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統財務分析方法是啥
從基本方法看,傳統財務報告分析典型的基本方法是以下三類方法:結構分析、趨勢分析和比率分析。其中,比率分析最為常用,是指採用財務比率指標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傳統分析中也注意結合各種基本分析方法,以獲取更具動態和預測價值的分析結果,如結合結構分析與趨勢分析,或者結合趨勢分析與比率分析。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傳統分析方法與環境的沖突也在加劇,這便促使分析方法不斷改進,主要體現在對原有分析方法分析內容的擴充、方法的改進和新分析方法的運用上。傳統分析方法的分析內容是傳統的財務報告披露,後者范圍的擴展自然而然要拓展前者的空間,現金流量分析的引進和研究便是這一拓展過程的典型產物。另外,傳統分析方法所運用的比率指標在被廣泛接受的同時,也引起了理論界和實際運用者的研究興趣,通過改進指標得到更合理有用的分析結果也是對傳統分析的促進;此外,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專業人士也通過運用高等數學創新的分析方法。
2. 傳統的財務報告分析方法是什麼
杜邦分析法是傳統的財務報告分析方法。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幾種主要的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來綜合地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具體來說,它是一種用來評價公司贏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回報水平,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績效的一種經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凈資產收益率逐級分解為多項財務比率乘積,這樣有助於深入分析比較企業經營業績。由於這種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國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中的幾種主要的財務指標關系為:
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權益乘數 (總資產/總權益資本)
而: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銷售凈利率(凈利潤/總收入)×資產周轉率(總收入/總資產)
即: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NPM)×資產周轉率(AU,資產利用率)×權益乘數(EM)
在杜邦體系中,包括以下幾種主要的指標關系:
(1)凈資產收益率是整個分析系統的起點和核心。該指標的高低反映了投資者的凈資產獲利能力的大小。凈資產收益率是由銷售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決定的。
(2)權益系數表明了企業的負債程度。該指標越大,企業的負債程度越高,它是資產權益率的倒數。
(3)總資產收益率是銷售利潤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企業銷售成果和資產運營的綜合反映,要提高總資產收益率,必須增加銷售收入,降低資金佔用額。
(4)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資產實現銷售收入的綜合能力。分析時,必須綜合銷售收入分析企業資產結構是否合理,即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的結構比率關系。同時還要分析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有關資產使用效率指標,找出總資產周轉率高低變化的確切原因。
3. 數據分析必讀干貨:簡單而實用的3大分析方法
導讀:數據分析師需要哪些「專業技能」?如果有人建議你去學習R語言、tableau、PowerBI,那麼我建議你不如先從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數據分析方法學起。
在一家年銷售不到10億的電商公司(行業中大部分電商企業年銷售可能都不到1個億),你只要掌握一些基礎的數據分析方法,再配合Excel表格,就足夠你完成各種數據化運營工作了。
本文主要講解日常數據分析中,最常用的三大數據分析方法 。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其中充滿了大量的細節方面的實用技巧。
01 對比
對比是所有數據分析方法中最基礎,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俗話說,無對比,不分析。說的就是對比分析法了。
在實際分析場景中,對比有不同的應用維度。比如有環比、同比、橫比、縱比、絕對值對比,相對值對比等。下面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它們的不同應用場景。
1. 絕對值對比與相對值對比
從概念上而言,絕對值包含正數、負數和零值。在電商數據分析中,一般是指正數之間的對比較多,如銷售額、退貨額等;相對值對比,則是指轉化率、完成率等這類相對數之間的對比。
2. 環比
環比是指統計周期內的數據與上期數據的比較,比如2017年6月數據與2017年5月數據的比較。
在電商數據分析中,由於每個自然月之間的銷售差額比較大,如果採用絕對指標,便很難通過對比觀察到業務的變化。
因此,一般會採用相對指標來做環比分析,如2017年6月的銷售達標率是102%,2017年5月的銷售達標率是96%;這樣便很容易知道兩個月度之間轉化率的好壞優劣了。然而,如果我們用絕對值來對比:2017年6月銷售額500萬,2017年5月銷售額300萬,這樣的對比便很難判斷究竟哪個月的銷售額完成得更好。
3. 同比
同比是指統計周期內數據與去年同期數據之間的對比,比如2017年6月銷售額是500萬,2016年6月銷售額是450萬,同比增加11.1%。
在電商分析中,同比是應用最廣泛的數據分析方法。通過同比,我們能大致判斷店鋪的運營能力在最近一年中,是保持增長還是呈下滑趨勢。
同時,也可以根據同比增長趨勢,來制訂初步的銷售計劃。如表3-4所示,假設現在店鋪流量同比下降8%(流量下降是平台趨勢),客單價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店鋪銷售業績的上升,唯有提升轉化率。
因此,我們通過表3-4的模擬推算,可以得知,當轉化率提升21%,到達0.35%時(0.35%轉化率被認為是行業的平均值),業績會提升11%。
▼表3-4 店鋪銷售計劃推算模擬表
4. 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
所謂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是指空間與時間兩個不同的維度之間的對比。橫向對比是空間維度的對比,指同類型的不同對象在統一的標准下進行的數據對比。如「本店」與「競品」之間的對比;縱向對比是時間維度的對比,指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軸上的對比。如前面提到的「同比」「環比」都是縱向對比。
5. 份額
嚴格地說,「份額」屬於橫向對比的一種。由於在實際分析場景中它經常會被忽略,因此單獨羅列出來,加以說明。
在某些情況下,數據表格中多一個「份額」,會讓表格清晰明了許多。
如表3-5所示,假設我們要分析「某品牌天貓、京東、唯品會三大渠道」的「上衣、下衣、連衣裙和其他」在「Q1~Q4季度」的銷售趨勢和表現。常規的分析方法是,按照表1的表格結構,將各種數據有層次地展現出來。這時,所有的銷售數據在表格中可以層次分明地一覽無余。
▼表3-5 以份額處理的數據表格
但是,如表1這般的數據卻不能直觀告訴我們每個銷售類別在不同渠道和不同季度的銷售趨勢是什麼。因此,在數據分析中便需要加入表2這樣的「份額」分析表格。如此,我們便可一目瞭然地掌握每個類別在不同渠道、不同時期的銷售趨勢。因此也就達到了數據分析的目的。
很多數據分析師往往只是完成了「表1」的分析步驟,卻缺少臨門一腳,沒有把「表2」也同步呈現出來。
02 細分
細分,是一種從概念上理解非常容易,但實際應用起來卻很難的分析方法。
細分分析法,常用於為分析對象找到更深層次的問題根源。難點在於我們要理解從哪個角度進行「細分」與「深挖」才能達到分析目的。就好像高中課程中解幾何題一樣,如果找對了「解題思路」,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解題思路」錯了,勞心費力不說,問題還解決不了。
在實際應用中,細分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就如同我們在解題時,有各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一樣。有時候,面對同一個問題,兩個不同的解題思路都可以達到解題的目的;但更多時候,只有唯一正確的解題思路才可以正確地解題。所以,在分析之前,選擇正確的『細分』方法便非常重要。
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在細分分析中,有哪些解題思路。
1. 分類分析
就是指對所有需要被分析到的數據單元,按照某種標准打上標簽,再根據標簽進行分類,然後使用匯總或者對比的方法來進行分析。
在服裝行業中,常用於做分類分析的標簽有「類目」「價格帶」「折扣帶」「年份」「季節」等。
通過從「年份」「季節」的維度來對商品庫存進行細分,我們可以輕松地知道有多少貨屬於「庫存」,有多少貨屬於「適銷品」;
通過從「折扣帶」的維度來對銷售流水進行細分,我們可以大致知道店鋪的盈利情況;
通過從「類目」的維度對銷售流水和庫存同時進行細分,我們可以知道統計周期內品類的銷售動態與庫存滿足度。
2. 人—貨—場
「人—貨—場」能夠為人提供宏觀視野的分析。其原理類似於分類分析,即將所有需要被分析到的數據單元,打上「人」「貨」「場」的標簽,然後再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人—貨—場」分析法往往被靈活運用在初步診斷某一競品店鋪時。
如圖3-3所示是利用「人—貨—場」邏輯方法來分析競品店鋪的主流思路。在分析之前,先把「解題思路」用「人—貨—場」的方式羅列出來,把所有能夠想到的有用的「分支」都羅列出來,然後查漏補缺、標注重要與非重要。最後,再按此「解題思路」來進行分析。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分析效果。
▲圖3-3 利用「人—貨—場」細分方法初步分析競品店鋪
3. 杜邦分析法
細分分析方法中,還有一種知名的分析方法,叫「杜邦分析法」。在電商數據分析中,杜邦分析也是常被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網路中對杜邦分析的解釋是:「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幾種主要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來綜合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具體來說,它是一種用來評價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回報水平,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績效的一種經典方法。」由此可見,杜邦分析主要是用於企業的財務分析之中。
但是在電商中,杜邦分析常被用於尋找銷售變化的細小因素之中。如圖3-4所示,便是根據杜邦分析原理,將所有影響到銷售額的量化指標都統計出來的一種常用分析方法。此種方法,有助於我們從細小的數據顆粒中找到影響銷售變化的元素。
▲圖3-4 銷售變化的原因分析
03 轉化
轉化分析是電商、游戲等互聯網行業的特定分析方法,在傳統行業的零售分析中並不常見。轉化分析常用於頁面跳轉分析、用戶流失分析等業務場景。
轉化分析的表現形式一般是選用漏斗模型,如圖3-5所示,便是模擬了某電商店鋪的流量轉化情況,並以漏斗圖的形式展現出來。
▲圖3-5 電商常見的流量轉化漏斗圖
這張圖模擬了從店鋪的瀏覽商品人數到加購人數,然後生成訂單、支付訂單,直到最後支付成功的漏斗示意圖。
從圖3-5的示例中,反推「轉化」分析方法,我們應該得到以下結論:
轉化分析方法的前提,是我們需要首先確定一條「轉化路徑」(如圖3-5左側的路徑所示),這條路徑就是我們的「解題方法」,是決定我們接下來的分析能否達成目標的重要因素。
當「轉化路徑」確定後,我們需要把「路徑」中的各個「節點」羅列出來,並把節點下的重要數據統計出來。
最後,根據路徑把各節點的數據用漏斗圖的形式表達出來。
同時,轉化分析還可用於店鋪微觀方面的「轉化」洞察。譬如在某一次店鋪舉行大促活動時,我們需要分析大促期間「活動二級頁」的流量轉化效果如何。此時,我們便可以參照如圖3-6所示的漏斗模型。
▲圖3-6 活動頁效果分析的漏斗圖
在以上案例中,我們將轉化路徑定義為「活動頁→詳情頁→支付頁面(下單)→支付成功(購買)」四個節點。然後統計每個頁面的流量到達數量,於是得出如圖3-6所示的漏斗圖。
通過此圖,可以清晰明確地診斷出此次活動二級頁在「下單→付款」環節轉化率僅40%,存在一定問題。在支付界面的流量跳失,很可能是價格過高所致。
本文摘編自《電商數據分析與數據化運營》,經出版方授權發布。
4. 我國傳統的檢驗分析檢驗方法有什麼特點
特點有
1.t檢驗適用於計量資料、正態分布、方差具有齊性的兩組間小樣本比較。包括配對資料間、樣本與均數間、兩樣本均數間比較三種,三者的計算公式不能混淆。
2.t′檢驗應用條件與t檢驗大致相同,但t′檢驗用於兩組間方差不齊時,t′檢驗的計算公式實際上是方差不齊時t檢驗的校正公式。
3.U檢驗應用條件與t檢驗基本一致,只是當大樣本時用U檢驗,而小樣本時則用t檢驗,t檢驗可以代替U檢驗。
4.方差分析用於正態分布、方差齊性的多組間計量比較。常見的有單因素分組的多樣本均數比較及雙因素分組的多個樣本均數的比較,方差分析首先是比較各組間總的差異,如總差異有顯著性,再進行組間的兩兩比較,組間比較用q檢驗或LST檢驗等。
5.X2檢驗是計數資料主要的顯著性檢驗方法。用於兩個或多個百分比(率)的比較。常見以下幾種情況:四格表資料、配對資料、多於2行*2列資料及組內分組X2檢驗。
零反應檢驗用於計數資料。是當實驗組或對照組中出現概率為0或100%時,X2檢驗的一種特殊形式。屬於直接概率計演算法。
6.秩和檢驗、符號檢驗和Ridit檢驗三者均屬非參數統計方法,共同特點是簡便、快捷、實用。可用於各種非正態分布的資料、未知分布資料及半定量資料(等級資料)的分析。其主要缺點是容易丟失數據中包含的信息。所以凡是正態分布或可通過數據轉換成正態分布者盡量不用這些方法。
5. 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訪談法
訪談法又稱為面談法,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職務分析方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就某一職務或者職位面對面地詢問任職者、主管、專家等人對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在一般情況下,應用訪談法時可以以標准化訪談格式記錄,目的是便於控制訪談內容及對同一職務不同任職者的回答相互比較。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由有關人員事先設計出一套職務分析的問卷,再由隨後工作的員工來填寫問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填寫,最後再將問卷加以歸納分析,做好詳細的記錄,並據此寫出工作職務描述。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一種傳統的職務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到工作現場,針對特定對象(一個或多個任職者)的作業活動進行觀察,收集、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工作間的相互關系、人與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環境、條件等信息,並用文字或圖標形式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與歸納總結的方法。
(四)工作日誌法
工作日誌法又稱工作寫實法,指任職者按時間順序詳細記錄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過程,然後經過歸納、分析,達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種方法。
(五)資料分析法
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應當盡量利用原有資料,例如責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對每個項工作的任務、責任、權利、工作負荷、任職資格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調查、分析奠定基礎。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本崗位員工,將工作過程中的「關鍵事件」詳細地加以記錄,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後,對崗位的特徵要求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關鍵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敗的行為特徵或事件,如成功與失敗、盈利或與虧損、高效與低產等)。
6. 2020初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常考知識點:工作分析方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了就可以收獲回報,下面由我為你精心准備了「2020初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常考知識點:工作分析方法」,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初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常考知識點:工作分析方法
工作分析方法
一、傳統的工作分析方法
傳統的工作分析方法包括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工作實踐法、工作日誌法、文獻分析法及主題專家會議法等。
(一)訪談法
訪談法又稱為面談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就某項工作面對面地詢問任職者及其主管以及專家等對工作的意見或看法。
按照結構化程度劃分,訪談法分為結構化訪談和非結構化訪談。
訪談法是目前國內企業中運用最廣泛、最成熟、最有效的工作分析方法,是適用於各類工作的方法。
1.優點
(1)在於訪談雙方可以當面交流,深入討論;
(2)工作分析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控制訪談進度、調整訪談提綱,提高工作分析的效率。
2.缺點
(1)在於工或稿作分析人員容易受到任職者個人因素的影響導致收集到的信息扭曲;
(2)對員工個人和企業的日常工作產生影響。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通過讓被調查職位的任職者、主管及其他相關人員填寫調查問卷來獲取工作相關信息的方法。
問卷調查操作程序簡單,成本較低,因此大多數企業都採取此方法來收集工作相關信息,是目前我國組織中運用最為廣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
1.優點
(1)可以在短時間內從眾多任職者那裡收集所需的信息資料,費用低,速度快,節省時間和人力;
(2)調查范圍廣;
(3)不影響被調查人員的正常工作。
2.缺點
(1)對問卷編制的技術要求較高;
(2)不同任職者因對問卷中同樣問題理解可能存在差異會產生信息誤差;
(3)問卷的回收率通常偏低。
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具有極高的互補性,兩者結合使用是目前工作分析的主流方法。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一種傳統的工作分析方法,指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到工作現場,對某些特定的工作活動進行觀察,收集、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工作間的相互聯系、人與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環境、條件等信息,並用文字或圖表形式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的方法。
觀察法主要適用於大量的、周期性和重復性較強的工作。可以分為直接觀察法、自我觀察法(工作日誌法)和工作參與法三種。按照結構化程度進行劃分,觀察法又可以分為結構化觀察法和非結構化觀察法。
1.優點
(1)於工作分析人員能夠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2)成本低、經濟實用,且易操作;
(3)適用於大量標准化的、周期較短的、主要用體力活動來完成的工作。
2.缺點
(1)不適用於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以及處理緊急情況的間歇性工作;
(2)可能使員工產生被監視的厭煩心理;
(3)無法得到有關任職者資格要求的信息。
(四)工作實踐法
工作實踐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參與所研究的工作,由此掌握工作分析所需的第卜團稿一手資料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
1.優點在於可以了解到工作的實際任務以及在體力、環境、社會等方面的要求,適用於短期內可以掌握的工作。
2.缺點在於不適用於需要大量訓練和危險的工作。
(五)工作日誌法
工作日誌法要求任職者在一段時間內實時記錄自己每天發生的工作,按工作日的時間記錄下自己工作的實際內容,形成某一工作職位一段時間以來發生的工作活動的全景描述。在缺乏工作型孝文獻時,日誌法的優勢尤為明顯。
1.優點
(1)成本低、所需費用較少;
(2)分析高水平與復雜的工作而言比較經濟有效。
2.缺點
(1)無法對日誌的填寫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
(2)任職者可能不會按照規定的填寫時間及時填寫工作日誌;
(3)需要佔用任職者足夠的填寫時間;
(4)信息可能記錄不全;
(5)信息量大,整理歸納工作煩瑣。
(六)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一項經濟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是指通過對與工作相關的現有文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來獲取工作信息。它一般用於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編制任務清單初稿。
1.優點
(1)分析成本較低,工作效率高;
(2)能夠為進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礎資料、信息。
2.缺點
(1)收集到的信息不夠全面,尤其是小型企業或管理落後的企業往往無法收集到有效、及時的信息;
(2)要與其他工作分析方法結合使用。
(七)主題專家會議法
主題專家會議法是指熟悉目標職位的企業內部人員和外部人員就目標職位的相關信息展開討論,收集數據,驗證並確認分析結果。在工作分析中,主題專家會議主要用於建立培訓開發規劃、評價工作描述、討論任職者的績效水平、分析工作任務及進行工作設計等。
1.優點
(1)操作簡單,成本低,適用於各類企業;
(2)可以運用於工作分析的各個環節,具備多方溝通協調的功能,有利於工作分析結果最大限度地得到企業的認同及後期的推廣。
2.缺點
(1)結構化程度低,缺乏客觀性;
(2)要受到與會專家的知識水平及其相關工作背景的制約。
二、現代的工作分析方法
(一)以人為基礎的系統性工作分析方法
包括:職位分析問卷法,工作要素法,臨界特質分析系統,能力要求法。
1.職位分析問卷法
職位分析問卷法是一套結構化工作分析問卷,包括194個項目,分為33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若干工作元素,通過對這些元素進行評價,可以反映目標職位在各個維度上的特徵。
七個步驟:明確目的、獲取支持、確定方法、人員培訓、項目溝通、信息收集和結果分析。
2.工作要素法
工作要素法目的在於確定對完成特定領域的工作有顯著作用的行為及此行為的依據。
四個步驟:收集工作要素、整理工作要素、劃分工作分析維度、確定各類要素。
3.臨界特質分析系統
臨街特質分析系統是完全以個人特質為導向的工作分析系統。
它的設計目的是提供標准化的信息以辨別人們為基本完成和高效完成某類工作分別至少需要具備哪些品質、特徵,臨界特質分析系統稱這些品質和特徵為臨界特質。
臨界特質分類
(1)能力特質包括身體、智力和學識。
(2)態度特質包括動機和社交。
完整的臨界特質分析系統包括三種分析技術:即臨界特質分析、工作要求與任務分析、技術能力分析。
4.能力要求法
能力要求法是指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來加以描述。
例如,打乒乓球的技能可以用諸如反應、腕力、眼手協調三類基本能力加以描述。
(二)以工作為基礎的系統性工作分析方法
1.管理職位描述問卷法
一種結構化的、以工作為基礎的、以管理型職位為對象的工作分析方法。該方法主要收集、評估與管理職位相關的活動、聯系、決策、人際交往、能力要求等方面的信息數據。通過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加以分析,有針對性地製作各種與工作相關的個性化信息報告,為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板塊提供信息支持。
2.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是一種由工作分析專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員在大量收集與工作相關信息的基礎上,詳細記錄其中關鍵事件及具體分析職位特徵要求的方法。
其特殊之處在於基於特定的關鍵行為與任務信息來描述具體工作活動。
應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通過關鍵事件討論會議、非工作會議形式(包括觀察、訪談和調查等)等方法獲取關鍵事件,然後對關鍵事件進行我。關鍵事件法主要應用在績效評估、培訓和工作任務設計等方面。
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於工作本身,是一種以工作為導向的工作分析方法。
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九個步驟,即回顧現有工作信息、安排同主題專家的小組會談、分發歡迎信、確定FJA任務描述的方向、列出工作的產出、列出任務、推敲任務庫 、產生績效標准和我任務庫 。
4.工作任務清單分析法
工作任務清單分析法是一種典型的工作傾向性工作分析系統。工作任務清單系統中收集工作信息的工具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調查問卷,一般包括背景信息和任務清單兩大部分。
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構建任務清單。
(2)利用任務清單收集信息。
(3)利用計算機軟體分析任務清單所收集的信息。
7. 論述四種主要的證券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法、技術分析法、投資組合分析法和行為金融分析法。
基本分析方法又叫基本面分析,是根據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及投資學等基本原理,對決定證券價值和價格的基本要素進行分析,從而評估證券的投資價值,判斷證券的合理價位,最終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的一種分析方法。任何資產都有其內在價值,當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不相等時就會出現「定價錯誤」。基本分析方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對能夠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如宏觀經濟、行業因素和公司具體因素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基本分析方法的優點主要是能夠比較全面地把握證券價格的基本走勢,適用於波動周期比較長的證券價格預測;缺點是對短線投資者的指導作用比較弱,預測的精度比較低。這些基本走勢若能夠預測出來,便不能夠被輕易左右,可見基本分析方法適合於長線投資。
技術分析方法是以證券市場過去和現在的市場行為為分析對象,運用圖表形態、邏輯和數學的方法,探索證券市場已有的一些典型變化規律,並據此預測證券市場的未來變化趨勢的技術方法。該方法的基本假定是「歷史會重演」。它以證券市場已有的價、量為基礎,運用圖示分析法,如K線類、切線類、波浪類;指標分析法,如趨向指標(DMI)、能量潮(OBV,又稱平衡成交量法,是由格蘭維爾於1963年提出。能量潮是將成交量數量化,製成趨勢線,配合股價趨勢線,從價格的變動及成交量的增減關系,推測市場氣氛。)及乖離率(BIAS,是測量股價偏離均線大小程度的指標。)等;量價關系分析法,如古典量價關系理論、葛蘭碧量價關系理論等。技術分析方法的優點是以市場數據為基礎,對市場的反應比較直接,其結果也更接近市場實際,分析的結論時效性強對短線投資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其缺點是考慮問題的范圍較窄,對市場的長遠趨勢不能進行有效判斷。
對廣大個人投資者來說,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方法,下面將這兩種方法做一下比較。基本分析能夠從邏輯的角度說明價格漲跌的原因,而技術分析在入市時機的選擇上更有優勢。一般相對而言,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相比,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第一,技術分析可提前反映價格趨勢的變化,具有領先優勢。歷史上一些最為著名的牛市或熊市在開始的時候,幾乎找不到任何錶明經濟基礎已改變了的資料,等到好消息或壞消息出籠的時候,新趨勢早已形成。第二,技術分析可確定出入市時機。基本分析得出的結論雖帶有預見性,但容易造成過早入市,技術分析法在這方面卻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當圖表發出買入信號時,技術分析者可隨時買入。尤其是在期貨市場,其杠桿作用註定了時機的選擇是交易成敗的關鍵。時機不對,即使交易者對大趨勢把握准確,仍然可能賠錢。第三,技術分析比較靈活,適用於任何交易媒介和任何時間尺度,並且技術分析法的適用面極廣,它既可應用於股票市場,也可運用於期貨、期權市場,外匯、黃金市場等。而基本分析在這一點上卻很受限制,由於它進行的是因素分析,在分析某一市場之前,分析者必須成為這個市場的專家,了解這些市場的基本面情況,而經濟基本面的資料太繁雜了,因此,基本分析者往往顧此失彼。第四,技術分析可以反映市場的心理和情緒。純粹的基本分析法是一種邏輯方法,它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而事實上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在許多時候往往是非理性的,存在心理偏誤,這些心理偏誤會影響投資者的行為,從而對價格走勢產生重要的影響。由於這些情緒的發展需要時間來完成,所以,技術分析者有機會在趨勢的早期階段辨識這些心理的變化,滿懷信心地買進或賣出。
投資組合分析法是根據不同的證券具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通過構建多種證券的組合投資以達到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平衡的分析方法,在處理上,它通過求解在特定的風險條件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或在特定的收益條件下使得風險最低,來求得組合內各個證券的組合系數,進而進行組合投資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分為傳統的證券組合分析方法和現代證券組合分析方法。傳統分析方法是根據不同證券對相同的系統性風險的不同反應,來降低非系統性風險;而現代組合分析方法是一種數量化的組合管理方法,以實現投資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平衡,如馬克維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夏普和林特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羅斯的套利定價理論。投資組合分析方法的優點是在投資分析中對風險進行分類和定量化描述,尋求收益和風險的制衡(trade-off),在理論上證明了組合投資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統風險的同時,還能夠運用定量化的方法來求解證券組合中各個證券的最佳比例關系,這樣就克服了傳統證券組合方法在確定各組合證券比例中的盲目性,從而實現投資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平衡。缺點是需要計算復雜模型;對證券市場的假定條件過於苛刻,甚至這些條件與實際市場存在很大差距,如果證券市場的發展不是很成熟的話,一些條件不可能滿足;計算組合比例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而且模型沒有考慮到有的證券之間根本無法構建投資組合。投資組合分析方法由於受到市場條件的限制,如交易成本的存在、對信息的了解度等,因此該方法比較適合於機構投資者,並且在配合基本面分析的情況下進行。由於考慮到了風險和收益的制衡,使證券組合的收益有時較低,但收益較穩定,比較適合於基金公司和社保公司資本的運作。
行為金融分析法源於20世紀80年代證券市場上不斷出現了一些與經典理論相悖而經典理論無法解釋的「異象問題,如周末現象(一些下個周一的信息提前反映到本周五的股票價格上)、假日現象等,一些投資者利用這些「異象」進行投資確實獲得了超常收益。因此該方法是以這些「異象」為研究對象,從對標准金融理論的質疑開始,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研究投資者的心理行為,進行投資決策的分析方法。該方法以古典金融理論的嚴格假定與現實市場相悖為出發點,如市場無摩擦、投資者是完全理性的,而在證券市場中並不是每一個投資者都會用投資理論中的復雜數學方法來推導所謂的理性與均衡價格來指導自己的投資行為,投資者並不總是根據基本面來進行投資決策,有時會根據噪音來決策,成為所謂的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s)。行為金融分析方法的優點是能夠使投資者在證券投資過程中保證正確的觀察視角,特別是在市場重大轉折點的心理分析上,往往具有很好的效果;缺點是該方法基於人的不同理性行為和心理假設,很難得到一個統一的結論用於指導投資者的行為。
總之,以上四種分析方法的使用都是有條件的,並且各有優缺點,要想在證券市場中獲得穩定的利潤,只靠一種分析方法來指導投資決策是不行的,甚至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必須把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相信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者會變得越來越成熟,對市場的洞察力也會越來越強,進而嫻熟地綜合運用各種分析方法,以最小的損失獲取更大的收益。
8. 傳統需求分析方法包括哪些主要特點是什麼
傳統需求分析方法:結構化分析方法。
主要特點:結構化的分析方法是傳統的分析法,它的好處是在需求階段可以不需要精確地定義系統,只需要根據業務框架確定系統的功能范圍,以及每個功能的處理邏輯和業務規則,功能需求規格書等。
因為不需要精確描述,因此描述系統的方式比較靈活多樣,可以採用圖表、示例圖、文字等等方式來描述系統。在系統開發以前,一般還可以採用更為直觀的原型系統方式和最終用戶進行交流和確認,因此對業務需求的要求會低一些,業務需求階段的周期相對容易控制。
通過業務全景圖,最終用戶也能了解系統的功能;通過功能活動圖和業務規則的描述,也可以相對精確地描述業務系統;因為沒有嚴格的標記語言,可以採用適當的篇幅描述適當的系統。
當然,這種方法的缺點也是明顯的,分析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可能缺乏共同語言,機器不能識別業務需求書,在設計階段還需要繼續和用戶確認一部分功能。
需求分析原則
為了促進軟體研發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軟體領域提出了許多軟體開發與說明的方法,如結構化方法、原型化法、面向對象方法等。這些方法有的很相似。在實際需求分析工作中.每一種需求分析方法都有獨特的思路和表示法,基本都適用下面的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則。
1、側重表達理解問題的數據域和功能域。對新系統程序處理的數據,其數據域包括數據流、數據內容和數據結構。而功能域則反映它們關系的控制處理信息。
2、需求問題應分解細化,建立問題層次結構。可將復雜問題按具體功能、性能等分解並逐層細化、逐一分析。
3、建立分析模型。模型包括各種圖表,是對研究對象特徵的一種重要表達形式。通過邏輯視圖可給出目標功能和信息處理間關系,而非實現細節。由系統運行及處理環境確定物理視圖,通過它確定處理功能和數據結構的實際表現形式。
9. 結構工程的分析方法
結構工程學傳統瞎物分析方法是利用坐標軸簡化各類張量數值方程(如內力、位移等)以求得結構構件(如:梁、含旁柱等)的內力及位移。在電腦出現後,有限元法、非線性分析法等新談神橡型分析方法得到廣泛的應用以用於求解各類更加復雜的結構問題(如多種不同性質材料協調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