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
教學觀支配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態度和方法。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是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即著眼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一、教學以及教學觀的含義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實踐活動。
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程,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所採取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學觀基本主張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
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正確認識: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2.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3.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從四方面轉變:1.從注重學生的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外變化。2.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3.從單純的教師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4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3、從「教學生學」轉向「教學生自己學」。
現代教師觀
教師觀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教師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一、關於教師
教師定義廣義:凡是增進他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稱作老師。
狹義:指學校教育活到中的教師。
1、教師的作用
(1)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傳遞和傳播人類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著橋梁作用。2.培養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
(2)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第一,教師是代表社會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相輔相成。教育的過程的客觀規律是: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的、完全的實現。其結果必然是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
2、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教師既然在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社會地位自然應該是崇高的。在我國,一直存在著尊師的優良傳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教師必將成為讓人羨慕和受人尊敬的職業。
二、現代教師觀念的基本內容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1、現代教師的使命
(1)努力顫拍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擔起「重塑中國人」的重擔,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民族素質。
(3)勇於創新,並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學風格。
2、現賀肢代教師的勞動特點:
復雜性、示範性、創造性、長期性、前瞻性
3、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正確的教育觀念
(2)良好的職業形象
(3)多元的知識結構
(4)多向的教育交往
(5)完善的能力結構
(6)健康的心理素質
4、現代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精神
(1)敬業樂業精神
(2)勤學進取精神
(3)開拓創新精神
(4)無私奉獻精神
(5)負責、參考精神
現在學生觀
學生觀即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人
2、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茄橋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B. 教學方法的概念和意義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1、滲透到整個寫作過程教師的作文教學不再是讀範文和給評語,而是貫穿到寫作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將整個寫作過程當做了教學重點,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導和幫助。
2、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通過老師的啟發、同學的指正和範文的引導,學生們擴展了思路,將寫作的重點放在了表達完整的思想內容上,使他們的作文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
3、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受到了老師的關懷和尊重,從老師的批註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
4、拓展了自由的空間老師不再將批改的重點放在語法、詞條和句子結構等條條框框上,使學生免去許多束縛,得以源源不斷地發揮意識深處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2)教學方法相關理論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的作用:
1、實現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
工作方法問題對於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工作也不例外,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得有一定的教學方法。在目的和任務確定之後,方法問題解決得好壞,就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如果沒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就不可能實現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進而也就影響整個教學系統功能的實現。
2、聯結教師與學生的紐帶
在教學過程中,正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教授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地聯系起來,為共同實現教學目的服務。正如古人有雲: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
3、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科學的教學具有促進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和諧到和諧,由不充分到充分發展的作用,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4、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教學方法涉及有普遍性的課堂變數,如學習的准備狀態、動機作用、呈現的步驟和設施,強化、智慧和情緒方面的功能,以及個人的滿足。
良好的教學方法旨在喚起准備狀態,維持注意與興趣,運用強化來調節學習行為,及時解決妨礙教與學的智慧問題和情緒問題,盡力擴大因教學成就帶來的滿足感,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方法
C. 各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法具體有哪些
建構主義教學方法
1、支架式教學
其定義:「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 。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本指建築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在這里用來形象地描述一種教學方式:兒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築,兒童的「學」是在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兒童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學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1)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
(3)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並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討論的結果有可能使原來確定的、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屬性增加或減少,各種屬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調整,並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且態度紛呈的復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5)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①自主學習能力;②對小組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③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拋錨式教學
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於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於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於問題的教學」或「情境性教學」。
拋錨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2)確定問題--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
(3)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並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協作學習--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5)效果評價--由於拋錨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由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這種教學效果的評價不需要進行獨立於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只需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並記錄學生的表現即可。
3、隨機進入教學
由於事物的復雜性和問題的多面性,要做到對事物內在性質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全面而深刻的意義建構是很困難的。往往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為克服這方面的弊病,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對同一教學內容,要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境下、為不同的教學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現。換句話說,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這就是所謂「隨機進入教學」。顯然,學習者通過多次「進入」同一教學內容將能達到對該知識內容比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這種多次進入,絕不是像傳統教學中那樣,只是為鞏固一般的知識、技能而實施的簡單重復。這里的每次進入都有不同的學習目的,都有不同的問題側重點。因此多次進入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對同一知識內容的簡單重復和鞏固,而是使學習者獲得對事物全貌的理解與認識上的飛躍。
隨機進入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呈現基本情境--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的基本內容相關的情境。
(2)隨機進入學習--取決於學生「隨機進入」學習所選擇的內容,而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的不同側面特性相關聯的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學習。
(3)思維發展訓練--由於隨機進入學習的內容通常比較復雜,所研究的問題往往涉及許多方面,因此在這類學習中,教師還應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小組協作學習--圍繞呈現不同側面的情境所獲得的認識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每個學生的觀點在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一起建立的社會協商環境中受到考察、評論,同時每個學生也對別人的觀點、看法進行思考並作出反映。
(5)學習效果評價:包括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①自主學習能力;②對小組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③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D.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育 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也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更應得到重視。然而現在很多學校之中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忽視了科學課的教學。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科學課,教師卻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實驗。那麼我就給各位分享一些 教學 方法 !
目錄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常用的教學方法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 想像力 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 辯論 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
一、 情境教學法
1.什麼是情境教學
情景教學法是指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表演等各種形式來創設特定的情境,進而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參與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給學生提供一種更好的學習體驗方式。通俗點說,就是讓所學語言在一個人為創設的環境中展現出來。
二、 自然拼音教學法:
是根據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本身所代表的音源,不學國際音標,而是訓練學生具有建立其單詞與發音之間的直覺音感,從而練就出聽音能寫,看詞能讀的超強能力。如果您的學校即將或已經開設【自然拼讀課程】,但您在備課或授課過程中還有很多無不從心、需要協助解決的教學事宜,請點擊以下鏈接,了解一下由我們創造未來教育獨家製作的——
三、 TPR教學法:
1.TPR的理論基礎: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發明者James Asher (詹姆斯.阿士爾)定義:指全身反映教學法。它是外語教學法流派中很重要的一支,是建立言語和行為協調基礎上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主要通過body language讓孩子們領悟語言,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要求:老師要有愛心,善於鼓勵學生的思維創新。
四、 重疊螺旋式三循環教學法
每堂課都可以復習,要讓學生通過已知走向未知,再從未知走向已知。也就是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認知新知識。
五、 歌曲 童謠 教學法
它不僅是語言的最好載體,而且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用歌曲的形式表現教學內容,不但讓孩子們通過 唱歌 把所學的內容唱出來,使孩子易學易會,在娛樂中自然吸收,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如果再配上舞蹈動作,那更是鍛煉了孩子的行為感知能力和協調能力。
六、 簡筆畫 教學法
相關推薦:
少兒英語教學教法升級培訓必備素材:簡筆畫教學視頻(1-3)共享
畫畫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它可以作為游戲或者是在學生操練中運用到。比如說在warm-up環節中,教師可以一邊畫一遍邊讓學生猜是什麼;在講五官的時候,仍可以一邊畫一邊講,趣味性更強一些。
<<<
1.教師的學術業務水平
如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對重點、難點掌握的准確程度,組織課堂討論、選用編寫教材、選習題及試題的水平等方面。
2.教師的教學方法
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講授方法是否恰當,是否結合學生實際,是否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及能否妥善組織各個教學環節,承前啟後及啟發式教學方式運用得如何,表達與板書是否清楚與有條理。
3.教師的教學態度
如是否認真備課,是否執行教學計劃,能否不斷改進教學、更新教學內容,能否既教書又育人。
4.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整個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5.培養學生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
自我約束能力,也就是要學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領。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必須是一個具備足夠的自學能力的人,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則,算不得是個優秀的學生。作為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自己去學習、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識。
人類的知識財富,其積累主要不是機械相加,而是發展演進的,由此,學生對於現代的知識,絕不可「光知守而不知變」,一定要多看書,在接受前人 經驗 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有所發現、有所改革、有所創新才是。這種發現、改革、創新,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必須在自學過程中逐步達到這樣的境地。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教案中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什麼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E. 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一種 教學 方法 不一定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目錄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的主要技巧是什麼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 其它 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3)讀書指導法。這種方法是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及課外讀物,使學生獲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形式。讀書指導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當學生讀書完畢後,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動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或印證所學書本知識的方法。演示法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主要通過實物、掛圖、模型等演示。第二,為了使學生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主要使用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第三,教師身體力行的示範性動作,例如體育課中的示範性動作。演示法是通過視覺刺激完成的,所以要養成學生有目的的知覺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同時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方法結合使用。
(2)參觀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實地觀察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有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 總結 性參觀三種形式。參觀法可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開闊視野,又可以在實際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 教育 。在參觀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偏離參觀目的,教師要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參觀結束後要安排學生討論參觀心得,或布置與參觀相關的作業。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感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形式,被廣泛應用於中學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實習作業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校內外的一定場所,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實習法的特點是感性、綜合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學的測量實習,物理、化學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載培和動物 飼養 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勞動技術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等。實習法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練習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等形式。練習法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具有重復性特點,在各科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等優良品質。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們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增長新知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民主協商的人際關系技能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時,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條件,選擇正確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探索問題。
<<<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一、實施分層備課
做到因材施教備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也是 高效課堂 教學的保障。由於學生基礎能力的差異性,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分層備課。
在備課之前,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目標,根據學生所處層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比如,對於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A層次學生,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 創新思維 的培養上面,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於B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對於C層次學生,要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讓學生牢固掌握數學概念和定義,在此基礎上嘗試掌握解題技巧和應用技能,為深入學生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以「平行線的性質為例」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在備課過程中,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首先,對於A 層次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平行線性質,還要掌握其推理過程,鍛煉學生 逆向思維 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對於B層次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平行線性質,還要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性質解決實際問題;對於C層次學生而言,要求掌握平行線性質,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嘗試運用平行線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總之,備課時制定的目標一定要切合實際,難度控制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二、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率離教現象通過實踐教學發現,在數學課堂上經常出現「離教現象」,所謂「離教現象」指的是在教學中學生偏離或違背了教師的教學要求,導致師生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這顯然不利於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課後不完成作業,對所學知識不復習不鞏固,最終導致「難以聽懂」的局面。那麼,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離教現象」,已經成為廣大數學教師不斷探究和深思的問題。
要想擺脫這一現狀,就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正確把握教材特點,掌握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全新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復習「有理數」這一部分時,有的學生認為這節課比較簡單,再加上是復習課,所以就產生了「輕視」的心理,為此,教師可以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概念部分、法則部分、運算部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找到打開關口的通道,讓學生充分認識每個關口應該注意的地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
比如,概念部分包括: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等;法則部分包括:結合律、分配律、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運算部分主要強調:一步錯、步步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分組討論之後,可以在班級中選出一名學生,讓他走上講台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的復習方式新穎有趣,不但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利用現代手段
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的力量來優化教學課堂,藉助多媒體技術將抽象、晦澀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將無形的數學知識形象地表現出來,就是讓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演示下對理論知識形成畫面感,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旋轉知識時,可以藉助信息技術逼真地演示三角形的旋轉效果圖,讓學生對三角形在旋轉中的各個形態有了直觀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初中數學的重點難點時,應善於把知識直觀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函數概念時,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以聲音、畫面的形式來演示函數效果。在教學幾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感官。
其次,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在多媒體條件下,教師合理設計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創設更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入海上日出的場景,在海平面這一直線背景下,太陽這個圓不斷移動,從而讓學生直觀認識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主動活躍,興致高漲,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總之,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創新,努力改革,探索高效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讓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
教學的主要技巧是什麼
1 抓住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課程需要把握的重要內容。其實,每一個學科或每一門課都應有教學重點。什麼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們掌握什麼問題?作為 任課 老師應該明確。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通過板書或者投影把其顯示出來,並積極引導學生去把握它,絕對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雲。如果教師不指出教學重點,或者強調所教內容都是重點,每個章節都是中心,那麼,你講的課既沒有重點,也沒有中心。連教師本身都不是很清楚的問題,要求學生們去把握它就更難了。因此,筆者在授課時摒棄平鋪直敘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法,始終抓住教學重點不放。比如,筆者在講授《中共黨史》這門課時,凡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等,都要求學生重點把握,並作為考試考查的重點。而對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問題,課堂上則少講或不講,不講的內容列入學生自學的范圍。這樣一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易學易記,教學效果很好。
2 理論聯系實際
書本知識是理論對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系統性、理論性,但缺乏直觀性等特點。教師授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為講得很好,也會顯得枯燥無味。講課不生動,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沒有興趣去學,教學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筆者認為理論課要達到講授生動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做到理論的闡述與生活的廣度密切結合。比如,在講授《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時,把學習法律條文、法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違法犯罪案件聯系起來,並布置一定數量的安全分析作為練習,讓學生們去討論分析。其中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女青年李某下夜班返家途中,遇到某男子持刀阻攔,強行非禮。李某極力反抗,她抓住男子的刀把盡力推擋,不料刀尖剌入對方的心臟,該男子當即死亡。試分析李某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多數學生認為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但也有少數學生認為:李某殺死了人,屬防衛過當,要負刑事責任。課堂上筆者對案例進行了講評:「李某受到不法侵害,她有防衛的權利;她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時實施防衛的,防衛行為適時;她是針對歹徒實施防衛的,防衛對象特定;盡管她在推擋時意外地剌死了歹徒,但防衛結果仍屬適度。試想,假如她制止不了歹徒的不法侵害,她自己必定會被奸或被殺。結論是: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通過分析,不但統一了認識,提高了法制觀念,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必備條件。
3 運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的授課方式通常有兩種類型:一是灌注式。無論學生理解與否都講,多多益善、廣種薄收。這種方式的顯著特點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至於是否會運用似乎無關緊要,這就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表面上看該講的都講了,完善無缺,但實際上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平時人們談論較多的所謂「書獃子」、「高分低能型人材」就是通過這種灌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二是啟發式。所謂啟發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水平。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對啟發式教學曾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按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答其詞。」可見,孔子關於「啟」與「發」的表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沒有學生的求知慾,教師不啟;沒有教師的「啟」,就沒有學生的「發」。
那麼,教師如何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呢?首先,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工作涉及到教與學兩方面,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是一種互動活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顯然是不夠的,你講我聽,就會變成「獨角戲」;或者你講我不聽,就會變成「對牛彈琴」;教師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而沒有引起共鳴,曲高和寡,學生看課外書,或竊竊私語,或昏昏欲睡,那麼你的講授算是失敗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營造一個師生相互配合,積極探討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組織材料,作出解答;或者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小組進行 辯論 。通過辯論,分清是非,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樣,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
其次,要善於選材。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要有可供思維的材料,因此,應特別注意選材的典型性、生動性和時代感。典型事例可以啟發學生透過現象提示事物的本質,具有開拓思維,豐富閱歷的教育意義;取材的生動性和時代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講《哲學》中關於「規律」這一問題時,既注意講清規律的概念,更注重啟發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見的現象去理解規律的本質。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一種必然聯系,人們通常不易直接看得到,這就造成了規律的神秘感。於是,我運用十六世紀波蘭籍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即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更替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四季更替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們去認識和把握其他的規律,例如: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價值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於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等等。這樣就收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最後,要善於提問。教學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是向未知欲域的探索過程,教師授課則起到類似向導的作用,由此引發學生去思考。如果教師把什麼問題都講得「明明白白」,沒有疑問,課堂上也從不提問,學生也沒有問題可問,這不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學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問題可能還多著呢。因此,筆者在授課時很注意設置疑問並經常提問。比如,世界的本源是什麼?事業與愛情的關系怎樣?前蘇聯為什麼解體?祖國統一大業能否實現等等。通過提問和解答,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教學技巧的綜合運用是一種實踐和探索,教無定法,教師只有辛勤耕耘,開拓進取,精心設計,注重積累,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
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相關 文章 :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及識記技巧
★ 教案中常見的幾種教學方法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 教學手段和方法
★ 課堂教學方法與技巧
★ 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F. 12種教學法
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課堂教學
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這里所闡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
G.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都包括哪些
1、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等的基礎理論唯緩春、基本知識及與教育相關的法律知識;
2、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內容。包括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本專業(學科)相關聯的實踐能力、對本專業(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學指耐實踐能力內容。包括分析教材、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語言、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學素質內容。包括儀表舉止、口語表達、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
描述或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的學說。教學理論是「在某種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的通例,它闡明哪轎有關最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法規則。
從規范性和處方性角度考慮,教學理論關心的是促進學習而不是描述學習。具體地說,教學理論主要研究「怎樣教」的問題;學習理論主要是在描述和說明「學習是怎樣發生的,以及學習開始後會發生一些什麼情況」的問題。
H. 什麼叫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並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的概念還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為完成某一教學課題而運用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法的程序及策略體系,它由若干個有固定程序的教學方法組成。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具有獨特的功能。它們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實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現代教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是傳授——接受模式和問題——發現模式。 初中的學習學科方法.編輯本段 數學英語物理語文化學.. 學習主要掌握 上課認真聽講. 作業保質完成. 知識點熟透掌握. 考試知道每題所考知識點. 數學 公式定理最重要. 理解 記住 運用. 靈活運用. 大量做題有必要,但是最好多做經典題目. 英語 主要是閱讀和語法. 閱讀盡量做到一天 一至兩篇 課本上的每一句話都要看到. 單詞全部背寫. 物理 公式概念最重要.. 然後電學 力學 是重點. 完了可多大量做題. 但如果你是屬於懶的卻又聰明話.那就上課認真聽老師講. 老師發的題最重要. 其實初中物理很簡單. 化學 主要是跟著老師走.筆記是核心. 書本是根本. 老師講的是精髓. 其次.注意休息. 多睡覺.保持充足的精神.和清晰的頭腦以及強健的記憶 最重要.
I. 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歡迎大家分享。
國內教學方法:
1、自學輔導教學法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實驗基礎上提出,是目前國內自學研究中影響較大、效果較好的一種教學方法。1963年他們進行程序教學實驗,1965年在總結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心理學原理提出編寫自學課本、練習本、測驗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三個本子進行自學、訓練、自批作業,因此又稱為三個本子教學法。它的特點是通過一種新的教材、教法,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法為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的習慣與能力。
自學輔導教學法有一套新編的教材,其編寫原則是:
①步子適當,高而可攀,小步子逐步過渡到大步子;
②及時反饋,學習後及時練習,當時知道結果;
③分組安排練習,前一組為後一組做鋪墊,前者啟發後者,後者復習前者,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
④直接揭示本質特徵,表述概念、編寫習題時把常見性錯誤與正確特徵同時呈現,培養學生判斷力;
⑤從展開到壓縮,學習新的內容盡量展開,隨發展、熟練後逐步壓縮。
⑥變式復習,避免機構重復,使掌握、運用知識的質量螺旋式提高;
⑦按步思維,盡量把解題時的思路分成可操作的步驟,從活到死,再從死到活。
⑧可逆性聯想;
⑨步步有根據。
自學輔導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授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學生基本學會閱讀教材,理解詞義,概括段意。大約1至2周時間。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學會自學,養成自學習慣,適應自學輔導教學法。大約2個月。
第三階段:在學生比較適應自學輔導教學形式,初步養成自學習慣,並有一定自學能力後,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相對獨立性,大約半年到一年時間。
第四階段:使學生完全適應自學輔導教學法,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在自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獨立性。
自學輔導教學法是在數學教學中實驗的,1980年以後逐漸擴大到26個省市,實驗對象是各類學校初一到初三學生,成為全國性的教改活動。
2、嘗試教學法
江蘇省常州師范學校特級教師邱學華根據各地教師實踐,吸收國內外現代教學法的經驗,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研究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嘗試練習,然後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
嘗試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步驟,因此又稱五步教學法。
第一步:出示嘗試題。把認識客體和新問題呈現於學生面前,使認識的主體——學生處於積極活躍的探索狀態,激發其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與需要。
第二步:自學課本。由學習內驅力引起學生自學的興趣與願望。
第三步:嘗試練習。這是更活躍地解決問題的行動,學生從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提出有關信息,探索問題的解答。
第四步:學生討論。藉助學生相互啟發與交流,使其進一步獲得認識與培養能力。
第五步:教師講解。針對學生解題過程中迷惑之處以及求得最佳解題策略的慾望,重點講解,使學生初步重新組織起來的認知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鞏固。
在新課前,有基本訓練和導入新課;在新課後,有鞏固練習,即第二次嘗試練習、課堂作業、小結等環節。從五個步驟分析,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是把學生看作一個生動、活潑、積極、自覺的認識主體,是在教師指導下發揮主動性的探索者,在愉悅的情境中探求認知結果。這是它受到師生歡迎,在實踐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26個省市進行實驗,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讀議練講教學法
又稱「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是上海育才中學在教改實驗基礎上總結形成的。其特點是在「有領導的、茶館式的」開放性教學組織形式中,運用讀、議、練、講各種教學手段,求得多方面的教學效果。其中,「讀讀」是基礎,即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基本內容,找出問題,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議議」是關鍵,即組織學生在讀儀小組(由前後兩張課桌4位學生組成)中展開議論,通過互相啟發,理解內容,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議題可以是教師為加深學生理解而准備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閱讀時提出的問題。「練練」是應用,即學生思考和解答為加深理解、掌握學習內容而設計的練習,通過練達到消化、鞏固知識的目的,並培養能力與技能。「講講」貫穿於教學過程始終,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學生實際需要,可以對個別學生講,也可以對讀議小組或對全班講。通過教師的講,進行組織、啟發、引導、點撥、解惑、總結工作。講要注意針對性,有重點,畫龍點睛。
讀議練講教學法基本精神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運用這種教學法於理科教學中時,教師要把教學內容精心組織成幾個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讀書、議論、實驗觀察,推導出或歸納出某個規律或結論。在文科教學中,可採用評論式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發表見解評論。
在這種教學法中,習題作為新的知識概念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形成的問題,而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發展學生智力、能力的載體的作用,而不再是一種課後的負擔。
4、學導式教學法
黑龍江礦業學院等高校首先實踐、倡導的一種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把教學的重點心從教轉到學,教學中大部分時間由學生從事獨立學習的實踐活動。它的結構是四個環節:自學→解疑→精講→演練。
第一個環節:自學。
1、課前預習教材。通過預習,溫習教材中已知的知識,找出未知的新知識與難點。
2、課堂自學。依據課題內容多少難易,用5~10分鍾或更多時間,教師先提示要點與要求,或作出示範,提供範例;學生獨立自學教材,寫自學筆記,分析要點,試做例題,找出疑難問題。
第二個環節:解疑。學生討論、交流、查閱參考資料或工具書,教師進行個別輔導。也可以小組或大組專題討論,解決一般性的難點。一般用5~10分鍾。
第三個環節:精講。教師針對學生無力弄清的難點和關鍵進行精講,並且示範、演示、操作,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自己作出結論,培養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五種智力要素。可用5~10分鍾,或者更多時間。
第四個環節:演練。具體步驟是:學生通過思考把學習要點和心得寫入筆記;根據個人基礎精選習題演練;同學互相批改作業,教師指定學生上講台評改評分,學生訂正錯誤;小結,把學習內容系統化、概括化。演練是學導式教學法綜合開發學生智能的主要環節,一般用半節課至2節課。
運用學導式教學法,應注意區別年級高低、教材難易、學生基礎好差等不同情況,也要注意讓學生有個適應過程,逐步從以講為主轉變到以自學為主。
5、六課型單元教學法
武漢師范學院黎世法等通過對中學教與學的調查分析,運用最優化教學理論創造的一種教學方法,又稱「最優中學教學方式實驗法」。它的特點是綜合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把教學的主要環節改變為六種課型。同時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內在聯系,把教材分成若干教學單元,每單元依次按六種課型進行教學。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自學課。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及有關學習手段,在已有知識、技能基礎上,自覺主動地通過讀書、作業等方式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這是基礎課型。
(2)啟發課。教師從學生自學實際出發,突出並圍繞單元教學重點,講清學生自學課上尚未理解的共性問題,同時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培養智力能力。啟發課有精講、典型實驗、基本技能講解和演示等。
(3)復習課。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並使知識系統化、概括化,為靈活運用做准備。
(4)作業課。指導學生獨立地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形成新的技能技巧,促進智能發展。
(5)改錯課。指導學生分析作業中錯誤的原因,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認知。
(6)小結課。指導學生進一步把知識系統化、概括化,把技能綜合化、熟練化,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小結可以一個單元一次,也可以幾個單元一次。
六課型單元教學法的理論1979年提出後,許多省市的學校在語文、數學教學中開展實驗,取得顯著效果,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差生成績,發展優秀生等都很有效,受到歡迎。
6、引導發現法
上海師范大學附中等校實驗的教學方法。特點是根據教材的結構與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把教材劃分為一個一個發現過程,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主動地研究問題,總結規律,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過程分為:
1、科學劃分發現過程,確定教學要求;
2、精心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發現活動;
3、積極創設利於學生發現學習的情境,促使學生主動研究。
7、知識結構單元教學法
北京景山學校實驗的教學方法。特點是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單元進行教學,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提高獨立學習能力。一個單元的教學步驟分為
(1)明確要求,自學探索研究;
(2)重點講授;
(3)綜合訓練;
(4)自學小結
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在借鑒學習這些方法時應該注意:
①每種教學方法都是針對具體的目標、教材、學生而起作用的,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機械地照搬。
②許多方法已不單純是方法的改革,而是涉及到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結構才能取得效果。
③各種教學方法有自己獨特的結構與程序,但它們不是固定不變的,運用時不應將其程式化,必須適應具體情況和教師本身素質創造性地靈活運用。
④每種教學方法不是孤立地運用一種教學手段,往往要綜合多種教學手段,加以有機的組織運用。
⑤改革教學方法的關鍵是轉變教學觀念,如果教學觀念不轉變,任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都可能會被弄得走了樣。
8、「問題討論式」教學法
「問題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對教學內容用問題的形式概括、串聯、提引、梳理、深化。它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能力,啟迪智力,發展個性,提高質量的一種開放型教學方法。其一般程序包括:設置問題——討論——歸納——整理——反思。關鍵是設置問題。教師要依據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對教學內容設計出三套問題:一套預習思考題,一套課堂討論題,一套課後練習題。
9、「參與式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參與式教學就是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為此要求教師為學生留出參與的教學空白。
其方法大致可分為三步:
1、教師講授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師在這階段的任務是以最為簡潔明快、淺顯易懂的教學方法,講解基本概念、公式等。
2、學生參與階段,是參與式教學的主體。這時,教師給學生一套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題目,由淺而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去做題目。
3、宣布題目的答案,如果需要還可以附上解題過程。
此教學法優點:
第一,能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教學的重點。
第二,能使每個學生都能以其能力來掌握知識。
第三,能使兩極分化轉化為均等的不平衡,使每個學生思維都積極活動起來,克服了採用「啟發式」時常有學生被趕出課堂思維空間的弊端。
10、「自學五步法」教學法
「自學五步法」即一看,二讀,三想,四說,五寫。看,即讓學生看教師擬寫的自學提綱,或課文後面的有關練習題等,明確學習任務與要求;讀,是讓學生帶著「自學提綱」、「練習題」等,閱讀教材,了解、掌握教材內容;想,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想想還有哪些疑難的問題,以便在適當時候提出,師生討論解決。記,是讓學生用筆在教材上面畫不同符號標記。寫,是在筆記本或作業本上,寫一些必要的筆記或作業。
11、「五環節」教學法
五環節教學結構大體分為: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師生研討——驗證結論——實習作用。
(1)創設情境。其主要任務是提出問題,引進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復習舊知,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必要的准備。
(2)引導探索。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或看書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探索新知。
(3)師生研討。對於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引導他們開展討論,並應根據討論情況,不斷做一些適當的啟發或引導。
(4)驗證結論。師生的討論獲得結論以後,還可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或設計實驗等方法來驗證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5)實習作業。作業的布置要課內外一齊抓。課內作業一般要求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去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課外作業,除了用來鞏固、延伸、拓寬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為今後學習做准備的觀察、實驗等作業。
國外的教學方法:
1、美國的發現教學法
此法系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所倡導。發現學習的中心思想是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即教給兒童解決問題的各種策略,幫助他們知道如何著手學習,其目的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牢固掌握學科內容,成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
發現學習的過程一般是:教師創設一定情境,使學生在這個情境中產生矛盾;教師提出問題(課題),並提出一定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提出假設,學生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假設,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開辯論;對問題作出結論,獲得理論知識。
布魯納認為發現學習有四大益處:發揮智慧潛力,增進內在動機,培養學習技巧,增強記憶。
2、奧蘇伯爾接受式教學法
主要特點: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把學習材料加以內化。奧蘇伯爾認為,接受式應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3、斯金納程序式教學法
主要特點是:把教材按系統條理化,編成程序,讓學生按程序進行學習,最後達到學習的目標。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按自己的情況進行學習,適應個別差異,是一種較好的方式。
4、布盧姆掌握式教學法
主要特點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學生在掌握一部分知識後再進入下一段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為此,要經常進行測驗並予以矯正。
5、蘇聯的問題教學(或譯作研究問題式的教學)
此法系蘇聯教育家馬赫穆托夫、列爾涅爾、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導。運用問題教學法,教師應當創造問題情景(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組織集體討論解決問題情境的可能方法,證實結論的正確性,提出准備好的問題作業。學生則根據以前的經驗和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正確理解研究的原理,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研究性的實驗室作業,是問題教學的一種寶貴形式。學生在學校實驗園地上從事試驗活動,也具有研究問題的性質。
問題教學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培養創造性的學習認識活動能力,這種方法有助於獨立掌握知識。如果教材內容是指向形成相應科學領域的概念、規律、理論,而不是傳授實際知識,培養勞動活動的技能技巧;如果教材內容不是全新的,而是以前學過的東西合乎邏輯的繼續,學生可以在已知知識基礎上,獨立探索新知識;如果問題情境處於學生認識潛力的最近發展區,那麼,運用問題教學法就特別有效。
6、保加利亞的暗示法
此法系保加利亞心理學博士洛札諾夫倡導的。暗示教學的基本原則是:
①愉快而不緊張原則。要求使學生感到學習是滿足求知慾的一種快樂,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艱苦勞動。
②有意識和無意識統一的原則。要求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心理活動同時並存,並互相轉化。充分發揮人的智慧力,尤其是記憶潛力。
③暗示相互作用原則。要求師生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關系。
暗示法是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治療學的知識,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想像,調動潛意識積極作用,使學生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學習大量教材的一種教學方法。
7、「三層塔」教學法
美國學者比爾說,體現當前科學新動向的教學法應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講完一般的背景後,接著進行本門學科的訓練;
第二,運用本門學科的知識,解決這一領域的大量問題;
第三,各門學科通過共同的問題,互相聯系起來。
他稱此為「三層塔」——即試圖探索各門學科間的相互關系,從而給課程確定一個簡明的、系統的結構。這三個步驟同樣適用於文科教育、普通教育、專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他認為,上述各門學科的教學對概念化的強調將有所減弱,甚至會調和它們之間的區別。
8、個性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認識並發揮他們的長處,對於他們的短處進行引導教育,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並具有一點教學才能。
這一教學法目前在日本已被廣泛應用。在教學中日本教師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並總結出以下經驗:
①要充分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嘗到成功的滋味,知道自己具有學習數學的能力,因而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②教師要有威信,成為學生可信賴的朋友。學生有了問題就願意與教師交談,經教師啟發使學生不斷地學到新的東西。
③不論在哪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十分留意學生的個性,並據此進行教學。
對於能力較低的學生,在教學中要重視:
①盡量讓他們掌握基本計算技能;
②必須藉助具體例子,使他們理解概念;
③給出一般結論前,必須對它進行詳細說明;
④提到的數字(或圖形)必須寫(或畫)出來;
⑤比較長的命題必須逐條分開,進行分析。
9、直觀——操作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是用圖、表、式等種種用具進行直觀——操作教學,目的在於有利於學習概念和理解性質。
目前在日本使用較多的用具有投影機、幻燈機、各種模型、數字表、有色板、計算機等。
對於學具,要自己學生自己能獨立操作,從而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改變以紙和筆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為了使這種教學取得好效果,日本教師特別注意:
①盡可能多地使用教具、學具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進行思考;
②提倡學生自己做簡單學具,通過製作過程,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此外,還有程序教學法,演算法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從對當前學校所採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考察中,似乎可以得到下列三點帶有規律性的認識:
①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幾乎都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外還特別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②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述等方法,並沒有失去效用,它們在貫穿啟發精神的基礎上納入了當代的教學方法的體系。
③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也有其局限性。蘇聯巴班斯基提倡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可能性和教師本身運用各種方法的技巧來選擇教學方法,最優地配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反映了教學方法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是可取的。
拓展:現代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
語文課上那些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手把手教寫漢字
研究寫字教學好幾年了,目前,還沒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師的字寫得不好,或者說她捨不得下功夫,沒有彎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斷定,班級中的孩子,書寫一定不怎麼好,至少不會又快又好。「放鬆」這種細微的技巧,以及正確的書寫姿勢,真的不是教師講解,學生就可以掌握的。每節課,都要留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書寫。教師今天教幾個,明天教幾個,一個星期,來一個輪回。當然,個別比你寫得還好的,就不要去教了。一個學期,近20個輪回,絕大多數的孩子,書寫都會大有進步。
二、一句句教讀課文
不要老是讓學生自由讀、齊讀、賽讀、合作讀……你有沒有發現,出彩的永遠都是那幾個語言天賦比較好的孩子。剩餘的大多數,原地踏步,不斷重復,二沒有提升;少數幾個,到了小學畢業,六年時間,還不敢張嘴大聲讀書,別說正確流利有感情了。最好的辦法,是教師帶讀課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當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懶惰,不肯出聲音,可以讓全班站起來,誰的聲音響亮,可以先坐下。教師一邊教,一遍拍那些讀得好的同學的肩膀,示意他們坐下。你會發現,所有的學生都在讀,都在大聲朗讀,他們會模仿你的聲調、你的氣息、你的韻味、你的感覺……天長日久,他們就有了你朗讀的狀態,逐漸超越了你。堅持一年半載,我敢肯定,你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朗讀的高手。
三、背誦優美段落
不要把課堂肢解為無數細小的碎片,頭緒繁多,做不出成績。不要把背誦的任務全部放在課外。課堂上,要留出大塊的時間,讓孩子背誦。背誦一段話,真的不是三五分鍾就能解決的問題。我還是希望教師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順了,帶著孩子們理清線索,列一張思維導圖,按圖索驥,學生就能很快背誦下來。記憶力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記憶力,是需要打磨的。長時間不訓練,就像刀生銹了,也就報廢了。當然,最好是老師和學生一起背誦。挑戰老師,學生會更有興趣。
四、經常聽寫生字詞
生字詞的聽寫,至少每天2次,家裡一次,學校一次。當然,每次聽寫的數量,可以適當少一點,八個、十個都可以,復習的時候,可以更多一點。最好能有所選擇,挑選學生容易出錯的字詞,反復聽寫。要經常抽錯別字多的孩子,到黑板上書寫,對他們是一種激勵。聽寫後,立即改錯,哪怕接下來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改正錯別字,比其它事情重要得多。會就是會,不會就多寫幾遍,甚至造個句。一個經常寫錯別字的孩子,學習成績能好么?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被冠名為「灌輸」的教學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必須動起來。這些方法,所訓練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功。基本功的訓練,是不需要過多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扎實的訓練和持久的耐力。沒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你讓的書讀得再多,再能言善辯,哪怕是胸藏萬卷、口吐蓮花,也不過是綉花枕頭而已。你會發現,到了關鍵時刻,孩子們所學習到的那點方法、技巧,統統拿不出手。
曾有人評價我——你是把少得可憐的知識,運用到極致的人!我贊同。當然,我不以知識少為榮。但是,能把知識充分運用,確實是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的!不然,你所學的知識,永遠都僅僅是知識。
J. 教學理論有哪些種類,基本觀點是什麼
教學理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門理論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科學;它既要研究教學的現象、問題,揭示教學的一般規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規律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技術。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論,也是一種處方性和規范性的理論。
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
源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知識即道德」的傳統。這種理論認為教學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過知識積累自然形成的。為了實現道德目的,知識就成為教學的一切,依次便演繹出一種偏於知識授受為邏輯起點、從目的和手段進行展開的教學理論體系。這種理論的代表作有:蘇聯達尼洛夫等的《教學論》( 1957 )、斯卡特金主編的《中學教學論》(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學論稿》( 1985 )。這種理論的基本主張是:( 1 )知識——道德本位的目的觀。( 2 )知識授受的教學過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學內容。( 4 )語言呈示為主的教學方法。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
20 世紀初,以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J.B.Watson , 1878---1958 )為首發起的行為革命對心理學的發展進程影響很大。他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中指出,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純客觀的實驗分支,它的理論目標在於預見和控制行為。因此,把刺激---反應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學習即「刺激---反應」之間聯結的加強,教學的藝術在於如何安排強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自我教學單元、個別學習法和視聽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納(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學理論影響最大,其理論的基本主張為:
1、預期行為結果的教學目標。斯金納認為,「學習」即反應概率的變化;「理論」是對所觀察到的事實解釋;「學習理論」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變化的條件。他還認為人類與動物的行為可能取決於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決於結果性事件,所以我們可以安排各種各樣的反應結果,以決定和預見有機體的行為。根據行為主義原理,教學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學生的特定反應,所以教學目標越具體、越精確越好。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 B.S.Bloom , 1913---)等人的教育目標分類學與行為主義的基本假設是相一致的。
2、相倚組織的教學過程。所謂相倚組織,就是對強化刺激的系統控制。斯金納認為,學生的行為是受行為結果影響的,若要學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為反應,必須形成某種相倚關系,即在行為後有一種強化性的後果;倘若一種行為得不到強化,它就會消失。根據這一原理,形成了一種相倚組織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過程對學習環境的設置、課程材料的設計和學生行為的管理做出了系統的安排。
包括五個階段:
①具體說明最終的行為表現:確定並明確目標,具體說明想要得到的行為結果,制定測量和記錄行為的計劃;
②評估行為:觀察並記錄行為的頻率,如有必要,記錄行為的性質和當時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關系:做出有關環境安排的決定,選擇強化物和強化安排方式,確定最後的塑造行為的計劃;
④實施方案:安排環境並告知學生具體要求;
⑤評價方案:測量所想到的行為反應,重現原來的條件,測量行為,然後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簡單來看,行為主義者似乎關注的是「怎樣教」,而不是「教什麼」。事實上,根據行為科學的原理設計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麼,不教什麼,他們側重的是行為,並要以一種可以觀察、測量的形式來具體說明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
3、程序教學的方法。程序教學法是根據強化作用理論而來的。斯金納認為,對有機體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一種適當的陳述,必須始終具體說明三件事:反應發生的場合;反應本身;強化結果。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便是 「強化相倚關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cement)」。根據強化相倚關系,斯金納設計了兩種促使有機體行為變化所採用的技術:塑造和漸退。塑造是指通過安排特定的強化相倚關系使有機體做出他(它)們行為庫中原先不曾有過的復雜動作。漸退是指通過有差別的強化,緩慢地減少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的特徵,從而使有機體最終能對兩種只有很小差異的刺激做出有辨別的反應。斯金納對程序學習的處理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線式」,另一種程序學習的形式是 「分支式」 ,它較直線式復雜,通常包括一種多重選擇的格式,學生在被呈現若干信息之後,即要面臨多重選擇的問題,如果回答正確,便進入下一個信息系統,如果回答不正確,則給予補充信息。
程序教學的基本原則是:
①逐步前進(Step-by-Step Progression);
②經常反饋(Constant Feedback);
③及時強化(Immediate Enforcement);
④個別對待(Indivialized Approach)。
認知教學理論
認知心理學家批判行為主義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機體」,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上,認為是個體作用於環境,而不是環境引起人的行為,環境只是提供潛在刺激,至於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這取決於學習者內部的心理結構。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而不是刺激---反應連接的形成或行為習慣的加強或改變,教學就是促進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或改組。提出認知教學理論的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和奧蘇伯爾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布魯納的認知結構教學理論,
其理論的基本主張為:
1、理智發展的教學目標。布魯納認為,發展學生的智力應是教學的主要目的。他在《教育過程》中指出,必須要強調教育的質量和理智的目標,也就是說,教育不僅要培養成績優異的學生,而且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理智發展。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觀察技能、想像技能以及符號運算技能」。
具體為:
①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猜想的價值和可修正性,以實現試圖得出假設的激活效應;
②培養學生運用心智解決問題能力的信心;
③培養學生的自我促進;
④培養學生「經濟地運用心智」;
⑤培養理智的誠實。
2、動機---結構---序列---強化原則。布魯納提出了相應的四條教學原則:
第一,動機原則。學習取決於學生對學習的准備狀態和心理傾向。兒童對學習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學習的願望,問題在於教師如何利用兒童的這種自然傾向,激發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從而促進兒童智慧的發展。
第二,結構原則。即要選擇適當的知識結構,並選擇適合於學生認知結構的方式,才能促進學習。這意味著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知識結構應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匹配。
第三,程序原則。即要按最佳順序呈現教學內容。由於學生的發展水平、動機狀態、知識背景都可能會影響教學序列的作用,因此,如果發現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就需要隨時准備修正或改變教學序列。
第四,強化原則。即要讓學生適時地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應提供太多的強化,以免學生過於依賴教師的指點。另外,要逐漸從強調外部獎勵轉向內部獎勵。
3、學科知識結構。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知識都是一種結構性存在,知識結構本身具有理智發展的效力。他認為學習基本結構有四個好處:第一,如果學生知道了一門學科的基本結構或它的邏輯組織,就能理解這門學科;第二,如果學生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於學生把學習內容遷移到其他情景中去;第三,如果把教材組織成結構的形式,有助於學生記憶具體細節的知識;第四,如果給予學生適當的學習經驗和對結構的合理陳述,即便是年幼兒童也能學習高級的知識,從而縮小高級知識與初級知識之間的差距。
4、發現教學方法。布魯納認為,學生的認知發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認識程序。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教師的角色在於創設可讓學生自己學習的環境,而不是提供預先准備齊全的知識。因此,他極力倡導使用發現法,強調學習過程,強調直覺思維,強調內在動機,強調信息提取。
情感教學理論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人本主義作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崛起,力陳認知心理學的不足在於把人當做「冷血動物」,即沒有感情的人,主張心理學要想真正成為關於人的科學,應該探討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為、認知等從屬方面。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學習涉及到整個人,而不僅僅是為學習者提供事實。真正的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習者發現他自己獨特的品質,發現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特徵。教學的本質即促進,促進學生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 Carl.R.Rogers,1902-1987 )的非指導性教學就是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張是:
(1)教學目標,羅傑斯認為,最好的教育,目標應該是「充分發揮作用的人、自我發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實現的人」。
(2)非指導性教學過程。羅傑斯把心理咨詢的方法移植到教學中來,為形成促進學生學習的環境而構建了一種非指導性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過程以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為目標,包括五個階段:①確定幫助的情景,即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②探索問題,即鼓勵學生自己來界定問題,教師要接受學生的感情,必要時加以澄清;③形成見識,即讓學生討論問題,自由地發表看法,教師給學生提供幫助;④計劃和抉擇,即由學生計劃初步的決定,教師幫助學生澄清這些決定;⑤整合,即學生獲得較深刻的見識,並做出較為積極的行動,教師對此要予以支持。
(3)意義學習與非指導性學習。羅傑斯按照某種意義的連續,把學習分成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如記憶無意義的音節)只與心有關,它是發生在「頸部以上」的學習,沒有情感或個人的意義參與,它與全人無關。意義學習不是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累積的學習,而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式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這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主要包括四個要素:第一,學習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第二,學習是自我發起的,即使有推動力或刺激來自外界,但要求發現、獲得、掌握和領會的感覺是來自內部的;第三,學習是滲透性的;第四,學習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這種意義學習實際上就是一種非指導性學習。非指導性學習既是一種理論,又是一種實踐,它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理論假設是:每個人都有健康發展的自然趨向,有積極處理多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滿真誠、信任和理解的人際關系會促成健康發展潛能的實現。它的基本原則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安全感,他信任學生,同時感到學生同樣信任他,不能把學生當做「敵人」,倍加提防。課堂中的氣氛必須是融洽、真誠、開放、相互支持的,以使學生自由地表達個人想法,自己引導個人的思想、情緒,自然地顯示症結所在的情緒因素,並自己調整這種情緒的變化和決定變化的方向,從而改變相應的態度與行為。
(4)師生關系的品質。羅傑斯認為,教師作為「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表現為四個方面:①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什麼;②幫助學生安排適宜的學習活動與材料;③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④維持某種滋育學習過程的心理氣氛。羅傑斯認為,發揮促進者的作用,關鍵不在於課程設置、教師知識水平及視聽教具,而在於「促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的某些態度品質」。這種態度品質包括三個方面:真誠、接受、理解。他認為,真誠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所謂真誠就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坦誠相見、暢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虛偽,喜怒哀樂要完全溢於言表。所謂接受,有時也稱信任、獎賞,要求教師能夠完全接受學生碰到某一問題時表露出來的畏懼和猶豫,並且接受學生達到目的時的那種愜意。所謂理解,羅傑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詞,它是指教師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察或認識學生的所思、所言、所為,而不是用教師的標准及主觀的臆斷來「框套」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