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信息系統的分類有哪些
企業信息系統的集成,可以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緯度來研究。不同的廣度和深度,集成所實現的目標是不同的。從系統內部的集成,到系統間的集成,到企業間的集成,集成的難度和能夠取得的效益也是不同的。
關於集成的廣度和深度,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的難易程度,可以參考下圖:
從集成的廣度上來看,從易到難有以下種類的集成:
部門內部的信息系統集成。
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集成。
企業級的信息系統集成。
與有穩定關系的合作夥伴之間的信息系統集成。
與隨機遇嘩正到的合作夥伴之間的信息系統集成。
從集成的深度上來說,從易到難有以下種類的集成:
數據的集成。為了完成應用集成和業務過程集成,必須首先解決數據和資料庫的集成問題。在集成之前,必須首先對數據進行標識並編成目錄,另外還要確定元數據模型。這三步完成以後,數據才能在資料庫系統中分布和共享。
應用系統的集成。為兩個應用中的數據和函數提供接近實時的集成。例如,在一些B2B集成中用來實現CRM系統與企業後端應用和Web的集成,構建能夠充分利用多個應用系統資源的電子商務網站。
業務流程的集成。當對業務過程進行集成的時候,企業必須在各種業務系統中定義、授權和管理各種業務信息的交換,以便改進操作、減少成本、提高響應速度。業務過程集成包括業務管理、進程模擬以及綜合任務、流程、組織和進出信息的工作流,伏蘆笑還包括業務處理中每一步都需要的工具。
對信息系統集成來說,還包括各種標準的統一和硬體網路平台的集成:
統一的標准。要實現完全的數據集成,必須首先選擇數據的標准格式。集成的標准化促成了信息和業務數據的共享和分布,構成了企業應用集成的核心,包括COM+/DCOM、CORBA、EDI、JavaRMI和XML.
平台的集成。要實現系統的集成,底層的結構、軟體、硬體以及異構網路的特殊需求都必須得到集成。平台集成處理一些過程和工具,以保證這些系缺含統進行快速安全的通信。
❷ 信息檢索有關問題
38、什麼是學術造假與剽竊?一般而言,剽竊的形式有哪些?司法實踐中隊剽竊是如何界定的?剽竊與參考文獻的區別是什麼?
39、簡要回答:三大檢索工具SCI、Ei和ISTP的內涵。
32.EBSCO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包括哪些?讀者在使用個性化服務前需要什麼操作程序?
答:個性化服務功能MyEBSCOhos可使讀者將檢索結果、檢索的歷史記錄、專題快報服務、期刊快報服務和個人網頁設計等保存到我的文件夾中進行集中處理。
讀者在使用MyEBSCOhos功能之前應先注冊申請,獲得一組屬於個人的用戶名和口令,具體操鉛禪作方法是:點擊Sign in to My EBSCOhos按鈕,選擇「Im a new user」,在彈出的注冊頁面中依次填入用戶姓名、郵箱地址、自由選擇登入用戶名和口令、找回口令時的問題答案。點擊」Submit」按鈕進行注冊,如果注冊成功,系統將在彈出的sing in 頁面中顯示用戶名,點擊ok按鈕返回MyEBSCOhos最初登陸的界面,此時若在MyEBSCOhos的My出現黃色圖樣即表示登入完成。「secret question」與」secret answer」功能是系統為避免讀者將用戶和口令遺忘時提供查詢之用。當用戶遺忘個人用戶或口令時,點擊」 I forgot my password」或「I forgot y user name and password」按鈕,並填入相關信息後,系統會顯示用戶口令或將自動將用戶名和口令通過油箱發送給用戶。
33.網路資源的特點和類型,搜索引擎的功能。
答:網路信息資源的特點是:數量龐大、增長迅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變化頻繁、價值不一;結構復雜、分布廣泛;信息分散、無序等。
(1) 按人類信息交流的方式分類可分為非正式出版信息、半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森渣。
(2) 從網路信息檢索角度,按信息查詢方式對網路信息進行分類可分為互聯網信息、ftp信息、telnet信息、USENET/Newsgroup信息資源、ustserv/mailing list 信息、gopher信息。
(3) 按信息存取方式分,可分為郵箱型、揭示板型、廣播型、圖書館型以及書目型。
(4) 按組織形式分,可將網路信息資源分為以下3種類型:文件型、資料庫型、超媒體型。
(5) 按時效性分,可將網路信息資源分為動態信息、電子報紙、電子期刊、電子圖書、聯機館藏目錄、聯機資料庫。
(6) 按信息的媒體形式分為: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體信息。
(7) 按網路信息服務方式分為:網站信息、新聞組信息、論壇信息、文件服務信息。
(8) 按信息格式分為:HTML,TXT,DOC,PD,RM,MP3.
搜索引擎功能;伴隨著互聯網爆炸性的發展,普通網路用戶想找到所有所需要的資料簡直大海撈針,這時為滿足大眾信息檢索需求的專業搜索網站便應運而生了。
35.文獻信息的先進性、可靠性、適用性判斷方法。
36.查閱有關文獻,寫出「標准文獻、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研究報告」作為參考文獻時的標注格式。
標准文獻:
這就需要看你引用的長度,如果樓你引用的是完整的一段文章,就先把引用內容寫完之後再進行標注,如果是分開好幾段進行論述,就採取分開標注啦~
同時,標注常見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參考文獻格式應按國家標准(GB/T7714-2005)(國際標准)或出版社編輯部格式
例:
1 期刊
[序號] 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1 ] 朱建平,張潤楚. 數據挖掘的發展此激悄及其特點[J]. 統計與決策,2002(3):55-60
[2 ] 莫少強.數字式中文全文文獻格式的設計與研究[J].情報學報,1999,18(4):1-6
2 圖書
[序號] 著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 1 ] 賀奇,鄭岩,魏藜等. 構建面向CRM 的數據挖掘應用[M] .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230-252
[ 2 ] Slowinski R.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 handbook of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of
rough set theory【M】. Netherland :Kluwer Acad emic Publishers ,1992
3 學位論文
[序號] 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
[1] 孫玉文. 漢語變調構詞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 張築生. 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 北京: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1983
4 報紙
[序號] 作者.題名〔N〕.報紙名稱,出版年份-月-日(版數)
[1 ] 傅剛,趙承,李佳路.大風沙過後的思考[N].北京青年報,2000-04-12(14)
5 科技報告
〔序號〕作者.題名〔R〕.報告題名及編號,出版年
[1] 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國際或國家標准
[序號]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
〔8〕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S].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96
7 專利著錄格式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9〕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葯制備方案[P].中國,881056073,1989-07-06
8 會議文獻著錄格式
序號〕會議主辦者.會議(或會議錄)名稱[C].地點:出版者,出版日期
[4] 張佐光,張曉宏,仲偉虹,等.多相混雜纖維復合材料拉伸行為分析.見:張為民編.第九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
文集(下冊)〔C〕.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410~416
[5] Agrawal R , Imielinski T, Swami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Washington ,American,February15-22,1993 [C].Berlin:Springer,c1993
9 電子文獻
專利文獻:
37.學術論文一般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的寫作規范分別是什麼?
1 引言
1.1 制訂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淪文和學術論文(以下簡稱報告、論文)的撰寫和編輯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統的收集、存儲、處理、加工、檢索、利用、交流、傳播。
1.2 本標准適用於報告、論文的編寫格式,包括形式構成和題錄著錄,及其撰寫、編輯、印刷、出版等。
本標准所指報告、論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復製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發表在期刊或會議錄上的論文及其預印本、抽印本和變異本;作為書中一部分或獨立成書的專著;縮微復製品和其他形式。
1.3本標准全部或部分適用於其他科技文件,如年報、便覽、備忘錄等,也適用於技術檔案。
2 定義
2.1 科學技術報告
科學技術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或進展或一項技術研製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是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狀和發展的文件。
科學技術報告是為了呈送科學技術工作主管機構或科學基金會等組織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學技術報告中一般應該提供系統的或按工作進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兩方面的結果和經驗,以便有關人員和讀者判斷和評價,以及對報告中的結論和建議提出修正意見。
2.2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並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提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
學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較好地掌握了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碩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淪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並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成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博士淪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並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
2.3 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而不是重復、模仿、抄襲前人的工作。
3 編寫要求
報告、論文的中文稿必須用白色稿紙單面繕寫或打字;外文稿必須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復制本。
報告、論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標准大小的白紙,應便於閱讀、復制和拍攝縮微製品。報告、論文在書寫、掃字或印刷時,要求紙的四周留足空白邊緣,以便裝訂、復制和讀者批註。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別留邊25 mm以上,下方(地腳)和右側(切口)應分別留邊20 mm以上。
4 編寫格式
1. 報告、論文章、條的編號參照國家標准GB1.1《標准化工作導則標准編寫的基本規定》第8章"標准條文的編排"的有關規定,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2. 報告、論文的合成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報告、論文的外表面,提供應有的信息,並起保護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學術論文如作為期刊、書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無需封面;
如作為預印本、抽印本等單行本時,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內容:
a. 分類號 在左上角註明分類號,便於信息交換和處理。一般應註明《中國圖書資料類法》的類號,同時應盡可能註明《國際十進分類法UDC》的類號。
b. 本單位編號 一般標注在右上角。學術論文無必要。
c. 密級視報告、論文的內容,按國家規定的保密條例,在右上角註明密級。如系公開發行,不注密級。
d. 題名和副題名或分冊題名 用大號字標注於明顯地位。
e. 卷、分冊、篇的序號和名稱 如系全一冊,無需此項。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訂版、...等。如系初版,無需此項。
g, 責任者姓名 責任者包括報告、論文的作者、學位論文的導師、評閱人、答辯委員會主席、以及學位授予單位等。必要時可註明個人責任者的職務、職稱、學位、所在單位名稱及地址;如責任者系單位、團體或小組,應寫明全稱和地址。
在封面和題名頁上,或學術論文的正文前署名的個人作者,只限於那些對於選定研究課題和制訂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並作出主要貢獻、以及參加撰寫論文並能對內容負責的人,按其貢獻大小排列名次。至於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計劃分工負責具體小項的工作者、某一項測試的承擔者,以及接受委託進行分析檢驗和觀察的輔助人員等,均不列入。這些人可以作為參加工作的人員一一列入致謝部分,或排於腳注。
如責任者姓名有必要附註漢語拼音時,必須遵照國家規定,即姓在名前,名連成一詞,不加連字元,不縮寫。
h. 申請學位級別 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所規定的名稱進行標注。
i. 專業名稱 系指學位論文作者主修專業的名稱。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報告、論文提交日期,學位論文的答辯日期,學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門收到日期(必要時)。
k. 出版項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稱,出版年、月、日(必要時)。
5.1.3 報告和論文的封面格式參見附錄 A。
5.2 封二
報告的封二可標注送發方式,包括免費贈送或價購,以及送發單位和個人;版權規定;其他應註明事項。
5.3 題名頁
題名頁是對報告、論文進行著錄的依據。
學術論文無需題名頁。
題名頁置於封二和襯頁之後,成為另頁的石頁。
報告、論文如分裝兩冊以上,每一分冊均應各有其題名頁。在題名頁上註明分冊名稱和序號。
題名頁除5.1規定封面應有的內容並取得一致外,還應包括下列各項:
單位名稱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責任者職務、職稱、學位、單位名稱和地址,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變異本
報告、論文有時適應萊種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種變異本,如:節本、摘錄本、為送請評審用的詳細摘要本、為摘取所需內容的改寫本等。
變異本的封面上必須標明"節本、摘錄本或改寫本"字樣,其餘應註明項目,參見5.1的規定執行。
5.5 題名
5.5.1 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報告、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等。
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
報告、論文用作國際交流,應有外文(多用英文)題名。外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
5.5.2 下列情況可以有副題名:
題名語意末盡,用副題名補充說明報告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報告、論文分冊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幾篇報道,或是分階段的研究結果,各用不同副題名區別其特定內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題名作為引伸或說明者。
5.5.3 題名在整本報告、論文中不同地方出現時,應完全相同,但眉題可以節略。
5.6 序或前言
序並非必要。報告、論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對本篇基本特徵的簡介,如說明研究工作緣起、背景、它旨、目的、意義、編寫體例,以及資助、支持、協作經過等;也可以評述和對相關問題研究闡發。這些內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說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報告、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
5.7.2 報告、論文一般均應有摘要,為了國際交流,還應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報告、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數據、有結論,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於工藝推廣。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報告、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採用。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給淪。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如遇特殊需要字數可以略多。
5.7.5 除了實在無變通辦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5.7.6 報告、論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頁置於題名頁之後,學術論文的摘要一般置於題名和作者之後、正文之前。
5.7.7 學位論文為了評審,學術論文為了參加學術會議,可按要求寫成變異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數規定的限制。
5.8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
每篇報告、論文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以顯著的字元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為了國際交流,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
5.9 目次頁
長篇報告、論文可以有目次頁,短文無需目次頁。
目次頁由報告、論文的篇、章、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頁排在序之後。
整套報告、論文分卷編制時,每一分卷均應有全部報告、論文內容的目次頁。
5.10 插圖和附表清單報告、論文中如圖表較多,可以分別列出清單置於目次頁之後。圖的清單應有序號、圖題和頁碼。表的清單應有序號、表題和頁碼。
5.11 符號、標志、縮略詞、首字母縮寫、計量單位、名詞、術語等的注釋表符號、標志、縮略詞、首字母縮寫、計量單位、名詞、術語等的注釋說明匯集表,應置於圖表清單之後。6 主體部分
6.1 格式
主體部分的編寫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緒論)開始,以結論或討論結雙。
主體部分必須由另頁右頁開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須另頁起。如報告、論文印成書刊等出版物,則按書刊編排格式的規定。
全部報告、論文的每一章、條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劃一,層次清楚。
6.2 序號
6.2.1 如報告、論文在一個總題下裝為兩卷(或分冊)以上,或分為兩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應有序號。可以寫成:第一卷、第二分冊;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寫的報告、論文,其卷(分冊)和篇(部分)的序號,用羅馬數字編碼。
6.2.2 報告、論文中的圖、表、附註、參考文獻、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續編排序號。序號可以就全篇報告、論文統一按出現先後順序編碼,對長篇報告、論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可以分別為:圖 l、圖2.1;表2、表3.2;附註 l);文獻[4];式(5)、式(3.5)等。
6.2.3 報告、論文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碼。頁碼由書寫、打字或印刷的首頁開始,作為第l頁,並為有頁另頁。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編入頁碼。可以將題名頁、序、目次頁等前置部分單獨編排頁碼。頁碼必須標注在每頁的相同位置,便於識別。
力求不出空白頁,如有,仍應以有頁作為單頁頁碼。
如在一個總題下裝成兩冊以上,應連續編頁碼。如各冊有其副題名,則可分別獨立編頁碼。
6.2.4 報告、論文的附錄依序用大寫正體A,B,C,......編序號,如:附錄 A。
附錄中的圖、表、式、參考文獻等另行編序號,與正文分開,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但在數碼前冠以附錄序碼,如:圖 A1;表B2;式(B3);文獻〔A5]等。
6.3 引言(或緒論)
引言(或緒論)簡要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應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不要成為摘要的注釋。一般教科書中有的知識,在引言中不必贅述。
比較短的論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著引言的效用。
學位論文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確已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開闊的科學視野,對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論證,因此,有關歷史回顧和前人工作的綜合評述,以及理論分析等,可以單獨成章,用足夠的文字敘述。
6.4 正文
報告、論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佔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由於研究工作涉及的學科、選題、研究方法、工作進程、結果表達方式等有很大的差異,對正文內容不能作統一的規定。但是,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切,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圖
圖包括曲線圖、構造圖、示意圖、圖解、框圖、流程圖、記錄圖、布置圖、地圖、照片、圖版等。
圖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
圖應編排序號(見6.2.2)。
每一圖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連同圖號置於圖下。必要時,應將圖上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實驗條件等,用最簡練的文字,橫排於圖題下方,作為圖例說明。
曲線圖的縱橫坐標必須標注"量、標准規定符號、單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標明(如無量綱等)的情況下方可省略。坐標上標注的量的符號和縮略詞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照片圖要求主題和主要顯示部分的輪廓鮮明,便於製版。如用放大縮小的復製品,必須清晰,反差適中。照片上應該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標度。
6.4.2 表
表的編排,一般是內容和測試項目由左至右橫讀,數據依序豎排。表應有自明性。
表應編排序號(見6.2.2)。
每一表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連同表號置於表上。必要時應將表中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需要說明事項,以最簡練的文字,橫排於表題下,作為表注,也可以附註於表下。
附註序號的編排,見6.2.2。表內附註的序號宜用小號阿拉伯數字並加圓括弧置於被標注對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號"*",以免與數學上共軛和物質轉移的符號相混。
表的各欄均應標明"量或測試項目、標准規定符號、單位"。只有在無必要標注的情況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縮略調和符號,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表內同一欄的數字必須上下對齊。表內不宜用"同上"、"同左"、",,"和類似詞,一律填入具體數字或文字。表內"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或"..."(因"-"可能與代表陰性反應相混)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確為零。
如數據已繪成曲線圖,可不再列表。
6.4.3 數學、物理和化學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應編排序號(見6.2.2),序號標注於該式所在行(當有續行時,應標注於最後一行)的最右邊。
較長的式,另行居中橫排。如式必須轉行時,只能在+,-,×,÷,<,>處轉行。上下式盡可能在等號"="處對齊。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0)
小數點用"."表示。大於999的整數和多於三位數的小數,一律用半個阿拉伯數字元的小間隔分開,不用千位撇。對於純小數應將0列於小數點之前。
示例:應該寫成94 652.023 567;0.314 325不應寫成94,652.023,567;.314,325應注意區別各種字元,如:拉丁文、希臘文、俄文、德文花體、草體;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字元的正斜體、黑白體、大小寫、上下角標(特別是多層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6.4.4 計量單位
報告、論文必須採用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中位》,並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執行。使用各種量、單位和符號,必須遵循附錄 B所列國家標準的規定執行。單位名稱和符號的書寫方式一律採用國際通用符號。
6.4.5 符號和縮略詞
符號和縮略詞應遵照國家標准(見附錄B)的有關規定執行。如無標准可循,可採納中學科或本專業的權威性機構或學術固體所公布的規定;也可以採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印的各學科詞彙的用詞。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為同行讀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號、記號、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等時,均應在第一次出現時一一加以說明,給以明確的定義。
6.5 結論
報告、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6.6 致謝
可以在正文後對下列方面致謝:
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的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成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6.7 參考文獻表
按照 GB 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規定執行。
7 附錄
附錄是作為報告、論文主體的補充項日,並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內容可以作為附錄編於報告、論文後,也可以另編成冊。
a. 為了整篇報告、論文材料的完整,但編入正文又有損於編排的條理和邏輯性,這一類材料包括比正文更為詳盡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術更深入的敘述,建議可以閱讀的參考文獻題錄,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b. 由於篇幅過大或取材於復製品而不便於編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於編入正文的罕見珍貴資料;
d. 對一般讀者並非必要閱讀,但對本專業同行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計算程序、框圖、結構圖、注釋、統計表、計算機列印輸出件等。
7.2 附錄與正文連續編頁碼。每一附錄的各種序號的編排見4.2和6.2.4。
7.3 每一附錄均另頁起。如報告、論文分裝幾冊。凡屬於某一冊的附錄應置於備該冊正文之後。
8 結尾部分(必要時)
為了將報告、論文迅速存儲人電子計算機,可以提供有關的輸人數據。
可以編排分類索引、著者索引、關鍵詞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權頁)。
附 錄 A
封面示例
(參考件)
附 錄 B
相 關 標 准
(補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號
B.2 GB 3100-82 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
B.3 GB 3101-82 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
B.4 GB3102.1-82 空間和時間的量和單位。
B.5 GB 3102.2-82 周期及其有關現象的量和單位。
B.6 GB 3102.3-82 力學的量和單位。
B.7 GB 3102.4-82 熱學的量和單位。
B.8 GB 3102.5-82 電學和磁學的量和單位。
B.9 GB 3102.6-82 光及有關電磁輻射的量和單位。
B.10 GB 3102.7-82 聲學的量和單位。
B.11 GB 3102.8-82 物理化學和分子物理學的量和單位。
B.12 GB 3102.9-82 原子物理學和核物理學的量和單位。
B.13 GB 3102.10-82 核反應和電離輻射的量和單位。
B.14 GB 3102.11-82 物理科學和技術中使用的數學符號。
B.15 GB 3102.12-82 無量綱參數。
B.16 GB 3102.13-82 固體物理學的量和單位。
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全國文獻工作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文獻工作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第七分委員會負責起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譚丙煜。
38什麼是學術造假與剽竊?一般而言剽竊有哪些形式?司法實踐中對剽竊是如何界定的?剽竊與參考文獻的區別是什麼?
39.簡要回答:三大檢索工具sci ei 和 istp 的內涵。
答:SCI(科學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
❸ 【公共衛生信息資源的分類】 公共衛生資源的分配應該堅持的原則
國家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類研究主要針對數據的歸並和信息的組織,不具體涉及信息系統的建設和資料庫的欄位。 公共衛生信息分類研究的目的在於: 將公共衛生領域具有某種共同特徵的數據歸並在一起,使之與不具有共性的數據區分開來,並通過設定的規則進行惟一識別,以支持在領域層面對數據信息進行統籌規劃、系統描述、關聯分析和應用設計,促進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數據有效交換和廣泛共享。
分類的目的
通過公共衛生信息資源的分類研究,可以建立中國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類體系,並應用其對公共衛生信息資源進行規范化組織。
信息是對於活動、活動關聯方的屬性以及相互關系的描述、歸納及總結。其中,活動是最具有活力的。沒有了活動,信息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信息的分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活動及關聯方的分類。
姿枯信息資源分類有兩個要素: 一是分類對象,二是分類的依據。分類對象由一系列被分類的數據組成。分類依據取決於信息的屬性(或特徵),根據屬性的相同或相異,形成各種相同或不同的類目。
分類的原則
● 系統性原則: 即在滿足學科領域相對獨立的基礎上,以業務一致性為基本內容,簡化分類體系,減少信息冗餘,優化分類結構。
● 實用性原則(可操作性): 操作性強的分類體系既能滿足用戶對信息使用的簡潔易懂需求,也有利於信息提供者設計和編制數據集。
● 可擴展性原則: 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類體系應保證充分春冊鎮地可擴展性,確保信息種類和數量的增加不會因分類體系而造成影響。
● 兼顧科學性原則: 在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域分類研究中,應遵循科學性原則,優先選擇最能代表該資料屬性的本質特徵進行分類。
分類的方法
● 類目劃分: 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類是從公共衛生信息資源本身的內容屬性出發,在充分調研現有各綜合分類法與行業領域專用分類方法的基礎上,分析這些分類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吸取其中適用於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類的因素,並結合信息組織技術方法,採用面分類法和線分類法相結合的技術路線進行分類研究。
● 面分類法應用: 將所有公共衛生現有或可能產生的信息資源的屬性或特徵視為若干個「面」,每個「面」再分為彼此獨立的若干個類目。根據需要將這些「面」中的類目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復合類目。面分類法的分類原則是根據需要選擇分類對象本質屬性或特徵作為分類對象的各個「面」; 不同「面」內的條目間相互不交叉; 對每個「面」都給出明確的定義。面分類法具有較大的彈性,一個面內類目的改變,不會影響其他的面; 適應性強,可根據需要組成任何類目,同時也便於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 易於添加和修改類目。
● 線分類法應用: 將初始的分類對象按所選定的若干個屬性或特徵作為分類的基礎,逐次地分成相應的若干個層級的類目,並排成一個有層次的、逐級展開的分類體系。在這個分類體系中,同位類的類目之間存在著並列關系,下位類與上位類的類目之間存在著隸屬扒粗關系,同位類的類目不重復,不交叉。線分類法遵循的基本原則: 由某一上位類劃分出的下位類類目的總的范圍應與其上位類類目的范圍相等; 當某一個上位類的類目劃分為若干個下位類的類目時,應選擇一個劃分基礎; 同位類的類目之間只對應於一個上位類; 分類要依次進行,不應有空層或加層。
分類的依據
以公共衛生信息資源為分類對象,參考國內外其他領域信息資源分類辦法、公共衛生業務職能、公共衛生學科分類、機構分類和文獻分類,根據公共衛生信息資源的屬性、特徵及內容等,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徵的信息歸並在一起,並建立起一定的分類體系。
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類中的每一個類目都是一個特定的主題,表達一定學科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公共衛生信息資源最高層主題域的劃分以信息來源為依據,採用面分類法分為病預防控制類信息、公共衛生服務類信息、公共衛生管理類信息三類; 三個主題域下位類的劃分遵循分類基本原則,考慮信息資源的內容概念和職能因素,採用面分類法進行分類; 進一步子類的劃分則採用線分類法。
技術路線
● 文獻分析: 綜合分析國內外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與公共衛生信息資源范疇、衛生信息概念模型構建方法、相關信息資源分類研究方法、常見信息分類技術與方法及我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基本業務職能。
● 專家咨詢: 召開各領域和相關專業專家咨詢會議,對分類框架和類目進行研討、整理、匯總、補充和修改。逐步完善分類體系框架。
● 技術遵循與參照: 遵循科技部《科學數據分類編碼原則與方法》及《醫葯衛生科學數據分類編碼方案》等相關標准,結合公共衛生領域實際,進行領域化研究。
● 應用測試: 應用科技部和醫葯衛生領域科學數據分類與編碼研究標准化課題組聯合開發的數據集分類編碼電子詞典工具軟體,將公共衛生數據中心2004-2005擬提供共享的數據集和主題資料庫進行分類操作測試,檢驗歸入效能。
分類結果
參照國內外公共衛生業務范疇和實際應用需求,研究項目組將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分為3個主題域,17個主類(詳見右表):
● 疾病預防控制類信息: 包括報告與監測、調查、干預、評價和信息發布類信息;
● 公共衛生服務類信息: 包括衛生檢測與監測、調查、干預、評價和信息發布類信息;
● 公共衛生管理類信息: 包括政策管理、組織管理、資源管理、教育培訓、科研管理、國際交流合作以及評價類信息。
在每個主類下,還可以根據需要分出若乾子類。如在疾病預防控制主題域的「報告與監測」主類中,又可以分為健康監測與管理,疾病報告與管理和危險因素監測三個子類。從主類到子類以及子類到小類的劃分遵循線分類法。而在主題域下主類的劃分採用的則是面分類法。許多小類實質上已經到達表現為某類具體活動的數據集的層面,如某類監測或報告。它們是信息的源頭,對這類數據集中活動的歸納、分析就產生了信息。
❹ 空間分析方法
空間信息量算是空間分析的定量化基礎。空間實體間存在著多種空間關系,包括拓撲、順序、距離、方位等關系。通過空間關系查詢和定位空間實體是地理信息系統不同於一般資料庫系統的功能之一。如查詢滿足下列條件的城市:在京九線的東部, 距離京九線不超過200公里, 城市人口大於100萬並且居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整個查詢計算涉及了空間順序方位關系(京九線東部),空間距離關系(距離京九線不超過200公里),甚至還有屬性信息查詢(城市人口大於100萬並且居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間信息量算包括:質心量算、幾何量算、形狀量算。
2、空間信息分類
這是GIS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線狀地物求長度、曲率、方向,對於面狀地物求面積、周長、形狀、曲率等;求幾何體的質心;空間實體間的距離等。空間分析常用的空間信息分類的數學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系統聚類分析、判別分析等;
緩沖區分析
緩沖區分析是針對點、線、面等地理實體,自動在其周圍建立一定寬度范圍的緩沖區多邊形。
鄰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間中兩個地物距離相近的程度,其確定是空間分析的一個重要手段。交通沿線或河流沿線的地物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公共設施的服務半徑,大型水庫建設引起的搬遷,鐵路、公路以及航運河道對其所穿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等,均是一個鄰近度問題。緩沖區分析是解決鄰近度問題的空間分析工具之一。 所謂緩沖區就是地理空間目標的一種影響范圍或服務范圍。
疊加分析
大部分GIS軟體是以分層的方式組織地理景觀,將地理景觀按主題分層提取,同一地區的整個數據層集表達了該地區地理景觀的內容。地理信息系統的疊加分析是將有關主題層組成的數據層面,進行疊加產生一個新數據層面的操作,其結果綜合了原來兩層或多層要素所具有的屬性。疊加分析不僅包含空間關系的比較,還包含屬性關系的比較。
疊加分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視覺信息疊加、點與多邊形疊加、線與多邊形疊加、多邊形疊加、柵格圖層疊加。
❺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研究
謝 騫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北京,100013)
摘要:本文從系統架構、資料庫設計與管理、業務應用等幾方面介紹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研究,並針對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建議。
關鍵字: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空間數據;工作流
目前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採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機制,要在每一個行政級別上把所轄的國土資源管理好,必須建立科學完備的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和業務平台,實現各級數據共享、功能協作,以做到上情下達,適時反饋,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土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可對日常辦公業務進行全程管理,從窗口接件到業務的結案歸檔,支持各類查詢統計和圖件管理,系統提供了針對國土資源行業全面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1 系統架構
國土資源建設管理工作,不僅包含常規事務性處理,還具有隨管理模式,體制變動而變動的動態特性,因此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應滿足常規性和動態性雙重特性的本質要求,系統可採用分布式三層體系結構,包括數據層、業務邏輯層和表現層。
資料庫伺服器存儲大量數據與數據邏輯,數據的一致性、並發操作以及所有與數據相關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在數據層完成;業務邏輯層根據需要可以分為多層,控制所有的應用程序和應用邏輯。通過將業務邏輯單獨處理,可以使用戶界面與應用邏輯位於不同的平台,即當需求變化時,邏輯層可以快速地在應用伺服器上更新業務邏輯,無需重新編寫代碼,無需將更新後的應用提交到所有客戶端。兩者通過系統定義通信協議,使業務邏輯被所有用戶共享;表現層主要指用戶界面,要求盡可能簡單,便於最終用戶的訪問和操作。
這種三層體系結構可實現數據的分布式管理,通過為業務人員提供的一套系統維護工具包,使得系統在需求變動,如機構調整、業務流程更改、表格增減時,業務人員無需編程,利用邏輯層即可調整出與新變化相適應的應用系統,使系統成為既滿足日常辦公,又滿足管理模式、管理體制隨機變動要求的自適應系統。
2 資料庫設計與管理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資料庫包括平台支撐資料庫、國土業務資料庫和基礎空間資料庫,其中平台支撐資料庫存儲組織機構、工作流、業務表單和圖層等與系統維護相關的定義信息;國土業務資料庫存儲審批辦理工作流、審批表格、業務監督等業務信息;基礎空間資料庫存儲業務辦理過程中涉及的審批圖件、基礎地形圖以及其他專題地圖等地理信息,並按照「邏輯圖層—物理圖層—要素及屬性」的層次組織,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資料庫邏輯結構設計
2.1 總體設計
2.1.1 元數據組織
元數據是分布的、由多種數字化資源有機構成的信息體系提供整合的工具與紐帶,是使數據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元數據管理,可以有效地組織空間數據,高效地檢索和訪問資料庫,從而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系統資源,滿足不同用戶對不同類型數據的需求和交換、更新、索引、集成等操作。
2.1.2 分類分層原則
把一類具有相同實體意義和空間特徵的圖形要素存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物理圖層,以物理圖層為基本單位構建資料庫,再把一組相互關聯的物理圖層構成一個邏輯圖層,用邏輯圖層來描述數據流中某一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數據內容。
2.1.3 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連接
基礎空間數據包含基本屬性和擴展屬性,基本屬性直接保存在圖形數據的屬性表中,包括分類碼、標識碼、名稱等,不必分開存儲。擴展屬性主要指基本屬性之外的業務屬性,採用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分離存儲,兩者之間通過唯一的標識碼進行關聯,便於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操作、管理與擴展。
2.1.4 分布式管理
通過分布式空間資料庫的管理,用戶可以同時訪問不同資料庫下的空間信息,這樣不僅方便用戶管理不同類型的空間數據,同時降低了集中式空間數據管理帶來的風險,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應用水平。
2.2 海量數據管理
國土資源數據量龐大,涵蓋矢量、柵格、文件等多種類型的數據,而且隨著資料庫建設的發展,數據量將成倍增長,對於海量數據的管理,應遵循 GIS 資料庫的建設,並制定統一的編碼標准,合理分配數據存儲空間。
2.2.1 空間資料庫標准編碼體系
結合行業編碼規范和標准,將所有地理信息按一定規律進行分類及編碼,按類別進行存儲。對於各業務專門的規范和標准,借鑒通用規則,實踐中有差別時按照專家意見實施,控制數據的導入、導出、整合、切割等,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標准性和准確性。
2.2.2 基於 Oracle9i +ArcSDE 的空間數據服務
ArcSDE 作為高效的地理數據伺服器和專用的地理數據共享伺服器,支持從基礎地形數據到各業務部門應用的專題數據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存儲與管理。ArcSDE 提供對大范圍、高解析度柵格數據的支持,能夠管理多比例尺、多解析度、多數據源的正射影像數據,可以對其從低解析度到高解析度進行快速、無縫的瀏覽。
2.3 空間數據配置操作
2.3.1 分布式存儲
系統按照「圖層明細—物理圖層—地圖服務」三層體系來存放空間信息,如圖2所示。
圖2 空間數據分布式存儲
其中,物理圖層表結構中的「系統伺服器標識」欄位用於指明該物理圖層所在的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信息則存儲在系統服務表中。這樣,空間資料庫看似一個整體,但實際並不存儲在同一個物理位置。
2.3.2 多級圖層管理
系統按照「專題分組—專題—圖層明細」三層體系來管理圖層。用戶可以定義多個專題分組,每個專題分組可以定義多個專題,每個專題又可以定義包含哪些圖層,如圖3所示。
圖3 多級圖層管理體系
專題的完整信息由專題表、專題圖層表、專題圖層明細表、專題主物理圖層表、專題圖層順序表、專題物理圖層順序表共同描述。每個專題都包含一個數據類型屬性,用於指明所包含數據的格式,為支持多 GIS 平台的空間數據操作奠定了基礎。
2.3.3 空間數據操作許可權控制
空間數據操作許可權包括圖層許可權、地圖熱點許可權和固定范圍許可權。圖層許可權分為編輯許可權、瀏覽許可權、查詢許可權和列印許可權。
空間數據操作許可權定義為案卷相關許可權和案卷無關許可權兩類,案卷相關許可權定義在工作流的基礎上,可以為不同用戶分別設置,也可以統一設置。如在核心圖層上,只允許在案卷相關許可權中設置編輯許可權,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案卷無關許可權定義在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可以具體到人員。
2.4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為空間數據的歷史回溯、歷史查詢提供了支持,可以方便查閱和對比任一地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狀況、權屬情況等信息。
2.4.1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結構
按照是否需要時態管理將圖層分為普通圖層、工作圖層和核心圖層,其中核心圖層是需要進行時態管理的圖層。如圖4所示,物理圖層定義表給出了物理圖層的基本屬性,物理圖層根據圖層性質從圖層系統欄位表中取出圖層的系統欄位。生成核心圖層時,實際上是生成了三張表:工作圖、現狀圖、歷史圖,每張表中定義前變更日期、前變更流水號、後變更日期和後變更流水號四個欄位標識空間數據的時態。
2.4.2 空間數據時態傳遞
空間數據時態傳遞可通過核心圖層中的四個欄位來完成。如圖5所示,歷史回溯時,根據圖層記錄中的前變更日期和流水號,按照一定順序可以找到歷史圖中變更前的記錄;根據圖層記錄中的後變更日期和流水號,可以找到歷史圖中變更後的記錄。
圖4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結構
圖5 空間數據時態傳遞示意圖
3 業務應用
綜上所述,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基於三層體系架構,可實現 MIS、GIS、OA一體化辦公,實現業務與基礎數據的關聯應用、地塊變更管理、GPS 與 GIS 結合進行執法監察、多時段影像對比進行土地資源監管、靈活的項目管理成果匯總統計分析、市局與規劃委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及各項業務督辦等功能。系統可從接件、數據錄入、分辦管理、各領導審批到清冊、辦結等過程全部實現信息化,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圖6)。
圖6 業務工作流圖
4 存在問題
由於信息化工作的初步建立,系統在建設與應用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如下:
4.1 信息標准化缺乏整體的協調統一
信息化建設尚處在初級階段,由項目驅動,沒有總體規劃。信息標准化從整體上沒有統一的目標,協調機制不健全,各業務部門編制的標准體系未能按信息化的特點來構造整體信息標准體系,如沒有從信息化共同的流程特點,抽取共性信息制定統一的資料庫分類編碼標准等基礎標准,使得彼此在分類和編碼上不能協調一致。另外,缺乏元數據標准、數據質量控制標准等重要標准,給數據的交換與共享,數據的安全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2 資料庫建設滯後
面臨海量數據的存儲與管理,系統開發前沒有對資料庫進行嚴格周密的設計,數據存儲缺乏規劃,結構較為混亂,後期又產生了大量的測試數據和重復數據,增加了資料庫伺服器的負擔,數據的更新與維護困難,造成系統運行效率低下。
4.3 圖層查詢統計和輔助決策功能薄弱
由於歷史遺留檔案較多,測量成果不統一而造成圖屬不一致等現象,系統缺乏不同圖層間的疊加查詢功能,有待對數據進行深加工,提供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的方法和手段。
5 措施與建議
5.1 加強信息化標准體系建設
目前國土資源信息化標准體系建設滯後,應從結構、框架、層次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並向系統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建議開展由專業組織機構組成的國土資源數據質量控制標准、數字化成果驗收標准、系統驗收標准等標准研究,建立廣泛而統一的標准更新和維護機制,保持其長期穩定性和唯一性。
5.2 加大數據梳理和整合力度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存儲有各種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同數據格式以及不同時態的多元數據,而且各區縣的數據標准不統一,數據整合和集成的難度較大,從而影響了資料庫的質量和利用效率,阻礙了信息化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因此,應加大對數據的梳理和整合力度,注重元數據及目錄數據的建設,完善資料庫伺服器的使用規劃和資料庫詳細設計。
5.3 藉助先進技術輔助系統決策
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幫助尋找各類數據以及同類數據中在歷史、現狀和未來趨勢之間的潛在關系,提升數據的使用價值,使系統可以在土地利用規劃、耕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以及閑置土地清查等方面發揮指導性作用,增加系統的輔助決策能力,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做到「情況明、數字准、效率高」,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
6 結語
按照「統一領導、統籌規劃、統一標准、資源共享,服務管理、服務社會」的指導方針,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將緊密圍繞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工作重點,構築集管理、運行與服務為一體的國土資源數字化信息支撐基地及國土資源公益信息服務窗口。
參考文獻
邊馥苓.地理信息系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朱德海,嚴泰來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
❻ 系統研究法的理論依據是么如何採用系統研究法尋找和開發植物資源
相關資料: 文獻綜述格式及寫作技巧(附文獻綜述範文) 文獻綜述是在對文獻進行閱讀、選擇、比較、分類、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敘述的情報研究成果。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都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奠定了基礎。 文獻綜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獻綜述的引言: 包括撰寫文獻綜述的原因、意義、文獻的范圍、正文的標題及基本內容提要; 文獻綜述的正文: 是文獻綜述的主要內容,包括某一課題研究的歷史 (尋求研究問題的發展歷程)、現狀、基本內容 (尋求認識的進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尋求研究方法的借鑒),已解決的問題和尚存的問題,重點、詳盡地闡述對當前的影響及發展趨勢,這樣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確定研究方向,而且便於他人了解該課題研究的起點和切入點,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文獻綜述的結論: 文獻研究的結論,概括指出自己對該課題的研究意見,存在的不同意見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等; 文獻綜述的附錄: 列出參考文獻,說明文獻綜述所依據的資料,增加綜述的可信度,便於讀者進一步檢索。 一、文獻綜述不應是對已有文獻的重復、羅列和一般性介紹,而應是對以往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的批判性分析與。因此,文獻綜述應包括綜合提煉和分析雙重含義。 文獻綜述範文1:「問題——探索——交流」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 ...我們在網上瀏覽了數百種教學模式,下載了二百餘篇有關教學模式的文章,研讀了五十餘篇。概括起來,我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可分三類: (1) 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中心論」。這類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根據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我國長期以來學校教學的主流模式。它的優點是... ...,它的缺陷是... ... (2) 現代教學模式——「學生中心論」。這類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從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均以學生為中心,20世紀 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它的優點是... ...,它的缺陷是... ... (3) 優勢互補教學模式——「主導——主體論」。這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兼取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長並棄其之短,是對「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揚棄。「主導——主體論」教學模式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但在教學實踐中還沒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可表述為「復習導入——傳授新知——總結歸納——鞏固練習——布置作業」。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束縛了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當今較為先進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可表述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決問題——模擬練習,運用問題——歸納總結,完善認識」。這種教學模式力求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但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局限於課堂,學習方式是為數學而數學,沒有把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沒有把學生學習數學置於廣闊的生活時空中去,學生多角度多途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提出「『問題——探索——交流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研究」課題。 文獻綜述範文1中,研究者對有關研究領域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對相關文獻作了批判性的分析與。對於正在從事某一項課題的研究者來說,查閱文獻資料有助於他們從整體上把握自己研究領域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爭議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趨勢、被研究者忽視的領域、對進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議等。 文獻綜述範文2: 農村中學學生自學方法研究 1.國外的研究現狀 國外的自學方法很多。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程序學習法... ...,程序學習使學習變得相對容易,有利於學生自學。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所創設的試誤學習法... ...,它主要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還有超級學習法,查、問、讀、記、復習法、暗示法等。 2.國內的研究狀況 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自學方法的研究,有「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學輔導教學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在於... ...,魏書生的語文教學主張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來提高學習效率... ... 以上國內外的研究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從文獻綜述範文2看,該課題綜述列舉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關於自學方法方面的論述和做法,並對部分內容的優點進行了概述。在選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後,在確定具體的研究課題之前,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了解有關研究情況,有助於研究者通過比較、分析,根據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內容,確定課題的研究范圍,更好地駕馭和把握課題。但是,文獻綜述對每位專家、學者所持理論和做法的優點與不足所進行的批判性分析與不夠,特別是缺少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綜合提煉與分析。 二、文獻綜述要文字簡潔,盡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作者的觀點說清楚,從原始文獻中得出一般性結論。 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分析過去和現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狀態、應該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依據有關科學理論、結合具體的研究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各種研究成果進行,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建議。應當指出的是,文獻綜述不是對以往研究成果的簡單介紹與羅列,而是經過作者精心閱讀後,系統總結某一研究領域在某一階段的進展情況,並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提出自己見解的一種科研工作。 三、文獻綜述不是資料庫,要緊緊圍繞課題研究的「問題」,確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與本課題研究直接相關,其內容是圍繞課題緊密組織在一起,既能系統全面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歷史、現狀和趨勢,又能反映研究內容的各個方面。 文獻綜述範文3: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的實驗研究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998年國際心理衛生協會強調「健康的定義... ...」 心理健康運動的發起人是美國的C.比爾斯。...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強調「自我實現」;費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論」;奧爾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論」... ... 美國是最早開設心理輔導的國家,... ...將「心理輔導」定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蘇聯教育部1984年頒布「蘇聯普通學校心理輔導條例」;日本也積極從美國引進心理輔導... ...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在個別地區、個別學校起步了... ...,中小學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並於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結果,引起了國人特別是教育界的震動... ... 1988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益公約》,... ... 199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1997年10月國家教委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再一次強調了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說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並出版了有關教材。但他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學生身上。與此同時北京市西城區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師一馬當先做了許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學生身上。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條件上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著較大不同,但至今沒有人提出農村中小學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的成型經驗。因此農村中小學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從文獻綜述範文3中可以看出,課題組成員翻閱了大量資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綜述不多;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心理健康差異的分析也不多。「農村」的特點不清,「方法途徑」不知道新不新。這樣會給後面的研究方向和設計帶來麻煩。 四、文獻綜述的綜述要全面、准確、客觀,用於的觀點、論據最好來自一次文獻,盡量避免使用別人對原始文獻的解釋或綜述。 其他相關: 相關可參考文獻: 1、Amuedo-Doranes, C. and Pozo, S.(1999):"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pp.322-343. 2、Barrell ,R. , Gottschalk , S.D. and S.G. Hall(2004):"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Instries.",Tanaka Business School Discussion Papers: TBS/DP04/7. 3、Dewenter, K.L (1995): "Do Exchange Rate Changes Driv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68, issue 3, pp.405-33. 4、Goldberg, L. S. and Klein, M.(1998):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de and Real Exchange Rate Linka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ublished in Managing Capital Flows and Exchange Rates: Perspectives from the Pacific Basin, editor Reuven Gli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73-100. 5、Pan,Y.(2003):"The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China:the impact of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56,pp.829-833. 6、Xing, Y.Q and Wang, G.H.(2004):"Exchange Rate and Competition for FD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Japan,working paper.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❼ 分類學方法
異」(差異性)是區分種類的根據,「同」(相似性)是合並種類的根據。分析分類特徵,首先要考慮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徵。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鳥類的翼和獸類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徵」。恆溫在鳥獸是各別起源,並非來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徵」。系統分類採用同源特徵,不取非同源性狀。亨尼希把同源特徵分為祖征和裔征兩類:祖征是來自較早祖先而在後代保持不變的特徵;裔征是兩個姊妹支系來自最近祖先的派生特徵,不見於較早祖先。每一物種或物類都是祖征和裔征鑲嵌,共同祖征是追溯歷史淵源的根據,共同裔征是建立單系的根據。進化分類學派亦要求採用同源特徵,但不作特徵分類。他們從共同性探索共同祖先,又從差異性衡量進化水平。上面提到鳥類和爬行類的問題,已知鳥類和鱷類最近緣,按照分支學派的分析,兩者具有共同的裔征(如內鼻孔具次生齶,其他爬行類內鼻孔無次生齶),在系譜上是一對姊妹支系,組成為一個單系群。但進化分類學派重視特徵差距,他們根據鳥類具有羽毛、前肢特化為翼以及恆溫等特徵,認為兩者差距很大,反映不同的進化階段,主張鳥類應與鱷目分開,而與爬行類(包括鱷目)並立為綱。這是兩個學派對特徵衡量的分歧,也就是宗譜分支與進化水平的分歧。
分類特徵反映進化歷史,系統分類要求從歷史觀點衡量特徵價值。但特徵衡量常會出現分歧,重視這一或那一特徵,會得出不同的分類。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同源和非同源不易區分,衡量又會陷入循環論,如:共同的特徵反映共同祖先,共同的祖先產生共同特徵。基於這些情況,為了促進分類的穩定性和重復性,數量分類學主張「總體相似性」的觀點,其方法是:採用大量能以數值表示的特徵,編成符號,運用電子計算機。求得相似性系數,作出分類。數量分類不先考慮親緣,但得出的結果在很多情況下和傳統分類近似。
生命現象的各個方面都可為分類提供特徵,最常用的是形態,尤其是外部形態。但目前趨向愈來愈重視生理、生化、遺傳等方面的特徵,如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含量比較,蛋白質的成分分析,染色體的祖型分析,以及植物化學成分、動物交配行為等等。如以蟋蟀鳴聲為特徵,使原先單憑形態特徵所未能區分的近緣種類得以鑒別
❽ 地理信息系統的實現方法
如果能將你所在州的降雨和你所在縣上空的照片聯系起來,就可以判斷出哪塊濕地在一年的某些時候會乾涸。一個GIS系統就能夠進行這樣的分析,它能夠將不同來源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應用。對於源數據的基本要求是確定變數的位置。位置可能由經度、緯度和海拔的x,y,z坐標來標注,或是由其他地理編碼系統比如ZIP碼,又或是高速公路英里標志來表示。任何可以定位存放的變數都能被反饋到GIS。一些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正在生產製作能夠直接訪問GIS的計算機資料庫。可以將地圖中不同類型的數據格式輸入GIS。GIS系統同時能將不是地圖形式的數字信息轉換可識別利用的形式。例如,通過分析由遙感生成的數字衛星圖像,可以生成一個與地圖類似的有關植被覆蓋的數字信息層。
同樣,人口調查或水文表格數據也可在GIS系統中被轉換成作為主題信息層的地圖形式。 GIS數據以數字數據的形式表現了現實世界客觀對象(公路、土地利用、海拔)。 現實世界客觀對象可被劃分為二個抽象概念: 離散對象(如房屋) 和連續的對象領域(如降雨量或海拔)。這二種抽象體在GIS系統中存儲數據主要的二種方法為:柵格(網格)和矢量。
柵格(網格)數據由存放唯一值存儲單元的行和列組成。它與柵格(網格)圖像是類似的,除了使用合適的顏色之外,各個單元記錄的數值也可能是一個分類組(例如土地使用狀況)、一個連續的值(例如降雨量)或是當數據不是可用時記錄的一個空值。柵格數據集的解析度取決於地面單位的網格寬度。通常存儲單元代表地面的方形區域,但也可以用來代表其它形狀。柵格數據既可以用來代表一塊區域,也可以用來表示一個實物。
矢量數據利用了幾何圖形例如點、線(一系列點坐標),或是面(形狀決定於線)來表現客觀對象。例如,在住房細分中以多邊形來代表物產邊界,以點來精確表示位置。矢量同樣可以用來表示具有連續變化性的領域。利用等高線和不規則三角形格網(TIN)來表示海拔或其他連續變化的值。TIN的記錄對於這些連接成一個由三角形構成的不規則網格的點進行評估。三角形所在的面代表地形表面。
利用柵格或矢量數據模型來表達現實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柵格數據設置在面內所有的點上都記錄同一個值,而矢量格式只在需要的地方存儲數據,這就使得前者所需的存儲的空間大於後者。對於柵格數據可以很輕易地實現覆蓋的操作,而對於矢量數據來說要困難得多。矢量數據可以像在傳統地圖上的矢量圖形一樣被顯示出來,而柵格數據在以圖象顯示時顯示對象的邊界將呈現模糊狀。
除了以幾何向量坐標或是柵格單元位置來表達的空間數據外,另外的非空間數據也可以被存儲。在矢量數據中慶信,這些附加數據為客觀對象的屬性。例如,一個森林資源的多邊形可能包含一個標識符值及有關樹木種類的信息斗含。在柵格數據中單元值可存儲屬性信息,但同樣可以作為與其他表格中記錄相關的標識符。 數據採集——向系統內輸入數據——它占據了GIS從業者的大部分時間。有多種方法向GIS中輸入數據,在其中它以數字格式存儲。
印在紙或聚酯薄膜地圖上的現有數據可以被數字化或掃描來產生數字空差笑數據。數字化儀從地圖中產生向量數據作為操作符軌跡點、線和多邊形的邊界。掃描地圖可以產生能被進一步處理生成向量數據的光柵數據。
測量數據可以從測量器械上的數字數據收集系統中被直接輸入到GIS中。從全球定位系統(GPS)——另一種測量工具中得到的位置,也可以被直接輸入到GIS中。遙感數據同樣在數據收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由附在平台上的多個感測器組成。感測器包括攝像機、數字掃描儀和激光雷達,而平台則通常由航空器和衛星構成。 大部分數字數據來源於圖片判讀和航空照片。軟拷貝工作站用來數字化直接從數字圖像的立體象對中得到的特徵。這些系統允許數據以二維或三維捕捉,它們的海拔直接從用照相測量法原理的立體象對中測量得到。現今,模擬航空照片先被掃描然後再輸入到軟拷貝系統,但隨著高質量的數字攝像機越來越便宜,這一步也就可被省略了。 衛星遙感提供了空間數據的另一個重要來源。這里衛星使用不同的感測器包來被動地測量從主動感測器如雷達發射出去的電磁波頻譜或無線電波的部分的反射系數。遙感收集可以進一步處理來標識感興趣的對象和類例如土地覆蓋的光柵數據。
除了收集和輸入空間數據之外,屬性數據也要輸入到GIS中。對於向量數據,這包括關於在系統中的對象的附加信息。
輸入數據到GIS中後,通常還要編輯,來消除錯誤,或進一步處理。對於向量數據必須要「拓撲正確」才能進行一些高級分析。比如說,在公路網中,線必須與交叉點處的結點相連。像反沖或過沖的錯誤也必須消除。對於掃描的地圖,源地圖上的污點可能需要從生成的光柵中消除。例如,污物的斑點可能會把兩條本不該相連的線連在一起。 GIS可以執行數據重構來把數據轉換成不同的格式。例如,GIS可以通過在具有相同分類的所有單元周圍生成線,同時決定單元的空間關系,如鄰接和包含,來將衛星圖像轉換成向量結構。
由於數字數據以不同的方法收集和存儲,兩種數據源可能會不完全兼容。因此GIS必須能夠將地理數據從一種結構轉換到另一種結構。 財產所有權地圖與土壤分布圖可能以不同的比例尺顯示數據。GIS中的地圖數據必須能被操作以使其與從其它地圖獲得的數據對齊或相配合。在數字數據被分析前,它們可能得經過其它一些將它們整合進GIS的處理,比如,投影與坐標變換。 地球可以用多種模型來表示,對於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給定點,各個模型都可能給出一套不同的坐標(如緯度,經度,海拔)。最簡單的模型是假定地球是一個理想的球體。隨著地球的更多測量逐漸累積,地球的模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確。事實上,有些模型應用於地球的不同區域以提供更高的精確度(如北美坐標系統,1983-NAD83-只適合在美國使用,而在歐洲卻不適用)。
投影是製作地圖的基礎部分,它是從地球的一種模型中轉換信息的數學方法,它將三維的彎曲表面轉換成二維的媒介(比如紙或電腦屏幕)。不同類型的地圖要採用不同的投影系統,因為每種投影系統有其自身的合適的用途。比如一種可以精確反映大陸形狀的投影會歪曲大陸的相對尺寸(翻譯的是英文的維基網路) 空間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與計算機制圖軟體相區別的主要特徵。空間分析是從空間物體的空間位置、聯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間事物,以及對空間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一般地講,它只回答What(是什麼?)、Where(在哪裡?)、How(怎麼樣?)等問題,但並不(能)回答Why(為什麼?)。空間分析需要復雜的數學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間統計學、圖論、拓撲學、計算幾何等,其主要任務是對空間構成進行描述和分析,以達到獲取、描述和認知空間數據;理解和解釋地理圖案的背景過程;空間過程的模擬和預測;調控地理空間上發生的事件等目的。
空間分析技術與許多學科有聯系,地理學、經濟學、區域科學、大氣、 地球物理、水文等專門學科為其提供知識和機理。
除了GIS軟體捆綁空間分析模塊外,也有一些專用的空間分析軟體,如GISLIB、SIM、PPA、Fragstats等。
❾ 如何開發一個信息管理系統
如何開發一個信息管理系統?
很多企業部署了龐大的系統,但在項目的應用中只能得到部分有價值的、可實現的功能。這樣的情況稱為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可實現功能。想知道如何做好信息系統實施項目管理嗎?現在,小編給大家的整理相關資料。
互聯網是個神奇的大網,大數據開發和軟體定製也是一種模式,這里提供最詳細的報價,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來這里,這個手機的開始數字是一伍扒中間的是壹壹三三最後的是泗柒泗泗,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必要性
1.信息系統項目往往大到事國家生死存亡,小到事關單位興衰成敗;
2.信息系統項目需求往往在還沒有完全搞清費需求就付諸實施,並且在實施過程中一再修改;
3.信息系統項目往往不能按預定進度執行;
4.信息系統項目的投資往往超預算;
5.信息系統的實施過程可視性差;
二、項目啟動階段 項目啟動階段需要界定工作目標及工作任務;獲得老闆或高層的支持;組建優秀的項目團隊;准備充足的資源;建立良好的溝通;對客戶的積極反應進行適當的監控和反饋。 項目管理最重要、最難做的工作就是界定工作目標及工作任務,也就是確定項目的范圍。
缺少正確的項目范圍定義和核實,是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通過和項目干係人在項目要產出什麼樣的產品方面達成的共識、產品描述、戰略計劃、項目選擇標准等方面的信息利用項目選擇方法和專家判斷輸出項目的正式審批文件,也就是項目章程。
❿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論述題 系統平台設計包括哪些工作內容
1. 信息系統:是指以計算機和各種信息技術為基礎,為實現某個系統目標而組成的信息處理統一體。
2. 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首先是指一個集成的、覆蓋整個國家的信息設施的總和。該設施連接全國各地區的政府機構、企業、學校和家庭,是全部公用的及老高專用的、政府的及企業的、高速互動式的、窄帶的及寬頻的網路的集合。
3. 信息系統工程:信息系統工程是與構造以計算機系統為基礎有關的過程、方法和技術。信息系統的實質是計算機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有的信息系統最終都是以某種硬體和軟體的形式出現的。
4. 軟體工程:軟體工程是指指導計算機軟體開發和維護的學科。軟體工程採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術和方法來開發和維護軟體。它是開發、運行和維護軟體直至退役的系統方法。
5. 瀑布模型:又稱為軟體生命周期模型,它將軟體開發分為三個時期,即侍拿尺軟體計劃時期、軟體開發時期和軟體運行時期。每個時期又分為若干個階段。
6. 原型:原型是所開發軟體系統的一個可執行模型或引導性版本,它可為客戶和軟體開發各階段的系統人員提供系統的原始藍本,以幫助得到實現系統目標的明確而嚴格的需求,促進客戶和系統人員、各階段系統人員之間的相互有效的信息交流,並以此為基礎進行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
7. 總體結構設計:根據需求分析所產生的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建立目標系統的總體結構。目標系統的總體結構由系統各模塊的功能、模塊間的層次關系及介面控制所組成。
8. 模塊結構圖:總體結構設計的描述工具,用來描述軟體系統的組成結構及相互關系,由模塊、調用、數據、調用符號和參數表、輔助符號構成。
9. 耦合度:模塊間聯系的量度——耦合度:是從模塊外部考察模塊的獨立性程度,用來衡量多個模塊間的相互聯系。 耦合分類:獨立耦合、數據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內容耦合。 劃分模塊規則:盡量使用數據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范圍,完全不用內容耦合。
10. 內聚度:塊內聯系的量度——內聚度:是模塊內部各成分(語句或語句段)之間的聯系。 內聚分類(由弱到強):偶然內聚、邏輯內聚、時間內聚、過程內聚、通信內聚、順序內聚、功能內聚。 劃分模塊規則:設計模塊時,應做到高內聚度,低耦合度。
11. 過程設計:過程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對總體結構設計中產生的功能模塊進行過程描述,即模塊設計,為每個模塊設計詳細演算法、內部數據結構和程序邏輯結構。過程設計不是編碼(編程),是為編碼提供說明,如程序框圖、數據流圖等。
12. 人機界面: 使用者用來操縱和使用系統的界面。
13. 結構化方法:結構化方法體現了抽象、模塊化、信息隱藏、信息局部化、一致性、完整性和確定性等原則。從過程上看,結構化方法包括了結構化分析、結構化設計和結構化程序設計三個階段。
14. 結構化設計:結構化設計的基本意思是將系統設計成相對獨立、功能單一的模塊群組成的結構。
15. 結構化程序設計:結構化程序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產生的一種針對傳統的非結構化程序設計而言的程序設計理論和方法。
16. 數據流圖:數據流圖是通過逐層細分描述系統內部數據流動及加工過程的圖表。
17. 數據字典:數據字典是關於數據流圖內所包含數據元素(數據存儲、數據流、數據項)的定義及說明的集合。
18. 面向數據流的設計方法:以數據流圖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步驟,將數據流圖轉化為功能模塊圖,從而導出軟體結構的方法。
19. 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及相關其他因素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遞、存儲、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
20. MRP系統:物料需求計劃系統(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就是從產品的結構即物料清單出發,實現物料信息的集成。通俗的講,MRP是一種保證既不出現短缺、又不積壓庫存的計劃方法,用於解決製造業中缺件與敏仿超儲之間的矛盾。
21. MRPⅡ系統:製造資源計劃系統(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20世紀80年代,人們把製造、財務、銷售、采購等子系統總合為集成化系統,並稱之為製造資源計劃系統。
22. ERP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ning),超越MRPⅡ范圍的功能集成、支持能動性的監控能力、模擬分析和決策支持、支持開放的客戶/伺服器計算環境。
23.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企業各類信息系統的集成,是企業活動全過程中各功能的結合。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等)和現代化管理技術,高度集成了產品設計、製造、控制(CAD/ CAM等)、管理、決策等眾多系統。它是從技術角度加強製造技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手段。
24. 產品數據管理:(PDM,Proct Data Management)是以軟體技術為基礎,以企業產品為核心,對與產品相關的數據、過程和資源進行集成管理的技術。
25. 決策支持系統:它是綜合利用大量數據,藉助有關數學模型與數據處理模型,通過人機交互,輔助實現科學決策的家算計信息系統。
26. 數據倉庫:它是管理決策過程中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穩定的、與實踐相關的數據集合。
27. 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雜訊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集合中提取知識的過程。
28. 專家系統:它是研究怎樣使計算機模仿人腦所從事的推理、學習、思考、規劃等思維活動,解決需要人類專家才能處理的問題。
29. 辦公自動化系統:是以先進的技術設備為基礎,由辦公人員和技術設備共同構成的服務於日常辦公事務的人及信息處理系統。
30. 工作流:通過組織成員間的協調工作,實現基於計算機自動化處理的部分稱為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