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革新專業教學方法

革新專業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0 14:21:11

『壹』 新的教學方法哪些

2018年4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版《教師作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創新教學的重要性》一書,書中基於國際經驗,總結出了6類創新教學法,並通過27個國家和國際的學校網路組織案例解釋了教師如何使用這些創新教學法。到底有哪些創新教學法值得我們學習,未來的教育走向會因此得到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看看。

唐科莉整理
01 計算思維教學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計算思維教學實踐的核心是以計算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的方式思考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其起點是計算機,但是計算思維教學不一定意味著使用計算機和掌握編程或代碼。它是使用問題解決思維和計算機科學的全新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計算思維不僅是增加計算機科學這門課程,還要更好地理解科學家如何使用計算機形成問題框架,並解決實際問題。

其中的教學技巧包括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平行加工、模型驗算、排除故障和尋找策略。

這類教學法明確將編程和代碼作為一種新的素養進行培養,是學習信息通信技術的一種新方法。

這一教學法有幾個基本要素:

計算思維教學法,不但強調一般性信息通信技術技能的掌握,更強調理解計算機科學以及它與數學、科學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中實施計算思維教學法:

首先,需要全面思考數學與信息通信技術技能,要從傳統的基於學科的規劃,轉向基於橫向能力與技能設計的活動;

其次,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讓中小學教師具備計算思維與計算機技能,熟悉計算機網路、系統並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開發國家課程和嚴格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課程等,都有助於增強計算思維教學在學校中的實施。(新教學支持系統:以專業指導專業,以名師成就名師)

02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體驗學習是指將學習者直接與正在學習的現實之間建立聯系的教學法。學生通過積極的體驗、探究和反思進行學習。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包含一些最能代表學校創新的教學法(如項目式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應對真實、復雜的挑戰的關鍵技能。

體驗學習非常關注環境、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及反思與解決沖突的作用。

體驗學習教學3種形式——

1.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其核心是真實世界的問題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能夠引發學生認真思考,從而獲得並應用新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減少指導,讓學生積極發言並發揮作用。

項目會圍繞一個問題或挑戰開展。學生會反復走進實驗室,參與多樣化活動及開展研究,在真實的探究中合作、討論和開展個性化學習。

2. 基於服務的學習(Service-based Learning)

3. 不確定性能力教學(Teaching of Uncertainty Competence)

學會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中應對知識的不確定性,需要構建起一個將不確定性納入學習過程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批判思考世界,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不確定性能力包括應對不確定的信息和情境,該能力可以分為三類:學會評價、容忍不確定性和減少不確定性。

比如,戶外/ 探險學習就是這類教學實踐的典型,要求學生面對不熟悉的情境並走出舒適區,需要合作、討論、反思並與社會聯系。

體驗學習不僅是一個發現過程,其目的也不僅是復制科學發現過程。

因此,教師注重搭建腳手架(Scaffolding)為學生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提供專家指導,組織復雜的任務,並降低認知要求等。

03 混合學習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最大化技術與數字化資源的優勢,根據學生的需求促進差異化教學,並推動課堂互動。

這一教學實踐是建立在通過小組活動和密集的面對面互動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

在計算機提供相關信息後,教師就從常規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用於概念的應用,並開展更具交互性、復雜的課堂活動或者進行一對一教學。

在混合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聚焦概念的應用,為學生提供要求更高、更復雜的問題任務,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度理解並推動同學之間的交流。

混合學習主要有3種形式——

混合學習要想成功實施,需要深入反思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教師要有改變教學的意願,教師還需要創新和提高自身的專業參與度。

由於非常依賴數字化資源,教師還需要具備操作技術的技能,並在互動中理解內容、技術和教學法。

04 游戲化教學

(Gamification)

游戲化教學通過玩耍和游戲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促進學習。

游戲和玩耍在兒童的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利於促進兒童的智力、情感與社會性發展。

在創新與教學中,使用視頻游戲是全球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新趨勢。

這類教學創新有2個主要的教學要素:

動機要素(快速反饋、目標、參與和漸進的挑戰)
情感要素(故事和身份、合作與競爭)
游戲化教學一直在大量學科中成功應用,如科學、數學、語言、體育、歷史和藝術及設計。

游戲化教學的基本原則包括: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學習感覺就像玩耍一樣、每個環節都有相互關聯、從做中學、反饋及時並持續、不斷有挑戰。

基於這些原則,游戲化教學超越了游戲的設計,強調玩耍的基礎作用和游戲,融入正規教育的方式。

05 具身學習

(Embodied Learning)

具身學習指各種關注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實踐,強調身體和情感的重要性。

具身學習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創造性體驗和積極參與的重要作用。

具身學習有各種形式,如藝術和基於設計的學習、新的體育教學法、創客文化運動等。

具身學習的主要理念是,學生自覺使用身體去學習,比坐在桌邊或電腦前更有效。

大腦盡管對於學習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認知與行為源泉,情景化的認知需要將身體、情感與社會要素都納入學習環境中。

這一教學實踐,使偏向抽象思維、個體被動獲得內容的傳統教育系統正發生改變。

具身學習的教學原則包括:

這些原則對於教學非常重要,因為兒童有兩個自然的學習傾向——創造力和表達,將這兩個動力結合,具身學習才能促進知識的獲得。

具身學習教學3種形式——

具身學習特別適合培養學生好奇心、靈敏度、多視角思考、冒險、隱喻思考及其他元認知技能和執行技能等,也有助於社會情感技能培養和探討一些跨學科內容,如性別問題、多樣化等,因此與21世紀技能高度相關。

在學校中,具身學習可以在三個層面實施:

第一,體育與藝術課上的各種活動和體驗,比如將科學課上對光合作用的解釋與舞蹈結合,幫助學生學習這一概念;

第二,工作坊或者項目,通過與校外的藝術家或專業人士建立合作,為反思通過具身學習學到的課程和內容提供平台;

第三,將身體運動、創造性培養和情感融入學校和核心學科中。現在有越來越多學校、相關計劃和專業機構提供這類實踐的相關指導和工具箱。

06 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Multiliteracies and Discussing-based Teaching)

這類教學創新涵蓋各種實踐與教學原則。其本身就融合了兩個相互聯系的教學法:多元讀寫能力教學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強調:讀寫能力是學生學習和批判素養的核心,應該將知識置於政治、文化和著作者的背景中,通過換位思考和合作解構故事。

課堂討論更重視學生質疑所獲得的觀點以及「去主導語言中心化」的核心。

該類教學包含4大教學原則:

不過,將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實踐引入課堂和學校中正面臨許多挑戰: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與興趣,與學生課堂外的經驗建立具體的聯系,尤其是對學生生活的社區及歷史背景的了解;
教師必須保證必要的支持,讓學生在已有技能的基礎上解決復雜問題和反思;
讓其他語言進入課堂和學科中,可能會讓教師感覺受到壓力;
教師需要與專家合作,解決學生在溝通與語言中面臨的障礙,同時教師缺乏技術應用的能力與自信也是該教學實踐應用的一大障礙;
為了與廣泛的社會與政治背景建立聯系,教師迫切需要進行培訓。

『貳』 如何推進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

一、充分認識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21世
紀,我國既需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也仍然需要發展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創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和技術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業必須認真學習,全面、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全教會精神,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認真抓好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中等職業教
育的現狀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也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學領域,職業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相對滯後,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些問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因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和學制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
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進一步理順我國學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為3至4年,以3年為主。

三、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實行靈活的教學制度

中等職業學校應樹立服務意識,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全日制教育與部分時間制教育相
結合,允許成年學員和有實際需要的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進一步改革職業學校招生和學籍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適當放寬招生年齡限制,多種形式招收應屆和往屆初中畢業生,並允許接受其他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轉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根據學生個人願望和條件以及就業需要再確定專業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要開展學分制的試驗,改革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課程和學習時間。要建立校際之間、相近專業之間學
分相互承認的機制,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選擇課程。對於從其他高中階段學校轉入的學生,承認其相應的學習經歷或學分。

四、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建設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基礎工作,也是職業學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國家將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產
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頒布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並組織有關行業,制定重點專業的設置標准和評估標准。省地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指導和管理,在相關行業參與下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優化專業結構,提高專業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整體效益。國家、地方要通過專業評估,確定一批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示範學校,帶動整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適應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按照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基本標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合理
設置專業。要堅持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著力辦好相對穩定的骨幹專業,切實加強專業實驗實習基地、專業師資隊伍和相應的教學文件等基礎建設,形成優勢、辦出特色;要通過拓寬和調整現有專業業務范圍、開設新專業或專門化,滿足社會需求和職業分化、變化的需要。

五、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現代課程模式,特別是適應於學分制的模塊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探索和實驗,把知
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機制,實行國家和省(部)兩級規劃、兩級審定製度。國家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文化基礎課程標准和教材,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重點專業課程、教材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地方、行業要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專業的課程和教材。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要注意吸納行業技術專家、教學研究人員和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工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建立適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需要的經費籌措機制。地方、部門和學校要增加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經費投入。

六、改進和加強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德育課教學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必須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確定德育課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要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團結協作精神、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要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艱苦創業思想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並結合行業特點和行業職業道德規范,使教育內容具體化。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就業和生活觀念。要加強美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進一步改進德育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課教學
更加生動、活潑、形象,易於為學生所接受。加強德育課教材改革和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大德育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實踐。

七、加強和改革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
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和有關規定開設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提高學生文化素質,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開設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當前既要注意克服隨意降低教學要求,忽視文化基礎教育的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教育比重、削弱職業技能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的做法。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教育要更加註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保證必要的實驗和社會實踐環節。

八、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標准
相適應,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於完成專業學習,且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地方、行業和學校要多渠道增加對實驗、實習設施和設備的經費投入,切實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努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要完善實踐教學的基本標准和規范建設,切實加強實驗、實習、職業技能訓練等實踐性課程和教學環節,認真安排,從嚴要求,嚴格考核檢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要求。職業學校要實行產教結合,密切與企業的聯系,鼓勵學生深入生產實際,開展技術推廣和技術革新等創新和實踐活動,把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認真執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針,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拓寬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要創造條件開設培養學生創業與經營能力方面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要表彰和獎勵具有創業精神和立業實績的優秀學生,鼓勵學生立業創業。

九、積極改進教學及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採用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需要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組合,提高教學質
量和教學效果。要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要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開發和使用符合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信息網路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

十、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
為本位的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全面提高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水平,加強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培訓。要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培養骨幹教師,提高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並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各類職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激勵機制,對教學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要加強對校長培訓,提高校長管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強對教學改革工作的領導,重視教學研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和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加強領導,建立符合市場經
濟需要的工作推動機制,制定政策和採取有力措施,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切實加強教學質量評估檢查,努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行業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與評估標准、教學內容和專業師資培訓方面發揮作用。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保證教研經費。要充分發揮研究機構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教
育評價、師資培訓和組織開展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機構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指導中心。教學研究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推廣教學改革成果。

學校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驗,重視教學基礎建設,
增加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積極聘請經濟界、產業界專家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機制。

『叄』 教師如何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一、學習:實現自我超越。未來的教師應當成為學習型的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學內容,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並以積極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學技藝指導學生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觀念、充實知識、掌握方法,在客觀審視現實的同時不斷超越自我。 1、要確立現代化學習觀。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樹立全新的學習觀,學會終身學習,適應未來教育的發展需要;學會創新學習,能夠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在實踐中形成新的方法論、價值觀;學會利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和更新自我,加快自身的專業發展的進程。 2、要採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通過自主學習,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保持專業知識的先進性;通過團隊學習,發揮群體優勢,從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通過探究學習,改進教學行為,革新教學策略和方法,朝著「教育專家」的目標發展。 3、要博學多才。教師應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專業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和優秀教師的個人實踐知識,學習語言表達技能、教學組織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點提高核心教學能力,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技術,既做「專才」又做「通才」,從而使自己能夠勝任新課程教學。 二、實踐: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的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響著個人如何對待外在客觀世界,如何採取行動,決定自己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麼時候做,到底怎樣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須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自覺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反思、研究、創新中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1、要開展行動研究,反思教學實踐。教師要為行動而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找到科學理論的依據,提高教學實踐的科學性;要在行動中研究,反思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在實際行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改善實踐行為;要對行動進行研究,每次行動之後對整個行動進行深刻反思,增強新課程改革的體驗,總結教學實踐的基本規律,提煉和升華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2、要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實踐技能。新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為了適應新課程實施的需要,教師應改革課堂教學目標及活動設計,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情感體驗,提高自身組織教學活動、調控教學過程的能力;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創設支持學生學習的環境,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差異,從學生的參與度、交往度和達成度等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課堂教學技術,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大腦「動」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3、要追求實踐智慧,富有教學機智。新課程教學具有動態生成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有實踐智慧,能科學調控,也能即興創造,使課堂教學成為智慧探險的過程,引導學生開放性地吸納知識;要堅持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回歸社會的原則,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使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要靈活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追求實踐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三、培訓:建立共同願景。教師的共同願景是實現專業發展。為此,中小學教師應積極參與新課程培訓,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培訓目標的達成休戚相關,自覺地把專業發展的共同願景和培訓目標緊密聯系起來,加快角色轉變,改進工作方式,始終實現專業提升。 1、要加快角色轉變。面對新課程,教師要確認自己新的身份,成為學習的組織者,認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要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做教學實踐的反思者,在教學中發現自身不足,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既探索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可行途徑,又力爭把成功的教學經驗上升為教學理論。 2、要加快轉型步伐。隨著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小學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這就必然要求中小學教師通過培訓實現自身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具體說,就是由教育型轉向專業型,由經驗型轉向創新型,由修身立業型轉向教書育人型,由教學封閉型轉向開放型,由單一教學型轉向教學、教研、科研型,由學科知識型轉向綜合知識型,由注重知識傳授型轉向素質培養型,由傳統的個人奮斗型轉向現代的團隊合作型。 3、要加快專業發展。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廣大教師提高專業化水平。為此,教師要通過培訓拓展專業知識,加深對課程知識、學生知識和教學知識新內涵的深刻理解,拓寬有關人文、科技、環保等方面的知識;要提升專業技能,重點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協調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解決與行動研究的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與實踐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與自我發展的能力;要健全專業情意,確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觀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和遠大的教育理想,規范職業道德和教育行為。 四、合作:整合團體智慧。團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教師要實現共同願景,就必須通過合作來發揮團體智慧。在合作中,每一個教師都可以自由交談,並且要在思想碰撞中發現別人的遠見,發現有礙團體發展的消極因素,進而通過發揮集體的智慧優勢來加以解決。那麼,教師之間如何通過合作與交流來整合團體智慧呢? 1、要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的最常見的方式。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可以整合團體智慧,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教案。為了防止集體備課流於形式,教師要在個人自備的基礎上參加集體議課,在集體議課過程中交談自己的觀點、困惑和建議,也傾聽別人的看法、想法和感受,在議課中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思路;要與同事合作,共同探討集體議課中出現的問題,設計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要對集體議課後所形成的參考教案進行個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學生實際的教案。 2、要加強互動研討。互動研討是一種合作性的教研形式。教師通過互動研討可以加強教師間的交往、溝通與合作,實現教學經驗的共享和教學技能的共同提高。為此,教師要參與集體性聽課活動,在討論中把自己聽課的收獲、感悟和困惑都提出來,就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與其他教師一起探求解決的方案;要分享別人的經驗,分析別人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以取長補短;要善於和專家交流、對話,共同分析教學研究中的重點、熱點問題,接受專家的先進思想和正確建議,以獲得專業引領。 3、要加強課題合作。課題合作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師合作方式,要求教師齊心協力,共同攻關。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具有較高的組織協調能力。為此,教師要參與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與實驗,與同事、專家一起合作攻關,提高自身的研究、合作、協調等能力;要承擔有關新課程改革的課題實驗任務,和同事一起探索新課程教學的科學策略和方法;要就本學校新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和同事一起研究解決;要加強與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的多邊合作,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五、研究:學會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以系統動力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思考方式,它要求人們掌握問題整體運作的本質,以提升組織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學會系統思考、科學研究,從宏觀視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及時吸收學生的反饋信息,密切關注、深刻洞察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漸變,用系統的、發展的、鼓勵的眼光支持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要學會系統思考。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從整個教育系統著眼,對教學體系進行思考和改革。因而,教師要學會系統思考,對教學進行整體改革,能從實施新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宏觀角度分析問題,對研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整體考慮,科學設計研究的程序和策略;要對研究的課題或問題設計科學的方案,從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甚至成功學、美學、哲學等視角考慮研究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要從目標設計、情境營造、活動組織、策略選擇、模式運用、評價實施等環節全面研究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要學會教學研究。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成為學科知識的專家,還要求教師成為學科教學的專家。教師要成為教學專家,就要從學生的實踐情況出發,研究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研究新課程實施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研究教學實踐的改善等;探索新課程教學的基本方式,探索新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索新課程教學的常規要求等;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差異、知能水平和學習方法,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關注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點滴進步。 3、要學會教育科研。新課程倡導教師作「研究者」。教師只有通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學研究的層次,拓展研究領域的深廣度,逐步成為一個真正的研究者。

『肆』 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常見策略有哪些

學生對於先進的信息技術操作雖具有濃厚興趣,但可能對信息技術理論興趣不大,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對於信息技術存在的天然好奇心,規范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理解,創造活躍的信息技術探索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解決這些問題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一、創設活潑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忱
情境教學模式應該成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常用模式,以直觀的信息技術問題為指引,聯系學生生活中常遇到的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問題,保證學生最快進入教學問題情境,解決切實的信息技術問題。而問題情境是目前情景教學法運用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伊始,教師提出與圍繞教學主題、聯系生活實際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將學生引入問題解決的真實學習情境,為學生學習知識確定主線。角色代入教學情境,可以作為問題情境法的重要補充,教師根據教材設置真實角色,讓學生依據角色特點,採用不同問題解決方法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吸收能力。
例如,福建版六年級下冊的「機器人」主題的講授方針在於:把握機器人的定義、領會機器人的成長和分類、把握機器人的基本組成;培育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搜集、整理、歸納、分析信息的本領,培育學生參與信息處理與分析的高層次思維活動。達到這些教學目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稍有不慎學生很有可能進入學習誤區,喪失對於人工智慧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在「機器人」課堂教學之初,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一聽到機器人這個詞,你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你對機器人有什麼樣的了解?你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到機器人?創設課堂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於「機器人」的相關思考,再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圍繞機器人的分類,學生選擇自己小組的研究主題,可選主題包括:工業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軍用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引導學生在網路、雜志上尋找相應的資料,為學生全面了解機器人奠定知識基礎。設定如此的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機器人領域的探索情境,有利於提升信息技術課堂學習效果。
二、革新教學方法,從方法層面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任務驅動,以學習任務確定學生學習主線
將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以任務確定課程知識探索思路,將新知識的探索和學習隱藏在問題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努力完成課程任務的過程中,提前接觸新知識。這樣合理靈活設計信息技術課程任務,能激起學生的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加強學習任務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例如,在「畫圖軟體中使用文字工具」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畫圖創作,畫圖中必須加入文字效果,先不教授在畫圖軟體中使用文字工具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先行自主探索,嘗試在畫圖創作過程中使用文字編輯工具。然後再在畫圖文字編輯的教學過程中系統教授使用方法,修正並加深學生對這一信息技術操作方法。
(二)小組合作,以團隊思維引領學生學習
團隊合作能力,是如今學校著重培育和提升學生的能力之一,增強小組互助,有利於培育學生的團隊互助本領。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圍繞課堂學習主題展開討論,也有利於完善學生對信息技術操作方法的認識和理解。畢竟,有時候學生對一新知識點的認識存在片面理解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具有查缺補漏的作用。
例如,在學生學習《如何使用幾何圖形工具》時,該項技術操作要求學生學會如何運用幾何圖形工具繪制幾何圖形,在完成技術操作層面的教學後,可以組織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闖關游戲,使用幾何圖形工具完成圖形操作任務,看哪個小組能最快最好地完成圖形作畫任務。小組操作競賽,為學生熟練運用畫圖工具提供聯系機會,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同時,激烈、緊張的競賽氛圍,可以創造一種競爭的態勢,有利於高度集中學生的關注力,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最後,在由教師依據競賽結果和各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
(三)學科融合,以增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素質教育改革的當下,學科教育之間聯系緊密,進行課堂授課時,也不應割裂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不應例外。再者,許多信息技術教學就是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素材,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應充分利用這種聯系,將信息技術技能運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學習的實用性。
例如,福建出版社版六年級下冊中的教學內容與數學、特別是幾何具有很強的聯系性,比方「海龜畫糧倉」「海龜畫旗幟」「海龜畫冰箱」等等,都是基於對幾何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和理解加以延展的。這些畫圖操作學習的實質就是教會學生畫各種幾何圖形,如果不能深入掌握等腰三角形、矩形、平行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的特點,就無法將信息技術教學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再如,美術課和信息技術課之間的聯系,可以開展計算機作圖比賽,在夯實學生電腦作圖技術的操作,提高學生電腦作圖的熟練程度之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和情趣。實踐表明,融合學科知識進行講學,教學效用可以得到很大的進步。
三、進行有效反饋,堅定學生努力學習與摸索的決心
對學生的操作實踐給予有效的反饋,即教師對學生做的好的地方要予以積極正面的獎勵和表揚,鼓勵學生繼續進行技能操作練習,對於學生操作失誤的地方,教師應加以修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操作的不足之處,鼓勵學生在課後就操作錯誤之處和操作不熟練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練習。
例如,在計算機作圖比賽中,對學生的畫作進行評比。教師應該依據不同層次的標准進行評價。評價標准包括:小組合作有效性,比如小組是否實現全員參與,小組成員任務分配是否均衡,等等;計算機畫作美觀評比,比如作品整體效果如何,畫作細節處理是否合理,幾何圖形的作圖是否精確,等等。教師實施多角度多方位的反饋評價,有利於充分挖掘學生創作潛能,當然對學生的操作實踐給予的反饋,不必非得以教師為主體,也可以讓學生充當評委,讓學生從鑒賞他人畫作中獲得啟示。
四、結語
為了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教師除了從摸索情境、革新教學方法、有效反饋三個方面加以改進外,教師還要去發掘課程資源,提升教學效果,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還要不斷加強,運用到實踐,以真正促進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革新專業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管枕圖片施工方法 瀏覽:974
最簡單的眉毛分解方法 瀏覽:940
做葡萄酒的方法視頻 瀏覽:899
學校武當武術教學方法 瀏覽:351
有哪些可以治療囊腫的方法 瀏覽:862
黃梔子鹵肉上色方法視頻 瀏覽:673
三頭龍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865
金日飲水機的安裝方法 瀏覽:66
內衣的穿著正確方法 瀏覽:740
mc6航模教練器的連接方法 瀏覽:918
752紫外光度計使用方法 瀏覽:27
如何管理顧客浪費方法 瀏覽:839
消毒傷口正確方法如下 瀏覽:99
丁香理化鑒別方法 瀏覽:926
洋甘菊單方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88
簡單紅包燈籠製作方法 瀏覽:824
菠蘿蜜最簡單種植方法 瀏覽:964
空調保溫粘棉方法圖片 瀏覽:874
高考物理數學常用方法 瀏覽:156
微鯨電視掛牆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