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制葯設備的清潔
生物制葯設備的清潔
摘要:生物制葯設備因其葯品本身成分和生產過程的特殊性,具有比一般葯品設備更容易形成殘留物,更難清潔的特性。
2010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明確要求了清潔方法應當經過驗證,證實其清潔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本文旨在對最近各類現行法規對清潔驗證的要求,生物制葯設備的清潔劑的選擇和清潔方法的開發,檢測方法的確定,清潔周期的確定及再驗證,做一系統性綜述。
關鍵詞:清潔驗證; 生產設備; 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具有成分復雜,易變性,使用的原輔料多為生物活性物質,去除無效成分過程復雜,最終製品要求無菌,設備清潔難度較大的特點。
其整個生產過程存在較高的風險。
為了保證製品的安全,有效,最終無菌,必須做好清潔驗證。
生物製品生產工藝較為復雜,一般包括:細胞復甦,病毒培養,病毒收獲,濃縮,純化,(滅活),配製,灌裝,凍干,包裝等步驟,不同的工藝步驟需要使用不同的生產設備。
一般認為與產品(中間品)直接接觸的設備為關鍵生產設備,比如發酵罐,配製罐,灌裝機等等。
本文就各類法規對清潔驗證要求進行總結,並對生物製品生產設備清潔驗證過程中的清潔方法的確定,檢測方法的確定,清潔周期的確定及再驗證進行探討。
1、各類法規對清潔驗證的要求: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已經於2011年3月1日施行,要求制葯企業保證生產設備潔凈。
GMP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清潔方法應當經過驗證,證實其清潔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清潔驗證應當綜合考慮設備使用情況,所使用的清潔劑和消毒劑、取樣方法和位置以及相應的取樣回收率,殘留物的性質和限度、殘留物檢驗方法的靈敏度等因素。”[1]根據美國聯邦法規CFR 211的規定:“制葯企業需要在適當的時間間隔內,對設備和器具按照官方或其他已制定的規范進行配信清潔、維護和消毒,防止那些能改變葯物產品的安全、特性、濃度、質量、純度的故障培碰輪或交叉污染,從而保證葯品的質量。”
國家FDA檢查葯品生產設備時,將以GMP為依據,要求制葯企業提供有效的、連續的清潔驗證數據及報告,能夠證明一個特定的清潔程序能一貫地在某個預先確定的限度內清潔設備;取樣和分析方法必須具有科學性和提供足夠的科學基本原理來支持此驗證。
WHO GMP 第155條對清潔驗證的原則是:清潔方法應吵鄭該經過驗證,證實其清潔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清潔驗證應綜合考慮設備的使用情況,所使用的清潔劑和消毒劑,取樣方法和位置,以及相應的取樣回收率殘留物的性質和限度,殘留物檢驗方法的靈敏度等因素。[2]
2 、生物制葯設備的清潔劑的選擇和方法的開發
2.1在實施清潔和清潔驗證時,選擇合適的清潔劑和清潔方法是清潔驗證中最關鍵的第一步。
首先要考慮的是選擇何種清潔劑。
對於清潔劑的選擇,一般情況應基於對最難清潔的物質進行分析,該物質可能是葯物的活性成分,也可能是葯品的輔料。
根據生產工藝的不同,以及生產設備的不同,最難清潔的物質是不一而同的。
清潔劑的選擇應依據設備及殘留物的具體情況而定。
必須考慮清潔劑的安全,無危害性,對設備無腐蝕性,易於清洗並有足夠靈敏的方法檢測清潔劑的殘留。
另外,還應注意到水的影響,水的性質,純度,硬度對清潔劑的清潔效果產生影響。
[3]一般生物制葯設備的清潔劑有純化水,1%~2%的強鹼溶液 (去除蛋白質類殘留),1%~2%的碳酸鈉溶液 ,乙醇,注射用水(最後一遍清洗時)等。
2.2工藝設備的清潔方式,通常可分為手工清潔方式和自動清潔方式,或者兩者的結合。
清潔方式的選擇應綜合考慮設備的材質,結構,設備的用途和清潔效果等各個方面。
手工清洗的主要特徵是人持清潔工具對設備進行清潔,通常需要將設備拆卸到一定程度,並轉移到指定區域,比較繁瑣,人為影響因素較多。
但是某些清潔設備或區域只能進行人工清洗。
比如一些小容積的發酵罐,需要拆卸後進行清潔。
自動清洗(CIP)是指設備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動完成清潔,對設備要求較高,但是自動清洗的重現性較好。
2.3制定清潔方法的SOP一般應該包括:清潔的范圍和對象,責任人,潔具,清潔劑和消毒劑,是否為在線清洗,設備是否需要拆卸 ,清洗過程的步驟指導,清潔過程的監控和記錄,清潔後如何檢查,清潔的合格標准,清洗後的.設備如何存放,存放的有效期。
3清潔後的檢測方法
3.1在選定清潔劑和清潔方法進行清潔後,還應對清洗效果進行檢測。
對清洗後設備的取樣一般有最終淋洗水取樣和擦拭取樣兩種。
取樣完畢後則需要對樣品進行檢測,對於非關鍵設備,尤其是專用設備,一般只要求清潔後無可見殘留物即可。
對於一些簡單的生物制葯設備,其清洗方法為使用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處理,對應的檢測方法是通過對最終淋洗水的PH的測定,來判定其是否已經達到清洗的合格標准。
對於一些關鍵設備,尤其是在線清潔的設備,則採取總有機碳(TOC)檢測方法,通過檢測水中有機碳的含量來推測水中雜質的含量,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清洗效果檢測中,而且TOC檢測方法具有省時,省力,節能減排的優勢[4].
3.2清潔驗證的分析對象是殘留物,清潔驗證中所用的分析方法也需要進行方法學驗證,若採用的是國家葯典標准,該方法的驗證可以省略,但是需要對檢驗方法和檢驗儀器的系統適應性進行驗證。
清潔驗證中的殘留物的檢測一般為定量或限量檢測方法,依據葯典標准,其分析方法學驗證的內容應包括:方法的專屬性、准確度、精密度(重復性、中間精密度)線性和范圍、檢測度和定量限等等。[5]
4清潔有效期的確定及再驗證
4.1 清潔的有效期的確定
清潔有效期的驗證一般按以下方法進行:清潔結束後按照清潔規程對設備進行乾燥,儲存,儲存期間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的最難清潔部位連續取樣,檢查微生物殘留限度,當微生物測定結果接近微生物殘留標准時,此時設備保持清潔的時間即為清潔的有效期,之後的生產過程中清潔後的設備不應超過此有效期。
4.2再驗證
如果清潔劑濃度或品種改變,或清潔程序有重大修改,增加生產相對更難清潔的產品或者生產的產品改變,設備有重大變更,已經到了設備清潔規程規定的再驗證周期,等情況,都應進行再驗證,以保證清潔有效和生物製品的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版[S]
[2]WHO清潔驗證指南TRS-937版[S]
[3]周慶凱.孫巍.曹鳳蘭.杭太俊.關於葯品GMP生產設備的清潔驗證的探討[J].海峽葯學,2011,23(12)258-259.
[4]王燕.梁毅.在線總有機碳分析應用於清潔驗證的可行性研究[J].機電信息,2010,23:24-29..
[5]陳雯秋.清潔驗證中的分析方法驗證[J].中國葯業,2005,14(4):17-19.
B. 如何用TOC進行清潔驗證.ppt
網頁鏈接
下載鏈接如上。
總有機碳(TOC)是一種關鍵質量屬性(CQA,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是檢測清潔的關鍵過程參數(CPP,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的眾多手段之一。依靠定期實驗室淋洗或棉簽取樣的專屬性方法(例如HPLC),與使用已確認、經方法驗證並在清潔驗證生命周期的各關鍵步驟使用TOC儀相比較,前者相對效率低且不可靠。
但是,這種TOC的應用只能與清潔相關的過程驗證生命周期方法配合使用。在這一應用中每個階段都可能影響TOC值。例如,用戶需要了解潛在的使用TOC時所需的各種因素,及其對分析方法產生的影響。
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及相關的國際組織,致力於制定長期法規服務大眾,確保葯品的效力、一致性和純度。當前《優良操作規范(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cGMPs)》中的法規條例要求生產商按照詳細的過程和規范, 來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
TOC拓展資料
簡介
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中文譯為"瓶頸理論",也被稱為制約理論或約束理論,由以色列物理學家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博士創立,與精益生產、六西格瑪並稱為全球三大管理理論;其核心觀點為立足於企業系統,通過聚焦於瓶頸的改善,達到系統各環節同步、整體改善的目標。
艾利·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1947年3月31日-2011年6月11日)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大師、哲學家、教育家、國際高德拉特機構創辦人。他發明的TOC為無數大小企業帶來營運業績上的大幅改善,包括IBM、通用汽車、寶潔、AT&T、飛利浦、ABB、波音等。
高德拉特博士被業界尊稱為「手刃聖牛的武士」,勇於挑戰企業管理的舊思維,習慣打破「金科玉律」,以嶄新的角度看問題。他曾被《財富》雜志稱為「工業界大師」,被《商業周刊》形容為天才。他發明的 TOC 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為無數大小企業帶來營運業績上的大幅改善,包括國際商業機器(IBM)、通用汽車(GM)、寶潔(Procter&Gamble)、AT&T、飛利浦(Philips)、ABB、波音(Boeing)等。
總之,TOC是簡單而有效的常識管理,教導人們清晰思考的方法,改善組織目標。
來源網路
C. 清潔驗證分析方法驗證線性范圍在哪裡有規定
清潔驗證在品生產中屬相最為重要的一項驗證,是一個系統驗證,但你也不要想得那麼復雜,有一條思路你可以參考一下:
清潔方法: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清潔?依據是什麼?特別是與品直接接觸的設備表面物留,還有清潔劑的殘留,你都得有實驗數據說明你的清潔方法是可靠的、安全的(包括清洗次數的科學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清潔方法的驗證」你必須得做;
2.取樣方法:你的取樣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有代表性?包括你的取樣材料、取樣工具、取樣姿勢等。如:取樣用的棉簽,它能否在劃定的區域面積內,用上下還是左右劃動,多少次能將殘留物取到棉簽上來,化驗時棉簽的溶出度是多少等方面的問題,你也得有驗證,並有相關數據;
3.化驗方法:化驗方法是否能達到所需精度,在化驗過程當中是否存在降解等等,你也得進行驗證;
4.至於限度或可接受標准,這得根據你上批次的產品來定(上批次品每天的最少量和最大量)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你根據自己單位具體產品去定可接受限度的多少;
5.是否能涵蓋其它產品:這得由產品的性質來說,有的產品是水溶性的、有的產品是酯溶性的……那你的清潔方法就有可能不一樣,那就得根據這些特性分別做不同的驗證;
6.清潔後放置時間:也就是指清潔周期,有二個方面要考慮,一是品殘留的降解速度(這個數據在品的穩定性究研中有),降解後對後面將要生產的品質量有無重大影響;二是生產環境的保留時間,這方面你得有環境的監測數據,包括塵埃粒子和沉降菌等
D. 清潔驗證的取樣方法
1、設備清潔驗證中,需對設備清潔後進行殘留物質取樣、檢測,必須確定取樣位置。取樣位置的確定原則是設備上的最難清潔部位作為取樣點,目的是保證取樣在設備清潔後的最差部位上進行;
2、取殘留物樣的取樣方法有最終淋洗水取樣和擦拭取樣二種方法,各自適用於不同設備的取樣,具體要求如下;
(1)最終淋洗水取樣:為大面積取樣方法,其優點是取樣面大,對不便拆卸或不宜經常拆卸的設備也能取樣。因此其適用於擦拭取樣不易接觸到的表面,尤其適用於設備表面平坦、管道多且長的液體和漿料生產設備。
(2)擦拭取樣優點是能對最難清潔部位直接取樣,通過考察有代表性的最難清潔部位的殘留物水平評價整套生產設備的清潔狀況。通過選擇適當的擦拭溶劑、擦拭工具和擦拭方法,可將清洗過程中未溶解的,已「干結」在設備表面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質擦拭下來,能有效彌補淋洗取樣的缺點。
3、不管是何種取樣方法,在對殘留物和微生物殘留物取樣時,應先取微生物殘留樣,後取殘留物樣,以防止後取微生物樣時,樣品受到污染;
4、取樣方法應經過驗證,以證明其適用性。取樣方法的驗證實際上是對溶劑或和葯簽的選擇、取樣人員操作、殘留物轉移到溶劑或和葯簽、樣品溶出(萃取)過程全面考察;
5、設備清潔驗證中取樣,應從設備最終每一次淋洗結束後進行,以確定設備的淋洗次數。但是,在每一次淋洗時,如殘留物檢測不合格,不能進行重復取樣,直至檢測合格,這表明淋洗次數不足夠。
E. 清潔驗證有效成分殘留用什麼方法測
這個得根據門類不同而區別吧。
對於農葯,國際上通常兩大類:生化測定法和色譜檢測法。
但是傳統的GC/MS等農殘分析技術檢測成本高、時間長,這就給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監督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因此也催生出大量的快速農葯殘留的檢測技術,常見的有化學速測法、免疫分析法、酶抑製法和活體檢測法等。
(1)化學速測法,主要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水解產物與檢測液作用變色,用於有機磷農葯的快速檢測,但是靈敏度低,使用局限性,且易受還原性物質干擾。
(2)免疫分析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最常用的是酶聯免疫分析(ELISA),基於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識別和結合反應,對於小分子量農葯需要制備人工抗原,才能進行免疫分析。
(3)酶抑製法,是研究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快速農殘檢測技術,主要根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葯對乙醯膽鹼酶的特異性抑制反應。
(4)活體檢測法,主要利用活體生物對農葯殘留的敏感反應,例如給家蠅餵食樣品,觀察死亡率來判定農殘量。該方法操作簡單,但定性粗糙、准確度低,對農葯的適用范圍窄。
對於殘留溶劑,早期用來測定葯品中殘留溶劑的方法是乾燥失重測定法。也就是通過加熱過程中,樣品的質量減失來測定殘留溶劑的含量。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就是非專屬性。只能對其總量分析而無法對定性鑒別,而且水分也會干擾殘留溶劑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也通常利用特定溶劑和特定化學試劑的反應測定葯品中的殘留溶劑,雖然專屬性尚可,但靈敏度較低。
目前,殘留溶劑方法被氣相色譜法所取代。氣相色譜法不但具有良好的分離能力和高靈敏度,特別是和葯品中殘留溶劑的復雜樣品的分析。推薦使用毛細管色譜柱-頂空進樣系統,當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進樣方法。
對不宜採用氣相色譜法測定的含氮鹼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採用其它方法,如離子色譜法等。
測定殘留溶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確定被測的有機溶劑、選擇合適的色譜柱、制備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選擇合適的進樣方法和滿足檢測靈敏度要求的檢測器。
F. 請教清潔驗證中的風險評估應從哪些方面來做
1.
設備的設計是否易清潔2.
共用產品的危害,毒性與非毒性,小劑量與高劑量產品,3.清洗方法的選擇:從理論上分析管道沖洗的雷諾數是否達到湍流。水溫、壓力、時間4.清潔劑的選擇:對產品的適用性,殘留5.區分是人工清洗還是自動清洗:a.
人員操作
多變性,設定參數的可控性、易操作性、規范性、每次執行的等效性,b.
CIP終點的檢測裝置:靈敏度、准確度等等,不同的設備清洗驗證風險評估不一樣,風險評估是基於你對所評估領域的了解程度和對法規、相關專業知識理解程度上的。不可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