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唱詩是什麼教學方法

唱詩是什麼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13 06:28:05

❶ 幼兒詩歌教學方法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詩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詩歌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詩歌簡稱兒歌,它的特點是有一定的`主題,意境優美,語言精煉,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頗為幼兒所喜愛。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及詩歌本身的特點,大多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圖文並貌法

就是將教學內容直觀化,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學習。例如在學習兒歌《藏貓貓》時我就考慮到,兒歌中的星星,月亮,雲朵這三者之間的藏貓貓游戲,對幼兒來說不是那麼好理解,我就現場在黑板上畫了一副該兒歌意境的簡筆畫,引導幼兒看圖理解兒歌的內容,每一句詩歌都有相應的畫面去詮釋,理解了畫面後,再反過來通過畫面把兒歌一句一句地說出來,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很快就能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

二.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就是由老師或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兒歌內容。如在教《我要自己走》這首兒歌時,我就鼓勵幼兒去表演兒歌中的不同人物,「小鳥自己飛」,我就讓孩子們自己創編小鳥飛的動作,動作做的好的就讓其他孩子也去學一學,然後「小兔自己跳」,「小魚自己游」,「小馬自己跑」等句我都讓孩子們自己發揮他們的想像,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等表演完了,一首兒歌也在輕松愉快中學會了。

三.接龍游戲法

有時在兒歌學得半生不熟的時候,幼兒容易失去耐心,就顯得注意力容易分散,怎麼樣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游戲。我在教學過程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接龍游戲」,就是老師念前一部分,孩子們接後一部分,看誰接待又對又快!比如在教兒歌《小白鵝》時,孩子們熟悉了內容後就開始散漫了,我就和他們來玩「接龍游戲」,我說「穿白衣」,孩子們接「帶紅帽」,我說「走路...」,孩子們連忙接「搖搖擺擺」,我說「伸著...」,孩子們連忙接「頸子直叫」,我又搞怪地指著他們說「你是誰?」他們趕快說「小白鵝!」我又問「叫什麼?」他們忙接道「我唱歌!」我繼續問「唱的啥?」他們不假思索地答「哦,哦,哦!」我又問「誰教的?」他們立刻用小手指著自己「我,我,我!」哈哈,如此兩遍下來,這首兒歌就滾瓜爛熟了。

四.創編故事法

有時在教授兒歌之前,教師可以把兒歌內容編成一個故事,孩子們都愛聽故事,你一下就可以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且通過對故事的理解,他們對兒歌內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這基礎上,再加上老師的示範朗誦和提問談話,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語言和內容。比如我在教《我家小弟弟》的時候,感覺其中有些語句有點拗口,難理解,我就事先編了一個關於小弟弟愛捉蟲的故事,聽完故事後,孩子們很快就能理解並記住兒歌了。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教材教法,能讓孩子們輕松學習知識,發展智力,更能讓他們體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❷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是什麼

第一步:解詩題,知詩文

古詩題目是詩文的眼睛,所以古詩教學的第一步, 就是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明白詩中寫的是什麼,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打好基礎。如在教學高年級古詩《春夜喜雨》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喜」字的意思,教師應當教學生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即喜歡之意,從而使學生在理解題意的過程中加深對全詩的了解,讓學生真正走進詩文,體驗其人、其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何教學古詩詞

(一)強化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古詩和轍押韻,字數、句數整齊、均衡。誦讀起來琅琅上口,自然而然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古詩的語言美還指語言的精確美、凝練美,一字一詞包含著極豐富的內容。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流動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的語言美呢?我在古詩教學中總是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宋代方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只有讓學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二)啟發想像,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後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古詩學習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如《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相當精煉,初讀此詩,似覺平易,細加欣賞,則易中有難。尋隱者來的過程,一字未提;與童子會晤時的寒暄和問話,也一概從略;童子答問也當不少,但詩人僅摘三句,答問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麼,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並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麼回答?」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並讓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把《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初步領悟到了詩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體會古詩的情感美
「情」是古詩的根源。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在教學中,可採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詩中,詩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曉》一詩,句句寫景,字字含情,詩句看似寫景,實為抒情,情景交融,達到無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體會詩人是如何描寫「啼鳥」、「風雨」、「落花」等景物,再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體會詩中「不覺」、「知多少」等字詞的情感色彩,從而把握詩人愛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詠柳》一詩,要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我首先播放一段樂曲——《春天》,這首曲子以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發了少年兒童的熱愛祖國、熱愛春天的感情。學生一聽樂曲,便置身於優美的春景之中,猶如身臨其境。這時再學古詩,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筆下美麗多姿的新柳產生共鳴。學完全詩後,再一邊聽樂曲一邊想像,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他們禁不住發出一股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深深體會到了詩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為學生學好古詩創設了一個藝術的氛圍。

❹ 小學三年級古詩教學方法

1、 想像情景,身心體驗

比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一文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運用古詩教學七字訣(即擴、留、補、換、調、嚼、連)將古詩描寫的內容情境再現,根據前面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教師可以說:「同學們,讓我們來運用聯想感受詩中所描寫的畫面,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邊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嫩葉還不太茂盛,未能成陰,不能遮涼。」

講到這里,教師可提問 「詩中所描繪的落英繽紛、嫩葉稀疏的畫面,同學們想到了哪一季節的情景?」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讓學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什麼時節可見到這樣的情景,讓學生發現生活之美,只要有心,何處無詩意?讓學生懂得:我們要好好愛護這詩化的環境。

其中的人文內涵油然而現。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教師可說:「在一片菜花地里,天真活潑的兒童面帶笑容,正快速奔跑,追趕著蝴蝶,蝴蝶飛入菜花里,便無跡可尋了。」此時,教師可問:「為什麼蝴蝶飛入菜花我們就看不到了呢?」學生便會回答:「因為菜花是黃色的,蝴蝶也是黃色的。」此句重在啟發學生發現大自然的奧妙。

2、 感音像,升華情感

古詩具有音樂美,是從其音韻和諧、節奏鮮明的特徵上來呈現的,在小學生看來,古詩讀來是琅琅上口的,聽起來是聲聲悅耳的。教師可藉助音頻材料,重在使學生感受詩中所流露的情感,達到從詩意向詩境的升華。如《靜夜思》,通過有感情的誦讀,讓學生於深夜對月凝望的惆悵中領悟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教師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覺性,通過情感的熏陶,再運用優美靈動的語言向學生展開作品所描繪的生動優美的畫面,在作品所描繪的形象與學生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學生聽了之後能夠讀懂詩意,達到情感共鳴。

二、讀講相輔,品味詩意

1、以讀為主,「不求甚解」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其中,便包含了「好讀、細讀、熟讀」的概念。

首先,應引導學生向「好讀書」方向發展。這就要培養出學生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讀古詩;其次,要引導學生慢讀細品,切不可囫圇吞棗、以唱讀的形式來讀古詩,要求學生吐詞清晰。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再者,應要求學生,達到背誦的程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古詩,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古詩詞系統,使其運用於生活之中,可潤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以講為輔,畫龍點睛

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不應該是老師把古詩的詩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股腦兒地倒給學生,教師的講解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讓學生大膽猜譯,以猜代講。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逐句講解。不要太拘泥於形式,不要擔心該怎樣翻譯古詩,要求學生大膽聯想,可以在不脫離文章主旨的情況下去理解背誦古詩文。這樣,學生以一種放鬆的心態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被動學習為主動,讓學生主動求知,這樣才能學得更快樂,學得更有效,學得更多。

三、循序漸進,感受詩美

第一、反復吟誦,品味語言美。古詩凝煉出來的是精華。它運用誇張、比喻、象徵等多種修辭手法再現大自然的美和社會人情的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等。

第二、理解詞句,領悟意境美。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而形成藝術境界上的美,寫景中包含著作者的情感,而情感以所述之景來襯托。學習古詩,理解詞句所包含的情感,去領悟其意境,能從中受到熏陶,人的性情也得以陶冶。

第三、探尋底蘊,理解哲理美。古詩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情思更有待人們去探索。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中,展現了生命新生衰亡是大自然的規律,但生命生生不息,一直延續著。其哲理韻味有待學生去探尋。讓學生探索古詩的韻味,可啟發學生思維,以達到藝術熏陶的效果。

❺ 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和步驟

您好。
首先、培養學生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其次、可以嘗試進行古詩詞吟唱,化難為易,激發興趣。以往在教學古詩詞時,總是強化理解詩意,背誦詩句,抄詩默詩,學生對此索然不感興趣,因此,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配上旋律,變成了歌曲,學生十分樂於接受。
再次、培養良好的誦讀古詩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誦讀古詩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拖尾韻),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扎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點、可以從導入環節入手,激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導入,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的開端相當於成功一半,所以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導入的運用。了解詩人的相關故事,給古詩的學習增添色彩。可他們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❻ 古詩教學方法

一、文意疏通法:古詩詞中所描寫的事物、人物、景物都與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雖然有些語言非常簡潔易懂,但也有些語言難以理解。這就為疏通文意帶來困難,那麼理解古詩詞的含義時就需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了。

二、一篇帶多篇:古詩詞的教學目的最終不是停留在課文中選取的古詩詞本身, 其最終的落點是讓孩子們根據課堂教學掌握方法去自己感受更多的古詩詞,體會更多的古詩詞。因此古詩詞的課堂教學絕不是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的課例本身,而應該深入到更廣闊的古詩詞天地中去。

閱讀全文

與唱詩是什麼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瓶子循環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67
有什麼方法可以增大 瀏覽:63
常用葯品消毒方法和消毒濃度 瀏覽:285
運用比較方法分析論文 瀏覽:338
腳踝怎麼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945
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龜頭敏感度 瀏覽:128
腸蠕動按摩的方法有什麼 瀏覽:640
棒針織毛衣收針方法視頻 瀏覽:98
蘋果手機豎屏鎖定設置方法 瀏覽:522
蘋果筆記本的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
工業異丁烯分析方法的缺點 瀏覽:970
女孩梳頭發方法簡單 瀏覽:400
小腳發脹發酸發軟的治療方法 瀏覽:926
貼片電阻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355
抽象方法怎麼賦值 瀏覽:976
三角梅開花圖片及養殖方法 瀏覽:647
小奶龜怎麼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瀏覽:171
生產板塊信息設計方法研究 瀏覽:902
720除45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175
數控切割機故障大全及解決方法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