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畫圖
1、平面圖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如,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0,求原來兩數的積。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系。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看出不同的拿法。此題一共有不重復的7種拿法。
從以上各例題中可看出:解題時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我們不妨在解題中廣泛使用。
㈡ 如何用尺規作圖法做個全等三角形
畫一條線,用圓規截取一段與之相等的線段,再分別以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為圓心,以線段長為半徑畫弧,兩弧交於一點,連接三點就好了。
八種基本作圖:
1、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
2、作一個角等於已知角
3、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線
5、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6、已知三邊作三角形
7、已知兩角、一邊作三角形
8、已知一角、兩邊作三角形
基本方法:
以下是尺規作圖中可用的基本方法,也稱為作圖公法,任何尺規作圖的步驟均可分解為以下五種方法:
1、通過兩個已知點可作一直線。
2、已知圓心和半徑可作一個圓。
3、若兩已知直線相交,可求其交點。
4、若已知直線和一已知圓相交,可求其交點。
5、若兩已知圓相交,可求其交點。
㈢ 尺規作圖的原理是什麼五種基本作圖方法是哪五種
尺規作圖原理是五項前提和五項公法,具體內容如下:
1.五項前提是:
(1) 允許在平面上、直線上、圓弧線上已確定的范圍內任意選定一點(所謂「確定范圍」,依下面四條的規則)。
(2) 可以判斷同一直線上不同點的位置次序。
(3) 可以判斷同一圓弧線上不同點的位置次序。
(4) 可以判斷平面上一點在直線的哪一側。
(5) 可以判斷平面上一點在圓的內部還是外部。
2.五項公法是:
(1) 根據兩個已經確定的點作出經過這兩個點的直線。
(2) 以一個已經確定的點為圓心,以兩個已經確定的點之間的距離為半徑作圓。
(3) 確定兩個已經做出的相交直線的交點。
(4) 確定已經做出的相交的圓和直線的交點。
(5) 確定已經做出的相交的兩個圓的交點。
尺規作圖是指用無刻度的直尺和圓規作圖。尺規作圖是起源於古希臘的數學課題。只使用圓規和直尺,並且只准許使用有限次,來解決不同的平面幾何作圖題。尺規作圖使用的直尺和圓規帶有想像性質,跟現實中的並非完全相同:
1、直尺必須沒有刻度,無限長,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側。只可以用它來將兩個點連在一起,不可以在上畫刻度;
2、圓規可以開至無限寬,但上面亦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開成之前構造過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