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捉螞蚱的技巧
1、一種是直接捕捉,也就是用手去捂螞蚱停留的地方,以速度來把螞蚱抓住。
2、另一種是守株待兔,這個就比較講究技巧,就是利用多年與螞蚱戰斗的經驗,推測螞蚱逃的方向,然後伸手在那等著。一般來講,聰明的娃娃比較偏愛這一種方法。
3、尋找場地:地勢開闊、平坦長滿淹沒腳面的草地,現觀察裡面有沒有螞蚱,如果有就可以行動了。
蝗蟲防治方法:
應強調前期提前預防,壓制為主,後期滅殺為輔,實施飛蝗的可持續治理。即積極發展和改善檢測預警技術水平,使信息能夠快速、准確傳遞,改造治理蝗蟲的發生基地,創造不利於飛蝗發生的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控制蝗害,必要時用葯防治,抑制群居型蝗蟲種群的形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蝗蟲
② 蝗蟲(也就是螞蚱)的養殖方法和條件
1、選址
選擇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為宜。
2、消滅天敵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誘殺、開水燙等方法將地面上的螞蟻、螻蛄等消滅干凈,因為以上幾種動物是蝗蟲的天敵,能捕食蝗蟲和破壞蝗卵,所以在棚內絕不能讓這些動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15厘米,為了便於雨季排水。土質最好採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結塊,便於產卵和取卵,擔不能太軟,蝗蟲產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600-800隻成蟲。
5、建棚
根據自己的條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個棚的支架。再按這個棚架的大小,用紗布做一個象蚊帳一樣的棚罩,掛於棚架上,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上按上拉鎖,這個裝制就是為了不讓蝗蟲跑出和便於進棚喂養、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為了保溫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溫度高的時候和蝗蟲較大(三齡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條件養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四月底前完工。
(2)研究螞蚱的方法和感受擴展閱讀:
飛蝗的習性:
1、孵化
種卵孵化最低溫度為17攝氏度,發育適宜溫度介於26-32攝氏度之間,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個卵塊自開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經過 50-60分鍾,上午八時到下午一時孵化最多。在孵化過程中出土也有先後之分。
2、蛻皮
飛蝗成長靠蛻皮來完成,當生長到一定長度需要蛻皮時,則停止進食。頭朝下倒懸其體,進行脫皮。(要有附著物)一小時後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後5-7天蛻一次皮,壯的蛻皮塊,弱的蛻皮慢,蛻一次皮即為一齡。從孵化到成蟲需蛻五次皮,方能變為成蟲。
3、群居性
一齡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齡蝗蝻喜歡在光裸地上,齡期越大,聚集性越顯著,起初小片,後來一大片,互相擁擠重疊,甚至堆積成幾寸高
4、遷飛
蝗蟲的遷飛不只是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發育的需要,遷飛可以增進食慾,特別是在羽化至產卵前遷飛,能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所以,蝗蟲產卵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人工干擾,令其在棚內飛翔,以便提高產卵的數量和質量。
③ 如何捕捉蚱蜢
捕捉蚱蜢的方法:選對季節,選對場地,選好工具,捕捉原理。
1、選對季節
捉螞蚱的季節:春季中旬以後,秋季中旬以前,夏季螞蚱最多。
2、選對場地
蚱蜢喜歡吃嫩草,在野外草譽森滾比較旺盛,地勢開闊、平坦長滿淹沒腳面的草地可以捉到蚱蜢。
3、選好工具
工具製作:將兩個短柄抄網固定在電動車或摩托車後腳撐兩側,網要開口大,網密,尾長。盡量貼近草上方。
4、捕捉原理
通過驚擾螞蚱,使其跳起,被經過的抄網使蚱蜢被網住。
(3)研究螞蚱的方法和感受擴展閱讀:
蚱蜢的生活習性:
1、食性和取食危害方式
蚱蜢成蟲與蝗蝻的食春橡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慶余對作物的危害程度。
2、蚱蜢的活動習性
蚱蜢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當飛蝗蝻密度大時,由於相互感覺而形成條件反射,加劇活動,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靜伏、擁擠,然後向某一方向跳躍群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