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課例研究方法

課例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5 16:20:36

A. 如何確立一個有意義的課例研究主題

一、研究主題的特徵
1.源於現實。課例研究致力於以科學的研究手段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2.始於反思。教師雖身處現實的教學情境,但能否確定切實可行的研究主題?是否善於捕捉和提煉真實的課堂教學問題?還取決於其是否具備深刻的反思能力,課例研究的問題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個性的,但無論如何都是教師基於教學反思所發現的自己的問題。因此,課例研究主題必須能喚起教師的反思精神和問題意識。
3.具體可行。就像寫論文一樣,我們選擇的課例研究主題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從小處、細處、實處捕捉問題,選取具有較強可操作性並具備研究條件的主題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題大做」。
4.答案開放。課例研究是通過反思課堂現象與總結教學經驗來實現教學改進的。由於實踐問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紛繁復雜,研究問題的解決往往沒有已雀搏知的、明確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種解決方案,而且只能從歸納中生發。比如:一位數學教師試圖以「數學探究學習的要素」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然而有關探究碼漏學習的要素或環節的探討已有共識,如何在實踐中加以組織才應當是研究的重點。之後,該教師確定研究的主題為「數學探究情境的創設」,探討把學科內容轉化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為探究情境是與具體的學科內容聯系在一起的遲歲爛,其創設方式必然具有多樣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值得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深入開掘。

B. 請結合事例論述如何實施教育研究法

結合事例論述實施教育研究法的方法:

調查研究:教育調查研究就是圍繞教育問題,通過訪問、談話、問卷、測驗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有關的事實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從中概括出一定的結論或規律的教育實踐活動。

例如「城鎮小學高年級學生家庭作業現狀調查研究」。

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簡言之,就是以課堂作為案例進行的研究。具體而言,課例研究是一種研究者有明確目的,圍繞課堂教學的設計、實施及其他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活動收集資料,進行相關研究的教育實踐活動。

例如以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領銜的「課堂觀察研究」的「聽評課」實踐中對課例研究提出「五部分結構」,即「背景、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附件」等,基本體現了課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個案研究:個案研究,簡單說是針對單個對象的研究。個案研究體現在教育研究中,即研究者有目的地通過調查、實驗、觀察、訪談等方法,收集與單個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

敘事研究:所謂敘事,簡而言之,就是敘述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記錄事件與分析原因的過程。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有兩類:一是研究者敘自己的事,二是研究者敘別人的事。

C. 如何進行課堂觀察與課例研究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研究教與學最適當的場所,教師只要觀察課堂就會發現問題,就會針對問題去研究,教師在對問題思考之後就會產生了在此基礎上的教學行為,通過這樣周而復始地對教學行為進行研究,教師也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我認為進行課堂觀察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做好課堂觀察前的心理准備。每一個觀察者首先應本著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的誠懇態度,以學習者的身份來聽課觀察。 2、要全身心投入。觀察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就必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為課堂是瞬息萬變的,不可重復的,稍不留神就會錯失一個值得研究細節。 3、要掌握觀察要領。觀察課堂應從單一聽老師的「講」變為同時看學生的「學」,注重多角度觀察,注意觀察實際效果,觀察學生怎麼學,觀察教師怎麼引導學生學。 (1)聽:聽教師怎麼講,是否清楚明白,啟發是否得當,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思維及參與熱情。 (2)看:一看教師,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師生是否平等交流,教師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於學生學習;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是否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否得法,是否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能否發現,以及處理的是否巧妙。二看學生,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學生對本節內容是否感興趣,學生的參與度,對問題的思考深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華…… (3)想:對課堂教學水平的分析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現象的觀察上,更要進行思考和判斷,需要透過現象分析它的本質。如:老師的教育能力也體現在當學生出錯時能加以引導,學生答不出來時,老師能加以啟發和給予有效幫助。 (4)進入聽課角色。一是進入「學生」角色,用學生的眼光觀察課堂。從學生角度,按學生水平去聽課,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能否聽得懂,學得會?二是進入教師角色,聽課不是直接吸取知識,而是觀察、研究別人怎麼講課,這樣就要根據講課的內容和進程,把自己引入講課教師的角色,使自己處於教的情境中,即設身處地的想:這課要是我來上該怎樣教? 4、交流教育思想,產生教育智慧。聽完課後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翻翻聽課記錄,進行反復琢磨後,與執教者交流看法、建議,通過觀察課堂這一活動使雙方都獲益。

D. 什麼是課例

課例,也就是課堂教學實錄,或課堂教學紀實,它是真實紀錄教師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一種實用文體。

例如:作者聽了埋手一堂優秀教師的觀摩課,聽後感觸較深,認為這堂課較好地體現了某一種教育教學思想,有總結推廣的價值;或者作者自己上了一堂課,對教學改革有了切身的體會,想總結交流一下。

於是根據錄音錄像或者記錄稿彎拆嫌,把這堂課的教學過程、方法措施等加以整理寫出來,並適當加上評析說明,這就形成了一篇課堂教學的紀實性文章,即課例。

課例是教師研究課堂、改進教學、促進專業發展的最佳載體之一。



(4)課例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這里指的是課堂教學案例,它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御並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它比較詳細地敘述了一段具體的教學情節,一件發生過的事實,向人們提供人物、場合、過程、結果,引發大家的思索。它呈現特定的問題情境,探討產生的原因和影響,並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希望引發討論,從中體現一定的思想和理論。

參考資料:網路-教學課例

E.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一、理解「合作設計」的確切內涵

教案的設計也應是合作的成果。雖然我們有集體備課的良好傳統,但實踐中集體備課往往簡化為「上課教師匯報設計內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議」的過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協作互助、深度研討、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導致不能產生實質性的合作,只能是走過場。在課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設計要求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授課的最佳方式。為此,研究小組要從幾個方面來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各自初上這堂課時有哪些困難與樂趣,學生的表現如何;當前班組學生的基本情況;可採用的教科書及其它教材等等。

教案的合作設計有助於上課教師豐富自己對教學的理解,恰當地調整自己的最初設想。可以說,教案的合作設計實現了教師群體資源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可以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上課教師要把集體生成的統一認識不加批判的接受下來。合作設計不能以磨滅師生的獨特性為代價,每一個課堂中的師生都是具體的,上課教師要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體智慧的同時充分考慮自己的教情和班組的學情,根據實際情況修正原有的教學思路,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開展實證性的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起點。在傳統的教案設計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大都過於籠統,有時所表達的是整個學段或整個班組學生發展的一般特徵,甚至只是用「基於學生的興趣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等類似的一句話加以概括,這種分析對課堂教學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幾乎是當前我市教師的通病。

在教案設計階段,教師可以運用先測試或訪談等手段,開展實證性的調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興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等。教師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越有利於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案。

三、轉變教案的設計重點

課例研究致力於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豐富學生的見解」才是課例研究的核心追求。課例研究對學生學習的關注,要求教案設計必須突破傳統意義上只關注教師如何教的局面。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下,人們對傳統的只對教師教學行為加以規劃的單線型教案做了大膽革新,將其細化,分為兩欄:即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或添加「設計意圖」分為3欄。這種復線型的教案有意識地增加了教師對學生主體活動的設計,並將設計意圖也列在旁邊,有助於教師在課後進行反思。

F.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三----課堂觀察工具的開發

原載《人民教育》2010.23 安桂清 沈曉敏 課堂觀察是課例研究的中心環節,該環節提供反映教學效果的證據,是對教學進行反思和重新規劃的基礎。課堂觀察的重點是基於課例研究的主題而確立的,觀察重點一旦確立,就需要選取或開發適當的觀察工具。在傳統的教研活動中,教師進行課堂觀察的工具僅限於一本聽課筆記和一支筆,甚至連這些也沒有,只是為聽而聽,不知道要聽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去聽,聽完課後只是三言兩語地就課論課,潦草結束。這一方面表明傳統教研活動太過隨意,缺乏規范;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教研活動中有效的課堂觀察工具不可或缺。課例研究是教師群體的一種專業發展行為,為提升其研究品質,必須藉助有效的觀察工具來收集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的證據,以使隨後進行的教學反思和重新規劃有據可依。一、教案觀察表最直接的課堂觀察工具也許是教案。因為只要對照教師的教案,我們就可以了解在課堂的預設之外生成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樣改進原有的設計。在日本,教師通常都會帶著一份經合作設計達成共識的教案去觀課,以便在觀課過程中參考查對。如下表所示,教案觀察表是在復線型教案的基礎上開發的,「教學活動設計」與「預期行為」兩欄是復線型教案的設計內容,「非預期行為」包括學生的非預期行為及教師的非預期應對,是課堂觀察時觀察者重點記錄的內容,「提升空間」則是基於對非預期行為的分析提出課堂教學改進的建議。 以《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案片段為例,任課教師執教這一片段時,觀課教師發現一位學生的發言超出了教師的預期,他問道:「小蝌蚪為什麼先長出後腿?」教師一愣,顯然沒有意識到學生會問這樣的問題,於是他來不及思索,回答道:「這是它的生長規律決定的。」在課後研討時,教師們開始反思,任課教師對這一問題的應對是否恰當。經過討論,大家認為,在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時,如果只是簡單地把他們引向現代科學的自然秩序,那麼很有可能會阻斷他們繼續探索的熱情和動力。對學生所提問題的恰當回應才能使他們保持對問題持續的、鮮活的興趣,一個機智的教育者可以做到這一點。因此,當學生問「小蝌蚪為什麼先長出後腿」這一問題時,「啟發他們通過養蝌蚪觀察一下」或許是更為恰當的回應方式。顯然,作為課堂觀察的工具,復線型教案成為以學為中心的課例研究的有力支撐。畝缺教師教學研討的重心不再是單一的「怎樣教」,而是把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應對作為教學研討的重點。課例研究重心的轉移不僅可以豐富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更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策略,隨著教師專業知識的豐富和完善,教學改進亦成為現實。正如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所作的形象比喻,好的教學就如接住學生「投過來的球」,即「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並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而不是只注意自己教學的進度。二、觀察量表為改變傳統教研活動中教師僅憑印象和感覺開展教學研討的局面,課例研究小組通常會先根據觀察目的編制合理的量表以用作課堂觀察的記錄工具,而後在研討中依據觀察量表中的「數據」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提高課例研究的實證水平。在當前的課例研究中,觀察量表的使用較為廣泛。觀課教師在確定觀察點後,就可以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獨立或合作開發觀察量表,而後進入課堂,並在試用中不斷加以修正,最終形成科學的觀察工具。比如,觀課教師想了解學生的合作討論技能,就可以設計下列觀察量表,通過記錄技能的頻次了解小組成員對合作討論技能的理解與運用狀況,並據此對每個小組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需要說明的是,觀物隱察量表的使用要非常謹慎。首先,並不存在一個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課的觀察量表,每一位教師所面臨和所關心的教學問題都是具體的、不同的,因此他們根據自己對觀察點的理解和對自身教學特點的認識所編制的觀察量表也是具體的。當我們借鑒這些量表時,必須依據自身的需要對其作出修正,只是照搬他人的觀察量表,恐怕無法實現我們全部的觀察意圖。其次,在對觀察量表的統計結果進行解釋時,要對其所呈現的「數據」進行一種歷史性的考察,明確這些數據產生的背景和條件,防止被表面的數字所迷惑,以致對課堂教學做出錯誤的觀察結論。三、座位表座位表也是課例研究中課堂觀察的重要工具。在聽課前,觀摩教學的教師可迅螞辯以向任課教師要一份班級學生的座位表,以便在課堂觀察中利用座位表記錄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下面是一個班級的座位表:為方便觀課教師了解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困難所在,在座位表上可以用相應的符號對班級的學優生(如表中的「★」)和學困生(如表中的「▲」)進行標注,觀課教師在進行學生抽樣觀察時可以根據這些標注選擇恰當的觀察對象。當然,對座位表的應用也有許多變式。有的教師在座位表上記錄前一節課學生的反應或在作業本中表達的想法、觀點等,有的則在座位表中預設學生可能持有的解題方法或對事物的觀點,並標注持不同觀點學生進行互動的方式。有時座位表會同復線型教案相結合:中間是教案,兩邊是座位表。這樣可以更為詳細地呈現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教師對其反應所作出的應對。座位表不僅反映學生個體的狀況,還將整個班級學生在經驗和認識上的聯系、沖突以及互動學習的方式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執教教師和觀課教師面前,為課例研究中的群體反思提供了具體而真實的素材。由於教師的研討話語貼近教學的實況,教師的所思所悟紮根實踐,教學改進也隨之具有了可能性。四、姓名牌姓名牌是一種在討論課上使用的工具,在日本的課堂中被廣泛應用。通常在討論課上教師會呈現一個事物或現象,從而引發學生各種觀點的碰撞。討論時,教師會在黑板上劃分兩個代表不同觀點的區域,學生將自己的磁性姓名牌貼在某個區域內表明自己最初的立場,並出示自己選擇這一立場的事實依據。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移動姓名牌,以表明自己立場的改變並說明理由。在課例研究中,執教教師或觀課教師也可以利用姓名牌記錄學生觀點的變化和學習的過程。下面所呈現的是一個日本小學社會課上的例子,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姓名牌的妙用。在這堂社會課上,學生們對「根岸灣的填海造地」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教師要求每位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於是第一次姓名牌位置圖就形成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站在同一立場上的學生,姓名牌的位置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如上圖所示:富山是強硬的贊成派,宇和島則是堅決的反對派,而佐佐木等人則是中立派。隨著研討的深入,姓名牌的位置會發生個性化的移動。這種移動表明學生們的認識在發生改變,而認識的改變及深化卻反映了學生的視野在不斷擴展。同座位表一樣,姓名牌的使用也為課例研究研討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事實材料的支撐。 五、觀察者自身作為觀察工具以上所呈現的課堂觀察工具都具有一定的結構,但是我們始終都不要忘記在課例研究中還有一種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用語言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加以詳細描述的記錄方式。描述以觀察者自身作為工具,通過觀察者的語言記錄並揭示其所探究的現象。描述可以延緩觀察者對課堂教學的簡單分類,使學生學習時的具體情境在教學研討時重新浮現出來,從而為課例研究小組提供與情境對話的機會。雖然描述不能直接產生答案或解決辦法,但是能給予我們思考的空間,在本質上,描述致力於對人性的洞察、理解和期待。下面是一位觀察者對《黃山怪石》一課的教學片段所作的描述:老師讓學生在各種怪石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課堂開始活躍起來。有的孩子喜歡「猴子觀海」,因為平時喜歡孫悟空;有的孩子喜歡「神仙曬靴」,因為喜歡曬太陽……教室里響起了零落卻令人愉悅的孩子的笑聲。在談到「金雞叫天都」這塊石頭時,一位小男孩站起來,「有三點」,他一邊解釋,一邊豎起三根手指,「第一我喜歡黃色;第二我老家沒有鬧鍾,要靠雞來報時;還有就是……」說到這,他忍不住笑起來,邊笑邊說:「我也喜歡吃雞肉。」零落的笑聲連成了一小片。但老師顯然對孩子們的回答有點不滿,「大家剛才說為什麼喜歡怪石時,很多都提到了吃的或玩的。我們之所以喜歡它們,更應該是因為課文把它們描寫得美啊,對不對?所以……」教師指著剛才的小男孩說:「你應該說四點!」小男孩坐了下來,伸手在自己的額頭重重拍了一下。描述讓課堂教學的真實場景在我們面前展現,從而啟發我們去思考現象背後的意義。在上述片段中,學生因為從未見過真實的黃山怪石,所以只能從自身的經驗、體驗出發來談論喜歡的理由。雖然學生表達了自我認識的多樣性與真實性,但對教師而言,與文本的寫作意圖相比,學生的回答顯然沒有切中主題。為維護書本知識的權威性,教師最終把所謂正確的觀點強加給學生。面對制度化、權威化的課程知識,很多時候他們會想當然地貶抑學生,把他們的個人話語視為淺薄之論,理直氣壯地用自己的觀念覆蓋學生的觀念,並且篤信自己的觀念才是他們值得擁有的。在課後研討時,教師們意識到這類現象在課堂中經常發生。大家討論了這種做法的危害性,最終將其定性為一種對學生的「暴力」行為,因為在這種粗暴的態度與冷漠的知識的裹挾中,學生心靈的豐富性、復雜性、獨特性以及無限可能性無可避免地走向萎縮。透過對這一片段的描述和解讀,我們可以發現描述性語言有助於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與復雜性,有助於我們從廣泛的聯系中探究教學情境的意義。因此,對課例研究而言,結構化的課堂觀察與非結構化的課堂觀察應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隨著課例研究的深入,期待教師們創造出更多有效的課堂觀察工具。

G. 如何開展課例研究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人員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課例研究主要圍繞一節課展開,研究「如何上好一節課」,重點解決上這一課中存在的某些教學問題,聚焦於促進學生的真實發展,把研究融入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全過程。即以一節課的全程或片段作為案例進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處或是不足之處,或者說是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特定教學問題的深刻反思及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過程。例如: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才體現新課標教學理念?課堂探究活動如何組織才有效?各種類型的課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類型特徵的教學班課堂教學如何組織?……。
一、課例研究的起源
課例研究起源於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產生於醫學領域,後來哈佛商學院將案例研究引入教學領域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都要研究300多個案例,因此而獲得巨大成功,並為其它領域所借鑒。中小學教育教學借鑒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課例研究」。
二、課例研究的基本特點、目的、意義
特點:以反思為前提、以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問題為對象、以互動對話為特徵、以行為改變為目的的教學研究。需要用「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課例充當研究的載體。
目的:校本研修中的課例研究不僅關注文本學習和相互討論,而且更多地關注教學行為的改進。
意義:課例研究的優勢在於:克服了以往教研課的盲目性。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進行研討。課例研究為教研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研討過程的平台,教師共同探討,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與困惑,整個過程就是教師積極參與的一種互助互學過程。
三、課例研究的類型
1、問題式課例研究:通過定性或定量觀察,以歸納的方式發現和整理而直接獲得,然後從中找到有研究價值的、能夠鏈接新課程理念的典型問題,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和行動(歸納法)。
2、主題式課例研究:預先由學校或教研組通過調查研究等方式,發現和梳理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課例主題,然後,組織教師聯系主題進行觀課,重點揭示教師教學行為中與主題相關聯的問題(演繹法)。
3、混合式課例研究:上述兩種方式並不是截然分開,在課例研究的過程中,往往交織在一起。例如,以課堂觀察的方式,發現和歸納出一批問題,從中找到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形成課例;若課例問題具有共性特點(多數教師共同困惑或感興趣的、跨學科的),便形成了某個主題;組織教師繼續圍繞主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課例研究
四、主題式課例研究
(一)、「主題式」課例研究活動程序。
1、主題確定。
研究始於問題,只有選擇了一個好的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主題式」 課例研究活動才能得以有效實施。因此,各校要圍繞有效教學的課題,選擇一個具體可操作的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
2、主題學習。
主題確立後,就要圍繞主題開展有針對性地學習。通過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提煉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具體的學習方式有三種:
(1)讀書
圍繞主題選擇相關的教育刊物、教育專著等文字資料進行學習。其中,學習教育理論刊物和教育專著,主要是尋找理論基礎,學習各省教育是收集他人解決類似問題的的實踐經驗。
(2)讀圖
圍繞主題選擇針對性強的名師示範課錄像、影碟等影音資料進行學習。主要是為研究者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教學情景與方法。
(3)讀人
圍繞主題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或與同學科教師及業務指導部門的教研人員進行的研究沙龍等活動。
學習可採用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H. 怎樣進行課例研究

當我們談到「課例」,其實有兩種潛在的對象指代:一種認識是指「課例研究」中的載體,即涉及課堂教學內容的那個實例被稱之為「課例」。

課例研究的步驟:

1、發現問題。

記得國外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想要將課題研究做好,選題是關鍵,而如何選到適合的課題呢?與教師平時的積累離不開,也就是說教師要有問題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一定要多發現,多反思。

2、制定研究方法。

問題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稱為新-輪的關鍵所在, 教師做螞沖滾小課題研究要充分謙虛的借鑒他人的研究經驗,在其基礎上提出問題的解決辦判嫌法。

3、按照方法解決問題。

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確定後,就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教師所針對的對象可能存在很多個體,研究方法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個體,所以教師要在反復試驗後才能找到做適合的研究方法。

4、總結研究過程。

對小課題結果的總結形式沒有大課題那樣嚴格的要求,小課題的形式多樣化,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說白了就是將研究的實踐過程轉化為理論文字形式。

5、實踐運用。

將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I. 課例研究有什麼作用

課例研究培訓有什麼作用? 「課例研究」是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師培訓活動方式,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是一種以「課例」為載體,以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問題為對象、以互動對話為特徵、以行為改變為目的教學研究。它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滲透或融入教學全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所以課例研究是一種「教學與研究一體化」、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是走教師培訓共同體之路充滿生機活力的力量源泉。一、課例研究為教師培訓提供專業實踐的理論依據教師專業本質上是一種學科教育能力。從實踐邏輯角度來看,教師專業實踐通常是有備課、說課、上課、評課、議課等構成,教師的學科教育能力也需要通過這些教師專業實踐來完成的。而課例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提出問題——研讀教材——設計教案——行動實踐——觀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訂教案——再行動實踐」的循環使教學實踐經歷「合理化」的過程,「合理化」的實質是使教學實踐在理性的「設計教案」和「反思提升」之下不斷趨於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和諧統一。其中「提出問題」是方向,「觀察交流」是專業成長共同體的途徑,「反思提升」是目標,關鍵就在於通過理性地追問實踐對象「是什麼樣的」來指導實踐、解釋實踐,從而使實踐從經驗性的直觀、直覺層面得到提升。「課例研究」使教師收獲的不只是一節課的教學經驗,而且還有分析教學問題、解釋教學現象的理性知識和眼光。二、「課例研究」有利於激發教師研究教材的興趣 課標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極有利的豐富資源,它不僅決定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提供了教與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和方法,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關鍵是教師對教材的研究和把握,所以千重要萬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由於「課例研究」是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教師要全過程的參與,就必須首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否者就無法與人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知識體系,編寫意圖,編排特點,學習的重難點,隱含的思想方法,呈現的教與學的方式及習題的練習功能,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都要進行研學,瞭然於胸,運用自如,為參與研討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此激發教師研究教材的興趣。三、「課例研究」有利於助推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教師專業化,簡而言之,就是「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以及教師群體為爭取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而進行努力的過程」,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由於「課例研究」活動方式是圍繞一個主題,以同伴成員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以專業研究人員的點評、輔導為輔,在教案設計上盡量追求完美,是比較成功的課例;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課或圍繞一節課的系列教學活動;是一種教學全景實錄,真實、具體、完整,具有動態化。所以在課例研究中,教師能通過實踐、觀摩、反思、交流、探討等活動,實現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共同探索、共享生命體驗的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的過程,助推了教師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四、「課例研究」增強了教師科研的意識 教育科研就是運用教育科學和學科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一種實踐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課程改革要求的大背景下,作為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教師,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而是「教書育人」,是一門對教材、教法、專業技能、專業理論要求很高的職業,應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教育能力和學習能力,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教師從「經驗型」到「專家型」,由「辛苦型」向「創造型」角色的轉換是當今教育發展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因為「課例研究」 是一種「教學與研究一體化」的活動形式,是教師群體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以研究教學,改進教學為己任,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課例研究」意味著課堂不僅要成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為教師同行或教研專業人員共同討論的領域,其出發點和歸宿是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實現有效教學,讓課堂回歸真實的教學生活,解決課堂教學的實踐問題。在課例研究實踐中有時會產生極富生命力的「一閃念」,這個一閃念或許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所以增強了教師科研的意識,提升了教師教學實踐的智慧。總之,教師培訓的途徑是形式多樣、方法靈活,需要結合不同區域、不同教師、不同環境等因素進行研究和探討。以課例研究引領,教師群體通過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研究,就能形成和諧互動的教師培訓專業成長共同體。

J. 怎樣做課例研修

課例研修是一種重要的行動研究方法,通過課堂教學,採用課堂研究的方法與技術手段,進行持續學習與持續實踐。我逐漸認識到:課例研修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研究形式,她的價值並不是讓我們去探尋普遍規律的教育認識,而是在此過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學更加優化。而且,她讓我們慢慢養成一些研究型教師的專業素養:悉心觀察、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於反思。「課例研修」盡管現在做起來在時間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長遠來看,這是這樣的打磨,才可以讓我們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教師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的簡稱,校本教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著眼於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推動新課程的順利實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一種「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教學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師個體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師集體在教學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經驗分享和學術互助;「專業引領」——專業研究人員對改衫校本教研的專業指導和支持。課例研究完全具有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種形式,目標指向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在「同課異構」的課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該校採取的方式是:分年級商定出相同的課文,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設計,各自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聽完課後集體進行分析研討,通過這樣的活動旨在引導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課程設計、分析學生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師適度指導、學生主動參與。

第一輪的聽課、評課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一輪課下來,在教學同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師雖然教學風格各異,教學特點不盡相同,但都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在課後的研討中,老師們通過比較、分析、肯定、否定,不斷思考自己襪緩和他人的教學,從而揚長避短,各取所需。同時也提出值得關注、探討的問題,例如:「怎樣做到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識字教學的游戲活動很多,但什麼樣的游戲策略更有效?」老師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出謀劃策,尤其是研究人中同提供有效的策略,為第二輪聽課、評課夯實了基礎。接下來的再次設計、聽課,主要針對第一輪聽課中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改進策略,促使教師行為進一步改進,以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這樣的課例研究形式從比較教學設計、課堂試銷、到告殲模研討反思教學出現的種種問題,到提出改進策略並付諸行動,再次實踐,再次反思,老師們在設計——行動——反思——行動——反思中,經歷了先實踐,再反思,再進行理論升華,再實踐的過程,不斷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了實踐智慧。

閱讀全文

與課例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氧化鈣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14
縫紉機皮帶安裝方法 瀏覽:961
正確的站姿腿部鍛煉方法 瀏覽:470
養生雞蛋的食用方法 瀏覽:430
小雞搬磚新方法視頻 瀏覽:220
線稿設計圖起稿方法研究 瀏覽:466
v20手機卡頓解決方法 瀏覽:790
湖南國珍松花鈣奶粉食用方法 瀏覽:6
土星環的質量計算方法 瀏覽:603
寶寶簡單收驚方法 瀏覽:396
政府預算的編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899
哈爾濱高三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51
一次性口腔通氣道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57
單杠背闊肌的鍛煉方法 瀏覽:38
木糖醇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瀏覽:933
讀懂課文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9
4d的改善方法報告怎麼寫 瀏覽:464
預制樓板安裝灌注的施工方法 瀏覽:953
高分復習方法視頻 瀏覽:640
豬皮凍用什麼方法熬最好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