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定性分析法的方法有哪些
定性分析法的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以及矛盾分析法等。
Ⅱ 城市規劃的影響要素及其分析方法有哪些
城市規劃的影響要素包括
生態與環境、 經濟與產業、人口與社會、歷史與文化、 技術與信息
一 生態與環境
1.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
2.城鎮化與資源環境
3.城市生態系統
4.城市環境容量:允許限度
5.城市環境質量:適應程度
二 經濟與產業
1.經濟增長與城市發展
2.產業分類與產業結構
3.城市空間經濟發展的內在機制
4.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與產業發展
三 人口與社會
o1.城市人口與社會要素
o2.城市人口與社會發展
o3.人口與社會要素的影響
四 歷史與文化
o城市的起源與發展機制,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問題,城市體系與城市文化特徵,針對更新改造的城市歷史遺產保護
o(1)對城市歷史沿革的認識和分析.包括城市歷史的發展、演進以及城鏈仔市發展的脈絡。
o(2)分析城市格局的演變.包括城市的整體形態、功能布局、空間要素(如道路街巷、城市軸線)等。
o(3)分析城市歷史發展中的自然與社會條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氣候、景觀等內容。
物質性的歷史要素包括文物古跡、革命史跡、傳統街區、名勝古寺、古井、古木等非物質性的歷史要素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體現地方特色的歲時節慶、地方語言、傳統風俗、文化藝術等。
o具體可採用的辯如工作方法包括:歷史與文獻資料研究、歷史資源調查、自然資源調查和面向市民的社會調查等。
o基於城市歷史的規劃分析內容
o2.城市文化的結構及其影響
oA.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通過城市定位詮釋城市文化形象。
oB.根據城市文化特徵安排城市的空間布局。
oC.根據城市文化選擇城市產業發展。
oD.在城市設計階段通過對城市肌理的分析詮釋城市文化歷史。
oE.根據城市文化指導城市景觀設計。
oF.通過城市環境要素詮釋城市文化基調。
五 技術與信息
o1.新技術的應用與系統規劃理論
o2.城市規劃編制包含的棚灶汪技術
o3.收集資料的方法
o4.數據描述分析
o5.說明性分析
o6.規劃中的預測方法
o7.評價與決策方法
o8.城市規劃模型
o9.城市規劃信息技術
Ⅲ 如何確定城市性質
確定城市性質的方法、依據城市性質是指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負擔的主要職能。城市性質是城市建設的總綱,是體現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徵和城市總的發展方向。所以確定的城市性質應該體現城市的個性,反映其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點。做到上述要求應該把握四個要點:一是表達城市的宏觀區位意義二是反映城市最主要的職能,而不是羅列一般職能三是體現動態發展含義,即不是對現狀的描述,而是在認識客觀存在的前提下,揉合了對未來發展的合理預期四是文字表述准確、簡練,凸現個性,弱化共性確定城市性質的方法:定性分析—在進行深入調研之後,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可參考教材上的十項內容進行分析。定量分析—在定性基礎上對城市職能,特別是經濟職能,進行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從數量上去確定其主導作用的行業(或部門),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起主導作用的行業(或部門)在全國或地區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分析主要部門經濟結構的主次。採用同一經濟技術標准(如職工人數、產值、產量等)
Ⅳ 定性分析法的方法有哪些
定性分析法一般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以及矛盾分析法。具體如果使用呢?
常用:
1因素分析法,又稱魚骨法,
(1)查找要解決的問題;
(2)把問題寫在魚骨的頭上;
(3)召集同事共同討論問題出現的可能原因,盡可能多地找出問題;
(4)把相同的問題分組,在魚骨上標出;
(5)根據不同問題徵求大家的意見,總結出正確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個問題,研究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7)針對問題的答案再問為什麼?這樣至少深入五個層次(連續問五個問題);
(8)當深入到第五個層次後,認為無法繼續進行時,列出這些問題的原因,而後列出至少20個解決方法。
2比較分析法:
(1)絕對數比較,
它是利用絕對數進行對比,從而尋找差異的一種方法。
(2)相對數比較,
它是由兩個有聯系的指標對比計算的,用以反映客觀現象之間數量聯系程度的綜合指標,其數值表現為相對數。由於研究目的和對比基礎不同,相對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結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的部分數值與全部數值對比求得比重,用以說明事物的性質、結構或質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額占消費支出總額比重、產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不同部分的數值對比,表明總體內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如,人口性別比例、投資與消費比例等。
3)比較相對數:將同一時期兩個性質相同的指標數值對比,說明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條件下的數量對比關系。如,不同地區商品價格對比,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間某項指標對比等。
4)強度相對數:將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對比,用以說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數:是某一時期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對比,用以說明計劃完成程度。
6)動態相對數:將同一現象在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對比,用以說明發展方向和變化的速度。如,發展速度、增長速度等。
Ⅳ 城市規劃方法有哪些
城市規劃方法與其它方法相反,它不會聽憑人們將它禁錮在科學或內部專業的邏輯中,其知識不能通過大學之類的教育來傳授,而且不能對城市整治提案的理由進行論證。我們將看到,決策方式問題有其社會和政治的參考標准,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因此人們不能將城市規劃簡化成一種自身擁有論據的方法。
我們可以總結很多城市規劃建設的成功經驗,他們大都可以從生態控制論的方法論中找到答案。比如80年代天津市城市建設中總結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利用各方面發展自己的積極性,借機解決城市發展中的難題,就是把每個個體在發展中對城市的沖擊,予以緩和並利用其力量,去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某個問題。其實就是運用了生態控制論的以柔克剛的機巧原則。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德國一位生態控制論的專家F.Vester曾在一篇論文中說道,他研究生態控制論的興趣,是源於對細胞的觀察,「生物的活細胞,就像一個具有自我調節生產、充分利用能量、管理靈活的精密工廠的模型,但我們人工系統可能永遠達不到這種水平」。應該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
市場經濟下的城市,由於克服了過去計劃經濟時期對於計劃實施時信息反饋慢的弊端,信息在市場中傳遞快,使得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大大地加強,是城市能夠按照生態規律運行的一個基礎。這就是我們進行城市規劃工作必須重視的新特點。我們在進行城市規劃編制的時候,就要改變只從城市的計劃部門找依據的做法,要更加透明,與社會有更廣泛的交流,把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作為城市發展的系統辨識、以及尋求協調社會各種私人、團體和公共利益的過程,由於城市規劃追求的是公眾利益,因此,它完全有可能依據可持續發展的所謂代內公平、代際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資源的公平原則,去解決全球與區域,區域與城市,整體與局部,近期與長遠的種種矛盾與沖突。
城市總體規劃研究的重點應放在城市中各子系統之間的聯繫上,我們往往在城市子系統研究上下功夫多,資料也豐富,實際上把握一個城市的整體面貌和功能,是要討論系統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這有如大量不同灰度的方格組成的一張照片,每個方格的邊界和灰度都很清楚的時候,是看不到它所反映的畫面內容。只有這些方格的邊界得到相互的融合,我們才能看清這張照片的整體面貌。此時的方格就像城市中的子系統,只有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才能把握住整個城市。傳統的城市規劃恰恰就缺少這種方法。而生態控制論指出,規劃中提高城市自我調節能力,就要明確城市的整體功能,任何對城市整體功能無益的結構性增長都要通過各種方法加以限制和禁止。也就是說子系統的增長要服從於城市整體發展的需要。
城市規劃追求的目標是城市的協調發展。城市系統存在多種正負的反饋環,其中負反饋是維系系統穩定的關鍵,在城市發展不同時期起到主導的作用的,一定是某些限制因素,它決定了城市的承載能力,是規劃中必須加以利用或解決的關鍵。隨著限制因素的解決,城市系統就會有一個新的發展。這些限制因素,有的是資源或承載力,也有的是政策因素,比如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城市改建,當沒有找到合理解決途徑時,就會成為一種限制因素,當解決後,舊城改建就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在規劃中,城市中各要素,如人與環境、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都應該達到協調共生。但是,共生與競爭總是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土地使用往往是多種適宜性的,競爭的結果只能是不同利益組分間和不同目標間暫時的妥協,即城市系統的多目標決定了在解決問題是不可能存在絕對的最優,就是說,研究的精力應放在弄清楚問題和事物發展調節過程,不是放在控制最優的結果上,即能夠提出多個非劣解,供決策者進行優勢的比較來「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