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關於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提出的課題

關於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提出的課題

發布時間:2023-06-09 16:18:51

1.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哪些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及特徵 (一)實證方法 實證方法作為自然科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規范就是「用經驗材料證明或證偽理論假說」。這些經驗材料既可來自研究者的現實觀察或實驗活動(直接經驗),也可來自記錄了前人觀察或實驗結果的歷史文獻(間接經驗);這些經驗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須是可檢驗的。 實證方法包括教育測量法、定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教育實驗法、內容分析法。 教育測量法是指根據某種規則或尺度,以數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現象或教育對象的某種屬性。其中,包含著測量的三個要素:事物及其屬性;數字或符號;法則。教育測量法的基本特點是根據一定法則,以測驗為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從而獲得數量化的結果,並通過進一步分析獲得相關結論。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反映個體發展水平、教育發展狀況的方便工具,並提供可靠的數據。 定量觀察法是按照事先設計的一套明晰而嚴密的「計量系統」實施的觀察,它也被稱為系統化的、結構性的、標准化的觀察。這套系統包括:明確的觀察對象、有嚴密邏輯性的觀察項目系統、確定的觀察程序和記錄單位,還有物化的觀察記錄工具。它的長處是能系統地、高效地獲得大量真實的、確定的觀察資料,容易進行觀察記錄,而且觀察結果便於系統地定量處理和對比分析。它的短處是對觀察設計人員和觀察者的理論和技術要求較高,同時觀察過程比較呆板,缺乏靈活性。 問卷調查法是研究者用嚴格設計的統一問卷,通過書面語言與被調查者進行交流,來收集研究對象關於教育問題的信息和資料的方法。它有如下特點:1.調查工具標准化;2.調查過程標准化;3.調查結果標准化;4.研究效率高。 教育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理論假設,有計劃地控制教育活動中的某些因素,以引起其他因素朝著有利於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轉變,然後檢驗假設,並由此揭示教育活動規律的綜合性研究活動。它的基本特點是:1.教育實驗要揭示教育現象或教育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2.教育實驗對因果關系的預先設想以假說形式表現出來,實驗過程圍繞假說展開操縱、控制等一系列干預活動,經觀察、分析,最後檢驗假說。內容分析法是對教育文獻的內容作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分析,並加以描述,從而對相關的教育現象作出事實判斷的研究方法。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的文獻資料可以是:1.以文字記錄的資料,報紙、期刊、教材等內容往往是專業研究者的研究對象。2.以聲音記錄的資料,包括:上課錄音、學生談話錄音、競選會現場的錄音,與某個年段的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3.以影像記錄的資料,包括:教學錄像、電影、電視、幻燈片、圖片。 內容分析法具有明顯、客觀、系統、量化等四個基本特點。1.明顯的內容;2.客觀的事實;3.系統的記錄;4.量化的結果。 (二)質性方法 作為與實證研究相對的定性研究,有著獨特的研究傳統和研究假設,為定性研究所採用的質性方法,有著它的定義。陳向明先生給質的研究方法下了一個定義:「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質性研究包括訪談調查法、定性觀察法、敘事研究法。 訪談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與被調查者面對面進行交談,以口頭問答的形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態度和教育現象的一種調查方法。它有以下特點:1.調查過程靈活深入。2.獲取信息完整真實。3.適用范圍更為廣泛。訪談調查法的主要局限有:1.樣本小、費用多、時間長、效率較低。2.標准化程度較低,難以統計。3.調查過程容易產生偏差。4.訪談調查不能體現匿名的特點,不能完全消除受訪者的心理顧慮,這往往會影響受訪者所提供信息的客觀性。 定性觀察法是研究者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被觀察的人或事所作的開放性觀察。它有以下幾種特點:1.可以了解到更為真實的信息。2.可以獲得更為完整的資料。3.可以進行多次觀察。定性觀察法也有局限:1.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影響。2.觀察結果的代表性不夠高。 敘事研究法就是以敘述故事的方式來描述人們的經驗、行為和生活方式,通過所敘述的故事來探究經驗、行為的意義,及其蘊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教育研究領域,敘事研究就是通過描述和分析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來發掘或揭示內隱於日常工作、事件和行為背後的意義、思想、理念,從中發現教育問題,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動特點。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教育敘事研究具有:1.以質性研究方法為工具。2.以教育中的故事為對象。3.教育實踐者成為研究主體。4.形成認識時採用歸納的方式。但也有局限性:1.外來研究者徵得研究對象的配合相當耗時。2.不易了解到局內人的真正想法。3.研究者很容易受到敘事者故事的影響而偏離研究目的。4.敘事研究受到研究者個人傾向的影響。5.敘事研究對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系統方法 系統科學方法論的運用體現在研究主體身上,主要表現為系統思維。它的關鍵特點體現在運用系統科學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對象的性質,並據此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性方法——既包括實證方法,也包括質性方法,以達到研究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及相關因素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研究,著重探討研究對象整體與部分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系統方法論及系統思維的特點:1.與中國傳統的整體思維相比,系統思維具有清晰性和開放性。2.與自然科學的還原主義分析思維相比,系統思維強調系統的整體性。3.與以往任何一種研究範式相比,系統方法論提供了新的思維原則、模式、路線及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範例。 (四)復雜思維方法 復雜思維直面世界或事物本來具有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變化的生動豐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運動變化的思維方式,是以非線性思維、關系思維、過程思維、情境思維為特徵的。教育系統的復雜性體現在:1.教育活動組成因素的多樣性和可變性。2.教育活動結構與功能、系統與部分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3.教育活動過程的動態生成性和教育結果的不確定性。 (五)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專家、學者的幫助,在教育實踐中展開科學研究,並以研究的成果指導自身實踐的一種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點:1.以中、小學教師為研究主體,教師即研究者,課程即實驗,課堂即實驗室。2.強調參與、合做與交流。3.強調實踐反思。 (六)文獻法 文獻檢索是科學研究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它貫穿於研究的全過程,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文獻檢索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獻檢索是由文獻貯存和文獻檢索兩個部分構成的一個檢索系統。狹義的文獻檢索則指根據檢索課題,利用一定的檢索工具把所需要的文獻及其線索查出的過程。文獻法有利於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現狀,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科研成果,幫助研究人員選定研究課題和確定研究方向;有利於為教育科研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研究效益;有利於拓展研究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課題研究的創新性。

2.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2)關於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提出的課題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3.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自變數是由研究者主動操縱而變化的變數,是能獨立地變化並引起因變數變化的條件、因素或條件的組合。如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研究者採取的變革措施。因變數是由自變數的變化引起被試行為或者有關因素、特徵的相應反應的變數,它是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控制變數是與某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也叫無關變數,由於它對研究結果將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對象與范圍

教育研究總是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些對象往往是人、由人組成的群體、組織及他們的行為和特質。由於人及其行為和特質的極其復雜性,所以對之進行研究時必須先對之明確界定,以避免不同人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而帶來的混亂。

①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對象帶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學校」、「品德不良學生」。我們可根據某一標准(有權威性的標准最好)來做出劃定,例如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標准,評估分數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學校」。

②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

總體是統計學概念,是指研究對象的全體。研究對象的范圍大小,得根據研究目標考慮。其范圍有來源范圍和特徵范圍。來源范圍有地域、學校、班級;特徵范圍有性別、年齡、心理特質等。例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學生的范圍是某一地區還是某一學校,在什麼類別的學校,在什麼年級或年齡段,這些都要進行明確的界定。范圍不同,最後得出的研究結果會很不同。

③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由於學派林立、觀點各異,所以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為了避免由於一些關鍵性名詞概念上的歧義,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評審、研究過程中產生認識上、觀念上的不統一,避免由於這些歧義造成他人對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時,對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⑺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回答的是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老師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根據各種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採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⑽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後的研究結果以什麼形式出現。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和報告,專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軟體(包括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該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⑾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確定。課題組成員並不是越多越好。課題組的成員必須都承擔課題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務。不應有光掛名不幹事者。課題組各成員承擔的任務的性質應與承擔者的學識、能力相適合。計劃中要把課題組負責人、成員的名單、分工寫出。必要時,還應把各人的專業、能力特長,曾有的研究經歷和成果列出,以便課題管理者對課題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自變數是由研究者主動操縱而變化的變數,是能獨立地變化並引起因變數變化的條件、因素或條件的組合。如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研究者採取的變革措施。因變數是由自變數的變化引起被試行為或者有關因素、特徵的相應反應的變數,它是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控制變數是與某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也叫無關變數,由於它對研究結果將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對象與范圍

教育研究總是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些對象往往是人、由人組成的群體、組織及他們的行為和特質。由於人及其行為和特質的極其復雜性,所以對之進行研究時必須先對之明確界定,以避免不同人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而帶來的混亂。

①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對象帶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學校」、「品德不良學生」。我們可根據某一標准(有權威性的標准最好)來做出劃定,例如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標准,評估分數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學校」。

②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

總體是統計學概念,是指研究對象的全體。研究對象的范圍大小,得根據研究目標考慮。其范圍有來源范圍和特徵范圍。來源范圍有地域、學校、班級;特徵范圍有性別、年齡、心理特質等。例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學生的范圍是某一地區還是某一學校,在什麼類別的學校,在什麼年級或年齡段,這些都要進行明確的界定。范圍不同,最後得出的研究結果會很不同。

③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由於學派林立、觀點各異,所以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為了避免由於一些關鍵性名詞概念上的歧義,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評審、研究過程中產生認識上、觀念上的不統一,避免由於這些歧義造成他人對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時,對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⑺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回答的是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老師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根據各種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採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⑽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後的研究結果以什麼形式出現。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和報告,專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軟體(包括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該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⑾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確定。課題組成員並不是越多越好。課題組的成員必須都承擔課題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務。不應有光掛名不幹事者。課題組各成員承擔的任務的性質應與承擔者的學識、能力相適合。計劃中要把課題組負責人、成員的名單、分工寫出。必要時,還應把各人的專業、能力特長,曾有的研究經歷和成果列出,以便課題管理者對課題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4. 關於教育研究方法的幾個題目。(滿意追加100分)

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作用:
1、便於理清不同的外因對反應的影響
2、便於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

5. 小學音樂的課題研究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

<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

6、低年段音樂教學的故事導入模式研究。

(5)關於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提出的課題擴展閱讀: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6. 小學教育研究方法的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怎麼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價值和意義
1.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市是國家級貧困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市轄1區2市15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人口877.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6.03萬人,佔79.36%。現有中小學校3297所、教學點787個,中小學生143.21萬人,教職工69506人,專任教師63708人。由於是一個山區地市,加之長期的歷史或管理體制原因,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和現實差別較大,縣域間、城鄉間教育資源配置、教育的投入,教育資源的潛能挖掘不均衡,致使教育質量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與全省其他地市比,也多年來處於落後狀態。近幾年來,我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科學發展,把教育列為了全市「民生工程」來抓,如整合城建、教育、規劃、人事等多家部門著手教育結構布局規劃等。市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如積極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遠程教育工程」、「農村教師培養工程」「教育質量管理年活動」等等。尤其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發展。但與省內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實現中共贛州市委二次會議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實現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必須大力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將其納入贛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並作為全市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質量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賴於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教育發展的說到底是教學質量的發展。因此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追求的永恆課題,也是素質教育終極目標,是黨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辦入門滿意教育的集中體現。鑒於此,我們開展「提高贛州市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研究」課題的研究。
2.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1)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大力開發人力資源的前提和基礎,構建和諧贛州,實現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市是人口大市,農村人口佔80%。豐富的農村人口資源與低水平的人力資源質量形成強烈反差,從目前情況看,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嚴重滯後於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人力資源是指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怎樣把巨大的人口資源轉化為豐富人力資源,把潛在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的人力資源,最直接又最重要的是依靠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整體提升教學質量有利於構建和諧大贛州,對實現中共贛州市委二次會議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建設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2)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我國自80年代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各地、各個學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體講,素質教育還是任重道遠,還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和全社會的長期努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詮釋就是學生各種素質全面協調、和諧、持續發展,它是一種「上不封頂,下有保底的教育」,其重點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說到底是一種全面質量教育。因此,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3)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全市人民群眾的迫切期望。我市是宋代歷史文化名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優秀文化傳統積淀深厚;我市是革命老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出了傑出貢獻;我市受社會主義教育文化影響較早,蘇維埃時期的「四個在於」的文化教育方針政策一直影響至今。然而,由於諸多原因,多年來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一直處於全省落後地位。整體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市多年來全市人民群眾迫切期望。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標與預期效益
1.課題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
構建提高全市中小學教學質量發展的框架體系,提出具有經濟欠發達地區特色並具有推廣、普及價值的教學質量提高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具體目標
形成《提高贛州市中小學教學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為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2. 預期效益
(1)課題研究的開展,將進一步幫助我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意識,濃厚重視教學質量的氛圍,激勵大膽抓質量的心理與行為,從而確立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科學理念。
(2)課題研究採取「一體四輪」戰術,全面分析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系列「研究報告」「管理意見」「評價體系」的出台,將進一步規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管理,整體提高全市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3)課題研究隊伍規模陣容大,監控、管理「條塊結合」、形成「管理目標樹」,責任落實,將培養鍛造一批懂得研究、善抓管理,能抓教學的行家裡手。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時期。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十七大」思想為指針,以提升與發展全市教學質量為研究的生命線,以轉變觀念為重點,以建設隊伍為根本,以問題為切入點,以課題為載體,牽動教科研工作開展,整體提升教師教研員專業素養,重塑我市教育在全省的新形象。為構建和諧大贛州,實現中共贛州市委二次會議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建設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提供教學質量保障。
四、國內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關於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研究一直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思考的重點。從國際范圍看,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教育財富隱藏其中》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四個學會」,即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發展,其實他的主線就是強調學生的綜合性發展素質,美國實施的,日本開展的走出「荒廢教育」也是強調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研究學生整體發展素質,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日益走進世界各國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的視閾,當下國際「oecd」組織開展的「pisa」學生能力水平測試研究已引起世界很多國家重視與參與,我國上海市已參與這一研究。就我國看,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也是針對長期以來忽視學生綜合發展素質的培養提出來的,也就是說長期來,我國教學質量是「畸形」的「片面」的。對此,上世紀末黨和國家提出了「兩基」、「兩全」教育工作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了黨和國家重要的「基礎工程」。今年教育部還成立了設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網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監測,准確顯示基礎教育質量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和建議。
就教學質量的課題研究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開展研究,比較有影響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交往教學與中小學教學質量效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等課題,但他們大多或主要從理論角度進行研究,或主要從實踐層面進行研究,或從學科角度教學研究,而且大多仍停留在對狹義的教學質量研究,亦即對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研究,跳出課堂「圍城」,全面歸因研究的較為少見。

7. 課題研究措施有哪些

措施如下:

1、觀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自然發生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和社會論述進行直接、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研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觀察3700名學生,並做好詳細記錄;陳鶴琴用文字和攝影像的方法記錄下808天的孩子兒童心理)。

2、調查法

通過現場考察、觀察、調查、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收集資料,從而對現狀作出科學分析,得出規律性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種方法。

3、經驗總結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核實、驗證,從而使人們對相關事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

4、文獻法

對文獻進行查詢、鑒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等。

5、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育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揭示其異同,找出教育現象的普遍規律及主要對象的特殊規律,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或具體作法。

課題研究設計假設特徵:

(1)推測性。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

(2)科學性。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

(3)邏輯性。假設不是經驗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邏輯體系。

(4)多樣性。即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做出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所以,假設具有多樣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課題研究設計

閱讀全文

與關於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提出的課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可以做腰部的牽引正確方法 瀏覽:120
螺旋直通安裝方法 瀏覽:604
165乘75簡便方法 瀏覽:824
思維品質分析方法 瀏覽:817
小學生如何提高成績變成學霸方法 瀏覽:562
電焊厚鐵與薄鐵連接的方法 瀏覽:286
延長電腦屏保設置方法win7 瀏覽:627
開題報告數據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29
眼膜貼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256
java操作方法怎麼寫 瀏覽:301
腳麻木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387
松下咖啡機使用方法 瀏覽:900
用紙做玫瑰的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297
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視頻 瀏覽:691
荔枝核食用方法 瀏覽:177
紅掌養護方法怎麼養 瀏覽:995
如何避免被電的小方法 瀏覽:673
鼻腔里有異物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692
預先危險性分析辨識方法 瀏覽:921
蘋果6s的蘋果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