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辯論屬於什麼歷史教學方法

辯論屬於什麼歷史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14 18:13:36

❶ 中世紀大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什麼

中世紀大學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聽講、記筆記和參加辯論會。教材多是古代傳下來的一些名著。每天清晨,學生們到教堂做完彌撒,就去教堂上課。教師一邊誦讀教材,一邊加以解釋,不允許學生懷疑,也極少實驗。即使是醫學教學也不進行活體解剖,更絕對禁止做人體解剖,教師只能從阿拉伯的醫書上引用某些解剖學知識。辯論是大學學習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世紀大學生習以為常的活動。所有獲得學位的學生都必須經過公開答辯,來證明自己獲得這個學位的權利。巴黎大學組織辯論會,主要是本校師生參加,有時也邀請其他大學的教師來辯論。辯論時,辯論者提出某些命題,聽取反對意見,並駁斥這些意見。當時,很多參加辯論者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例如:有一次,一個英國牛津大學出身的碩士來巴黎大學參加辯論會。他聽取了二百多條反對意見,竟能全部當場記住,並且立即依次加以反駁。辯論會常常是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當辯論達到高潮時,激動的雙方面紅耳赤,甚至會扭打起來。

❷ 歷史教學的方法

一、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史觀教學:文明史觀,全球化史觀,近代化史觀,革命史觀,。

史料教學:文物,史書記載,口述歷史,學者觀點,

教學歷史,客觀公正是基本原則,

中學歷史課堂基本教學方法

1.講述法:是教師運用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敘述、描述、概述三種具體的類型。通過教師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知識,從而為培.養想像力、創造力、分析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2.講解法: 是對歷史名詞、概念、觀點和規律等內容進行解析論證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解釋法、比喻法、分析綜合法、比較法等具體的形式。

3.敘述法: 歷史教學中,教師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或歷史人物活動的時間順序,對歷史事實進行全面系統地講授的教學方法稱為敘述法。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個歷史事件的全過程。

4.概述法: 教師使用簡練、概括性的語言,對歷史知識中非重點內容進行大概介紹的教學方法。適用於歷史教學中雖屬次要,但又必須交代清楚的歷史事實教學。

5.談話法: 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通過口語交流,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師——生、生——生、師——生——生之間對話等多種形式。

二、歷史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是問號。」

對於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學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當然也就提不起興趣。

因而,教師需要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在交流對話中喚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時,我提出:原始人怎麼會想到用火燒泥做陶呢?學生通過討論提出幾種觀點:(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變硬成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隱慎後,地面被燒硬給人們的啟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炕,火坑周圍的土變硬給了人們靈感;(4)把泥土做成型用來煮粟,火燒之後就是陶。

學灶轎敬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再造了歷史上這個發現的過帆亂程。教師要使學生時刻面臨問題,但也不能為問而問,問題過於平淡,讓學生感覺無趣。

當然問題也不能過難,沒有學生能答出也是毫無意義的。課前設計問題時要精心准備,使之具有啟發性和深刻性,讓學生有思考的餘地和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的金礦,體驗發現的快樂。

對於學生來說,在教師引導下探求知識是一種能力,善於提出問題更是一種能力。肯尼思·胡佛認為:「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巴爾扎克也說,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

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鼓勵學生質疑提問。講到「孔子」一節時,利用孔子「當仁不讓於師」一句,教育學生不唯書,不唯師。

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師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探究越來越深,學生的求知慾望不斷得到激發而越來越強烈,他們的思維和能力也不斷發展提高。在互動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相長」。

在學習「司母戊鼎」時,提到它的鑄造採用合范法,學生立刻提問:各部分分別鑄成後,怎樣再合鑄成一個整體?對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並沒有考慮。在表揚這個同學勇於質疑,發動學生課後積極探求答案的同時,下課後我也認真查閱資料,在以後備課時更細致,做更充分的准備。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發表見解,提出疑問,保護他們探求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樂。 二、認真組織探究課與課外活動 1.精心設計「學習與探究課」。

每一個學習主題後的「學習與探究課」是「北京師大版」教科書新設的內容,是對傳統教科書的重大改革。對於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式創造性學習起重要作用。

這一課型的設立,要求教師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走進教室滿堂灌」的教學狀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設計「了解身邊的『歷史』」一課時,除要求每個學生通過調查製作一課家族樹,介紹家庭成員狀況外,組織學生自願結合為四個小組,分別完成四個題目:①求真中學的發展與未來;②我這十三年;③中國文字的起源與演進;④信息交流的實現。

每個學生各負責查找一部分資料,由組長整理並寫出調查報告。然後在課堂上集體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學生通過活動在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在探求中獲得知識的快樂,也實現了自我教育;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體驗到挫折與成功的經驗。這無疑會增強學生的個人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

2.重視每節課的「活動建議」。布魯納曾說過:「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

「北京師大版」新教材中「活動建議」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對每節課的「活動建議」我都認真思考,認真對待,根據現實條件及學生狀況或直接利用,或稍做變通。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一課,就直接利用了課本上的主題:想像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學生通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出了非常好的文章。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課的原設計是給成語故事配上圖畫,對很多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我怕學生興趣不大或應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故把它改為:搜集成語故事,寫出給我們的啟示。每個學生都做得很好,而且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活動實踐中,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由衷地感到一種創造的快樂,每個人都興趣盎然。對每一次活動我都及時反饋、講評,以鞏固活動的成果,鞏固學生在活動中建立的學習歷史的興趣。

3.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學生的課本知識是有限的,而歷史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影響著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水平。現在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較少。

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多讀書,讀好書」上。卡耐基說:「真正的讀書使瞌睡者醒來,給未定目標者選擇適當的目標。

正當的書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誤入歧途。」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探求思考,實現自我教育,培養自身能力。

學習「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課時,我注意有機地穿插一些成語典故,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向學生推薦《東周列國志》一書,並與「活動建議」的內容結合起來。許多學生在讀過之後與我進行探討。

至今,我已向學生推薦了《上下五千年》、《少年兒童。

三、【歷史學習計劃作文】

對學習歷史的目標要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

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標。

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一)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有彈性地安排時間去學習,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二)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學習。

有了計劃,也有利於鍛煉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挫折也要堅持完成計劃,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三)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自己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的人。

這種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這對一生都有好處。(四)知識要扎實,條理要清楚,邏輯要連貫。

要有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對課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思考,實在搞不清楚就准備一個歷史問題本寫下來,明天問老師(五)在歷史課堂上,同學們要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勇敢的提出問題,大膽的進行辯論。(六)在課余時間,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多看一些有關歷史的節目,開闊一下視野,積累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

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的幾種方法

江蘇省江都市洋浦中學 張宏根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一、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二、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願望,然後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並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一》一課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並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三、視聽導入法.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於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於某種環境因素的 *** 作用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播放電視劇《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入手導入新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然後教師提問:「這是一幅什麼畫?為什麼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畫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人新課的學習.電教情境的導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於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四、談話導入法.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電影、小說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認識,然後導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一課就可通過對電影《林則徐》的描述來開頭.現在有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歷史課中可以充分利用,來加強教學效果.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們熟悉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餘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後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談話法的優點是比較自由,富於啟發性和靈活性.。

五、【>採用哪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採用「小、低、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採用「?⒌汀⒖臁鋇慕萄Х椒?初中階段,採用標準的比賽場地、網高和規則進行排球教學時,往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將場地大?⑼?吆凸嬖蜃鍪實鋇牡髡?拖拗疲?庋?仍鑾苛吮熱?娜の緞裕?幟艽鐧皆て詰哪康摹?一、小 指縮小比賽場地 由於.·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新探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新探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新探 中國處在那個大洲? 這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每年由於教學需要,在教初三畢業班時我都提出過這一問題.然而令人驚詫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學生中只能找到幾個人.如果只遇到一個這樣的現象可能怪筆者太大題小作了,。

·一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談一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談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學作文教學方法之初探《狼和小羊》教學方法談 一、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課堂教學形式是連接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對理論和實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大多數缺乏趣味,內涵單一.龍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1.成功運用情境教學法.。

六、如何做好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概念教學

(一)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典故解析歷史概念.在歷史教材中,有許多歷史概念與歷史典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能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典故,設置歷史情境,則能幫助學生較為清晰地理解這些概念.比如,有關政治術語中的左和右的概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提及到的問題,也是較為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x0d(二)幫助學生准確定義和辨析歷史概念.每一歷史知識概念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時間、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和外延,定義法就是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用高度概括簡潔准確的語言給歷史知識概念下定義.使用定義法形成歷史知識概念最關鍵的是對歷史內涵和外延的揭示.學生由於歷史背景和歷史學養的不足,對定義法揭示歷史概念較為陌生,也較難以把握.比如,對於左傾和右傾這兩個歷史概念,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表現為理論觀點超出實踐的需要,主觀認識超出客觀條件的可能.這種錯誤在階級斗爭問題上,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斗爭,對內搞關門主義,對敵斗爭搞冒險主義,在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急躁冒進,違背規律,超越階段.x0d(三)啟發學生利用概念的種屬關系正確區分歷史概念.不少歷史概念有較多的相似或相近之處,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如果能通過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分析,弄清楚種屬概念之間的關系,則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x0d(四)用形象化的歷史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所有的歷史認識都來源於歷史事實與歷史事件,離開了事實與事件,就形成不了歷史概念.在學習歷史概念的時候緊扣事實與事件,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並進行分析、判斷、概括,提煉上升為理性認識.當然,在認知事實與事件時,要提醒學生從事實或事件中跳出來,善於透過現象抓住本質,以形成正確的認識.x0d(五)幫助學生梳理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准確闡釋歷史概念.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一些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所變化.學生對這些變化的過程、特徵和線索往往缺乏整體的縱向聯系,所以認識易發生偏差.x0d幫助學生把這些概念放到歷史的不同階段進行闡釋、理解,學生便較為容易把握了.當然這樣的梳理過程並不復雜,問題在於掌握了其方法就得心應手、游刃有餘了.x0d其實,歷史概念的教學方法有很多,見仁見智,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關歷史概念的考查,歷年高考中屢見不鮮.如此看來,在教學過程中,關於歷史概念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能力和解題能力,更有助於學生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引起必要的重視.。

❸ 歷史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 方法 包括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 學習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關鍵取決於教師,下面我們來看看歷史的教學方法都有哪些吧。

歷史的教學方法

第一,講述法。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實,歷史知識中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是要通過教師的具體講述傳遞給學生。教師生動的講述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歷史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記憶歷史史實一般遵循以下原則: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述,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 興趣 愛好 ,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新知識與學生個人 經驗 相聯系,歷史知識具有連續性,只有將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結合起來,才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將舊經驗與新知識聯系起來,有助於新知識的掌握;鼓勵學生結合史實回答問題,如讓學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錯誤,結合所學內容分析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樣化的作業,如:編 順口溜 、列大事年表、構建知識結構圖等。

第二,講解法。講解是對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種方法。講解法常常是用於闡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民族關系、國際關系、會議和條約的內容、時間的因果分析、人物評價、事物的性質及影響等方面。講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則:邏輯清晰,深入淺出地分析和論證事理;以事實為依據,即以有價值的史料為依據,進行全面的、辯證的、客觀的闡釋。

第三,講讀法。這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科書和相關的歷史材料,並配合講解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教材掌握歷史知識,並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講讀法重點在閱讀,關鍵在講解。運用講讀法最忌諱用大部分課堂時間來讀書,那樣等於取消歷史教學活動。

第四,談話法。即歷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問答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圍繞學習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認識。著名 教育 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歷史課和文學課上,談話起著特殊的作用:它能促進道德信念的形成。”談話法運用得當,關鍵是教師運用好談話的技巧,掌握提問的藝術。問題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低到高,循序漸進。

第五,圖示法。圖示法也稱為綱要信號圖示法、圖文示意法,這是指藉助詞語、概念、數字、圖表以及符號等形式傳遞歷史信息的教學方法。其功效是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利於學生把握歷史概念的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知識的整體結構和內在聯系。素材的選取,要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做到寧缺毋濫。

第六,這種方法主要是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歷史教學中的直觀教具有很多種類,如實物、模型、地圖、圖片、圖表等,以及一些電子視聽技術如投影、幻燈、計算機所呈現出的各種圖像。在歷史課堂上 運用直觀教具是經常性的手段,關鍵是要目的明確,突出教學重點,講究操作方法,注意教學效果,尤其是要與講述、講解、談話等方式緊密結合,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

第七,板書。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黑板書寫傳遞教學信息。設計板書的原則有:掌握要領,明確重點,把握結構,分清層次。

中學歷史教學 反思 範文

現在的歷史教學開放性比較強,學生喜歡一些新鮮的觀點,一些好的 歷史 故事 ,但我們總是將重點放在所謂的“考點”上,使我們的歷史教學缺少了思想性,學生的思維火花碰撞不起來,有些有一定見解的學生受到壓制,課堂的民主氛圍不夠活躍,讓我們的課堂變成“讀、記、背、做”的重復模式,學生的興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一定的觀點來表述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多發言,多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現在史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學生都有自己的關於這些人物的見解,教師不妨開個討論會,讓學生見仁見智,展開激烈的 辯論 。當然有些老師認為這樣是在浪費時間,就是討論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並且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這樣會讓學生認識上產生模糊,會影響學生考試時的“標准答案”。我覺得學歷史就是為了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見解,沒有必要強求統一,只有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為鑒”就可以了,死記硬背那些條條框框有什麼用呢?

歷史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給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了很多的經驗教訓,這才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根本目的。但現在我們都將經給念歪了,認為只要熟記答案,考出好成績就是學好歷史了,我覺得對學生人生理想、未來發展沒有多大益處。因為我們的教育是著眼於未來的,不是讓學生為了“分”而學,是為了“成人”而學,為了健全人格而學。

歷史知識博大精深,需要獲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從歷史人物上學做人,通過歷史事件學會國家興衰的道理,通過比較、概括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等等。學生有了對歷史規律的認識之後,就能獨立地分析問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的。

初中階段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還很幼稚,但也有閃光的地方,我們教師要及時鼓勵、引導,要讓他們積極地去探究、去發現。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學會針對一個小問題展開研究,搜集資料,最終形成自己的歷史思維。

總之,要學好歷史這門課不是很容易的,學生不重視,課時量又少,展開探究的空間也不能過分擴大,以免給學生造成負擔。課上要兼顧知識傳授和思維拓展,兩者不可偏廢。

❹ 中學歷史教學法 形成歷史概念有哪些方法

中學歷史教學,雖然涉及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了解人類的過去;又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辨證、發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從這樣的意義上講,歷史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的基本理念,應該強調以下幾點:
1.歷史教學活動所追尋的是學生對歷史的建構和認識,因此教學的整體目標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並把歷史思維能力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知識的類型轉變為發展思維的類型。
2.歷史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機械記誦的模式,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的模式,側重於學生正確地建構其心目中的歷史,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對歷史的解釋,並提出他們自己的歷史解釋。
3.歷史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主要是圍繞使學生對歷史的感受、了解和認識,側重於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透過師生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學生在掌握證據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4.歷史教學活動的組織,不應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應是注重於學生學習歷史時思維活動的具體操作,尤其是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注重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能力。
5.歷史教學活動的展開,要有利於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使學生經過歷史的學習和探究,學會用歷史的視野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展和人生的價值。
歷史學科的性質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認識和解釋,歷史學習的性質則是學生對過往的人類社會的把握、理解和認識。所以學生心中的歷史如何生成,他們對歷史怎樣認識,就是歷史教學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歷史科的教學實驗和方法的探索,應圍繞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來進行。
在當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
1.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於學生來說,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復)。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3.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4.以史料運用為條件。
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5.以周密設計為准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甚至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觀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迴旋的餘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的和客觀的態度來對待。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優化教學,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他認為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材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和長短處、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計劃。
6.以教師引導為助動。
以往的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唱主角戲的,好像教室這個舞台是為教師搭建的。現在我們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但並不是說教師只是一名「場記」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他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系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在素質教育觀念的指引下,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為的,我們的教師可以從三個方向上對歷史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一是移植,即將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移植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例如討論、辯論、論壇、模擬、角色扮演,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法等。二是改造,即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造,賦予新的活力,例如對傳統的講述、講解、講讀、問答、演示等方法,加以創新,突破舊有的模式,使之更適應學生的學習。三是創新,即在教學實際中摸索和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
附帶一提的是,對於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在教學實際中要注意避免以往傳統模式下運用方法時的弊端,例如,或是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方法的效用,以為某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用到哪裡都會靈」;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種方法,而不去考慮學生、教材等具體情況;或是只注重方法運用時暫時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活動反應,等等。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歷史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❺ 歷史教學基本方法的運用

歷史雖然不是主科 ,但在高考中也是有一席之地,還是需要好好重視。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的 學習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歷史課堂基本 教學方法

1.講述法:是教師運用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敘述、描述、概述三種具體的類型。通過教師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知識,從而為培.養 想像力 、創造力、分析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2.講解法: 是對歷史名詞、概念、觀點和規律等內容進行解析論證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解釋法、比喻法、分析綜合法、比較法等具體的形式。

3.敘述法: 歷史教學中,教師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或歷史人物活動的時間順序,對歷史事實進行全面系統地講授的教學方法稱為敘述法。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個歷史事件的全過程。

4.概述法: 教師使用簡練、概括性的語言,對歷史知識中非重點內容進行大概介紹的教學方法。適用於歷史教學中雖屬次要,但又必須交代清楚的歷史事實教學。

5.談話法: 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通過口語交流,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師——生、生——生、師——生——生之間對話等多種形式。

幾種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

一、歷史課的語文教學法

自古文史相通,歷史與文學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任何文學作品都產生於一定的歷史背景並反映某一個方面的社會現實,同樣,任何歷史內容都是依靠文學形式(有少量是實物形式)記錄下來的。因此,我在歷史教學中運用語文教學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指導學生圍繞歷史教材的章、節、標題來抓中心,劃段落,分層次,歸納大意,寫出提綱和要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講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運用 記敘文 和小說的表現手法,按照時間、地點、場景和情節等要素,或敘述,或議論,或描繪,或抒情,再現歷史的過去,生動活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述歷史原因、結果,分析歷史觀點,介紹歷史場景及歷史文物,則採用 議論文 、 說明文 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做到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邏輯性強。實踐證明,歷史教學參考語文的教學方法是很有益處的。

二、歷史課的 辯論 式教學法

長期以來,怎樣組織和開展課堂討論一直是歷史教學的難點。我從電視台播放的大學生 辯論賽 節目中受到啟發,於是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討論之中,很受學生的歡迎。

每次討論前,我都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要求每個人都按題意寫成小論文或辯論稿,然後按辯論組分開討論,互相補充完善本方觀點。辯論階段,正方和反方各推舉4名代表,在班上進行辯論。其程序是:各自陳述意見→自由爭論→歸納 總結 。最後由老師進行裁判並具體分析雙方的辯論得失。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我組織的課堂討論題目是:「南北朝時期的戰爭」,正方的觀點是「戰爭推動了社會和 文化 的發展」,反方的觀點是「戰爭阻礙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在世界現代史教學中,我設計的題目是:「戰爭的作用」,正方的觀點是「戰爭促進社會發展」,反方的觀點是「戰爭阻礙社會發展」。這種討論具有競爭機制,適合學生的特點,他們為了駁倒對方,翻閱了很多書,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有機的聯系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利於同類問題的解決。

三、歷史課的抽簽提問法

課堂提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問,則要講究藝術性。我採用的是抽簽提問法,具體做法可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設疑,即提出問題,製造懸念;第二步:閱讀,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和思考,尋找答案;第三步:抽簽提問,讓幾個學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見;第四步:討論,自由發言,分析問題;第五步:老師歸納總結。其中關鍵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設疑」要難易適當,並有一定的誘惑性,能引起學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簽,機會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覺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認真看書,積極動腦筋想問題,不敢懈怠。

所抽的簽可用紙片做,每張紙片上只寫一個題目,正面向下,由學生自由抽取,一個學期要保證每個學生能回答2—3次。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要根據學生的 學習態度 及答題水平,每次提問都打分(不公布),記入平時成績。提問既可以讓學生口頭回答,也可以讓學生作書面回答或寫在黑板上,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四、歷史課的知識串聯法

所謂知識串聯法,就是抓住歷史線索。這線索猶如網之綱,綱舉目張,基本知識就會一網而盡。歷史知識一般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基本要素構成,上歷史課必須把這些基本要素講清楚,這是歷史課與其他課程的最大區別。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為歷史的基本線索,並以這些基本線索把相關歷史知識串聯起來。

比如,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間的轉移為線索,按一定的地點、區域或國別范圍來講授歷史;以人物的活動為線索,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往往貫穿了整個時代;以歷史事件的發展為線索,講清起因、經過和結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種歷史現象的興衰過程。此外,還可以以一定的社會矛盾為線索,分清兩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決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產生、發展、激化和消失的過程。用這種方法,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系統性和知識的鞏固十分有利。

五、歷史課的點面交叉法

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點」,以「點」帶「面」。所謂「點」,就是歷史縱向和橫向聯系的交叉點,即座標。我上課時,往往抓住某一個知識點,談今論古,談古論今,或者談中國論外國,或談外國論中國。比如講到世界某段歷史時,我就問:「這時的中國怎麼樣?」。講到現在的「中東和談」,就說一說猶太人的苦難歷史、現代的幾次中東戰爭,幫助學生分清是非曲直,並介紹一些書目讓學生去借閱。這種點面交叉法,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❻ 歷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_歷史老師教學生的方法有哪些

歷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應該有充分認識,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的 學習孝賣晌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 教學方法 有哪些

現今教學角度的轉變使得課堂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主的方式,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歷史教學和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都要以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實現學生對於歷史配缺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歷史分析、評判的觀點沒有進行培養,學生沒有通過歷史學習中掌握歷史的眼光,因此只能採用較為吃力的方法進行學習,也就喪失了主動性。本文通過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對歷史教學理念和歷史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應對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理念上的誤區,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實現了對教學理念的補充和完善。

一、歷史教學理念

1.1培養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歷史,尤顯學習的吃力和繁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以「背」為主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教學內容的枯燥和乏味,適當引入情境教學和活動教學的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同時,初中歷史相對較為博雜,且要求學生掌握的程度並不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歷史的 故事 性,在通過對 歷史故事 的敘述中,使學生建立歷史坐標。從而對於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發生的大概時間都有所了解,從而形成對歷史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增加學生對於歷史讀物的閱讀,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相關事件的了解。在閱讀的同時,學生也能夠擺脫較為枯燥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事件的記憶,轉向對於歷史內容和歷史事件的分析,養成對歷史的興趣。以興趣為支點,逐漸向其他歷史事件和歷史內容進行擴散性了解,實現歷史的全面閱讀,為高年級學習歷史做好准備。

1.2建立歷史分析視角

歷史分析視角的建立對於初中歷史教學來說也極為重要,其一方面是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技能,學以致用,更加輕松和准確的掌握歷史學習規律。歷史在現行的 教育 體系下屬於副科,但歷史內容的龐雜往往不亞於其他學科,且其內容往往涉及到社會、 文化 和國家的各個方面。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我,常會出現歷史分析不夠,史料內容欠缺,學生學習僅停留在歷史課本的情況。因此建立歷史分析視角,能夠使學生在面對其他方面內容時,能夠採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形成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以及社會文化的其他方面的融合,形成綜合性思維。

1.3系統教學熟悉歷史

歷史時間跨度較大,如何使學生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掌握幾千年間發生的歷史事實是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又一問題。這里,筆者建議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建立系統教學的理念,通過不同內容的總和運用,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能夠回顧過往學習的內容,對中外歷史以及中國前後時期歷史都有所涉及,形成綜合性思維,擺脫歷史學習的局限。

系統化教學的觀點也能夠使得學生及時建立歷史坐標,從而不斷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自我豐富和自我發展歷史知識的能力。歷史知識由此從書本上的理論轉而為學生心中的知識,學生對歷史有所把握和了解,對歷史分析視角的建立也能有所幫助。

二、教學具體方法

2.1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指的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教學,可以通過學生排演話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得歷史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述中國近代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可以採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觀、明確地向學生展示歷史演變的進程,使得學生在整體上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本的閱讀和教師的講解,不斷豐富對歷史事件的了解。

2.2事件回顧

在對歷巧鋒史事件進行回顧時,能夠有效使學生對所學歷史進行梳理,從而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能夠培養學生對於歷史調查和歷史分析的興趣,學生在了解了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後,也會對歷史調查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自我的歷史閱讀量,形成自我分析歷史的觀點。

2.3史料展示

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缺乏閱讀量,其了解的史料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向學生展示史料能夠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歷史觀點更具有豐富性,避免了歷史學習過程中觀點的局限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側面了解歷史,全面了解歷史做了鋪墊。史料的展示也能夠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此同時,在對史料圖片和文字進行展示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歷史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避免歷史學習進入空洞無力的學習過程,逐漸認識到身邊歷史即是真正的歷史的觀點。

2.4歷史評點

在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歷史時期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評價和分析。學生通過對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評價標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綜合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全面對歷史學習內容進行梳理。

歷史學習方法 有哪些

一、注重歷史多方向比較

1.縱向比較。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獨立的,它的出現必然有原因,它的發生也必然會對歷史走向產生影響。同樣歷史事件不是偶然的,相似的事件必然會在不同時期都有發生。因此,將歷史事件沿著發展順序整理出一條時間軸,通過找出同一空間不同時間內的事件區別,幫助學生系統完整地去理解歷史,辯證客觀地去看待歷史。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理清歷史發展脈絡,通過比較的方式加深記憶從而強化理解。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這類知識,學生對這些內容不夠了解,而且每一個事件的知識點都多而相似,學生一旦不能完全掌握就會出現記憶混亂。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將這四個事件的時間,領導階級,發展訴求,指導思想逐個拿出來進行比較分析,從細微之處發現它們的異同。當學生能夠清楚區分這些事件的細節時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點。因此,教師通過縱向對比歷史事件能夠清楚地理清事件內在聯系和發展邏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2.橫向比較。同樣的,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全球史觀,讓學生著眼世界歷史發展,通過對比國內外歷史事件深化課程理解。橫向的歷史比較可以讓學生拓展學習的廣度,發現歷史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比較中國的君主專制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差異,比較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的差異。學生通過橫向比較將知識點聯系起來,還能幫助建立更加宏大的歷史格局。同時這樣的比較方式還能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歷史的認可度和探索的熱情。

二、利用歷史故事發掘歷史魅力

鑒於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對高度精簡的歷史理論概括不感興趣,但是卻喜愛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事跡 的特徵,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去發現歷史的魅力。歷史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許多歷史知識和意義都蘊含在故事中,學生願意去聽,願意去記,潛移默化之間也就吸收了新知識,學習了新思想。另一方面,如果一堂課下來教師一直在講復雜的知識點,課堂缺少調劑,學生也會產生學習疲勞。教師適當插入幾個小故事則可以有效緩和嚴肅緊張的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輕松的學習環境。而學生也可以從有趣的歷史故事中挖掘出歷史的趣味性和魅力,從而願意主動接受知識,積極深入探索學習。

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現代化的技術可以運用於歷史課堂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成了一種很好的教學途徑。初中生思維活躍,形象思維能力發達,藉助多媒體集合音,視,圖,文多種形式教學信息的特點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講課時可以輔助播放和講解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等,讓學生更夠在抽象和形象思維之間相互轉換,培養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學習到燦爛的世界文化時,教師可以邊講解內容邊展示具有不同國家特色的圖片;學習到抗日戰爭時,可以播放一段抗戰的影視資料。教師通過這些手段以情動人,將學生個人情感和課程情感相結合從而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直觀的感受歷史的沖擊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不斷發掘持續學習下去的動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讓學生就某一歷史事件表演一段情景劇,再現歷史風雲,激發歷史興趣;根據一個話題展開 辯論 ,各抒己見,豐富學生理解。課堂教學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確定適合的教學方式。

四、豐富課堂檢測方式

學生學習了知識就要通過及時檢測反饋學習狀況。但是當前歷史課堂檢測方式單一,學生應付檢測手段簡單,甚至很多時候根本沒有課堂檢測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探索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豐富課堂檢測方式,鞏固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充分消化歷史知識。

1.提問檢測。教師設問提問是最基礎的課堂檢測方式。它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還能延伸拓展歷史學習。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停下講解思路讓學生補充完整,還可以提問以前學習的知識幫助學生強化記憶。此外,提問的主體還可以是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這也是檢測學生對重難點把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提問檢測的利用空間很大,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2.書面檢測。教師在每一章節結束之後,都可以根據考點內容設置題目,形式可以是填空,選擇,問答。限時訓練,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考試觀念,還可以讓學生及時復習回顧章節內容,對學習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

五、學習成功 經驗 ,彌補自身教學不足

任何成功的教學方法都不是教師閉門造車想出來的,教師需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將他人的教學經驗拿過來,再根據學生的需求改造成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時常和其他教師保持交流溝通,學習他們教學中有用的部分,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完善教學策略中的不足之處。在沒有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去旁聽別的歷史教師上課,還要關注最新的歷史教學動態,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教學創新。總之,教師不能故步自封,要樂於學習,勇於創新,這樣才能給自己的教學注入新鮮活力,才能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新鮮感和學習動力。

❼ 高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方法有哪些

目前,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教學工作者所重視,創新教學方法不斷被研究出來。歷史學科教育的使命,在於向學生介紹人類歷史上一切文明進步的成果。要做好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就要求中學歷史教師改變落後觀念,進行大膽創新。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各種歷史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    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     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真正做到‚讀史使人明智‛。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  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      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 (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  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 (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  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 (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    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  (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  每節正文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 (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    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 (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注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   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了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 (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像力    高中歷史每節里有圖畫,還有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像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 (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      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   三、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見解(新)    ‚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瞭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准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了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    ‚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等等。  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雲亦雲。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  ‚了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了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采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局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  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 (1).濃縮法    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 (2).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系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3).圖示法    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松。 (4)製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 (5)歷史年代速記法:    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    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復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像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

歷史教學中的幾種創新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

歷史學科具有時間、空間、人物的特定場景,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形象具體的歷史場景,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與感悟,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當然課前要精心選用好情境資料,比如影片、圖片、古詩、漫畫、故事等,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氛圍之中。例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一課時,我選擇了愛國影片《我的1919》,截取了中國代表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與日本代表據理力爭我國山東主權的場景。「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顧維鈞話音未落,教室里霎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學生們情不自禁地說:「中國不能失去山東!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此時,我補充相關資料:「日本在巴黎和會上無視中國主權,操縱最高委員會奪取山東的一切特權,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日本奪取山東,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中國就要滅亡了!同學們,作為中華民族的熱血兒女,中國到底應該怎麼辦?!」「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北洋政府!」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喊出和當年青年學生一樣的愛國口號……通過這些方式,成功地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受到強烈的震撼,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培養了他們高尚的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多元思維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巧設疑難,激活思路。「思源於疑」,思維活動通常是由疑問而產生的。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問時,才能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在講授西安事變時,你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蔣介石曾瘋狂追殺共產黨,共產黨為什麼不乘機消滅蔣介石?」學生可能對這樣的提問十分感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思維。經過學生討論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統一認識,從而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二是縱橫歷史,多元思考。為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打開思路,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抓住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教學中需注意縱橫聯系。如,以一國歷史為線索,在講抗日戰爭時,把「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聯系起來思考。又如,以問題為線索,將同類問題或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間相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的橫向聯系,在講世界史日本大化改革時,可聯系同時期中國唐朝時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來思考;將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經過、結果、意義等聯系起來思考。在縱橫聯系中,會拓寬學生的思路,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三是創設情境,拓展思維。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時僅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夠的。教師要想辦法向學生提供一些與教材有關聯、並且有利於學生理解教材的新材料,創設新的情境,引導學生去產生新的思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有意識地引入最新的史學研究的成果,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在對新觀點甄別論證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四是指導活動,勇於探究。中學歷史新教材的每一單元都有《活動與探究》題目,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教材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歷史作文並進行實踐探究活動,這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在以歷史為題材的作文中,能有效地展開他們思維的雙翅,暢快地在無際的史空中翱翔。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親身感受歷史事實,充分調動了思維的積極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見解、新觀點,從而使創新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語文教學法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是文史結合的典範。「文史結合」是歷史教學本身的規律所決定的。再現歷史現象,探討歷史規律,闡明歷史概念,本身就離不開「文」。同時,文學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她對人的道德、思想和審美的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文與史有機地結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導學生圍繞歷史教材的章、節、標題來抓中心,劃段落,分層次,歸納大意,寫出提綱和要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講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運用記敘文和小說的表現手法,按照時間、地點、場景和情節等要素,或敘述,或議論,或描繪,或抒情,再現歷史的過去,生動活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講述歷史原因、結果,分析歷史觀點,介紹歷史場景及歷史文物,則採用議論文的寫作方法,擺事實、講道理,做到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邏輯性強。這樣一來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能力。實踐證明,歷史教學參考語文的教學方法是很有益處的。

四、串聯知識教學法

所謂知識串聯法,就是抓住歷史線索。這線索猶如網之綱,綱舉目張,基本知識就會一網而盡。歷史知識一般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基本要素構成,上歷史課必須把這些基本要素講清楚,這是歷史課與其他課程的最大區別。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為歷史的基本線索,並以這些基本線索把相關歷史知識串聯起來,好像用線串珠子一樣。比如,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間的轉移為線索,按一定的地點、區域或國別范圍來講授歷史;以人物的活動為線索,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往往貫穿了整個時代,中國民主革命史與孫中山、毛澤東的名字幾乎密不可分;以歷史事件的發展為線索,講清起因、經過和結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種歷史現象的興衰過程。此外,還可以把握一定的社會矛盾為線索,分清兩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決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產生、發展、激化和消失的過程。用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論原理來分析歷史問題,我們就會發現一切歷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會矛盾引發的,而歷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必須同一定的社會矛盾聯系起來,如評價歷史事件的性質要看其主要方面,評價歷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為二。

閱讀全文

與辯論屬於什麼歷史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前提升氣質健身鍛煉方法 瀏覽:560
日照常用消防設備銷售方法 瀏覽:524
白涼粉製作西瓜果凍的方法步驟 瀏覽:904
正確帶文件夾的方法 瀏覽:266
垃圾分析方法國標 瀏覽:796
讓牙齒快速變白的7個小方法 瀏覽:186
簡單的方法製作泡椒 瀏覽:76
構杞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272
向量組選擇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瀏覽:669
手機熱點隱藏方法 瀏覽:886
檢測hcv抗體的常用方法 瀏覽:693
黃金眼霜使用方法 瀏覽:139
計算輔助設計中常用的建模方法 瀏覽:995
舊牆刮大白最簡便方法 瀏覽:246
調查方法有哪些北科大 瀏覽:484
半年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瀏覽:199
乒乓球拉球合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612
跑步機怎麼減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806
減肥計劃方法簡單 瀏覽:260
書架隔斷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