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春期孩子怎麼教育
對青春期孩子的輔導主要有四方面:情緒情感輔導、人際關系輔導、自我意識輔導以及性心理輔導。 青春期的年齡段一般是從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十八歲就是成年人了。首先,青春期的孩子有許多變化,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變化。生理方面就不說了,心理方面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過渡性。過渡性體現在三方面:生...理上的過渡、認識上的過渡和社會地位的過渡。認知上的過渡是指孩子能夠獨立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社會地位的過渡是指人們不再把他們當作兒童來看待,而是當作成人來看待了,對他們的要求和標准提高了。 二、封閉性和開放性。封閉性是指青春期的孩子內心世界日趨復雜,不輕易將自己的內心活動表露出來。同時,他們又很希望有人來了解和關心他們,十分渴望與人交往,他們對同齡夥伴是很開放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的話卻喜歡向朋友傾訴。 三、社會性。社會性是指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他們不再拘泥於兒童時期那種對自己或自己周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關心,而是以極大的興趣觀察、思考和判斷社會生活中種種社會現象與問題,文化藝術、社會風氣、人際關系等成為他們思考的對象。 四、不穩定性。特別明顯的是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想法變化很快,容易激動、不安,思想也比較敏感。 認識到青春期的這些特徵後,那就可以做相應的輔導了。對青春期孩子的輔導主要有四方面:情緒情感輔導、人際關系輔導、自我意識輔導以及性心理輔導。 一、情緒情感輔導。教導他們正確認識情緒,正確地表達情緒是很重要的。成人與孩子的良好溝通是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習慣。開明民主、和諧溫暖的成長環境有利於孩子傾訴想法和情感,父母與孩子間經常坦誠地溝通會讓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 二、人際關系輔導。人際關系輔導包括與同學、朋友的關系、與父母、師長的關系、網路交往以及戀愛等。同學、朋友的關系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們有必要告訴和教導他們要交人品好值得學習的朋友與父母師長的關系,就要從兩方面入手了;一是父母師長,一是孩子自己。父母師長要尊重、理解、寬容孩子,對他們的期望是恰當合理的,而不是不切實際的。良好的教育教養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身教勝於言教,以身作則才能說服人。 三、自我意識輔導。自我意識輔導包括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我,確立現實合理的理想自我,培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克服意識障礙。正確地認識自我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又要意識到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一個人成熟的人是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揚長避短的。那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要引導孩子恰當地評價自我,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要注意予以全面公正的評價,而不是盲目地不合理地去拿他人做模範。 四、性心理輔導 1、讓青少年通過正確的渠道獲得性生理、性衛生以及性保健方面的知識。 2、傳授他們性心理知識,如怎樣與異性交往。 3、進行性道德及婚姻家庭的有關教育。
2. 讀經教學要想輕松有效,只有兩個「字」!
轉按:教育者最重要的是高遠的見識和內心的真誠;教讀經,最重要的是「心法」。有了「心法」,則教學方法和效果「源泉滾滾,不舍晝夜」。王財貴教授對「心法」的教導,可謂諄諄。
圖片
1
理念堅定
1、蔡老師的班必屬好班,一方面是讀經理念信念堅定,一方面是讀經教學「依教奉行」。(2009/03/09)
2、所謂依教奉行,我看其實也無什麼神奇教法,只不過是兩個觀念四個字而已,所謂:「老實大量」。此四字,固守者大成,略守者小成,不守者敗。此所謂成敗者,非唯指學堂之成敗也,乃見至兒童天性之成敗也。蓋唯有兒童教育之成,學堂乃成也。(2010/10/01)
3、只要在不打斷其興致的范圍內,用任何方法,把經典——多聽,多讀,多背便是。能背多少,便是他的福氣有多少,只此一法,別無良策,別無討巧。沒有什麼是必須特別注意的,所有要注意的,我所想到的,您也都知道,以誠意行之,行之既久,自有心得,古人雲,把定方向,只管走去,莫問前程是也。要緊!要緊!如真要求方法,則兩年來,本網(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所論多矣,可以參考。但總不如自己從做中悟得。有誠意,自有方法源源而生。切記!切記!
4、讀經教育實施要領有四:(1)及早讀經,愈早愈好。從胎教做起,為原則性的最早。自未出生至百歲人,從知道的那一刻做起,是為各個人的最早。(2)老實讀經,愈老實愈好。讀真正的經,如從《論語》讀起,是教材上的老實。只管獃獃地讀,不解釋,沒花俏,是教法上的老實。(3)大量讀經,愈大量愈好。用盡可能多的時間,讀盡可能多的經文,反復盡可能多的遍數。(4)快樂讀經:以上三點做到了,快樂之情,自然源源而來。(2008/08/23)
5、只要把握兩個很基本的原則:一是:「我愛孩子。」二是:「無論如何我就是要教讀經。」則一切問題會在實踐的歷程當中自然解決。
6、除了讀經之外,恐怕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這是教育的白虎湯。白虎湯是對一個已經群醫束手氣息奄奄的人,最後的一帖,能治就治,不能治,就再也沒葯治了。
7、教育的真諦在於回歸人性,開發人性。但已扭曲的人性,要有大磁力場才能讓它回歸,要辦教育,涵養自我的能量是第一要務。自我磁場涵養有兩路,一是主觀方面,老是自我的信念與德業,一是客觀方面,環境長期的氛圍。教育的信念與德業增長了,則如春雨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孟子所謂「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之功。環境氛圍積累了,則如置之庄岳間,令人「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潛移默化,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8、以「反復多讀」為手段,以「背起來」為目的。——此是兒童讀經教學的基本原則。但目的之達成,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成,才是真正的成。有人雲:「過程幾十目的」,此語最合讀經原理。讀經,固以能「背」最佳,但有人天性較遲緩,有人初學,一時實在背的太慢,或背了有多遺忘。然而,只要鍥而不舍一直反復多次,就能補拙,就能改善其稟賦,養成其能力。
9、我想,如果能從一開始就營造一個不會渙散的氛圍,然後,接著一直維持著這片凝聚的氣息,不就成了?而讀經教育,是很容易做到這點的。其要領是:老師自己先「用志不分」。不要做太多的工作,不要講太多的話,以免分學生的心。你要知道,你所要做的,只有「讀經」這一件事。什麼叫做「一件事」呢?從上課開始一直到下課之前這一個多小時,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讀經。你怎麼營造這種只有一件事的氛圍而且使之持續不斷呢?就是要做到:滴水不漏。「滴水不漏」就是所有的時間段沒有一刻讓老師、學生分心的機會,彷佛滿缸的水,沒有一處缺口,沒有一滴遺漏。從上課一開始,如果是老師帶讀,老師就說:小朋友,跟我念。你帶一句,他念一句,一句念完又一句又一句又一句,讓課堂上經聲不斷,直到下課。如果是齊讀,老師一上來,就說:小朋友,打開書,子曰:預備,齊。課程就啟動了,一句接一句,念完一段再從頭,循環往復,讓課堂上經聲不斷,直到下課。這樣,不論老師和學生,就幾乎沒有分心的機會了。這樣,一個班級只要配備一個老師就夠了,不必兩個。兩個老師管一個班,是很浪費的。這個老師坐在那裡,二三十個學生,哪個人心不在學習上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一個有教師特質的人,坐在那裡,全部學生的精神都集中在老師身上,老師跟孩子念書就好了,十幾二十幾個孩子,怎麼還須要兩三個老師呢?台灣有個大謙學堂,堂主張麗華老師說:「很奇怪怎麼老師都覺得教學很難呢,而且一個班不能給太多學生,他們帶不動。」她說她一個人可以教一百個學生。當然一直沒有機會讓她試試,但她就有這個信心。我們希望每個老師都要有這個信心才好。你就是不能教到一百個學生,你也不可以說三個以上就管不了。你有了可以教一百個學生的自信,這樣你的精神便提得起來,你的面貌儀態就會不一樣,神采奕奕,光輝照人,孟子所謂「睟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老師一進教室,整個教室就被他的精神所籠罩。說精神能「籠罩」,不是虛無縹緲的空想,而是一種真實的感覺。
圖片
2
信心堅定
1、讀經辦成功的因素是家長佔百分之八十,老師佔百分之十九,兒童佔百分之一。而所謂家長佔百分之八十,老師二十,是指其理念是否明白。所以您想要辦的理想,最重要的工作是向家長倡導理念。而且一再,再三,乃至十遍百遍,不厭其煩地一直不停地宣導。甚至對於已經讓孩子讀經兩年三年的家長,亦要不斷倡導。——當然,主辦者自己和老師的信心更重要,也要隨時自我加強——有人告訴我:如能把VCD看最少五十遍,把「手冊」看最少一百遍,沒有不成功的。
一個信心不很夠的人,是很難向人倡導的。
人都是功利的,但也都是健忘的,要把他們當作自己親人來款待,生怕他們誤了他們自己。
講一次,他們才會醒一下。天天講,才能真正醒過來。家長醒悟了,你的班就安穩了。
2、塾內須有一種「學堂氣質」,老師須有一種「老師的人格特質」,即在客觀方面,純粹以「教育」為心,其他條件摻雜愈少愈好;在主觀方面,能體貼人性,知兒童,愛兒童,以協助兒童之生命成長為第一關切所在。在日常規矩的管教上,能寬嚴得中,既不可放任,也不可太過拘束。最重要的關鍵是:對讀經要深具信心,深知只要引導兒童老實讀經,必能讀出味道,而且只要持續大量讀下去,經典熏陶之力將日益顯著,以此信心自我鼓舞並鼓舞學生,老師的情緒即能穩定,而給孩子有一種深厚可靠的安全感。孩子讀經有了成就,又有一種心靈的厚重感,他是愉快幸福的。
3、您要有信心教下去,來一個教一個,來一雙教一雙。能背一句算一句,背兩句算兩句。則天下無難事矣。
4、我愈來愈發現,在教學上似有一種可以叫做「心法」的東西。——即,信心——發自內在的信念與誠意,是影響教學成敗很重要的要素。不過這種東西,在正規教育學中是不講求的——因為它不科學。還要,只要是有責任感的父母或教師,自然地就會有。「全心想做」這一句最好,最動人,最真實,最有力!什麼人能「全心」呢?(2003/11/27)
5、請記住讀經教學的要領:要簡易,要大量,要深耕,總的來說,要有信心。老師的信心愈強,教法愈簡易,愈簡易愈高明,愈高明愈有效。讀經效應出現了,什麼教學的樂趣和效果自然產生,而且有不同的境界。(2008/10/09)
6、讀經之法,法本無法,各自行之,只要以「多聽多讀多接觸」為原則即可。而教學效能之大小,教師之「心意」實為絕大關鍵。吾所謂「心法」是也。故你若信心在此法,則此法必有效。他日若另有想法,深具信心者,亦同樣有效也。曾看《了凡四訓》,其中雲谷大師告訴了凡有雲:「語雲『不會畫符,被鬼神笑』畫符之法亦甚易,即落筆之前一念不起,一氣而成,不雜一念,其符即靈矣。」此亦所謂「心法」也。當今師范學校不授此法,以為不科學,正不知「生命」非科學所能盡也。勉之!(2006/11/10)
7、我想補充一點,就是:老師不要有分別心。甚至還要有「反其道而行」的「心法」——要相信,真的相信,小小孩更厲害,成績更好——要在心頭中常如此想,口頭上常如此講。試試看。還有,再強調一下「讀經家長」的意思——小小孩縱使不很注意也很有成果。老師心理不要太挫折,要賞識他們,要對他們有信心。祝你成功。——其實,您要常常想「現在不成功也沒關系」——這樣才真的會成功。凡教育的事,要著急,但不要太著急。——祝你成功——反正只要讀經,現在看起來不成功,也沒關系,不是嗎?(2003/04/22)
8、我總認為;若父母或老師能「堅持」,則必有「動人」之效應。
此之謂「心法」。
其實,說「堅持」,也非一般所謂的堅持,乃是有一種「明白而確定的信心」。
此「信心」的內容有二:一、對讀經理念的信心,即真的完全明白「讀經是最好的教育」,時常告訴自己:「我正在給孩子世間最好的禮物」;二、對人性的信心,即真的完全明白且相信你的孩子是人、是活的、是有希望的、是有靈性的、是能長進的、是嚮往於充實飽滿的,等等等等。(一般人都先把孩子看成動物、看成死的物體、看成他這輩子是來混日子的渾球、是來討債的、反正長進不長進他也無所謂,等等等等,這樣,這個孩子讀不讀經,真的無所謂了,又怎能「堅持」呢?)
對真理對人性有信心,是謂「有道」,能體道行道,謂之「有德」。
孟子說一個有德者:「其生色也,睟然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信心充分,非教讀經不可的父母或老師,身上就有一種「氣」,會產生一種「磁場」,於是會有「動人」的「效應」,此效應,何止止是動了人?實則亦動了「天地鬼神」。
此易所謂:「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當然,人還有「後天而奉天時」的一面,故如何既有內在堅定之信念,而又出之以慈柔之顏色,則在父母師長之聰明智巧了。
但,若自認為無智無巧的老實人,則只是堅定的信念,亦就足夠了。因為,如果只在嚴毅的規定下老實的讀,當然帶有很大的勉強性,所以起初孩子一定會有逃避甚至是怨懟的現象,但不要慌張恐懼,因為這是人性(人的動物性、現實性),是人之常情。但堅持的日子一久,兒童之靈性,自能體會出父母師長關愛的真正心意,而信之而親之而愛之了。
如果父母和老師對人性的信念本來就不很夠,只是道聽途說,只想試試看,或功利心太強,太急切,不是從人性的光輝中得來信念,則其「心」已亂,其「心法」已自取敗象了(亂的心,造成亂的效應,亦是「心法」呀),那就什麼事都做不好了--縱使一時雖好,也不好!反之,毫無技倆,只是老實而行,縱使一時不好,終將好,是謂大好。
祝福天下父母老師,共勉之!
9、至於讀經教學時的技能,是「事」上的問題。做事如何善巧,不動聲色而讓學生聽教,讓教學有高效率,或者也可以說是「有智慧」,但更恰當的說,是「有能力」。教師的基本能力有那些?如何讓教師有能力?在這層次里,有更復雜的更個別的內容,要討論起來,是很雞毛蒜皮的。這「能力」,表面上是可以調教的,現今的師范學校大體在調教這些技能。但要運用之妙,我以為除了「熟能生巧」之外,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清明而熱誠的教育心,我稱為「教育心法」。這心法的根源,又來自於對人性和教育本質的了解。我也稱為「教育的誠意」。一個對教育本質有了解的人,必有教育的誠意,一個有教育誠意的人,或者本身即能生發教育的能力,或者他是願意去注意學習,以增長教育能力的。
所以,我總以教育的「誠意」為倡,而不斤斤於「教學技術的訓練」。
現在社會上一般的讀經教學者,往往不是「師范科班」出身,對於教學技能,在執教初期或許訓練不足,但,「技術」的習得是不困難的,尤其教育,既然是「教人」,中庸曾引詩經「伐柯」之章雲:「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管教兒童之技術,並不遠人,一個正常的成人,只要有教育之認識和對兒童的愛心,在幾個月半年之內,應可摸索出來。至於有些讀經之教學者,確實因為太過急切,會有「打罵」的情形發生。這樣的舉動,當然是不足為訓的,我們希望讀經班迅速改善這種情況。(2006/12/18)
10、開讀經班的老師,對大量老實讀經的觀念可能都是比你強的,你如果能夠很安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師,這個老師教起來就一定很方便很順利。因為雙方面都這樣認定,這個孩子會被這種所謂的師長,就是老師跟長輩的觀念所影響,而這個影響好象是給他一個安全島,給他一個避風港,他知道這樣很安全。
假如有一方面的觀念起伏不定,這個孩子他也會起伏不定。你不要認為我把孩子送私塾了,我在家裡起伏不定有什麼關系呢。很可能他的心靈跟你相通,我們已經發現太多——不是太多,每一個案例都是這樣的。家長非常堅定的,這個孩子很快會進入狀況;家長起伏不定的,這個孩子就游移不定。天天想,噢,我什麼時不要讀了,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了,我什麼時候可以再去看電視了。這個孩子就很難教,惹得老師很麻煩,專門要照顧這個孩子。那麼這個老師心力焦粹,這個孩子也教不好。
所以,大家一定要互相的合作,讓孩子有一個很安穩的環境,讓他讀幾年聖賢之書。這是人生很難得的福氣......所以我說讀經的孩子是很有福氣的。你一定要天天這樣想,一定要祝福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很贊嘆我們的孩子,很羨慕他。你常常跟他講,唉呀,你現在讀經多好啊,我都很想跟你去讀,天天跟他這樣講,而這是真的,不是騙他的。這樣你的孩子也會日漸地感覺他做對了,他受的這個教育是良好的教育,他也會有自信心,自豪感,他也會做得更好。那請各位家長一定要增強信心......我說只要堅定你的信念啊,那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你就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證嚴法師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他的孩子。」一位年輕人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他媽媽聽。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用「吸引力法則」的說法,就是「心想事成」。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相信的。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 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佛家講「願力」、「念力」,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從今天起,我們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真的,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恩人、師長、同學、同事等,也都要給予全然的祝福,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不著,就是雙贏!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
孩子們需要許多的祝福--所謂許多,就是天下父母及老師都有教育的智慧和熱誠,家家都有這樣的父母,處處都有這樣的老師,便是對他們最真實而有效的祝福了。
一定要在十三歲之前打定基礎。打基礎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到肚子裡面。不重要的東西,不要教他,他自己會!相信呢,就做。不相信,十年以後,你再後悔,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圖片
3
有不忍人之心
第一、開讀經班是表現對文化的關懷,對教育的不忍。不是為了人多人少而開,人多固好,人少也好。所以為一個人也要開,如此的開,才是誠意的。
第二、誠字能動天地,何況人世?有一個,培養一個,有兩個,培養兩個。一個國家,只要三五個人才也就夠了,何況一個小小小區,能讓七八個孩子讀好書來,那可是不得了的功德呀!
第三、兒童讀經成敗的最大關鍵在家長。因此,讀經教學時,最重要的節目是隨時向家長再加強倡導讀經理念,乃至恐嚇他們——告訴他們:孩子把經讀好了,要學什麼有什麼;如果不讓孩子讀經的話,學其他一切都沒用!而且其他東西,慢點學,學得愈好。但讀經,愈早愈好,等過了十三歲,想要讀,就一輩子都來不及了。並請家長要睜大眼睛,要有一點時代見識,不要窩在自己的山洞裡。看看當今世界,再過一二十年,是誰家的天下?中文人才現在就已經極度缺乏了,何況一二十年之後?如果小孩要工作,到底學什麼比較吃香?家長功利?我倒怕他不功利呢!
老師也要加強理念,此即吾所謂「心法」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