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美學研究的方法錯誤的是

美學研究的方法錯誤的是

發布時間:2023-05-28 04:54:34

Ⅰ 自然審美與藝術審美被分析哲學家認為是一致的。()

錯誤,並不完全一致。

自然審美和藝術審美都是審美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但它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藝術審美則主要研究人們對藝術作品的美感體驗和藝術創作的原則和規律,包括繪畫、音樂、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藝術審美的研究方法則更加理性和系統化,包括對藝術作品的形式、意義、風格、歷史背景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讀。

Ⅱ 下列關於管理美學的論述,錯誤的有()

下列關於管虧輪碰理美學的論述,錯誤的有()

A.生存美學的自覺建構乃管理審美意識生成的哲學根基

B.管理美以諸多符號為載體,呈現獨特的美學空間

C.管理具有自身的美學特徵,主要體現在人情向善、人際和諧、績效銷談最優、社會競爭力趨強等方面。

D.管理美學主要是一種哲學建構,其對企業管理的實踐意義與影響力不大。

正桐宴確答案:D

Ⅲ 關於《美學原理》的問題

超星慕課美學原理答案請參考:
http://wenku..com/view/8f8c7235b14e852459fb573a
部分內容:
16
朱光潛的《悲劇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沒有介紹的理蠢局論是:
A、叔本華的悲劇理論
B、里普斯的移情說
C、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D、榮格的心理學理論
正確答案: B
17
集中反映朱光潛先生致力於中西美學融合的是:
A、《詩論》
B、《西方美學史》
C、《美學散步》
D、《判斷力批判》
正確答案: A
18
西方美學是從鮑姆嘉通開始的。
正確答案: ×
19
宗白華認為西方形而上學屬於唯理的體系,目的在於了解世界的基本結構。()
正確答案: √
20
第一個從哲學思辨的高度討論美學的哲學家是
A、亞里士多德
B、柏拉圖
C、鮑姆嘉通
D、畢達哥拉斯
正確答案: B

什麼是美學(二)
1
下列屬於審美活動領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會美
C、科學美
D、以上都有
正確答案: D
2
以下對美學的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A、美學和人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B、美學和卜慶每個民族的文化傳統聯系緊密
C、美學是研究藝術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學永恆的課題
正確答案: C
3
以下不屬於美學的學科性質的是?
A、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
B、美學是一門理論學科
C、美學是一門心理學學科
D、美學是一門交叉學科
正確答案: C
4
美只能存在於審美活動之中。
正確答案: √
5
誰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學,並引發了將美學看作時心理科學的思潮?
A、海德格爾
B、費希納
C、薩特
D、杜夫海納
正確答案: B
6
關於審美活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
B、審美活動是人類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動。
C、審美活動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生存活動。
D、審美活動是人類唯一的價值需求。
正確答案: D
7
國內美學界一般將美學的研究對象設定為什麼?
A、藝術
B、審美活動
C、美
D、審美關系
正確答案: B
8
審美活動都屬於藝術活動。
正確答案: ×
9
對人文學科說法正確的是
A、人文學科是實踐的工具
B、人文學科可以完善人格
C、人文學科沒有用
D、人學學科有直接的實用性
正確答案: B
10
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審美的層面是藝術本體的層面
B、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
C、審美活動等同於藝術活動
D、審美活動是美學的研究對象
正確答案: C
11
審美經驗側重從主體經驗的角度來衡量審美活動。
正確答案: √
12
()不屬於文化大綜合內容。
A、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綜合
B、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結合
C、19世紀學科精神和20世紀學科精神的結合
D、以上都不對
正確答案: B
13
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就是藝術活動。
正確答案: ×
14
下列關於審美活動描述正確的是:
A、是人類可有可無的精神文化活動
B、是人類的一種高級生存活動
C、是人性的一項基本價值需求
D、是美學研究的意義所在
正確答案: C
15
下列對美學學科性質描述不正確的是()。
A、美學是一種人文學科
B、美學是一種帶弊讓交叉學科
C、美學是表現為理論形態的審美意識
D、美學是一種發展完善的學科
正確答案: D
16
藝術美、社會美和自然美都是無所不在的。()
正確答案: √
9
對京劇的描述有失偏頗的是
A、京劇的特點是寫意
B、京劇是角的藝術
C、京劇中有寫實的部分
D、京劇中的虛擬不等於寫意
正確答案: A
10
「人類求知是出於本性」是誰的話?
A、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康德
D、尼采
正確答案: B
11
學習美學既要重視直接方法,又要注重間接方法。
正確答案: √
12
審美活動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審美經驗
C、人生體驗
D、以上都不對
正確答案: B
13
學習美學要立足於中國文化,為此對西方美學都要摒棄。
正確答案: ×
14
京劇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現出來。
A、場景
B、劇情
C、技藝
D、演員
正確答案: D
15
決定美學學習方法的因素是:
A、經濟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學的學科性質
D、人們的喜好
正確答案: C
16
學習美學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學的學科性質決定的。
正確答案: ×
17
迦達默爾認為人是一種「理論的生物」

1
下列關於「美」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可以脫離人二存在
B、美具有一定的形狀
C、美是純粹的
D、不存在實體化的美
正確答案: D
2
中國美學認為,我們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
正確答案: √
3
「如所存而顯之。」這句話出自()。
A、王守仁
B、王夫之
C、劉勰
D、陶淵明
正確答案: B
4
以下屬於對「生活世界」的正確理解的是?
A、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經驗世界。
B、生活世界不是脫離人的死寂的物質世界,而是人與世界的「共在世界」。
C、生活世界就是一種意象世界。
D、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動本身。
正確答案: C
5
以下哪項不屬於尼采認為的「真正的世界」的三種表現形態?
A、柏拉圖的「理念世界」
B、基督教的彼岸世界
C、康德的「物自體」的世界
D、胡塞爾的「生活世界」
正確答案: D
6
關於中國美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意象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B、人和天地萬物是和諧統一的。
C、中國美學的體系是一個唯理的體系。
D、中國美學認為真就是自然。
正確答案: C
7
意象是審美活動中情景相生的產物。
正確答案: √
8
返回人生家園的道路就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與萬物的分離,超越主客二分。
正確答案: √
9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與人的生辰命運息息相關
正確答案: √
10
對意象世界描述最貼切的是:
A、意象世界是人的創造
B、是存在的敞亮
C、意象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
D、意象世界是人的創造和存在的敞亮二者的統一
正確答案: D
11
生活世界是誰最先提出的?
A、列維納斯
B、海德格爾
C、胡塞爾
D、薩特
正確答案: C
12
美與美感統一於審美經驗。
正確答案: ×
13
美是超越於復歸的統一。
正確答案: √
14
最早從美的客觀本質來說明美的屬性的是:
A、宗白華
B、畢達哥拉斯學派
C、朱光潛
D、亞里士多德
正確答案: B
15
下列關於意象世界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對自我的無線超越
B、是對精神的超越
C、是對主客二分的超越
D、以上都不對
正確答案: C
16
杜夫海納的燦爛的感性是指:
A、物理的實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離
正確答案: C
17
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贊成真善美三者的統一
正確答案: ×
18
西方傳統的「真正的世界」的表現形態不包括?
A、理念世界
B、生活世界
C、彼岸世界
D、「物自體」的世界
正確答案: B

美感的分析(一)
1
審美活動在主體方面的前提條件是:
A、堅持主客二分
B、跳出主客二分
C、堅持情境融合
D、堅持天人合一
正確答案: B
2
中國美學中的審美心胸又可以稱為:
A、審美活動
B、審美經驗
C、審美態度
D、審美境界
正確答案: C
3
真理具有相對性,依靠人的思維只能達到邏輯的真。
正確答案: √
4
埃爾金斯《視覺品位》中看油畫的方式有助於產生一個充滿意蘊的感性世界。
正確答案: ×
5
以下哪項不是張世英認為的人與世界融合關系的特徵?
A、內在性
B、統一性
C、非對象性
D、人與天地萬物相通相融
正確答案: B
6
以下哪項不是主客關系的特徵?
A、對象性
B、相對性
C、外在性
D、認識的橋梁性
正確答案: B
7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意象世界是對自我的超越,對物的實體性的超越,對主客二分的超越。
B、美是超越與復歸的統一。
C、審美意識是人與世界的交融,即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D、美感不是認識,是一種體驗。
正確答案: C
8
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美在意象,美就是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B、意象世界照亮真實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狀態。
D、美感是從審美對象方面來表述審美活動。
正確答案: D
9
不能用來代指「美感」的概念是
A、審美經驗
B、審美意象
C、審美意識
D、感興
正確答案: B
10
關於人與世界融合關系,以下哪些特徵不屬於張世英先生的觀點?()
A、客觀性
B、非對象性
C、客觀性和非對象性
D、客觀性和對象性
正確答案: D
11
以下說法有誤的是?
A、美感是認識
B、審美意識要求天人合一
C、美感是體驗
D、美感能夠產生生理上的快感
正確答案: A
12
所有的西方美學家都贊同心理的距離理論。
正確答案: ×
13
時間的距離和空間的距離有助於產生美感。
正確答案: √
14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是
A、儒
B、善
C、道
D、法
正確答案: C
15
()認為審美活動不是「比量」。
A、老子
B、莊子
C、周敦頤
D、王夫之
正確答案: D
16
美感是從審美意象方面表述審美活動
正確答案: ×

美感的分析(二)
1
「庭前柏樹子」的典故告訴人們佛法大道就在當下眼前這個世界。
正確答案: √
2
「體驗」這個概念,是由伽達默爾加以概念化的。()
正確答案: ×
3
伽達默爾認為審美體驗不僅是一種與其他體驗相並列的體驗,而且代表了一般體驗的本質類型。
正確答案: √
4
德國當代哲學家伽達默爾,是現代哲學解釋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正確答案: √
5
以下不屬於「現量」的三種含義的是?
A、現在
B、存在
C、現成
D、顯現真實
正確答案: B
6
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現在就是當下直接的感興。
B、美感具有直接性。
C、美感的直覺性就是美感的超邏輯、超理性的性質。
D、審美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
正確答案: D

完整答案請參考超星美學原理答案:
http://wenku..com/view/8f8c7235b14e852459fb573a

Ⅳ 美學主要是一門什麼學科

美學主要是一門什麼學科?

美學的范圍與宇宙同在,與人類同在,作為一本美學原理,應該講哪些內容呢?這不但涉及到美學作為一種學術按自身的邏輯關聯的內容,還要涉及到教育體系的學科分類對美學的具體呈現的制約,在中國,一是放在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的美學,二是藝術學下面的四個一級學科里:藝術理論、美術與設計學、戲劇與影視藝術學,音樂與舞蹈學;三是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下面關於文學的諸學科和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下面的各國文學,四是一級學科建築學下面與建築藝術相關的學科和林學下面的園林植物和觀賞園藝。這里最為重要是因藝術學與美學的分離而產生出來的藝術概論(或藝術學概論)與美學的關系。可以說,美的藝術類型與藝術概論所講的內容甚多重合。因此,還要對學科分工的內容加以考慮。在綜合這兩個方面方面之後,一本美學原理,一是要列出所應講的問題,二是在這些問題講清之後,要讓人對整個美學問題有一個整體性的領悟。基於此,一本美學原理,最需要講的問題如下:1,審美現象學,講清楚當人面對美,做審美欣賞時,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審美是怎樣開始的,怎樣進行的,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2審美類型學,講清楚美分為幾個大的基本類與型,如美、悲、喜等大類,類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優、壯美、典雅,這些類型各自的特點是怎樣的。3,審美文化學,講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進一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和形式。4,形式美法則,講清楚超越文化和時空的美的基本法則,如形、色、對稱、均衡等。5,美的起源。從人類文化學來看,美是怎樣產生的,人是怎樣認識到美的。6,美學的學科歷史,講清楚美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其規律是什麼。在這六大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審美現象學、審美類型學、審美文化學、形式美法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美學原理,知道了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學。
望採納謝謝

美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1、美學研究對象是審美現象,即審美活動。
2、美學是一門人為學科。
3、美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
4、美學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學。

美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美學是一門關於審美現象的綜合性的人為科學

1
、美學研究對象是審美現象,即審美活動。

2
、美學是一門人為學科。

3
、美學是拿液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

為什麼美學是一門邊緣學科?

邊緣學科指的是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領域的知識體系有密切聯系,並藉助它們的成果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科學門類。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消罩物。另一種情況,是運用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的問題,也會形成一些邊緣學科。這些邊緣學科的不斷發展大大地推動了科學進步。
而美學與哲學,倫理學,心理學,文藝學都是密切聯系的。

美學是一門什麼科學

美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
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標志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
直到19世紀,美學在傳統古典藝術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義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學說。現代哲學將美學定義為認識藝術,科學,設計和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和哲學。一個客體的美學價值並不是簡單的被定義為「美」和「丑」,而是去認識客體的類型和本質。
「美學」一詞的發展歷史
傳統美學的任務,是研究藝術作品作為「美」的永恆的不變的標准。德國理想主義的形而上學美學被認為是當時唯一標準的美學。在此條件下, 發展出兩個分支:心理美學和美學。美悶蔽學(感性)的認知在很長的時間被認為是理性認知的對立面。 這個觀點被現代的新觀點所取代, 即這個對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認知是必然通過感性的認識過程而被認識的。尖銳的邏輯學也能同時成為很高的審美價值。

交通審美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
交通,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內容。人類為了保持自身的生命運動,必須消耗食物、居住房屋和穿著衣服等,而從事這些活動都離不開交往和運輸,即人員或貨物的空間位置或地點的移動。古代墨子說得好: 「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可見,當滿足了基本要求以後,人類就有進一步的要求;對於「行」當然也是如此。現代人的「行」,不只是依靠自身兩條腿在崎嶇不平的土路上行走,而具有深刻變化的是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及設施,包括飛機、火車、汽車、輪船,以及高速鐵路、公路在內的各種交通方式來完成人員的運動過程,並在優美的環境中產生不同的體驗等。

「美學」是一門研究「美」的科學?

美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詞語來源
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標志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
直到19世紀,美學在傳統古典藝術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義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學說。現代哲學將美學定義為認識藝術,科學,設計和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和哲學。一個客體的美學價值並不是簡單的被定義為「美」和「丑」,而是去認識客體的類型和本質。
發展歷史
美學作為獨立的學科是從德國十八世紀的鮑姆嘉登開始的,但它的產生建立在自古希臘以來歷代思想家關於美的理論探討之上,是以往美學理論的體系化、科學化。而古希臘以來的美學理論探討又建立在人們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活動基礎之上,是人們審美活動的哲學反思。因此,我們要了解美學就必須回到它的源頭去,開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學和藝術史告訴我們:人類自脫離動物以來就開始了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活動。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就用石珠、獸牙、海蚶殼等染上紅、黃、綠等各種不同的顏色佩帶在身上。不僅原始人的裝飾品能見出人類這種早期的審美活動,尤其原始藝術更是集中反映了人類早期審美活動。據文字記載和留下的圖案推測,原始藝術有詩歌、舞蹈、音樂等,但現已盪然無存。惟洞穴壁畫與陶器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兩項原始藝術記錄。前者主要以各種動物為題材,生動細致,色彩絢麗。後者不僅造型優美、圖案豐富,而且色彩對比鮮明。
人們總是先有了某種生活、某種現象,爾後才開始思考、探討,並在思考、探討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學科。對人類早期審美現象的思考、探討始於古希臘。那時的畢達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大哲學家都參與了美的探討和爭論。但他們關於美的觀點、見解常常和他們關於真、善的認識混在一起,成為他們哲學思想、道德思想、神學思想以及政治思想和文藝思想的附庸。另外,當時也沒有一部美學專著。思想家們的美學觀點夾雜在政治、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甚至史傳、書札、批註等論著中。人們還沒有從那些混雜交織的思想體系中為美學尋找出一個獨立、特殊的研究對象。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8世紀中葉以前。
18世紀以後,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心理學和文藝學等近代學科進入了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尤其是與美學密切相關的哲學,自近代以來發生了認識論轉向,為美學學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歷史條件。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鮑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學體系中,第一次把美學和邏輯學區分開來。在嚴格規定了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形成概念和進行推理的抽象思維的同時,也給美學規定了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並寫出了美學專著,初步形成了美學學科的基本框架以及探討了美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故此,美學學科誕生,而鮑姆嘉登也因此成為美學之父。
鮑姆嘉登(A.G.Baumgarten 1714-1762)是德國普魯士哈利大學的哲學教授。他關於美學的主要觀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把美學規定為研究人感性認識的學科。鮑姆嘉登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認識有邏輯學,研究人的意志有倫理學,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當於人感性認識則應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詞來自希臘文,意思是"感性學",後來翻譯成漢語就成了"美學"。1750年鮑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來稱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認識的一部專著。他的這部著作就被當作歷史上的第一部美學專著。二是鮑姆嘉登認為:"美學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
美學何以與感性認識相關?鮑姆嘉登的老師的老師、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對此有一段生動的解釋,他說:畫家和其他藝術家們對於什麼好和什麼不好,盡管很清楚地意識到,卻往往不能替他們的這種審美趣味找出理由,如果有人問到他們,他們就會回答說,他們不歡喜的那種作品缺乏一點"我說不出來的什麼"。
知道作品美或不美,卻說不出個中緣由,在萊布尼茲和鮑姆嘉登看來就屬於一種模糊的、混亂的感性認識。
鮑姆嘉登之後,美學的發展經歷了德國古典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西方近現代美學三個重要階段。
在德國古典美學階段,康德和黑格爾對美學卓有貢獻,形成了美學學科產生以來第一個,也是西方美學史上的第三個高峰。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著稱於世,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提出並論證了一系列美學根本問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美學理論體系。康德之後,黑格爾把德國古典美學推到了頂峰,成為德國古典美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美學以前的西方各美學思潮的集大成者。
馬克思雖不曾寫有專門的美學著作,但他在其他許多著作中論及了大量的美學問題,尤其是他把實驗的觀點引入美學研究,從而把關於美的探討建立在主客體辨證統一的基礎上,為美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19世紀中葉以後,美學發展流派紛呈,但總的來說有一重要傾向,即逐漸脫離了"美是什麼"的純哲學討論,而側重於"在美感經驗中我們的心理活動如何"這種審美心理的描述,把美學逐漸變成一種經驗描述科學。這便是美學史上所說的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歷史轉型。20世紀的美學更是形成一股強烈的反傳統潮流。它一方面是對傳統形而上學的反叛和對經驗實證方法的張揚,另一方面是對理性主義的反叛和對人的非理性的張揚,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科學主義美學與人本主義美學兩大思潮。近現代西方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學思潮有德國費希納的"實驗美學"、英國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國杜威的"經驗美學"、義大利克羅齊的"形象直覺說"、英國布洛的"心理距離說"、德國李普斯的"移情說"、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論以及後來的分析美學、現象學美學、存在主義美學、接受美學等等。
研究對象
盡管鮑姆嘉登在歷史上第一次明確了美學的研究對象,但他的意見並沒有在學術界獲得一致響應。鮑姆嘉登之後,「美學究竟研究什麼」一直是一個引起熱烈爭議的問題。但迄今為止基本形成了三種傾向性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美本身。在持這種意見的人看來,美學要討論的問題不是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個美本身,那個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種意見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的哲學。這個觀點在西方美學史上得到了相當一批美學家的認同。
第三種意見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這種意見是隨著19世紀心理學的興起,主張用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釋和研究一切審美現象,把審美心理和審美經驗置於美學研究的中心。
總之,以上關於美學研究對象的各種意見雖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難以取得學術界的公認。我們基本傾向於第一種意見,因為以美本身作為美學的研究對象一來比較符合美學學科的性質;二來無論是藝術還是審美經驗的解釋,都有賴於美本身的解釋。但傳統思辨美學把對美本身的研究置於主客對峙的思維模式中,套用技術理性的方法,這是我們所不能贊同的。其最終結果只會象現代西方美學那樣導致美學學科本身的危機和消解。
與其他學科關系
美學與哲學:
在與美學相關的學科中,美學與哲學的關系最為密切。美學本身就是一門哲學性質的學科。這是因為:
美學的基本問題就是一個哲學思辨性質的問題。任何理論的形成及其性質取決於它的提問以及提問方式。美學產生於柏拉圖之問:"美是什麼?"這里所問的美,不是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這種把人的注意力從雜然紛陳的感性現象引向統攝一切的抽象的本質,從變動不居的美的事物引向恆久不變的美本身,顯然是遵循了古希臘形而上的哲學傳統。同時,美學學科體系的構建也深受當時哲學的影響,其學科框架、理論範式以及思維方式都帶有同時代的哲學印記。另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歷史上的大美學家幾乎都是大哲學家,而較少是文學家或藝術家。最後,西方現代美學與哲學的復雜關系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美學與哲學難以分割的關系。表面看西方現代美學拒斥哲學,但它所拒斥的其實只是西方傳統哲學,它所依附的仍是西方現代哲學。
美學與倫理學:
美學與倫理學的關系是由美與善的關系所決定的。真善美是人生所嚮往的理想境界,其中缺一不可。
從歷史上看,凡是美的對象在倫理學意義上亦是善的,這尤其表現在社會美領域里。社會美的內容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以美的形式來表現善。
美與善盡管聯系密切,但並非可以等同,美並不就是善。譬如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鍾人,外表醜陋,但內心善良。美的事物更側重於人精神的愉悅,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而善的對象與人的功利目的往往直接相聯。
美學與心理學:
劉勰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英國詩人濟慈說:"美是一種永恆的愉快";
美國美學家桑塔耶納說:"美是在 *** 的客觀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觀化了的 *** ";
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總是伴隨著各種心理活動--情感、愉悅、想像等。李白的詩:"寒山一帶傷心碧",其中"寒"、"傷心",就不是純客觀的摹寫,而是心情的表達。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美的發生離不開人心理因素的參與。因而美學與心理學密切相關。
19世紀以來西方美學對審美體驗和心理功能的強調,各心理學流派對美學研究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美學研究對心理學的依賴。
美學與文藝學:
美學與文藝學有著共同的研究對象,即文學藝術。因此,它們研究的問題常常會有某些交錯,譬如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審美意識、審美理想、審美創造和審美欣賞的一般規律等既是美學又是文藝學所要研究的問題。
但美學相對與文藝學而言,更帶有一般性,它探討文學藝術的本源,為後者提供理論範式和思維方式。而文藝學則更多的關注具體的文學藝術經驗和現象,它可以為美學研究提供豐富的經驗材料。
研究任務
美學的研究任務除了它作為一門學科,應揭示和闡明審美現象,幫助人們了解美、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的一般特徵和規律,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美學學科本身,並從而提高人的審美欣賞能力外,針對當今社會,它尤其還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審美化,亦即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地棲居"。美學是一門超世俗功利的學問,它反映了人的終極關懷和追求。但它又與哲學不同,它把這種終極關懷和追求溶入詩意之中,用生動感人的形象去打動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當今技術文明和商業文明,拜金主義、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離形而上,這無論於社會還是於人本身都是令人擔憂的。美學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脫世俗的平庸和鄙陋,從而 "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研究方法
美學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採取哲學思辯的方法,也可以借鑒當今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經驗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方法、語言學和文化學的方法等。
美的本質
美是什麼?
這是來自柏拉圖的發問。正是這一問,開啟了全部美學的歷史,它作為美學的基本理論問題,激勵著歷代美學家、哲學們進行不懈的努力。
西方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探討:
1.從精神方面探討美的本質
從客觀精神方面的探討:柏拉圖、普羅丁、黑格爾
從主觀精神方面的探討:休莫、康德、一些現代美學家
2.從物質方面探討美的本質:亞里士多德、荷加斯、搏克
3.從精神和物質統一方面探討美的本質:狄德羅、車爾尼雪夫斯基
中國古代關於美的本質的探討:
中國古代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更多的是通過對「道」、「氣」、「妙」的探討而反映出來,與西方強烈的思辯特性相比,中國古代美學思想更強調宇宙本身的意蘊和人的精神境界。
如:「比德說」,即從不同角度聯想和想像自然事物與人之間形狀、習性的相似。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人的特性客觀化、自然化。
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比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與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觀焉爾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美是自然的一種最大的秘密,我們可以看到和感覺到它的所有效果,但是一種普遍而清楚的意見:它在本質上還屬於未被發現的真理。」
問題:美的本質問題是否是一個問題?是!應如何探討?不是?是否可以取消?
美的特性
一、形象性
1.詩歌中形象的朔造: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更闌靜,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樓台,透出了凄風一派。
2.雕塑作品:《拉奧孔》等
3.繪畫作品:《蒙娜麗莎》等
4.音樂作品:《田園》、《如歌的行板》等
5.小說:《紅樓夢》、《西遊記》、《家》、《春》、《秋》等
6.戲劇:《哈姆雷特》、《茶花女》、《屈原》、《日出》等
7.自然科學理論的美:
公式,概念、理論等的美在何處?(李政道等對美的討論)
它們必須它們所描繪的世界圖景,並且為人所感知,方可成為美的對象。(趙鑫珊有關論說)
二、感染性
美直接訴諸人的情感,或喜愛、或激動、或崇敬,使人在精神上獲得一中極大的愉悅和滿足:
配樂詩朗誦:[匈牙利]裴多菲《我願意是激流》
[俄國]西蒙諾夫:《等著我吧…》
音樂片段: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美的東西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就在於他體現了人的東西,尤其是體現了人的情感生活。
三、客觀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觀物性因素,這些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審美愉悅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人們之所以選擇這個事物,而不是那個事物作為美的對象。

科學是一門什麼學科啊?

你好!
有些小學會開「科學」這門學科,差不多和原來所開的「自然」一樣,講的包含一些簡單的生物,物理,天文,化學等知識。
希望能幫到你!

哲學是一門學科 不是一門科學 嗎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所以把哲學看做「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

哲學是一門學科 不是一門科學 嗎la

哲學大概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方法,因此分為主觀和客觀兩種;而科學是可重復的客觀規律,因此哲學包括科學。
學科更為廣泛,而科學比較具體。

Ⅳ 從四大美學派別的美學思想作為出發點,人的想像力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由於美學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 既可以採取哲學思辯的方法,也可以借鑒當今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經驗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方法、語言學和文化學的方法等)辯拍,因為美的對象,即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等,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研究,都是經過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後的結果。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isthetiko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首櫻空次使用的。他的《美學》一書的出版標志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 傳統美學的任務攜頌羨,是研究藝術作品作為「美」的永恆的不變的標准。德國理想主義的形而上學美學被認為是當時唯一標準的美學。在此條件下, 發展出兩個分支:心理美學和美學。美學(感性)的認知在很長的時間被認為是理性認知的對立面。 這個觀點被現代的新觀點所取代, 即這個對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認知是必然通過感性的認識過程而被認識的。即使尖銳的邏輯學也能同時成為很高的審美價值。

Ⅵ 美學是審美意識。()

美學是審美意識是錯誤的。
在中國美學研究的慣常用語中審美和審美活動是睜襪同義。對審美活動概念的界定,應重視答早哪和突出審美活動的主體是「現實的人」,審美活動的對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審美活動的過程和性質具有「實踐性和社會性」。
簡清碼單地說,美學是研究人與現實審美關系的學問。它既不同於一般的藝術,也不單純是日常的美化活動。審美既有普遍性,也有層次性。任何文明人的生活、勞動創造都需要美的知識和審美素養,專業人才應更高更深而已。

Ⅶ 有關美學的論述題

一、美的本質
美學范疇內關於美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指審美對象,即什麼是美;二是指美的本質,即美是什麼;三是指與丑相對立的美學基本范疇,即狹義的美。其中關於美的本質的問題,一直是美學家關注和爭論不休的焦點問題。
(一)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
美的本質在於探索審美對象為什麼是美的,即美的根源何在的問題,古今中外的哲學家、美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多種探索。按照美在主觀還是美在客觀大致可分為四種觀點:
第一種是從客觀精神上去探討美的本質,把美的本質歸結為客觀理性、絕對精神等。柏拉圖認為美的本質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恆的美。他認為美的理念是不依賴具體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體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為美。黑格爾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他認為美是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但在這個統一體中感性形式是從屬於理性內容的,是絕對精神的一種顯現,美的本質在於理念,在於絕對精神。
第二種是從主觀心理上去探討美的本質,把美的本質歸結為主觀意識、審美感受等。休謨認為美的本質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認為美的本質是主觀情感;叔本華認為是意志;弗洛伊德認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認為是快感;克羅齊認為是直覺。這些觀點雖然涉及到審美心理學問題,並在揭示美的社會性能方面有合理之處,但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他們抽象地發展了主觀能動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沒有看到主觀心理是客觀物質現實的反映。
第三種觀點是從客觀世界的自然特徵出發探求美的本質,認為美的本質就在對象的自然物質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種屬性或性質之間的某種關系。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就在於事物的感性形式,在於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勻稱、明確」,美的本質就是事物的某種形式規則;博克認為美是事物的某些屬性——細小、光滑、比例勻稱等。這種觀點在肯定美在客觀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處,但由於隱消他們離開了人的社會性,離開了人的社會生活和實踐,只從事物的感性特徵和自然性質方面探討美的本質,因而帶有明顯的直觀性。
第四種是從主觀精神和客觀事物的統一中去探討美的本質,但他們往往最終還是把美的本質歸結為主觀心理。這些觀點在把外物看作構成美的條件方面有其合理之處,但它們強調的重點仍灶派知在主觀心理方面,因而未能克服第二種觀點的缺陷。

美的本質又是什麼,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歷來哲學家、美學家都試圖給出美的確切含義,但至今還沒有一個學術上的標准答案。

(二)、美的本質之爭:主觀? 客觀?
美究竟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從古至今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因為只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才有資格去談論美的定義,否則,對美的任何論斷都是枉然。
我認為美是純主觀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觀性。我國儒家經典之一《禮記》里說:「美惡皆在心中。」柳宗元說:「夫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紀英國唯心主義經驗美學的代表休謨說:「美並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種性質,它只存在觀賞者的心裡,每一個人心裡見出一種不同的美。」我國美的主觀論的代表高爾泰舉了個例來說明美的主觀性:大自然給予蛤蟆的,比之給予黃鶯和蝴蝶的,並不少什麼,但是蛤蟆並沒有黃鶯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種「美」,是人覺得它不美。在這個例子中,美的主觀性充分顯現出來了。
通俗一點說,美是人們的一種感覺,那種認為「美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觀點是再荒謬不過了。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鵝、蛤蟆,還是盧浮宮的門面,他們的存在只是一種狀態,這種存在的狀態可並不添加上天的主觀色彩,只是感覺這種存在狀態的人,才自作主張地認為是美是丑,對於這種美與丑,人類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猶豫地認為這種一致是事物羨叢的固有特性。蝴蝶鮮艷,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類就認為它美;而蛤蟆皮膚色暗,粗糙,還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丑。人類是自私的,竟忘了從蛤蟆的角度去審定它是否為美,如果是這樣,蛤蟆的膚色及毒腺對它來說是再美不過了。也許人們會認為盧浮宮的修建有人為的主觀色彩,是人類追求美的傑作。這話不錯,對於人類,確實能把自己認為是美的形狀、色彩、聲響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來。人們把盧浮宮的門面按自己認為是美的形狀修建,這種形狀的存在只是一種狀態,它不能說明盧浮宮門面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屬性。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裡,這種人類勞動創造與烏鴉搭巢可毫無二分(都是一種存在的狀態),那種美是人類的自我陶醉。無可否認,美的載體是客觀的,就是說這種人類的感覺是以盧浮宮的存在為物質基礎,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腦做出美與丑的判斷。換句話說,盧浮宮的存在與盧浮宮是否為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盧浮宮門面的存在是客觀實在,它的形狀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然而它形狀的美醜則是人類的主觀感覺。由此可見,盧浮宮的存在與人感覺到的美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在有的人眼中,盧浮宮不美也不醜,或者是丑的」(狄得羅語)。存在是存在了,是美是丑則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說美感是客觀美的主觀反映,這里的「客觀美」應理解為感覺客觀的美,因為意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美感屬於意識,也應該是「美感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所以美與客觀性沾不上邊。由此還可以說明,哲學上的唯物主義與美學上的主觀論是完全可以統一的。
在美的本質爭論中,還有美的統一論。我國兩位著名的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和李澤厚先生分別認為「美是主、客觀的統一」和「社會性與客觀性的統一」。美的統一論雖然在人們對美的經驗認識的解釋上似乎更合情理,然我個人認為美的統一論的提出在根本上是個錯誤。不管是主客觀的統一,還是社會性和客觀性的統一,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李澤厚先生所說的社會性,指的是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所能體現的只能是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實際上與主客觀的統一如出一轍。美的統一論還有一個通病:他們認為美既不是主觀的,也不是客觀的,但在具體的論述中,往往承認美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這當然給美的解釋帶來了方便,卻違背了它自己的初衷。朱光潛先生在物我的統一的論述中說「我沒入大自然,大自然沒入我」或「物我交流物我同一」,大自然是否沒入我只有大自然才知道,這純粹是個人的審美感受,也就是西方美學所謂地「移情說」,這實際上是承認美的主觀性。 從美的統一論的產生緣由來看,它是在對美的上千年的爭論——美是主觀還是客觀,僵持不前,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人們另闢思路,把主、客觀折中而產生的。統一論是對美的主、客觀之爭的一種逃避,美要麼是主觀的,要麼是客觀的,有沒有第三種思辨存在的方式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不僅如此,美的統一論還顯得泛泛而談。 朱光潛先生在得出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這樣推理的:承認了文藝是一種意識形態,又承認美是文藝的一種特性,美必然是意識形態的。由於物質是第一性,意識為第二性,因此美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朱先生所認為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的「客觀」,指的是客觀存在,而不是美的客觀論所認為的美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正確性毋庸置疑,因為任何主觀感受都不能脫離客觀的物質基礎,美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是否能嚴格的推出「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直接推論應該是 「人類意識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而不應該把范圍縮小成美,這樣就像定義人時說「人是生物」一樣尷尬。美的統一論也就顯得空洞乏味,似是而非,對探索美是什麼的問題是毫無指導意義。

美是什麼?美的本質是什麼?是美學的基本問題。從古希臘哲學家的論述,中國先秦思想家的論述,到今天世界各國的哲學家、思想家、美學家的繁瑣論述中可以看出:要給美的本質下定義是什麼是很難的。可以說至今還沒有一個令人普遍接受的論斷。結合各方面的結論,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美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個具體的事物。雖然美是因人、因物、因事而顯現出來的,但人、物、事卻不是美本身。世間一切事物都只是美的"照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對象。我們就稱這些象照片一樣含有美的信息的事物為審美對象。 把審美對象說成是美,把審美對象與美混為一談的美學家有很多,例如亞里士多德、蔡儀等。這些美學家為什麼會犯這樣一個簡單的錯誤呢?主要是因為美只有通過審美對象才能反映出來,沒有審美對象,也就不存在美,而審美對象既是美的載體也是美的組成部分,並且是美顯現於人們面前的唯一可感的要素。所以,許多美學家都無法將美與審美對象區分開來,把審美對象當成美也就不奇怪了。
我認為美是審美對象和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這個定義與其他的美學家給美下的定義有什麼區別嗎? 朱光潛認為:"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繫上面。""凡美都要經過心靈的創造。"朱光潛給美下的定義同我們的新定義相比,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相似並不就是相同。首先,朱先生的定義不僅包含美,還把美以外的許多東西,比如善,都裝進去了。而這個定義比朱先生的定義外延要小得多,它不包含美以外的其它事物。其次,朱光潛的主觀和客觀兩詞是絕對的,靜態的;而審美對象和審美意識兩詞卻是相對的,動態的,它隨人的意識的改變而改變。第三,朱先生的定義是理論性的,而這個定義是實踐性的,它同我們在審美實踐中的實際經驗相吻合。因此,這個定義同朱先生的定義是相似而不相同的。 其它的關於美的定義或類似定義的言論,區別是明顯的。比如,李澤厚:美是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呂熒:美是物在人的主觀中的反映,是一種觀念。吳宗璜:美是在一定條件下,主客體之間,刺激與情感反應的功利關系。丁楓:美,就是當對象以它的感性形象表現了人的實踐創造的智慧和力量,表現了社會實踐的進步內容和理想,從而引起人們喜愛和愉悅的那種性質。易洪斌:美是人的積極本質的對象化,美,是人的自覺自由活動的產物,是人的積極本質在實踐對象上的感性顯現。我認為,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實中的實現或對象化。作為一個客觀的對象,美是一個感性具體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個合規律的存在,體現著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動創造的結果。所以美是包含或體現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能夠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映的具體形象。簡言之,當人類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通過對象化在具體可感的形象上表現出來時,這就是美。
那麼,"美是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這一定義,如何理解呢?比如:一個滿月的晚上,張三的心情好極了,他看見天上的月亮,覺得月亮真美,它明亮而溫柔,美極了。但是,就在第二天,在同一個地方,張三望著同樣的明月,卻感到這月亮真丑,真討厭。為什麼呢?因為張三的心情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張三的審美意識發生了變化。月亮這個審美對象與他的審美意識不和諧了。我認為美的本質是"關系"。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至於人的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任何關系,只要它發展變化成為"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識和諧統一"這樣一種關系時,它就是美。
美的本質是什麼呢?從對美的定義中可以看出:美的本質是"關系"。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至於人的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任何關系,只要它發展變化成為"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識和諧統一"這樣一種關系時,它就是美。因此,我們說美是相對的,美是動態的,美是發展的,美是變化的。而美的本質--關系本身--作為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才是永恆的,絕對的,不變的。
哲學家狄德羅,也說過美在關系的話。但狄德羅說的關系,指的是物與物之間的關系,而非人與物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狄德羅的關系是一個局部的部分的具體的小關系,與我們說的本體論的關系有所不同。我們國家的一些美學家,在美學研究中也隱約感到了美的本質是一種關系,但由於他們沒有將美同美的本質區分開,經常把它們等同、混同,以至於不能清楚地認識到美的本質就是關系,而常常把他們對美的本質的認識說成是美。比如:李澤厚"美是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吳宗璜"美是在一定條件下,主客體之間,刺激與情感反應的功利關系。"等等。都沒有完全解釋美的本質。

綜上所述,關於美和美的本質美學家的認識還有很多局限性,因此還需我們進一步探討以便更好的去把握這兩者的內涵和關系。最近十餘年來對美本質問題的討論雖未形成規模,但從本文總結的內容可以看出,這種討論其實一直沒有中斷過,並且確實澄清了一些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思考。這說明,在這一古老的美學主題上,仍然傾注著美學家們難以割捨的情懷。這種探索的積極意義是不能被輕易懷疑和否定的。

Ⅷ 智慧樹知到【世界文化美學導論(南開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智慧樹知到【世界文化美學導論(南開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緒論單元測試

1.下面關於全球化時代文化美學新形態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世界眼光,文化鑒賞力,人類情懷,成為這個時代槐磨素質教育的重點

B.時代的需求成為推進學科發展的重要因素

C.個人的情感成為文化審美的主導因素

D.生態文明和信息文明並建,每個人都生活在高度濃縮的場景之中。

2.全球化時代文化審美的主導因素是()?C

A.感性

B.情感

C.理性

D.直覺

3.下面關於猜激美學研究方法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美學研究是僅以規范的概念和思維來構架理論體系。

B.學研究應注意理論框架和藝術文本分析的骨肉聯系。

C.美學研究離不開美的集中體現形式——藝術。

D.美學研究不能脫離審美主體的真情實感穗明襪

4.在下列描述本課程《世界文化美學導論》主要研究方面的選項中,哪一項不準確()?B

A.人類文明形態的審美分析

B.文化歷史主義與文化女性主義

C.文化要素和文化層次審美

D.人類文化體系審美

5.下列哪一項的社會類型與結構的對應關系是錯誤的()?A

A.資本主義倒梯形結構

B.原始文化散結構

C.封建社會金字塔結構

D.理想社會圓形結構

6.美學研究離不開美的集中體現形式——()D

A.理論

B.文學

C.世界

D.藝術

7.下面關於《世界文化美學導論》這個學科描述正確的有()?ABCD

A.是一個具有宏大敘事性的學科。

B.是一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必然產生的學科。

C.只有在全球化信息時代才能完成該學科的奠基工作。

D.是一個涉及內容極其廣泛的學科。

8.全球化觀念下文化審美判斷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哪些方面()?ABD

A.期待以文化生態平衡理念來緩解高科技時代的文化危機。

B.自覺維護世界文化系統的平衡。

C.知識的掌握。

D.積極的對人類文化發展的未來進行構想和展望。

9.關於文化要素和文化層次的審美,主要圍繞在以下哪些方面展開()?ABCD

A.宗教文化

B.科學文化

C.哲學文化

D.藝術文化

10.“文化傳播、殖民文化與移民文化”這一部分,主要考察下哪些方面()?BC

A.華人生活現狀

B.文化流動的規律

C.現有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

D.文化理想主義

第一章測試

1.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文化系統的劃分方式的一項是()?D

A.按種族劃分

B.按地域劃分

C.按時代劃分

D.按宗教劃分

2.下列選項中哪一個文化體系集中反映了意志向度()?D

A.中國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阿拉伯文化

3.印度文化的突出特點是()?D

Ⅸ 以下對美學的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以下對美學的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A.美學和人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B.美學御鄭和每個民族隱野的文化傳統聯系緊密

C.美學是研究藝術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學永恆的課題

正確答灶拆喊案:C

Ⅹ 學習美學的錯誤方法有

見下圖:

閱讀全文

與美學研究的方法錯誤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una使用方法第一次 瀏覽:927
引火歸元的簡單方法 瀏覽:536
蔬菜架子種植方法視頻 瀏覽:505
四季梅養護方法視頻 瀏覽:320
快速祛皺紋方法 瀏覽:654
春夏腳氣的治療方法 瀏覽:135
實證研究方法不足怎麼寫 瀏覽:571
預制塊一塊一塊的裝車簡便方法 瀏覽:229
感統教具的使用方法 瀏覽:213
電信網路5g慢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768
自重街頭訓練方法 瀏覽:110
睡覺時的正確方法和方向 瀏覽:280
碸吡草酯分析方法 瀏覽:492
電腦的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50
雞蛋泡醋食用方法 瀏覽:458
期貨虧損最好的解決方法 瀏覽:869
脖子擦傷化膿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4
重組體篩選有哪些方法 瀏覽:967
蟹爪蘭花的圖片及養殖方法 瀏覽:148
dj12bd61sg的使用方法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