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根本上來修改整個政治經濟學。
二、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三、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1)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念內容:
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二、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三、形成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具體勞動不是價值的源泉;
四、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即死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B. 什麼是經濟學的方法論
傑文斯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量,如供求規律考察商品的需求和供給的數量及其價格的關系,因而它的性質是一門數學科學;藉助於數學符號及數學推導能夠比文字更為便利地處理經濟學中的量與量之間的復雜關系。
C. 資源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資源經濟學是一門跨度大、綜合性強、應用性強的邊緣交叉學科,必須運用多層次多種類的方法體系來進行研究。這個方法體系大體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資源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或哲學意義上的方法論,即基本方法論。它是哲學思潮或流派影響(常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經濟學家的意識,並內化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或方法意識,再體現在他們的研究活動和理論之中的結果。它討論的是資源經濟學的價值觀、真理觀和科學觀之類的根本性問題。主要內容有:對資源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哲學思考或資源經濟世界觀;如何認識和判斷資源經濟學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如何看待資源經濟活動主體(個人及其群體);資源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的價值標準是什麼;等等。人們通常說的西方資源經濟以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或統稱為個人功利主義)為基礎,馬克思主義資源經濟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就是指它們分別以這兩種哲學思潮作為各自的基本方法論。
第二層次是資源經濟學的思維原理和方法,或者說,是經濟學家觀察經濟事實、從事理論研究、構建理論體系的方法。諸如:歸納法、演繹法、抽象法、分析和綜合法、總量分析法、結構分析法、規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存量分析法、流量分析法、等等。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在教科書上都可看到。這里著重介紹一下筆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創新:用經濟細胞方法來建立資源經濟細胞價值理論(為一般經濟細胞價值理論的特殊形式),以此理論作指導,來認識資源經濟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或資源社會生產中的各種矛盾,用資源細胞演化方法(屬於發生學方法的特殊形式)來建立資源經濟學理論體系。
第三層次是資源經濟學的技術性方法,即為了使資源經濟學理論更趨完善和精確化而對特定研究對象或理論所採用的具有技術性質的具體方法。諸如:數學方法、統計方法、心理分析法、邊際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時間路徑分析法、邏輯框圖分析法、等等。
D. 威廉配第對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
最先提出了勞動決定價值的基本原理,並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考察了工資、地租、利息等范疇,他把地租看作是剩餘價值的基本形態。區分了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之所以能成為「政治經濟學之父」,還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個人經歷與素質以及在此基礎...
E. 經濟學方法論的實證方法與規范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還可以區分為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相應地經濟學的方法可以區分為實證方法和規范方法。
①實證方法是在既定的評價標準的前提下,考察經濟活動中的一定的因果關系。它所解決的,是「這是什麼」或「這不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因此,其命題具有客觀性。以經濟增長為例,實證方法所要闡明的是:經濟增長的因素是什麼。即投資若干,在投資與產量的比例為一定的條件下,可能實現多大百分比的經濟增長率;或者,在投資額為一定的條件下,要實現一定的經濟增長率,投資與產量的比例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至於經濟增長本身是「好事」還是「壞事」,一定的經濟增長率本身是「值得實現的」還是「不值得實現的」,則不在實證研究的范圍之內。
②規范方法所考察的是經濟活動的評價問題,也就是「這應該是什麼」或「這不應該是什麼」之類的問題,規范研究帶有濃厚的倫理學色彩,它把「是非善惡」的討論納入經濟學研究的軌道。因而其命題不具有客觀性。仍以經濟增長為例,規范方法所要闡明的是:什麼樣的經濟增長是「好事」,是「值得實現的」,而什麼樣的經濟增長則不是「好事」,是「不值得實現的」。規范研究的結果是力求提供一種經濟活動的評價標准,一種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在有關社會政策的討論中,是不可能繞開規范分析的,而其主張的實現往往取決於政治上的抉擇了。
從分析方法本身來看,實證方法或規范方法同樣都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並按照研究課題的一定的要求加以運用。但它們也不可能脫離經濟理論的指導。經濟學家從各自的學說立場出發,或者採取實證方法,或者採取規范方法,或者二者兼用,採取的方法總是與他們的經濟理論一致的。例如,新制度學派的代表人物採取規范分析方法,是指出社會的缺陷所在,並證明社會有可能通過改良的途徑而逐漸消除缺陷。在他們那裡,規范分析方法與新制度學派的改良主義學說是一致的。又如,凱恩斯主義者在討論經濟增長問題時,採取實證分析方法,說明經濟增長實現的條件和經濟增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並由此提出均衡增長的對策。但由於凱恩斯主義者的經濟增長學說是為解決經濟停滯服務的,其中論述雖然符合實際情況,然而它的有關均衡增長的論點卻是有缺陷的,它的有關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主張也只能暫時有利於經濟增長。
宏觀、微觀、制度結構、總量分析方法以及實證、規范分析方法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對經濟學的方法的區分,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交叉的和互為補充的關系。例如,制度結構分析方法主要是規范分析,但它並不排除實證分析。新制度學派代表人物加爾布雷思既是制度結構分析方法的運用者,也是規范分析方法的運用者,但他在考察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在美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時,以及在論述壟斷企業在控制市場和價格方面的具體表現時,就運用了實證分析方法。
與此相似的是,宏觀、微觀、總量分解等分析方法主要是實證分析,但它們並不排除規范分析。凱恩斯在運用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對經濟進行考察時,主要運用實證分析,如說明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大規模的失業現象,在何種情況下會出現真正的通貨膨脹,以及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可以既消除失業,又防止通貨膨脹等等,但凱恩斯也對社會的收入分配趨勢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社會哲學,主張採取一定的措施來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這就屬於規范分析的范圍了。盡管這在凱恩斯的經濟學說中並不佔主要的地位,但卻表明了宏觀經濟分析與規范分析可以並用,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也可以結合在一起。此外,在經濟學關於經濟效率的微觀經濟研究中,也是既有實證分析的部分(如論述經濟效率的變動與技術進步的關系,分析經濟效率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等),又有規范分析的部分(如探討經濟效率變動的福利含義,從經濟效率的水平來評價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或一種收入分配製度的優劣等)。
即使以數學方法來說,它同樣是可以與實證分析方法或規范分析方法並用的。經濟學家把數學作為經濟分析的一種手段,無論是用於宏觀經濟分析還是用於微觀經濟分析,除了主要是用於實證分析而外,也被用於規范分析。福利經濟學研究就是數學方法同規范分析相結合的例子。社會福利函數理論、外部經濟理論、次優理論等,都是微觀福利經濟學說,都著重於數學方法的運用,但它們同時也屬於規范分析的范圍。通貨膨脹與失業最優交替理論、最優增長與最優儲蓄率理論等,則是宏觀福利經濟學說,也都著重於數學方法的運用,但它們同樣是一種規范分析。
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封閉系統分析與開放系統分析,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 這是對經濟學的方法從另外的角度進行區分。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不考慮時間因素,後者則考慮時間因素;前者只對一定時間的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後者則分析一定時期、一定過程內的經濟活動。封閉系統分析和開放系統分析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限於考察一定經濟系統內部的各種力量的作用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後者則注意到經濟系統外部的一定的力量對經濟系統的運行的影響,以及經濟系統內部與外部力量的相互作用。這兩種分析也各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例如,貨幣學派在考察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中,採取封閉分析時,只注意本國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所造成的影響,而在採取開放分析時,則要加入國外貨幣供應量變動、一國國際儲備額變動、國際資本短期和長期流動、匯率變動等因素的作用。在某些場合,封閉系統分析有助於判明經濟系統運行中的特徵和存在的問題,而在另一些場合,開放系統分析則更能說明這一點,它們也不是不可互為補充的。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的區別主要是:均衡分析考察經濟中若干變數(如供給、需求、價格、收入、貨幣數量)之間的關系,把有關變數之間的均衡與不均衡作為解釋經濟現象及其變化的基本因素。其中,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各個市場之間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單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非均衡分析則認為經濟現象及其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不能單純用有關變數之間的均衡與不均衡來加以解釋,而主張以歷史因素、制度因素、社會因素的分析作為基本的分析方法。例如,關於工資水平的確定問題,採取均衡分析方法的經濟學家指出,勞動力供求的均衡與否是工資水平的確定的主要依據;採取非均衡分析方法的經濟學家則指出,工資水平的確定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市場以外的因素,如一國的歷史條件,文化和社會狀況,政府的干預作用等。從這個意義上說,非均衡分析往往與制度結構分析結合在一起,而均衡分析通常是數量分析(總量或個量分析)中的一種。
總之,從上述有關經濟學的方法的論述可以了解到,按不同的方式劃分的各種方法之間存在著交叉的關系。經濟學家總是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的要求,選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既與一定的經濟學說保持一致,而且它們彼此之間也有互相補充的作用。
F. 涉及經濟學方法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門格爾的另一大貢獻是涉及經濟學方法論。根據門格爾的觀點,既然價值來自於個體的感知,那麼經濟學分析必須從研究個體開始。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地位開始為人所知。
G. 經濟學中的研究方法 歸納~~
一、實證分析法:
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
四、靜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五、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六、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7)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擴展閱讀:
實證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
1、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認為各種變數在某一狀態下會達到一種均衡,例如供給需求理論,認為存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在一定的數量和價格下,兩者會達到均衡(Equilibrium)。自從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將圖形引入了經濟學論證,均衡分析便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佔主導地位。
2、靜態、動態分析
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引入了時間維度,比如流行的時間序列分析。靜態分析則主要採用的是橫截面分析。
3、定量、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的運用在金融領域尤其廣泛,其中的數學依據主要是計量和統計;而定性分析目前還缺乏堅實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應用於宏觀經濟的分析。
H. 經濟學方法論的演繹與歸納
在古典經濟學中,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採取演繹方法,即從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分析著手,推導出若乾重要的經濟學原理。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們反對這種方法,主張從大量歷史材料的佔有出發,歸納出若干經驗性的論點。後來,英國新古典學派代表人物A.馬歇爾採取折中的態度,以演繹方法為主,兼用歸納方法。
I.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數學方法是經濟學研究的工具,各種研究方法各有其優勢與缺陷,基於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經濟學的性質,在經濟學研究中,研究方法的單一隻會危害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需運用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理論結合現實,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對實際經濟方面問題的進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J. 中國經濟學的中國經濟學方法論探索
基於中國應用視角的理論經濟學方法論探索:既然《資本論》的邏輯與方法論規定是「發生學」——唯物主義發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那麼,應進而體會到「回到馬克思」 的口號其實是偽的,因為,與馬克思交會的真實性途徑乃是通過歷史和實踐,絕不是文本本身。其指向於研究與言說「歷史」 ,旨在弘揚與推進對歷史學發動「哥白尼革命」 意蘊之經濟學建構道路,使范疇落實在批判原則之上,貫徹於歷史規定性之中。但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對這種道路和理論實踐行動進行了「逆轉」,推行庸俗化的解釋學與非批判的科學主義主張, 旨在相反將經濟學淪落為特殊門類的自然科學。其理論工作特徵是進行世界-社會認識預設構圖全面玩弄解釋學語言實踐謀求自然科學主義最高形式和規范是數學主義規劃。由於存在種種問題,——就中國而言,主要集中在思維與語言工作體式出現「錯位」 之上,馬克思之後的研究努力未能有效實現「反逆轉」。真正的出路即在於實現「重構政治經濟學」 意蘊的經濟學建構。在此基礎上,可提出歷史和實踐化構造的工作原則與主張, 以免除中國經濟學研究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中國化重新鎖入「解釋學困境」 危局之可能。首先, 應繼續堅持歷史科學基礎上的實踐建構之路。其次,需要確實為此而防止研究中以「科學化」 之名, 行「去歷史化」 理論實質之企圖。歸根結底,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實踐構造活動之路,歸根結底,旨在沖破資產階級科學主義思維束縛之牢籠,而又始終能夠在於最終解除解釋學語言束縛之牢籠。
要點是根據中國經濟變革和現代化的需要,建構規定中國經濟矛盾的政治經濟學范疇體系,其中,方法論的探討是基本和關鍵。這里介紹的研究是作者二十多年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的繼續,在明確中國政治經濟學主體、主義、主題、主張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方法論的探討,規定中國政治經濟學的范疇,並嘗試建構其體系。 《資本論》的科學方法論啟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永恆生命力不僅在於它是可發展的,而且在於它首先是完全通過內部結構調整——作為科學範式研究方法和手段來實現向實踐、歷史開放的發展體系。馬克思主義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範式構建,也就由於它實現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在當代的最新發展,而應該被科學規定為:廣義政治經濟學與狹義政治經濟學的有機統一,並且,它必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實踐的深入發展,獲得更加豐富的理論的具體實現形式。
可見,經濟學方法論非在民族工作內涵之外,而在其內成長;沒有民族的,也就沒有世界的。同樣,這裡面也要有歷史深度。蓋言方法論,就是對象→研究對象的方法、邏輯和認識。因而,它從民族起步,而又歷史和階級,而又世界和科學。就中國人的見地而言,學科和科學不僅不相同,而且後者僅是列在前者當中的一個構件。只此而論,與中國意義的唯物主義一同成長的規定是學科(即研究規定),而不是直接的科學。我們可以識別出三種研究活動的基本類型:自然學科、社會學科、道德學科,分表求「對」和「錯」、求「真」和「假」、求「美」和「丑」。前一學科活動的科學性最強,余者次之,階級性和道德性則增強;中者的階級性最為顯著;後一學科活動針對於「自然」及「社會」的實現,道德性最為顯著(我們用「道德」一詞表達「道」和「德」結合關系的實現)。隔開諸類型學科規定的是對象的屬性。故我們只能以物質工藝和智識的活動來達到對「對」和「錯」的探求——所謂的自然科學,以價值判斷和邏輯的活動來達到對「真」和「假」的探求——所謂的社會科學,而以藝術感受和人文的活動來對待「美」和「丑」的問題——所謂的道德、藝術、倫理的活動等等。要之,對真假問題的探索與求對錯問題的一個顯著不同的地方即在於:求真;這其實是價值判斷過程。西方經濟學以理性經濟人作為前提假設和工作出發點,固然是「假」(對商人圈層或市民社會的初級發展狀況而言是真實,對人類歷史一般而論則實屬偽命題),卻一味地如此宣稱,蓋言價值判斷也;與此同時,馬克思經濟學以階級性作為立場,所鮮明化者,亦不過是人類史前時期發展的「真問題」而已。唯物主義串聯三個不同的學科,可謂相生相剋、彼此制約,作為實現自身的道路。但沒有固定路線可供遵循,它們在發展上的且依存且對立,乃是常態。故此,科學、階級、道德不能說在學科活動之外各自孤設,而寧可說全部落在學科活動之內,以至於它們的結合既是學科活動的內容,也必然是統一表現形式本身。
這告訴我們,經濟學方法論歸根結底是說明研究工作的思想根據的,就這一點而言,它並非「中性」的。因此,人們對於馬克思的誤解在這里就成為一個認識縮影。「我相信這是一個錯誤,是對馬克思的科學能力的一種不公正的看法。他在一生中保持著早年的愛好。他喜歡某種形式的類推法,這可以在他和黑格爾的爭辯中找到。他喜歡證明自己是個黑格爾主義者並引用黑格爾的語句。但僅此而已。他從未將實證科學引入形而上學的歧途。」熊彼特正確說明了馬克思的工作性質以及「經濟學方法論」的性質和宏旨:「馬克思作為社會學家,為完成他的使命運用了一個武器,這就是掌握和支配廣泛的有關歷史和現實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