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單工廠模式與工廠方法模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建議LZ把簡單工廠,工廠方法和抽象工廠一起研究下,呵呵,前一段我老師讓我研究下這3種模式的不同,一起學習可能更明白了。
簡單工廠模式又稱靜態工廠方法模式。重命名上就可以看出這個模式一定很簡單。它存在的目的很簡單:定義一個用於創建對象的介面。
先來看看它的組成:
1)工廠類角色: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業邏輯和判斷邏輯。在java中它往往由一個具體類實現。
2)抽象產品角色:它一般是具體產品繼承的父類或者實現的介面。在java中由介面或者抽象類來實現。
3)具體產品角色:工廠類所創建的對象就是此角色的實例。在java中由一個具體類實現。
工廠方法模式去掉了簡單工廠模式中工廠方法的靜態屬性,使得它可以被子類繼承。這樣在簡單工廠模式里集中在工廠方法上的壓力可以由工廠方法模式里不同的工廠子類來分擔。
看下它的組成:
1)抽象工廠角色: 這是工廠方法模式的核心,它與應用程序無關。是具體工廠角色必須實現的介面或者必須繼承的父類。在java中它由抽象類或者介面來實現。
2) 具體工廠角色:它含有和具體業務邏輯有關的代碼。由應用程序調用以創建對應的具體產品的對象。
3)抽象產品角色:它是具體產品繼承的父類或者是實現的介面。在java中一般有抽象類或者介面來實現。
4)具體產品角色:具體工廠角色所創建的對象就是此角色的實例。在java中由具體的類來實現。
2. 方法研究的含義及其的主要內容
方法研究是對現有的或擬議的工作(加工、製造、裝配、操作)方法進行系統的記錄和嚴格的考查,作為開發和應用更容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方法是人們進行工作和生活所運用的整體手段的組成部分,不論在工廠、工作單位和學校,人們都要使用方法來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任何事情。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減少物質、能源、時間以及資金的消耗和浪費,從而降低成本:可以減人的精力的消耗,減少遭受損傷和工傷的概率;可以幫助人們利用有限的資源求得最高的產出,以提高生產率。
方法研究首先著眼於整個工作系統、生活系統的整體優化(程序分析),然後再深入的解決關鍵的局部問題(操作分析),再進而解決微觀問題(動作分析),從而達到系統整體優化目的。[
3. 工廠可行性研究報告
這個是通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
可行性研究報告
1引言
1.1編寫目的
說明編寫本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目的,指出預期的讀者。
1.2背景
說明:
A. 所建議開發的軟體系統的名稱;
B. 本項目的任務提出者、開發者、用戶及實現該軟體的計算中心或計算機網路;
C. 該軟體系統同其他系統或其他機構的基本的相互來往關系。
1.3定義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外文首字母組詞的原片語。
1.4參考資料
列出用得著的參考資料,如:
1. 本項目的經核準的計劃任務書或合同、上級機關的批文;
2. 屬於本項目的其他已發表的文件;
3. 本文件中各處引用的文件、資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軟體開發標准。
列出這些文件資料的標題、文件編號、發表日期和出版單位,說明能夠得到這些文件資料的來源。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說明對所建議的開發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標、假定、限制等。
2.1要求
說明對所建議開發的軟體的基本要求,如:
A. 功能;
B. 性能;
C. 輸出如報告、文件或數據,對每項輸出要說明其特徵,如用途、產生頻度、介面以及分發對象;
D. 輸入說明系統的輸入,包括數據的來源、類型、數量、數據的組織以及提供的頻度;
E. 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用圖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數據流程和處理流程,並輔之以敘述;
F. 在安全與保密方面的要求;
G. 同本系統相連接的其他系統;
H. 完成期限。
2.2目標
說明所建議系統的主要開發目標,如:
A. 人力與設備費用的減少;
B. 處理速度的提高;
C. 控制精度或生產能力的提高;
D. 管理信息服務的改進;
E. 自動決策系統的改進;
F. 人員利用率的改進。
2.3條件、假定和限制
說明對這項開發中給出的條件、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如:
a. 所建議系統的運行壽命的最小值;
b. 進行系統方案選擇比較的時間;
c. 經費、投資方面的來源和限制;
d.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e. 硬體、軟體、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方面的條件和限制;
f. 可利用的信息和資源;
g. 系統投入使用的最晚時間。
2.4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說明這項可行性研究將是如何進行的,所建議的系統將是如何評價的。摘要說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 和策略,如調查、加權、確定模型、建立基準點或模擬等。
2.5評價尺度
說明對系統進行評價時所使用的主要尺度,如費用的多少、各項功能的優先次序、開發時間的長短 及使用中的難易程度。
3對現有系統的分析
這里的現有系統是指當前實際使用的系統,這個系統可能是計算機系統,也可能是一個機械繫統甚 至是一個人工系統。
分析現有系統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闡明建議中的開發新系統或修改現有系統的必要性。
3.1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
說明現有系統的基本的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此流程可用圖表即流程圖的形式表示,並加以敘述。
3.2工作負荷
列出現有系統所承擔的工作及工作量。
3.3費用開支
列出由於運行現有系統所引起的費用開支,如人力、設備、空間、支持性服務、材料等項開支以及開 支總額。
3.4人員
列出為了現有系統的運行和維護所需要的人員的專業技術類別和數量。
3.5設備
列出現有系統所使用的各種設備。
3.6局限性
列出本系統的主要的局限性,例如處理時間趕不上需要,響應不及時,數據存儲能力不足,處理功能 不夠等。並且要說明,為什麼對現有系統的改進性維護已經不能解決問題。
4所建議的系統
本章將用來說明所建議系統的目標和要求將如何被滿足。
4.1對所建議系統的說明
概括地說明所建議系統,並說明在第2章中列出的那些要求將如何得到滿足,說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及理論根據。
4.2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
給出所建議系統的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
4.3改進之處
按2.2條中列出的目標,逐項說明所建議系統相對於現存系統具有的改進。
4.4影響
說明在建立所建議系統時,預期將帶來的影響,包括:
4.4.1對設備的影響
說明新提出的設備要求及對現存系統中尚可使用的設備須作出的修改。
4.4.2對軟體的影響
說明為了使現存的應用軟體和支持軟體能夠同所建議系統相適應。而需要對這些軟體所進行的修改和補充。
4.4.3對用戶單位機構的影響
說明為了建立和運行所建議系統,對用戶單位機構、人員的數量和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全部要求。
4.4.4對系統運行過程的影響
說明所建議系統對運行過程的影響,如:
a. 用戶的操作規程;
b. 運行中心的操作規程;
c. 運行中心與用戶之間的關系;
d. 源數據的處理;
e. 數據進入系統的過程;
f. 對數據保存的要求,對數據存儲、恢復的處理;
g. 輸出報告的處理過程、存儲媒體和調度方法;
h. 系統失效的後果及恢復的處理辦法。
4.4.5對開發的影響
說明對開發的影響,如:
a. 為了支持所建議系統的開發,用戶需進行的工作;
b. 為了建立一個資料庫所要求的數據資源;
c. 為了開發和測驗所建議系統而需要的計算機資源;
d. 所涉及的保密與安全問題。
4.4.6對地點和設施的影響
說明對建築物改造的要求及對環境設施的要求。
4.4.7對經費開支的影響
扼要說明為了所建議系統的開發,設計和維持運行而需要的各項經費開支。
4.5局限性
說明所建議系統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這些問題未能消除的原因。
4.6技術條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節應說明技術條件方面的可行性,如:
a. 在當前的限制條件下,該系統的功能目標能否達到;
b. 利用現有的技術,該系統的功能能否實現;
c. 對開發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並說明這些要求能否滿足;
d. 在規定的期限內,本系統的開發能否完成。
5可選擇的其他系統方案
扼要說明曾考慮過的每一種可選擇的系統方案,包括需開發的和可從國內國外直接購買的,如果沒有供選擇的系統方案可考慮,則說明這一點。
5.1可選擇的系統方案1
參照第4章的提綱,說明可選擇的系統方案1,並說明它未被選中的理由。
5.2可選擇的系統方案2
按類似5.1條的方式說明第2個乃至第n個可選擇的系統方案。
......
6投資及效益分析
6.1支出
對於所選擇的方案,說明所需的費用。如果已有一個現存系統,則包括該系統繼續運行期間所需的費用。
6.1.1基本建設投資
包括采購、開發和安裝下列各項所需的費用,如:
a. 房屋和設施;
b. ADP設備;
c. 數據通訊設備;
d. 環境保護設備;
e. 安全與保密設備;
f. ADP操作系統的和應用的軟體;
g. 資料庫管理軟體。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包括下列各項所需的費用,如:
a. 研究(需求的研究和設計的研究);
b. 開發計劃與測量基準的研究;
c. 資料庫的建立;
d. ADP軟體的轉換;
e. 檢查費用和技術管理性費用;
f. 培訓費、旅差費以及開發安裝人員所需要的一次性支出;
g. 人員的退休及調動費用等。
6.1.3非一次性支出
列出在該系統生命期內按月或按季或按年支出的用於運行和維護的費用,包括:
a. 設備的租金和維護費用;
b. 軟體的租金和維護費用;
c. 數據通訊方面的租金和維護費用;
d. 人員的工資、獎金;
e. 房屋、空間的使用開支;
f. 公用設施方面的開支;
g. 保密安全方面的開支;
h. 其他經常性的支出等。
6.2收益
對於所選擇的方案,說明能夠帶來的收益,這里所說的收益,表現為開支費用的減少或避免、差錯的減少、靈活性的增加、動作速度的提高和管理計劃方面的改進等,包括;
6.2.1一次性收益
說明能夠用人民幣數目表示的一次性收益,可按數據處理、用戶、管理和支持等項分類敘述,如:
a. 開支的縮減包括改進了的系統的運行所引起的開支縮減,如資源要求的減少,運行效率的改進,數據進入、存貯和恢復技術的改進,系統性能的可監控,軟體的轉換和優化,數據壓縮技術的採用,處理的集中化/分布化等;
b. 價值的增升包括由於一個應用系統的使用價值的增升所引起的收益,如資源利用的改進,管理和運行效率的改進以及出錯率的減少等;
c. 其他如從多餘設備出售回收的收入等。
6.2.2非一次性收益
說明在整個系統生命期內由於運行所建議系統而導致的按月的、按年的能用人民幣數目表示的收益,包括開支的減少和避免。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逐項列出無法直接用人民幣表示的收益,如服務的改進,由操作失誤引起的風險的減少,信息掌握情況的改進,組織機構給外界形象的改善等。有些不可捉摸的收益只能大概估計或進行極值估計(按最好和最差情況估計)。
6.3收益/投資比
求出整個系統生命期的收益/投資比值。
6.4投資回收周期
求出收益的累計數開始超過支出的累計數的時間。
6.5敏感性分析
所謂敏感性分析是指一些關鍵性因素如系統生命期長度、系統的工作負荷量、工作負荷的類型與這些不同類型之間的合理搭配、處理速度要求、設備和軟體的配置等變化時,對開支和收益的影響最靈敏的范圍的估計。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礎上做出的選擇當然會比單一選擇的結果要好一些。
7社會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本章用來說明對社會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的結果,包括: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問題很多,如合同責任、侵犯專利權、侵犯版權等方面的陷井,軟體人員通常是不熟悉的,有可能陷入,務必要注意研究。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例如從用戶單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來看,是否能夠使用該軟體系統;從用戶單位的工作人員的素質來看,是否能滿足使用該軟體系統的要求等等,都是要考慮的。
8結論
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時,必須有一個研究的結論。結論可以是:
a. 可以立即開始進行;
b. 需要推遲到某些條件(例如資金、人力、設備等)落實之後才能開始進行;
c. 需要對開發目標進行某些修改之後才能開始進行;
d. 不能進行或不必進行
4. 工廠的管理方法
1、標准化
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准、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准(或稱標准書)。制定標准,而後依標准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准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准即認為已完成標准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標准化在國內許多企業有體系、制度、意識上的障礙,但必須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才能真正讓中國製造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2、目視管理
通過視覺導致人的意識變化的一種管理方法。
目視管理有三個要點:無論是誰都能判明是好是壞(異常);能迅速判斷,精度高;判斷結果不會因人而異。
在日常活動中,通過五感(視覺、嗅覺、聽覺、觸摸、味覺)來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視覺。據統計,人的行動的60%是從視覺的感知開始的。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強調各種管理狀態、管理方法清楚明了,達到一目瞭然,從而容易明白、易於遵守,讓員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執行各項工作,這將會給管理帶來極大的好處。
3、管理看板
對數據、情報等的狀況一目瞭然地表現,主要是對於管理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並實施應對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4)工廠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工廠管理的責任
1、對消費者的責任。
工廠欲不斷地產出價廉物美產品,必須要不斷地從事產品研究與改善的工作,才能一直保持產品品質優越、價格合理、交貨迅速、服務周到。
2、對從業人員的責任。
加強教育訓練、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從業人員合理薪資與福利措施、獎懲公正、人事升遷任免公平合理。
3、對股東的責任。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強品質,重視改善,杜絕浪費,使利潤大幅上升。
4、對社會國家的責任
製造品質優良、安全性高的產品。節省能源,消滅公害。教育訓練員工,培養人才。依法繳稅,絕不逃稅。端正社會風氣。
5. 工程水文學的研究方法有幾個分別是什麼
工程水文學研究方法有幾個我認為有三個分別是水文電力和科學
6. 企業技術研究所與製造工廠如何在技術研發方面有效對接有哪位大俠有好的思路
技術研發跟製造工廠的對接取決於管理者或者說企業決策者的意志,目前技術領先就等於把企業駛入競爭的藍海,除非你想一直在爛大街的產品領域里與同行紅海血拚!好的技術研發肯定離不開製造工廠的配合和支持,如何取得有效對接在於企業決策者對於未來的把握,他面對製造工廠傳達的未來公司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很多企業在面臨當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都是在拚命的想盡各種辦法來壓縮成本,依靠價格戰在行業內生存,根本就沒有上岸意思,也有企業反思目前行業的走勢,從革新自身的生產工藝(例如自動化之類的)和研發新的產品把同行甩開,進入新的領域保持快速發展!但這都是取決決策者的堅持!
7. 工人在工廠研究的工具工人有什麼權力
就有領取工資的權利。工作期間都是職務行為,創造和破壞都是工廠的。工作期間從事技術革新或創新,時間和器材等一切消耗都是工廠的,你就是在用大腦和雙手為工廠創造財富。資本來到世間,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
8. 工廠管理方法
如何管理好工廠是一個系統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楚,概括起來應該有五個方面:
一、計劃管理。計劃管理常常被人們和計劃經濟聯系在一起,這種偏見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使管理處於無序狀態。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基點。所以計劃管理也被認為是目標管理。
二、流程管理。提高企業效率的關鍵是流程。實現流程管理需要改變傳統管理的一些習慣:一是打破職能管理習慣;二是培養系統思維習慣;三是形成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
三、組織管理。權力與責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兩個方面,讓這兩個方面處於平衡狀態是組織管理要解決的問題。
四、戰略管理。戰略管理包括:有利於學習和創新的組織管理機制、以團隊管理為中心的分權化扁平狀網路組織、創造充滿活力的創新激勵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價值追求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氛圍。最後,是依賴既開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環境。
五、文化管理。企業文化既是企業的核心靈魂,也是企業的本質特徵。企業文化管理要經歷生存目標導向、規則導向、績效導向、創新導向、願景導向的逐步過渡,才可以保證企業能夠逐步成長。
這五方面內容是一個遞進關系,順序不能顛倒,也不能只強調一個而忽略其它。一個好的工廠管理,需要這五方面內容協方面內容協同作用,而這五項內容的協同就是工廠的系統能力。一個具備了系統能力的工廠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 一 ) 品質
1. 主要工作內容為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把關。貫徹預防為主的質量管理原則。
2. 制定各類質量標准,檢查執行情況。
3. 制定質量管理方案和實施計劃,組織、協調並監促該計劃的完成。
4. 清查客戶抱怨事件的質量原因,檢查各種制度的執行情況。
5. 參與設計方案審查、工藝審查及試制鑒定工作,進行可靠性管理。
6. 評價產品質量,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收集客戶對產品質量的意見,根據質量情報,對產品質量作出評價。
7. 做好質量管理中的各項記錄工作,規定其保管方法和年限,指定專人妥善保管。
8. 制定相應的產品質量檢驗標准,減少因人而異而出現的檢驗失誤。
9. 為提高檢驗效率並保證檢驗工作的質量,開發新的檢驗工具,或採用先進設備進行檢驗。妥善保管檢驗工具,測量儀器。
10. 進行工序檢驗。包括首件、巡迴和檢驗站檢驗,隨進統計不合格數,及進查明原因,迅速反饋給各有關部門。11. 對原材料、外購件進行接收檢驗,查驗各類合格證明和檢驗憑證。
12. 出廠檢驗。主要是性能、安全性和外觀性檢驗。
( 二 ) 產品開發、技術
1. 收集和分析技術情報和質量信息。
2. 對市場現有產品、消費偏好和需求進行分析,找出公司產品之不足之處。
3. 在設計中採用標准原材料、零部件,確定設計、制圖、工藝標准公差和視覺檢查標准。
4. 採用先進的設計方法,進行安全性、可靠性、價值工程分析。
5. 對新技術、新材料先行試驗,對樣機、樣品進行實驗室和現場試驗使用。
6. 形成設計、評審、更改設計和程序和規范。
7. 設計審查與工藝驗證,對樣機進行鑒定。
8. 進行工序能力研究,充分利用現有設備。
9. 編制可行的原材料、零部件及裝配工序計劃,向操作工人提供詳細的作業指導書。
10. 設計、製造或購買特殊生產及檢驗、測理設備。
11. 新產品、老產品改進首輪試生產,調整工序計劃,之後才能正式投入生產。
12. 保管技術文件。對產品圖紙、工藝規程妥善保管。發放、回收、修改、銷毀技術文件,應銷毀技術文件,應按規定程序進行。
( 三 ) 采購
1. 選擇最佳供應商與外協單位,確保供應質量、數量和服務,價格較低。
2. 在供貨合同中列明所有質量要求。
3. 考查供應商質量管理工作狀況,可駐廠進行質量監督或抽查。
4. 催促履約,對進貨進行檢測,上報不合格品情況,與供商品交涉退貨、索賠。
( 四 ) 製造、生產
1. 生產監督和檢驗,在各關鍵階段對產品進行測試。
2. 實施工序控制。通過各種方法,判斷工序質量是否符合標准,質量數據的波動是否合理,工序是否處於穩定狀態等。出現偏離標准或異常狀況時,應查找原因,採取措施。
3. 維護生產和試驗設備,檢查各種儀器。
4. 標注原材料和產品,使之可追溯。
5. 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查明出現原因,採取改進措施,對措施實施效果進行研究。
6. 管好在製品,督促作業者對加工件實行自檢。落實 「 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 的規則。
7. 負責制定設備動計劃,制定設備更新計劃,進行日常維護、保養
8、保證設備運轉處於良好狀態
五 ) 業務
1. 記錄顧客訂貨合同或購買中的所有要求,盡量滿足之。
2. 負責從發運、收貨、存貯、拆包、安裝、調試及售後服務一系列工作,保證各環節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必要時對產品功能進行試驗。
3. 考慮運輸方式和周期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4. 注意產品證書隨同貨物發出,有關用戶服務卡回收立檔。
5. 對顧客提供技術服務和糾正使用缺陷。
6. 收集用戶反饋意見,受理用戶投訴
( 六 ) 倉庫
1. 各類物料按儲存備件,分區隔離存放。倉儲要求和警示張貼於庫區和物料上。
2. 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倉儲區。
3. 採取適當措施,調節通風、採光、溫度、濕度等保存物料,定期極查盤點,及進發現受損品並上報處理。
4. 建立嚴密的收、發貨程序,按先進先出發貨。
9. 調研方法有哪些
1、問卷調查法
問卷法是目前國內外社會調查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問卷是指為統計和調查所用的、以設問的方式表述問題的表格。問卷法就是研究者用這種控制式的測量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度量,從而搜集到可靠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問卷法大多用郵寄、個別分送或集體分發等多種方式發送問卷。由調查者按照表格所問來填寫答案。一般來講,問卷較之訪談表要更詳細、完整和易於控制。問卷法的主要優點在於標准化和成本低。因為問卷法是以設計好的問卷工具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要求規范化並可計量。
2、網路調查法
網路調查法是利用Internet 的互動式信息溝通渠道來搜集有關統計資料的一種方法。這種資料搜集方法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在網上直接用問卷進行調查,二是通過網路來搜集統計調查中的一些二手資料。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便利、快捷、調查效率高,調查成本低;缺點是調查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調查時還有可能遭到計算機病毒的干擾和破壞,甚至前功盡棄。
3、實地調查法
實地調查法,是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實地考察,並搜集大量資料以統計分析,從而探討社會現象。實地調查是在傳播研究范圍內,研究分析傳播媒介和受傳者之間的關系和影響。
實地調查的目的不僅在於發現事實,還在於將調查經過系統設計和理論探討,並形成假設,再利用科學方法到實地驗證,並形成新的推論或假說。
4、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是指一種特定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方法就是社會調查主體為保證其社會調查活動朝著預定的方向進行,達到了解和認識社會的目的所運用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和。社會調查方法在社會調查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構成社會調查活動的第三大要素。
5、抽樣調查方法
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6、統計調查方法
統計調查方法是指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搜集統計資料的方法。《統計法》規定的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重點調查和綜合分析等。我國現行調查方法的選擇原則是: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並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
問卷調查法問題表述:
1、表述問題的原則
(1)具體性原則,即問題的內容要具體,不要提抽象、籠統的問題。
(2)單一性原則,即問題的內容要單一,不要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合在一起提。
(3)通俗性原則,即表述的語言要通俗,不要使用使被調查者感到陌生的語言,特別避免過於專業的術語。
(4)准確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要准確,不要使用模稜兩可、含混不清或容易產生歧義的語言或概念。
(5)簡明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應該盡可能簡單明確,不要冗長和啰嗦。
(6)客觀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態度要客觀,不要有誘導性或傾向性語言。
(7)非否定性原則,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問題。
2、特殊問題的表述方式
(1)釋疑法.即在問題前面寫一段消除疑慮的功能性文字。
(2)假定法,即用一個假言判斷作為問題的前提,然後再詢問被調查者的看法。
(3)轉移法,即把回答問題的人轉移到別人身上,然後再請被調查者對別人的回答做出評價。
(4)模糊法,即對某些敏感問題設計出一些比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調查者做出真實的回答。例如,個人收入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許多人不願做出具體回答。但是,如果這樣設計;
您本人全年的收入是:
①1000元以下 □ ②1001~2000元 □
③2001~5000元 □ ④5001~10000元 □
⑤10001~30000元 □ ⑥30001~50000元 □
⑦50001~100000元 □ ⑧100001元以上 □
這樣,被調查者就有可能做出比較符合實際的回答了。
網路-調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