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析物質成分有什麼方法
分析物質成分方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種綜合評價方法。它比較了樣品的相對位置,比較了樣品的優缺點,缺口和原因。方向不積極,沒有正確的結論。因此,在分析中,必須轉發指標體系中的強度逆指數和中等指數。
主成分分析的理論和計算較為成熟,但主成分分析的應用尚未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成熟狀態。
根據總結,一些用戶在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綜合評價時有以下10個問題。
1、原始數據不正,有什麼影響?如何轉發?
2、原始變數是否意味著主成分的平方和不是1對?
3、主成分分析的主成分正交旋轉後會發生什麼?
4、回歸計算是否需要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成分?
5、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因子分析嗎?
6、何時進行主成分分析?
7、主成分分析有時會丟失一些原始變數的原因是什麼?
8、如何命名主成分並維護原始變數和多個主成分之間的內在關系?
9、前m個主成分仍然是多因素,客觀上只使用綜合主成分進行綜合分析?
10、綜合評價結果,如何深入了解決策相關程度?
主成分分析服務范圍
1、產品開發或改進:一般分析,比較分析,特殊需求分析。
2、質量控制:供應商評估,內部控制檢查。
3、工業診斷:異物分析,失效分析,副產物分析。
4、了解成分:(溶劑,表面活性劑,樹脂,主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名稱
5、組分定量或驗證,未知重復,無機定性定量,橡膠和塑料主成分表徵等。
② 分析影響因素的方法有哪些
分析影響因素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相關性分析法、方差鬧伍分析法胡衡。
3、方差分析法。
方差分析為數據分析中常見的統計模型,主要為探討連續型資料型態之因變數與類別型資料型態之自變數的關系。當自變項的因子中包含等於或超過三個類別情況下,檢定其各類別間平均數是否相等的統計模式,廣義上可將T檢定中方差相等的合並T檢定視為是方差分析的一種,基於T檢定為分析兩組平均數是否相等,並且採用相同的計算概念。
③ 因素分析法具體分為哪幾種
1、連環替代法
它是將分析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並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即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標准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2、差額分析法
它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3、指標分解法
例如資產利潤率,可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的乘積。
4、定基替代法
分別用分析值替代標准值,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例如標准成本的差異分析。
④ 什麼是因素分析法
問題1:什麼是因素分析法?
問題2:因素分析法是什麼意思?
因素分析法是用來測定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某種經濟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的影響的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某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分析中應用頗為廣泛。
因素分析的前提條件是在具有乘積關系的指數體系中進行。
因素分析的主要作用
因素分析是從數量方面研究現象動態變動中受各種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主要藉助於指數體系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變動中各種因素變動發生作用的影響程度。
因素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兩個問題。
1)利用綜合指數體系,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總量指標的變動受各種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
2)利用綜合指數編制的方法原理,通過平均指標指數體系,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平均指標變動受各種因素變動影響程度。
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相關聯因素的剖析。
其特點不是藉助於數字模型,而是根據相關因素的性質,表明其數量變化對所研究現象變動的影響關系與制約關系,從本質上講屬於經驗方法
2.指數體系及其因素分析。
在經濟上有聯系,在數字上存在等式關系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指數,稱為指數體系。利用指數體系測定各影響因素對某種經濟現象總體變動的方向和程度所產生的影響就是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對總量指標變動進行二因素分析
如工業總產值指數=產品產量指數 * 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總產值增長量=由於產量變動而增加的產值 + 由於價格變動而增加的產值
銷售收入指數=銷售量指數 * 銷售價格指數
銷售收入增長量=由於銷售變動而增加銷售額 + 由於銷售價格變動而增加的銷售額
分析其中一個因素變動時,將另一因素固定下來,分別將二個因素進行分析。
(2)總量指標變動進行多因素分析
常常用根據指數原理派生出來的連鎖替代法,來解決多因素指數體系編制問題,其操作過程是:第一步將影響某一經濟指標的各個因素,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並考慮計算的實際經濟意義,排列成合理的順序。即數量指標排列在先,質量指標排列在後,相鄰的兩個因素指標相乘或相除有實際的經濟意義(等於新的指標)。第二步分析某一個因素變動對總變動的方向程度所產生的影響時,假定只有該因素變動,而其餘因素都固定不變,一直分析到最後一個因素為止。
(3)平均指標的因素分析
在統計分組的情況下加權算術平均數的大小受兩個因素的制約,一個是各組標志值(或組平均數)的影響,一個是各組總體、單位數在總體中所佔比重的影響,也即總體結構的影響。其關系式如下:
平均指標指數=固定構成指數*結構影響指數
(各組標志值變動) (各組單位數變動)
運用上述指數體系,借鑒“將其中一個因素固定下來,只觀察另一個因素變動”的思想,分析這兩個因素對平均指標變動的影響。
指數因素分析法可廣泛運用於不同空間,包括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之間的對比。運用於實際與計劃的對比,還可以擴展到相對指標的變動分析。
3.相加因素的分析方法
在社會經濟現象中,有一些現象的變動是由其總體內各個組成部分(或稱構成因素)變動影響的結果。如工業總產值的變動是由輕工業與重工業共同變動影響的結果。由此可見,相加因素是指現象變動是由各個組成因素變動的總和,其分析方法是採用比重法和差額法測定總體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動。對現象總變動的影響程度或稱拉力度。
比重法是根據某因素在基數中所佔比重與該因素報告期與基期的相對離差確定某因素變動對現象總量變動的影響程度。
差額法是指某因素的報告期絕對量與基期絕對差的離差與基數對比,確定某因素變動對現象總量變動影響程度。
計算貢獻率是因素分析的重要內容,對此不能沿用日常生活中對“貢獻”的理解。貢獻率因素分析中存在特定的涵義,是指由於某一因素的影響使總變動增長的份額占總變動的比重。有時貢獻率還會出現負值,稱為負貢獻。
運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
1、確定需要分析的指標;
2、確定影響該指標的各因素及與該指標的關系;
3、計算確定各個因素影響的程度數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時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素分解的關聯性;
2、因素替代的順序性;
3、順序替代的連環性,即計算每一個因素變動時,都是在前一次計算的基礎上進行,並採用連環比較的方法確定因素變化影響結果;
4、計算結果的假定性,連環替代法計算的各因素變動的影響數,會因替代計算的順序不同而有差別,即其計算結果只是在某種假定前提下的結果,為此,財務分析人員在具體運用此方法時,應注意力求使這種假定是合乎邏輯的假定,是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假定,這樣,計算結果的假定性,就不會妨礙分析的有效性。
⑤ 因素分析法常用的方式有
因素分析法常用的方式有:連環替代法、差額計演算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經驗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該方法主要指根據價值工程對象選擇應考慮的各種因素,憑借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集體研究確定選擇對象。
該方法簡單易行,要求價值工程人員對產品熟悉,經驗豐富,在研究對象彼此相差較大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比較適用,缺點是無定量分析、主觀影響大。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差額分析法、指標分解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現代統計學中一種重要而實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統計分析的一個分支。
使用這種方法能夠使研究者把一組反映事物性質、狀態、特點等的變數簡化為少數幾個能夠反映出事物內在聯系的、固有的、決定事物本質特徵的因素。
方法功用: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運用數學方法對可觀測的事物在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外部特徵和聯系進行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從而得出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復雜的研究課題大為簡化,並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⑥ 物質流分析方法
近年來,物質流分析已成為歐美國家評估資源效率與環境影響的一種重要方法,並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9]。物質流分析理論認為,經濟社會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從根源上主要來自於環境與經濟系統之間的物質流動,包括從環境向經濟系統所輸入的自然資源和從經濟系統向環境所輸出的廢棄物。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取決於輸入的自然資源數量和輸出的廢棄物數量,二者的數量越少,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越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若要增強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一方面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從環境獲取自然資源的數量,降低環境遭擾動破壞的風險;一方面要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向環境排出的廢棄物數量,降低環境污染風險。因此,可以採用環境-經濟系統輸入輸出物質的重量作為經濟發展對環境壓力的衡量標准[10]。
雖然物質流分析的思想萌芽於100多年以前,但是較為成形的物質流研究思想直到1968年Ayres等關於經濟系統物質與能量流動論文的發表[11]。隨著物質平衡、工業代謝等概念的提出與完善,物質流分析方法逐漸從理論進入實踐層面。日本較早引入了物質流分析方法,於1992年由環境署首次公布國家物質流賬戶[12]。次年,德國也發布了國家物質流分析結果[13],物質流分析遂迅速成為環境經濟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德國Wuppertal研究所等4國研究機構系統提出了物質流分析的框架與方法,並於1997年和2000年聯合發布了德國、日本、荷蘭、美國、奧地利等國的輸入物質流和輸出物質流[14,15]。之後,運用物質流分析方法對本國經濟系統進行分析的國家不斷增加,比如丹麥[16]、芬蘭[17]、匈牙利[18]、英國[19]、巴西[20]、菲律賓[21]、捷克[22]、義大利[23]、瑞典[24]、中國[25]等。2001年,歐盟統計局發布了物質流分析方法手冊,規范和指導各國物質流核算和分析[26];2004年,奧地利資源管理學家Brunner等出版了《物質流分析實用手冊》,系統介紹了物質流分析的概念、歷程、方法與應用案例[27];200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了OECD國家物質流與資源生產率測算指導手冊,包括技術指南、核算框架等[28]。這些手冊的出版對物質流分析方法的推廣應用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國家尺度物質流分析基礎上,近年還開展了區域尺度或全球尺度的物質流分析。德國Wuppertal研究所於2005年對歐盟15國輸入、輸出物質流進行了核算,發現歐盟15國資源利用與經濟增長存在相對「脫鉤」的趨勢[29]。聯合國環境署(UNEP)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於2011年和2013年發布了1970~2008年亞太地區資源輸入流與資源生產力核算結果[30,31]。Steinberger等人採用物質流分析方法對全球生物量、化石能源、礦石與工業礦物、建築材料等自然資源開采量進行了核算,表明近十幾年全球自然資源開采量迅速增長,在21世紀初每年約開采(470~590)×108t自然資源用以支撐世界經濟的發展[32]。
地質環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物質大部分來自於地質環境,所排出的廢棄物大部分也去向地質環境。Neuman-Mahlkau研究得出,全球社會經濟每年所搬運的岩石物質總量為35km3,已經與外地質作用造成的岩石物質流37km3相當[33]。牛文元等統計得出我國社會經濟每年搬運的土壤和岩石約為381.7×108t,是我國河流每年攜帶入海泥沙總量的76.3倍[34]。由此可見,地質環境與社會經濟的物質流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目前地質環境與社會經濟的物質流分析尚缺乏系統的研究,專門的地質環境與經濟系統物質流核算尚不多見。
物質流分析在資源環境管理中得到了普遍應用,成為制定資源管理、環境保護政策的重要依據。歐盟採用物質流分析核算數據來監測、評估各成員國提高資源效率與促進環境保護的進展情況,推動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的減量化,目的是促使經濟增長與資源利用「脫鉤」[35]。物質流分析方法具有物理意義清晰、方法先進、適用不同層面等優點,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例如,物質流核算的基礎是各種自然資源開采利用的統計數據,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統計數據口徑不一、含義不一、渠道不一;物質流分析主要跟蹤反映物質流動的數量,難以反映物質流動的質量等。隨著物質流分析理論的發展,物質流分析方法將不斷完善與發展。
⑦ 對物質進行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按測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類可分為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按分析對象分類可分為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按被測組分的含量分類可分為常量組分分析、微量組分分析和痕量組分分析.按所取試樣的量分類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⑧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經驗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
該方法主要指根據價值工程對象選擇應考慮的各種因素,憑借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集體研究確定選擇對象。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某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分析中應用頗為廣泛。
該方法簡單易行,要求價值工程人員對產品熟悉,經驗豐富,在研究對象彼此相差較大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比較適用,缺點是無定量分析、主觀影響大。
因素分析法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1、確定分析對象,利用比較分析法將分析對象與選擇的標准進行比較,確定差異數。
2、確定分析對象的影響因素。
3、確定分析對象與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建立函數關系式。
4、按一定的順序依次代入各影響因素,確定各因素對分析對象的影響程度。
⑨ 科學家如何分析物質的成分
常用的確定物質成分的分析方法有紅外掃描(IR)、紫外掃描(UV)質譜(MS)、液質聯用(HPLC-MS)、核磁共振(NMR)等。這幾種比較常用,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或是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IR、UV都是確定物質的官能團,看它屬於哪類物質
MS、NMR則可以確定物質結構。
⑩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做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影響財務指標的各項因素並計算其對指標的影響程度,來說明本期實際數與計劃數或基期數相比較,財務指標變動或差異的主要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適用於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性指標的分析,如成本、利潤、資產周轉等方面的指標。運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是:(1)確定需要分析的指標;(2)確定影響該指標的各因素及與該指標的關系;(3)計算確定各個因素影響的程度數額。
因素分析法的具體方法主要是差額分析法和連環替代法。如果各項因素與某項指標的關系為加或減的關系時,可採用差額分析法。
例如,企業利潤總額是由三個因素影響的,其表達式為: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損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在分析去年和今年的利潤變化時可以分別算出今年利潤總額的變化,以及三個影響因素與去年比較時不同的變化,這樣就可以了解今年利潤增加或減少是主要由三個因素中的哪個因素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因素分析法是作為基礎分析中的企業財務狀況分析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其前提是選出關注的指標、分解影響這些指標的因素和確定這些影響因素的變化率,而這三方面都需要基礎分析的其他方面(比如宏觀分析、行業分析、企業戰略分析等)作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