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教師虐童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當前幼兒園虐待兒童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事件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和思考,虐待兒童的行為,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分析幼兒教師虐待兒童的原因,找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對於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試分析幼兒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師;虐童;對策
一、幼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的原因
(一)工作壓力大
幼啟唯兒園教師不僅要完成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工作任務,還要擔負起照顧幼兒的保育任務。幼兒園教師都是每天早上7:30上班,下午6:00才下班,工作時間長達將近11個小時,在下班後都表示什麼都不去想,動都不想動。在幼兒園里,生怕孩子有什麼閃失,時刻需要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巨大的心裡壓力導致幼兒教師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二)工資待遇低
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認為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太低,而且合同制教師和在編老師的工資待遇差距較大,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影響到了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很多教師抱著可干可不幹的態度去完成保育和教育任務,影響到了保育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部分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素質不高
幼兒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培訓以後才能走上工作崗位。然而當前幼兒園教師隊伍當中教師學歷水平不高,大部分都是大專學歷水平,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許多教師在保育和教育工作中不能將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當中去。
(四)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健全的法律法規是保護幼兒權益的重要保障,當前幼兒園屢屢出現的虐待兒童的現象和法律法規的缺失有著相當大的關系。每當出現虐待兒童事件以後,對當事人的處理結果往往培鉛不盡如人意,大部分當事人就是被所在幼兒園開除而已,這樣的處理結果能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虐待兒童事件的發生值得我們深思。
二、幼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的對策分析
(一)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目前國內關於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有幾部,但是這些法律規范里針對虐待兒童行為的處理的規定非常少,一些規定比較模糊,處罰的措施不明確或者是處罰的程度太輕,不能從根本上去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因此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十分必要的。西方的許多發達國家對於這方面的法律已經十分的健全,國內可以借鑒這些國家的做法,同時結合自己國家的真實情況,制定切實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幼兒的合法權益,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
目前幼兒園的工資待遇普遍較低,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差距較大,兩者相差的一倍還要多,應該大力提高私立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工資待遇的提高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能夠調動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讓幼兒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鑽研幼兒教學,同時也能把職業道德素質高,專業能力扎實的幼兒教師留在幼兒園,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素質。
(三)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工作
幼兒園要經常開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訓工作,給教師培訓的機會,讓幼兒園教師及時吸收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配旁好可以把教育培訓工作和教師工資待遇、職稱的評定結合起來,調動全體教師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培訓教育的工作切忌流於形式,可以採取參觀、一對一解答、示範園引領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從解決幼兒園教師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四)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
培養幼兒教師的師范院校應該把學生道德素質納入到畢業成績的考核標准當中去,開展相關的職業道德課程,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幼兒園也應當在教師道德水平的提高方面做出努力,經常開展優秀教師的學習感悟活動,同時將幼兒教師師德納入到幼兒園的績效考核當中去,也可以拿出專項的資金,用於獎勵那些師德素質較高的老師,建立相應的物質獎勵機制,多方面提高幼兒教師的道德素質。
(五)幼兒教師自身方面的努力
教師職業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當今社會的發展也對教師職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教育事業當成是自己的事業,立志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不斷的鑽研專業知識,提高自身道德素質,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園丁。
參考文獻:
[1]皮藝軍.「虐童」淺析[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01)
[2]李梅.幼兒園「虐童」事件探析[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於立新 郭庚健 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⑵ 關於幼兒園虐童事件(議論文500字左右)
近日,各大媒體爭相報道7歲女童慘遭生父繼母的虐待,長期住在陽台。而女童亦因飢餓從二樓陽台翻下,到便利店偷東西吃。再被送往救助站,而該街道辦事處也展開調查幫助。對此我深感同情,且十分憤怒。此事件揭露了各種社會問題。一是單親或離婚家庭的孩子容易到傷害。在此類家庭成長的孩子缺乏父母其中一方的愛。而這份愛則需要父母的多關心,多關愛來彌補,但很多父母就是忽視了孩子對這份愛的渴望。這就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再加上受到父母的虐待,暴力。那麼這樣的孩子能健康嗎?二是社會對這些孩子的關注不夠。為什麼7歲女童要從二樓陽台翻下後才被發現她的悲慘遭遇?為什麼孩子被虐待多時,卻無人問津?那麼當老師和學校發現學生輟學,他們是否與其家長溝通了呢?如果溝通了,學生被虐待會不知道嗎?那麼社區的人來來往往,會不知道孩子長期住在陽台嗎?既然知道為何當時不對女孩伸出援手,卻是在她受盡委屈後才站出來講話。難道這樣不是很諷刺嗎? 一個家就像一棵大樹,樹倒了,果子散落一地,人們都在議論樹為什麼會倒,卻忽略了即將成熟的果子。對於生活在單親或離婚家庭的孩子,家長們應加強自身修養,以身作則,同時以健康心理,人格的力量和社會道德規范幫助孩子樹立自主、自信、自尊、堅韌、正直、豁達的健全人格。 對此,社會媒體能做的,除了是報道、幫助外,更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阻止此類事件的發生。與其讓悲劇發生後才去補救,那為什麼不阻止悲劇的發生呢?社區和街道應該多組織居民開展有關虐童危害的活動,從而讓人們深入了解要好好地愛護孩子,讓人們從觀念上改變。學校和老師要多與學生、家長溝通避免虐童事件的發生。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正確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⑶ 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的分析及解決方法
幼兒園的虐童事件已經發生了很多起。去年長春紅黃藍幼兒園,今年攜程幼兒園,北京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不僅給小孩帶來了心理創傷,也給小孩父母帶來了巨大痛苦。當一個社會的道德底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突破時,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民眾感同身受,也加入到聲討違法行為中來。情感因素在我們對直覺判斷和決策的理解上發揮了比以往更大的作用。我們的主觀判斷是存在成見的:我們特別容易相信在沒有足夠證據的基礎上得出的研究結果,而且研究中對觀察樣本的收集也不足。
我們大飢啟腦有說不清楚的局限:我們對自己認為熟知的事物確信不疑,我們顯然無法了解自己的無知程度,無法確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我們總是高估自己對世界的了解,卻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當我們回顧以往時,由於後見之明,對有些事會產生虛幻的確定感,因此我們變得過於自信。紅黃藍的聲明和道歉顯然低估了幼兒園「連鎖經營」帶來的管理問題,團碼北京之後,接著又發生了滄州紅黃藍幼兒園的虐童事件。
對概率問題的非理性思維常常引發公共事件,最典型的莫過於安塌肢哪全問題。焦慮情緒讓我們高估風險,如果幼兒園虐童事件繼續發展下去,將危及到廣大幼兒的身心健康。盡管這看上去過慮了,但是因為關系重大,我們通常喜歡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這也是大家吐槽朝陽警方事後處理結果的原因之一。當然,朝陽大媽集體作假證的動機值得懷疑,尤其是硬碟數據的問題深受大家質疑。
損失厭惡(lossaversion)是指當決策者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會使決策者產生更大的情緒波動。Kahneman和Tversky(1979)做的相關心理學實驗表明:當面對相同數量的損失和收益時,損失給人們帶來的負效用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如果虐童事件帶來的精神損失可以量化,那經濟補償要足夠的高。網傳相關家長已與園方達成私下和解,而和解金額驚人地高。
⑷ 顏艷紅虐童事件的深思(一篇舊作)
浙江溫嶺二十歲的」幼師」顏艷紅的所謂的「虐童案」已過去二個月了,但此事似乎並沒運毀有平息,據傳有關被虐的兒童的家長欲向有關方討說法並索賠。我覺得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現在的孩子金貴啊,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被人家玩虐啊。
對於顏艷紅所作所為我也深感憤怒,無論從怎樣的角度來看,虐待兒童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所以在事件暴光後網路媒體的一邊倒也是情有可願的。
但是,如果我們理性地觀察分析這個事件,那麼我們就不會把一切的憤怒都撒在顏艷紅一個人的頭上了。
因為其一,顏艷紅本身就是一個稍大一點的孩子。她根本沒有教育孩子的資質。我們已經知道顏艷紅根本沒有拿到幼兒教育的職業證書。而沒有資質的人怎麼能擔當幼師的重任呢,她又是怎麼會進入幼師的隊伍的呢?回答是我們現在的幼師隊伍中能夠有教師資格的只有40%。這就是說顏艷紅本來就是一個不合格的幼兒教師,她是因為需要而被選用的。這就不奇怪了啊。顏艷紅無論從個人的素質或者從資格上都無法達到一個幼兒教師的標准。而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卻讓她來擔負這個重任,可想而知,出事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盡管她口口聲聲說:她很喜歡孩子,很愛孩子。但是從事實來看,她不知道怎樣去愛孩子,怎樣去保護孩子,她的行為其實在傷害孩子,而對於這一切她都是那樣的麻木。
可憐的孩子!
我既可憐那些受虐的兒童也可憐這個已經在法律上被認定為成人的大孩子。從現實生活中,從許多人的眼中,顏艷紅是長大了,二十歲的女孩了應該是成人了,但是她其實並沒有長大。她的心理素質和她所接受的教育的缺少使她成為一個不成熟的大孩子。
假如這個女孩進入工廠或者其他的工作場所,她會慢慢地成熟,也許能成為一個好工人,但是陰差陽錯的,她卻去做幼師,讓一個沒有謹悄洞長大的孩子去管孩子,這孩子的悲劇就此產生了。
顏艷紅事件被披露後,網路上是一片罵聲,什麼樣的難聽話也有,這樣兇狠的話去對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去說我的心裡總覺得太不是滋味。
可憐的國人啊,都是些什麼人了啊,簡直是一群手拿長矛的殺手!最可恨的是有人竟用人性兩字來評判一個女孩。說什麼毫無人性,不配結婚,不配生孩子等等。我覺得說這些話的人本身就沒有人性。
什麼是人性,這女孩只是幼稚無知,她犯錯,但是和人性無關。
我不禁想起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想起了那個冉阿讓,假如沒有那個好心的教士的寬容,那麼就沒有他後來的高尚人生。那是十九世紀的法國啊,難道我們今天這樣有高度的物質文明的中國竟沒有這樣一點大度和寬容嗎,難道我們非得把一個可憐的貧窮的小女孩逼上絕路而心甘嗎?顏艷紅並不是一個失去人性的女兒,她的所作所為只是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的結果,是典型的九零後的逆反心理的表現,她只顧發乎情而不止於禮儀。這只能說明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教育的失敗。
再說,也許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也曾經受到過這樣的虐待,也許來自老師或者是家長的類似的惡作劇式的「虐待''而這種行為她根本也沒有看成是虐待啊,她也許還想不通呢,為什麼同樣祥枯的行為自己就成了千夫所指了呢?所以顏艷紅虐童事件應該歸根於我們社會,歸根於我們的思想理念.
我們至今還沒有一部虐童法就足於說明了我們本身就存在著缺口,不要太加壓於一個不成熟的九零後,而更應該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教育,怎樣去樹立一種善待兒童,尊重兒童的社會風氣和保障制度。
⑸ 如何評析 虐童 事件
虐童事件折射出來的是社會深藏的病態,是道德敗壞,是社會監管的缺失,是鉛銷家芹鎮庭教育的嚴重缺乏。虐童,是家長是成年人在社會里遭遇許多不盡人意的狀況而逐漸讓自己採用一種極槐首游其不合理的發泄方式,當然,我們要關注虐童事件,要注意防範,但最根本的還是社會的病態心理導致的。(希望採納,拜託拜託,我會很感激你的)
⑹ 反思幼兒園虐童事件
每次出現幼兒園虐童事件就有人開始攻擊幼教這個群體,某些幼兒園老師虐待兒童確實是變態心理根本不配當老師,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幼兒園老師都是這樣,反思幼兒園虐童事件出現的原因,不能把一切都歸咎在幼教這個職業。並不是幼教就意味著虐童犯。
首先、我們要反思的是幼教的門檻在哪?據調查幼兒園裡面多半是中專大專學歷,本科研究生少之又少,還有一些幼兒園裡面的老師保育員甚至都沒有教師資格證,幼教資源的缺失導致一些幼兒園見人就拉來當老師,「非專業幼教」的增加勢必導致幼教這個行業的整體素質越來越低,也勢必導致越來越多的虐童事件曝光。
第二、有關部門對幼兒園的監管制度是否完善,二胎開放孩子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私立幼兒園也越來越多,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加強對幼教的考核。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好的幼兒園入學名額少之又少,家長沖破了頭花高價去買上學名額,那麼雀緩團搶不到名額的孩子呢、家庭貧困的孩子呢,只能選擇上一些各方面資源都差的幼兒園。國家要多建立公辦園,招聘專業教師,平衡教育資源。
第三:幼教的薪資待遇夠頃橘不夠吸引高素質的人才。一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姐說大多數人畢業後都選擇轉行,我們這一屆換專業考研的也越來越多,大部分人內心對這個職業是排斥的。據我們去幼兒園見習所了解到的是幼兒園老師真的很辛苦,對孩子沒有罵更沒有打只有耐心的勸導和安慰,幫孩子打理一切,幼兒園老師多半說的話太多聲音大導致嗓子不好,經常彎腰曲背導致腰不好,耳朵也要整天遭受噪音污染。幼教這個職業社會地位太低,大多家長都覺得其實就是幫他們哄孩子的,社會地位低待遇低,而且心理壓力大,面對那麼多孩子那麼多家長,還有亂七八糟的手工環創教案要做,一過節就哪者要給孩子排節目幫孩子給家長准備禮物,一弄就是幾十份,學生的檔案一人一份作業一人一份,幼兒園繁瑣的事情極其多,總有難搞的家長總有管不住的學生,老師一天從早到晚都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既要保證孩子安全又要操心孩子喝水吃飯還要教給孩子東西組織活動。說起來這個我真的是停不下來了,為幼兒園老師鳴不平,很辛苦卻得不到社會的認可,甚至被惡意揣測。這也是越來越多優秀幼教選擇轉行的重要原因。越來越多優秀幼教選擇轉行導致幼兒園緊缺專業教師。
最後只想說,幼教是個良心活,希望在職的幼教受到的傷害攻擊少一點,希望各個園長在招聘老師時把德放在第一位,希望有關部門增強監管力,希望國家重視學前教育,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幼兒園時光。
⑺ 關於虐童事件的論述
近年來,
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事件屢屢發生。
3
歲女童的改空激下體被老
師放臵芸豆,
7
歲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線「消毒」的懲罰,還有
7
名兒童
因上課說話而被老師用電熨斗燙傷……幼師的毒手頻繁地伸向了幼小
的孩子們,不禁讓我們汗顏。幼師原本是孩子們最希望親近的群體,
可是昔日的「天使」和「知心姐姐」
,今日為何變成了「惡魔」和「狼
外婆」了?這不僅僅是孩子和家長的悲哀,還是幼師和幼兒教育的悲
哀,更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我們不禁要問:
「是不是棍棒下一定出孝子?」不得不承認,由於
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為了提高教育質量,一些地方對於教師體罰學
生事件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家長因望子成龍,即使對老師的
體罰略有微詞,但怕得罪老師誤了孩子,也只能忍氣吞聲。可是這樣,
孩子的尊嚴、自由、權利、童年的樂趣,幾乎被架空。這不得不說是
教育的失敗。教師在教學中有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但批評並
不等於肆無忌憚的處罰,更不等於毫無理由的虐待。靠體罰來教育學
生,本身就是教師無能的表現。真正優秀的教師,決不會靠棍棒來教
學。就教育而言,我們不僅要重視教育質量,更要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虐待幼兒事件一再頻發,也給我們的幼兒教育敲響了一記警鍾,
更是引出了幼師魚目混珠、幼兒園遍地開花、幼兒教育體系尚不健全
等一系列沉重的話題。深入思考,我們不難發現「虐童事件」的背後
是三方的缺位:
一是教師水平普遍偏低。
幼師工作辛苦、工資待遇低,招聘標准
也相對較低。一些學校在招聘幼師的時候,只看重個人學歷和外在表
現,忽視個人內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質」
,幼兒啟蒙教育被
簡單地等同於「帶孩子」
,現在的幼師職業素質越來越低。還有的幼師
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就入職上崗了,連幼兒教育的基本常識、幼兒階
段的年齡性格特徵、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極其有限,加之管
理乏力,這就為「虐童事件」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二是教育機構良莠不齊。
「入園難,難於上青天」
,這叫喊聲早已
傳遍大地。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公辦園核襪「稀缺化」
、民辦園「兩極化」
、
優質資源「特權化」
、收費「貴族化」等問題。從我國教育現狀來看,
由於學前教育沒有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不能納入國家財政統籌,政
策上也沒有優惠,經費投入少之又少,幼教從業人員及幼教人才嚴重
不足,致使幼兒教育需求大、供給少、收費貴。隨著市場利益的驅使,
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步淡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公立幼兒園轉
為民辦的趨勢。當幼兒教育的基礎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視,各級
政府將幼兒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社會力量和市場之時,不少不良機構
便趁機辦起了幼兒園來。他們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斂財,隨便招聘一
些人來就能當教師,根本不顧幼兒的安全、飲食、起居,類似「虐童
事件」的發生必然在所難免。
三是外部監督疲軟乏力。
幾乎在每一次的「虐童事虧戚件」後,當事
人受到的處罰只是罰款或者辭退,隨後便不了了之。更有甚者,從一
家幼兒園換到另外一家幼兒園就職,繼續將無形的魔爪伸向了幼兒。
面對《未成年人保護法》
、
《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的明文規定,
承擔相應刑事責任的案例少之又少。簡單的處罰根本無法起到震懾作
用,加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我們只有看著悲劇一次次上演。
「虐童事件」
折射出的
「幼教之殤」
,
不能單純地將矛頭指向幼師。
教師、教育機構、政府三方都應從自身找原因,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形成合力,一起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是要加強幼師職業素養培訓。
幼師職業也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
職業,幼師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幼師師德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
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幼師的職業素養尤為重要。當前,在進行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的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
員。作為基礎教育的幼兒園教師,也應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適應新時
代的要求。首先,要加強政治學習,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無私奉獻
的愛心、體貼入微的細心、誨人不倦的耐心、純真質朴的童心,都是
一名幼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其次,要加強理論學習,培養合理
的知識結構,不懂業務、沒有專業文化修養的幼師是誤人子弟的,扎
實的理論知識、廣博的科普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新興的前沿知識
都將是一名幼師「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源泉。幼兒教師必須深刻
認識到加強職業道德的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從而自覺地在愛事業、愛
孩子,提高專業文化素質,注重自身的形象,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
以適應新時期改革開放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二是要提高幼兒園辦園准入門檻。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幼兒
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基礎,是最前沿的教育,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
和發展,是關乎兒童養成、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對人的行為習慣、
認知風格、個性特徵等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作用。為了提高我國國民的
基本素質,保障國民教育的延續性,政府應加大對幼兒教育的財政支
持,適當考慮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的范疇。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套
科學統一的幼兒教育標准,對幼兒園的辦園辦班規模、人員配備、園
舍要求、保健與教育和安全等工作進行規范,嚴格把控幼兒園准入門
檻,尤其是師資門檻,不讓師德不良者混進教師隊伍。同時還應對現
有幼兒教育機構重新「洗牌」
,踢出不符合辦學條件的幼兒園,把幼兒
教育納入規范的教育管理體系,杜絕類似事情重復上演,還孩子一個
快樂的童年時光。
⑻ 對於幼兒園虐童事件,您怎麼看
幼兒園是孩子學習和娛樂的天地。幼兒園里出現虐童行為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有可能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幼兒園虐童事件不僅是一種非人道的行為,還是一種違反職業道德和法律規范的行為,我們必須堅決予以抵制。當然,在譴責幼兒園惡性行為的同時更要反思發生此類事件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幼兒園及其老師沒有基本的教書育人的職業理念和關懷兒童的友蘆鋒人文情懷,兒童動輒得咎,遇到不順心之事即對兒童暴力相對、拳腳相加,玷污了為人師表的純潔性,愧為人師。
第二,兒童的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所以在把兒童送到幼兒園後,就不再監管孩子的行為,更不對幼兒園的虐童行為予以監督,聽之任之,忍氣吞聲,致使兒童在幼兒園受到虐待時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懷和保護,助長了幼兒園嘩虛的囂張氣焰。
第三,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好晌門沒有加大對幼兒園的監管力度,沒有及時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沒有及時的對幼兒園及其老師進行處罰,致使虐童事件屢屢發生,這是典型的不作為,是教育部門職能的缺位。
第四,媒體沒有加強輿論的喉舌作用,部分媒體人對一些惡性事件漠不關心,沒有及時地對幼兒園虐童事件進行曝光,讓虐童事件頻頻發生。
(8)分析虐童事件論文方法擴展閱讀:
杜絕幼兒園虐童事件的再次發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家長、學校和社會都要為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承擔起一份責任,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業作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行業,肩負著培育優秀人才、鞏固國家發展的重要職責。作為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幼兒園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⑼ 3·31南京虐童案的社會反思
受虐男童已經得到了來自政府與社會越來越多的呵護,而作為直接施暴者的養母,也已經被當地警方刑事拘留,等待她的必將是法律的嚴懲。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南京市虐童案最終被曝光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對於全國范圍內成千上萬被收養的孩子來說,他們當中還有多少人有過被家暴、被虐待的經歷?或者說正在遭受著家暴和虐待呢 ?
從這個角度來說,南京虐童案的曝光,給了我們一個從根本上反思未成年收養制度的機會。在我看來,要反思當前的未成年人收養制度,並且對可能存在的問題給予改進與完善,就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收養行為發生之前;二是在對未成年人家暴和虐待行為發生之後 。
在對未成年人的收養行為發生之前所要做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預防。具體地說,要對申請收養人的收養條件,收養資格進行嚴格而全面的認定,這個認定的過程,並非像現在這樣,只憑申請收養人的一面之詞或者是憑其提交的各種書面材料,而必須深入到居委會、社區、家庭,對申請收養人的人品、性格,尤其是有無精神病史,有無暴力傾向等給予重點關注,對於有家暴和虐待前科的,應該堅決說不。一些地方在辦理收養工作過程中,過於關注申請收養人的家庭條件、經拿枝行濟實力等等,而對其個人品德、性格等方面關注不夠,這是值得注意的 。
對於已經發生家暴或虐待未成人行為的收養者,除了要按照現行法律規定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之外,還要本著維護未成年人利益的原則出發,及時解除或者變更養父母的監護權,把未成年人交給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資格給予他們健康成長空間的人或者是家庭。這種時候,未成年人自己的意見要聽取、要尊重,但更多時候還是得優先考慮未成人的權益。像南京虐童案發生以後,這個孩子事後表示想繼續跟養母一起生活,但我們在滿足孩子訴求之前,首先得保證養父母不會再發生虐待行為,得保證虐待者的行為已經得到了矯正,否則,就只能考慮通過正當手續變更收養人 。 在如何看待「虐童事件」上,至今還有不同的觀點,這催人深思——從「虐童事件」到底應該收獲什麼?很搭宏明顯,「虐童事件」的最大收獲,是社會的關愛之心在成長。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對於「十年鄰居,對面不識」早已見怪不怪,也早已習慣於「路見不平,不管閑事」,以至於鄰居發生小孩餓死、打死的慘劇還無動於衷。然而,這次卻明顯不同以往,被打的兒童從發現、舉報到被送回老家,每一個環節都有「好事者」在其中參與,微信朋友圈更是為其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透過這個事件,人們發現,「愛管閑事的」多了,有正義感的多了,敢於和樂於對跟自己看起來沒有關系的事件表態並行動的多了,這當然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
但是,透過「虐童事件」,社會也應該思考:面對沸沸揚揚的熱點事件,是否應該變得更加理性、成熟?誠然,不管是誰,乍一看到小虎身上那些傷痕,都不免義憤填膺,怒氣沖沖,都不免有把惡母繩之以法、進而剝奪其監護權的想法。然而,作為「外人」、作為媒體,在沖動的同時恐怕還要有「冷一冷」、「等一等」的成熟和理性。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小孩教育上,有的父母可能採取了不適當的教育方法,這應該制止和教育,甚至應該進行必要的干預,看其是否具有監護孩子的條件和能力,但恐怕也不宜上綱上線,更不能沒問清青紅皂白就作出剝奪父母監護權的「輿論判決」 。
小虎被打的照片公布後,有人說這「滅絕人性」、「慘絕人寰」;有人斷言其養母是一個精神有疾病的「惡母」;有的還以被打小孩生活在「高知家庭」為題,將其親生父母和養父母的隱私一一公布;有的人認為發生這樣的「虐童事件」,有關部門「保護未成年人不力」,等等。這些觀點,顯然有過於情緒化之嫌。從了解的情況看,小虎被打盡管看起來挺重,但實際上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滅絕人性」,事實上,小虎的養父母也很愛小虎,小虎事後承認養母教育得對,「並不恨養母」。退一步說,即便「虐童」屬實,也只是極個別的極端事件,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更不能隨意將公民的隱私抖落得一干二凈 。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在新媒體的介入下,一些偶然的事件很可能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面對這種事件,社會成員一方面應該拒絕冷漠,給予應有的介入和參與;另一方面應該保持冷靜,以成熟、理性的態度看待事件。選擇態度,適當行動,當是此次所謂南京「虐童事件」帶來的應有收獲 。 孩子不聽話,家長進行必要的懲戒並無不妥,也是一種正常教育。但新聞中,這位養母的行為已經消嘩遠超出正常教育的范疇,如此虐童行為令人發指。如果不是那位熱心網友爆料,此事不知道還會瞞到何時?隨著更多信息的披露,養父母「高知」的身份備受關注。其實,在多數人的預期中,「高知」往往意味著較好的道德修養和較強的守法意識,這樣的家庭更適合收養孩子。不過,這也給了一些養父母們免於公眾質疑和審視的「特權」,此類的虐童案件更難被察覺和披露。其實,「高知」並不都是「高修養」,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生長環境,此案就是一個證明 。
此事在社會關注下,男童的養母已經被警方刑拘,這樣的進展多少讓人感到欣慰。不過,此案留給公眾反思的東西並不少。在筆者看來,首先要反思的是將孩子當成家長私產的傳統觀念。從媒體的報道可知,養母虐童不是一時沖動的偶然行為,此前男童所在學校的老師就曾發現過至少兩次。為何到了今日才被揭發?如果老師能在第一次發現的時候就報警處理,男童或許就可以免受後來的皮肉之苦。但在一些人的觀念中,虐待家庭成員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家醜」,不可外揚。而且,「孩子是自己的」打罵孩子又有何不可?外人很少也很難去干涉。孩子或是出於畏懼等原因,一般也不會主動去告發養父母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法律介入的可能性,造成不少虐待兒童行為被視而不見 。
其二,按照《收養法》,無子女,有撫養教育的能力,年滿三十周歲,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符合這些規定即可收養孩子。仔細看便可知道,這樣的規定有些粗線條——准入門檻低。孩子被領養後,生長環境好壞也只能是聽天由命。相比之下,有些國家對收養人的條件是苛刻的,准入門檻高。比如,除了收養家庭的經濟能力評估,對於養父母的精神狀況和心理狀況等都會進行綜合評估,即便是領養之後也會有定期回訪等制度。一旦發現存在虐童等不適合收養的情況,就可以及時給孩子提供有效的保護。在另一方面,當前對於虐童入罪還存在爭議。盡管刑法規定「虐待犯罪除了受害人死亡或重傷的,都屬於自訴案件」,但讓被虐待的孩子或者近親去告發家長,顯然是不大現實的。而這種「家醜」,家裡人很多時候也不為外人說道。由此,不少受虐待的孩子難以得到及時的救助 。
而且,長久來,「由誰來告發」虐童行為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虐童行為,不能總是依靠媒體來披露,媒體資源是有限的,過多報道也會讓公眾出現「審丑疲勞」。因此,從長遠看,保護兒童不僅要依靠家長良好的道德修養,更需要在立法和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的保護制度。短期來說,最為迫切的是要在法律層面對領養兒童的家庭設置更為專業和嚴苛的審查門檻,以及領養回訪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