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的外語教學改革論文
大學的外語教學改革論文
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基本手段,改革從未間斷。外語作為因時而生的一門課程更需不斷調整。自改革開放以來,根據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外語教學增設實踐課堂,培養學生的操作和應用能力,作為一種新事物以S型曲線的形式發展,初顯成效。多媒體豐富了教學手段,遠程教育等拉近了教學距離,網路籠罩下的學習終端形成世界性的大課堂。學生主體性被激發,不再固守學習的客體角色,而是轉向新領地成為參與主體。一些院校甚至推出外語機考改革、人機對話測試等項目。但隨著S型曲線進程的加快,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外語教學的新弊端凸顯。
一、內外交困
當下大學外語教學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一帶一路」輻射范圍小,對非沿線城市的學校影響有限。語言學習是一種社會化過程,需要內外環境多方面配合。就母語和外語的區別來看,母語學習開始時間早、持續時間長,並且參與了個人成長的社會化過程,母語習得被認為是生存必須。外語學習順應時代產生,是客觀環境變化產生的發展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越是低層次的需求對個體越重要,且只有當低層次嘩氏需求滿足後才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外語交流環境的先天不足,使外語學習顯得沒有那麼必要。此外,外語這種發展需求產生之時,政策性的強制和指示較多,學習主觀動力不足,這又加大了外語學習的難度。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以及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但除了直接對口的相關專業常組織活動進行交流外,中外學生日常互動較少,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兩張皮,增加了理解障礙。院系之間聯系不緊密,教師質量待優化。專業課教師與公共課教師之間研討頻率低。公共課教師不專業,語法知識講解多,專業外語補充少;專業課教師基礎差,專業外語發音不準確、使用不恰當,由此,學生公共外語一般、專業外語匱乏。教師進修機會較少,一些低層次的院校多是照本宣科,鮮有新鮮養分注入;教師缺乏對外語原版知識的吸收和反饋。外教利用率不高。隨著學校對教學質量的重視,外教引進越來越多,但也徒有虛名,多數使用中國版本的編譯教材授課,未見原版教材因地制宜地投放,教授過程中亦很少開口,更缺乏互動。教育根本在於學生。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認為,隨著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所得到的效用增量遞減。在我國最為重視的英語教育,自小學至高中長達十年之久。英語作為一種學習消費品,隨著學習年限增加,邊際效用降低,學習疲勞感上升。加上學不能致用,興趣和效果自然減弱。就專業自身來看,雖有「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但外語就業前景依然不明朗,於是主動選擇外語專業的少,被動調劑者居多。學生的惰性因素仍是重要障礙。傳統應試教育的壓力使步入大學的學生如出籠纖攔之鳥,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減弱,「不加分不去,無測試懶得去,覺得沒用更沒必要去」成為典型的學習心理。標准化考試的通過只需及格,及格成為學生通過考試的唯一目標;突擊學習態度成為常態。因此,大學外語教學改革顯得尤為必要。
二、不破不立
路徑依賴理論認為,一種模式一旦被採納便會形成依賴難以突破。大學外語改革要認清思維與邏輯,明確功能定位,做到目的和手段相統一。思維與邏輯。漢語和外語有毀蘆胡不同的思維邏輯。思維方面,不同語言在詞義表達和解釋、語序選擇和呈現各有側重。邏輯方面,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也大有不同。就英語而言,語法上將重要信息置首再補充修飾語;詞義上會根據詞語代表事物的功能、形狀等進行詞義泛化。文化差異方面,陸路為生使漢語表達更為固定和刻板,水路給養使英語使用更為靈活多變。不同語言圖式的差異性成為語言學習的重要障礙。人們在學習一種語言時,會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路徑,將新語言歸納到母語圖式中並對其修正。人腦中的語法知識分普通和個別兩種,前者源於生物進化,後者產於後天習得。從這個角度講,母語和外語都屬於個別語法,有各自的知識體系,將其歸入普通語法圖式時便極易產生混淆。人腦的認知以圖式為前提,因此,新圖式的建立尤為必要。加之圖式的後天習得屬性,人們可以通過構建新型認知圖式,恰當轉換兩種不同的圖式,增強外語學習的有效性。目前大學所使用的英語教材多是專業翻譯人員的二次編碼,是外語圖式基礎上融合漢語圖式而形成的新圖式,這種圖式脫離了原有圖式的純粹性,成為影響外語學習效果的潛在症結。人腦先天地具有語言習得功能,提供正確的外語素材並加以訓練,更能有效地掌握語言。這就需要多接觸原語言教學,使用原版教材,利用遠程教育的便利性吸收借鑒新型課堂的形式,在學生自主學習原版課程之後,課上進行講解和討論。此外,在專業課方面,隨著新理論、新科研的不斷開展,要及時補充新的原版語言詞彙和資料,克服編譯教材的弊端。工具和人文。語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因此,外語的工具性功能得以強化。從商務英語、中高口譯到韓語能力、俄語職業資格考試等,外語的工具性被最大限度挖掘。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是兩個不同過程。語言學習是有意識地學習並機械運用規則,習得則通過無意識的交流靈活掌握。有效的外語學習需要演變為語言習得過程,這就涉及人文性的挖掘。所以,大學外語教學應該深化公共課的內涵,注重人文功能的發揮。不停留在語言學習的表層———語法和詞彙,還要增加文化知識的普及。加強外語基礎性原著的閱讀是必要手段,既能加深印象又極具挑戰性,激發學習潛能。大學外語的課程設置主要有三種。基礎性課程,將外語看作大學生必備的素質和能力;通識課程,以外語為載體注重人文氣息的培養;學術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學術問題討論的能力。目前越來越多的院校改革注重通識教育的開發,而真正有效的改革應將三者有機結合。既要加強公共性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專業外語奠定基礎;又要培養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對專業英語進行補充。以往只有國際貿易等明顯與國際交流相關的專業才會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隨著國際化推進,互動和交流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各專業相關外語課程的設置已是大勢所趨。在具體實施上,可將必修和選修相結合,增加學生的自主性和課程的趣味性,對評價較差或選擇較少的課程採取相關的激勵措施。盡管外語的工具性功能得到強化,但現實中還面臨著發揮不充分的問題。在聽說讀寫譯能力中,用於實戰的聽說能力差,以致於出現了十年苦讀仍不會開口的尷尬場面。所以,工具性功能亦需優化。利用政策的權威性,擴展交流空間,營造日常交流的需求氛圍是不錯的選擇。智慧兼智能。智慧學習以物聯網為手段實現教學生活網路化;智能學習則更進一步,運用大數據、雲技術等推動校園生活數字化。智慧和智能使多模態話語更加立體、可感知,通過豐富話語和語境的形式,使外語交際更加有效。目前,互聯網雖被廣泛引入大學外語教學,但多是形式上的利用,實質還是教師的強制灌輸。智慧與智能的改革符合建構主義的理論構建。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具有動態性,需要根據新狀況不斷重構。智慧化建設不僅使教師也使學生隨時隨地接收新知識、更新新理念,豐富和補充已有知識體系。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互動交往性和情境化。主動建構側重於沒有教師指引而主動建立知識結構,構建屬於自己的意義空間。智慧和智能致力於課下學習、課上討論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課上機制約束,倒逼課下學習機制,促使學生自主、自助學習外語。互動交往與智能時代交互理念不謀而合。相比於傳統網路,智能化交往的觸角延伸更廣。對於外語學習而言,不只是全國范圍內的師生交流,更是本土學生與外國名師的直接對話。學習社區更為開放、專業,學習態度更為積極、奮進。對於學校而言,除了提供優質的網路資源和環境外,還應該結合校情院情促進學習小游戲的`開發,使外語學習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增加認同感。情景化注重與實際應用活動的聯系,強調活動情境存在的必要性。無論是80年代「理論聯系實際」的號召,還是新時期網路交流的使用,都沒有真正做到情景化:國內缺乏實踐外語知識和交際的客觀環境;網路聊天充滿虛擬性、缺乏及時性。而智能時代構建的情境如VR智能語言交際情景,能根據交際對象和情境的變化做出不同的條件反射,增加外語交流的真實性和挑戰性。對比人機對話則較為刻板,對話形式和內容較為局限,因此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建構主義學生觀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視為主要,智慧和智能從內外兩層面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對於千姿百態的學生群體而言,每個人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各有差異,這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特點補充學習內容,完善語言結構。學校可通過雲技術共享學習資源;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更新其他群體的學習動態,利用群體壓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構主義教師觀著眼於教師指引、協助角色的構建,通過教學相長促進新知識的產生。智慧和智能時代教師的任務在於布置課題、補充討論,實現了新角色的轉換;但也對教師角色提出挑戰:網路資源豐富多彩,學生接觸到的內容可能並沒有被老師捕捉到。這樣就有利於克服教師惰性,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以及相關知識的網路檢索,實現無時無刻不進修。經過師生、生生之間對知識的共同建構,他們的社會關系也得以建構。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前行動力,必然面臨各種阻力,亦離不開堅定的信念支撐。大學外語教學改革是一場風險戰,亦是一場持久戰,不能忽視對改革對象的影響,不能輕視改革的長遠影響。
;㈡ 如何看待TPR對外語教學法的影響
TPR對外語口語的教學有很強的適應性銷余, TPR教學是重視視覺聽覺觸覺在內的多種蔽渣學習方法,它以和其他教學法配合使用,取長補短,更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因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最佳,而緊張、急躁的情緒對於學習英語來說是不利的。教師應該宏斗悄盡量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TPR優點
1、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降低學生緊張情緒。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能實現學生對語言的快速理解,幫助建立學習思維,有利於學生的長時記憶。
4、有助於聽說能力的提高。
TPR缺點
1、教師肢體語言的不恰當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2、適用的詞彙少。
3、適用人群范圍不大。它適用的人群偏向於活波好懂的兒童與青少年。
㈢ 國家對英語教育的政策支持
法律分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教育行業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英語逐漸成為我國傳統教育科目中的新成員,並且在各階段學生群體中所佔比重也在不斷提高。對於學生來說,英語教學的重要步驟就是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歇息效率,本文通過闡述目前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政策背景,分析在英語教育中存在的教學問題鬧滑與現象,探究加強液困臘英語教育有效性的手段與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五條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尺喚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六條 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㈣ 談談外語教學派、教學流派、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如何影響教材的設計與編寫
任何新教學法的興起並不意味著舊方法的消亡。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外語教學法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都各有長處和局限性。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掌握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自覺地、靈活地運用他們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對象服務。
㈤ 語言功能觀對外語學習的影響
進入21世紀,以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為主旨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正式拉開了脊緩帷幕。這是英語教學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一場大變革。教學改革除了培養目標的改革,主要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而這三者都受教學思想的制約。教學思想統領教學實踐[1]。遺憾的是,一直以來,我國對相關英語語言學習理論和教學法的研究絕大多數都引進和借鑒西方的語言學習理論和方法。拿來的理論和方法遠超於本土的研究。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缺乏本土的實用性研究理論,即使有也很薄弱,使得英語教學方法相對滯後,最終也就嚴重地制約了我國英語教學的整體實效和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毋庸置疑,抓緊和加強對英語語言學習理論、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使之切實成為我國英語語言教學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這關乎我國英語教育的質量和效率,我國高等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語言素質的培養,以及新一代人才能否適應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基於對曾經風靡而今仍相當受歡迎的西方語言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目前國內英語教學中普通使用的功能語言理論的解讀,深入剖析了該理論指導下的外語學習觀對我國英語教學產生的深遠影響。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建立在一定的語言觀和語言學習觀上,即語言理論和學習理論基礎上。對語言和語言學習本質的認識直接影響到教學方法的形成和選擇。
任何一種語言教學法的產生都基於一定的語言觀和語言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語言學習觀是把語言學習視為一種行為,認為學會某種語言就是在後天環境中養成某種習慣,而這種習慣是通過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並加以強化來形成。行為主義者把學習視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把環境看成是刺激,把隨之發生的有機體行為看成是反應,認為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所以,余漏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相關研究成果成為行為主義教學豎野爛理論的重要理論來源。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決定了語言的社會屬性。人們在社會上的語言交往都是在某個特定的社交語境( social context) 中進行,即說話人使用語言和聽話人理解語言時共處的環境。我國的英語學習及其使
用,都是在學校環境中有意識地掌握這門語言的過程和方式,對語言的操練和應用大多局限於書本上的語言材料和封閉的課堂上,特別缺乏語言使用的真實環境———社交語境。
參考文獻:透視大學英語教學觀的轉向——基於行為主義語言學習觀和功能語言學習觀的分析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㈥ 外語教學法【三種成功外語教學法及其對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摘 要: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各國就對外語教學逐步進行調整和改革,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教學法,其中成績尤為突出的是交際功能法、以內容為基礎的教學法和浸沒法。這些成功的外語教學法對我國英語教學改革有一定啟示: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各學科的教與學相互配合,進一步加強對學習英語的認識,提供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
關鍵詞:教學法;英語;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3-0033-02
一、國外外語教學改革中成功的外語教學法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高科技時代,經濟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點,這對21世紀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信息素養和能在日常生活與專業領域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許多國家對21世紀外語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做出預測,並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對外語教學逐步地進行調整和改革,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教學法。
1.交際功能法(communication)。
在很大程度上以通用外語教學為主,即教學內容以日常使用的語言為主,培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外語交際的能力。而當今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專業加外語的復合型頌運人才,要求他們具備能在專業領域里運用外語進行交際溝通的能力,而不僅僅只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際能力。在這種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西方國家開始實施將語言教學與內容教學相結合的改革試驗。從而產生了「語言和內容融合學習」的方法。
主要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它是以語言的功能――意念項目為綱,既重視語言結構,又重視語言交際,通過運用外語進行有意義的交際行動來培養外語交際能力。②它並不排除語言知識的傳授,但語言教學應為學生的交際需要服務,應考慮學生在與別人交際中想表達自己同時又想理解別人的目的,因此,語言教學必須考慮語言和言語之外的因素。③它注意談話雙方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以及各自對對方所持的態度等因素在交際時可能產生的影響,如雇員與僱主,醫生與病人,父母與子女,教師與學生等。④交際法特別強調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與風土人情。
交際法的基本教學程序是情景呈現、結構練習和交際活動。把新的語言在情景中呈現給學生,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意義和用法。把新的語言點結構為單位進行操作,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有效地掌握所學的語言點,並在交際活動中正確地使用它們。
2.以內容為基礎的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在非語言學科教學中,外語被作為教學語言來使用。這種教學方式經常用於中學階段,因為中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所學用的外語各不相同。
其主要特點為;一是直接教外語,把外語和它所表達的事物聯系起來;二是任何時候都不用學生的本族語來進行教學。奧地利、芬蘭、德國和荷蘭等國的學校使用英語來教諸如地理、歷史、音樂或體育之類的課,也有的學校使用英語教一門職業技術課。在澳大利亞,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有使用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的 教學計劃 。這些學校使用的外語有漢語、法語、希臘語、義大利語、日語、高棉語、馬來-印尼語、波蘭語、西班牙語和土耳其語,這些教學計劃分布在各個教學階段上,但大多數是在小學階段。這些教學計劃和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來教授一些學科的教學計劃被一起實施。
它的主要優點:①它強調直接學習和運用外語,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外語這個工具。②注重口語和語音教學,抓住了外語教學的本質。③注重實踐練習,培養語言習慣。④它通過句型教學,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有計劃地學習實用語法,發揮語法在外語教學里的作用。⑤採用直觀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較為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大大地提高了外語教學的質量。
3.浸沒法(immersion)。
浸沒法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和內容拿基融合」的教學法。其教學目的野敏梁主要是掌握學科內容。學生是通過掌握符合他們所在年級水平的學科技能和學科知識來獲得語言技能的。加拿大從1965年就開始進行浸沒法雙語教學實驗,用這種教學法方式主要是對講英語的學生實施法語教學。自那時起,浸沒法在北美許多地方被採用,也出現了不同形式的浸沒法。在奧地利和荷蘭,越來越多的學校實施了類似於加拿大的浸沒法教學,它們稱之為 「雙語教學」。在德國,許多學校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實施所謂的 「通過外語來學習」的教學計劃,半天使用德語學習,半天使用外語來學習。這些學校使用的外語包括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波蘭語、俄語。實踐證明,當外語教學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時,學習外語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純粹的學習語言的方式高。因為,只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使用語言來實施真實的交際行為,才能使他們的語言學習產生良好效果。課程設計時要兼顧學科內容和語言形式。教師可循序漸進地提供可以讓學生模仿的、比較復雜的語言,並設計一些需要學生使用比較復雜的語言才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堂教學形式。
二、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外國外語教學給我們的啟示
英語教學在我國各個階段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來對於英語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當前英語教學改革,重點應該是教學方法的革新。
首先要大力提高英語教與學的效率。國外的實驗證明,當外語教學與學科結合起來時,外語學習的效率要比孤立、純粹的學習語言高,因為只有通過使用語言來實施真實交際行為,才能使他們的語言學習產生良好的效果。
我們可以借鑒「語言與內容融合學習」的方式,在全國各地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嘗試既開設英語課,又在電腦、物理、化學等學科用英語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使一批各門學科成績優秀的學生盡快地脫穎而出。
其次,各學科的教學要相互配合。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學科內容,但也不能忽視這一教學方式的另一個目的,即語言學習在語言教學方面,各門學科之間還應根據教學計劃,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以便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另外,我國許多大學招收的外語專業的本、專科生,基本上是偏重文科的高中畢業生,在大學外語系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語言文學類的。他們畢業後,到中小學任教,教學語言尚可,但用外語教某些理科課程很困難。因此,大學外語系招生是否可考慮招生一些高中學理科的學生,或文理科兼收。這樣可滿足我國部分中學對雙語教師的需求。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習英語的認識。人們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在真正的交際場合進行有實際內容、有實際意義的交際。外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這種交際能力。我國許多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持久的興趣。這里涉及到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從初一到高三的六年中,學生很少有機會把英語當作一個有用的交際工具在真實的場合來使用,他們學習英語的唯一用途就是考試。
此外,還要提供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我國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我們在英語課堂上給學生的練習所創設的情景也大多是人為的。我們可否借鑒「語言與內容融合學習」的方式,在電腦、物理和化學等科目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給學生提供一個在真實的交際場合,一個有意地使用英語的機會,讓英語真正變成一個交際工具。
參考文獻:
[1] 張士一.直接英語教學法[M].上海:中華書局,1922.
[2] 李庭薌主編.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吳棠,王才仁,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第3版,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
[4] 丁俊華.國內外外語教學法流派和體系回顧[N].英語輔導報,1997~1998.
[5]唐力行.英語教學方法與技巧[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責任編輯:閆會學】
㈦ 「高考外語改革對中學教學的影響」的調研報告
關於「高考外語改革對中學教學的影響」的調研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外語改革對中學教學的影響」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近流傳的2014年將推出的高考改革總體制度中,外語改革尤其突出,也最引人注目,同時引起了廣泛議論,無論是外語教師,即將面臨高考外語改革的學生,還是已經經歷過現有高考制度的學生,他們對高考英語有著不同的見解和想法。針對這一情況,XX實踐隊成員於7月26日到8月5日對石家莊、邢台、保定淶源、張家口張北等地中學的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詳細詢問了他們對高考外語改革的看法和建議。
對於中國的每一位學生和家庭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關高考改革的消息幾乎都能夠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2013年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英語改革方案,高考英語改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據現有消息,不難看出目前高考英語改革主要分為三個方向:
一是不再考英語,如英語考試將在江蘇省退出高考舞台;
二是仍保留英語考試且分值不變,只對考試題型進行調整,如英語聽力測試將在山東省高考中銷聲匿跡;
三是降低英語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語考試總分將自2016年被調低,由150分下降到100分。
在河北省即將推出的關於高考外語改革具體內容為:2016年,英語將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兩天將沒有英語考試),但是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准;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語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語120分,相應的,語文將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語100分(會考),語文提高到200分。
彩虹堂實踐隊的成員在不同的地區針對高考外語改革對中學教學的影響進行調研,在活動開始的前幾天,大家集中討論了活動進行的形式及內容,7月26日至7月29日,大家通過討論確定了訪談內容和問卷調查表,大家制定的問卷調查表主要是圍繞以下問題:
1、英語在教師、同學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2、高考英語改革對外語教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高考英語如果取消聽力會有哪些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4、高考英語分數降低對英語教學會產生哪些影響。
5、教師對現在英語教學模式的看法。
6、XX省高考英語改革的必要性。
7、教師及同學對此次英語改革的看法及意見,建議。
8、其他科目的教師對於此次高考英語改革的想法。我們還針對在問卷調查及訪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討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大家調研的學校不同,教師及同學情況不攔早同,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調整調研方式及訪談問題和問卷調查。7月30日到8月5日,XX成員在各自所在的家鄉,對當地學校進行了調研,並根據對不同地區的教師同學們的訪談及問卷調查情況進行了整理和總結。
在采訪交流中大多數老師認為高考英語改革對教學工作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一、影響教學方式
英語降低分值,英語課時肯定會減少,而且聽力比重增加,肯定會在英語總課時中增加聽力課程,也有可能是專門的聽力課。對於此次中高考英語改革,老師們都覺得肯定會對英語目前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沖擊,我們現在一堂英語課,包括很多內容,聽、說、讀、寫基本都包含了。
高考英語改革後,這樣的教育方式肯定會相應的做出改變。高考改革,英語實行一年多考社會化考試,並不是意味著不用學英語了,而是要回歸英語語言的本質,基本要求就是要會應用,會表達,改變一下「學習十幾年張不開嘴」的弊端。社會化考試不代表不考試,英語學習就是來應用的,以後不上學,去工作,英語也是必此慎備的。
社會用人單位依然會要那些英語能力好的人,英語的優勢還是在日益凸顯;英語的應用在日後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老師也表示根據國家政策的調整,要對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從發展趨勢看簡扒雀,將來英語科目更適合小班化的走班教學,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層次教學。許多英語老師也希望能專門負責聽說讀的各個分項。
二、影響教學崗位
我們有些學生英語能力強、平時考試分數高的,可能就會減少英語學習的時間,一些學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學英語了,所以英語課學生規模會逐漸縮小,我們英語老師可能就會富餘,大家就要面臨轉崗、下崗,接受再培訓等問題。英語中高考的調整,雖然不至於淘汰多少英語老師,但大家會面臨到的是轉崗,要有心理准備,尋找自己適合的崗位。
但並不是每個英語老師都適合轉崗,有些英語老師可能不適合轉崗。但思路還是很廣:
一是學校組織老師培訓,將一些教師轉到後勤工作。
二是自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備,將來轉崗的心理調適是有難度的,後期有些工作要跟得上才行。
此外,有些年紀稍長的英語教師在應對此次變革時,可能會有劣勢,年長些的教師,在語言上和年輕人相比,可能會有劣勢。年輕人接受媒體信息多,語言表述能力、詞彙量等各方面都比年長的教師強,但是多年的教學經驗,年長的教師也會有自己的優勢。將來如果轉崗,他們對於教學管理或行政管理也是擅長的。
很多其他學科的教師表示,自己很是擔憂這次改革。因為如果只看一次比較好的成績,有些孩子們考出自己滿意成績後,也許會不再努力學習,不再努力去繼續後面的英語學習。進而不斷減少對英語的關注,而是繼續關注其他科目,比如數學、語文等等。英語又不是母語,長時間不接觸就會生疏,那麼前面學的就容易忘記,也就前功盡棄了!還有,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就會頻繁的刷成績,直到刷到高分,有的直接刷到畢業。多數的孩子們會有這種心態,總是寄希望於下一次考試,確保萬無一失,即使是這樣,英語退出高考,也不能有更好的改變!
三、影響考試題目
根據此次的中高考改革方向,可以看出英語科目將注重功能教學,重視方向由讀的語言輸入變為寫和說的語言輸出,這樣完形填空題會被弱化。英語聽力考試增大比重,聽力課時量肯定要增加,一線教師也會給學生調高聽的力度和難度,會增加更多主觀聽力題的.訓練。
以往英語聽力的客觀選擇題比較應試,主觀題則更注重實際應用,能真正檢驗聽的能力,未來也真正應用得到。同時,改革將強調應用性,高考英語在出題方法和方式上都要發生變化,分值、考試時間、試題數量等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不能以簡單的分值分配來推斷。
高考英語改革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有兩面性的:比如對於語言能力好的同學,他會覺得這是一種損失,對於學習英語有一定困難的同學,他會很慶幸。走出個人的方面,我認為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極可能意味著很多學生失去了認識更廣闊世界的一個窗口。在萬人齊過獨木橋的高考選拔壓力下,不考英語基本就意味著大批學校不再教英語、大批學生不再學英語,因此,通過英語這扇窗來開闊視野、更全面、准確、客觀地了解世界幾乎就成了空談。現在教育普遍有些功利性,尤其是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大,高考英語改革一定會引起大家對英語學科態度的變化。
現在高校里學英語的,未來考慮走上教師崗的大學生們怎麼辦?如果過於功利,大家在中學階段漸漸疏忽了英語,沒有打好基礎,以後進了大學還是要面臨很高規格的英語考驗。將來英語四、六級怎麼辦?如果做科研,對外語要求就更高了,又怎麼辦?這些問題都令人擔憂。但是英語對於大多數不出國,不做科研的學生來講,即便進入大學,真正運用英語的時候也比較少,所以英語變得不那麼必要,這樣會減輕學生高考的壓力。對於面臨高考外語改革的學生群體,我們將初中剛剛畢業即將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作為采訪對象,若按高考改革制度來說,他們將面臨高考外語改革。
經了解,這些學生中,一部分對高考外語改革還不甚了解,大部分知道有這回事,但只簡單的認為外語會退出高考范疇,還有一少部分知道的比較具體。調查顯示,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於這樣的改革表示贊同,因為這樣貌似對外語學科的學習可以輕松一些,少部分學生表示不贊同,因為這樣可能削弱自己的學科優勢,另一部分學生沒有意見,覺得改革和以前公平程度相當。對於已經經歷過高考的同學而言,由於已和自己沒有多大的利益關系,更多的是感慨,有的可惜自己沒有趕上改革,有的說幸虧沒有碰到改革,不過,他們有著一致的觀點,就是學弟學妹們還是應該好好學習英語,一方面只有努力才會取得好成績,獲得最後的成功,另一方面,現在英語應用廣泛,學習英語能夠提高自身能力,沒有壞處。
英語在高考中佔得比重減小,並不是對英語的忽視,只是在高中階段降低了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將來進入大學階段,再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對高中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在高中階段的壓力可以減少一些,高中生就會有更多的精力來學習那些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了,高中生在高考上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對高中生來說,考進一所理想的大學不再那麼困難了。對大學生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學生就不會在大學階段覺得閑了,也不會覺得上了大學之後英語成績一跌再跌!
畢竟,英語在世界交流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英語是溝通國家與國家的橋梁!高考英語改革,大學英語成績必須一提再提,讓大學生有緊迫感,大學生才會更努力的學習,混日子的人數會大減的。
老師還告訴我們有很多人認為高中英語越來越不重要,不再好好學習英語,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高中英語雖說在高考中佔得比例小了,但是高中學習英語學習的英語基礎是不能被忽視的,它對將來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老師是不會對自己的學生的英語水平的要求降低一點的!這也是大多數英語老師對待高考英語改革的態度。
當老師們談完高考改革對大學生的影響後,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說一說我們的感受。我想我們作為一名大學生,對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了解是太深了吧!上了大學,老師對我們的督促少了,靠自己自覺能力學習的要求提高了。平時上課英語老師不再像高中那樣督促著我們背英語單詞了,不再給我們講英語語法了。
不再一遍又一遍的給我們放英語聽力了。總之,不再像高中英語老師那樣嚴肅的上課,總是幽默的給我們講課。給我們介紹英語名著、讓我們欣賞英語歌曲、詩歌等。我們的英語課變得越來越有活力,但是,課下的我們卻很茫然,不知該幹些什麼,所以我們也就開始忽略它,成績是一跌再跌。
英語本來就是一門需要背的功課,需要不斷的多、寫、聽的。這樣一來就需要學生們有毅力。對大學生的提高自我的素養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大學階段的英語任務加重後,對培養大學生的素養是很有用的。高中英語改革對大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未來英語小班化班級制度肯定是個趨勢,英語老師的責任也會跟著加重,除了英語教學,還要擔起小班的班主任,壓力很大。現在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改進。首先,高中的教學中,英語教學與初中的聯系不緊密,沒有做好牽線搭橋的作用。其次,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相對落後,「一切為了分數」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學注重詞彙、語法已經對學生的嚴格訓練,題海戰術,這些並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使很多學生對英語反感,應該趁此降分的改革機會改變高中英語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方式更加新穎。
英語在高考中一直佔有很大比重,突然傳出要改革的消息,肯定會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和討論,但高考英語改革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誰也無法斷定,只有通過時間的檢驗才知道這一改革是否有意義。現在,同學們要做的是,抱著一顆平常心,腳踏實地,好好學習。畢竟,我們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以後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俗話說:「一考定終身。」對於國人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關高考改革的消息幾乎都能夠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近日,一則有關高考英語改革的消息便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據現有消息,不難看出目前高考英語改革主要分為三個方向:
一是不再考英語,如英語考試將在江蘇退出高考舞台;
二是仍保留英語考試且分值不變,只對考試題型進行調整,如英語聽力測試將在山東高考中銷聲匿跡;
三是降低英語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語考試總分將自2015年被調低。
高考外語改革對外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是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極可能意味著很多人失去了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如果說我們的母語漢語為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扇門,那麼可以說英語這門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則為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扇窗,通過「門」、透過「窗」,我們可以更全面、准確、客觀地了解世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有近4億人以英語為母語,有約8億人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另外,「全世界50%至60%的報刊雜志用英語出版;60%以上的廣播節目是用英語播送;70%以上的郵件用英語書寫或用英語寫信封地址;85%的科技資料用英語發表。」在萬人齊過獨木橋的高考選拔壓力下,不考英語基本就意味著大批學校不再教英語、不批學生不再學英語,因此,通過英語這扇窗來開闊視野、更全面、准確、客觀地了解世界幾乎就成了空談。
二是高考英語中不考聽力勢必會弊大於利。
在高考這根強有力的指揮棒的指揮之下,英語考試中不考聽力所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相關學校和學生不重視聽力進而不練習聽力。而在英語學習中,聽的能力和說的能力又有著密切的正相關關系,即要想說好英語,務必要先聽好英語。因此,不難想像,高考英語中不考聽力勢必會帶來「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可悲結果。這絕非筆者誇大其詞,而是客觀事實,君不知有多少大學生在經歷了數十年的英語學習後仍然聽起來吃力、說起來別扭。聽力的取消不利於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
從語言技能來看,只有當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綜合運用,才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作為我國比較權威的檢測高中英語教學與學習成果的高考英語試題,就應該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也有人提出是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全方位地考察學生的語言技能並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因此,英語聽力的學習既有利於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發展」,又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很顯然,英語聽力的取消,勢必會影響我國整個中小學階段乃至大學階段英語聽力能力的學習,不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和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發展。這不但對學生日後的交際能力、綜合能力產生不利影響還會直接影響到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利於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構想的實現。
由於聽力分數並不計入高考分數中,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在高中階段放鬆了聽力訓練。然而,學生升入高校後需要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高中階段聽力訓練的缺失使他們在准備這兩項考試的聽力部分時感到非常吃力。此外,在課堂教學上,大中小學都採用了交際型、任務型為主的教學方法。但是,在課型設置上,如大學英語教改後所呈現的聽力、口語、讀寫、面授等多方位、立體式的課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一時半會兒還很難推行。
在這樣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和要求的背景下,「取消」會對中學生英語聽力技能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大學新生後續聽力技能的提高。不利於全面實施新課程標准提出的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這一要求。中學英語到了高三階段已完全成為有針對性的應考訓練,為了應付高考,為了追求升學率,英語教學基本上是教師「一言堂」,而且基本上是用漢語講授。學生在高三的學習時間里完全失去了用英語進行交際,從而提高聽說能力的機會,以前掌握的聽說能力也大大退化。
高考向來是最為敏感的指揮棒,如果再在此基礎上取消高考英語聽力,不僅高三的教學如此,勢必會波及到高二、高一,甚至初中的英語教學。那麼,最終的結果是: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缺少交際互動,課堂教學將重新回歸到沉悶的、舊的「一言堂」中。但是,如果只強調打基礎,強調閱讀、語言輸入,不展開交際,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而導致厭學。
三是對外語老師的影響。
「我們有些學生英語能力強、分數高的,可能就不想再學英文課了,一些學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學英語了,所以英語課學生規模會逐漸縮小,我們英語老師可能就會富餘,大家就要面臨轉崗、下崗,接受再培訓等問題。」北青報記者昨日在采訪某附中英語教學負責人時,她表示全校七十多位英語教師在聽到英語中高考調整消息時,許多人都面露難色。「英語中高考的調整,雖然不至於淘汰多少英語老師,但大家會面臨到的是轉崗,要有心理准備,尋找自己適合的崗位。」
英語老師可以轉到什麼崗位?該負責人表示,「學校用到英語的崗位還很多,如國際部、外事部等崗位,也可以考慮上英語選修課,組織英語活動。英語老師可以發揮自己所長,思路還是很廣的。我們有個老師非常喜歡織毛衣,她可以考慮開這個選修課。」但是否每個英語老師都適合轉崗,該英語教學負責人表示,「有些英語老師肯定不適合轉崗,但思路還是很廣:
一是學校組織老師培訓,不可能不管。
二是自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備,將來轉崗的心理調適是有難度的,後期有些工作要跟得上才行。」
此外,該老師認為有些年紀稍長的英語教師在應對此次變革時,可能會有劣勢,「我作為年長些的教師,在語言上和年輕人相比,可能會有劣勢。他們接受媒體信息多,語言表述能力、詞彙量等各方面都比我們強,但是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優勢。將來如果轉崗,我們對於教學管理或行政管理職位也是擅長的。」人員,還沒有解決編制問題,「現在這些英語教師很擔憂,
高考英語改革影響深遠,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可不慎重。要使學校和學生盡可能避免「聾啞式英語」教學、學習,就一定要揮好高考英語這根指揮棒,切莫讓糾正「聾啞式英語」教學、學習的導向誤入反對英語教學、反對英語學習的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