易溶解時,改寫滴加飽和二氯化汞(HgCl2)溶液,並充分攪拌,當出現微量朱紅色沉澱不再溶解時,停止滴加二氯化汞溶液.
另稱取60g氫氧化鉀溶於水,並稀釋至250mL,冷卻至室溫後,將上述溶液(3.8.1)徐徐注入氫氧化鉀溶液中,用水稀釋至400mL,混勻.靜置過夜將上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3.8.2 稱取16g氫氧化納,溶於50mL水中,充分冷卻至室溫.
另稱取7g碘化鉀和碘化汞(HgI2)溶於水,然後將此溶液在攪拌下徐徐注入氫氧化納溶液中,用水稀釋至100mL,貯於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3.9 酒石酸鉀納溶液:稱取50g酒石酸鉀納KNaC4H4O6•4H2O)溶於100mL水中,加熱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3.10 銨標准貯備溶液:稱取3.819g經100℃乾燥過的優級純氯化銨(NH4Cl)溶於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標線.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3.11 銨標准使用溶液:移取5.00mL銨標准貯備液於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mg氨氮.
4 測定步驟
4.1 水樣預處理:取250mL水樣(如氨氮含量較高,可取適量並加水至250mL,使氨氮含量不超過2.5mg),移入凱氏燒瓶中,家數滴溴百里酚藍指示液,用氫氧化納溶液或鹽酸溶液調節至pH=7左右.加入0.25g輕質氧化鎂和數粒玻璃珠,立即連接氮球和冷凝管,導管下端插入吸收液液面下.加熱蒸餾,至餾出液達200mL時,停止蒸餾,定容至250mL.
採用酸滴定法或納氏比色法時,以50mL硼酸溶液為吸收液;採用水楊酸-次氯酸鹽比色法時,改用50mL 0.01mol/L硫酸溶液為吸收液.
4.2 標准曲線的繪制:吸取0,0.50,1.00,3.00,7.00和10.0mL銨標准使用液分別於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標線,加1.0mL酒石酸鉀溶液,混勻.加1.5mL納氏試劑,混勻.放置10min後,在波長420nm處,用光程20mm比色皿,以水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由測得的吸光度,減去零濃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後,得到校正吸光度,繪制以氨氮含量(mg)對校正吸光度的標准曲線.
4.3 水樣的測定:
4.3.1分取適量經絮凝沉澱預處理後的水樣(使氨氮含量不超過0.1mg),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釋至標線,家0.1mL酒石酸鉀納溶液.以下同標准曲線的繪制.
4.3.2 分取適量經蒸餾預處理後的餾出液,加入50mL比色管中,加一定量1mol/L氫氧化納溶液,以中和硼酸,稀釋至標線.加1.5mL納氏試劑,混勻.放置10min後,同標准曲線步驟測量吸光度.
4.4 空白實驗:以無氨水代替水樣,做全程序空白測定.
5 計算
由水樣測得的吸光度減去空白實驗的吸光度後,從標准曲線上查得氨氮量(mg)後,
按下式計算:
氨氮(N,mg/L)=m/V×1000
式中:m——由標准曲線查得的氨氮量,mg;
V——水樣體積,mL.
6 注意事項:
6.1 納氏試劑中碘化汞與碘化鉀的比例,對顯色反應的靈敏度有較大影響.靜置後生成的沉澱應除去.
6.2 濾紙中常含痕量銨鹽,使用時注意用無氨水洗滌.所用玻璃皿應避免實驗室空氣中氨的玷污.
總磷、正磷酸鹽含量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質中,膦酸鹽和亞膦酸在硫酸和過硫酸銨存在下,加熱,氧化成磷酸.利用鉬酸銨、酒石酸銻鉀和磷酸反應生成銻磷鉬酸配合物,以抗壞血酸還原成「銻磷鉬藍」, 用吸光光度法測定總磷酸鹽(以PO43-計)的含量和正磷酸鹽(以PO43-計)的含量.
2 試劑和材料
2.1 磷酸鹽(以PO43-計)標准儲備溶液:1mL溶液含有0.500mg PO43-.
稱量0.7165g預先在100~105℃乾燥至恆重的磷酸二氫鉀,精確至0.0002g.置於燒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2.2 磷酸鹽(以PO43-計)標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020mg PO43-.
吸取20.00mL磷酸鹽標准貯備溶液(2.1)於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2.3 鉬酸銨溶液:稱量6.0g鉬酸銨溶於約500mL水中,加入0.2g酒石酸銻鉀及83 mL硫酸,冷卻後用水稀釋至1000mL,搖勻,貯存於棕色試劑瓶中,貯存期6個月;
2.4 抗壞血酸溶液:稱量17.6g抗壞血酸溶於約50mL水中,加入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及8 mL甲酸,用水稀釋至1000mL,搖勻.貯存於棕色試劑瓶中,貯存期15天;
2.5 硫酸:c(1/2H2SO4)=1mol/L溶液;
2.6 過硫酸銨:24.0g/L溶液,貯存期7天.
3 儀器和設備
一般實驗室用儀器和
3.1 分光光度計:波長范圍400 ~ 800nm;
3.2 可調電爐:800W.
4 分析步驟
4.1 總磷酸鹽(以PO43-計)含量的測定
吸取5.00mL水樣於50mL錐形瓶中,加入1mL硫酸溶液(2.5)、5mL過硫酸銨溶液(2.6).在電爐上加熱至沸,保持10min以上,至溶液體積為原來的一半(1/2).取下冷卻至室溫,然後全部移至50 mL比色管中,加入5 mL鉬酸銨溶液(2.3)、3 mL抗壞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5 ~30℃下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在710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其吸光度.
4.2 正磷酸鹽(以PO43-計)含量的測定
吸取10.00mL水樣於50mL比色管中,加入20mL水,5mL鉬酸銨溶(2.3)、3mL抗壞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於25 ~30℃下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在710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其吸光度.
4.3 磷酸鹽(以PO43-計)工作曲線的繪制
取7個50mL比色管依次加入0.00、1.00、2.00、3.00、4.00、5.00、6.00 mL磷酸鹽標准溶液(2.2),各加入20mL水、5 mL鉬酸銨溶液(2.3)、3 mL抗壞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於25 ~ 30℃下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在710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量其吸光度.以磷酸鹽(以PO43-計)的毫克數為橫座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座標,繪制工作曲線.
5 分析結果的計算
5.1 水樣中總磷酸鹽含量X(毫克/升),按下式計算:
X = A/Vw * 1000
式中:A——從標准曲線查得的總磷酸鹽的含量,毫克;
Vw——水樣體積,毫升.
5.2 水樣中正磷酸鹽含量X(毫克/升),按下式計算:
X = A/Vw * 1000
式中:A——從標准曲線查得的正磷酸鹽的含量,毫克;
Vw——水樣體積,毫升.
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於0.30%.
Ⅱ 指南:多發性骨髓瘤如何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種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是血液系統第2位常見惡性腫瘤,多發於老年人,目前仍無法治癒。
隨著新葯不斷問世及檢測手段的提高,MM的診斷和治療得以不斷改進和完善,近期我國血液科相關專家又對MM指南進行了更新。
一、MM如何治療?
1、1)對有症狀的MM應採用系統治療,包括誘導、鞏固治療(含幹細胞移植)及維持治療,達到SD及以上療效時可用原方案繼續治療,直到獲得最大程度緩解;不建議在治療有效患者變更治療方案;未獲得MR的患者應變更治療方案。
2)對適合自體移植的患者,應盡量採用含新葯的誘導治療+幹細胞移植;誘導治療中避免使用幹細胞毒性葯物(避免使用烷化劑以及亞硝脲類葯物,來那度胺使用不超過4個周期)。
3)所有適合臨床試驗的患者,可考慮進入臨床試驗。
2無症狀骨髓瘤:
暫不推薦治療,高危無症狀骨髓瘤可根據患者意願進行綜合考慮或進入臨床試驗。
3
孤立性漿細胞瘤的治療:
骨型漿細胞瘤對受累野進行放療(45Gy或更大劑量)。骨外型漿細胞瘤先對受累野進行放療(45Gy或更大劑量),如有必要則行手術治療。疾病進展為MM者,按MM治療。
4
有症狀骨髓瘤的初始治療:
(1)誘導治療:患者的年齡(原則上≤65歲)、體能及共存疾病狀況決定其造血幹細胞移植條件的適合性。
移植候選患者誘導治療不宜長於4~6個療程,以免損傷造血幹細胞並影響其動員採集,硼替佐米皮下使用可減少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初始治療可選下述方案: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18]
•來那度胺/地塞米松(Rd)
•硼替佐米/阿黴素/地塞米松(PAD)
•硼替佐米/環磷醯胺/地塞米松(VCD)[19]
•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20,21]
•沙利度胺/阿黴素/地塞米松(TAD)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
•沙利度胺/環磷醯胺/地塞米松(TCD)
•長春新鹼/阿黴素/地塞米松(VAD)
不適合移植患者的初始誘導方案,除以上方案外尚可選用以下方案:
•馬法蘭/潑尼松/硼替佐米(VMP)
•馬法蘭/潑尼松/沙利度胺(MPT)
•馬法蘭/潑尼松/來那度胺(MPR)
•來那度胺/低劑量地塞米松(Rd)
•馬法蘭/潑尼松(MP)
•長春新鹼/卡莫司汀/馬法蘭/環磷醯胺/潑尼松(M2)
(2)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腎功能不全及老年並非移植禁忌證。相比於晚期移植,早期移植者無事件生存期更長。對於原發耐葯患者,ASCT可作為挽救治療措施。對於移植候選者,建議採集足夠2次移植所需的幹細胞量。若首次移植後獲得CR或VGPR,則暫不考慮第2次移植;若首次移植後未達VGPR,可序貫行第2次移植。第2次移植一般在首次移植後6個月內進行。
(3)鞏固治療:為進一步提高療效反應深度,以強化疾病控制,對於誘導治療或ASCT後獲最大療效的患者,可採用原誘導方案短期鞏固治療2~4個療程。
(4)維持治療:長期維持治療(毒副作用輕微)通過延長療效反應的持續時間與無進展生存期,最終可改善患者總生存。可選用來那度胺或沙利度胺單葯、硼替佐米聯合沙利度胺或潑尼松。
(5)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年輕、高危、復發難治患者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6)原發耐葯MM的治療:換用未用過的新方案,如能獲得PR及以上療效者,條件合適者應盡快行ASCT;符合臨床試驗條件者,進入臨床試驗。有以下方案可供選擇:
•來那度胺/地塞米松(Rd)
•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RVD)
•來那度胺/潑尼松/馬法蘭(MPR)
•來那度胺/環磷醯胺/地塞米松(RCD)
•來那度胺/阿黴素/地塞米松(RAD)
•地塞米松/環磷醯胺/依託泊苷/順鉑±硼替佐米(DCEP±B)
•地塞米松/沙利度胺/順鉑/阿黴素/環磷醯胺/依託泊苷±硼替佐米(DT-PACE±V)
•大劑量環磷醯胺(HD-CTX)
•低劑量環磷醯胺/醋酸潑尼松(CP)
(7)MM復發患者的治療:復發患者的異質性較大,需要對復發患者進行個體化評估以決定治療的時間。對於僅有M蛋白升高而沒有SLiM、CRAB表現的"生化復發"的患者,不需要立即治療,但需每2~3個月隨訪、復查相關指標。對於伴有CRAB表現或快速生化復發的患者,需要立即啟動治療。對於復發的MM患者,優先推薦進入臨床試驗。6個月以內復發的患者,可換用其他作用機制的葯物聯合方案;6~12個月復發的患者,首選換用其他作用機制的葯物聯合方案,也可使用原葯物再治療;12個月以上復發的患者,可使用原方案再誘導治療,也可換用其他作用機制的葯物方案。
化療後復發:緩解後半年以內復發,換用以前未用過的新方案;緩解後半年以上復發,可以試用原誘導緩解的方案或換用以前未用過的新方案(參照原發耐葯中的方案);條件合適者進行自體或異基因幹細胞移植;硼替佐米、來那度胺、沙利度胺是治療復發MM的關鍵葯物,常與在功能上具有相加或協調作用的葯物(如蒽環類、烷化劑、激素)聯合使用。對於復發的MM患者,再誘導的療程數為6~9個,盡管某些患者在1~2個療程時就已經獲得較深程度的緩解。
移植後復發:如果有凍存的幹細胞,且首次ASCT後緩解時間超過2年,可以考慮行第2次ASCT;使用以前未使用的、含新葯的方案;年輕患者有同胞相合供者時可考慮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8)支持治療:
①骨病的治療:口服或靜脈使用雙膦酸鹽:包括氯屈膦酸、帕米膦酸二鈉和唑來膦酸。雙膦酸鹽適用於所有活動性MM患者。無症狀性骨髓瘤不建議使用雙膦酸鹽,除非進行臨床試驗。靜脈制劑使用時應嚴格掌握輸注速度。靜脈使用雙膦酸鹽建議MM診斷後前2年每月1次,2年之後每3個月1次或醫生根據利弊權衡。口服雙膦酸鹽可以長期使用。若出現了新的骨相關事件,則重新開始至少2年的治療。使用前後注意監測腎功能,並根據腎功能調整葯物劑量。唑來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鈉有引起頜骨壞死的報道,尤以唑來膦酸為多,雙膦酸鹽使用前應該進行口腔檢查,使用中避免口腔侵襲性操作。如需進行口腔侵襲性操作,需前後停用雙磷酸鹽3個月,並加強抗感染治療。有長骨病理性骨折、脊柱骨折壓迫脊髓或脊柱不穩者可行外科手術治療;低劑量放療(10~30Gy)可以作為姑息治療,用於不能控制的疼痛、即將發生的病理性骨折或即將發生的脊髓壓迫;在幹細胞採集前,避免全身放療。
②高鈣血症:水化、鹼化、利尿,如患者尿量正常,則日補液2000~3000ml;保持尿量>1500ml/d;使用雙膦酸鹽;糖皮質激素和/或降鈣素。
③腎功能不全:水化、利尿,以避免腎功能不全;減少尿酸形成和促進尿酸排泄;有腎功能衰竭者,應積極透析;避免使用非甾體消炎葯(NSAIDs);避免使用靜脈造影劑;長期接受雙膦酸鹽治療的患者需監測腎功能。
④貧血:可考慮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
⑤感染:如反復發生感染或出現威脅生命的感染,可考慮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若使用大劑量地塞米松方案,應考慮預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和真菌感染;如果有條件,可以接種肺炎和流感疫苗;使用硼替佐米的患者應該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葯物;HBV攜帶者應預防性使用抑制病毒復制的葯物,並注意監測病毒載量。
⑥凝血/血栓:對接受以沙利度胺或來那度胺為基礎的方案的患者,建議預防性抗凝治療。
⑦高黏滯血症:血漿置換可作為症狀性高黏滯血症患者的輔助治療。
二、如何評判療效?
IMWG療效標准分為完全緩解(CR)、嚴格意義的CR(sCR)、免疫表型CR(ICR)、分子學CR(MCR)、部分緩解(PR)、非常好的PR(VGPR)、微小緩解(MR)、疾病穩定(SD)、疾病進展(PD)[17]。在治療期間需每隔30~60d進行療效評估。
1
CR:
血清和尿免疫固定電泳陰性,軟組織漿細胞瘤消失,骨髓中漿細胞<5%;對僅依靠血清游離輕鏈(FLC)水平作為可測量病變的患者,除滿足以上CR的標准外,還要求FLC的比率恢復正常(0.26~1.65)。以上指標均需連續兩次評估。
2
sCR:
滿足CR標準的基礎上要求FLC比率正常以及經免疫組化或2~4色的流式細胞術檢測證實骨髓中無克隆性漿細胞。以上指標均需連續兩次評估。
3
ICR:
滿足sCR標準的基礎上,要求經多參數流式細胞術(至少4色)檢測106個骨髓細胞,證實無表型異常的漿細胞(克隆性)。
4
MCR:
滿足CR標准基礎上要求等位基因特異性寡核苷酸雜交PCR(ASO-PCR)檢測陰性(敏感度為10–5)。
5
PR:
(1)血清M蛋白減少≥50%,24h尿M蛋白減少≥90%或降至<200mg/24h;
(2)若血清和尿中M蛋白無法檢測,則要求受累與非受累FLC之間的差值縮小≥50%;
(3)若血清和尿中M蛋白以及血清FLC都不可測定,並且基線骨髓漿細胞比例≥30%時,則要求骨髓內漿細胞數目減少≥50%;
(4)除上述標准外,若基線存在軟組織漿細胞瘤,則要求漿細胞瘤縮小≥50%。以上指標均需連續兩次評估。如做影像學檢查,則應無新的骨質病變或原有骨質病變進展的證據。
6
VGPR:
蛋白電泳檢測不到M蛋白,但血清和尿免疫固定電泳陽性;或血清M蛋白降低≥90%且尿M蛋白<100mg/24h;在僅依靠血清FLC水平作為可測量病變的患者,除滿足以上VGPR的標准外,還要求受累和未受累FLC之間的差值縮小>90%。以上指標均需連續兩次評估。
7
MR:
血清M蛋白減少25%~49%,24h尿輕鏈減少50%~89%;若基線存在軟組織漿細胞瘤,則要求漿細胞瘤縮小25%~49%;溶骨性病變數量和大小沒有增加(可允許壓縮性骨折的發生)。
8
SD:
不符合CR、VGPR、PR及PD標准。如做影像學檢查,則應無新的骨質病變或原有骨質病變進展的證據。
9
PD:
診斷至少應符合以下1項(以下數據均為與獲得的最低數值相比):(1)血清M蛋白升高≥25%(升高絕對值須≥5g/L),若基線血清M蛋白≥50g/L,M蛋白增加≥10g/L即可;(2)尿M蛋白升高≥25%(升高絕對值須≥200mg/24h);(3)若血清和尿M蛋白無法檢出,則要求血清受累與非受累FLC之間的差值增加≥25%(增加絕對值須>100mg/L);(4)骨髓漿細胞比例升高≥25%(增加絕對值≥10%);(5)原有骨病變或軟組織漿細胞瘤增大≥25%,或出現新溶骨性病變或軟組織漿細胞瘤;(6)出現與漿細胞異常增殖相關的高鈣血症(校正後血鈣>2.8mmol/L或11.5mg/dl)。在開始新治療前必須進行連續兩次療效評估。
除以上外,有條件的單位還可開展PET-CT、新一代流式細胞術等新技術的檢測。
三、如何監測MM?
1
無症狀骨髓瘤:
每3個月復查相關指標。包括血肌酐、白蛋白、乳酸脫氫酶、血清鈣、β2-MG、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電泳及血免疫固定電泳、24h尿總蛋白、尿蛋白電泳及尿免疫固定電泳。血清FLC有助於判斷疾病進展。骨骼檢查每年進行1次或在有臨床症狀時進行。
2
孤立性漿細胞瘤:
孤立性漿細胞瘤分為骨型或骨外型,需排除MM。隨訪和監測開始時每4周進行1次;若漿細胞瘤治療後M蛋白完全消失,則每3~6個月進行1次,或在有臨床症狀時進行相關檢查;如M蛋白持續存在,則繼續每4周1次的監測。每6~12個月進行1次影像學檢查。
3
有症狀骨髓瘤:
誘導治療期間每2~3個療程進行1次療效評估;不分泌型骨髓瘤的療效評估需行骨髓檢查;血清FLC有助於療效評估,尤其是不分泌型骨髓瘤的療效評估;骨骼檢查每6個月進行1次,或根據臨床症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