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祛除體內的寒濕
寒是冬季的主氣,俗話說,萬病寒為先,十病九寒。又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之說,如果你體內寒邪太盛,那麼就會很容易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纏身!
用大米500克,艾葉30克,在鍋內炒熱,裝入布袋,熱熨小腹部,以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腰骶部寒痛等。
② 怎麼去除體內濕寒
驅寒濕方法
方法一
1、生薑大棗茶大棗25~30克,生薑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加水煮熟晾乾。生薑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薑和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鍾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生薑驅寒,紅棗補血,姜棗健脾養胃療效很好,適用於體寒脾弱者。
2、薏米紅豆粥一是薏米,一是紅豆。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切忌放大米)祛除體內的濕寒,方法非常簡單,這兩個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
3、生薑黑糖湯,小黃姜15g,黑糖16g,熬制30分鍾飲用,也可直接服用黑冠蔗茶,暖胃去濕寒。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食物的性味與體質的寒熱有著密切的關系,食物的性味須與體質屬性相適應,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為不同的癥候有不同的飲食禁忌。冬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而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涼飲料不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它;
晚上少喝啤酒,因為啤酒屬寒性的,喝到胃裡,中樞神經會把冷的信息傳遞到脊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因人制宜。
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症狀。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內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斂、生津益陰,防止濕氣聚集體內。
方法二
湯類:參茸山海原料:人參、鹿茸、牛鞭、裙邊
製作:
1.把牛鞭洗凈,切花刀,過水;水發裙邊切成塊,過水備用。
2.鍋下清湯,放入鹽、牛鞭、裙邊、鮮人參、鹿茸,開鍋後盛盅上蒸鍋蒸3小時即可。
五味扣素鮑原料:五味子、百靈菇、銀耳、濃湯、鮑汁
製作:
1.百靈菇修成鮑魚形狀,加入鮑汁上小火煲4小時後,放入五味子再煲1小時,出鍋入盤用原汁打薄欠淋在素鮑上。
2.銀耳入濃湯蒸30分鍾,下鍋調味打薄欠澆在素鮑的四周,用枸杞和豆苗點綴其上。
蓯蓉老壇兒原料:鮮肉蓯蓉、魚肚、遼參、魚翅、鮑魚、濃湯
製作:
1.蓯蓉洗凈,切成象眼塊,入濃湯小火煲20分鍾。
2.魚肚、遼參、魚翅分別泡發後,加入蓯蓉濃湯中,小火煲10分鍾,再下蚝油調味,打薄欠盛入紫砂盅即可。
1.進補不要過量,過量會傷身,溫熱性補葯一餐中不要超過3種。如一人用,最好一次一盅或一小碗即可。因為補是為了幫助陽氣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身體需要逐漸吸收,慢慢達到陰陽平衡。特別注意:人參、鹿茸、肉桂不適合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的人食用。
2.久病虛寒的人,往往虛不受補,可從粥、湯上做文章,但要清淡。澱粉類食物少吃,因為不易消化。
3.寒性體質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另外晚上喝八寶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可自行選配。堅持一個月後,面色會紅潤起來,腹痛腹瀉消失,人也漸漸不怕冷了。
還有說堅持每天晚上用鹽水泡腳,因為鹽可以除濕。
方法三
刮痧或者拔罐
這個方法比較專業一點,最好請專業的醫生或者按摩師幫你去做。
方法四
運動直到出汗為止。
這個方法是最直接,最簡便,也是最省錢的方法。根據個人體質,適當運動方式,而且不可過量,產生副作用。
注意:食療和物理療法都可以試試。如果過重,需要去醫院了!
(2)體內有寒用什麼方法排出寒濕擴展閱讀
產生原因
濕寒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濕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濕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濕寒之邪了。
1、寒濕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要用祛風濕通絡的葯物。中葯藤類多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葯,如羌活一般用於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
2、寒濕之邪停留於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濕或者燥濕葯。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朴等。
3、寒濕之邪用葯,還要看引起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臟腑之陽氣。
若要解決濕寒之邪,便需祛濕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寒。用山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祛濕升陽。堅持服用可令人體內濕寒之邪消失。
寒濕症狀: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1、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2、反復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3、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4、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6、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7、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8、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9、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
10、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1、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
12、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3、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14、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③ 怎樣祛濕寒最有效
體內寒濕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乏力、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腹脹、腹瀉等現象,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去除寒濕。
第一,艾灸,可以艾灸關元穴、中脘穴、豐隆穴、足三里穴等。
第二,堅持運動,鍛煉身體,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的正常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第三,食療,可以用一些健脾益氣祛濕的中葯熬粥,如赤小豆、薏仁、白扁豆、黨參、白術。
第四,避免居住的環境潮濕。
第五,避開生冷、甜膩的食物,少喝
④ 如何快速祛除濕寒
如何快速祛除濕寒
如何快速祛除濕寒,對於廣東人來說濕氣重是非常常見的,有很多病症都是濕氣寒氣導致的,濕氣重的話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所以有濕氣重的話就要及時祛濕,以下分享如何快速祛除濕寒。
濕寒最喜歡入侵人體的部位
1、頭部
頭部為「諸陽之匯」,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襲人體的陽氣,因此,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沖。通常一淋到雨,頭部就會感受寒濕,加上頭部陽熱氣盛,毛孔常處於開張狀態,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假如寒氣長期從頭部侵入,就會形成頑固性頭痛、偏頭痛。
養生秘訣
保護好頭部不受寒氣侵襲該怎麼做?建議出門在外,特別在寒冷或多雨的季節,一定要注意攜帶雨具,下雨時及時保護頭部。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或是洗完頭一定要用毛巾擦乾,或使用吹風機吹乾,以防寒氣入侵頭部而引起頭痛。
2、背部
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也是陽氣旺盛、容易感受寒氣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漸積,可能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慢性腰腿痛。
養生秘訣
從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療法,常選擇背部作為治療部位,就是這個道理。
3、毛孔
全身的毛孔張開時,若不注意保護,寒邪會乘虛而入。劇烈運動後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調冷風,最容易生病。
養生秘訣
飲用生薑紅糖水可使寒氣從毛孔排出,但若是濕寒,比如有刷牙惡心、耳朵潮濕、大便沖不幹凈、疲乏無力、有小肚子、長痘痘濕疹等症狀,則推薦喝芡實薏仁茶。
4、口鼻
口是飲食進入的第一關,冰冷的飲料、寒涼的食物,都會藉由口把寒氣帶入胃部。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惡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
養生秘訣
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流行時,戴上口罩,可以岩殲防橘棗枝止寒氣的侵入。
5、肚臍
小孩和老人的腹部,尤其是肚臍,也是寒氣容易侵入的通道。晚上睡覺不小心踢了被子,腹部受涼,寒氣就會從肚臍進入,引起腹痛、腹瀉。
養生秘訣
以前的人們會為孩子把肚兜戴在腹部以圓敏保護肚臍,以預防受涼所致的腹瀉。如果在肚兜中加入合適的中葯材,還能調理許多疾病。
6、腳底
腳底的湧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在冰冷潮濕的地方行走、鞋襪潮濕後不立即更換、睡覺時冷氣正對著腳底吹,都會招致寒氣的入侵。
養生秘訣
經常按摩腳底,用熱水泡腳,可以將寒氣從腳底排散出去。
寒氣是無孔不入!要防止寒氣入侵,就得保護好我們的五官和九竅。
1、 常用去濕氣的食物
1、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濕氣重的人可直接泡水喝。
2、赤小豆:赤小豆是紅色食物,能補心養血,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補心祛濕健脾的最佳搭配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
3、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白術燉老鴨湯是個不錯的去濕佳品。
4、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葯。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土茯苓與粳米熬粥,可以清熱解毒,利濕通絡。
5、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薏米煮粥去濕氣功效好。
6、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茅根煮水喝或燉湯都可以。
7、冬瓜:冬瓜性微寒,具有清胃熱,除煩止渴,甘淡滲利,去濕解暑,利小便,消水腫之功效。冬瓜排骨湯是不錯的選擇。
2、薏米紅豆湯利尿除濕
原料:薏米、紅豆各等份。
做法:薏米和紅豆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夠足夠水;按常法熬成粥即可。
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各類型水腫之人。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兩者搭配可以利尿、除濕,非常適合體內濕氣重的食用。
3、綠豆百合薏米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薏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做法:將薏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鍾;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薏米仁,燒開數分鍾後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
功效:夏令健脾、通便、去濕氣的典型食療粥方。
4、木瓜去濕湯
原料:瘦肉250克,木瓜1個,薏米15克,淮山10克。
做法:將上述原料洗凈,切好後,放入砂鍋中,煲煮3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木瓜健脾消食,薏米除濕,淮山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三者結合可利水去濕,潤腸通便。
5、竹葉泡水
原料:竹葉茶一小撮,冰糖適量。
做法:用沸水沖泡,加蓋燜10分鍾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祛濕,利尿。市場上有售竹葉茶,《本草綱目》上說它有清熱、解毒、利尿的作用,加冰糖後泡出的茶飲氣味清香,是清暑、祛濕的佳品。
6、扁豆瘦肉湯
原料:扁豆10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食鹽、生薑適量。
做法:把豬肉切塊洗凈,陳皮、生薑切片;一同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後,改為小火煲1~1.5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扁豆味甘,性微溫,能健脾除濕。本湯可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適用於脾虛有濕,體倦乏力,少食便溏,或水腫;婦女脾虛帶下;暑濕者食用。
7、濕氣重的表現
表現一:臉色暗沉和口內粘膩
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等。
表現二:食慾不振
到了飯點不想吃東西,強忍著吃一點胃部就開始脹氣,甚至在吃飯的時候感覺惡心,這也是濕氣重的一種表現。
表現三:大便稀爛
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大便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且總覺得大便排不盡。
表現四:精神萎靡
胸悶,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易睏倦,甚至記憶力減退。
表現五:體態虛胖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甚至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