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在熬之前是不是需要用涼水泡一晚上呢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於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鍾。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宴扒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鍾,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鍾。滋補類葯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葯的煎煮: 先煎葯:一些質地堅硬的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鍾,再與其它葯物混合後煎煮。後下葯: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葯物,要在葯物煎好前5 10分鍾投入鍋內。包煎葯: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葯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葯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葯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螞檔變質。
怎麼熬中葯,如何服中葯?--ZT
怎麼熬中葯,如何服中葯?
(1)中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葯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葯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葯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鍾。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鍾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葯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葯物混勻,以便葯效均衡。
(2)服葯方法也是給葯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葯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葯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葯,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葯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葯物濃度。②中成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葯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葯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葯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葯引等沖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葯悶祥亂。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葯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葯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用葯護理除了注意煎葯和服葯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①服葯溫度:服葯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葯湯劑的葯液溫度或用於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葯液趁熱服下。常用於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葯的水等放溫後再服用。一般湯劑均採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後服下。常用於熱證。②服葯劑量:用葯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葯後應注意休息,觀察葯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葯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葯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於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後一小時後服用。⑤對中西葯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葯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葯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葯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葯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葯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葯物,既可食用,又當葯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葯、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葯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葯物的作用;食性與葯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葯物的作用。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葯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葯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葯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葯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葯鍋要蓋上蓋子嗎?
許多人認為,在煎煮中葯時應將葯鍋的蓋子蓋上。其實,不同葯材煎煮時敞著、蓋著鍋蓋,煮出來效果是不一樣的。有些中葯含有一定揮發成分,如薄荷、蘇葉、藿香等通竅治感冒的葯物,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容易發散到空氣中,所以必須蓋著蓋子熬,否則葯效會不知不覺跑掉不少。西洋參等貴重葯材也同樣具有揮發成分,需要在密閉容器里煎煮。而夏枯草、金錢草、絲瓜絡等中葯,由於重量比較輕,占的體積又很大,加上有的家庭煎煮器材容積比較小,這時候如果蓋住蓋子煮,葯液很容易往外溢,所以最好開蓋煎煮,並需要不時攪拌。
煎中葯半小時夠嗎?
大部分中葯一般煎30分鍾即可,但解表葯只要煎開鍋後10分鍾就行,補益葯可以文火慢煎40分鍾,礦物類、介殼類、有毒中葯可以多煎一些時間,如附子中的烏頭鹼毒性極大,一般水煎三四個小時可以被破壞,所以在煎煮烏頭、附子這類葯物時,必須先煎、久煎。
煎葯前浸泡用涼水還是熱水?
中葯多為植物或動物的乾燥組織,其有效成分及治療成分分布於乾枯萎縮的細胞內。先用涼水浸泡半小時,能使葯材變軟,膨脹,煎煮時隨著水溫增高,組織內高濃度的溶液就會向組織外擴散,葯材進一步膨脹,保證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而直接用沸水煎煮會促使動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成分產生凝固、韌化,水分不易滲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釋出,葯效降低。同時,涼水浸泡過的葯材可縮短煎煮時間,如平常需煎兩個小時的補葯,只需達到沸點後再煎半個小時即可。
煎中葯為何不能用鐵鍋?
因為很多植物葯材是含酸性或鹼性的,而這些植物性葯物按成分分又含有鞣質、有機酸等,會和鐵鍋里的鐵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可能產生副作用,所以煎中葯不能用鐵鍋。而用砂鍋煎煮中葯時,因為砂鍋的鍋底導熱十分均勻,煮起來火力比較和緩,而且整個鍋保溫性比較強,水分蒸發量比較小,有利於不耐熱成分的保存,葯劑成分保留比較全面,以保證不耐高溫的葯材質不會流失。而用瓦罐煎葯,其實也是有缺憾的,因為瓦罐是用泥土做的,容易吸收各種葯物成分進入瓦罐材質裡面,再煮其他葯材就不時有串味的情況發生,從而影響葯效。
用自來水煎葯行嗎?
自來水中一般會含有餘氯,尤其是水質較差的地區,余氯含量更高。氯是強氧化劑,可與多種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只有當自來水煮沸成為開水,余氯才能揮發掉,也才能避免余氯對中葯中有效成分的破壞。而在煮開水的過程中,自來水中鈣、鎂的重碳酸鹽分解沉澱,從而減少了它們與葯材中有效成分結合沉澱的機會,提高了葯汁的治療效果。因此,煎煮中葯應該用沸騰過後冷卻下來的涼開水。
『貳』 發泡葯物有哪些如何選擇使用
凡以能刺激皮膚梁運組織充血潮紅,甚至出現水泡的一類中葯為主作為外治方法叫「發泡療法」。引赤發泡葯的品種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常用的有白芥子、斑蝥、地膽、紅娘子、蟾酥、巴豆、威靈仙根、狼毒、大戟、芫花根皮、生半夏、生瞎首南星、毛茛、大蒜等。選擇發泡葯時應注意:1.刺激性太大的不要磨渣數輕易使用。這類葯物如果用量和敷貼時間掌握不好,可引起組織壞死,如巴豆、蟾酥、大戟等。2.採集不易,製作繁瑣的可摒棄。有些發泡葯要用新鮮的根莖,如威靈仙、毛茛、生半夏等,因其含原白頭翁素等成分,時間太長了,會影響葯性,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叄』 什麼酒泡中葯最好
用白酒泡中葯是中醫常用的方法,但白酒是酒精度高、熱量高,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適宜。用江米甜酒泡中葯保健效果更好,而且適應人群更廣泛。
江米甜酒屬於黃酒的一種,有著很好的營養及保健價值。中醫歷來講究用「葯引」,即通過某些葯物能引導其他葯物的葯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的作用。其中,黃酒就是一個很好的葯引。江米甜酒含有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能發酵中葯中的活性成分,發酵過程能將葯物的葯性成分溶出。
下面介紹泡製方法:
1.在市面上買回一些江米甜酒,最好是有活菌的、存放時間不是太久的,因為江米甜酒內的酵母菌擾槐放置過久就失去了活性。
2.把要泡的中葯清洗後粉碎一下,用葯碾子把中葯粉碎至米粒大小即可,葯量大小要根據醫師的建議。粉碎的目的是,增加酒與葯的接觸面積,加快葯內有效物質的溶出速度。
3.把粉碎後的葯物蒸一下(蒸汽上來後蒸5~10分鍾),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葯里的微生物殺滾扮死。
4.把葯在室溫下晾涼,不要在陽光下曬。
5.把葯放入江米甜酒內,3~4周後草緩備友葯中的活性成分就基本溶出,全都泡在酒里了。將葯渣濾凈,就可以服用了。
『肆』 怎樣泡製葯酒
一、泡葯酒的方法:
1、葯酒的浸泡加工涉及到葯材的選擇和具體的加工工藝以及看色矯味等問題,這些問題處理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葯酒的保健效果,應認真對待。
2、一般來說,浸泡滋補類葯酒,宜選擇乙醇含量稍低一些的酒,如黃酒或低度白酒。將已選好的葯材用紗布包裹或散放於帶蓋的陶瓷罐及帶塞的玻璃罐等容器中,按照處方要求的比例加入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
3、浸泡期間從開始的第1周算起,要每日晃動或攪拌1次,待1周以後可改為每周振動或攪拌1次,一般認為,晃動或攪拌的次數愈頻,其浸出的葯酒效果則愈好。浸泡時間一般以30天為好,若以1個月為准或浸泡更長時間,效果會更好。浸泡好以後即可過濾飲用。所剩葯渣仍可再加原泡酒量的一半進行再次浸泡,以充分發揮被浸泡葯材的葯用效果。在飲用時,若因葯酒辛辣味和葯味太濃,可適量加入冰糖與蜂蜜用以矯味。如果不能飲用白酒,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用低度米酒、葡萄酒或其它果酒作為基酒進行浸泡。
二泡葯酒應注意事項:
1,酒的選用一般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泡葯酒不宜用塑料製品,因為塑料製品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溶解於酒里,對人體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時,泡葯酒還應盡量避免陽光照射或灼熱逼烤。
3,服用葯酒時,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響葯效,最好加一點蜜糖,因為蜜糖性溫和,加入葯酒後不僅可以減少葯酒對腸胃的刺激,還有利於保持和提高葯效。
4,浸酒葯材的選用和處理方法動物葯宜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5、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6、植物葯應最大程度地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浸酒的葯材應較為乾燥,才能保證葯酒的效能。
7、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葯,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葯均不應用來浸酒。我國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為了長壽而服用含鉛、汞的丹葯、葯酒而喪命!
8、葯酒浸泡的時間一些古方或民間傳言,認為葯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筆者認為無此必要。一般浸泡1個月即可。有時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葯材切碎浸泡。另外氣溫對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9、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
三、酒與葯互相協同提高葯效:
1、葯酒包含酒和葯物的雙重功效,但主要是葯用。俗話說「酒乃百葯之長」,酒本身也有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葯效。「酒借葯勢、葯借酒力」,酒和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說平時單用葯時能發揮三分葯力,那麼在葯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葯混合後,酒勁會加大,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對於葯酒,就只能喝一口。
2、葯酒按照病情或保健目的的不同,其中所含的葯材性質的也就不同,葯酒可以分為動物葯酒、植物葯酒、動植物葯酒,以及礦物類葯酒。常用的葯材有人參、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等。
3、泡葯酒多用白乾,葯材整根或切片。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選曲酒,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葯物的氣味混合,產生怪味,令人聞起來不舒服。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與葯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
4、用白酒泡葯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葯酒,其酒精含量少,對人體刺激較小。使用果酒製作時,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葯材煮好後,把葯渣去掉,取適量葯液兌入果酒中飲用。
5、選用的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粉末或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
6、裝葯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
7、葯酒的用量一般每次喝一兩半,將葯材泡入酒中,室內常溫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每天搖動數次,這被稱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葯材放入酒中加熱煮,可以溫陽解表。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使度數變低,不宜長期保存,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8、當葯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葯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葯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來說,動物類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類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貴重葯材,可反復浸泡,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
9、一旦出現下述情況,就不要服用了,如葯酒質地混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10、飲用時,每次喝一兩到一兩半。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滋補類葯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安神類葯酒,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
四、提供常用葯酒配方及用法:
1.補氣補血酒:
人參33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 枸杞20克。用50度米酒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無光澤,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來遲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入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菟絲子20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壓患者勿飲。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赤芍25克 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威靈仙40克 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生健身酒:
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肉蓯蓉45克 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補氣血,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 過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為佳。
禁忌症:同上。
6.跌打損傷酒:
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生南星10克 生半夏10克 兩面針15克,樟腦20克,大黃18克,冰片17克, 細辛12克,蘇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膚破損處忌搽。禁止內服。
求採納啊親!
『伍』 中葯煎葯的方法
1.煎葯器具:在煎葯時盡量使用砂鍋、不銹鋼、玻璃、搪瓷等為佳,忌用鐵器、鋁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葯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為活潑,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葯前,應先將葯物放入葯鍋內,加干凈的冷水浸泡葯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葯面3-5cm,浸泡20-60分鍾為宜(過久則葯物易發霉變質),這樣有利於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葯煮兩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葯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葯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
一般情況下煎葯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葯效降低。
4.煎熬時間:葯物煮沸後開始計算時間。一般葯物第一煎20-30分鍾,第二煎15-25分鍾;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葯物第一煎40-60分鍾,第二煎30分鍾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松、芳香的葯物第一煎6-15分鍾,第二煎5-10分鍾。
5.濾取葯液:葯液煎取量需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人量約200-300ml,兒童量約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時間: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葯液,這樣可以使兩煎葯物在體內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當天煎的葯當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補葯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葯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宜飯後半小時服用;其它葯劑請遵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溫服、冷服3種,一般而言,發汗解表葯和溫補葯宜溫服;祛寒葯、治療關節痛和潰瘍病的葯宜熱服,清熱解毒葯宜冷服。
8.注意事項:中葯包里經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葯,標有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字樣。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葯物的效果。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鍋、糊鍋。
『陸』 葯酒需要泡多久才能喝有什麼功效
用中葯泡酒一般需要泡30天左右,葯酒炮製的時間是要根據葯材的形狀和溫度來決定的,葯酒泡製在15天-30天左右都可以,在浸泡的過程中,每天可以搖晃震盪一次,等到泡製好之後就可以過濾飲用了。
不同的中葯浸泡出來的葯酒效果也會有所不同,有幾種非常實用的葯酒可以辯明在家中泡製一瓶葯酒。
氣血雙補葯酒
葯材:人參10g、當歸10g、枸杞10g、肉桂10g、白術10g、熟地黃10g、牛膝20g、龍眼肉20g、黃酒1000毫升。
浸泡:把以上所有葯材放入容器中倒入黃酒密封,浸泡一個月就可以飲用了。
補氣壯陽葯酒:
葯材:黨參10g、人參20g、巴戟天20g、淫羊藿20g、鹿茸10g、冬蟲草10g、肉蓯蓉10g,米酒1000ml。
浸泡:把上述葯材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酒然後密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一個月就可以飲用。
『柒』 如何泡製葯酒
葯酒,不同的配方有不同的功效,不過酒這個東西本身就不是好東西,所以說葯酒也要少喝為好。
釀酒、飲酒到賞酒、論酒,酒已滲透到人類的各個方面,並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酒文化。酒與醫素有不解緣,酉者酒也。這大概是因為先祖們無意中食用了發酵後的瓜果汁,發現了它可以治療一些虛寒腹痛之類的疾病,從而讓酒與原始醫療活動結下了緣。
葯酒將葯物置於75%酒精或白酒中浸泡而成,用手蘸葯酒(水)塗於體表而後做手法治療,具有舒經活血、溫通發散之作用。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有溫通血脈,宣散葯力,溫暖腸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適量飲酒,可以怡情助興,但過飲則亂性,酗酒則耗損元氣,甚至於殞命。
推薦一本書給你《中國葯酒配方大全》,裡面有幾十種葯酒的配方。
謝謝你的信顫爛任。我覺得自己最好不要亂做葯酒,特別是自己不懂得葯理知識的,更不要亂做葯酒。弄的不好會出人命的......
如果你就是喜歡自己弄些葯材來做酒,你也要事先找一個明白人問問,問清楚了再做酒。做好了,要少喝,一次別超過一兩。
中葯葯酒古時稱「酒醴」,也稱「酒劑」,是傳統古老成葯劑型之一。葯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應用 歷史 。
我國現存最早葯酒記載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上,記載了大量用酒治療病症和具體服用方法。
《皇帝內經》是現存較早的古典醫學文獻,記載了13首葯方。《素問•湯液醪醴論》篇,專論用湯液醪醴治療疾病。醪和醴都是酒類。
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稱得上酒劑的是收載的紅藍花酒,治療婦人腹中刺痛。方中所用的酒是米酒,在《金匾要略》中稱為清酒。
唐,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總結前代散在民間或醫籍中的酒方和酒劑,應用范圍涉及內、外、婦、五官諸科。
宋代,朱肱的《北山酒經》記載了13種葯曲,當時造酒的曲,應用了許多葯材,曲的製造工藝十分復雜,反映了釀造酒麴的高水平。宋代管修的方劑巨著《太平聖惠方》記載了地黃酒、黃精酒、葡萄酒、丹參酒等酒葯方。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酒》中,列有69種不同功效的葯酒。如五加皮酒、天門冬酒、地黃酒、當歸酒、枸杞酒、人參酒、黃精酒、茴香酒等等。
近代,《中國葯典》中酒劑系指飲片用蒸餾酒提取製成的澄清液體制劑。從功用上講,通常葯酒分為治療性葯酒和滋補 養生 性葯酒兩類。
細數中葯泡酒的小竅門
一、葯材的選擇
葯酒的配方主要根據不同的病證,按照醫生處方配齊所用中葯的種類和劑量。炮製飲片的中葯不必再進行加工,對種子類葯物要砸碎。
動物角質類、骨絡類葯物要製成不規則的小粒,以便於白酒浸透為原則。揀去其中的雜物,然後用水沖洗干凈,瀝干。沖洗時間不能太長,以免損失中葯的有效成分。坦洞陵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二、酒的選擇
泡酒首選白酒或黃酒,通常不選曲酒,因為酒麴香會和葯物的氣味混合,產生怪味。葯材要清洗後放入竹籃,快速過涼水,既可以洗掉葯材表面的浮塵,又可以把葯材濕潤,利於有效成分在酒中緩慢溶解釋放。一般來說,滋補類葯酒宜選用濃度較低的白酒,大約在30一40 ,祛風濕類葯酒宜選濃度較高的白酒,通常在50一60 。
三、泡酒的容器選擇
用瓷罐或玻璃瓶泡葯酒,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應密封,置陰涼處貯存。
四、葯酒的浸泡時間
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配製葯酒的方法較多,有冷浸、熱浸等法由於冷浸法操作簡便,是較適合自製葯酒的方法。冷浸法一般浸漬15一45天,每天振搖1一2次,一周後每周振搖1次。
以上由劉青——荊門市中醫醫院提供答案!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讓戚,注重 養生 的朋友越來越來多,大家都喜歡自己泡製葯酒,一般都是憑借自己的愛好,反復實踐,泡製出適合自己的葯酒,從而達到祛病強身,滋補身體,美容, 養生 延年的目的。
常見泡酒葯材有人參,西洋參主要用於補元氣,精氣不足;海馬,蟲草,枸杞用來補腎;虎骨,鹿茸,鞭,鎖陽主要用來補腎,益精血;蛇,蟾蜍泡酒主要用於出風濕;玫瑰鮮花泡酒來美容等。
自己泡製葯酒首先要明確自己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然後選擇合適的比例,選用50度以上的純糧食酒,泡製一段時間就可以飲用,先試喝一段時間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泡製比例和時間。
作為一個葯酒愛好者,由於腎功能不太好,脫發嚴重,我泡製的葯酒選用人參,海馬,枸杞,羊鞭,55度的糧食酒,密封泡製30天左右就可以飲用。飲用一個禮拜就能感覺到效果,洗頭的時候頭發脫落情況明顯減少,腰也感覺有勁了,特別是在房事方面表現良好。
泡葯酒,主要是指把中葯泡在白酒中形成酒和葯的混合體,飲酒,又服了葯,解了酒癮,又起到了一定的治療作用。一舉兩得。
泡葯酒,不是所有的單味中葯或配方葯都可以製成葯酒,只有補益葯物,活血化瘀葯,通經活絡葯,製成葯酒比較好。且一定要掌握每一味的製法,不然,效果不一定好。如,1,先要將葯物洗干凈,2,在把葯切細,3,加水煮二十到三十分鍾,(水別太少或太多,有的葯煮的時間可能更長),4,待涼以後,葯物和葯水一起裝瓶,5,加入相同高度的六十度白酒,酒最多多10%也可以。這樣泡葯酒,一周後可以食用。或將酒液全部倒出來,葯渣再煮一次,以同樣方法加酒炮製。第二次,葯效低50% 。有朋友用90度醫葯酒精當成酒加入,效果還差一些。所以,不要力求度數高的葯酒就好。
有不少朋友用中葯直接放酒里泡,可能泡的時間更長,且葯效比較低。葯酒配方,我收集的就有三百多種,可能還有很多。但某人某時,適用什麼葯酒,最好找中醫醫師看看,別隨便亂喝葯酒。有不同意見,請評論。 謝謝!
1趁筋草泡酒。2奇生茶泡酒。3橄欖果泡酒治風濕麻木。
感謝聘請,如何泡製葯酒?
中葯材泡製葯酒地。中葯很多。要根據你個人愛好。中葯材天麻,人參,鹿茸。瑪卡,枸杞。黃芩,黨參。等等,都能泡製葯酒。將已選好的中葯材用紗布包裹或散放於帶蓋兒的陶瓷罐及帶塞的玻璃等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浸泡時間一至兩個月。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葯味兒太大,可以適量。再加少許白酒。白酒要選用度數較高的。
中葯泡酒已有上千年的 歷史 ,中葯泡酒是中醫的一大創舉,在傳統中葯、膏、丹、丸、散等炮製中,泡酒是最最利於保存的方法,所泡葯物通過酒的分解,就可以達到高效吸收的目的,特別是一些保健和傷科葯酒,葯物的活血功能和酒的活血特性相結合,服用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葯如何泡酒呢?中葯種類很多,有木質類,草本類,動物類,以及礦物類,一般礦物類不泡酒,原因是礦物類在酒中不易溶解。中葯講究處方,處方的目的是根據身體病情,不同葯物的組合達到最佳冶療效果,在古代,方劑中不同的葯物劑量精卻到分,而現在是以克計算,在泡酒中,只有所泡葯物完全分解,在治療中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同葯物在酒中分解速度不一樣,花草類植物容易分解,一些根莖和木質葯物密度大,分解較慢,只有把它們搗碎,相應浸泡更長時間,這樣才能達到不同葯物的高度溶和,也才能達到預期療效,如果是保健為目的,浸泡一些單品,像人參、三七、鹿茸之類,只須浸泡時間長就行 。
中葯泡酒雖然方便易行,但不是適合所有人群,無論是泡什麼葯酒,最好咨詢一下專業醫生,泡的量和喝的量都是有講究的。
『捌』 將中葯製成粉末沖泡,是否與煎熬有著一樣的效果
將中葯製成粉末沖泡,是否與煎熬有著一樣的效果?人如果失去了生命力,最終致命的根本也許不是什麼病痛,而是浮躁、物慾,和自己的心。
『玖』 使用中葯有時需要自己煎葯,有哪些煎葯的方法和常識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對於一些亞健康人群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就可以吃中葯來調理身體,它對身體的副作用要比西葯小太多了。如果長期服用中葯,我們就需要面臨煎葯的問題。那麼中葯到底該如何熬制,有什麼需要注意斗並的地方呢?
煎葯時一定要蓋上鍋蓋,首先,蓋上鍋蓋可以使中葯在煎煮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功慎正效。也是為一些容易揮發的中葯蓋上鍋蓋可以防止中葯的葯效揮發。蓋上蓋子可以使湯變稠。 應該注意的是,一些有毒的草葯可以先打開鍋蓋煮,然後在毒性揮發後蓋上鍋蓋,這幾乎和其他草葯一樣多。此外,如果你擔心被鍋蓋蓋住的葯會被煎糊,你可以用筷子把鍋蓋搭起來,這樣就不容易燒鍋,充分發揮葯效。
所以啊熬制中葯也是有很多門道的,任何的細小差別就會造成葯效的不同。所以大家在熬葯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小心,全程照顧好葯鍋,盡量不要中途走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