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米,分米,厘米,毫米單位換算怎麼做
米,分米,厘米,毫米這些長度單位換算屬於小學二年級數學題目。只要掌握了長度單位之間地換算關系就可以輕松換算了。
下面是各種長度單位換算關系:
1m=10dm=100cm=1000mm
1dm=10cm=100mm
1cm=10mm
其中,1m代表1米,1dm代表1分米,1cm代表1厘米,1mm代表1毫米,由此可見,1m是其中最大長度單位,而1mm是其中最小長度單位。
類似的題目多多益善,孩子處於開發智力的初期,一定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東西來啟迪,切不可強求,引起孩子的興趣最好不過。
最後補充一些其他的知識,除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的還有公里,里。1里=500米,1公里=1000米。
② 長度單位如何換算
長度單位轉換公式
單位名稱:公里(km)、千米(km)、米者州扒(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1 公里(km) =1 千米 (km);1 公里(km) = 1000 米(m);1 千米 (km) =1000 米(m)
2、1 米(m)=10 分米(dm);1 分米(dm)=10 厘米(cm);1 厘米(cm)=10 毫米(mm)
3、1 微米(um)=0.000 001 米(m);1 納米(nm)=0.000 000 001 米(m)
總結:1 米(m)= 10 分跡絕米(dm)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
1 毫米(mm) = 1000 微米(um)
= 1000000 納米(nm)
1 公里(km)=1 千米(km)
=1000 米(m)=10000 分米(dm) =100000 厘米(cm) =1000000 毫米(mm)
(2)長度單位的換算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重量單位換算
噸( t );千克 (kg);克( g )
1 千克 (kg)=1 公斤 (kg)
1 千克 (kg)=1000 克( g )
1 噸( t )=1000 千克 (kg)
1 噸( t )=1000 千克 (kg) =1000000 克( g )
1 公斤=500 克
1市斤=10兩
1 兩=50 克首昌
③ 長度單位的換算有什麼規則
長度單位的換算規則如下:
1、1公里(km)=1千米(km);1公里(km)=1000米(m);1千米(km)=1000米(m)。
2、1米(m)=10分米(dm);1分米(dm)=10厘米(cm);1厘米(cm)=10毫米(mm)。
3、1微米(um)=0.000001米(m);1納米(nm)=0.000000001米(m)。
總結: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
=1000毫米(mm)1毫米(mm)=1000微米(um)。
=1000000納米(nm)1公里(km)=1千米(km)。
=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00厘米(cm)=1000000毫米(mm)。
相關內容:
對於長度各單位要有具體的感知。可以讓學生不藉助於刻度尺在地上或紙上分別畫出線段,讓線段長約為1米(m)、1分米(dm)、1厘米(cm)、1毫米(mm),增強學生對不同單位的感知能力,這樣也為估算常見物體的長度打下基礎。
1微米(μm)和1納米(nm)是兩個新的單位,把1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毫米,1毫米人眼可見;把1毫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微米,1微米人眼看不到了,藉助於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把1微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納米,1納米藉助於光學顯微鏡也看不到,必須藉助於電子顯微鏡。
④ 長度單位的換算公式
米,分米,厘米,毫米單位換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0.1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
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長度單位,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納米(n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4)長度單位的換算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其他長度單位:
1、公里
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2、微米
微米是長度單位,符號 (micron),讀作(miú)。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此即為「微」的字義)。
3、納米
納米(符號為nm)是長度單位,有時在原子物理學中稱為毫微米,就是10-9米(10億分之一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單個細菌微生物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顯微鏡測直徑大約是五微米,也就是五千納米。
⑤ 長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00000微米=1000000000納米
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鄰之間的換算單位是10,毫米、微米、納米相鄰之間換算單位是1000。
⑥ 小學長度單位換算公式大全
小學長度單位換算公式大全如下:
1、小學常見長度單位換算
1公里=1千米=1000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里=150丈=5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3、天文學長度單位換算
在天文學中常用「光年」來做長度單位,它是真空狀態下光1年所走過的距離,也因此被稱為光年。
1光年=9.4653×10^12km。
1秒差距=3.2616光年。
1天文單位=1.496億千米。
⑦ 長度單位怎麼換算 小學長度換算公式大全
很多人想知道長度上是如何換算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些小學長度換算公式,供參考!
長度單位中最常見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
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
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 00厘米(cm)=1000 000毫米(m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
1厘米(cm)=10毫米(mm)
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有里、丈、尺、寸、尋、仞、扶、咫、跬、步殲弊、常、矢、筵、幾、軌、雉、毫、厘、分,等。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1分=10厘。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
1米(m)=100厘米
1厘米(cm)=10毫米
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1噸=1000 000克
噸:噸是重量單位,公制一噸等於1000公斤:計算船隻容積的單位,一噸等於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1千克=1000克 500克=1斤
千克:克,(符號kg或㎏)為國際單位制中量度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公斤,或稱千克,(符號kg或㎏)為國際單位制中量度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
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
方法:人民幣單位之間是十進制關系。
1元=10角
元:貨幣單位,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的法定貨幣符號,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人民幣貨幣符號為「¥」,譬如,人民幣100元,可寫作,RMB¥100(區別於日元),或¥100。
1角=10分
角:貨幣單位,一元錢的十分之一。
1元=100分
分:貨幣單位稿改唯,一元錢的百分之一。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個月
世紀: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大月:指陽歷(公歷)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歷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這七個月為大月,均三十一天。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小月:指陽歷一個月三十天或農歷一個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平年鍵培:陽歷或陰歷中無閏日的年,或陰陽歷中無閏月的年。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閏年:陽歷或陰歷中有閏日的年,或陰陽歷中有閏月的年。
1日=24小時 1時=60分
日: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的時間單位,等於86400s。
分:時間的輔助單位。
1分=60秒 1時=3600秒
秒:時間的基本單位。
⑧ 長度單位尺,寸,丈,碼,米怎樣換算
1尺=10寸,1丈=10尺=3米,1米=3尺。
寸,尺,米都是市制單位,米是公制單位。
通常在教學,科研上不能用市制單位,也不能兩者混用。
:chineseypage./tools/length.htm
這是一個換算表 很全面的
丈尺寸是我國長度的市制單位,相互之間換算關系是十進位制。
1丈=10尺 1尺=0.1丈
1尺=10寸 1寸=0.1尺
1寸=10分 1分=0.1寸
長度的市制單位與國際單位的換算如下:
1米=3尺 1尺=1/3米
1分米=3寸 1寸=1/3分米
1厘米=3分 1分=1/3厘米
存在;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堅持這樣的觀點:時間的性質是一維的長度,時間的單位應該用「小時」或「秒」來表示,事實真是如此嗎?在這里我先大膽地提出幾點疑問:如果時間真是一維的長度,它為什麼不能用標准尺來衡量卻要用標准鍾才能計算?既然時間是長度,它為什麼不能用長度單位米來表示而非要用「小時」和「秒」來表示?「小時」和「秒」也是長度單位嗎?如果是長度單位它們與米是什麼關系?兩者能換算嗎?反之,如果不是長度單位干嗎要用它們來表示時間長度?相信這些問題是沒有人提出過的,也是極難回答的,至少不能說它們是幼稚的問題,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一定不是幼稚的。 可以肯定地說,我們今天使用的時間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其中存在著許多明顯的矛盾,應該說這完全是我們理論自身的矛盾,與時間本身無關。 有史以來,由於人們對於時間概念的錯誤理解,必然導致今天一切有關的物理學理論都不能算做正確的科學理論,雖然現有的這些物理學理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宇宙的仔前區域性,似乎解釋的也很正確,但終歸不可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大念辯清統一的宇宙科學理論,糾其原因就在於我們並不真正了解「時間」。 在真實的宇宙中,時間的形象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是「一維的長度」,而應該是「三維的體積」。時間的單位既不能用「秒」來表示也不能用「米」來表示,而應該用「立方米」表示。人們通常所說的「小時」和「秒」以及「天」和「年」並不代表時間單位而只代表「角度」單位。在真實的宇宙中,時間的真正形象並不是角度,而是存在於角度中的「角體積」。現在我們就來專門討論這個問題,首先從時鍾談起: 我們知道,不同時鍾上的表盤面積大小各不相同,但所有時鍾表盤面積中存在的角度卻完全相等,都是三百六十度。當時針在盤面上轉動了一周時,我們說時針走過了十二小時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說時針轉動了三百六十度角,這說明表盤上的十二小時單位正好等於三百六十度角,而表盤上的一小時單位也正好等於三十度角。由此看來,小時的概念並非長度單位,而實際上代表著角度單位,小時和角度兩者之間是可以換算的。換句話說,所謂一小時實際上就是表盤上三十度角的代名詞;反之,表盤上三十度角也正好相當於一小時。 在表盤上,如果時針轉動了三十度角我們就會說時針走過了一小時時間,這就好比表盤上的一條半徑掃過了三十度夾角中的角面積;如果時針轉動了三百六十度角,就等於這條半徑掃過了表盤周角中的圓面積。我們說:無論是三十度夾角中的角面積還是三百六十度周角中的圓面積就是體現在「時鍾」里的時間,換句話說:在「時鍾」里,時間的形象直觀地體現為面積單位,所謂「一小時時間」就是表盤上三十度夾角中的角面積,「十二小時時間」就是表盤上周角中的圓面積。 現在我們知道了,在「時鍾」里小時的概念原來是指角度單位,而所謂的時間不過是體現在角度中的面積,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說:時間有多長?而只能問:時間有多大?時間的單位既不能用秒來表示,也不應該用米表示,最多隻能用平方米表示。 說到這里你感覺吃驚嗎?請不要急於反駁我。一切時鍾上的表盤面積和刻度都是不動的,它代表著靜止的時間,一切時鍾上的表針都是運動的,它們代表著運動的物體,這說明物體只能在靜止的時間中走動。當某個時鍾上的表針停止轉動時,我們不能說時鍾里的「時間」停止了,因為代表時間面積的表盤和刻度本來就是不動的,我們只能說運動的表針在時間中停止了。這個意思是說——時間本身是從來不動的,時間是靜止的。 在「時鍾」里,時針就象運動的物體,只能在時間面積中通過,時間是物體運動掃過的面積而不是走過的距離長度,在所有的表盤上都不能體現出時間線段的長短,而只能體現出時間面積的大小。一定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如果把表盤上的時針看成是由無數個質點組成的半徑,這樣每一個質點掠過的弧線就是一條時間線段,它就可以用長度單位米來表示,時間還會體現為長度。我們承認,所有面積最終都是由線段疊加而成的,但是任何線段即使再細也會具有一定的寬度,從本質上講仍然可以被看成是一個面積單位。同理,在表盤上移動的質點即使再小也應該被視為一段半徑,它在轉動中所留下的痕跡必然是由長度和寬度構成的面積,所以我們說:在表盤上時間的形象只能體現為面積,而不是長度。單一的長度單位不能唯一地確定面積的大小。 通過以上的分析肯定會給人一種錯覺,似乎時間真的就是面積單位,其實這種理解也是不對的。事實上,我們在前面所說的「時間」不過都是時鍾里的時間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時間。真正意義上的時間既不是長度單位,也不是面積單位,而只能是體積單位。 我們知道,所有時鍾最早都是根據地球的自轉原理而設定的,地球才是真正的標准鍾。一切時鍾都應該被看成是地球鍾的投影,時間在這個投影平面上只能表現出面積的特徵,而在地球鍾里,時間的真正形象必然體現為體積。 地球自轉一周同樣等於走過三百六十度角,但地球轉動一周並不等於走過了十二小時單位,而是被規定為二十四小時單位,這樣地球鍾上的一小時單位就應該等於球體中的十五度夾角。這就是說:在地球鍾里,一小時就是十五度夾角的代名詞。與時鍾不同,地球鍾上的一小時單位里的「時間」並不是兩條半徑夾角之間的角面積,而是垂直於地軸上的兩扇半圓面積夾角之間的角體積,這就象我們把一個西瓜均勻地切割成二十四塊,每一塊西瓜的形狀就類似於一小時單位中角體積的形狀。如果把二十四塊角體積看成是一個整體,它就是地球鍾周角中存在的球體積,這個球體積就是地球鍾自轉運動所佔據的時間體積,它的大小可根據地球半徑長度和球體積公式求出。地球自轉運動所佔據的時間體積與地球質量所佔據的空間體積重合、相等。在這里「時間與空間」終於統一了,它們統一於三維體積。 在地球鍾里,時間的形象既不是質點掠過的弧線距離,也不是旋轉半徑掃過的面積,而是旋轉平面掃過的體積。時間的單位既不能用米來表示,也不能用平方米來表示,而只能用立方米來表示。 曾經有人形象地把時間比喻成時間管道或時間隧道,這簡直是天才的比喻,既然是隧道就必然要用體積來表示,不過任何時間管道都不可能是直管,而是一個封閉的曲管。這是由於一切物體的運動都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旋轉,就象時針和地球鍾那樣在角度中進行一樣,無論是一個原子、太陽系還是整個宇宙。 在太陽系中,地球的公轉軌道就是一個典型的時間管道,當然,這個時間管道的樣子是在我們的思維中想像出來的,它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所掃過的體積,該體積的大小等於地球的最大切面與管道的平均周長的乘積。在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在自己的時間管道中圍繞太陽中心旋轉,由於不同行星的管道的截面積大小和平均周長各不相同,因此,我們說每個行星運動所實際占據的時間體積大小不同,並且它們都不處在同一個時間體積中。所有行星公轉一周都叫做走過了一年的時間或三百六十度,這說明一年的單位實際上代表太陽系中的三百六十度角,在地球年中存在的時間管道體積與木星年中的時間管道體積肯定是不同的,應該說木星旋轉運動所佔據的「年角度」中的時間體積明顯地比地球運動所佔據的「年角度」中的時間體積要大,這好比說木星質量占據的空間體積要比地球質量所佔據的空間體積要大一樣,並且它們同樣也不處在同一個空間體積中。 在地球鍾上,一切物體都可以被看成是在自己的時間管道中象時針一樣圍繞著地軸旋轉,任何單個物體或質點的時間管道截面與管道周長的乘積就是該物體旋轉運動所佔據的時間體積。地球上所有物體或質點的時間管道體積累計的總和構成了地球整體自轉運動所佔據的總時間體積,這個時間體積的形狀也是一個典型的以地軸為中心的時間管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時鍾,也是普通時鍾的原型。地球上每一個單個物體的運動都不處在同一個時間管道體積中,或者說不具有同時性,但它們又都同處在一個更大的時間管道體積中,這就是地球的總時間管道體積,它的大小與地球質量所佔據的空間體積大小相等、重合。 就宇宙整體而言,它是一個最大的標准鍾,在宇宙鍾里存在著各種不同層次、大小不等的時鍾,包括銀河系鍾、太陽系鍾,地球鍾和原子鍾、光子鍾等。宇宙中一切物體的運動就象永不停止的表針一樣確定著自已在時間體積中的位置和座標,我們今天所感覺到的所謂時間的快慢,實際上並不是時間本身的快慢而是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快慢,它與地球的動量和速度直接有關。要想知道最後的答案,我們必須按順序討論。 宇宙中一切物體的運動都是在「時間體積中」進行的而非隨時間運動;一般說運動的總是物體,而不動的總是時間,運動與時間不可分。時間的本質是三維的體積,時間量的單位用立方米表示。 宇宙中時間完整地隱藏在空間中,與空間體積重合、相等,因此我們很難發現它的存在,誤以為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並且是無法把握的。宇宙中時間與空間是對稱統一的,兩者重疊在一起形成了三維時空。三維時空觀比所謂的四維時空觀更簡單、更易懂,並且能夠直觀地描述,因此更具有合理性。 宇宙中時間是靜止的而非均勻的流逝,一切物體都是在時間中而非在空間中持續地運動。一切物體運動相對不動的時間而言都是絕對的,時間沒有長短只有大小,時間沒有快慢之說,因此時間也就無始無終。 宇宙中不存在直線勻速運動,一切物體都在自己的時間管道中迴圈,這使得時間的特徵同空間一樣不可避免地表現為彎曲的圓形結構。宇宙是一個旋轉的球體,類似於原子、地球和太陽系。 必須強調指出:只有承認了時間的三維性質,才有可能最終解釋宇宙,否則我們只能永遠在舊理論中徘徊。
1( 千克)-999( 克)=1( 克) 長度單位換算1(米 )-99(厘米 )=1(厘米 )
1米=1公尺=100厘米 1米=3尺=30寸=100厘米 1公尺=3尺 1尺=33.3333333333333333厘米 1寸=3.33333333333333333厘米裁衣料用的「尺」就是市尺,也就是三分之一米
一里=500米
一丈=3.3米
一丈=10尺
一尺=0.33米
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後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晉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東晉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後期:1尺=23.5厘米)
唐;
五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營造尺:1尺=31.1厘米)
清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營造尺:1尺=32厘米)
現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我國傳統的長度單位有里、丈、尺、寸等。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1寸=3.33厘米。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准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
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奈米(nm)、皮米(pm)、飛米(fm)、阿米(am)等。他們同米的換算關系如下:
1光年=9.4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絲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奈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飛米)
1am=1×10^(-18)m(阿米)
其他
1 millimetre 毫米=0.03937 inch 英寸
1 centimetre 厘米=10 mm. 毫米=0.3937 inch 英寸
1 decimetre 分米=10 cm. 厘米=3.937 inches 英寸
1 metre 米=10 dm. 分米=1.0936 yards 碼=3.2808 feet 英尺
1 decametre 十米=10 m. 米=10.936 yards 碼
1 hectometre 百米=100 m. 米=109.4 yards 碼
1 kilometre 千米=1000 m. 米=0.6214 mile 英里
1 mile marin 海里=1852 m. 米=1.1500 mile 英里
⑨ 如何巧妙幫學生記住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歷來是學生最易出錯的部分,不管你題練了多少遍,做了多少道,考試時照錯不誤,令老師傷腦筋,學生沒薯洞自信。今年教學這部分時,我從網上學到了新的五指教學法,感覺效果不錯。下面介紹一下。 首先藉助左手五指記住單位,方法是這樣的:讓學生伸出左手,掌心向上拇指朝前,平放在桌面上,並讓孩子們把五指盡最大可能地張開,然後告訴學生從大拇指到小手指,每個手指依次代表長度單位中的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並用一句自編順口溜「千米分離好」(實際是把每個長度單位中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按從高到低的順序記住五個長度單位。 其次藉助五指間的空隙記住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生盡可能地把左手五指張開,觀察便會發現,五指間的空隙當數拇指和食指間最大,而它們所代表的長度單位分別是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所以拇指和食指間的進率是1000,可以想像成它們之間被三孫神個雞蛋隔開;同樣道理,其它張開的相鄰手指間的空隙數凱枯差不多均等,進率是10,可以想像成它們之間都是被一個雞蛋隔開。 最後教給學生如何利用五指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仍舊張開五指,說明從高級單位轉化到低級單位要加零。具體地說,從拇指到食指隔著3個雞蛋,那麼從千米到米的轉化就要加三個0;從食指到中指隔著一個雞蛋,那麼米到分米的轉化就要加一個0;從中指到無名指隔著一個雞蛋,那麼從分米到厘米的轉化就要加一個0;從無名指到小指隔著一個雞蛋,那麼從厘米到毫米的轉化就要加一個0。反之,從低級單位轉化到高級單位,則相應地減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