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一、積極挖掘小學數學教材內涵,完善課前准備工作
數學作為一門研究現實空間形成以及數量關系的學科,具有嚴謹性以及邏輯性。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對數學形成一個整體的把握,充分挖掘數學教材的內涵,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數學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認識。從整體上來講,合理掌握教材能夠幫助教師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同時,積極挖掘小學數學教材的內涵,是完善課堂的前提與基礎,同時也是提高數學高效教學課堂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教材進行創新設計,綜合考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明確劃分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而幫助學生個個突破教學難點積極吸收數學教材的精華,同時在教學反饋環節中,及時完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從而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二、創設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情境,即在特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相對結合的境況,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學習情境,二是社會情境,三是教學情境,四是規定情境,五是戲劇情境。教學情境,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綜合考慮相關的教學環境、設施設備,從而創設教學情感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積極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開發學生的潛能,這是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想提高教學課堂的高效性關鍵途徑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首先,教師要積極運用創造性思維,創設與數學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畫面,引入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的過程中,對於加法交換律(a+b=b+a),教師首先要創設運算畫面,引入情境,從而形成表象,讓學生感知這則加法交換律。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市場上的商品交換場景,在畫面的出示中,教師要進行啟發式發問,引出加法交換定律,從而讓學生們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思維。
其次,教師要深入教學情境,在充分把握數學教材的基礎上,把引入的畫面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從而啟發學生的想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以及把握。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把生活商品買賣場景融合到課本之上,如:
李明:我昨天買了一條褲子40元,買了一雙鞋子30元;
王楊:我昨天買了一雙鞋子30元,買了一條褲子40元;
在這個情境教學過程中,假設買褲子花了a元,買鞋子花了b元,李明總共花了(a+b)元,王楊總共花了(b+a)元,因此a+b=b+a。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實李明和王楊花了一樣的錢,只是他們的說法是相反的。通過深入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加法運算定律的規則,從而開發學生的智能。
最後,數學教師要進行深化情境,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可以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的掌握能力,立足於已經了解的生活常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安排教學任務,在相關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在觀看幻燈片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思維。同時,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還可以用游戲來導入教學課題,從而讓學生產生新鮮感以及想像力,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積極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積極開展自主探究活動,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其次,要立足自主探究活動的創設以及構建,不斷開闊創新視野。由於小學生心智處在啟蒙階段,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培養小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比如在學習圖形與空間的相關知識時,對圖形的認識以及變換,教師要設置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正方形有幾個內角?”、“正方形的內角之和為多少度?”。教師要積極開動學生的思維,通過利用教學工具,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例如,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繪制正方形,利用三角形度量尺來進行測量。在這個學生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打造小學高效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必須要積極發揮創造性思維,樹立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做好課前准備工作,創設情境教學,積極開展自主探索式學習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一、在感悟中激發興趣
外在活動引發的興趣只是暫時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內化為對數學內涵的欣賞和追求,讓學生從感悟中領略數學的魅力。
1.感悟“美”。數學中的'美不同於美術中的線條、造型、色彩的視覺美,不同於體育中的體形、動作、力量的運動美,也不同於各種音響、節奏、旋律的聽覺美。數學本身的內在美瑰麗多姿,充分挖掘數學中的美,讓學生體驗並感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對稱圖形時,出示一幅幅對稱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贊美聲中,教師進行引導:為什麼大家對這些圖形都說美?是數學中對稱的神奇力量。從而讓學生透過美的現象,感悟到數學的對稱美。當然數學中還有許多的美(如統一美、奇異美等),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美的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2.感悟“趣”。學生能感悟到數學是有趣的,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再苦累也是樂而不疲。有趣的數學現象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為了鞏固計算方法,必須進行練習,但大量的練習往往枯燥乏味。一位教師充分利用迴文算式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知道計算方法後,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題,計算後發現了什麼規律,你能創造這樣的有趣算式嗎?同學們紛紛進行筆算。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中的一些有趣現象,如迴文數等,讓這些材料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趣的教學資源。
二、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於接受。也可以讓學生列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思考,充分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上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教學除法的簡便計算時,可以結合畫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理解除法性質的這一特點。這樣就能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通俗易懂的生活情境,以情導知、以知促知,從而使學生真正意識到簡便計算的方便、快捷。
要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調節作用,給學生以親切感和美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這么多人舉手,太好了!同學們一天比一天聰明,下面一個個地講,看誰講得最好。”“這個問題是難了些,如果誰能回答正確,我們為他鼓掌好不好?”“黃曉全同學講得真好,但這道題還有其他解法嗎?大家還可以各抒己見嘛,說錯了沒關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用一些親切鼓勵、催人奮進的課堂用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1.在課堂上對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對這部分學生,僅僅靠口頭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是不夠的。由於他們的基礎太差,上課時,即使再降低知識的起點,他們也如同聽“天書”一般。實際上,教師在上課時也不可能為這一部分學生過多地降低全班授課的知識起點。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有意無意把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使他們覺得還有能聽懂的,從而增強求知慾望。反饋練習時,我常常時出兩種題,要求大部分的學生做完所有的題目,而學困生只要做一組就可以了。這樣對不同的學生,要求的標准就不一樣,使學困生能接受並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級整體的節奏。在我巡視學生做題時,主要關注學困生,並及時給予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長此以往,他們就樹立了“我也可以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課後用愛心給孩子補課。對於數學教師來說,即使教學水平再高,面對情況各異的學生,課上也是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對學困生必須予以補課。補課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補課是教師的職責,補課是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當然這個補課絕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於是學生的基礎不好還是貪玩,或者是行為習慣不好進行“對症下葯”。
四、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的添加劑
每堂課都表揚每一位孩子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回家作業本,與學生進行“書面私聊”:“最近你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大哦,真不錯!”;“昨天你上課回答的問題非常完整,繼續發揚!”;“這次小考你進步很快哦,加油!”……小小的評語在師生的心靈間架起了愛的橋梁。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輔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現,學生創造、創新的火花才能迸發。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像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五、激勵鼓舞,快樂學習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我想出了一個激勵的好辦法,在作業本上畫“正”字,每次作業一點錯都沒有就記下一筆,連續5次作業全對得一個正字印一朵小紅花,在櫥窗“摘智果”欄目里就捉到了一隻小動物,當捉到4隻小動物時,在結著“智慧果”那棵大樹上你就可以選一種自己喜愛的水果,在上面寫上名字。摘到智慧果的同學就會得到一張獎狀。現在同學們已把寫作業當成一種樂趣,只要能記下“正”字的一筆,都會高興得跳起來,無比幸福,因此教師要重視激勵和鼓舞學生,使各類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❷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一、應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師引導、組織、合作的對象,教師的教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力求課堂教學結構完整,教師往往忽略了這個中心,片面追求完整而捨本逐末。如在教“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教師不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操作、總結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而是採用多媒體展示豐富多彩的三角形圖形,讓學生眼花繚亂,這就本末倒置了,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擺放三角形圖形。這樣效果會更好。新課改的精髓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三個一切,充分體現學生的重要性。因此,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舞台;成長的樂園。
二、是有效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一節課只有短短45分鍾的時間,如果沒有充分備課,教師就會像走馬觀花似的,想到哪講到哪。教師對課堂生成沒有提前預設,課堂上也會因為教師的調控力差而降低效率。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有效備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1、備課標
新課標中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教學之前應認真研讀,知道不同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定位要難易適中,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清楚本節或本章在整本書或整個學段的地位,緊扣基礎,突破重難點。
2、備教材
在教數學之前,應熟讀一到六年級所有的小學數學教材,明確所學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教材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關鍵。
3、備學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上,每個教學環節都應該有具體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什麼,怎麼學習,最終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讓學生掌握並積累一定的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4、備學生
了解學生的.個性,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靈活的設計教法,實施分層作業,培優補差,對個別學生進行有效輔導。
5、備問題
解決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重點,課堂上教師問題的設計,是進行高效教學的關鍵,備課時必須把備課堂提問當作一個重點,避免提問隨意與無效。問題設計要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層次性。需要集體回答的問題要難易適中,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個別提問的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對優等生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先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增強成功體驗。呈現問題後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備課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有時候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三、預設生動活潑而又具體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利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數學教學活動,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情境導入,是一堂好課妙趣橫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變的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例如,在一年級“左右”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採用了游戲的方法,將學生四個人分為一組,然後讓他們伸出右手握握手,用右手摸右耳,用右手摸左耳,用左手摸右耳,用左手摸左耳。在每個孩子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而且把數學知識“左右”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把它學會,同時,學生還能感受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再如: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景。李老師找了三根木條,想釘成一個三角架,請同學們想一想,李老師找的三根木條能不能釘成一個三角架?你們能幫一下李老師嗎?學生一聽說老師找人幫忙,興趣一下子來了,積極踴躍,有的說能,有的說不知道,有的學生說試一試。於是,我讓學生人人動手體驗,讓他們用事先准備好的4種長度的小棒3根,分小組用這些小棒擺成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學生在擺小棒的活動中,邊擺邊討論,學生有了不同的發現:
生1:我發現如果兩條邊之和小於第三條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因為首尾不能連接在一起。
生 2:我發現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的時候也不行。
生3:我覺得只有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
在這個情境中,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激勵了每個學生“做數學”的熱情。每一個孩子的活動都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經歷一個知識再創造的過程。
我再讓孩子們將擺的方法到展台給全體同學進行展示說明,使學生一目瞭然,非常容易地掌握了“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之後,我又運用課件來演示,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加深了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知識的理解,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四、優化教學過程,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1、巧妙運用多媒體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時,就可利用課件將多彩的圖像和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對有規律物體的理解。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多媒體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此時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低年級教師可以把動畫、童話、故事、游戲、競賽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課堂。如一年級下冊,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計算並不怎麼感興趣,但筆者採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教學真正“活”起來。
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有機結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習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它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運用,它讓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學習,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團結互助的良好思維品質。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培養學生主動表達的能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感受到數學問題被得到解決的樂趣,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十幾減幾”的教學中,學生計算12-9=□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積極參與,經過討論得出了不同的計算思路:
生甲:因為9+3得12,所以12-9=3;
生乙:因為3+9得12,所以12-9=3;
生丙:因為10-9=1,1+2=3,所以12-9=3。
看,孩子們的思維是多麼地活躍,他們的想法有時候讓我們老師有一種為之眼前一亮的感覺。不僅課堂上的教學如此,我們教師還要注意通過設計“開放型”的訓練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直覺思維和辯證思維,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基本組成,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教師應該把高效課堂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從而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真正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要實現這一目的,還需教師不斷學習、總結,為培養新時代接班人共同努力!
❸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一、藝術地進行教學
教學需要藝術性,從而激發學生鮮活的思維。清空預設,靜候生成。這種“無案而課”,定位於學生的當堂生成,而不是教學結構的完整展示。公開課對於老師而言承載了太多,愈要展示老師的預設,愈容易忽視學生的思維發展態勢。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這種理念是需要勇氣的,是需要具備深厚教學功底的,當老師一味要成績的時候,學生和老師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到底在課堂上展示多種方法重要,還是找到一類題的通法重要?都不是。
當學生回到家還願意做數學題,體驗攻克難關帶來的成功喜悅時,比什麼都重要。如此,我們為什麼還吝嗇對學生的表揚鼓勵?對學生我們能做的除了信任還是信任,這是一種堅定的信念。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生活是藝術生活。”教師的語言便是這藝術生活中的藝術。一個優秀的教師在他教學時應該具有演員的藝術氣質,不是簡單地傳授講解知識,而是藝術地再現知識。教師的語言是一門綜合藝術,是構成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語言即表現教師“善言”,“善道”又是獲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
二、教師備課要做到“六備”
一備教材:教材是教學的文本,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爛熟於心,方能駕馭課堂;
二備目標:課堂的高效性來自於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具體,只有制定明確的目標,課堂才能有的放矢;
三備提問:巧妙提問能激起學生探究興趣,活躍學生思維,應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同時還要預料到學生的提問;
四備板書:板書是教學的精華和知識的梳理與歸納,提綱挈領,巧於設計;
五備練習:練習既是知識的鞏固,更是課堂的拓展,精巧的練習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必須認真選擇;
六備學生: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對學生層次的把握、學情的分析是課堂成功的關鍵,目標設置、提問設計、練習的選擇均應視學生情況而定。
三、教師講課中要做到“五有”
一腦中有“綱”――牢牢把握課程標准,熟悉所教年級、學科的要求,又要了解相鄰年級的要求;
二胸中有“本”――深入解讀教材文本,只有先“披文入情”然後才能“情動而辭發”進行教學預設;
三目中有“人”――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
四心中有“數”――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要有所預料和掌握;
五手中有“法”――要因課、因學生制宜,設計好教法和學法。
四、利用生活情景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學大綱指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知識,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高漲,既讓學生學得有趣、生動、易懂,又達到讓學生利用生活接近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五、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曾經聽過一節課,課題是五年級下冊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這節課我聽過很多次,自己也上過,唯獨老師的講授內容讓我記憶深刻。在講述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之後,是韋恩圖的介紹,在這個環節,周老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什麼是韋恩圖,而是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游戲:有8張卡片和兩個圈,這8張卡片分別是1、2、3、4、5、10、15、20,把這8張卡片分別放到兩個圈裡,而這兩個圈裡分別擺放15的因數和20的因數,8張卡片和兩個圈都用吸鐵石粘在黑板上。游戲規則說清楚以後,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做一做。
剛開始兩位同學都井然有序,很快速地拿了卡片就往對應的圈裡擺放,到黑板上只剩一張卡片5的時候,兩位同學的手同時抓住了這張卡片,誰都不肯放。因為這張卡片兩位同學都需要,它既是15的因數又是20的因數,兩個圓圈裡都需要它,可是只有一張卡片啊,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同學們都開始思考:既然只有一張卡片,那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卡片5既出現在15的因數的圈裡,又出現在20的因數的圈裡呢?
同學們圍繞著這個問題開始討論,立即就有同學提出:“可以把兩個圓圈相互靠近,當靠近到出現有一部分交叉時就停止移動。”“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15和20有公因數,這樣做,兩個圓圈交叉的部分就可以看作它們共同擁有的因數。”“那兩個圓圈交叉的部分表示的意思應該是什麼?這裡面應該放什麼數字?”“表示的意思是15和20的公因數,這張卡片5就應該放在這里。”“這個交叉的部分只有5一張卡片嗎?”“不是,卡片1也應該放在這里,因為它也是15和20的公因數。”“那其他沒有交叉的部分呢?”“就是各自放15和20獨有的因數。”
最終,在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在老師和學生的一問一答之間,韋恩圖就這樣展現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沒有講授,而是通過一個游戲,利用只有一張卡片5的矛盾,通過學生自己的建構過程得到韋恩圖。很明顯,這位老師屬於陶行知先生口中的第三種老師――教學生學,這與數學新課標所說的:要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內容是一致的。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樂於探究,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正確或錯誤的嘗試,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能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灌輸式地把書本內容教給學生。知識是沒有窮盡的,教師的意義應該在於教會學生學習,當學生走出了學校,沒有了老師在身邊,他仍然能夠運用學習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
總之,教學要不拘一格,獨具藝術性,講求藝術的備課方法,利用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追求從學會到會學、愛學的轉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一定會事半功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一、全面了解學生,加強針對性教學
課堂教學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生,所以要想達到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只有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才能夠抓住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認知規律
學生在進行新知識學習活動時主要依靠的是以往自身所學到的知識來進行的,所以教師要想保證新知識傳授的有效性首先要對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認知水平進行全面掌握,這樣才能夠制定最初的教學目標。教師制定的新目標不可以超過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認知水平,否則學生的知識掌握就會出現斷層現象,不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也不可以低於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認知水平,否則就會發生教師重復講述學生學過知識的現象,這兩種教學方法不僅不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能力、教學質量,反而會拉低教學效率,使學生失去數學學習興趣,產生消極情緒。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生活情景拉入到數學教學中去,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掌握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很多因素,包括興趣愛好以及情緒等,這些非智力因素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求知慾,這樣學生才能夠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對數學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過程中去,這樣才能夠創建出高效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出學生的認知沖突,給予學生探究學習的動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游戲這一特點,將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游戲中學到數學知識,還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的回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是教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載體,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課態度。事實證明,教師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遠遠比單調的講課有效得多,如果僅僅是老師一味的講解,不僅不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讓學生感到單調和乏味,漸漸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
所以,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對以往教學方法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同時教師要汲取新穎的教學方式,將其融人自己的教學模式中。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小組合作競賽以及課外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歸納和總結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還可以通過實物展示或圖片展示直觀向學生講述其中的知識和道理,通過種種形式使學生熱愛數學學習,並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在學生學習正方體的容積、體積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動手製作正方體、長方體,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能使學生對於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靈活多變的課堂學習中收獲快樂,也能在感受快樂的同時獲取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三、有效應用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據有關調查顯示,自發學習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模式.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打造,除了上述措施外,還應重復利用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自主、自發學習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抓取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並適時給予評價和鼓勵.此外,在考核評定的環節,應優化考核標准,弱化成績評定標准,盡量從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考核,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樣以“觀察物體”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同一物體在學生眼裡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和評斷,在不同描述出現的時候,教師應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思維,從創新思維方面給予他們肯定,再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引導,這樣必然能收獲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