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二語文質量分析
在初二語文考試結束之後,要對語文考試的質量進行一個分析。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初二語文質量分析 範文 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初二語文質量分析(一)
一、實績分析:
所帶兩個班148、149均分分別為74.1、77,及格率87%和94.6%,特優5和1,優生16和18/2,配套9/4和9/3,總得分為58和57.6。從以上數據可知:148班比起上學期有明顯進步,而149班卻不及上學期。149的成績不僅縱向比有退步,橫向比與最好的152班特優差5個,配套差3個,總得分差8分。這樣的差距讓我更清楚地感受到了壓力。
二、工作亮點:
1、狠抓兩個班的書寫,要求學生每天練字,並定期檢查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的書寫有明顯進步。
2、下大功夫批閱和講評 作文 ,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用身邊同學的寫作技巧來輔導學生的習作,學生上講評課的熱情很高,效果雖然不很明顯,但可以看到對一些有心人還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存在問題:
教師方面:
1對學生的字詞督查力度不夠,對一些語文基本技能如標點的正確書寫和應用等滲透不多,沒有把它們黨語文基本功來常抓不懈。
2、本學期沒有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答題技巧,沒有強調學生增大閱讀量,多積累語言。
3、由於個別學生屢教不改,軟硬不吃,個別家長不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在班級管理上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所以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受到影響,成績有滑坡現象。
學生方面:
1、學生對字詞掌握的教好,但一些知識如修改病句和正確使用標點以及 成語 的感情色彩等兩方面有欠缺,導致成績不高。
2、學生綜合閱讀分析能力較差。學生缺乏對文本准確理解,准確表達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在閱讀理解上丟分較多。
3、學生作文語言表達能力差,許多學生的語言平淡無味,缺少表現力。也有部分學生照搬作文書上的內容,缺少真實性,沒有真情實感。作文缺少對事件過程的具體描寫。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體的。
四、整改 措施 :
通過這次考試,我們更加明確地看到學生在 語文學習 素養、語文 學習態度 ,語文學習習慣以及語文 學習 方法 上都存在諸多問題。這些都離我們的預期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我們也覺得和我們的辛苦付出不成正比。我們不想抱怨學生差,我們知道那種抱怨是於事無補的;當下,我們要做的是認真 反思 ,針對問題進行整改。
1、重視教學,更要重視班級管理。不讓個別學生的不良習氣升級進而影響到班內其他同學,要為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想盡一切辦法。
2、重視知識積累,更要重視能力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一些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3、注重以本而教,更要注重思維拓展,要做到“授之以漁”,用學法指導代替滿堂灌。
4、要強化作文基本功訓練。要給足學生讀作文的時間,強化積累;要有指導,及時批改並及時講評反饋;要有多種形式的練筆,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的能力。。
語文學科是長線學科,語文學習明顯見成效需要較長的周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習得的過程。我相信:只要自己認真鑽研、勤思好問、不懈努力,語文教學水平一定能夠穩步提升。
另外,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不僅要讓自己所帶的學科考好,更要協調各科教師將其他學科考好,相信在我們所有代課教師和全班學生的的共同努力下,我們149班的各項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本次語文期中測試題總分120分。結構上分三大塊:基礎整合、閱讀理解和作文。整套試卷安排結合歷年中考試卷的結構,布局科學合理,內容難易適中。
從這次考試的情況看,最大的亮點就是作文水平較之平時有所提高。作文60分,最高得分54分,不及格的作文僅5人。這次作文題是二選一,一個題目是以“快樂”為 話題作文 ,另一個題目是以“-------也美麗”為題作文。大部分同學們無論選寫哪一個題目,都能准確審題,內容集中,主題明確,語言力求生動且書寫認真。這與平時對學生作文進行課外輔導和一貫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這次考試丟分處主要是課外閱讀理解題和綜合性學習訓練題。閱讀理解的失誤,主要原因是沒有讀懂文意和語言表達欠缺。讀不懂文意是因為部分同學語文基礎不好,理解能力差導致的。語言表達上是因為心明口不明,思路混亂,致使表達不通暢或前言不達後語;綜合性學習訓練題主要是積累、識記不夠。其中有道題是“請寫出一句有關‘愛’的古詩詞”,結果大部分同學未得分。有的是有積累無記誦,比如“寫出一幅有關‘橋’的 對聯 ”,很多同學只記得對聯的一半。所以考試結束後有的同學說:“唉,似曾相識就是想不起來。”
通過這次期中測試分析,今後在語文教學上要注意的地方還很多:作文仍然要常寫不懈,閱讀理解多訓練且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基礎知識千萬不能放鬆,語文綜合性學習一定要重視。
初二語文質量分析(三)1、八上語文半期考試題覆蓋面廣,考查到位。
全套試題20個小題,出題范圍覆蓋古詩文積累、名著閱讀、字音、字形、病句的辨識與修改、文言文字詞句的理解等,同時又涉及到了提取與加工信息、語言的理解、語言的賞析與運用以及品讀關鍵性語句等內容。綜合來看,本份試卷的考查覆蓋面涵蓋了人教版八上 語文教材 的絕大部分內容,可以說傾注了命題者心血。
2、落實知識,重在能力
在試題構成上,知識考查與能力養成並重。既重視學生語文基顧知識的掌握,如古詩文的背誦默寫、生字詞、名著知識、文言字詞等。同時高度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
3、難易適中,區分度好
好的試題首先不應讓考生產生大面積的不及格現象,但是也並非考生都得高分就是好題。可以說,這樣的難度區分度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考試起到了應有評價作用,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到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4、以本為據,適度延伸
語文課的學習應該立足於更為廣闊的舞台,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就本套試題而言,可以說是做到了“以本為據,適度延伸。”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運用於具體生活,有利於引導學生加大閱讀量,從更寬廣的生活海洋中學習語文,增強素養。這些題都應該說是“植根於課內,著眼於課外,立足於引領,看重於發展”的好題。對於糾正語文課堂的呆板的教學和發死的學風有一定的作用。
5、引領教學,導向良好
說考試是指揮棒,其實就是在強調考試題對教學的導向作用。好的試題能將教學領向更加開放,更加務實的境地,讓課堂教學成為更有生機的舞台。而不好的試題會對教學產生惡劣導向,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幾十年來的語文教學所產生的諸多弊病,語文教學所遭受的眾多非議可以說考試是不無責任的。本套試題從客觀上來說,對初二下學期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向基本上可以說是積極的。重基礎,強能力,重感悟,長見識。這些對學生而言,也是一個良好的導向。
初二語文成績分析一、這次期中考試97班的均分為72.5,及格率為70%,優等生為10%,因此,我做了詳細的反思,如下:
1、由於我剛與97班的學生接觸,對學生也不是很了解,平時對背誦的內容,要求也不是很嚴格, 教學方法 上的轉變也不到位;
2、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評卷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寫字的基本功較差,不規范的字、錯別字隨處可見,影響了成績,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可進行一些寫字的訓練,糾正字跡不清的毛病,避免讓寫字影響成績的現象再次出現。
3、加強和擴大課外讀物的閱讀理解,課內的閱讀理解,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方法和技巧,鼓勵學生多看課外讀物,在一定的時候可進行適當的指導。
二、下一階的工作重點和對策:
1、讓學生 總結 考試 經驗 教訓,反思自己,確立下一步的目標和措施;對學生平時的背誦、學習要嚴格看管,使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2、讓他們養成制定 學習計劃 的習慣,同時,也加強對他們的指導,使其提高學習效率,養成一種 課前預習 ,課後復習的習慣,鞏固知識。
總之,要對每一位學生做深入了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做學生學習的夥伴,真正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感到人性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到人類所創造的 文化 的燦爛與輝煌,而且能夠呼喚學生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讓學生對未來充滿熱切的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讓他們能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
初二語文期末分析一、試卷結構及命題特點
全卷共分3大塊20小題,考查了字詞知識、古詩文的默寫、仿寫 句子 、成語的正確使用、作家作品的正確搭配、情景回答、綜合性學習、課本文言文的閱讀、詩歌的鑒賞、 散文 的閱讀、命題或半命題的寫作等知識。基本仿照中考試卷題型。 能緊扣新大綱,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提倡並考查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研究性閱讀的能力,立足於課內,進行適當拓展延伸。這份試卷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實踐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為今後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來實施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題,讓學生一籌莫展。
試卷第一部分為語言的積累及運用,共22 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積累和口語交際能力,涉及漢字字形、詞語的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分析、語境填空成語的運用、名著、古詩默寫、寫話幾個方面。
第二部分為閱讀理解,共 38 分。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質兼美的 文章 ,新穎的題型,特別是兩段課外文章的閱讀考查,更是體現了語文課程標准“重視能力,注重過程方法, 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計40 分。文題有一種風景叫____,自擬題目,文體不限。題目本身極富挑戰性,留給了學生一定的思維想像的空間。對於那些大而無當、平白無味的話題作文來說,更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作文字數的要求為不少於600字。
二、考試情況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語言積累運用。學生對於識記沒有多大問題,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1小題,得分率約為4%,此外第3題得分率也僅為30%,(涉及到語法偏正 短語 )
第二部分的閱讀分析題,學生的得分率總體約為63.4%。得分率高的是課內閱讀,約為71.1%, (二)詩和課內緊密聯系,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於課內,進行適當拓展延伸。現代文閱讀文(三)是一篇 說明文 ,讓學生分析說明方法,掌握說明文的基本要領.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學生的書寫,整體上不夠工整美觀,作文的構思組材方面不夠重視,有新意的佳作還不多。
三、主客觀題比例
我把語文試題里的選擇題和出自課本識記內容的題目(答案不容變更)歸為客觀題,本次考試客觀題共34分;主觀題為理解作答題目(含作文)共為86分。除去作文分值50分,其他試題部分主客觀題目分值基本持平。
四、難易程度
綜觀全卷,整體命題難度一般。學生平均分在85分左右就證明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基本到位。
五、失分情況分析及對策
1、字詞拼寫和古詩詞默寫得分一般。說明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對漢
字的書寫和詩詞的識記重視不夠,對課本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名言 名句沒有加強積累。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必要針對字詞知識加強督促,強化訓練,讓學生鞏固過關;對於古詩詞,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考標上要求的篇目要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2、 綜合性題目是新課改後出現的一種新生事物。也是學生最易得分和最不容易得分的題目。這類試題的特點在於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在佔有給定資料的前提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提出建議的過程。因此,對這項內容的復習首先要學生認識這類問題的特點,把握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最後結合各種類型的練習進行鞏固訓練。
3、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運用,朗讀節奏、句意、思想感情等。本次模擬考試失分較多的是句子翻譯。此類題解答應注意翻譯時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當然,在最後的一個月時間里,應多組織學生做相關題目,抓出一些重點句段讓其翻譯理解和識記。
4、詩歌鑒賞中組織語言能力不強,不能根據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去推知詩歌抒發的情感。少數學生根本看不懂詩歌所寫的內容。以後要督促學生多記多背詩歌,真正做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5、現代文閱讀部分。在緊張中結束模擬考試(一)的閱卷,我驚喜地發現本次考試中的現代文閱讀題目得分普遍看好,存在的問題主要在答題的語言和技巧方面。在最後復習中,應盡量多選文章進行練習。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閱讀題得高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索找答案。
6、這次模擬考試中,作文得高分者寥寥無幾,大部分在30分左右。存在的主要問題卷面不整潔、字數不夠、選題同一、補全標題和所寫內容缺乏新意、濫用標點、主題沒能得到提升、出現真實校名人名等問題。建議學生在今後的作文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另外,我個人認為,在中考中的命題或 半命題作文 的選擇中,最好選擇半命題作文,因為半命題作文還可以自由地補全標題,在補充中體現新意,避免因標題的千篇一律而讓閱卷老師產生視覺和審美的疲勞。
看完以上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質量分析之後是不是意猶未盡呢?我為大家進一步推薦了初二其他的視頻學習課程,各科逐一攻破!(點擊圖片直接進入體驗學習哦!!!)
說帆鋒明的方法
1.舉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了事物.
2.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3.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5.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和描寫要區分開,兩者雖一樣,不過是在不同的文體中的.)
8.引用.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9.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10.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
說明文的語言
1、說明文語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學性、准確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敬答生動性、形象性.
2、分析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對說明事物特徵、性質的作用,其次是說明的嚴密性、科學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動性.
3、說明文語言要點:
表約數、表訊息來源、表程度、表頻率、表范圍、表猜測.
[編輯本段]
分析說明文
第一,把握說明物件及特徵.閱讀說明文,首先要准確地把握說明物件,從而區分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進一步理解說明內容.接著還要重點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這是分析一篇說明文的關鍵.只有準確地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才能深入理解說明物件,以此為突破口,進而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內容.要 准確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必須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尤其要注意仔細揣摩關鍵詞句(中心句、過渡句、體現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
第二,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說明文的結構並不復雜.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理清結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領會內容要領.說明順序是多種多樣的.採用什麼樣的說明順序,取決於說明物件的特點和說明目的.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有時亮轎慧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除了按先古後今的時間順序外,又按先概括後具體、先整體後區域性的邏 輯順序進行說明.各種順序在語言上都有一定的標志.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志作用的語言,可以更加順利地分析說明順序.總之,說明文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分析時可同步進行.
第三,分析說明方法.為了說明清楚事物的特徵,須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閱讀說明文,了解它採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麼物件,有什麼作用,二要看所用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
來的,這樣分析才透徹、扎實.
第四,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簡潔是說明文語言的主要特點.當然,說明文的語言風格也是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以此為據,可概括為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兩種方式.一般來說,以說明事物為主的說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點,用簡明的語言平實地加以說明.
而科學小品,講究趣味性、文藝性,須要作必要的生動、形象的說明.
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
文章中的說明是為了方便別人看懂。說明的方法多的是:定義說明、舉例說明、分類說明、列數字說明、比喻說明、對比說明、列圖表說明、作詮釋說明、摹狀貌說明等等。採用什麼說明方法,要看文章的目的和內容而定。
列數字
我知道的語文的說明方法一共有十種,分別是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作詮釋,下定義,引資料,摹狀貌,列圖表。
最常用的是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分類別。也就是你說的四種說明方法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等,文章嘛沒年級之分
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絡。這種聯絡,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例項: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資料。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方法是用在說明文文體中的,修辭手法則不限文體,屬於通用手法。
例如,說明文文體中「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在議論文文體中稱為「比喻論證」,從修辭手法上說則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一、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1、第一人稱敘事法
2、第三人稱敘事法
3、順敘法
4、倒敘法
5、插敘法
6、補敘法
7、分敘法
8、詳敘法
9、略敘法
10、直接抒情法
11、間接抒情法
12、先敘後議法
13、先議後敘法
14、夾敘夾議法
15、以物為線索
16、以人為線索
17、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18、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19、寫生法
20、轉動法
21、剝筍法
22、擬人法
23、化動法
24、說明法
25、運用「五覺」法
26、借物抒情法
27、托物言志法
28、物品自述法
29、遠眺近看法
30、內外結合法
31、移步換形法
32、說明介紹法
33、環境襯托法
34、彩筆描繪法
35、遠近結合法
36、時序變換法
37、生長變化法
38、展開聯想法
39、突出重點法
40、對照比較法
41、贊美頌揚法
42、靜態素描法
43、總分結合法
44、特徵舉例法
45、特徵說明法
46、重點突出法
47、成長變化法
48、實驗證明法
49、群體描寫法
50、現場目擊法
二、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資料。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議論是一種評析、論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議論,通常由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組成。議論分兩大類,即「立論」和「駁論」。立論稱「證明」式文章,駁論稱「反駁」式文章。在說理性的文章中,議論是一種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成分、論據周密。在記敘文中,議論是由敘述和描寫引發出的對事物的感想、認識和評價,是在關鍵處的畫龍點睛之筆。但不宜多用、濫用。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第二段第一句 做比較 與「夾絲網防盜玻璃」比較
第三段 「還有一種」也是做比較
第三段 「自動窗簾」是打比方
第四段 最後 是做比較
第五段 第一句 是打比方
第五段 「臨街的窗子如果裝上這種玻璃,街上的聲音為40分貝時,傳到房間里就剩下12分貝了。」是舉例子 「40分貝」和「12分貝」是列數字。
③ 有什麼技巧可以准確判斷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④ 如何分析說明文,有什麼方法
說明方法的辨析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作詮釋、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列圖表等。有的說明方法容易混淆,現分組辨析如下。
1.下定義與作詮釋
下定義是用簡潔而明確的語言,指出被說明對象的本質特點,把容易與它混淆的對象區別開來的一種說明方法。如:「食物就是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
作詮釋也叫注釋說明,它是對概念進行解說的一種說明方法。如《看雲識天氣》中提到「虹」,課文解釋為:「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這兩種方法都要以通俗簡潔的語言去說明事物的特點,但它們的表現形式、說明概念的嚴密程度有著區別。
從形式上看,下定義在說明事物本質特徵時,常用判斷句式來表述概念;而詮釋可用多種句式表述。
從嚴密程度來看,下定義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說明的內涵和外延與事物相等,說明的對象與說明的內容可交換位置,意義不變;而作詮釋對說明對象的解說則往往側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徵,或者解說它的構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質的因素,因而說明的內容不能與被說明的對象變換位置。二者的區別可用圖示表示。下定義:甲是乙乙是甲√;作詮釋:甲是乙乙是甲×。下面舉例比較說明。
a.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下定義)
b.激光是一種顏色單純的光。(作詮釋)
c.另一種叫異養,所有的動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這一類,它們自己不能製造食物,靠植物來生活。(作詮釋)
a、b兩句都是判斷句,a句使用了下定義的方法說明統籌方法的概念,可以變為: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就是統籌方法。b句用作詮釋的方法從顏色上解說激光,如變為「一種顏色單純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謬誤了,因為並不是所有「顏色單純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斷句,說明內容沒有解說「異養」的本質特徵,只說明部分范圍,因而是作詮釋。
2.作比較和打比方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例如:
①.太平洋所佔的面積差不多等於其它三個大洋的總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②.大禮堂頂上藏著比北京新擴建的長安街路面還要寬的十二榀鋼屋架。
例①將太平洋的面積和其它三大洋面積相比,與北冰洋面積相比,這是同類比較。例②將十二榀鋼屋架與長安街的路面寬度相比,這是異類比較。
打比方是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方法。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象「虹」。
這兩種方法都要選用人們熟悉的事物來說明。但構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作比較構成的基礎是比較點,在同一個比較點上鑒別事物;打比方構成的基礎是相似點,通過相似來聯系兩事物。比較下面兩例:
a.蠶的小小身軀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廠」。(打比方)
b.別的動物都吃生的,只有人類才會燒熟了吃。(作比較)
a句中被說明的對象與喻體這兩種事物在功能上相似,從而構成比喻。b句將「別的動物」和「人類」兩者在「食物」上比較,構成比較說明。
一般來說,作比較與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異。作比較常常通過敘述或說明的方式將兩事物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鑒別,把被說明對象的特徵顯示出來;而打比方則是通過描寫的方式將被說明對象的特徵形象地表現出來,給人以形象的感受,從而了解被說明對象的特徵。
3.分類別與作比較的辨別
按事物的形態、性質、成因、功用等,將事物分成並列的幾個方面進行說明的方法就是分類別。如《看雲識天氣》對「高空薄雲」的說明,就是按狀態把這種薄雲分成卷雲、卷層雲、積雲和高層雲四類來說明的。
分類別與作比較不同,表現為:
第一,從說明對象的關系看,分類別的被說明對象與分類別說明的內容有種屬關系;作比較的兩事物之間則是並列關系。例如;
a.作比較有同類比較和異類比較。同類比較是對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進行比較,異類比較是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
b.同類比較和異類比較都有比,只是「比」的對象不同,同類比較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比較,而異類比較是不同事物的比較。
a句使用了分類別,而b句是作比較。
第二,從說明的目的、作用看,分類別要求說明事物包含的范圍,以利讀者全面地認識事物;作比較要求說明一事物有別於它事物的特徵,從辨別事物,明白事物的特點。
在具體說明中,多種說明方法常常綜合、交叉運用,閱讀時要注意區分。例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一文,在比較說明了自然選擇進程緩慢,人工選擇大大加快了它的進程後說「再如大麗花,原產墨西哥,只有八個紅色花瓣,人工栽培的歷史僅僅二三百年,卻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這句話,從上下文看,它使用了舉例子的方法,說明自然選擇進程緩慢,而人工選擇加快了花的演變進程;從這個例子本身來看,採用了作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說明人工選擇加快了花的演變進程;從作比較的構成看,通過列數字進行比較,說明了花的演變過程。由此看來,舉例子可用比較的方式,比較的構成可用數
回答者:楊銳ahx - 秀才 二級 1-8 16:1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太謝謝了……
⑤ 如何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一、舉例子——具體、明晰、真實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能理解,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看雲識天氣》(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舉了具體的例子,真實具體有力地說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二、引資料——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例句: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中國石拱橋》(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用作引用的說明方法簡潔,有力地說明事物的……特徵。既增強了說服力,又增強了趣味性。
三、作比較——鮮明、突出、具體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把……與……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中國石拱橋》(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