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測驗法
測驗法即心理測驗法,就是採用標准化的心理測驗量表或精密的測驗儀器,來測量被試有關的心理品質的研究方法。在管理心理學中的研究中,心理測驗常常被作為人員考核、員工選拔、人事安置的一種工具。
測驗法的基本要求是信度和效度,即一個測驗的可靠程度和一個測驗有效地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對被測試者的心理現象或心理品質進行定量分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而且心理測驗領域已出現了明顯的計算機化的趨勢,如在機上施測、自動計分、測試結果分析等。
(1)測試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心理測試形式
1、智力測驗
對人的一般認知功能進行測量,測驗結果常用一個商數,即IQ來表示。智力測驗一般包括知覺、空間意識、語言能力、數字能力和記憶力方面的內容,要求受測者運用比較、排列、分類、運算、理解、聯想、歸納、推理、判斷、評價等技能來解答測試題。
2、職業能力測驗
從內容上看,與職業活動效率有關的能力包括語言理解和運用、數理能力、邏輯推理、空間關系、知覺速度等。職業能力測驗可以分為兩類一般職業能力測驗,如美國勞工就業保險局編制的《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GATB)》;專門職業能力測驗,主要用於職業人員的選拔和錄用。
3、創造力測驗
一般而言,發散性思維為創造力的基本操作模式。創造力包括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流暢力、變通力、精緻力、敏覺力和獨創力。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施測,如單詞聯想測驗、物件用途測驗、寓言測驗、模型含義、遠隔聯想等。
2. 測試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
1、恢復測試
恢復測試主要檢查系統的容錯能力。當系統出錯時,能否在指定時間間隔內修正錯誤並重新啟動系統。恢復測試首先要採用各種辦法強迫系統失敗,然後驗證系統是否能盡快恢復。對於自動恢復需驗證重新初始化(reinitialization)、檢查點(checkpointing mechanisms)、數據恢復(data recovery)和重新啟動 (restart)等機制的正確性;對於人工干預的恢復系統,還需估測平均修復時間,確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安全測試
安全測試檢查系統對非法侵入的防慧螞森范能力。安全測試期間,測試人員假扮非法入物衡侵者,採用各種辦法試圖突破防線。例如,①想方設法截取或破譯口令;②專門定做軟體破壞系統的保護機制;③故意導致系統失敗,企圖趁恢復之機非法進入;④試圖通過瀏覽非保密數據,推導所需信息,等等。理論上講,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沒有不可進入的系統。因此系統安全設計的准則是,使非法侵入的代價超過被保護信息的價值。此時非法侵入者已無利可圖。
3、強度測試
強度測試檢查程序對異常情況的抵抗能力。強度測試總是迫使系統在異常的資源配置下運行。例如,①當中斷的正常頻率為每秒一至兩個時,運行每秒產生十個中斷的測試用例;②定量地增長數據輸入率,檢查輸入子功能的反映能力;③運行需要最大存儲空間(或其他資源)的測試用例;④運行可能導致虛存操作系統崩潰或磁碟數據劇烈抖動的測試用例,等等。
4、 性能測試
對前畝於那些實時和嵌入式系統,軟體部分即使滿足功能要求,也未必能夠滿足性能要求,雖然從單元測試起,每一測試步驟都包含性能測試,但只有當系統真正集成之後,在真實環境中才能全面、可靠地測試運行性能系統性能測試是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性能測試有時與強度測試相結合,經常需要其他軟硬體的配套支持。
3. 軟體測試的測試方法有哪些
軟體測試行業因為其薪資高、壓力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尤其是很多想轉入IT行業的小白,軟測也是他們的首選。那麼軟體測試的方法一共有幾種呢?
軟體測試方法有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方法、因果圖法、判定表法、正交排列法、錯誤推演算法、場景法等。本文主要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等價類劃分法和邊界值方法。
一、等價類劃分法
等價類劃分法是把所有可能輸入的數據,分成若幹部分(子集),在該子集合中,各個輸入數據對於揭露程序中的錯誤都是等效的。測試某等價類的代表值就等於對這一類其他值的測試。等價類劃分法是軟體測試最經典的方法,只要有數據輸入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等價類劃分法。因為窮舉測試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使用最少的數據,達到最大的覆蓋——覆蓋功能和需求點。
二、邊界值分析法
某種意義上來講,黑盒測試在進行用例設計的時候,分析的就是軟體的輸入和輸出。邊界值分析法就是對輸入和輸出的邊界值進行分析,得到一些數據進行測試的黑盒測試方法。它是對等價類劃分法的補充。它要分析邊界,而邊界來自於等價類的邊界。等價類分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構建數據的時候從有效等價類里挑選任意的值。邊界分析則是從等價類里挑選它的邊界,所以它是暴露錯誤能力最強的一種測試方法。只要有數據輸入的地方,一般就可以使用邊界值。
邊界值與等價類劃分的區別
邊界值分析不是從某等價類中隨便挑一個作為代表,而是使這個等價類的每個邊界都要作為測試條件,關注的是等價類的邊界。而且邊界值分析不僅考慮輸入條件,還要考慮輸出空間產生的測試邊界情況。為什麼除了等價類分析,還要進行邊界值分析因為大量的錯誤都發生在輸入或輸出范圍的邊界上,而不是發生在輸入輸出范圍的內部。所以測試要關注在極值上。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也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以上是關於軟體測試的幾種方法的介紹,由多測師親自撰寫,全網獨家提供!
4. 系統測試的測試方法有哪些
系統測試一般採取黑盒測試,系統測試的方法也比較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多任務測試、臨界測試、中斷測試、等價劃分測試
多任務測試
多任務測試是指在非idle狀態下,測試對象處於工作狀態時,有新的事件發生,如手機進行通話時有簡訊進行,手機有電話呼入,這種情況就是「多任務」。
Eg:手機項目中,查看簡訊時,有來電時。。。
備註:
1.多任務是黑盒尤其是嵌入式設備中所必須進行的一項最基本的測試,也是最容易發現軟體問題的測試;
2.多任務測試是測試系統模塊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重要測試,這種測試一般會檢測出如死機,系統重啟,內存混亂,數據丟失等嚴重情況;
3.多任務測試應放在用戶經常使用的模塊組合上,測試時應將用戶可能遇到的這些組合考慮進去,同時注意模塊重合的時間點。
臨界測試
在事件、任務剛剛發生、結束以及儲存系統處於臨界等邊界狀態下所進行測試
Eg:系統用戶的容量為200,那麼當人數達到到201時。。。
備註:
1.臨界測試時系統測試中很容易發現問題。最重要的一點事臨界值的把握,有概率性的出現就是一個測試點的問題;
2.一般事件發生的開始和結束瞬間以及涉及到內存處於滿和空時臨界側四關注的重點,這些情況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
中斷測試
中斷指軟體在工作中被其他的任務或意外事件等情況終止推出,相應的測試即為中斷測試;
中斷測試有人為中斷、新任務中斷以及意外中斷等幾種情況。
Eg:
● 手機在簡訊編輯時突然有電話進入,簡訊編輯被中斷(新事件中斷)
● 手機簡訊在查看簡訊時,手機耗盡電池,自動關機(意外中斷)
● 手機簡訊剛剛發送中,按下停止按鈕停止發送(人為中斷)
備註:
中斷測試在函數結合和內存數據的存取時用的比較多的
等價類劃分
是測試用例中的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從組件的等價類中選取典型的點進行測試如:
如系統中對於工資的限制在10W/月那麼我們取4個值:1,5w,9w,10w,分別在不同的范圍內進行測試。
當然,系統測試也採用GUI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壓力測試、負載測試、安裝測試等。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回歸測試。
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是對軟體中的基本組成單位進行的測試,如一個模塊、一個過程等等。它是軟體動態測試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檢驗軟體基本組成單位的正確性。一個軟體單元的正確性是相對於該單元的規約而言的。因此,單元測試以被測試單位的規約為基準。單元測試的主要方法有控制流測試、數據流測試、排錯測試、分域測試等等。
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是在軟體系統集成過程中所進行的測試,其主要目的是檢查軟體單位之間的介面是否正確。它根據集成測試計劃,一邊將模塊或其他軟體單位組合成越來越大的系統,一邊運行該系統,以分析所組成的系統是否正確,各組成部分是否合拍。集成測試的策略主要有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種。
系統測試:
系統測試是對已經集成好的軟體系統進行徹底的測試,以驗證軟體系統的正確性和性能等滿足其規約所指定的要求,檢查軟體的行為和輸出是否正確並非一項簡單的任務,它被稱為測試的「先知者問題」。因此,系統測試應該按照測試計劃進行,其輸入、輸出和其他動態運行行為應該與軟體規約進行對比。軟體系統測試方法很多,主要有功能測試、性能測試、隨機測試等等。
驗收測試:
驗收測試旨在向軟體的購買者展示該軟體系統滿足其用戶的需求。它的測試數據通常是系統測試的測試數據的子集。所不同的是,驗收測試常常有軟體系統的購買者代表在現場,甚至是在軟體安裝使用的現場。這是軟體在投入使用之前的最後測試。
回歸測試:
回歸測試是在軟體維護階段,對軟體進行修改之後進行的測試。其目的是檢驗對軟體進行的修改是否正確。這里,修改的正確性有兩重含義:
● 所作的修改達到了預定目的,如錯誤得到改正,能夠適應新的運行環境等等;
● 不影響軟體的其他功能的正確性。
上文內容不用於商業目的,如涉及知識產權問題,請權利人聯系我,我們將立即處理
5. 系統測試的方法是什麼
系統測試的方法
軟體產品測試,常用以下兩種方法:
(1)黑盒法。又稱為功能測試,在完全不考慮程序的內部結構和特性的情況下,鎮帶升測試軟體的外部特徵。從程序的輸入和輸出特性上御老測試其是否滿足設定的功能。
(2)白盒法。又稱為結構測試,按照程序的行蔽內部結構和處理邏輯來設計測試用例,對軟體的邏輯路徑及過程進行測試,檢查它與設計是否相符。
6. 軟體測試有哪些方法
問題一:軟體測試的方法一共有幾種 1、按是否查看程序內部結構分為:
(1)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只關心輸入和輸出的結果
(2)白盒測試(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裡面的源代碼和賀虛程序結構
2、按是否運行程序分為:
(1)靜態測試(static testing):是指不實際運行被測軟體,而只是靜態地檢查程序代碼、界面或文檔可能存在的錯誤的過程。
靜態測試包括:
對於代碼測試,主要是測試代碼是否符合相應的標准和規范。
對於界面測試,主要測試軟體的實際界面與需求中的說明是否相符。
對於文檔測試,主要測試用戶手冊和需求說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
(5)動態測試(dynamic testing),是指實際運行被測程序,輸入相應的測試數據,檢查輸出結果和預期結果是否相符的過程
3、按階段劃分:
(1)單元測試(unit testing),是指對軟體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進行檢查和驗證。
樁模塊(stud)是指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模塊,驅動模塊(driver)是指模擬被測模塊的上級模塊,驅動模塊用來接收測試數據,啟動被測模塊並輸出結果。
(2)集成測試(integration testing),是單元測試的下一階段,是指將通過測試的單元模塊組裝成系統或子系統,再進行測試,重點測試不同模塊的介面部門。
集成測試就是用來檢查各個單元模塊結合到一起能否協同配合,正常運行。
(3)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指的是將整個軟體系統看做一個整體進行測試,包括對功能、性能,以及軟體所運行的軟硬體環境進行測試。
系統測試的主禪輪燃要依據是《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文檔。
(4)驗收測試(acceptance testing),指的是在系統測試的後期,以用戶測試為主,或有測試人員等質量保障人員共同參與的測試,它也是軟體正式交給用戶使用的最後一道工序。
驗收測試又分為a測試和beta測試,其中a測試指的是由用戶、 測試人員、開發人員等共同參與的內部測試,而beta測試指的是內測後的公測,即完全交給最終用戶測試。
4、黑盒測試分為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
1)功能測試(function testing),是黑盒測試的一方面,它檢查實際軟體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
包括邏輯功能測試(logic function testing)
界面測試(UI testing)UI=User Interface
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是指從軟體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對軟體系統進行檢查,來發現軟體中不方便用戶使桐李用的地方。
兼容性測試(patibility testing):包括硬體兼容性測試和軟體兼容性測試
2)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
軟體的性能主要有時間性能和空間性能兩種
時間性能:主要指軟體的一個具體事務的響應時間(respond time)。
空間性能:主要指軟體運行時所消耗的系統資源。
軟體性能測試分為:
一般性能測試:指的是讓被測系統在正常的軟硬體環境下運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壓力的性能測試。
穩定性測試也叫可靠性測試(reliability testing):是指連續運行被測系統檢查系統運行時的穩定程度。
負載測試(load testing):是指讓被測系統在其能忍受的壓力的極限范圍之內連續運行,來測試系統的穩定性。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是指持續不斷的給被測系統增加壓力,直到將被測系統壓垮為止,用來測試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Validate the system or software ca......>>
問題二:軟體測試方法有哪些 軟體測試的方法根據軟體工程的組織和實現方式,有很大差別,有些是比較技術化的方法,有些則是工程方法,主要分為:
黑盒測試方法群: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因果圖、基路徑法、專家測試法、 *** oking、場景測試等
白盒測試方法群:同行評審、需求審查、代碼審查、介面測試(調用測試和返回測試,需要結合等價類和因果圖方法)等。
當在單元層面黑盒而在集成層面白盒時,基本上兩類方法就會有結合了,就會出現習慣上說的灰盒測試(說實話,不做到純產品級開發,基本上都是用的灰盒測試)。
問題三:軟體測試方法有哪些分類? 軟體測試方法分類:
白盒、黑盒、灰盒;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回歸測試、Alpha 測試、Beta 測試;
靜態測試和動態測試。
設計測試用例的主要方法有:等價類劃分;
邊界值分析法;
因果圖法;
場景法。
希望能幫到你,
您的滿意就是我的動力。
問題四:軟體測試方法(Method)有哪些 有4種方法可以達成測算程序運行時間的目的。它們分別是使用clock, times, gettimeofday, getrusage來實現的。下面就來逐一介紹,並比較它們的優劣點。 系統測試環境: VirtualBox (Ubuntu 9_sec + (double)stTimeval.tv_usec*1E-6; } int main() { int i, j; int n = 0; clock_t clockT1, clockT2; double doubleT1, doubleT2;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CLOCK) { clockT1 = clock(); } else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TIMES) { times(&clockT1); } else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GETTIMEOFDAY) { doubleT1 = getTimeval(); } else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GETRUSAGE) { doubleT1 = getTimeval(); } for (i = 0; i >
問題五:關於軟體測試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手動測試和自動化測試
自動化測試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比如TestWriter~
問題六: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哪幾種? 5分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軟體測試》
目錄
第1章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1.1 軟體質量的概念
1.1.1 軟體質量的定義
1.1.2 軟體質量的屬性
1.1.3 軟體質量模型
1.1.4 軟體質量的度量
1.1.5 影響軟體質量的主要因素
1.2 軟體測試的概念
1.2.1 軟體測試的定義與目的
1.2.2 軟體測試的原則
1.3 軟體的缺陷與錯誤
1.3.1 軟體缺陷的定義和類型
1.3.2 軟體缺陷的級別
1.3.3 軟體缺陷產生的原因
1.3.4 軟體缺陷的構成第1章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1.1 軟體質量的概念
1.1.1 軟體質量的定義
1.1.2 軟體質量的屬性
1.1.3 軟體質量模型
1.1.4 軟體質量的度量
1.1.5 影響軟體質量的主要因素
1.2 軟體測試的概念
1.2.1 軟體測試的定義與目的
1.2.2 軟體測試的原則
1.3 軟體的缺陷與錯誤
1.3.1 軟體缺陷的定義和類型
1.3.2 軟體缺陷的級別
1.3.3 軟體缺陷產生的原因
1.3.4 軟體缺陷的構成
1.3.5 修復軟體缺陷的代價
1.4 軟體測試的經濟學與心理學
1.4.1 軟體測試的心理學
1.4.2 軟體測試的經濟學
1.5 軟體質量保證
1.5.1 軟體質量保證概要
1.5.2 軟體質量保證活動的實施
1.5.3 軟體的驗證與確認
1.5.4 驗證和確認任務分析
本章小結
第2章 軟體生存周期中測試的實施
2.1 軟體開發階段
2.1.1 軟體生存周期
2.1.2 軟體測試的生存周期模型
2.1.3 軟體測試過程模型
2.1.4 測試信息流
2.2 需求獲取與分析階段的測試
2.2.1 需求評審的實施
2.2.2 需求規格說明的評審
2.2.3 Wiegers 用例與需求評審表2.2.4 基於原型的測試
2.2.5 基於需求的測試覆蓋率評估
2.3 設計階段的測試
2.3.1 設計的測試因素
2.3.2 設計評審的實施
2.3.3 設計規格說明的評審
2.3.4 設計元素的覆蓋原則
2.4 編程階段的測試
2.4.1 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
2.4.2 源代碼的控制流覆蓋原則
2.4.3 源代碼的數據流覆蓋原則
2.4.4 源代碼的靜態分析與動態測試
2.5 運行和維護階段的測試
2.6 回歸測試
2.6.1 回歸測試的概念
2.6.2 回歸測試的類型
2.6.3 回歸測試的時機
2.6.4 回歸測試的實施
本章小結
第3章 代碼檢查、走查與評審
3.1 桌上檢查
3.1.1 桌上檢查的實施
3.1.2 桌上檢查的檢查表
3.2 代碼檢查
3.2.1 特定的角色和職責
3.2.2 代碼檢查的實施
3.2.3 用於代碼檢查的檢查表
3.3 走查
3.3.1 特定的角色和職責
3.3.2 走查的實施
3.3.3 走查中的靜態分析技術
3.4 同行評審
3.4.1 同行評審的角色和職責
3.4.2 同行評審的內容
3.4.3 評審的方法和技術
3.4.4 評審工作
本章小結
第4章 白盒測試
4.1 覆蓋率的概念
4.2 邏輯覆蓋
4.2.1 語句覆蓋與塊覆蓋
4.2.2 判定覆蓋(分支覆蓋)
4.2.3 條件覆蓋
4.2.4 條件/判定覆蓋
4.2.5 條件組合覆蓋
4.2.6 路徑覆蓋
4.2.7 ESTCA覆蓋
4.2.8 LCSAJ覆蓋
4.3 路徑測試
4.3.1 分支結構的路徑測試
4.3.2 循環結構的路徑測試
4.3.3 圈復雜度與基本路徑測試
4.4 數據流測試
4.4.1 定義M使用測試的幾個......>>
問題七:軟體測試的目標和准則是什麼?有哪些測試方法?測試步驟有哪些 具體地講,測試一般要達到下列目標:
1、確保產品完成了它所承諾或公布的功能,並且所有用戶可以訪問到的功能都有明確的書面說明------在某種意義上與ISO9001是同一種思想。
產品缺少明確的書面文檔,是廠商一種短期行為的表現,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所謂短期行為,是指缺少明確的書面文檔既不利於產品最後的順利交付,容易與用戶發生矛盾,影響廠商的聲譽和將來與用戶的合作關系;同時也不利於產品的後期維護,也使廠商支出超額的用戶培訓和技術支持費用。從長期利益看,這是很不劃算的。領測認為接觸過的軟體產品,很少有向方正這樣大大的產品、薄薄的文檔。
當然,書面文檔的編寫和維護工作對於使用快速原型法(RAD)開發的項目是最為重要的、最為困難,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最後,書面文檔的不健全甚至不正確,也是測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和最頭痛的問題,它的直接後果是測試效率低下、測試目標不明確、測試范圍不充分,從而導致最終測試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測試效果不理想。
2、 確保產品滿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使用起來系統運行效率低(性能低)、或用戶界面不友好、用戶操作不方便(效率低)的產品不能說是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
用戶最關心的不是你的技術有多先進、功能有多強大,而是他能從這些技術、這些功能中得到多少好處。也就是說,用戶關心的是他能從中取出多少,而不是你已經放進去多少。
3、 確保產品是健壯的和適應用戶環境的
健壯性即穩定性,是產品質量的基本要求,尤其對於一個用於事務關鍵或時間關鍵的工作環境中。
另外就是不能假設用戶的環境(某些項目可能除外),如:報業用戶許多配置是比較低的,而且是和某些第三方產品同時使用的。
測試的原則---Good Enough
對於相對復雜的產品或系統來說,zero-bug是一種理想,good-enough是我們的原則。
Good-enough原則就是一種權衡投入/產出比的原則:不充分的測試是不負責任的;過分的測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同樣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的操作困難在於:如何界定什麼樣的測試是不充分的, 什麼樣的測試是過分的。目前狀況唯一可用的答案是:制定最低測試通過標准和測試內容,然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FIT3.0中文報版的產品測試。
測試的規律----木桶原理和80-20原則
1、木桶原理。
在軟體產品生產方面就是全面質量管理(TQM)的概念。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分析、設計和實現,測試應該是融於其中的補充檢查手段,其他管理、支持、甚至文化因素也會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應該說,測試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產品質量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但決不是一種根本手段。反過來說,如果將提高產品質量的砝碼全部押在測試上,那將是一個恐怖而漫長的災難。
2、 Bug的80-20原則。
一般情況下,在分析、設計、實現階段的復審和測試工作能夠發現和避免80%的Bug,而系統測試又能找出其餘Bug中的80%,最後的5%的Bug可能只有在用戶的大范圍、長時間使用後才會曝露出來。因為測試只能夠保證盡可能多地發現錯誤,無法保證能夠發現所有的錯誤。
軟體測試的方法:
1、按是否查看程序內部結構分為:
(1)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只關心輸入和輸出的結果
(2)白盒測試(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裡面的源代碼和程序結構
2、按是否運行程序分為:
(1)靜態測試(static testing):是指不實際運行被測軟體,而只是靜態地......>>
問題八:軟體測試方法?都有哪幾種? 第一類測試方法是試圖驗證軟體是「工作的」,所謂「工作的」就是指軟體的功能是按照預先的設計執行的;而第二類測試方法則是設法證明軟體是「不工作的」。
還有兩大類:白盒法和黑盒法。
白盒法:你清楚程序的流程時,用不同的數據測試你程序的代碼,驗證程序的正確性,有:條件測試,路徑測試,條件組合。。。。
白盒法用在程序開發階段的前期。
黑盒法:主要用於程序開發階段的後期,即程序的流程測試正確後,測試程序的結果。有什麼因果法,邊緣值法等。
具體你可以買本軟體工程方面的書看看。
還有一下方法:
功能測試:可接受性測試:用戶界面測試:探索或開放』型的測試:性能測試:回歸測試:強力測試:集成與兼容性測試:裝配/安裝/配置測試:國際化支持測試:本地化語言測試:
攻些都是測試的方法.
問題九:軟體測試有幾種方法?每種方法的特點是什麼 黑盒:不透明盒子
--所有的輸出結果都以界面的顯示為准
--不關心底層代碼(Java代碼的邏輯)
--手動測試 使用測試用例方法
灰盒:半透明盒子
--所有的輸出結果都以界面的顯示為准
--查看底層代碼 不修改
--自動化測試 使用自動化腳本
白盒:全透明盒子
--所有的輸出結果都以後台代碼為准
--必須查看且修改底層代碼
--必須有開發經驗(5年以上)
7. 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哪幾種
第一類測毀告春試方法是試圖驗證軟體是「工作的」,所謂「工作的」就是指軟體的功能是按照預先的設計執行的;而第二類測試方法則是設法證明軟體是「不工作的」。
還有兩大類:白盒法和黑盒法。
白盒法:你清楚程序的流程時,用不同的數據測試你程序的代碼,驗證程序的正確性,有:條件測試,路徑測試,條件組合。。。。
白盒法用在程序開發階段的前期。
黑盒法:主要用於程序開發階段的後期,即程序的流程測試正確後,測試程序的結果。有什麼因果法,邊緣值法等。
具體你可以買本軟體工程方面的書看看。
還有一下方法:
功友祥能測試:可接受性測試:纖耐用戶界面測試:探索或開放』型的測試:性能測試:回歸測試:強力測試:集成與兼容性測試:裝配/安裝/配置測試:國際化支持測試:本地化語言測試:
這些都是測試的方法.
8. 軟體測試有哪些常用的測試方法
隨著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舉正的人開始關注軟體測試,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的軟體測試方法。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只有選擇到合適的才能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電腦培訓為大傢具體介紹。
一、白盒測試
白盒測試也稱為結構測試,是根據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和代碼結構,設正滑悔計測試數據,完成測試的測試方法。白盒子測試的直接優點是,知道所設計的測試用例在代碼上的哪個地方被忽視。IT培訓認為其優點是測試人員能夠增加代碼的覆蓋率,提高代碼實行的整體質量,幫助發現代碼中的隱藏危險。
二、黑盒測試
黑盒測試也稱數據傳輸測試,作為不能夠看到測試對象的黑匣子,完全不需要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的情況,北大青鳥發現測試人員可以根據程序功能的要求規格,確定測試用例,並推斷測試結果的測試方法。
三、灰盒測試
灰盒測試主要是一種綜合的測試方法,它居於程序運行的外部表達。同時,根據內部邏輯結構設計用例,執行程序、採集路徑執行信息和外部用戶界面結果。
四、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是一種組裝測試,是在單元測試基礎上的一種有序測試。其主要的目的是驗證軟體單元間的介面關系,通過讓悶測試發現各軟體單元介面間的問題,昌平北大青鳥非常期待最終測試的單元構成符合設計要求的軟體。
9. 測試流程和測試方法是什麼
測試流程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由產品人員制定,細化每一個功能的細節,每一個按鈕的位置,對於稍大或復雜一點的需求進行建模。
2、需求評審:所有參與項目人員進行,開發人員、測試人員。測試人員提出需求,開發人員考慮功能實現的方案與可行性、當然開發負責也是要參與的。測試人員主要是對需求的理解提出疑問,以便才能根據需求寫用例。
3、開發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發人員需求根據需求功能點進行排期。然後將開計劃轉交給測試人員。
4、測試計劃制定測試計劃:測試人員根據開發計劃,對測試具體測試時間,也就是開發功能完成後的時間,進行幾輪測試等。然後,把項目的開發與測試計劃提交到Teambiton進行任務管理。
5、編寫測試用例:根據詳細的需求文檔,開始進行用例的編寫。
6、用例評審:在用例進行評審之間,先以郵件形式將用例發送給相關人員,以便他們事先了解用例對哪些功能進行驗證以及驗證的細節。然後,測試人員組進行用例評審,開發人員對用例與實際功能不符合有哪些,產品人員對會通過用例對功能的具體實現進行把握等等。
7、提交代碼:開發人員完成所有功能後,會對自己的功能進行一個自測。自測完成後提交測試人員進行測試。
8、具體測試流程:開發人員對於提測的功能進行測試,發現的問題通過缺陷管理工具進行反饋,開發人員對問題進行修復,然後,准備第二輪測試。測試人員完成第一輪測試後,需要寫測試結論,發到相關人員。然後進行第二輪測試,並且對第一輪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回歸。
9、測試通過:經過兩到三輪或四輪的測試後,直到沒發現新的問題,或暫時無法解決,或不緊急的問題。通過上級確認,可以通過。編寫測試報告與驗收方案。
測試方法
1、冒煙測試:指在對一個新版本系統進行大規模的測試之前,先驗證一下軟體的基本功能是否實現,是否具備可測性。引入到軟體測試中,就是指測試小組在正規測試一個新版本之前,先投入較少的人力和時間驗證一個軟體的主要功能,如果主要功能都沒有實現,則打回開發組重新開發。
2、功能測試:功能測試檢查實際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測試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圍繞軟體的功能進行,設計軟體的目的也就是滿足客戶對其功能的需求。功能測試又可可以細分為很多種:界面測試、邏輯功能測試、易用性測試、安裝測試、兼容性測試等。
3、回歸測試:指修改了舊代碼後,重新實行測試以確認修改後沒有引入新的錯誤或導致其他代碼產生錯誤。原有功能在新版本上進行回歸測試,保證運行准確。
4、驗收測試:驗收測試是部署軟體之前的最後一個測試操作。對產品功能、用戶界面、性能、業務關聯性的全局測試,確保產品達到產品經理的需求,沒有阻礙產品使用的大bug。
5、升級測試:從歷史版本升級到當前新版本的測試,確保升級後,軟體可以正常使用,重點對升級後的新功能進行測試。
10. 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哪些
測試的有2種方法
答: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
黑盒:這種方法是把測試對象看做一個黑盒子,測試人員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和內部特性,只依據程序的需求規格說明書,檢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說明。
黑盒測試又叫做功能測試或數據驅動測試。
白盒:此方法把測試對象看做一個透明的盒子,它允許測試人員利用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及皮歷有關信息,設計或選擇測試用例,對程序所有邏輯路徑進行測試。
通過在漏戚不同點檢查程序的狀態,確定實際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因此白盒測試又稱為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
軟體測試按過程分為三個步驟
答:單元測試:單元測試又稱模塊測試,是針對軟體設計的最小單位—程序模塊,進行正確性檢驗的測試工作。其目的在於發現各模塊內部可能存在的各種差錯。
單元測試需要從程序的內部結構出發設計測試用例。多個模塊可以平行地獨立進行單元測試。
集成測試:在運行(可能是不完整)的應用中保證軟體單元被結合後能正常操作的測試執行的階段
系統測試:當應用作為整體運行時的測試執行階段
軟體測試的步驟是什麼?
1)測試過程按4個步驟進行,即單元測試(UnitTesting)、集成測試(IntegratedTesting)、確認測試(ValidationTesting)和系統測試(SystemTesting)及發版測試。
2)開始是單元測試,集中對用源代碼實現的每一個程序單元進行測試,檢查各個程序模塊是否正確地實現了規定的功能。
3)集成測試把已測試過的模塊組裝起來,主要對與設計相關的軟體體系結構的構造進行測試。
4)確認測試則是要檢查已實現的軟體是否滿足了需求規格說明中確定了的各種需求,以及軟體配置是否完全、正確。
應該考慮進行如何測試的測試方法
黑盒測試(Blackboxtesting)——不考慮內部設計和代碼,根據需求和功能進行測試。
白盒測試(Whiteboxtesting)——根據應用軟體的代碼的內部邏輯,按照代碼的語句、分支、路徑和條件進行測試。
功能測試(functionaltesting)——對一個應用軟體的功能模塊進行黑盒測試。這種測試應當由測試燃搜搜人員進行。但這並不意味著程序員在推出軟體之前不進行代碼檢查。(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的測試階段。)
系統測試——針對全部需求說明進行黑盒測試,包括系統中所有的部件。
回歸測試(regressiontesting)——每當軟體經過了整理、修改、或者其環境發生變化,都重復進行測試。很難說需要進行多少次回歸測試,特別是是到了開發周期的最後階段。進行此種測試,特別適於使用自動測試工具。
負荷試驗(loadtesting)——在大負荷條件下對應用軟體進行測試。例如測試一個網站在不同負荷情況下的狀況,以確定在什麼情況下系統響應速度下降或是出現故障。
壓力測試(stresstesting)——經常可以與「負荷測試」或「性能測試」相互代替。這種測試是用來檢查系統在下列條件下的情況:在非正常的巨大負荷下、某些動作和輸入大量重復、輸入大數、對資料庫進行非常復雜的查詢,等等。
性能測試(performancetesting)——經常可以與「壓力測試」或「負荷測試」相互代替。理想的「性能測試」(也包括其他任何類型的測試)都應在質量保障和測試計劃的文檔終予以規定。
可用性測試(usabilitytesting)——是專為「對用戶友好」的特性進行測試。這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取決於最終用戶或顧客。可以進行用戶會見、檢查、對用戶會議錄像、或者使用其他技術。程序員和測試人員通常不參加可用性測試。
安裝/卸載測試(install/uninstalltesting)——對安裝/卸載進行測試(包括全部、部分、升級操作)。
安全測試(securitytesting)——測試系統在應付非授權的內部/外部訪問、故意的損壞時的防護情況。這需要精密復雜的測試技術。
兼容性測試(compatabilitytesting)——測試在特殊的硬體/軟體/操作系統/網路環境下的軟體表現。
α測試(alphatesting)——在開發一個應用軟體即將完成時所進行的測試。此時還允許有較小的設計修改。通常由最終用戶或其他人進行這種測試,而不是由程序員和測試人員來進行。
β測試(betatesting)——當開發和測試已基本完成,需要在正式發行之前最後尋找毛病而進行的測試。通常由最終用戶或其他人進行這種測試,而不是由程序員和測試人員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