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圖方法的發展
地圖的產生和發展自始至終與地理學緊密相聯。早期的地圖都是制圖者親自調查和利用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提供的路線圖繪制而成。由於中世紀後期開始的地理大發現,人們大大地加深了對地理環境的認識,擴大了制圖區域范圍,充實了地圖內容。同時,新編出來的地圖又為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地理環境提供了條件,地理發現與地圖繪制互相促進。到17世紀,開始大規模三角測量與地形圖測繪。應用測繪方法編制的地圖為地理調查提供了更准確的地理基礎。從19世紀開始,隨著內陸腹地地理考察與地理研究的探入,一些地理學家還把地圖作為地理發現的一種手段。 從20世紀30年代起,地圖開始成為地理學調查研究、成果系統總結的主要形式。地理學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統考察獲取資料,所有的考察幾乎都是利用地形圖選擇路線、定位定向,考察中以地形圖作工作底圖,記載各種自然要素與現象的分布,考察結束後編制各種專題地圖,作為成果的總結形式。
從70年代開始,隨著地圖的廣泛應用和地圖資訊理論、地圖模式論、地圖傳輸論等新理論的提出,以及理論地圖學與應用地圖學的出現,國際上對地圖的利用開始進行系統研究。美國出版的《地圖利用──閱讀、分析和判讀》(1978)和蘇聯出版的《地圖研究法》(1978),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地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本原理。現代地理學所強調的定量分析、過程分析、綜合分析、系統分析對地圖方法也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在反映制圖現象質量特徵的同時,加強了數量指標的反映;在反映分布現狀的同時,加強了動態變化的表示。同時,綜合制圖、系統制圖已成為地圖學發展的方向之一。地圖的分析和利用已發展成為地圖學的一個分支。作為地理學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的地圖方法從原理到方法逐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