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資考試幼兒個體研究方法

教資考試幼兒個體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7 18:34:37

1. 教資考試幼兒心理學研究有哪些原則和方法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活動性原則以及發展性原則。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
實驗法又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教育心理實驗法等。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實驗法的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儀器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科學資料。不足之處在於: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合觀察和實驗進行。

2.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學研究方法還包括實驗法、教育行動研究法、教育敘事法、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
實驗法可分為自然情境中的實驗和實驗室中的實驗等,
教育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他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凱米斯提出教育行動研究由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四個基本步驟組成。
教育敘事法,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 (群體、組織)長期研究。歷史研究法指的是對事件發生發展過程的研究。 比較研究法指的是與其他國家對比的研究方法。

3. 幼兒園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幼兒園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二、調查法: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三、測驗法: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四、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五、經驗總結法: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經驗的先進性(觀念必須更新)

2.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4.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六、文獻法: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七、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八、案例研究法: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 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九、實驗法:

1.什麼是“實驗法”

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

2.試驗法的特徵:“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等特徵。

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當具有可重復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復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

3.什麼叫“假說”?

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

4.教育實驗中的“變數”

①自變數(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數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里,教材就是實驗自變數。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

②因變數。因變數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數是對自變數的反應變數,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數作用於實驗對象之後所出現的效果變數。實驗因變數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

③無關變數(也稱“控制變數”)。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數,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數。

控制無關變數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以確實保證因變數的變化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數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

5.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形成假說

——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數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

關於幼兒園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現狀

(一)重形式輕過程。

“申請課題——開題報告——結題報告”,這是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個程序裡面,開題轟轟烈烈,有關人員都到場,筆記做得很完整,只是為了充實材料;而結題要麼是草草收場,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交出一份結題報告,課題研究就結束了,要麼在結題前搞臨時集中進行材料突擊,忽視最為重要的研究實踐過程,以至於很多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是短期內胡拼亂湊的結晶,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二)重演繹輕實踐。

有些課題選題寬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資料、閉門造車、做些文字資料,缺少實際的調查、測量、實驗、統計、分析等方法,只通過理論的演繹推理,最終形成的研究成果脫離實際。

(三)重完成輕有效。

課題研究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但一些學校的培訓的問題也諸多。如課題理論材料、學習材料、培訓材料隨意性很大,沒有圍繞專題研究選擇理論依據作為學習材料或者與專題沒有關系,材料的來源比較雜,想到哪裡,學到哪裡,培訓到哪裡,找點學習資料,大家做做筆記,留個學習的痕跡。這些理論的學習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無效的學習,實質上這些行為就是一種敷衍,“為研究而研究,為課題而課題”,沒有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題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後續研究。

為了追求所謂“眼球效應”,許多教師在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時喜歡標新立異。一旦出現新的動向或潮流,就聞風而動,課題研究中新名詞、新概念迭出。殊不知,這些“新名詞”、“新概念”的出現,許多老師一下子並不能真正了解和理會,反而拉大他們與課題研究之間的距離,進而產生畏難情緒。一味地求新求異,使教師教育科研缺乏主體性,阻礙對自身實際面臨問題的洞察和捕捉;也讓教師的課題研究變得曲高和寡,極大地挫傷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五)研究成果單一,只求編撰論文。

談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認為就是撰寫長篇大論的學術論文,似乎沒有論文發表就不能稱之為研究。一些教師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論文發表、獲獎的數量,忽視平時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而許多老師的論文大多是應景之作,並沒有真正體現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論文只是想方設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論文獻,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論結合,就能彰顯論文的力度和分量,進而造成論文話語方式的抽象,敘述結構的刻板,以及論點論據的空泛鬆散。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論文情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教育科研真正的實踐探討。

4. 幼兒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33網校整理了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的知識考點,幫助廣大考生了解教師資格證考試重點及出題方向。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一次通關攻略,立即查看>>
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幼兒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章試題特訓名師解讀考點】
一、觀察法
1.日記描述法;2.軼事記錄法;3.實況詳錄法;4.取樣觀察法。
二、談話法
如果你感覺整本書都是考點,可能你需要一套網校課程,讓名師幫你劃重點!如果你感覺教材學不完,知識考點記不住,多半是沒找對學習方法。233網校推出多層次多種輔導方案,高效通關從選課報名開始。去選課>>
三、作品分析法
四、實驗法
[nopage]
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什麼?233網校名師為你點撥各章節核心考點,點擊查看>>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分析哆啦A夢為您開啟教師資格證備考之旅

5. 特殊兒童個案研究方法是一種什麼樣的研究方法

一.個案研究的意義

就教育領域而言.個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針對一個人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此過程須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適當輔導策略.協助改善問題.以增進個人適應.

二.個案研究的目的
透過相關資料之搜集與分析.深入了解案主問題.找出全方位的問題解決模式.

邀集相關人員透過溝通與協調.取得共識.並就份內工作適度調整並配合.

透過召開個案研討會.教師相互分享經驗.以增進輔導知能.

三.個案研究的步驟

(一)確定個案:指確定研究及輔導的對象.個案來源可從幾方面得到:
教師發現:包括導師或科任教師.

訓導單位轉介:如學生違反校規或偏差行為導致記過等.

家長提出:由家長發現學生行為異常須輔導者.

學生自認有困擾.想獲得幫助以解決問題者.

從心理測驗結果篩選而得.

(二)確定個案的主要問題:是指透過導師.家長.訓育人員或案主個人的描述.
以了解案主主要問題之行為特徵.以便搜集相關資料.問題的描述重在具體
.清晰.明確.以事實的呈現為主.而非觀察者的個人意見.

(三)收集資料:指收集與主要問題相關的資料.

1.資料內容:

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結構.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職業狀況.手足人數.排行.

案主個人的資料:如性別.年齡.年級.身高.體重.健康狀況.外型特徵.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長史.

問題發展史:如首次發生的時間.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當時家庭與學校的背景事件.問題的處理及效果.

其他層面的影響:如食慾.睡眠.情緒.行為.

家庭適應:如親子關系.手足關系.父母管教態度與技巧.

學校適應:如師生關系.同儕關系.學習態度.學習成果等.

社會適應:如社區生活.休閑等.

2.資料收集的方法

觀察法:指透過教師教學的過程.父母親平時的相處.或在晤談中諮商員的觀察.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緒穩定情形.思考狀態.認知能力等.方法雖較主觀.但多為資料收集的首要步驟.

測驗法:指運用各類心理與教育測驗來了解案主的各種能力與心理狀態.常見的有智力測驗.人格測驗.性向測驗.成就測驗或態度測驗等.

晤談法:指透過與案主的談話以獲得所需的資料.此法所獲得的資料通常較缺乏組織與結構.但因是融入晤談過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願也較高.

文件分析:指透過收集案主的日記.周記.作文或照片等文件來了解案主的情形.

游戲技術:尤其適用於兒童.通常利用游戲或玩具等相關媒材來了解兒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

投射技術:指利用繪畫或相關投射測驗來了解兒童.

生理檢查:如懷疑案主的行為症狀與生理有關.則應先就診.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響.

(四)分析與診斷:資料收集完成後.分析架構常分幾個方面來看.包括學校方面.
家庭方面.社區環境方面.及個人因素方面.並根據所搜集的資料提出假設.
嚴重的偏差行為亦可以依照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編訂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
手冊」(DSM-IV)所訂之分類架構.來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此外.再介紹二種
常用模式以茲參考:

1.行為取向的診斷模式:

重點在了解兒童或青少年個案行為出現之前.當時及之後的環境刺激.及案主的行為-認知-情緒等層面的行為序列之間的關系.以找出個案行為的成因並發展出有效輔導策略.該模式又稱ABC模式.共包含三個層面:
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個案行為出現之前或同時出現的環境刺激.

行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對困難情境時.其認知.情緒及行為三個層面的行為依序出現互相影響的過程.

後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現問題之後.環境或他人所給予的刺激而言(喜歡或厭惡).

應用此模式來診斷時.應先與當事人或重要他人進行晤談.或進行實地觀察.以仔細辨認問題行為出現過程的先行事件.行為序列或後果事件.以茲診斷.

2.RQC模式∣轉介個案諮詢模式:

是由Knott 和Batsche(一九九一)發展出來用以診斷轉介過來的個案的理論架構和處理的流程.是一個適於衡鑒適應困難兒童的好模式.其架構包含四個部分:
兒童的家庭.鄰居和社區的概況.

兒童的就學和學習環境概況.

兒童個人的特殊狀況:包括身心發展.醫葯疾病歷史.個性(氣質).能力.態度.價值觀念.期望.社交技巧.人際關系.語言表達.自我調適.自我管理能力等.

兒童的社會-情緒結果狀況:包括其行為.情緒.人際關系之現況.適應環境的方式等.

(五)輔導與處理:通常依據案主問題的成因選用適當的策略.例如進行諮商.
游戲治療.行為改變技術.進行家庭訪問等.

(六)檢討輔導成效:輔導成效應作有系統的評量.從案主的反應.相關老師的意見
.家長的觀察及輔導者的自我評鑒幾方面來進行.

(七)撰寫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的格式如下:

1.基本資料:姓名(或代號).性別.年齡.年級

2.個案來源:如教師轉介.家長要求等

3.主要問題概述

4.背景資料:父母及家人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

(1)家庭結構

(2)家庭生活:包括父母親管教態度與方式.親子關系.兄弟姊妹關系.

(3)學校生活: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就.同儕關系等.

(4)社會生活:包括社區生活.休閑.人際關系與朋友交往情形等.

5.分析與診斷

6.輔導策略

7.輔導過程

8.輔導結果

9.追蹤及檢討

6. 「高頻考點」幼兒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驟

根據教師資格 《保教知識與能力》 的 考試大綱 要求,要求掌握 幼兒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驟 ,並能運用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和教育需求。 教師教育網 為幫助考生掌握此知識,特整理以下重要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和復習!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所要研究的現象或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的一種方法。觀察法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實施步驟:

1.觀察前的准備工作

確定問題、制定計劃,選擇適當的觀察和記錄方法。

2.進行預備觀察

目的是確保信度,避免或減少干擾因素造成的誤差。

3.進行正式觀察

正式觀察的過程要注意避免期望效應、放任現象、反應性現象、觀察儀器設備的干擾等幾種干擾現象。

4.觀察反思

反思推論或者猜測是否如實記錄客觀事實。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以談話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對於某個人、某件事、某種行為或現象的看法和態度。

實施步驟:

1.談話前的准備工作

包括編制談話提綱、安排談話事宜和准備談話工作所需要的紙和筆等。

2.進入談話現場:研究者要與談話對象建立融洽的關系。

3.進行正式談話:談話過程中包括提問、傾聽、追問、回應和談話記錄等幾個環節。

4.補充陳述內容:談話結束後,要整理記錄,做好小結。

三、作品分析方法

作品分析方法是研究者運用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和有效經驗,對研究對象專門活動的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了解研究對象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

實施步驟:

1.確定研究目標與研究主題

從三個方面來確定:一是收集信息;二是獲得幼兒園的信息,幫助處理問題;三是檢驗假設。

2.定義關鍵術語:圍繞研究目標確定研究題目,最好形式是:題目+研究方法。

3.作品抽樣:包括來源抽樣、日期抽樣和單元抽樣。

4.設計與開發簡易研究工具:需確定好分析維度和分析指標。

5.信度檢測:對同樣的研究材料進行分析統計,並比較量化結果。

6.評價與自我指導:參照標准評價完善研究。

四、實驗法

實驗法是教師根據研究目的對某些條件加以控制,有計劃地改變某種教育因素,從而考察因素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實施步驟:

1.提出實驗課題:遵循有價值、創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則。

2.建立實驗假說:對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進行推測和判斷。

3.實驗設計:對研究的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

4.實驗的實施: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操作實驗變數、控制無關變數。

5.資料的統計處理: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6.實驗報告:反映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根據 考試大綱 要求,幼兒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驟一般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在此基礎上把握。

7. 關於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途徑和研究方法

(一)把握孩子的興趣點,是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關鍵之一。1、用有趣的故事貫穿活動,培養幼兒興趣。2、利用幼兒豐富的想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二)、給幼兒自由探究的空間,是幼兒持久性學習興趣的關鍵1、利用園本課程的開設培養幼兒學習興趣2、在自然中探究科學的秘密(三)、豐富多彩的游戲,利於培養幼兒多種方式的學習興趣1、在音樂游戲中培養2、在藝術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興趣(四)、為孩子創設關愛、和諧的人文環境,是確保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1、利用人文環境創設,激發幼兒興趣。2、利用物質環境創設,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期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許多時候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會步入誤區,誤導或是急功近利,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如何給孩子良性定位,取決與教師對幼兒學習興趣培養的方法,法國愛爾維修說過:「即時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日本木村久也說過:「如果這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從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的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如何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最大潛能,讓孩子在興趣的氛圍中不斷成長,結合我們的課題研究與生活實際我的思考如下:
一、 把握孩子的興趣點,是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關鍵之一
1、用有趣的故事貫穿活動,培養幼兒興趣
每個孩子的個性存在差異,心理學告訴我們三、四歲幼兒的有意注意只有5-10分鍾,大班幼 兒也不過二十分鍾,因此在幼兒活動中,要把握好孩子的興趣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時引導,幼兒年齡小,興趣轉移很快,在活動中要隨時把握好教育時機,並變換不同的方法讓幼兒的興趣持久,例如在學習《兒童在游戲》這首鋼琴曲中,曲子的特點是歡快的,首先我以有趣的故事開始,接著試奏,在演奏的的過程中,我讓幼兒聆聽我曲目中的「故事」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聽了這段音樂你都想到了哪些事情,孩子給予我的答案是豐富的,把音樂和故事結合,勾出了樂曲中的重難點。當然在彈奏的過程中,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雙手的合作並不像「故事」中那麼有趣、精彩。但有趣、精彩的「故事」貫穿雙手的合作,孩子肯定會記得牢,記得准。把音樂抽象的東西轉換成感性的東西,那麼理解和分析這首曲目就輕松多了。
2、利用幼兒豐富的想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
仍以這首曲目為例,有的孩子把它想像成老鷹捉小雞的故事是有其道理的,前兩句類似的樂句,展示的是兩隊將要「開戰」的場面,然後第三個變化句是兩隊追逐游戲。音樂的漸強記號表現其激烈的場面與即將輸贏的一些表現,最後反復的一句是表現勝利者的喜悅。在學習中不單單是學習演奏,幼兒的想像力,口語表達力都能有所提高,學習的過程是啟發幼兒探究的過程,忽落了過程的培養是失敗的。
二、給幼兒自由探究的空間,是幼兒持久性學習興趣的關鍵
1、利用園本課程的開設培養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在學前段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如果單單從教師那裡獲取知識點和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的教育有很多的主觀能動性,很多時間都被老師擠得滿滿的,束縛了幼兒發展的空間,3-4歲是孩子初級觀察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福祿培爾在《人的教育》中指出,教育要順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發展的教育,尊重兒童的活動,重視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個性的發展。所以在日常教育中,給幼兒自由探究的空間,是幼兒持久性學習的關鍵,我們在課外之餘結合實際開設了自己的園本課程,利用我們集團豐富的社區資源,例如:陶瓷、木工、紙箱、布藝、娃娃廚房等6個專題室拓展幼兒探究空間,分期分批操作,毎個專題室配備了大量的操作物品,在陶瓷室,各種精美的成品陶瓷激起幼兒極大的興趣,在操作間有整個陶瓷生產的過程,從一個毛坯碗到精美的工藝品,無不讓幼兒感覺到驚奇,在活動中幼兒不僅了解了復雜的工藝程序,同時在智力、能力方面都有了大的提高。
2、在自然中探究科學的秘密
例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我們帶幼兒到我們的農場參觀,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孩子對一年四季的變化了如指掌,通過用圖畫去表達對自然的熱愛,用觀察的眼光去發現世界的美,知道了不同季節的瓜果、蔬菜的生長規律,在多次的探究中,孩子學會了很多蔬菜的種植方法,例如:我們在植物角種植的大蒜、麥苗和菠菜,讓幼兒體會到收獲的喜悅,看著它的生長過程,了解了它的生長期。這是課余之外的收獲,不僅開闊幼兒的視野,也鍛煉了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豐富多彩的游戲,利於培養幼兒多種方式的學習興趣
1、在音樂游戲中培養
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游戲應該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所以,在《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要求我們做到「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條件,尊重幼兒游戲的意見,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發展。要通過游戲和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接觸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操作、探索、發現,並與人交往,從中獲取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幼兒時期的教育應該是在游戲中逐漸完善和發展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隨機有效的教育方法, 同幼兒一起玩,在玩中指導,關注幼兒的興趣,順應孩子真正需求,在活動中,教師應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滿足幼兒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例如,在開展音樂游戲《大雨和小雨》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在一些游戲中生成了一些新的情節,如表演的過程中,當表演大雨嘩啦啦下的時候很多孩子積極為其他幼兒用雙手遮雨,這是一個隨機教育的好時機,我們及時在游戲中引導、鼓勵幼兒,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挖掘幼兒生成活動中有意義的個體經驗,在與幼兒分享游戲快樂的同時,運用各種策略積極回應幼兒的需要。善於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真正發揮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教育作用,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藝術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興趣
在藝術教學中也不例外,例:在教幼兒正確的手型這一節活動中,如果說按照大人的教法把手握拳做握雞蛋狀幼兒就很難理解,我們把手可以比喻成房子,在這個漂亮房子里讓你喜歡的小動物居住在裡面,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幼兒會很有興趣地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在這個漂亮的小房子里要求幼兒做到大拇指第一關節以指側端觸及琴鍵靠邊緣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每個手指自然彎曲,第一個小關節不能彎曲,用指端肉墊部分觸鍵,像小雞啄食東西一樣,掌關節自然拱起,然後讓每個幼兒試一試、練一練,看誰的房子蓋的最漂亮,這樣幼兒的興致會很高,在輕松中會掌握一些抽象難理解的東西,在認識高、中、低音區時可以把高音區比喻成小鳥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區則比喻成大老虎的聲音,讓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啟迪幼兒的思維。
四、為孩子創設關愛、和諧的人文環境,是確保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
1、利用人文環境創設,激發幼兒興趣
環境造就人,創設一種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環境,積極為幼兒搭建一個愛的和諧的舞台,是保證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幼兒需要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能激發孩子愉悅的情感,覺得溫馨 、有安全感。我們依據園所實際,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展需要,一年四季變換我們的環境創設,例如:在走廊和樓道,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孟母三遷》、《張良拾履》、《孔融讓梨》等經典故事,以及以經典古詩為主題的環境創設,在啟迪和教育幼兒的基礎上,又傳承了經典文化,整個環境充滿了益智教育的文化氛圍,促進了幼兒的心智發展。
2、利用物質環境創設,激發幼兒興趣
在班級我們創設了6個活動區角,每一個活動區擺滿了幼兒可操作的廢舊物品,例:在手工角我們准備了大量的活動材料,象我們利用服裝廠的下腳料做成的子母扣、飲料瓶做得喂飽寶寶、鍛煉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用高粱桔做得各種小動物,如:大馬、大象、小雞等備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戶外活動中,有大量的體育器械為孩子們創造了健體條件,10個大中型的滑梯,孩子們在其中樂此不疲,玩出了自己的花樣。

8. 幼兒教師想研究幼兒的什麼問題

(一)學前兒童發展
1. 理解嬰幼兒發展的涵義、過程及影響因素等。
2. 了解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基本觀點及其代表人物,並能運用有關知識分析論述兒童發展的實際問題。
3.了解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階段特徵、發展趨勢,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教育的適宜性。
4.掌握幼兒身體發育、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5.掌握幼兒認知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6.掌握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7.掌握幼兒個性、社會性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8.理解幼兒發展中存在個體差異,了解個體差異形成的原因,並春純伍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教育中的有關問題。
9.掌握觀察、談話、作品分析、實驗等基本研究方法,能運用這些方法初
步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和教育需求。
10.了解幼兒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或障礙,如發育遲緩、肥胖、自閉傾向等。
(二)學前教育原理
1.理解教育的本質、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與政治、經濟和人的發展的關系,能夠運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現實問題。
2. 理解幼兒教育的性質和意義,理解我國幼兒教育的目的和任務褲蘆。
3. 了解中外幼兒教育發展簡史和教育家的兒童教育思想,並能結合幼兒教育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4.理解學前教扒或育的基本原則,理解幼兒園教育的基本特點,能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5.理解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依據。
6.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7.理解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目的和意義。
8.掌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上的基本觀點和要求。
9.了解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

閱讀全文

與教資考試幼兒個體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串鉤主線與子線無結連接方法 瀏覽:82
取消電腦開機密碼的方法 瀏覽:914
樓地面工程施工方法有哪些 瀏覽:72
銅線安全計算方法 瀏覽:445
家庭地瓜種植方法 瀏覽:783
簡述繼電器工作狀態的檢測方法 瀏覽:375
吉利遠景皮帶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714
銷售品種多用什麼方法計算成本 瀏覽:585
洋蔥的種植技術和方法視頻播放 瀏覽:738
luna使用方法第一次 瀏覽:929
引火歸元的簡單方法 瀏覽:538
蔬菜架子種植方法視頻 瀏覽:507
四季梅養護方法視頻 瀏覽:322
快速祛皺紋方法 瀏覽:656
春夏腳氣的治療方法 瀏覽:138
實證研究方法不足怎麼寫 瀏覽:574
預制塊一塊一塊的裝車簡便方法 瀏覽:231
感統教具的使用方法 瀏覽:215
電信網路5g慢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771
自重街頭訓練方法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