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框架理論屬於研究方法嗎

框架理論屬於研究方法嗎

發布時間:2023-05-24 07:35:33

1. 框架理論是什麼意思

傳播學框架理論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人們運用過去的經驗和接觸到的信息來理解社會的,也就是人們對現實的定義。 傳播學的框架理論還不成熟,引用了很多學說。主要運用喊神是:拍鏈 新聞框架影響了受眾如何想,影響受眾如何處理和儲存信息,將受眾的注意力引到事實的某些方面,從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長期的狹隘的程式化的報道難免會產生刻板印象,框限了受眾的主觀認知世界的活動,忽略了框架外的世界。但受眾也是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對事件進行主觀解釋,並建構社會現實的。因此,在社會現實的建構中,存在著新聞工作者的框架和受眾個體的框架,兩者之間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關性。 如果用這個理論來研究城管的媒介形象的話,那麼可以選擇近期城管新聞的各種報道二十篇,通過關鍵詞的搜索與分析,來分析出媒介是如何構建城管這一形象,我記得是城管和小販相互下跪的新聞還挺火的,給人的感覺是就是城管是人性執法了。 事實上,我的切身經歷過城管執法的事情,因為我擺過地攤,城管過來了,只是說這里不允許擺攤,趕快收拾走人,根本不會沒收東西和罰錢。這個媒介當中宣傳的城管形象差距甚遠,另外城管和小販是有牽扯的,很多小販都提前知道城管來查,會主動消失幾天。至於媒介為什麼選取這樣的城管新聞報道就是吸人眼球,把個別事例擴大到社會,當然也會有這樣的城管,但是城管為何打小販,或者城管為甚會給小販下跪,其實更大的原因在於政府的宣傳意圖。 說的有點遠了,其實我們只需要分析出媒體報道中的城管形象來就可以了。 質化研究就是定性分析,城管的媒介形象應該是定量分析,從眾多的新聞中,測量某個關鍵詞的出現頻率,其實是涉及到了語義分析。 質化研究=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襲滲孫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其實定性分析在我國的影響很多,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定量分析為重點,因為用數據說話才能知道我們的發展到底是怎樣的。當然也需要定性分析來進行辨證思考,兩者相鋪相成,各有千秋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2. Notes | 概念、理論、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

Notes | 概念、理論、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

概念

概念,英文的解釋是:a word or set of words that represent an idea。概念是一組表達想法的詞彙,對不同詞彙,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意思,我們只能採納多數人的意見,即便如此,概念也會隨著時間、情景而變遷。通常舉個例子:

理論

理論,英文解釋是:all statements about reality that seek to explain or predict the relation between phenomena,也就是說所謂理論,它是可以用來預測的。比如:重力理論的預測性在於,如果我把鉛筆丟下,納此它會掉洞虧迅到地上。

假設,也就是hypothesis,英文解釋是: A specific predicted result, derived from theory。當我們嘗試通過理論推導出某一件大事情的預測結果,我們稱之為假說。比如我們有重力理論,那麼根據這個理論,「如果我們筆丟到地上,它就會掉下去」這個就是假設。

模型,也就是Model,英文解釋是:Whenever we visualize these statements, this is called a model。通常而言,在模型中的箭頭、線都代表著假設。

自變數與因變數。在研究中我們提出的假設,一般都會包含自變數和因變數,比如:我們想衡量一個人贈送禮物給別人和這個人被別人喜歡的程度之間的關系,那麼送禮物這個行為就是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被別人喜歡的程度則是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根據理論來提出這個假設,然後通過研究來驗證這個假設中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和理論描述相同。

總之,我們通過自變數與因變數來組成假設,然後通過研究來驗證和完善理論。當我們自己親自收集數據做的研究,叫做一手研究(primary research);如果我們研究別人已經獲得的結果,叫做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

研究方法

理論框架

一般來說,一個理論通常都會包含其他的一系列理論,比如在「使用與滿足理論「中(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它就包含了以下子理論:

人們非常清楚自己要使用的媒體;

人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媒體消費需求;

人們選擇最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媒體;

這個只是一小部分,即便上面的三點可以作為單獨的理論被證明或者推翻,但是它們與「使用與滿足理論「是同處於一個理論框架之中的。

有一些理論並不具備有預測的價值,我們通常稱它們為 『paradigms』 or 『approaches』, 它們就像一個放大鏡一樣,可以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指導,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事實。

舉個例子:

利益相關者的理論( stakeholder theory)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景下都應該研究一件事情的所有利益相關方,考察他們的痛點和訴求。但是這個理論不提供預測,只提供方法空雹論的指導。

3. 研究的理論框架是什麼

在研究中,理論框架起著什麼作用
而在新聞學研究當中,大量研究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假定這一理論的正確性,然後通過媒體內容反向推理出記者的報道框架,然後在此框架基礎上分析報道的內容傾向和社會影響。

也就是說,框架本來是記者認識新聞事件的一種手段,如今卻反過來成為研究新聞報道的一種手段。它高度的概括通常可以涵蓋大量的報道內容,方便研究者認清報道細節背後的骨架。
什麼是理論框架
框架理論框架理論 (Framing Analysis)

框架的概念源自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將這個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後來再被引入到大眾傳播研究中,成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觀點。高夫曼認為對一個人來說,真實的東西就是他或她對情景的定義。這種定義可分為條和框架。條是矗活動的順序,框架是指用來界定條的組織類型。他同時認為框架是人們將社會真實轉換為主觀思想的重要憑據,也就是人們或組織對事件的主觀解釋與思考結構。關於框架如何而來,高夫曼認為一方面是源自過去的經驗,另一方面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

加姆桑(Gammson)在高夫曼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框架定義可分為兩類,一類指界限,也就包含了取捨缺毀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圍;另一類是架構——人們以此來解釋外在世界。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為一個名詞和動詞的復合體。作為動詞,是界限外部事實,並心理再造真實的框架過程;作為名詞,就是形成了的框架(臧國仁,1999)。對於作為動詞的框架,學者們對於它的具體機製作了許多的研究,並且有不同的說法,如基特林(Gitlin , 1980)認為是選擇、強調和排除,恩特曼(Eentman)指出是選擇與凸選,而台灣的鍾蔚文與藏國仁認為是選擇與重組等。中國學者潘忠黨認為,框架的分析,「是一個關於人們如何建構社會現實的研究領域」。 對於新聞媒體的框架研究,學者們基本上是源自高夫曼的思想。坦克德(Tankard ,1991)認為框架是新聞的中心思想。恩余轎特曼認為框架包含了選擇和凸顯兩個作用,框架一件事,就是把認為需要的部分挑選出來,在報道中特別處理,以體現意義解釋、歸因推論,道德評估,及處理方式的建議。在對新聞框架的形成因素的研究中,伍(Woo, 1994)等認為,框架是新聞工作人員、消息來源、受眾、社會情境之間的互動的結果。

框架分析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逐漸受到國內外傳播學者的重視並且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黃旦教授在《傳者圖像: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消解》一書中,對框架理論分析到,從框架分析角度,新聞生產本省就是一種社會性生產。在這樣的一種生產過程,新聞首要的是一種社會制度。首先,新聞是對伏沒新聞消費者製作能夠得到的信息的一種製作化方法。消費者購買報紙是為了他或她要閱讀喜劇或橋牌專欄,了解天氣預報,尋找正在放映的電影,或閱讀關於洪水、水災或社會動亂的報道。其次,新聞是合法機構的同盟。國務卿可以在新聞媒介中發表自己的觀點,普通的男男女女就不能這樣使用媒介,一般市民也不能像合法政治家和機構所擁有的那種權力,把自己對新聞的反應變成公共政策和計劃。最後,新聞是在組織機構中工作的專業從業者所發現、蒐集並傳送的。這樣,新聞不可避免地依賴於制度化過程可遵循制度化操作的新聞從業者的產品。這些在操作必然包括和那些按慣例新聞要予以報道的機構合作。
理論框架是什麼
框架理論 框架的概念源自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將這個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後來再被引入到大眾傳播研究中,成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觀點。高夫曼是戲劇主義理論中的符號相互作用理罰家,他用戲劇性的比喻來分析人的行為(斯蒂文·小約翰,1999)。高夫曼認為對一個人來說,真實的東西就是他或她對情景的定義。這種定義可分為條和框架。條是指活動的順序,框架是指用來界定條的組織類型。對於信息傳播活動的研究,高夫曼也是放在框架分析的背景中進行的。

高夫曼認為框架是人們將社會真實轉換為主觀思想的重要憑據,也就是人們或組織對事件的主觀解釋與思考結構。那麼框架是如何來的呢?高夫曼認為一方面是源自過去的經驗,另一方面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
博士開題報告中的理論框架是什麼意思
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千萬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特、新穎。
理論框架和文獻回顧一樣么? 5分
不一樣 理論框架 是對文章引用的理論及相關理論的介紹,一般只涉及理論的東西,不涉及應用及個人觀點。文獻回顧對於本文相關的文獻的綜合、評價加分析。總結本文文獻研究的價值所在。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想學習紅燒肉怎麼做,理論框架就包括:選什麼樣的肉的理論,火的重要性理論、糖的作用原理、或者醬油的作用原理、烹飪時間理論。文獻回顧就是:某某大師怎麼做取得怎樣的好評,有人反對那麼做的理由,近幾年又出現什麼新的做法,總結各種做法的優缺點,找出變得和不變的。總結你這么做有什麼突破,迎合了什麼口味,有什麼時代價值。然後你在文章中就可以分理論和實踐兩條線來證明你的做法的可行性了。
研究某些問題或現象中的理論框架屬於哪一種研究
5 正確答案:B 42.下列哪項不是科學研究的特點?( ) D 結果不能重復 正確答案:D 43.研究某些問題或現象中的理論框架屬於下列哪一種研究方法?( ) B
研究意義是從理論框架上來說還是研究對象來說
一、問題的提出(目的意義) 這部分主要說明研究課題的設想從何而來,即選題的來源和背景,研究要達到的目的以及歷史和現實的意義。這是研究方案設計和研究過程的宗旨所在。問題的提出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選題論證,即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歷史及現狀的文獻情況及情況綜述。 (三)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據和假設 (一)研究依據:包括政策依據、法規依據、教育科學理論依據及研究對象的自身發展規律依據等。 (二)理論假設:即對事物因果關系所作的一種推測,也就是對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的一種預測。假設在表述上有四個要點: 第一,明確。假設一般是陳述句或復合句,必須包含兩個以上變數間關系的推測。 第二,新穎。反映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具有現實針對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 第四,可測。能通過明確的目標體系、具體的操作要求和科學的檢測標准來驗證。 三、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如前所述,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一般可劃分為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兩大類:可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研究對象情況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發進行選擇。對於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來說,多採用抽樣研究方式。抽樣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能代表總體的樣本進行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資料,准確地推斷總體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徵或規律性。方案設計中要對抽樣的原則和步驟加以說明。若是實驗研究,則需對實驗班與控制(對照)班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項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一般可採用綜合的方法、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於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在方案中應提出用這些方法起什麼作用以及如何進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內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並能夠檢測。 五、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研究內容是在理論假設和研究目標的基礎上,將研究思路具體化。通常是將研究變數分解成若乾子課題,各子課題為總課題服務,既各有側重,又互相滲透,構成統一的整體。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中各種變數進行考察、探討、測試、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徵,揭示各變數之間的關系,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數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數的范圍,說明變數的控制方法,並制定標志變數變化的標准(即指標)。對於實驗研究,應對如何操縱自變數,如何檢測因變數,如何控制無關變數做出具體的說明。 六、研究步驟 設計研究步驟,就是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即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都要寫進書面計劃中。對每一階段的任務和實施過程必須作出具體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七、保證措施 主要是對人員培訓、研究材料和設備、測試工具以及經費等問題提出具體落實措施,以保證課題研究順利完成。 八、成果形式 主要指最終成果形式,即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的結果用什麼形式來表現。一般應為研究報告、調查報告或實驗報告。對於比較大的課題,除了要有最終成果形式,還應該有階段成果形式、子課題成果形式和總課題成果形式等。在確定成果形式時,應明確責任和分工,以確保成果的完成。 此外,在總體研究方案設計的同時, 還應制定執行方案(包括指導思想、研究原則、步驟和階段要求、基本方法、檢測手段、儀器設備配置、資料蒐集和積累等)和評價方案(包括學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
論文的 理論框架指的是什麼?怎麼寫?
I have given your proposal a quick read. ; The theoretical grounding is still missing. ; What differences do you expect to find in the Chinese and US media discourses? ; Why? ; This is the hardest but most important part.希望老師能給我下一步修改一些意見:)答:那個老師說得沒錯:對你的研究問題進行提煉(而不是為了檢驗有沒有差別),把它放在一個清晰的理論框架下來探討,這就是所謂的概念化過程(conceptualization)。基於已有的成熟的(established)的相關研究,我們往往對自己所提出的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s)可以有某些假設(hypotheses)。通常,實證研究檢驗的是假設。這里的關鍵是,預期的假設不是你的憑空猜想,而是根據有關理論和他人的研究後可以「分析」或「推斷」出來的,即需要有某種根據(theoretical grounding),你要闡述的是你作這種分析或推斷的邏輯。這種分析不能僅僅根據你的想當然或者常識(monsense)。你的確提到了框架理論,但那隻是提了一個理論的名稱或介紹而已,只是你的大致分析的方法。你還要根據框架理論進行具體化,即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媒體對報道某類事情通常會有某種框架時,哪些是影響這種框架形成的顯著因素?只有當通過理論分析和文獻檢驗,發現不同的國家(例如中國和美國)各自影響其新聞媒體的報道框架的因素不同,你才能提出假設說,兩國媒體的報道框架可能不同。然後,你可以通過對媒體具體的報道進行內容分析的方法,來檢驗這個假設。不少學生以為在論文中或者研究計劃書中,只要單獨介紹一下某個理論,就是有理論框架了,其實不然。任何理論框架的應用,關鍵是應用這一理論背後的推斷邏輯(所謂理論,是對兩個或多個現象之間具有某種關系的陳述)。為此,需要把理論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進行具體化應用,包括概念定義、操作定義(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你已經可以看到,因為你沒有經過系統的研究方法訓練,所以一開始寫研究計劃書,盡管此前你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突擊和惡補,但你的研究計劃書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作為評判人,他眼裡只有相對統一、客觀的標准,而不會考慮你有沒有相應的訓練而給你同情分。
研究內容和框架怎麼寫
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 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的內容大致如下:課題名稱、承擔單位、課題負責人、起止年限、報名提綱。報名提綱包括: (1)課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和有關文獻資料的主要觀點與結論; (2)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各項有關指標、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進行試驗性研究); (3)大致的進度安排; (4)准備工作的情況和目前已具備的條件(包括人員、儀器、設備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設備和儀器(用途、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等); (6)經費概算; (7)預期研究結果; (8)承擔單位和主要協作單位、及人員分工等。同行評議,著重是從選題的依據、意義和技術可行性上做出判斷。即從科學技術本身為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開題報告的格式(通用)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4 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規定。 開 題 報 告 學 生: 一、 選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實意義 二、 論文綜述 1、 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 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 國內研究的綜述 4、 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 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一、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五、預期的結果六、進度安排
怎樣結合理論框架來討論論文的研究問題
1 論文的理論框架論文的論點在闡述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論框架,特別是碩士論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羅列。論文的理論水平往往就從這里彰顯了,理論和觀點的差別就是系統性。理論框架如同綱,綱舉目張,論文就成一體了,否則會有拍腦袋的嫌疑,別人也會質疑結論的覆蓋面和價值。 2 請重視摘要寫作在審閱幾屆學生的學術論文的時候,往往發現學生不會寫摘要,也許是不重視摘要寫作所致?摘要對於論文非常重要:決定了編輯、評審人員是否會採用你的論文,讀者是否會閱讀你的論文。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學術能力——簡單概括地向別人介紹你的思想、觀點、成果。摘要說明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的寫作目的,你對所做事情的價值認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為你的論文的好廣告,就說明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中小學的時候很討厭老師經常要求寫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現在想來,這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的閱讀能力——你讀懂了什麼,也是在訓練我們的概括能力——你讀到了什麼?轉化到論文的摘要上就是---我這篇文章寫了什麼,這個寫作功夫真的是一脈相承的。用心體會,不斷實踐,寫出一個讓人看得明白、引起興趣閱讀的摘要並不難。 3 學會寫標題好的標題應該是簡明扼要,並且要求全文標題風格一致,這也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時機。4 論文要論才成文中學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一再強調要有論點、論據。看學生的論文,發現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論點,收集論據,進行論證,或者是很感性地說些感覺和猜測,或者是平白地陳述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何去何從往往缺乏強有力的論證和闡述,功夫沒有做啊。 5 重視結論寫作學生論文中往往不太重視最後的結論寫作,大概是論文寫到最後已經不堪承受了,也許是想反正我以後也不做這類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場。況不知寫論文結論正是訓練人的大好時機:概述能力和敏銳的判斷能力。結論中的第一塊是概述你的工作,實際上是在闡述你對所做工作的核心內容及其價值的認識,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義,自己都說不清工作的內容,這樣的論文不寫也罷了,省得危害生態環境。結論中的第二塊是對研究不足的分析,對研究過程、方法、結果的反思,是你進一步提高發展的基礎。每次寫論文的時候都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反思,這種素質會遷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終身。結論中的第三塊是對下一步研究的建議,體現了你對這個領域研究發展趨勢的把握,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能力,對你職業的發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6 論文最後的審校在論文經過與導師的討論,幾番修改之後,准備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細細地讀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順和錯別字的地方,否則,不經心的粗心,會給評閱人員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最後審查一下目錄:章節的標題是否簡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對稱性和一致性? 7 畢業論文的結構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搭畢業論文的結構,於是就會去找師兄師姐的論文觀摩,方法是對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對自己並沒有多大幫助。建議在查找論文相關工作的同時,搜索國外大學的博士論文。揣摩他們的論文組織,一般來說國外大學在論文寫作方面會比國內規范很多。 8 寫完的論文應該給誰看?我認為論文寫作有兩個目的:1)將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介紹給大眾,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別人的工作,希望得到應用;2)反映你的研究水平、研究興趣,希望得到肯定。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寫好的論文應該給誰看,就比較清楚了:給你寫論文時候心中所想的讀者對象看,比如能夠運用這篇論文結論的人,另外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以及能夠指出你的論文結論是否可行的人。各......>>

4.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框架理論屬於研究方法嗎擴展閱讀


一般高校將論文重合度30%以上定為抄襲的文章,即論文審核不通過。

在確認抄襲行為中,需要與形式上相類似的行為進行區別,具體如下:

(1)抄襲與利用著作權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觀點。一般的說,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2)抄襲與利用他人作品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各國著作權法對作品所表達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本身並不予以保護,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觀事實、歷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認定為抄襲。

(3)抄襲與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據,一般由各國著作權法自行規定其范圍。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一般構成侵權,但並不一定是抄襲。

(4)抄襲與巧合。著作權保護的是獨創作品,而非首創作品。類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獨立創作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5. 研究思路和 研究框架 如何填寫啊兩個各側重什麼

研究思路:課題總體框架包含主要內容,主要內容需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

研究框架:主要內容需研究申報的細節,而課題總體框架只需研究目標。

主要內容需研究原則方法和手段、評價、實施步驟和措施等等這些方面,而課題總體框架需研究依據和假設和研究對象和方法。

前一部分寫第一個課題的活動內容,後一部分寫第二個課題的活動內容,兩個課題的活動內容記錄互相不要穿插,並且必須標清寫明每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時間、主題和所屬課題等信息。


(5)框架理論屬於研究方法嗎擴展閱讀:

中國學者潘忠黨認為,框架的分析,「是一個關於人們如何建構社會現實的研究領域」。 對於新聞媒體的框架研究,學者們基本上是源自戈夫曼的思想。坦克德(Tankard ,1991)認為框架是新聞的中心思想。

恩特曼認為框架包含了選擇和凸顯兩個作用,框架一件事,就是把認為需要的部分挑選出來,在報道中特別處理,以體現意義解釋、歸因推論,道德評估,及處理方式的建議。在對新聞框架的形成因素的研究中,伍(Woo, 1994)等認為,框架是新聞工作人員、消息來源、受眾、社會情境之間的互動的結果。

6. 研究某些問題或現象中的理論框架屬於哪一種研究

5 正確答案:B 42.下列哪項不是科學研究的特點?( ) D 結果不能重復 正確答案:D 43.研究某些問題或現象中的理論框架屬於下列哪一種研究方法?( ) B

7. 框架理論的理論假設

框架理論的理論假設來自兩方面的研究,宏觀層面的社會學和微觀層面的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社會學家戈夫曼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使用特定的詮釋框架來理解日常生活。通過對於社會角色、搏橘談社會情境的詮釋,使人們能夠了解特定行動場景中自己應有的交往行為和表現,從而協調與他人的行為,使日程生活井然有序。框架就是指在某個特定時間用來理解社會境遇的一套特定期望。這是所謂的象徵互動視角。
心理層面的研究認為框架是個體處理信息和建構信息的方法。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認知框架去體驗現實,並根據這種框架採取行動,從而建構現實。這就是預期理論。
框架理論並不是一個發育完全的理論基碰範式,可以說,它從屬於話語分析的范疇。新聞媒介框架是在戈夫曼的象徵互動視角和心理學層面的預期理伍謹論視角的基礎上得來的。新聞媒介框架由瑟爾斯提出,他認為新聞媒介傾向於以各種不同的方法構造議題。

8. 理論框架和分析框架的區別

理論框架和分析框架的區別如下:
1、理論框架是利用已有的理論對研究中各概念或變數間的相互關系作說明,該理論則為賣清該研究的理論框架。
2、分析框架意思是指從戰略角度,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研究尺配族和分析。無論是企業財務指標陵弊,還是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的影響,都要重視起來。

9. 什麼是架構分析和框架理論是一回事嗎

軟體架構分析是90年代,在美國國防部的資助下,由美國軟體工程研究所(SEI)開發的一種新的軟體設計和質量分析方法,深受社會有關各方關注,極具發展潛力。本文扼要地介紹了軟體架構分析方法發展概況。軟體架構分析涉及若干新概念,涉及軟體壽命周期全過程,無法在一篇短文中盡覽全貌,有關的重要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將在今後陸續介紹。

關鍵詞:軟體架構,軟體質量,軟體架構分析,『想定』。

一、概述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軟體質量始終是計算機科學和軟體工程界關注的熱點。軟體質量涉及軟體整個生存期。從軟體開發伊始,就應該對軟體質量進行監控,早已成為軟體工程界的共識。1972年Parrnas提出用模塊化和隱蔽的信息實現系統高層分解,以改善系統的適應性和易理解性。1974年Steven et al. 提出模塊耦合和內聚概念來分析、比較系統的結構,屬於這方面開創性的工作。進入90年代,軟體架構與軟體質量的內在聯系,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隨即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明顯進展,2000年R.Kazman首次使用『軟體架構工程』的名詞來強調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軟體架構分析』得到與軟體有關的各界關注的原因在於,從開發過程來看,軟體架構是軟體最原始的產品,必然成為制約後繼開發和整個軟體系統質量的關鍵。在這個階段介入,及早進行質量分析和風險控制,顯然最具費用效益。

以開發軟體CMM模型而知名的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SEI),在開發和推動軟體架構分析方面,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1993年該所Len Bass等提出了『軟體件架構分析方法』(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 - 簡稱SAAM ),成為本領域的先驅。美國國防部對軟體架構分析方法高度重視,一直給予專項資金支持。軟體架構分析的研究隨即迅速擴展到美國軟體工程界。

從90年代中期至今,涉及軟體架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下列8種

1、軟體架構分析方法,簡稱SAAM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 ),1993年由Len Bass和R. Kazman等人提出。

2、基於復雜概述的軟體架構分析方法,簡稱SAAMCS ( SAAM Founded on Complex Scenarios ) 1999年由N.Lassing提出。

3、架構權衡分析方法,簡稱ATAM ( The 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 1998年由R.Kazman等人提出。

4、 軟體架構評估模型,簡稱SAEM ( Software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Model ),1998年由J.C.Duenas等人提出。

5、基於想定的架構再工程,簡稱SBAR ( Scenario-Based Architecture Reengineering ) 1998年由P.O.Bengtsson等人提出。

6、綜合域擴展軟體架構分析方法、簡稱EASSMI ( Extending SAAM by Integration in the Domain ),1999年由G.Molter提出。

7、用於演變和重用的軟體架構分析方法、簡稱SAAMER�(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alysis Method for Evolution and Reusability) 1997年由C.Lung等人提出。

8、架構層軟體維護預計法,簡稱ALPSM ( Architecture Level Prediction of Software Maintenance ) ,1999年由P.O.Bengtsson等人提出。�

二、基本概念

軟體架構分析,涉及若干沒有公認定義的概念和術語,本文將引用一些學術刊物的資料,對這些基本概念作出解釋。

1、軟體架構

1)L. Bass和R. Kazman的定義

『系統的結構,它包含軟體部件、這些部件的外部可視特徵,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這個定義主要著眼於系統的內部性態。多數軟體架構分析方法,是以這個定義為基礎的。

2)Garlan和Perry的定義

『程序和系統中部件的結構,它們的相互關系以及控制設計、時間演變的原則和指南』。

這是一個以過程為中心的定義,SAEM以這個定為基礎,這個定義在軟體架構的描述中,涉及了原則和指南的作用。

3)軟體架構的重要性

軟體架構在軟體開發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軟體架構是軟體各相關方聯系的載體。

軟體開發涉及許多相關方(Stakeholder)。它們包括顧客、最終用戶、項目管理人員、主程序員、編碼員、測試員、維護人員等。各類人員從自己的視角,都有獨特的見解和要求。一個高質量的軟體,必須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這些不同的要求。軟體架構是溝通各類人員的特殊載體,在各種要求通常存在矛盾的情況下,軟體架構又成為協調和溝通各相關方的共同語言。

(2)軟體架構代表了系統設計早期一系列重要決策。

首先,軟體架構提供了各項功能要求、為各個部件的設計和其相互關系提供了必須遵守的約束。

其次:軟體架構為設計工作和維護工作的組織、實施提供了依據。

第三:軟體架構可以提出系統應該實現的質量目標。

第四:從軟體架構可以預計系統的某些質量屬性。

第五:軟體架構為培訓提供了基礎。

第六:軟體架構為軟體產品維護階段必要的變更提供分析根據。

(3)一個成熟的軟體架構可以為今後開發類似的產品提供參照。

2、軟體質量

按ISO 9000-2000的定義,質量是指『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這僅是一個一般性的定義,沒有解決軟體質量的確切含義。要對軟體質量作出定義,必須明確什麼是軟體的『一組固有質量特性』。本文給出兩個影響較大的解釋。

1) McCall的定義:

McCall認為軟體質量可從兩個層次去分析,其上層是外部觀察的特性,其下層是軟體內在的特性,McCall定義軟體外部質量特性有11個,稱之為軟體的質量要素,它們是:正確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可使用性。可維護性、可測試性、靈活性、可移植性、重復使用性、連接性。McCall稱軟體的內部質量特徵為軟體的質量屬性,共有23個,它們是:完備性、一致性。准確性。容錯性。簡單性。模塊性、通用性、可擴充性、工具性、自描述性、執行效率、存儲效率、存取控制、存取審查、可操作性、培訓性、通信性、軟體系統獨立性、機器獨立性、通信通用性、數據通用性、簡明性。軟的內部質量屬性通過外部的質量要素反映出來,兩類特性之間的關系可用圖1表示。
http://cache..com/c?word=%BC%DC%B9%B9%3B%B7%D6%CE%F6&url=http%3A//www%2Ecetin%2Enet%2Ecn/storage/cetin2/QRMS/ztzsrjbz8%2Ehtm&p=&user=

10. 理論框架是什麼意思

理論框架指的是某種事物理論上的框架。
架理論的來源有兩方面的取向,一方面是心理學,一方面是社會學。心理學方面的學者主要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研究框架,他們認為框架是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或稱基模,schema),「為人們據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心智代表,若經啟用可影響其後續詮釋或判斷」。另有一種心理學研究櫻辯取向認為,框架是在一個特殊的語境中安排信息,以至於一個議題的某些東西在個人的認知資源中佔有更大的部分。隨之而來的結果是,這一部分東西在影響扮腔個人的判斷和推斷上變得很重要。實際上,這兩種研究中的「框架」一詞的含義已經有了一些差別,前者指的是已經形成的框架(frame)廳頌衫,後者指的框架形成的過程(framing)。雖然frame和framing兩個英文單詞對應的中文都是「框架」,但顯然是兩層意思,而這兩層意思在框架理論的相關敘述中也時常交替出現。
理論框架即某種事物理論上的框架。框架可以界定為採取一種集中的組織思路,通過選擇、強調、排除、增加和精心處理等方式,通過標題、導語、引文和重要段落的體現,對新聞內容做出報道的做法。直白一點就是對一事件的認識和表達方式。如對恐怖主義的報道。框架定義可分為兩類,一類指界限,也就包含了取捨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圍;另一類是架構——人們以此來解釋外在世界。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為一個名詞和動詞的復合體。作為動詞,是界限外部事實,並心理再造真實的框架過程;作為名詞,就是形成了的框架。

閱讀全文

與框架理論屬於研究方法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管理顧客浪費方法 瀏覽:837
消毒傷口正確方法如下 瀏覽:97
丁香理化鑒別方法 瀏覽:925
洋甘菊單方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86
簡單紅包燈籠製作方法 瀏覽:821
菠蘿蜜最簡單種植方法 瀏覽:962
空調保溫粘棉方法圖片 瀏覽:872
高考物理數學常用方法 瀏覽:153
微鯨電視掛牆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63
廢物手工花盆的製做方法圖片 瀏覽:651
預制構件有哪些吊用方法 瀏覽:895
大學生擇業期計算方法 瀏覽:731
研究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 瀏覽:617
自來水前置過濾器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649
奶推是怎麼操作方法圖 瀏覽:481
三七花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956
唱歌教學法屬於哪種教學方法 瀏覽:801
新小米筆記本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670
烤羊肉串最簡單的方法步驟 瀏覽:868
促進規則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