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基礎教育的任務是給學生大基礎.這種基礎不但是指掌握基礎,而是包括基本能力的培養.我們並不是要小學生現在就有什麼重大的發明創造,畫出什麼不朽之作,但要他們學會創新性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敢於探索,敢於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創造力 小學階段配嘩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是每位美術教師不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精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要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的星期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沖動.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教師要精心選編內容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狀態:利用豐富多彩的現代話教學設施和技術條件強化學習內容的啟發與趣味性,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培笑行求.
要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發散的內容.在藝術教育里「藝術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於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念獲得較高的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羅思菲德語)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學習。而是要看是否有利於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是否有利於學生個性品質完善,是否有利於知識的遷移:課業的布置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採取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教學計劃,一定不要強迫學生,讓其自由選擇.如,在講述《巧巧手》一課時,引導著學生開展豐富的想像,以手為原先畫出各種圖案,學生都興致勃勃地畫起來。老師在前面用彩碟布置了紅,黃,綠,紫等幾種顏料,並沒有進行特別地說明,只是告訴學生如有需要可到前面來取。此時,教室沉浸在一片喜悅自由的氣氛中。學生們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以「手」為原形畫出了兩只面紅耳赤的大公雞,他們的大尾巴可真漂亮,紅黃綠條條相間,五彩繽紛。還有的學生畫出了一隻只象徵和平的白鴿,白鴿那潔白的羽毛就像學生那純潔的心靈,那麼美好。這時,同學們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平時在班上並不起眼的小女孩。她慢慢的走到顏料前,挽起她的小袖子,伸開小小的手,把她的左手上塗滿了大紅色,又伸出了右手的中指沾滿了綠色。老師走在後面跟她回到了座位,只見她把左手往紙上一印,有了一個紅紅的小手印。老師迷惑了,不知她下一步要干什麼。只見她又噶右手的中指往紅手印下一按,老師恍然大悟,哇,好漂亮的一奪花呀!那紅的花,綠的葉真實好看。面隊這樣的升禪情景,老師的心裡泛起了一陣陣的漣漪,多麼聰明的學生,多麼美好的畫面!我被深深的感動著。同時,老師的心裡也湧出了一種感覺——慚愧。當時老師准備顏料只是想讓學生做畫面的點綴用,並沒有想到可以用這種方法「畫」如此富有想像力的畫面,老師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又如:在《唱念做打傳精神》一課中,我嘗試用手提電腦在網上收集一些京劇臉譜、服飾圖片,接到教室的電視機上放映,在學生們看得興趣盎然時,聯絡課的內容提出問題,講授知識,布置作業,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就高了。在《豐富多彩的線》一課中,我在黑板上畫一根直線,問大家:這可以是什麼?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有講電線桿、竹笛、一堵牆的側面的,有講是斑馬線,日光燈、火腿腸的。引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樂不可支。這讓學生的思維不受任何的限制。
第二: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發展
在美術教育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應該有創新型的教師。教師的創新精神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肩負著向學生傳授技術知識和培養美術能力的責任。教師的教學理念,採用的教學方法,營造的課堂氣氛,評價學生的標准等,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的創新性品質對學生創新性品質的培養也同樣具有榜樣和示範的作用。如果教師很有創新意識,並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表現出創新傾向,那麼就會在無形中激發和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者。教師要把新的學生觀融入到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創設活潑的課堂氣氛,將教學過程視為師生共享經驗的過程。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採用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課堂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步:首先,是自由式繪畫: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展示範畫引導學生觀察,然後要求他們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想法畫。教師還可以用語言、動作、直觀演示、實物、電教等手段來啟發學生內在心靈的覺醒。其次,為引導式繪畫,這是理性的繪畫,重視後天培養,為吸收知識階段。這里關鍵是要教活,如在畫海底世界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放映有關海底世界的錄影,使學生了解海洋里的生物,然後讓他們閉上眼睛任意想像,並把其想像圖畫到紙上,運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而且還能保持他們純真的本性和最基本的特點,這樣有利於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其心理,更好的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再次,為領悟性繪畫:這是對學生的悟性進行開發的階段。從感性到悟性,從常規到創造,在於引導與開發。孩子們的想像力異常豐富,引導學生學會用心去畫,把後天的顯意識又返回到先天的潛意識中。
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也應盡可能多的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創作,然後把他們的作品組合成完整的合作品,這樣既可以相互學習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使課堂氣氛更和諧。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的和諧能夠使學生更樂於積極地參與學習,這樣會使課堂更具有生氣。
第三:多搞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運用「發現法」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激發和提高創新能力。
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在於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在於進一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創造性的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全面提高他們的各種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要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蘇霍 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 探索者,發現者,這種需要在兒童內心世界更為強烈。」而過去一味以「講授——接受」方式為主的填鴨式早已露出弊端。學生作為 的主體,必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自己發現知識,凡是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提倡教學的實踐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質疑問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求發現,求創造,又熱「做中學,學中玩,情景交融的原則」,提倡解放學生的腦手,在做中學,在游戲式玩中學,在教學的趣味化,情景式中體驗。體現出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是以「探索和嘗試」為核心設計教學環節。讓 學生真正在「做做,學學,玩玩」中體驗「學」的樂趣,體會「玩」的藝術。如,在講《飛旋的紙條》這一躺手工製作時,可以首先讓他們在玩紙條中充分體驗,並發現紙條旋轉的問題。例如:「我的紙條為什麼不能轉起來呢?」然後引導孩子自己通過與夥伴的比較,發現自己的紙條上面的問題,並得出結論:「小紙條必須有翅膀。」同時,再引導學生怎樣把沒有翅膀的紙條變成有翅膀,一系列製作過程,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在嘗試中自己找出缺點,再自己修改,不斷得出更好更完美的效果。教師由一個講解者變為引導著。學生則由一個聽講者變為主動操作者。並嘗試教師做學生,讓學生做小先生來教教,來講講。再如《漂亮的羽毛》一課可以謎語匯入新課,在重點描述羽毛特徵的環節上,採用課前尋找羽毛,並在課堂上用「看看。摸摸,玩玩」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活躍學生創造性思維。正如詩中生動形象地說明動手動腦與創造的內在關系:「人有兩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要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一生活受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慾望。又如:課外寫生、優秀作業展覽、外出參觀、舉辦專題講座、興趣小組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其創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如:在《秋色如畫》一課中,在講授了基本寫生技法後,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寫生,學生們通過新增、移動、簡略等手法,畫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並在校園里作了一次專題展覽,反映熱烈。
第四:建立科學正確的評價機制,鼓勵、扶持,促進創新。
評價的科學合理,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教師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干凈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的標准,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的自由意識。大名鼎鼎的沃爾特·迪斯尼小時的經歷就值得我們借鑒。他上小學時,曾把老師留的作業「盆花」的花朵畫成人臉,葉子畫成手,這神奇的幻想非但沒有得到稱贊,反而得到老師的一頓毒打,差一點讓這位藝術家早年夭折。
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聯合國教科文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所指出的「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像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像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 著名的未來學家奈斯位元指出: 「處於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因此:我對學生作業的處理是這樣的:一看是否有創新意識,二看畫得是否好,三看作畫態度是否認真;作業允許遲交,要的是質量;作業當面批閱,不進辦公室,每堂課布置好作業後,批閱上次的作業。這樣可以當面肯定作品的成功和指出不足之出,甚至親自動手改畫,且可進行師生、學生間討論或當場出示表揚。
第五: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學生美術作品的展示評價。美術作品是借物質材料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心聲,和教師相比,學生與學生之間更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易溝通情感,更能讀懂其美術作品的內涵。
在姚老師《趣味漫畫故事》一課中,將每個小組同學的作品分別展示在一塊小架板上,學生先完成作品的像畫展一樣地欣賞其他人的作品,學生邊看邊進行交流,有利於全體同學平等地建立自信心,更有價值的是全體同學能獲得一個開放交流的環境和機會,能在這么一個難得的環境和機會里感受、議論、切磋、溝通、理解、觸發。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要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出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操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讓我們敢於發掘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弘楊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而盡自己之力。
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激發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以積極的態度去參與自身的發展過程,促進創造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去進行創造性的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實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教師可採用主動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造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例項,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之一。在如今學生學業壓力重,課餘生活較少的情況下,美術對於學生來說,課外接觸的時間很少,怎樣在課堂教學時用有效的設計與策略來提高學生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方法:一、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更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首先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導學生閱讀《坐井觀天》一文時,我利用學生們好奇的年齡特點,准備了一幅相關故事情節的圖畫,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們猜猜「小鳥和青蛙究竟說些什麼呢?」學生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從而調動了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急於想閱讀小鳥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春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並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徵,接著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我又將其拋給學生們討論,並及時結合插圖,給予引導,再讀課文。讓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與同學之間進行對話練習,整個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樣的質疑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
在學生對閱讀已有所愛好的基礎上,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朗讀的形式應多樣化,如范讀、領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對於一篇文章也應採取多種形式朗讀,不應拘泥於一種方法,如果採用的形式過於單一,往往會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表現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讀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善於選擇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朗讀教學,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朗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才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比如在指導朗讀《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明確這一段主要寫了誰?他們都說了什麼?怎麼說的?然後讓學生根據這段內容和提示語採用適當的語調去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想:媽媽為什麼笑著說?因為它聽了小壁虎講借尾巴的經過,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時別人的尾巴都各有用處是不能借給他的,心裡疼愛小壁虎所以笑著說,讀時語速要放慢,充滿感情地讀出關心疼愛。「小壁虎轉身一看,高興地叫起來。」他為什麼「高興地叫起來」?因為他歷盡艱辛都沒借到尾巴,這時候一轉身發現自己又有尾巴了,該多麼驚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語速稍快,「新尾巴」要讀重音,讀出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興奮的語氣。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條又輕又軟的大尾巴就像一頂降落傘」,要求在朗讀中,能表現出大尾巴的特點。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哪些東西是又輕又軟的,喚起對「又輕又軟的大尾巴」的感受,於是學生不約而同地用細聲柔情的語調來讀這句話。
三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
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說在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時,還需要注意要求學生們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無心地讀,這就需要培養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師就要善於質疑,鼓勵學生探究,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慾。設定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集中精神,思考問題。開始訓練時,可由老師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意識地讀,學生明白了讀課文時思考什麼,思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老師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要有層次性,對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要讓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比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要解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這個問題,就應該分層設問,先讓學生討論:「小葫蘆開始時為什麼長得好?後來為什麼會變黃並落下來?」繼而引導學生討論:「葉子和果實是什麼關系呢?」再進一步的提問:「葫蘆的葉子已經長蟲了,種葫蘆的人為什麼認為沒有必要除蟲呢?」最後解決問題:「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這樣,一問扣一問,使學生在邊讀邊想的過程中理解感悟了課文的內容。再如教學《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時,課文最後只講到青蛙取笑小鳥,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並沒講青蛙到底有沒有跳出井口,於是我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想像青蛙怎樣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麼,它還會回到井底嗎?學生通過想像,既練習了說話,又懂得了課文蘊含的道理。
四注重積累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談不上學好語文。所以,學好語文,積累是一個關鍵環節。落實這一環節,要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充套件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寬閱讀渠道,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格言、優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啟用,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大幅度上升。在學生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導學生好好讀書,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離開了讀書就談不上培養語感,猶如離開了游泳池,就談不上學習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還讓親身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嚮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中想像桂林的美景,在讀中欣賞美麗壯觀的圖畫,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優美文字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進了語言的積累,從語感培養的角度來看,也訓練了學生豐富和擴充套件語言的能力,增加了對語言的感悟。
教僅要讓掌握知識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發展程教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自手操作、眼觀察、腦思考、口表達探索者收獲發現者歡樂勝利者喜悅美理家羅傑斯指:教師應形良課堂理氣氛任使更加充、熱情參與整教
以人的素質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轉型為主要內涵的人自身的現代化,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創新能力的發展、科學素養的提高,已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目標給我們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積極投身到課程改革中去,和新課程改革一起成長和進步。
B. 如何培養美術課堂創新思維
1.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將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適應民族進步和發展需要。而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擔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重任。因此,要求美術教師必須摒除以往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積極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創造,以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本文對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並提出創新思維培養途徑和方法,希望對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2.1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傳統機械化教學思維,容易導致「萬人同畫」的現象,對學生創新思維形成及個性化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隨著創新時代的到來,創新思維和能力成為個人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要求美術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維,將創新思維培養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核心,並不斷改進和完善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去思考和創新,並形成個性化的美術創作風格,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
2.2擴展學生思維空間
從現階段我國美術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學校仍然沿用以往被動式的教學模式,一味強調課堂教學統一性,並盲目要求學生追求高超的繪畫技術。從而對學生創新思維過於忽視,限制了學生的想像空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要求美術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創新教育理念和意識,改善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和知識結構,並努力提高自身的創造素質[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不同的美術任務,讓學生思維空間和想像空間得到擴展,並積極引導學生突破傳統創作思維模式及習慣,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去思考和創造,以使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模式和習慣。再者,要求美術課堂教學目的及設計,必須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相符合,以充分發掘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潛能,並使學生思維得到有效開發。
3.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途徑和方法
學生本身具有豐富的想像力,不容易受到傳統觀念和舊事物的約束,能夠自主去通過自己的觀察及想像去發現和創造美好的事物,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向著藝術創造方向發展,並尊重學生創造和個性發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並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
3.1注重個性發展,掙脫傳統思維束縛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基礎繪畫課,還是工藝製作課,都必須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使其能夠掙脫傳統思維的束縛,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美術教師在教授基礎繪畫課時,必須摒除以往示範性教學方法,以避免學生創新思維受到傳統授課模式的影響。例如:人物素描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指定學生採用統一的繪畫工具,讓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如木炭條、鉛筆及炭筆等均可。其次,不在強調素描線條的畫法和形式,而是注重素描創造規律,如形體、結構及比例等,使學生在掌握素描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出風格獨特的人物素描。總之,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必須先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繪畫規律,然後再激勵學生大膽去思考和創新,運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表現形式,以創造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
3.2尊重學生創造,提高學生的創新信心
創新是發展的重要前提,其對於美術教育和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學生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並對其所創作的美術作品給予肯定,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創新信心得到有效提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依據不同的繪畫對象[3]。採用不同的示範教學方法,並通過教學方法的轉換,調動學生去不斷創新,使學生樹立標新立異的創作理念,並激勵學生將自己創新想法及能力充分開展出來。再者,將創新與美術創作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學生在繪畫技能上得到創新,並掙脫固定思維模式的約束,將自身學習個性充分發揮出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愉悅的學習環境,同時能夠將傳統單一性的繪畫技能,轉變為各種各樣的繪畫技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
3.3開展課外活動,擴展創新思維空間
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目的,必須開展開展豐富的課外時間活動,以突破傳統課內教學的模式,使學生創新思維空間得到有效的擴展。在美術教學中,應將學生作為整個美術教學的主體,並圍繞美術教學主體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學生創新思維空間擴展中,教師必須積極開發學生智力,跳出課內教學模式,採取啟發性的教學模式,並在教學活動中啟發學生創新思維[4]。例如,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參觀書畫展覽,或者參與社會上舉行的美術創作競賽,而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實際創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如,組織學生去觀看國內外著名的美術作品,並學生美術審美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並能夠使學生從中得到美的啟發,並樹立正確的創新理念,同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美術創新思維和能力,在美術創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3.4巧用信息技術,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開放性教學資源,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起到啟發性的作用。通過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美術創作作品,並從客觀角度了解到美術創作規律和表現過程,尤其在美色彩繪畫、學生現代繪畫、抽象繪畫及印象繪畫等教學中,能夠對學生創新思維都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5]。例如,在抽象繪畫教學中,學生對抽象繪畫作品及其與生活實際間的聯系認識較為模糊,導致抽象繪畫變得神秘和不可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原本春意盎然、百花開放、色彩繽紛的風景圖片輸入到計算機中的 Photoshop修圖軟體內,並通過其「馬賽克效果」功能對這樣風景圖進行處理,這時風景圖將成為一幅以多種幾何色塊構成的抽象圖,沒有任何具體的想像和事物,只給人一種春天的感覺。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不能能夠讓學生掌握抽象繪畫要點和規律,並開發學生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3.5建立互評機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避免教師在評估學生美術作品時存在的「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必須建立良好的互評機制,一方面可以對美術課堂教學評估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審美水平,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完成教師布置的美術作業,還要與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互動,並通過互評機制,以獲得共同的進步和發展。其次,可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偶相互尊重、相互學習,並形成平等、民主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再者,通過建立互評,能夠讓學生在評估美術作品時,散發創新性思維,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疑問和間接,從而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
3.6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觀察作為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基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繪畫質量。教師在素描課程教學中,主要依靠形體、比例、明暗、透視及線條等因素來體現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從不同距離和角度觀察對道路兩邊樹木進行觀察,並了解素描存在的遠低而近高、遠密而近疏、遠大而近小的透視效果,為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提供有利的條件。再者,在素描寫生過程中,必須掌握靜物素描造型和透視之間的關系。例如,畫一個靜止不動且透明的花瓶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前,必須先觀察和理清花瓶各個角度的透視關系,並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以保證繪畫的質量。
4.結語
美術課堂教學作為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及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求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個性發展,掙脫傳統思想束縛;尊重學生創造,提高學生的創新信心;開展課外活動,擴展學生創新思維空間;巧用信息技術,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建立互動機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才能適應創新時代的需求。
C. 如何更好的開展中學美術課課堂教學
一、中學教學體系開展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中學美術教學對整個美育教育至關重要,它能夠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美術教學以教學主導為核心,以學生的智力與培養的才能為主線,能促進學生素質、品德修養等全面發展,使學生提高社會、自然的審美能力,增強藝術的感受,能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中學美術教學現狀
第一,美術課程設置不合理。經過實際調查,隨著年級數的增長,中學美術課程設置數量逐級減少,美術教學時間較短,美術學科的地位有所下降,學校對美術教育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第二,缺少專職的美術教師。美術教師的教學素養與專業知識對美術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但目前中學中往往缺少專職的美術教師,擔任美術教學的教師同時還要承擔其他課程的教學,教學負擔重,專業美術知識有所欠缺,無法較好的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美術創作指導,無法有效滿足教學的需要。第三,教學設備落後,教學資源稀缺。中學美術教育中,資金投入較少,美術工具和材料供應不足,美術教學設備落後,美術教學質量低下。
三、提高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舉措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不僅僅是一個老師傳道授業的地方,更是培養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創新力的地方,所以課堂氛圍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活躍滲模升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敞開自己的心扉,讓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增多,方便教師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學生,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以學生為主導自由發揮,教師起到一個輔導指引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課堂價值,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上課風格,有的教師上課較為嚴謹,不苟言笑,而有的則幽默風趣,和藹可親。這里就要說到教師所採用的課堂語言,這是一門值得探討的學問。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只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情感飽滿,用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會營造出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對你抱有興趣,喜碼臘歡上你這個人,繼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喜歡上你所教學的這門課,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開展因材施教
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美學基礎不同,美術成績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給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老師可根據學生的美術基礎、興趣愛好等進行側重教學。對於美術理論扎實的學生給予創作技巧指導,指導學生對繪畫線條、顏色等的處理方式並在在平時提交美術作業時指出學生叢老作品中存在的技巧性問題,並為學生提出解決的方法。對於操作能力較佳但是理論知識較差的學生則在平時上課時多向其提問理論問題,刺激學生加強理論學習,促進學生理論與操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3.開展誘導教學
老師可開展誘導教學,刺激學生進行思考,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老師可提出「在平面上如何將虛物變得更為真實」等問題,老師要求學生在圖畫本上畫出「立體」的作品,但是並不指導學生如何畫。可通過幾張帶有陰影的樣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陰影的奇妙處理帶來的效果。觀察周圍的課桌、文具盒等物體,結合自己對立體感的理解,創造出立體感較強的作品。在距離的處理中,如何顯示物體之間的距離,老師也可採用誘導的方式。讓學生從觀察、探究中自己總結出「近高遠矮」、「近大遠小」的成像原理。在學生的探索中,有利於學生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奠定良好的美術基礎。
4.開展美術活動
老師可收集學生平時的美術作品,選取優秀的作品開展書法展、繪畫展,將優秀作品貼在教室牆壁上,鼓勵學生對優秀作品觀摩、學習。在鼓勵作品上榜的學生更加努力的同時也刺激美術水平較差的學生加強理論、創作技巧的學習。開展校級的板報比賽,鼓勵班內學生充分發揮各身的繪畫、書寫特長參與比賽為班級增光。此外,老師還可將優秀作品投到雜志、報刊等參與投稿活動,鼓勵學生發揮美術特長。通過上述方式,可提高學生參與美術創作的積極性,在創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
5.創新評價機制,提高美術重視程度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學生美術作品的創新性、真實性、觀賞性、獨特性,防止評價標準的單一,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和積極性;教師要根據學生能力、特點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評價標准,為學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方案,為學生的創作活動提供更多積極有益的指導;教師應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美術作品的展示,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三者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收獲創作成果,獲得鼓勵與表揚,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同時,教師建立科學評價體制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創新意識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應以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創作為基本原則。美術教師要創造有利於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創作,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創造能力;加強對學生發現能力、觀察能力的訓練,注重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全面觀察事物的思維習慣,加強繪畫技巧的訓練,豐富繪畫風格;深入實際生活,組織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充分釋放學生的創造天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四、結語
總之,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仍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美術老師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提高課堂質量,老師可通過營造學習環境、因材施教、有道教學、開展美術活動、創新評價機制等策略開展美術課堂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創作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D. 如何提高中職美術教育教學實效
如何提高中職美術教育教學實效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而依靠學生」是當代知名教育家,華南師范大此隱廳學教授郭思樂創立的新型教育思想和方式,其口的和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教得少、學得多,突出合作,突出探究,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關術學科特有的魅力,以種種途徑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生活環境的認知相適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中根據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教學內容、關術課程設置和專業需要、學生的個性差異,改變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術訓練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自主學習,強調以學生的「學」為本,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比如,在教學色彩的三屬性之前,先讓學生觀察教室里同學們五顏六色的服裝,統訓一自己所看到的顏色種類、同一種顏色深淺的差異和鮮艷度的差異,整個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昏昏欲睡的學生也開始積極地統計著、討論著。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這樣的小插曲,學生學得輕松、快樂,並能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和情感上的滿足體驗。
2適時調整知識結構,因材施教
傳統的美術學科,其課程體系的優點是:相同或相近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能夠連貫起來,所授知識和技能完整、系統和嚴密;便於教師教學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及學生全而發展的價值;對中職生而言毫無疑問會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在中職美術里實施模塊式教學
模塊式教學是適應口前職業教育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培養為核心,注重實踐動手能力,重視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比如,在任教圖像處理專業的關術基礎課時,筆者根據原有的關術基礎教程結合專業實際,將整個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大模塊,即設計基礎模塊、設計理論模塊、實訓模塊、優秀實例鑒賞模塊。採用模塊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概括性的教學方法,學生口的明確,主動性增強,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明顯提高,也避免了教師攜歷講授知識的重復現象,對學生的學習也能作出更加合理、更加充滿人性的評價。在教學實訓模塊時,筆者把前兩個模塊學習時的作業整理成幾個小單元,每個小單元重新設計組合成一件關術作品,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水平,不斷激勵,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的自信力明顯增強,求知慾高漲。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成功的美術教育,要取決於學生對美術課有沒有興趣、教師擁有高超的教學水平,師生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成功,教育是教師將濃濃的愛傳到了學生的心靈,如果沒有愛的教育那是蒼白的對學生來說,聲色俱厲的訓斥和喋喋不休的嘮叨,遠遠不如老師們慈愛的眼神和正確的引導教師們只有把姿態放低,要走近學生、要親近學生,師生間就像朋友一樣溝通和交流、沒有間隔,要有很強的親和為,從而為學生們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美術的氛圍,學生才會在快樂、放鬆的狀態下拓展出想像空間,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們教學方式方法也重要,也許教師的一個鼓勵就會讓森隱學生們的學習美術的一份自信,如果不注意的方式方法的批評就會扼殺他們對美術興趣的一分希望和熱情。
5開拓創新,靈活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
關於中職美術的教學,我們要和時代同步,中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我們社會不斷在發展,美術的教學也要跟上咱們時代的發展、從而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5.1實效的教案設計: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運用恰當的方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在現實美術教學當中,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不用范畫,專靠一支粉筆、一本書、「空對空」口傳式的講課,還有一些教師把范畫往黑板上一掛,讓學生自己臨摹就行了。於是,有些人把美術課稱為「圖畫課」,這種呆板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心理,使學生的興趣難以持續,最終導致學生繪畫興趣盪然無存因此,教師要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指導課堂教學,校領導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藝術創作和課件教學,將多媒體教學與專業課相結合,以課件教學方式增強課堂互動性,提高學生應用能為,加強電腦美術專業設計,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還應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將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要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到美術的意義。
5.2做好中職美術教學課堂示範:例如教師進行素描寫生示範,給學生當場畫出一副精美的素描寫生作品讓學生把吸引力都到素描寫生上來,學生再想怎麼自己畫不出來,教師為什麼簡單的幾筆就能把靜物表現的栩栩如生,學生們的興趣瞬間被激發出來了,與此同時拿出以前學生的優秀素描寫生的作品從而讓他們感覺到希望,確立自己的目標通過教學和實踐,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能認真的聽講,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後都會進行素描寫生練習。結語中職院校和其他學校一樣都是為社會未來培養人才,所以,在其教學方面相關領導必須制定好相應的教育措施,美術的教育在中職教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使得學生在社會中可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陶冶情操,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喧囂的社會中心態可以更加平衡。
E. 如何改進美術課堂教學方法
如何改進美術課堂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改進 美術 教學 方法 探討
論文摘要: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迫切要求教育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已日益滲透到教育教學領域中。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課堂教學的整合真正實現個別化教學,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認知和思維工具,真正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智能化的教與學的平台。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課堂教學的整合,給美術學科教育插上翅膀。整合實則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一個揚棄的過程。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改變了原來的控制與被控制、傳授與被傳授的關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民主的關系。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教師、學生雙主體的教學模式。正是因為這種優勢的存在,使得CAI已引起越來越多的學校高度重視,一些中小學校在加大投資力度,進行CAI的開卜哪發與研究。但是,不少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誤區。
1、認識不到位,CAI變成了課本內容的電子版。
有的老師製作的課件形式感很強,包裝精美,但實質上仍是課本和教參上的基本內容,成了電子版教材。沒有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沒有實現人機互動,沒有把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
2、CAI的製作花哨繁瑣,畫蛇添足。
CAI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 ,因此在製作時就應力求實用、簡練,突出重難點,適應課堂教學的要求。課件製作是要考慮其藝術性,但不能唯藝術性。如果課件中加入過多的音響效果,色彩鮮艷的裝飾性圖片,就會顯得喧賓奪主,破壞學生注意的穩定性。在教學過程中反而易使學生分神,這就背離了我們使用CAI教學的初衷。
3、使用CAI要適度。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恰當地利用CAI,切忌不可為了表面形式而使用CAI。有些內容可以用傳統教學法表達清楚的,就不要為了趕時 髦 ,生搬硬套使用CAI來輔助教學。那些微觀的,宏觀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適合利用CAI去表達的我們才應使用。
4、單純利用CAI而忽視教師的主體作用。
任何一種媒體,它的優勢再多,也不能代替教師,代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發揮CAI的功效,離不開教師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如果教師過分依賴課件,只顧技術性操作,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不關注學生的反應,一個人唱獨角戲,這就會喪失師生之間的互動,很難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
5、CAI不能完全代替板書。
處理好CAI與板書的關系很重要。適當使用板書可以清晰展示整堂課的脈胳、重難點。有的教師在CAI中合理設計了板書,並精心設置了板書出現的效果。但由於CAI中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 資料展示的需要,及投影屏面積的限制,使得板書內容不能由始至終呈現給學生。再者,由於課件是預制好的,教師無法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展示臨時性的內容,因此,完全不用黑板(白板)板書是不明智的,那種認為用CAI上課不用寫板書的教學想法是片面的。
6、多媒體課件等同於簡單的流水作業。
如果一節課中,只是教師點擊滑鼠,學生被動接受,這樣便喪失了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性,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了。只有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提高教師CAI製作水平,把CAI製作成多線性,互動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的形式,才能達到較好和或的教學效果。
7、多媒體課單純強調直觀性。
在實際上課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強調CAI的直觀性,注重多種形式手段的運用,而忽視了教學的具體需要。誠然,直觀形象的演示方法易使難點突破,但也可能剝奪學生探索質疑的求知樂趣。抑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易使學生喪失想像空間,不利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8、教學節奏控制不當。
由於CAI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忽視對學生思維節奏的適應。使課堂教學變成了走馬觀花式的教學,學生對大量的信息難以接受。
9、課件的設計與製作相分離
目前,大多數學校只有計算機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與運用較熟練,其他任課教師往往缺乏製作完整CAI的能力。部分教師使用的CAI往往是一線教師提喚弊伍供創意由計算機教師製作,兩個人的教學思想很難統一。在實際操作中,創意者由於計算機操作技能缺乏,對多層次、互動式的操作存在恐懼心理,往往要求操作傻瓜式,這樣製作的課件簡易,大多是幻燈呈現式,上課時,教師一路點擊滑鼠,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就容易喪失師生的互動性,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以上問題,要使多CAI真正地服務於教學,我們要注意以下五個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理論學習固然重要,實踐操作也必不可少,這在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整合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首先要認真學習計算機應用知識和CAI製作技能,為更好的運用CAI做好知識准備。第二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吃透課標精神,認清教學重點與難點,在此基礎上挖掘出教材中可用CAI技術實現的教學內容。
2、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我們應強調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獲得多種信息資源的條件,同時提倡團隊精神,培養合作意識。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讓學生去自主發現式學習。這樣既豐富了知識、又開拓了眼界。
3、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
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設備條件下,經常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的課堂教學,啟發、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大膽動手,盡量給學生創造好的交互空間,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
4、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創設CAI中交互平台,提高針對性。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5、遵循輔助性原則。
CAI課件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形式,目的是要突破重點,化解難點,要本著必須、實用的原則,不可趕時 髦 ,追求表面效果,捨本逐末。一般來說,一些抽象的內容,學生不易觀察想像的內容,宏觀的、微觀的不可視內容,不易做或有危險的試驗,易用CAI去模擬,演示。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多媒休課件不是萬能的,傳統媒體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優勢,不能用CAI完全替代傳統教學。
綜上所述,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以CAI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手段,其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應用CAI改革教學條件,提高教學效率無疑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本著一切有利於學生認知規律,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原則使用CAI。信息技術運用得當,可以獲得“如虎添翼”的效果,但用得不好,就可能會使學生只關注結果而淹沒了思維的過程,所以信息技術要用在那些沒有了它就難以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中。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時、適度、適量地選擇、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師、學生以及信息技術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用教育的信息化推進教育的現代化,而不是為體現教育的現代化而搞教育的信息化,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特別要講究實效,落在實處。使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的整合真正做到科學、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