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師國學教學方法

教師國學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01 11:00:44

如何用國學教育孩子

導語:時下,國學教育成為熱議話題,家長對孩子的國學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那麼,家長如何結合國學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一、提高家長對國學的認識

引導孩子學習國學,首先要有家長的支持。專家們認為,對國學的熱愛首先應來自家長,如果家長對國學沒有熱情,孩子自己是很難堅持學下來的。國學教育在6歲前的堅持對孩子後來的學習十分重要。

在幼兒階段,作為家長可以每天抽出10分鍾左右的時間陪孩子溫習誦讀過的篇目,講解內容,通過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家長可以找來《孟母三遷》、《斷機杼教子》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懂得環境影響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再比如讀“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孫康、車胤刻苦讀書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學苦練才能有建樹。這種通過故事熏陶學國學的方法非常適合低年段的孩子。

此外,家長之間還可建立起國學經典學習的組織,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堅持、共同熱愛,以期給孩子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國學精神財富。家長可以經常與幼兒園、學校溝通,把孩子將要學習的國學內容先學習一遍,有了感性認識後,就可以引導和督促孩子學習。心理學認為,孩子的學習是由於信任教師和家長而產生的,如果教師和家長都能把國學知識作為基本修養,言談舉止間能夠合理熟練地引用國學語句,孩子學習國學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並為之努力。

二、 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

要想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國學教育,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家長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體會到國學的博大精深,每天的同一時間給孩子展示一些關於國學的內容,並且讓孩子通過自己的了解,給大家講國學故事,這樣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中小學語文課本中要求孩子必背的古詩文,家長如果有時間不妨和孩子一起來讀誦。有些家長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課文,自己卻全然不通,很難讓孩子心服口服。相反,如果家長熟練掌握了這些國學經典,孩子一定佩服不已,會更加信服家長,願意同家長一起切磋。

三、為孩子創設國學學習環境

給孩子進行國學教育,選擇合適的國學書籍很關鍵。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和特點,和孩子一起挑選自己喜歡的國學書籍,這樣的話,孩子在進行國學書籍閱讀的時候,就會比較感興趣。此外還可為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國學知識掛圖,把這些內容掛在孩子的房間,按老師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孩子一起誦讀兒童經典,鞏固孩子的記憶效果。

定期為孩子播放經典光碟。每天早晨孩子起床時給他放一段誦讀國學經典的光碟,讓孩子在愉快的空間里聽經典誦讀,孩子玩的時候、開車外出的時候,可以把誦讀cd做背景音樂和孩子一起欣賞。

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學習國學的成就。對孩子在學習中取得的點滴成果要及時表揚,每天孩子回家時用鼓勵的方式調動孩子的記憶,讓孩子回憶學到的國學知識,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習效果,又鍛煉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當父母的老師,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

四、國學教育的方法很關鍵

專家們同時也提醒,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不可以採取強制的手段,家長可以採用靈活的方式和方法,常見的國學教育方法有:家長陪孩子每天讀國學書籍;給孩子播放國學教育的視頻;每天讓孩子誦讀國學經典;家長給孩子講國學小故事。

實踐證明,國學經典誦讀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了家長。很多家長在孩子誦讀《弟子規》等經典的過程中,不僅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孩子也更加得心應手了。

當然,國學經典並不僅僅是用來讀誦的,生活中的應用最難得。比如,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家長對待自己的父母時應該按照弟子規相關的道理去做,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引經據典示範給孩子看。這樣,國學經典對孩子的影響才會入腦入心,學以致用。

比如,有的學生高考前特別焦慮,家長就用《後漢書班超傳》里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句子激勵孩子,讓孩子直面高考;比如孩子取得一點成績沾沾自喜時,家長可以用“謙受益,滿招損”或“驕兵必敗”的故事提醒孩子;當孩子犯錯誤不敢面對時,家長可以用《論語》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去引導孩子。

當家庭出遊時,看到某一處美景,可以和孩子一同回顧歷來文人對這美景的描繪。如能和孩子一同吟詠出某些篇目,那也大大提高了出遊的層次。

❷ 在中小學中怎樣開展國學經典教育

在中小學中怎樣開展國學經典教育

1.通過經典誦讀,內化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偉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這為經典誦讀在學校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為小學生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誦讀國學經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於青少年獲得正確的思想引導。因此,經典誦讀應納入到語文教學中,且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於小學生而言,應該學習正確的誦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甚至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在共同誦讀過程中實時地與學生講解、交流、分享,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養成規范誦讀的方式和習慣,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並內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優化國學經典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豐富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將國學文化融入到語文學科中,推動傳統課堂轉向現代化和多元化。那麼,要提高國學經典在小學教學中的教學地位和效果,我們就必須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多樣化探索。教師在國學經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國學經典的魅力,也可以通過講述經典的歷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經典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

3.科學選擇國學經典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而國學經典教材要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必須實現培養小學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識儲備的雙重標准。在國學經典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人格的培養、熏陶作用,引導小學生認知理解「仁、義、理、智、信」的中華美德。但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特點才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應打破過去單一古板的呈現方式,確保教育形式多樣化、新穎化與視頻化,這對孩子學習與理解有重要作用,再開發形象生動的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以激發兒童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有效地學習,在有效的學習中更加自信。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通過國學啟蒙教材來增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先秦、漢代的文章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選擇詩詞歌賦來提高學生朗誦和鑒賞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國學經典資源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更有利於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4.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各科的教學活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育者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身心的影響,通過繪制傳統文化相關的牆畫、設立古代先賢的雕塑、建設優美的校園等方式來改善學習環境。在此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徵集牆畫設計,書畫作品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增加對傳統文化和經典古詩文的認知。另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宣傳欄、讀書角、廣播站等場所融入國學教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篇目進行張貼和誦讀交流,通過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輔助小學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接收國學經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舉辦活動搭建平台

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作為教學組織形式的補充,規劃和組織與國學經典教學密切聯系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將祖國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呈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更可以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形式。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如「經典誦讀」比賽、「古詩詞閱讀會」 「習語矯正比賽」 「經典話劇表演」 「名句名作朗讀交流會」 「班級特色誦讀賽」等活動,還可以在清明節、中秋節等重要的時間節點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自我展示與激勵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❸ 幼兒園如何開展國學教育

導語: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從廣義上來說,它包括了經典誦讀、文學藝術、科技發明,文明禮儀,民族友愛等。幼兒國學教育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如何開展國學教育,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如何開展國學教育

一、經典誦讀。

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兒園內部開展國學班(也有社會上開辦的國學館),國學班或國學館從布置上營造了一個古色古香文化氛圍,以三字經、千字文等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詩為教育內容。教學方式主要模仿古代書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兒以安詳的態儀來進行學習。也有的幼兒園沒有單開國學班,但引進了一部分典籍讀物作為常規課程。經典誦讀的作用是讓幼兒通過熟讀和記憶,達到內容與內心的融合,然後在日常生活的某個情境中,得到不自覺的喚醒,從而達到道德情感與習慣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帶大班的孩子們到公園尋春,有一個女孩忽然發現了角落裡一株櫻花樹開出了一枝艷麗的花,她張口就說:「牆角數枝梅啊!」雖然說的不正確(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處。還有一次,有一個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和小朋友們對他進行了了批評並鼓勵其改正,有一個孩子就忽然在後面喊道:「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至於「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等以學習、交往、孝悌,勵志等社會層面的內容,則分別從幼兒的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但經典誦讀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氣沉沉。有時候難免拘於形式。對於3---6歲這些活蹦亂跳,自製力很差的孩子來說,我們一定要從教學時間上做好安排,並在教學手段上輔以圖片,多媒體等,以便幼兒容易接受。

二、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是區別於經典誦讀的,以游戲為主展開的,有目標的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其教育內容涉及面很廣泛,體現在幼兒基礎課程五大領域以及文化學習的各個方面,形式活潑多樣,不拘一格,一般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體驗,操作,交流討論,肢體表演,游戲等方式,達到對傳統文化美學及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行為規范的理解。比較多的是做社會領域的集體教育活動,比如《有趣的生肖》通過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引導幼兒了解出生與生肖的有趣結合,體驗十二生肖輪回的現象;《美麗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國多民族的`不同服飾風采,並引出主題:我們的衣服歲不一樣,但我們的心緊緊相連,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中國,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藝術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動,比如大班藝術《畫臉譜》,通過觀察幫助幼兒了解臉譜的特點,鼓勵孩子們動手設計自己喜歡的臉譜,從而了解我國的戲曲文化,同時發展了幼兒大膽創新的能力。另還有外健康領域如《中華美食》,語言領域如成語故事等。集體教育活動內容涉及面廣泛,能夠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且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方式方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園指導綱要》及《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目標與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環境創設。

有很多幼兒園把中國特色作為環境創設的主題,形式上有牆飾,吊飾,展覽架擺放,樓梯貼等,其內容包括文化藝術,飲食,經典誦讀,文明禮儀等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我園樓道牆體懸掛或張貼了各式各樣的戲曲臉譜、文化扇、剪紙、國畫等;樓道吊飾則裝飾成了中華瓷器的造型,小主題命名為《中華瓷韻》;展覽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擺放一些以石頭、瓶子、粘土為載體的中國元素的裝飾。吊飾以中國戲曲,中國瓷藝,中國剪紙,中國扇藝,十二生肖,四大發明,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成語故事繪圖等作為題材。這些裝飾首先從視覺上給人以濃重的中國味,使幼兒置身於中國元素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厚與博大,感受中華文明的大氣與典雅。同時在美學,科學,社會等方面對幼兒進行了引導和熏陶。牆體上可以輔以文字說明,牆體內容的製作與收集可以是老師,幼兒以及家長,形成牆體與幼兒互動,牆體與家長互動,也可以在樓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間粘貼三字經,千字文等典籍內容,使幼兒和家長隨時可以誦讀。

四、親子活動。

一般指的是與中國的傳統節日或重大節日緊密相連的大型主題活動。我們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不要局限於放幾天假,出去玩幾天。我們更應該從這些節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教育意義上來著手。比如,端午節我們不僅可以在環境創設上懸掛香包,艾草,還可以請幼兒從家裡帶來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嘗,不僅體驗分享的快樂,更能結合故事和圖片,視頻,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產生崇敬之情;以《團團圓圓中秋節》為主題中秋節上,我們可以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和寶寶一起過節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鼓勵寶寶把月餅敬獻給爺爺奶奶,在溫馨的氛圍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驗尊老愛幼的美德;春節,我們可以以《紅紅火火中國年》為主題,在幼兒園包餃子,作水果拼盤,蘸糖葫蘆,做手工燈籠,用各種材料粘貼對聯等,使幼兒真切感受中國年的各種元素,引發幼兒對中國年的喜愛。並在此基礎上,可以延伸節日禮儀,道德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大型親子活動拉近了幼兒園、幼兒及家長的距離,,使家長認識到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兒園達成共識,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也便於幼兒的國學教育進一步延伸到家庭中。

五、文藝節目。

大型文藝匯演中,我們可以排練內容上或形式上和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的節目,引導幼兒以音樂、韻律,歌舞等表演形式,感受中國文化美,體驗中國文化的內涵。比如舞蹈《唐詩新唱》,音樂劇《守株待兔》等。這些表演首先要通過很長時間的排練,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對幼兒動作,表情的指導能夠引導幼兒體會中國經典的意義;其次,這些表演場面宏大,更能夠使幼兒感受到中國文化氣勢的恢弘。而且,一般的大型演出往往會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來,使幼兒百看不厭,從而使其教育意義得到不斷地延伸。

此外,我們還可以開辦書法班,識字班,使幼兒真正感受中國漢字美,為幼兒展開閱讀與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拓展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園

我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德以及它豐富的文化、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它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著世界。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彰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我們應該從孩子抓起,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幼兒,培養他們對祖國博大精深、燦爛文化的熱愛,最終讓幼兒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

一、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接受過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對待家人,以誠信對待朋友,以道義對待取捨,以仁愛對待社會,以厚德對待萬物。因此,在幼兒期間開展國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國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形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動靜交替。以歌舞、藝術等融入教學,多元化育兒,並把良好習慣的培養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不但能誦讀《弟子規》、唐詩等國學經典絕句,更能在日常生活中體現運用。如:看到路邊垂柳他們會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進餐時有人掉飯粒,他們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見同伴起爭執,他們會說;「融四歲,能讓梨……」國學教育讓他們學會了包容、禮讓、節約等道理。

二、利用重大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正月初一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九重陽節……,每個傳統節日的由來,都有一個年代久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機,傳遞給幼兒熱愛生活、講禮儀、重情義、報效祖國和人民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及人之老」、「尊老愛幼」、「路不拾遺」等等許許多多的典故和名句,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活動素材,對指導幼兒做人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許多有突出成就的外籍華人,華僑巨子們為什麼放棄豪華舒適的現代化生活,豐厚的待遇,一心要回到生他養他的中華大地,喝上一口家鄉水,吃上一口家鄉飯,聽上幾段家鄉戲,過過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盡心效力呢?究其根源,他們要尋的是一種民族,民俗的情結。而這個情結,是他們的父母,師長在他們極小的時候就已打好,深深埋在他們記憶和情感的最底層,而且在不斷發芽,生長,任何外來的力量無法遏製得了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為教育下一代服務,不失為教育者的明智之舉。它對弘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培養幼兒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美德、身心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將傳統文化融於幼兒園區域游戲之中

我們將傳統文化內容與區域活動巧妙的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各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創設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區:有的班結合民間游戲創設的「傳統游戲活動區」,區域中老師們給他們提供了自己小時候玩過的「滾鐵環」、「抓子」、「修房子」、「踢雞毛踺」、「扇楊板」、「砣螺」、「風箏」,「抬花轎」、「翻花繩」、「騎竹馬」「丟手絹」等等現成或自製材料,並為每個游戲配上圖片,讓幼兒一目瞭然知道游戲的玩法。有的班結合飲食文化創設的「敘永特色小吃」活動區,有的班結合茶文化創設的「茶樓」區域活動,教師提供了各類茶讓幼兒認識,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進行識茶、端茶、敬茶、品茶,學習禮貌用語,學自製茶葉,讓中國茶文化融入幼兒生活。

有的班結合節日文化創設的「端午飄香」、「鬧元宵」、「過年了」區域活動。有的班結合民族文化,創設了「歡樂苗寨」、「中國傳統服飾」區域活動。在「歡樂苗寨」區域中,老師搭了寨子作為活動區場所,通過各種苗家習俗的活動如製作苗家飾品、用石臼舂米、跳竹竿舞、畫竹筒畫石頭畫等,充分讓幼兒體驗到苗族文化所帶來的快樂。有的班結合藝術文化創設的「青花飛揚」、「小小京劇謎」區域活動。在「小小京劇謎」區域中,教師們為幼兒製作了「生、旦、凈、末、丑」的各種形象、京劇的表演服裝、道具、臉譜,並為幼兒搭建了小戲台,供小戲謎們表演。

四、開展主題活動,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由教師主導,由幼兒圍繞著一個主題內容,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教師通過適時適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它的特點是有核心、有主體、有連續性和發展性。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上,主題教學活動的模式更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地,有計劃性和方向性地完成教學的效果。比如在開展孝心主題活動時,組織幼兒開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等文化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給父母洗腳,幫父母做家務,在幼兒幫助老師布置班級,替老師收拾區角衛生和物品等,讓學生懂得並踐行知恩報恩。例如開展《中國娃》主題活動,通過《葫蘆娃》、《哪吒》等故事讓幼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增長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親和力,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五、家園配合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

家長對傳統文化教育意義、實施方法的認識程度決定了學習效果,做好家長工作是幼兒獲得興趣的保證,因此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轉變家長的觀念,對家長進行教學方法的指導,讓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讓家長在行為舉止上成為孩子學習榜樣。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對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認識到結合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與幼兒園自身發展情況,通過有效的課程設置來體現我國傳統文化,讓幼兒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其深入到幼兒的心中,進而讓幼兒有效的繼承與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❹ 幼兒國學教育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

一、簡單輕松的原則
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本通則,對幼兒更不能例外。幼兒的好奇心強烈,記憶力奇佳,但是理解能力有限,接受能力較差,因而我們選擇的國學教材必須是最易學易記的,使用的教學方式必須是最簡單輕松的。只有這樣,國學教育才能為幼兒所接受,國學經典才能一點一點地滲入幼兒的大腦中,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國學一般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主要指先秦諸子和儒、道、釋三家。蒙童讀物是幼兒國學教育的入門知識,常見內容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誡子書》《增廣賢文》《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這些蒙童讀物內容淺顯、文字簡單,孩子經過誦讀易於識記和初步理解。
對於年齡在三歲左右的小班幼兒,應該以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包括《新〈千字文〉》)為主。這幾本蒙童讀物語句整齊短小,每句僅有三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熟讀成誦。
對於年齡在四歲左右的中班幼兒,可以以誦讀《朱子治家格言》《誡子書》《聲律啟蒙》為主。這幾種蒙童讀物散句居多駢句很少,聲韻性差,有點拗口,需要反復誦讀才能讀得流暢,由於中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因而教師只要指導幼兒准確斷句慢慢誦讀就可。
對於年齡在五歲左右的大班幼兒,可以以誦讀《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為主。《增廣賢文》對仗的句子居多,容易熟讀成誦,是訓練對聯的好教材(但是文中哲理性的內容幼兒不易理解,不宜深講);《幼學瓊林》是一部小史書,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講講其中的故事,讓幼兒藉助故事來讀讀背背,能簡單地了解一些歷史知識,這樣就達到教學目標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幼兒教育小學化是當下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滿足了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和家長望子早日成才的願望,實則為拔苗助長,是完全違背教育規律的。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現象,幼兒教師應當遵循簡單輕松的原則,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慢慢接觸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絕對不能用「講深講透」的思維來指導幼兒國學教育。
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式,就是對幼兒「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要幼兒反復誦讀,讀得流暢甚至背得下來,教學目標就算完成。誦讀的難度應該只略高於吟唱。我們要相信,幼兒在反復誦讀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知識儲存在記憶里,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這些記憶就會發酵,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就能影響其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樣,幼兒國學教育的目的就實現了。
二、生動形象的原則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強,對鮮艷的色彩、美妙的聲樂、奇異的物品和精彩的游戲等興趣盎然。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要充分照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必須遵循生動形象的原則,讓幼兒在活潑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幼兒教師要用豐富多彩的圖案、生動形象的教具、悅耳動聽的聲樂和活潑有趣的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國學經典教育似乎離「生動形象」很遠,離「嚴肅呆板」很近,但是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真鑽研和反復實踐,還是創造出了游戲教學法、兒歌教學法、表演教學法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來開展國學教育,效果非常好。例如,有一幼兒教師設計了一個「好習慣,我做主」的國學教育游戲:把全班幼兒分成兩組,讓兩組小朋友站在起始線處。教師宣布游戲開始後,每組的第一個小朋友跑到箱子里挑選出自己覺得最好的習慣,然後跑過對面把它貼到黑板上固定,最後快速跑回起始線處跟第二個小朋友擊掌。第二個小朋友再重復前一個小朋友的行為。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小朋友跑回起始線處算游戲結束。然後,讓小朋友們比比誰找的習慣最棒。小朋友們找出的好習慣有勤動腦、愛學習、勤洗手、不吐痰、講禮貌、不插隊、紅燈停綠燈行、給老人讓座、幫父母做家務等,教師再引導幼兒說出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意義,對於說不到位的則適當點撥,這樣就使幼兒懂得了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還知道其中的好多好習慣古書中就有,多讀古代經典益處多多。
旋律優美的音樂能給幼兒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我們還可以將音樂教育與國學教育融為一體,將經典兒童歌曲的歌詞改換成國學名句,讓幼兒在美妙音樂的伴奏下自然愉快地唱誦國學。
另外,很多國學內容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呈現,教師可以選擇經典的內容,讓幼兒以短小的情景劇形式進行表演,引導幼兒在模仿表演過程中,加深對國學的理解。如表演《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教師扮演父母呼喚幼兒的名字,幼兒准確理解「應勿緩」的意思之後表演出迅速回應的動作情態;表演「親有疾,葯先嘗」一節,教師扮演生病的父母,幼兒端著一碗葯水遞給「父母」之前先做出試試冷熱的動作。這類表演,只要幼兒姿態落落大方,動作神態與內容相符,並能表現人物性格,就算是成功的。只要表演到位,就說明幼兒准確理解了國學的內容,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
通過巧設環境來達成幼兒國學教育的教學目標,也符合生動形象的原則。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都能巧妙滲透國學典籍內容,如在「寶寶餐廳」里寫上「對飲食,勿挑揀」,在「寶寶衛生間」里寫上「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在「寶寶鞋帽櫃」上寫上「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在鏡子前寫上「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等。這樣做既能幫助幼兒識記國學經典,又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知行合一的原則
聖賢常說「學貴力行」,告訴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國學教育更要強調知行合一,否則國學只會滋長幼兒的虛榮心。正所謂「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教師只有引導幼兒將學與做結合起來(必要時可與家庭形成合力),才能讓幼兒具有良好的行為舉止,進而養成行為習慣。
好的習慣包括舉止文明、尊重他人、禮貌謙讓、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知恩圖報、勤儉節約、惜時守時等,這些在國學經典中都可以找到。當幼兒不懂得謙讓時,正是教師給幼兒講「孔融讓梨」故事的好時機;當孩子磨磨蹭蹭時,正是父母講授「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好時機;當父母忙著做事而被孩子打斷時,就教孩子誦讀《弟子規》中的「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學了國學經典中的孝義,馬上教育孩子回家後給長輩們捶背、端水,自己疊被子、盛飯洗碗、穿衣戴帽、打掃房間……這樣,就能達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

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國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國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與國學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注入國學元素,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以及對小學生身心健康培養,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國學教育
近年來,國學熱方興未艾,全國各地中小學的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及各種形式的國學活動更是如雨後春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也得到應有體現。小學語文中所遴選的優秀國學內容,正是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窗口和途徑。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呈現方式及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注入策略,以期更好地發揮國學元素在現代教育中應具有的文化教育意義。 一、什麼是「國學」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關於國學的概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有較全面的論述,他認為「國學可以理解為是參照西方學術對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即胡適所說的『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文學藝術、數術方技均包括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耐燃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昌陵虛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並抽象繼承、積極弘揚的重點所在」。由此可見,國學有著豐富的內涵,是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和研究,也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認同。 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內容
通過對現行的人教版一至六學年全套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內容做一個粗略統計,可以看出,一到六年級的十二本教材中,包括選讀部分在內,共有課文四百二十一篇,其中國學內容四十篇,國學占課文總量的百分之九,此外,更有大量國學內容遍布在課文後面的「語文園地」或「回顧拓展」部分。這些國學內容分布於課文及課文後的知識拓展部分,使小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國學部分,是新的課程標准對語文教育的要求,它不僅體現了語文的課程性質,更是形成與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豐厚資源,是實
現語文課程目標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 三、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注入
國學經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優秀人格,使青少年能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而且能增強他們對傳承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如何有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入積極向上的國學元素呢?
1.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國學經典,一方面能增加學生的國學涵養,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另一方面把誦讀活動和語文教學相結汪沖合,又能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助推器」,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積淀語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三歲以前是人生中記憶力的黃金時期。根據這一規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應以記憶、積累為主。新課標提出的一到六年級學生要背誦優秀古詩文一百六十篇(段)的要求,正是根據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小學年齡特點和智力特點而提出的。誦讀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還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悟詩文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詩文的形象和意境。所以,利用小學生記憶力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無疑能達到文化熏陶、智慧鍛煉和人格培養的目的。
2.故事熏陶。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鍾時間,由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國學故事的無限精彩,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再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從而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國學經典的內容,解釋其中的含義,學生聽得愉快、學得輕松,同時也消除了反復誦讀產生的枯燥感。因此,我們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琴棋書畫。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文化,包括琴棋書畫、民俗風情等在內的國學元素,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畫卷與精神風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載體。從小學低年級開始用音樂、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熏陶孩子,讓孩子浸潤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中,能增加民族文化素養。這些對於國學的深入學習都是很重要的。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書法等傳統文化國粹,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的超境界幻覺,並能喚起平時被抑制的記憶。讓孩子在經典文化的熏陶中潛移默化,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學習國學精粹,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願望,對孩子們精神世界產生更深層、更廣泛的影響。
4.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除了鼓勵小學生利用節假日參觀歷史博物館、名勝古跡外,還可以組織以國學為主題的夏令營,或以家庭為單位帶孩子出去游歷,增長見聞。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父母應為孩子創造和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利用假日帶孩子游歷名勝古跡,寓教於樂,讓他們在了解祖國歷史的同時陶冶情操,用心去感受千百年的文化氣息。名勝游歷不僅能使孩子們增長見聞、開闊眼界,還能激發孩子們對祖國秀美山河的
熱愛,從而對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懷濡染。國學的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民族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多元一體」的。
國學最重要的當代教育價值之一,就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提升思想境界。開展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國學教育實踐,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在實踐當中我們要讓國學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讓學生耳濡目染促進德行的養成。要通過國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章太炎.國學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紀寶成.國學的當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6-04-05. [3]南懷瑾.南懷瑾講演錄[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前言部分提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在此理念指導下,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語文教科書中得到了應有的體現,不論是經典名著,還是諺語民俗等,都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建議用故事的形式講一些國學的經典故事和禮儀。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演繹一些國學的經典,這樣會讓小朋友更有參與感,學習效果也更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禮儀教育

為了提高全名族素質,加強對青少年的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介紹了開展禮儀教育的必須性及小學禮儀教育的內容,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在禮儀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探討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挫折教育

挫折是每一次成功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意義重大。本文從幾個方面出發,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展開了探討。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滲透 挫折教育中圖分類號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愉快教育」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就是教師工作職責。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除了上好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認真開展靠安全活動以外,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小學生實施安全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享有"網路全書"的美譽,它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

任何一種自然美都是由多種多樣的形式、因素構成的。我們在教學中配合多媒體來創設審美情景,可以把音、像、文字融為一體,使教學內容情境化,增強教材的藝術感染力,營造美的情景和美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活動,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賞美。如《廬山雲霧》一課圖文並茂,文質兼美,是融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於一體的美育好教材。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運用課件,引導學生欣賞畫面。通過欣賞,學生初步感受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再引導學生熟讀深思,深入了解廬山雲霧的特點。學生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欣賞畫面,進一步體會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後,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這樣,學生不僅多感官感受廬山雲霧之美,還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培養了審美能力,激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

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

鏈接:https://pan..com/s/1EE1SYLtDeb3lFFZrCOfheg

提取碼:d5hd

給孩子進行良好的國學啟蒙教育,是讓孩子學好國學知識的關鍵,對幼兒的傳統思想教育有重大的意義也可以讓幼兒有一個良好的中華美德,這里有免費的國學啟蒙課的課程,希望能幫助到您。

❼ 如何對幼兒開展國學教育

一、環境熏陶

幼兒學習國學需要良好的客觀環境,需要家園配合,在孩子生活學習的場所張掛相關的國學內容。如,學習《弟子規》時可將原文分解成若干塊,製成掛圖隨進度張掛,為孩子創造提渣逗局倡國學、熱愛國學、學習國學、實踐國學的環境。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學習,用自身指沖的榜樣作用影響孩子進步。

二、誦讀識記

誦讀識記是幼如讓兒學習國學知識的重要方法,目標是通過誦讀達到熟練記憶的程度,以利於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運用。具體方法可以用光碟導讀、教師領 讀、領讀和跟讀結合、集體誦讀、個體誦讀、集體背誦等方法。要求是以誦讀為主,教師不必主動講解,有興趣的孩子問到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精講。

三、故事啟蒙

許多國學經典都包含著生動的小故事。如,《三字經》中「擇鄰處、斷機杼,香九齡、能溫席」等等。運用生動的故事,可以將抽象的國學知識變成生動形象的生活語言,提高教育效率。有專家認為,用50個故事就可將《弟子規》全文化成生動的生活教材,讓孩子受到與經典原文一樣的啟蒙教育。

四、游戲鞏固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和家長可以將國學內容編成各種小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體驗學習快樂。如,背誦競賽、情境表演、合力闖關、故事會等游戲。將國學內容與游戲結合,有利於發揮孩子的特長,調動學習國學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生活應用

國學學習的目的在於生活應用。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園里形成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良好風氣,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好學上進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將國學知識運用到生活起居、學習游戲、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們成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熱愛勞動、自理自立的好孩子。

❽ 怎樣上好國學課

問題一:教師如何上好一堂國學課 一、善用語言巧表述好的語言,能夠讓一節課熠熠生輝。有了優美動聽的教學語言,學生在國學課堂中也是一種高尚的享受,有了恰當好處的教學語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喚醒學生奮發向上的心靈,使得國學課程更好的開展。1、解釋文本的q語言國學課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寫,這就造成了今人在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不但是學生,就連老師,對於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遠的文章都很難看懂和理解。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會選用合適的現代語言來向學生講授文章內容,讓學生能夠明白古今義的差異,並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國一樣,易老選擇了很多很虧棗q很現代的語言來幫助我們的理解。比如說「曹操第一個官職是洛陽縣北部尉,相當於副縣級公安局長」。我們對於「北部尉」這樣一個官名十分陌生,但是與現在的副縣級公安局長對比著來說,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這就是新語釋舊詞的對比性解釋運用。在我們的小學課堂上,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學生,教師語言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選用的課堂語言生動活潑且貼切形象,學生可以很直觀的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如《弟子規》中的第三課有「冬則溫,夏則」這樣一句話。生活在優越物質條件下的孩子們卻很難理解,教師可以採用形象的比喻說:「黃香對於父親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空調。黃香就是一台小空調。」因為孩子對空調很熟悉,可以深有體會的感受到黃香孝行對父親的作用,同時也讓孩子很直觀的學習到有關「孝」的道理。2、形式多樣的鼓勵語國學的課文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復雜,孩子們很難理解和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教師應充分注意觀察學生的上課表情和反映。可多採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上國學課的積極性。教師的鼓勵語言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簡單的很棒、你真棒等。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鼓勵。孩子在得到教師的認同之後,會對教師所表示的認同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關注,而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比如說,在班上有一個孩子很喜歡認字,並在學習中學會了很多字。老師發現之後,高興的誇獎他為「小字典」,而不是簡單的「你真棒」,老師在孩子的眼中發現了驕傲,比簡單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採用形式多樣的鼓勵語言,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了解。當然,教師課堂上的鼓勵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是口頭表揚、實物獎勵、優勝者特權等等。 二、濃厚生活氣息的課堂1、要將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縱觀《弟子規》這本書,主要教授的是「為人父母怎麼做」、「為人子女怎麼做」、「為人朋友怎麼做」、「為我怎麼做」等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弟子規》最現實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們如何做人,並在此基礎上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歷史傳統。如何去貫徹這一目標?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成效?關鍵是將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善於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結合課本與學生共同剖析文本內胡敬容。比如在《弟子規》中的第五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德有傷,遺親羞;身有傷,遺親憂」。我們可以結合調皮搗蛋的學生的例子來加以講解,讓調皮的孩子自己來說說其中的見解和感悟,讓其有切身體會,同時也明白,原來生活中處處皆國學。並適時的將德育和安全教育貫穿其中,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2、實際生活情景的模仿《弟子規》中著重講的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褲空慎,則學文」我們要善於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而在課堂上實現結合的最好辦法就是情景模擬。通過情景模擬,可以將課本內容直觀、形象的體現在學生面前,同時也可以檢查學生對課......>>

問題二:上國學課對孩子有好處嗎? 國學一般都是古代比較經典的著作,學習國學能讓孩子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像《詩經》里多用比興的手法,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還有提高孩子修養的著作像《菜根譚》等

問題三:怎樣學好國學? 講起來你會不信,其實很簡單。把《康熙字典》拿出來,不管是電子字典或者紙本的字典都可以。就從任何一個字開始下手,把字典中的每一個字的訓、釋、解說或例句的意思,全部按照它的釋義里的字,一個一個字弄清楚。所謂弄清楚,不是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而是按照它們分別有的釋、訓或解釋。這些分別的釋、訓、解釋自然都放在別的字的各別釋、訓或解釋上面。因為這樣,你就可以從一個字一下子就旁及其他字的釋義。自然,一個字里會有多種釋、訓或解釋。可千萬不要把它們看成是不同的意思,它們絕對是相同的意思。既是絕對相同,它們會以不同的字元的方式出現,也就一定有它們的道理。這些道理也就是學國學可以真正切入的地方了。在學習這些文字的義理時,不要去相信現今誰的解釋,或者哪一個名家的說法。要緊記一個教訓現今還沒有幾個人把古書或文字弄清楚的,要相信哪一個名家的說法,也就永遠學不好國學。那你一定會問,孔子的說法行嗎?你也一定要緊記這句話孔子的學問還很淺,他的那部《倫語》,有很多句子說法是自相矛盾的。所以一定要自己親自去把中國文字的義理先一個一個弄清楚。有了這個基礎,再回來看一些古書,你就會發現,那些古書里有另一番天地。而這種天地也絕對不是現今說的那些東西。這種學習國學的方法,仍然是按照古法練制的。怎說呢?古人讀書是從小學開始的,小學沒過,什學問都別談了。而小學,就是從文字蒙求開始。看起來很笨,但這里有它的道理。中國的任何一個文字,都是一本哲學書。可以從任何一個字,論及天下事。也可以從許許多多天下事,濃縮回一個字的道理上來。這就是中文。不要看許多古書里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堆道理,其實說回來不過是一個字而已。因而先把每一個字學好,這是竅門。而中文的每一個字的義理都是相通的,可以說中文的每一個字都是相同的,惟不過它們被擺設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你能把這種道理弄通,國學也就差不多了。不要看很多人搖頭擺腦,吟詩誦詞,像似滿腹經文,飽讀詩書似的。「一」這個文字,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搞死。也就是說,這些人不過是裝模作樣罷。這就是一堆冬哄先生的模樣。要學這樣的人,國學也不用學了。很多學校的校訓,雅好用古文的典故當訓詞。但全校卻沒人說得清楚,問題同樣是出在這里。要中國文字不通,說什都不通了。例如清華或者州大學的校訓,就是笑柄之一。它們是被人擺在全校來嘲弄那些所謂的讀書人的,而不是用來教訓學子的。要系統學好國學,沒什捷徑。從中國的任何一個文字開始,只有這個道理。

問題四:哪些國學老師國學課程講的好? 我來介紹一個啊

問題五:怎樣通過國學教育讓學生愛國學 1、國學是優秀得傳統文化,要通過國學教育
讓學生明確國學的價值
2、開展豐富多採的國學教育活動,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3、營造良好的國學學習氛圍,舉辦國學藝術節4、讓國學名家進課堂

問題六:如何學好國學 國學的基礎是背誦。要將這些經典文學爛熟於胸才行。這也是現在為什麼很少人學習國學的原因了,覺得枯燥,乏味。滿口的之乎者也,很陳舊,很古板,很落後。那是他們沒有這樣高的慧根罷了。
然後是結合實際的生活體悟其中的奧妙。沒必要逐句逐句的去翻譯,去理解。它是一種很自然而然的文學,是人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文化。所以,只要爛熟於胸,以後遇事,便會自發思考,舉一反三了。
看近年來很火爆的翟鴻教授等等一些大師級人物,都是通過對古典國學的領悟,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從而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國學在當今的教育領域可謂是相當的冷門了。原因也有很多。
人們所謂學以致用,覺得國學學了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多學幾門外語,到時候好找工作。這也是當今這種快餐文化和拜金勢力的風氣所致的。國家沒能夠有效的保護和推廣我們自己的文化,深深的陷在抓經濟發展的「泥潭」里,顧不過來啊。
所以能有這樣一批愛好國學的年輕人,是非常可貴的。這是我們的文化,不能丟。它的價值是非凡的,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發揚它。

問題七: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更好地進行國學教育 1.利用課堂,積極的滲透國學教育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歌唱和描寫和諧社會、和諧自然方面的內容.《我愛我家》中一家人的互相體諒關心,《珍珠鳥》中人與動物的自然相處,等文章都在以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描寫感染和教育著學生們.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當課本中的文字變成生活中的真實,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在不經意間已經成了學生嚮往的所在.這樣不僅免去了枯燥的說教,更是勝過多堂生態道德教育課. 2、以情 *** ,讓學生在感情中領悟其中蘊涵的道理;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被寵被慣,與父母的隔閡漸增,親情教育必不可少,《我的母親》、《背影》等課文,都是在歌唱親情,提倡愛父母、愛家裡的每一個人,在講這類文章的時候,我們就要把親情放在首位,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具體事例的闡述,讓學生感到親情的可貴,從而在心中能夠體會到父母的無私與不易,平時的點滴積累,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愛」及如何向父母表達「愛」,當有學生在課堂上講「只要爸爸媽媽高興我就會很高興」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愛」的火苗正在所有人的心中點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將會燃起「大愛」的火苗. 3、誦讀經典,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在我的語文課前,我都會讓學生利用一分種教他們背誦一段《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朗朗上口的文字,讀起來容易記憶,比一般的說教更易深入學生心理.可能在學生心裡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觸動,但最起碼也是個觸動.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想在以後的生活實踐中會慢慢顯現.「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經典的教誨,不也正是我們家長和教師需要教給孩子們的嗎?即使再過多少年,也不會過時! 4.多種形式,加深學生的經典記憶;通過誦讀,使學生體會作品中蘊含的自然美、人性美,進一步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們對語文、對文學的興趣,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在學校和班級的布置中也可以體現這些內容,板報、手抄報、文化牆都可以作為宣傳陣地,校園廣播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甚至可利用放學時整隊出校門間隙以班為單位進行經典誦讀,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問題八:讓孩子上國學班好不好 好啊,如果孩子有興趣的話,讓孩子多了解一點國學知識沒什麼不好。

問題九:讓孩子上少兒國學班好還是上正常學校好呢? 都有好處,只不過現在的學校主要升學教育為主,學生個人能力明顯不足。而你說的國學班,可以培養孩子的文學修養,道德情操。

問題十:當代講國學的講的好的人有哪些 作為一款經典的即時策略游戲,帝國時代II的成功不僅僅表現在他的銷量上,還表現在其長盛不衰的生命力上。到現在,帝國時代的資料篇《征服者》還被許多玩家所津津樂道,在網路上也有數以萬計的玩家日夜不停地利用這款游戲進行對戰。甚至直到2003年,WCG上帝國時代的地位才被其後輩《神化時代》所取代。這一切都表明,帝國時代II無愧於一塊經典游戲的稱號。
還記得在帝國時代I剛推出的時候,許多專業游戲媒體的評價是:「如果有一款游戲的畫面出色到讓人忽略了它的一切缺陷,那麼這款游戲就是帝國時代。」沒錯,當時帝國時代1的畫面可以稱得上豪華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帝國時代II就停留在前代的基礎上,止步不前了。相反的,看到帝國時代II的畫面之後,你絕對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驚嘆:這款游戲的畫面太漂亮了。與同時代的其他幾款即時策略游戲相比,帝國時代II的畫面可以稱得上是最優秀之一。
前代的AI一直被眾多玩家怨聲載道:沒辦法,電腦太笨了,不僅電腦控制的敵人非常笨,連電腦控制的自己人也笨得不像話。經常會出現自己的偵查兵卡在樹林里出不來的現象。帝國時代II則稍微有了一些改進,但總體而言在AI方面改進並不大。仍然會出現讓你欲哭無淚的情景。
在種族方面,帝國時代II新增了多個極具特色的民族。但是繼承了前代的毛病,這些民族彼此的區別並不能說非常明顯,雖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長。此外,帝國時代一貫的毛病――平衡性,在本代作品也沒有得到解決,出現了異常強大的民族和明顯雞肋的民族,作為一款可以作為競技項目的游戲,這一點可以說是帝國時代的致命傷。實際上,從近幾次的國際比賽也可以看出:單調的戰術和種族使得帝國時代II的比賽顯得枯燥乏味,毫無亮點。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帝國時代II毫無疑問仍然是一款偉大的游戲,如果你是即時策略游戲的愛好者,那麼這款游戲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包括其資料片)。

❾ 怎麼樣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學生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於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還有利於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現在本人就將在語文課上如何進行國學教育及一些淺顯的見解總結如下:
一、利用漢字激趣.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標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塊文字。欣賞漢字之美,可以說是學國學的基礎。作為低年級的語文老師,特別是小學啟蒙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引領孩子們走近我們的漢字,讓他們體會漢字的神奇與美麗。一個漢字就是一部簡易的歷史。漢字,有形可識,有音可讀,有義可尋。在識字教學中,可通過班班通演繹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隸書,再到現今的宋體。如「門」字的甲骨文「」很像兩扇門的樣子,指的是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這樣不僅從形體的變化,而且到文字意義的認識,都給學生一個具體形象的轎宴印象,寓教於樂。漢字教學還要抓會意字、形聲字,從造字的意義著手,解釋字義,這樣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學」字,上面兩邊是兩只手,表示合力辦學;中間是金「爻」,表示讀音;下邊是個房子,房子里有個「子」,表示教孩子讀書。所以,「學」本來意思是學習,引申為學校。另外,還可以科學地安排書法、古詩等傳統文化進入語文課堂教學。特別是針對現在電腦、手機流行,讓學生寫好字,書寫姿勢端正、字體工整。老師面臨著重大的責任和壓力。寫字教學中可融入書法教學,因為漢字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美燃帆圓,教學中每周都有一節寫字課,進行寫字教學,要求學生寫字的筆順、筆畫皮塌、間架結構、偏旁部首等規范。這樣孩子對字的字形,演變等都有了了解和練習。
二、詩詞吟誦.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誦讀詩

❿ 如何更好的開展《國學》課程教學

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了多少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三千餘年前夫子諄諄切切,語重心長地教導年輕人應學詩,三千餘年後的1999年的一個春日,我們同樣聽到了江同志在「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上的勸勉:「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也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於160篇(段)。隨著《課程標准》的頒布,古詩文教學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我校教師開發的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工程,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為了開發一系列的課程文本,而更加註重參與過程本身。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中華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今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且為之振臂而呼並付諸實踐者,可謂鳳毛鱗角。趙朴初、冰心等知名人士倡議,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做董事長的北京市聖陶聖陶實驗學校,便打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響亮口號,讓小孩子從一入學就學習《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中國古代經典作品。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開始有了「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絢麗與壯觀。
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作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首次閃亮登場,這里已經盪漾起誦讀至聖先師儒家文化的童音,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陣營中回響了起最富朝氣的孩子的吶喊。
二、課程教學理念
《國學》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沉悶無趣的氣氛,改變一成不變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課程標准》的理念應當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1、直面經典,真心接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能懂會學的自主解決,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
2、加強誦讀,引導想像:「凡物各自有根本,風雲萬變不離宗。」(顧況《行路難》)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的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這一點,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和優秀的經驗,自無須贅言。《課程標准》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國學》校本課程也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的課堂當然也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如,課前課後對作者生平、創作背景、鑒賞介紹、相關作品等資料的收集、交流;教師嘗試走下講台,把講台讓給學生;允許鼓勵有不同的理解、見地。此外,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聯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
4、縱橫聯系,指導運用: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朱熹)。《國學》校本課程,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

閱讀全文

與教師國學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把建模方法融入教學 瀏覽:530
紙尿片什麼方法好用 瀏覽:155
常用的阻抗訓練的方法 瀏覽:101
酸醋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152
增強肺氣嗓子快速通氣的方法 瀏覽:894
丁香茶好壞的鑒別方法 瀏覽:600
中介賣房的技巧和方法毗鄰 瀏覽:859
斷開連接製作方法 瀏覽:867
生理期紅棗食用方法 瀏覽:667
快速治療失眠的好方法 瀏覽:245
閉谷正確方法 瀏覽:590
籃球比賽研究方法 瀏覽:444
如何微信加人方法如下 瀏覽:779
一致性評價的研究方法 瀏覽:55
電腦ps上色方法 瀏覽:784
彎腰有什麼方法視頻 瀏覽:605
如何提升做數獨的方法 瀏覽:295
做小蘇打牙膏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73
聯想筆記本的使用方法 瀏覽:555
手機網速慢解決方法圖解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