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

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

發布時間:2023-05-15 08:53:31

① 研究目的怎麼寫範例

研究目的模板:

1、針對……的研究有利於加強對……機理(或者是:影響,特點,作用)的認識,可以完善有關……的研究。

2、(舉出具體的論文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改善,研究流程有待進一步簡化。

3、……問題的解決,可以改善……的研究現狀,進一步擴大……的研究范圍。

選題意義模板:

1、對(具體的課題名稱)的研究有……價值。

(1)(自己的課題)的研究可以擴展……學界對這一……研究的'認識,推進與之相關的……的研究及相關的……研究進程。脊慧

(2)從……的角度對……進行研究,利用……提出的……理論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突破正野猛了傳統的利用……理論從……的角度去研究……的模式,使……的研究能從一個新的角度退出目前的研究進展。

2、對(社會相關應用方面)的價值。

(1)……的研究有助於……改善目前社會上主流的……方法。

(2)對……(教學/應用/實踐)也有……啟示,能舉橋擴寬人們的眼界,促使人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② 論文第一階段總結

論文第一階段總結

在寫論文的時候,要進行階段性的總結,你知道論文第一階段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整理的論文第一階段總結,歡迎閱讀。

論文第一階段總結一

一、論文基本情況

本論文是延安市基礎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論文,論文題目是「高中數學數列教學策略研究」。數列是高考中的一個重點考察內容,但數學的內容多,難度大,學生學習困難重重。論文組針對高中學生數列難學,公式性質神褲多,學生對公式理解不透徹,推理能力弱,轉化不到位等問題,論文組成員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構建了「三線五環節」的自主學習線:「三線」指的是教師線、問題線、學生線。教師和學生線都是圍繞問題線展開,三線互相關聯;「五環節」指的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鞏固提高——反思總結。遵循論文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搜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通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案和步驟。完成了黃龍縣中學高二(3、4)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情況與匯總,為本論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踐和調查中詳細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做好對照分析,詳細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數據和資料等,如學生的作業,導學案,測試卷等,有什麼發現,及時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論文負責人應有意識地收集和保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的過程性研究,及時形成階段性小結。

5、整合法:論文組全體成員,分工協作,集體匯總。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1)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閱讀了國內外學者近年來在數列方面的研究成果,還學習了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在學習過程脊瞎扒中,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後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中得到充實。

(2)組織論文組教師,針對學生的學情,研究並制定了數列教學計劃,組織集體備課,上課例研究課,形成教學課例。論文組成員還探討了新課改標准下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召開論文組成員會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開展工作。

三個月以來,論文組共召開2次會議,即於20**年9月召開全體論文組成員第一次會議,組建研究隊伍,成立論文組,明確論文研究內容,落實研究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到人;10月召開第二次論文組會議,此次是由論文組負責人組織,與承擔論文任務教師碰頭,安排問卷調查工作,了解論文進展情況。

3、在學校開展高中生數學學習情況調查。

20**年10月,問卷調查負責人王明設計出「數學學習興趣問卷調查」及「數學合作學習情況問卷調查」,於10月下旬,在黃龍縣中學對高二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為下一步論文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一)、反思教學模式

開學不久,論文組成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論文實施方案,明確本階段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生研討的自主性、探究性、多維性。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數學學習的興趣。

構建了「三線五環節」的自主學習線:「三線」指的是教師線、問題線、學生線。教師和學生線都是圍繞問題線展開,三線互相關聯;「五環節」指的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鞏固提高——反思總結。

(二)、課堂教學研究過程診斷

高中生數列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數列這一模塊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課程進度的安排,論文組發現:

(1)從教材內容來看,數列課程單元課時不緊、內容偏少。但需要補充的較多,最後課時非常緊,容量非常多。

(2)求數列的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櫻昌,這兩個模塊學習難度較大,尤其是錯位相減法和裂相求和法,學生學習起來非常的困難。

通過對學生作業,導學案中錯題內容的分析以及課堂表現發現,學習數列困難主要表現在:

(1)普遍性錯誤中多數為策略性錯誤;

(2)一貫性錯誤中多數為心理性錯誤;

(3)學業成級低的學生頻發知識性錯誤。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 學生學習數列困難主要體現在:(1)儲備知識不足、計算功底較弱;(2)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策略錯誤;(3)從心理上害怕數學、學習習慣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可分為:(1)習慣與能力的.因素;(2)策略與方法的因素;(3)課程與習題的因素。

(三)、研究的形式

1 、動手實踐,反思教學。在數列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交流心得感悟,提高教學效率,全面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通過集體備課,一課兩上,同課異構,上課,說課,評課,寫出教後反思及相關論文。

2、評價改進,完善方法。論文組在備課,教學和評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做了改進和完善;能及時正視、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和誤區。

(四)、論文研究的再認識

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論文組初步確立了論文研究過程,即:依據理論——過程實踐——理論驗證。

在新一輪課改要求的大前提下,我們根據本校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課改實驗,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策略,重視指導性學習過程診斷評價,形成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師生以及小組討論總結。論文組負責實踐教學的教師,平時對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績、學習習慣,學生的個性、教學方式、教學環節,自覺進行有效反思總結,初步形成了有效教學模式。

(五)、教研中的進步

論文組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所改觀,在課堂實踐中能遵循新一輪課改的要求,基本上能夠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都能夠立足於學生。

關注學生思維的起始點、需求點、優勢點,因勢利導,注重啟發,讓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從引課到探究新知,再到鞏固練習,最後的課堂總結,都要讓學生親身體驗總結。在教學中大膽嘗試用兵教兵、兵練兵、結對子、作業互改互評互鑒等豐富多樣的教學過程環節方法、教學環節方法,激勵學生們願學樂學會學專題數學的意識。

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在備課組中說課、評課的效率明顯提高了,現在能有效說議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在集體備課中,備課組成員能夠注重討論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分散重難點、如何給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評估學情,與組內實現資源共享,集眾人智慧於一堂,互相學習的意識增強了。

(六)、科研意識的增強

論文組在准備階段有收獲但也發現了新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小組學習分工不明確,組長代勞學習多 。

(2)如何用「兵教兵,兵帶兵」。

(3)後進生學習展示的時間少。

(4)群體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主要依靠班級極少數人。

(5)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是課內還應在課外

(6)能否探索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

上述方面問題的突破是論文組實施教學過程,實現高效課堂教學至關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教學科研上必須借鑒和和運用的。

五、論文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論文組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探索,在實踐中也摸索了一段時間。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對本論文的研究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要進一步藉助於遠程培訓、網路教研、自學等途徑努力提高教師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更需要專家的專業引領,對我們的研究作出適時評價,為我們研究指明方向。

在論文研究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論文組教師對論文研究的積極性不夠,論文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於論文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論文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論文研究只是蜻蜓點水。

2、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大家注重課堂教學,無論是備課准備教學方面還是課堂教學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功夫,但對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學生的導學案上面的學習反思沒有及時整理,對學習資源沒有及時整理。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針對論文研究的現狀,我們提出了今後論文研究的大致設想:

1、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論文研究的深度。

在今後的論文研究中,我們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論文研究氛圍。在原有論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論文研究,對論文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論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適當調整研究方向,使論文的研究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認識自己論文研究的意圖,從而為論文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實的基礎。

2、加強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上課過程中,可以嘗試同課頭任課教師進行 「同課異構式」教學,然後進行及時測評,多次反復之後,再進行階段性考評;課下要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促進教師思想轉變,讓論文研究處於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多媒體資源教學,增加教學容量,重新組織教材知識結構網路,探索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應用多媒體還能便於增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強化實踐研究。

論文組組織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和「同課異構」的觀摩與研討。上好論文實踐研究課,初步形成教學課例。

4、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及時整理教學課例、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學習小結和學習反思,經驗總結等。通過探究與分析,撰寫有價值的關於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和研究報告。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同時通過探究,能初步使學生在興趣中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6、整理和歸納階段性論文資料,建立論文分項檔案。

教學課例、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學習小結和學習反思、經驗總結、活動記錄、調查表、評價表和活動小結等的保存和整理。將選出的優秀課例、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分類管理。

論文第一階段總結二

目前了解的內容:

1、 知道的演算法:三角網路法、曲面樣條法、按距離加權平均法、趨勢面法;克里金演算法;隨機建模(基於目標和基於象元?)

2、 隨機建模中基於目標建模:相過度模擬、序貫知識模擬、指示克里金、截斷高斯模擬、神經網路模擬、人工定義。

3、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如CAD,Mico Station、Surfer)進行繪圖。

4、開發二維地質圖件繪制的相關軟體,實現資料庫管理,數據錄入、計算與共享。

5、基於GIS的地質剖面圖繪制系統;

6、基於鑽孔信息的三維數據的二維表達和制圖。

7、利用計算機的各種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及地質斷層、褶皺等復雜地質構造的數學處理。

研究的主要內容:數據模型、空間查詢、空間分析、資料庫、以及可視化。

主要應用領域:城市、礦山、石油、管網、環境等。

不了解的內容:

1、幾種演算法的具體內容,不明白?

2、利用GIS,我能在地質建模領域中做什麼?怎麼做?

3、資料收集內容是不是偏了?

;

③ 如何激發農村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案例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改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制約下,課堂教學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節,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嚴重脫節。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個性壓抑,學習效率低下,學生的學習潛力難以得到發揮,課堂教學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面對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面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我校教師都迫切希望改變如今的課堂教學現狀,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總之,開展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尋找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能促使教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揭示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於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促進學校發展都具有很高的實踐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合理配置數學教學活動中原有的與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本課題研究能較好地推進學校課程改革的步伐,同時切實解決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華而不實」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培養一批觀念新、業務素質高、實驗操作能力強的教學骨幹教師。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堂教學是中學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開放性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在實施課堂教學中,應把「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創新思維習慣,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創新思維習慣以及收集、分析、判斷處理信息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視為主要研究目標。應把如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育參與熱情,鍛煉研究能力作為研究的重點。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全面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育教學質量。
本課題預定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研究:
一是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研究;
二是分析影響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
三是探索激發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策略。
五、課題研究的措施
(一)活動方式
本課題組將研究的整個過程定位在「研究、學習、實踐」這三者結合點上,要求每學期應針對所研究的內容,寫好一份階段性研究計劃,作好一次專題匯報,搞好一節或幾節優質研究課,寫好一份階段性研究總結,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積累一些研究資料,撰寫一篇或多篇有價值的研究論文,以完善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達到過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前階段的主要工作
從開題到現在,課題研究已歷時一年多,全體成員能統一認識,明確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自覺地把課題研究與自身成長結合起來,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行為。通過學習和研究文獻進一步認識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我們通過調查、分析和課題論證,積極撰寫了立項報告,該報告受到有關領導的肯定與好評。
從開題以來,在學校和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全體成員能緊緊圍繞課題目標,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實驗。到目前為止,基本能堅持每兩周開展一次研究課,形成教學反思案例10多份;全體成員能積極撰寫相關論文,已發表或獲獎的論文有2篇;形成教學課件20多個;自製教具2 件。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全體成員的教科研意識大大加強,能在教學中積極「反思」,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由學生對教師的評議表可見)、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改變。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及相關資料,了解目前國內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研究的程度等材料,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教學理念。
2、行動研究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學採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具學具、課件的製作等進行設計,並在實踐中驗證,發現問題不斷改進。
3、經驗總結法。對課題方案實施中及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從理論的高度進行歸納與分析,形成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和實際經驗,指導課題改革的實踐。
六、研究重點與策略(前階段研究的重點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具體策略)
本課題前階段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調查影響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及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個方面具體研究對策。
1、調查影響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
通過調查問卷反饋分析,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主要有:小學基礎薄弱,畏難情緒,師生關系不和諧等,其中小學基礎薄弱和畏難佔80%以上。對數學學習很感興趣的同學分析來看,他們充滿自信,對學好數學不怕困難且很有信心。因此克服畏難情緒、培養自信心是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點。
2、研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
(1)分層教學
七年級一進校,對每位學生都定位為C組,經過一段時間,對照標准將部分同學提升為B組,再過一段時間,將一批最優秀的學生提升為A組。並說明組別不是終生制的,每月調整。從而形成了一個可進可退的競爭機制,實際中看到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調動了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即設計出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其中基本要求一致,習題技巧分三個層次,分別與三個層次學生的水平相適應。課後布置作業也是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是布置課後作業切勿一刀切,否則會使C組學生吃不消,導致抄襲作業,而使A組學生吃不飽。為此布置課後作業同樣要有層次性,作業量與難易程度要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相適應。一般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每位學生都應完成的基礎題,選做題只要求A組和B組學生完成。
這樣通過分層次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同時也避免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有利於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教師分層指導和個別輔導。
(2)、小組合作,相互競爭。
首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六人一組,各組中三層次學生搭配,課堂教學中,探究活動明確分工,輪流發言,以優帶差。每天課堂開展小組競賽,形式多樣,並設置優秀小組獎、最快進步獎、優秀個人獎等,通過小組合作,C組學生也有了充分的表現機會,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3)、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中的聲音和鮮艷的色彩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改變數學課堂單調、枯燥的形式,特別是課件中的動畫演示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利於教師解釋一些棘手的問題。據調查,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多媒體課更感興趣。
(4)、建立成長記錄袋。
七年級開學初,學生每人發一個成長記錄袋,內容包括:每次數學測驗分數,想對老師說的心裡話,我的下一個奮斗目標,數學小論文,成敗史,獲得的榮譽,老師的誇獎,學習心得等。通過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變化,制定一個個短期的奮斗目標,記錄老師對我的誇獎等等,學生能通過一個個小的成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通過一次次失敗總結經驗,及時糾正錯誤。據調查,部分學生就是從建立成長記錄袋中逐步樹立信心,從而提高了興趣。
七、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
1.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通過多樣性、實效性的學習 ,達到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支撐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的目的。09年4月邱良志老師參加在安慶市舉行的《安徽省級課題研究工作年會》、邱良志老師參加全國《新課程新精彩名師數學課》觀摩活動。邱良志老師的論文《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體驗》獲明光市二等獎。邱良志老師的《探索激發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參加省級論文交流。朱家選老師的論文《關於農村中學數學教育的「憂患與希望」》獲明光市一等獎。
2.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沈曉理老師在蘇巷分會組織的數學優秀課評比活動中獲二等獎,邱良志老師參加08年滁州市教壇新星評比,陳培富老師獲明光市教學能手稱號等。
3.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了,喜歡數學的人數多了。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參與數學活動。
4、形成了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1)分層教學。通過分層次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同時也避免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有利於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教師分層指導和個別輔導。
(2)小組合作,相互競爭。將班級學生分成六人一組,各組中三層次學生搭配,課堂教學中,探究活動明確分工,輪流發言,以優帶差,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3)、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中的聲音和鮮艷的色彩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改變數學課堂單調、枯燥的形式,特別是課件中的動畫演示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利於教師解釋一些棘手的問題。據調查,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多媒體課更感興趣。(4)、建立成長記錄袋。學生每人一個成長記錄袋,內容包括:每次數學測驗分數,想對老師說的心裡話,我的下一個奮斗目標,數學小論文,成敗史,獲得的榮譽,老師的誇獎,學習心得等。通過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變化,制定一個個短期的奮斗目標,學生能通過一個個小的成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八、保障措施
學校對教育教學科研非常重視,校長經常參加課題組會議參與研討;本課題組的各成員也有明確的分工。本課題的組長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組長,有組織、開展教學研究工作的經驗;李校長和羅主任都曾是數學教研組主要負責人。本課題組有明光市教育局教研室葉超主任指導和本校3位高級教師進行理論指導;有多名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師進行實踐研究;我們將課題研究與校本研究有機結合,每雙周組織一次集體理論學習;每個課題組成員,每學期開一到兩次校級或分會級公開課;每個課題組成員每月至少聽課3次,並寫出評課意見。學校擁有四十多台電腦和一個多媒體教室可供實驗研究;有藏書兩萬冊的圖書館和豐富的網路資
源;有十二個初中班級可供對比實踐。學校對本課題研究的經費全力支持,保障了本課題研究的良好運作。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方向
雖然課題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材料,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調查研究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分層教學的實踐遇到很多困難,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明顯等。下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將實踐轉化為理性的思考,豐富研究的內涵,推廣研究成果的應用效應.具體表述為:
教師方面:
1.進一步進行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
2.探索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加強實踐後的提煉,努力形成有效課堂教學手段;
4.加強課堂教學中評價體系研究。
學生方面:
1. 進一步開展「小組合作」、「小組競賽」活動,互相幫助、相互競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共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 鼓勵學生獨立提問、大膽質疑和認真反思,養成質疑和反思的好習慣。

④ 清代古音學【清代古音研究鳥瞰】

一 序言 古音學是一門研究漢語上古音的學問。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當中,上古音到底屬於哪一時段的語音,學界還有些分歧,流行的說法認為上古音就是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但有個別學者認為這段時間太寬泛,上古音應該僅限於周秦時期,不包括先周時代以至遠古時代的語音(劉曉南,2007:135)。本文依據清代學者研究上古音使用的材料――《詩經》等先秦韻文和《說文解字》中的形聲字,採用劉曉南先生的說法。古音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漢末,鄭玄的「箋」、「注」或劉熙的《釋名》里,一再提到「古音某,今音某」的語言現象。古音研究的真正開始是在宋代的吳域和鄭癢,但他們受制於《唐韻》分部的影響,又加上對古音研究的指導思想沒有脫離「葉音說」的窠臼,因而缺乏科學價值。到了明代的陳第明確提出了「古詩無葉音」的說法,建立了「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改,音有轉移①」的正確語音歷史觀,古音研究的科學時代才算開始,但陳氏考察古音拘泥於只言片字缺乏系統性,因而古音學的研究具有突破性進展的時期是在清代,表現為名家輩出,如顧炎武、江永、戴震、錢大昕、段玉裁、孔廣森、江有誥、章太炎、黃侃等;成果豐碩,據耿振聲先生統計可達167種②。為近現代古音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五個方面對清代的古音研究做一個全面的鳥瞰,以便同行們參考。

二 古音理論研究

清代之前古音研究形成了兩種指導思想。一種以朱熹為代表的「葉音」說,主張用今音改古音以求得讀古書的和諧,其精神內核是古今音不變;另一種以唐代陸德明、宋代吳域、明代陳第為代表的「音移」觀,主張語音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古有古音今有今音。
清初顧炎武繼承了「音移」觀的指導思想並作了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語音發展的階段理論,顧氏認為:《詩經》「三百五篇,古人之音書也」,「然自秦漢之文,其音已漸戾」,其後「魏晉以下,去古日遠,辭賦日繁」「休文作譜,乃不能上據雅、南,旁摭騷、子,以成不堪之典。而僅按班、張以下諸人之賦,曹、劉以下諸人之詩所用之音,撰為定本,於游敬是今音行而古音亡,為音學之一變。」「唐時以詩賦取士,其書一以陸發言《切韻》為准」,「至宋景佑之際微有更改,理宗末年,平水劉淵始並二百六韻為一百七」,「於是宋韻行而唐韻亡,為音學之再變」③。顧氏的這一理論為自己後來的研究提供了正確的途徑,並且影響了其後的江永、段玉裁等人;
江永在繼承了顧炎武理論的基礎上,第一次倡導「審音」理論。他主張對上古音的研究,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對古音研究的材料作科學的區分。在江永之前,許多古音學家不區分材料的不同時代,對材料的真偽也不做科學的考證,把《詩經》、《楚辭》甚至漢魏六朝唐宋的有韻之文統統混雜在一起。對此,江永明確指出,古韻研究的材料應該有一個統一標准,那就是《詩經》的用韻、經傳騷子的有韻之文,至於其後的材料只能用來與上古音相互比較,以究明其源流變化,不能作為對上古音分聲定韻的依據。同時,江永十分重視對中古音的研究,認為中古音的研究有利於我們去認識鎮磨純上古音的韻部。這一點,得到戴震的支持,並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戴御咐氏認為上古韻部的材料傳世的比較少,僅僅根據這些有限的材料來斷然決定上韻部的分和合是不夠的,因此,中古音的研究對上古音的探討就具有特別重要意義。戴震認為《廣韻》是中古音的代表,從分析《廣韻》的語音系統入手,區別等呼、洪細及韻類不同可以幫助我們對古音作出更加精細的研究,在此理論的指導下,他精心研究古韻並做出了九類二十五部的細致劃分。同時,建立了韻類的「正傳」、「旁轉」的理論,所謂「正傳」包含三種情況,一種是同一韻部的內部轉變,第二種是統一大類韻部之間的轉變,第三種臨近大類韻部之間的轉變。「旁轉」是指上述三種「正傳」之外的情況,這種理論為後來孔廣森的陰陽對轉理論開了先河。
孔廣森,山東曲阜人,是戴震的弟子,他在繼承師說的基礎上,明確建立了陰陽對轉理論。孔廣森把古韻分為十八部,其中陰聲韻九部,陽聲韻九部,分別構成九對陰陽對轉關系:歌元、支耕、脂真、魚陽、侯東、幽冬、宵侵、之蒸、葉談,他利用陰陽對轉的理論來解釋《詩經》押韻和諧聲中的一些現象。例如:《詩經・邶風・北門》押敦、遺、摧,可是敦字屬真部,遺、摧屬脂部,這就叫脂真對轉。孔氏的這一理論對其後的章太炎、黃侃等人的古音構擬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 古音研究方法

清代的古音研究方法雖然主體仍是前代的系聯法,但大有改進,表現在系聯對象的擴大,歸納結論更加科學仔細,同時,還開創了「審音法」、「古音構擬」法。
首先,顧炎武提出歸納古韻第一步要「據唐人以正宋人之失」,將平水韻中已經合並的韻分開,恢復《唐韻》的原貌,「所謂一變而至魯」,第二步「據古經以正沈氏、唐人之失」,歸納《詩經》、群經的用韻,而將《唐韻》重新分合,「所謂一變而至道」,從而使得「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賾而不可亂。」④同時採用「詩韻系聯」、「諧音系聯」、「離析《唐韻》」等多種方法,廣求證據,講求事物條理,愈祥博愈好的朴學風范。顧氏這種研究方法不僅被清代音韻學家所採用,而且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運用。
其次,江永在顧炎武開創的科學方法基礎之上,明確倡導「審音法」,這種方法提出從事古音研究首先就要對古音研究運用的材料做出科學的劃分,不能把先秦時期的《詩經》、《楚辭》和後代漢魏六朝唐宋的有韻之文作為考查古音的依據,考察古音的材料依據只能是《詩經》的用韻、經傳騷子的有韻之文,其後的材料只能用來作為參考佐證之用。
「古音構擬」法是章黃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章黃之學」是指由清末國學大學章太炎(1869-1936)、黃侃(1886-1935)師生二人所創立的研究我國語言文字的一個學派。它是東西文化碰撞的結果,一方面它繼承了清朝「朴學」的傳統精神,另一方面又接受了西方近代語言學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構擬原始母語思想。在研究語言文字方面,把研究音韻作為首位。章太炎說:「董理小學,以韻學為侯人。⑤」研究音韻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構擬我國古代的語音體系,從而為探求語源服務。在探求語源上,章黃以《說文》和《廣韻》作為工具,「以《說文》為主,而求制字時之聲音;以《廣韻》為主,而考三代迄於六朝之音變」。⑥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擬構上古語音體系中,聲母二十一紐,古韻二十三部;黃侃在《音略》中擬構的上古聲母是十九紐,古韻二十八部。

四 古音韻母研究

清代古音研究家們依據《詩經》等先秦韻文、《說文》的形聲字,採用系連法歸納古韻部。首先,清初經學大師顧炎武作《音學五書》⑦分古韻為十部,如下:
(一)東、冬、鍾、江;
(二)支、脂、之、微、齊、佳、皆、灰、�;
(三)魚、虞、模、侯;
(四)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
(五)蕭、宵、餚、毫、幽;
(六)歌、戈、麻;
(七)陽、唐;
(八)耕、清、青;
(九)蒸、登;
(十)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
顧氏分類大體沿用了《唐韻》的韻目,但並不受其約束,如入聲韻不一定與陽聲韻相配,每個韻的字也不硬性配入某部,如「支」半入「支脂」半入「歌戈」等等。他這種做法從其《音學五書》「敘」表達的思想來看,大體有一種復古的傾向性。如:「天之未喪斯文,必有聖人復起,舉今日之音而還之淳古者。」對此,江永給予了批評,他說:「音之流變已久,休文亦據今音定譜為今用耳。如欲繩之以古,『風』必歸『侵』,『弓』必歸『登』,『宜』必歸『歌戈』,舉世其誰從之?」⑧
其後,江永、戴震、段玉裁等逐步有所修正。江永撰《古韻標准》以正顧氏之訛闕,分古韻為十三部,他把顧氏第四部「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分為兩部,「真、諄、臻、文、殷、魂、痕」為一部,口斂而聲細,「元、寒、桓、刪、山、仙」為另一部,口侈而聲大,「先」韻一半從前一般從後,界於二者之間;第五部「蕭、宵、餚、毫、幽」中的「蕭、宵、餚、毫」為一部,「幽」並「尤、侯」為一部;第十部中的「侵」單獨為一部,並收「覃、談、鹽」三韻中的部分用字,「添、咸、銜、嚴、凡」為另一部,並收「覃、談、鹽」三韻中的另一部分用字。
戴震作為「審音」派的代表人物,十分強調「審音」在古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他從分析《廣韻》的語音系統入手,區別等呼、洪細及韻類的不同藉此對古韻做出了更加精細的劃分,得出古韻九類二十五部⑨,陰、陽、入三個大類的韻部互相配合,如下表:
(一)1、阿2、烏3、堊
(二)4、膺5、噫6、億
(三)7、翁8、謳9、屋
(四)10、央11、夭12、約
(五)13、嬰14、娃15、厄
(六)16、殷17、衣18、乙
(七)19、安20、靄21、遏
(八)22、音23、邑
(九)24、腌25、葉
其後,孔廣森分為十八部,王念孫和江有誥分為二十部,章炳麟分為二十三部,黃侃分為二十八部。均在其前輩分部的基礎上或增或刪或換韻目,大同小異而已。

五 古音聲母研究

清代古音聲母研究的成就突出體現在錢大昕、章太炎、黃侃等學者的著作中。首先,錢大昕(1728-1804)在他的《十駕齋養新錄》卷五中,得出有關古聲母的的兩個重要結論:①古無輕唇音,即三十六字母「非、敷、奉、微」四個輕唇音,在上古要分別讀為四個重唇音「幫、滂、並、明」。②古無舌上音,即「知、徹、澄」三個舌上聲紐,上古分別讀為「端、透、定」三個舌尖音。此外,他在《潛研堂文集》卷十五《音韻問答》和《十駕齋養新錄》卷五里又說古音「影」、「喻」、「曉」、「匣」四母多相混,而與「見」、「溪」諸母沒有明顯的區別。其後,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上卷《古音「娘」、「日」二妞歸「泥」說》一文中提出「泥、日」兩個聲紐上古應讀做「泥」,在《新方言》卷十一里又說:「『精』、『清』、『從』、『心』、『邪』本是『照』、『穿』、『床』、『審』、『禪』之副音」,上古聲母無正齒和齒頭之分,其弟子黃侃從《廣韻》中考定上古有十九個聲紐,如下表⑩:

這三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仍然被許多學者看重。

六 古音聲調研究

古音聲調研究方面,清代學者也作了許多努力。段玉裁具有開創之功,首先提出上古聲調和《廣韻》不同,漢初以前的漢語沒有去聲,只是到魏晉以後,許多原來上聲、入聲的字才轉變為去聲,因而,上古聲調只有平、上、入三聲,這一見解當時許多學者並不贊成,但近現代許多學者如章太炎、王力等已經接受了這個觀點;江有誥對上古聲調的研究也卓有貢獻,一開始他認為古無四聲,反復推敲之後,他認為古人確有四聲,並作了《唐韻四聲正》這部專著,並指出四聲與韻部的搭配並不一致,有些韻部四聲具備,而有些韻部只具備三聲(平、上、去)、或兩聲(去、入),或一聲(平),對入聲進行了專門研究,做成了《入聲表》,得到段玉裁的高度評價。王念孫關於上古聲調的主張大體與江氏相同,既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但黃侃作《詩音上作平證》則認為上古聲調只有平、入兩個聲調,可謂獨樹一幟,具有很大的創新價值。

七 小結

清代是我國訓詁學的鼎盛時期,許多學者用力於以音求義,音韻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是對前代作品的注釋、補訂,還是獨立創制,都有很高的質量,為我們今天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也應看到這一時期的學者研究一般只能從古文獻中構擬出一個系統,研究資料、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開拓,得出的結論有待進一步考證,如古代聲母、聲調問題,尤其古漢語的音值問題,都值得我們今天的學者進一步的去研究。

參考文獻:
[1]岑麒祥.語言學史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2]劉曉南.漢語音韻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史存直.漢語音韻學論文集[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清代古音學》見《王力文集》[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5]高本漢著、趙元任等譯.中國音韻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6]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7]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8]陸志韋.古音說略,收於《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C].北京:中華書局,1985.

儲一鳴,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教師。

⑤ 階段性收獲總結報告

【 #報告# 導語】寫總結報告時應注意明確目的,突出重點,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號召力。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階段性收獲總結報告,歡迎閱讀!

【篇一】階段性收獲總結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過程

1、教研組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數學課程標准,經過學習研究、展開討論,結合課題組實驗教師的理論層次、綜合素質等情況確定「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從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研究,學生數學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數學探究試題研究。每個年級組分別研究一個內容,七年級重要針對學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級研究課堂模式,九年級研究中考試題。

2、組織教師理論學習,提高課題實驗研究的能力;主動學習素質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教育教學研究期刊、新課程標准、教科書等;積極參與數學教研的培訓;在學習中做到有重點、有反思;各小組每月進行一次集體學習,有針對性檔緩地進行討論、交流。

3、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課題研究重點在課堂教學上,實驗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把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作為實驗研究的起點,教師對傳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與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師教學行為進行對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來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主動探究、富有個性地學習。

4、課題研究公開課採用「定課、備課、說課、上課、評課、交流、反思、評價」模式展開,以實驗研究課為載體,精心組織,凝聚全組之力,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共同發展(看、聽、說、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對課堂實驗研究教師:郭青菊主講的《利息知識知多少》,課堂實驗研究教師:劉春敏講的《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課堂實驗研究教師:溫聰敏講的《統計圖》實驗課,開展探究、交流、研討。在這些實驗研究中,活動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創設實用新穎,素材選取翔實可靠;著眼於探討在數學活動中如何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在關系,活動中教師合作探究、交流借鑒,課題研究形成了濃厚的氛圍。

每位教師帶著飽滿熱情、全新理念上課,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在全組教師的參與下,實驗課教師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初步形成對數學的整體性認識,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活動提升了教師實施教學與研究教學的能力,推動了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再上台階。

5、每次課研活動後,教師帶著反思聽同仁點評,領會課堂教學的真諦,每次互動交流教師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評課中出現百花齊放眾說紛紜的場面,其中的是與非、對與錯讓所有的教師都感到一些迷惑,產生強烈的課題探究欲,上課的教師能根據點評有針對性的反思,聽課的老師在聽與評中能產生有效的`教學認識和方法,有認可的,也有反對的,所有這些在碰撞、在反思。實驗教師帶著問題、質疑,聽同行點評,明確學習新課標,不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貫徹;要靈活使用教材,不僅是抓住課本的關鍵,更重要是適合學生發展的活動場;要突出學科的特點,不僅要有專業化教學,更重要是創造性地啟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課活動中,課題組全念蠢並體實驗教師得到很好的培訓和鍛煉,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績。

二、成果的形成

1、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課題研究課案、例案、論文、教學反思、經驗總結。文章形成初稿後,在本組討論、交流,形成課題研究成果。

2、數學價值仔跡觀的轉變是這次課題研究的亮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某些矛盾;學生活動多了,課堂氣氛活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時間卻不允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對有些問題不一定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究,是否傳統的方法更有效等等問題。經歷一年多課題研究後,課題組的每一位教師都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技能,形成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3、本年度課題實驗組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

三、學生成果

1、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2、學生能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3、學生能理解別人的思路,並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

4、學生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並能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5、學生能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

6、學生能使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7、學生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迴避所遇到的困難、問題。

8、學生樂於與他人合作,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篇二】階段性收獲總結報告


一、課題基本情況

在xx年6月我們數學組部分成員參加了市級立項課題《「問題為串,練習為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搜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通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法或步驟。完成了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情況與匯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驗或調查中做好詳細紀錄,做好對照實驗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數據和證據等,如原始資料和照片等,有什麼發現,當時就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課題負責人有意識地收集和保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等過程性研究,及時形成階段性小結。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後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教學理論,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

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課題組確定子課題安排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集體研究,確定以下課題為本研究課題的方向:

(1)以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有效教學為主題。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過程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4)以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為主題。

(5)以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或方式為主題。

(6)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為主題。

(7)如何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1、積極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前提。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的老師」,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陶醉、感染、激勵,由此而產生興趣,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小學生,創設質疑式情境並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樂於參與,積極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頓悟不斷產生,探索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能力,促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2、採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古人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善疑者必善學也」,《新課標》也提倡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讓學生自己提問時,學生往往不善抓住主題,問題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甚至提出的問題與本節課關聯不大或背道而馳,結果造成教學計劃難以完成,教學過程鬆散。因此,課題組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梳理目標的「問題串」,既保護學生「異想天開」和獨樹一幟的見解,鼓勵學生自由地述說希望解決的實際問題;又及時組織學生進入有效、有序的狀態,緊扣核心內容和知識的前後聯系來質疑。只有使「問題串」串於知識的「生長點」、串在思維的「延伸點」,使梳理出來的目標是學生願意親身體驗和探究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於新知的完整體系中。通過前期努力,學生已經對模式逐漸適應,並願意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

3、挖掘教材中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特殊作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必須要先研究教材,從中挖掘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課題有目的的開展。為此,課題組教師在教學中邊學習研究邊實驗邊總結,採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實驗。課題組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自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教材的使用和處理有了更多自己的見解。

4、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性合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課題組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大家重課堂教學,做了很多工作,但對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挖掘出來的「研究性學習」內容沒有進行整理;錄像課及圖片等是個空白。

2、課題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於課題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課題研究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課題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式,有「動靜」,無「漣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度

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進行階段性考評;平時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在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充分認識自己課題研究的意圖,從而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實的基礎。

2、進一步加強對模式的理解,培養自覺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對模式的生搬硬套上下工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對模式的運用與教學方式多樣化的矛盾,模式的單一與教學內容的復雜的矛盾,使課題研究有更過的實效性,最終達到老師的自覺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篇三】階段性收獲總結報告


在教科所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我校的課題已經走過了兩個學年。從第一學年的申請立項、確定方案、構想策劃、理論學習、前期調查,到這一學年的貫徹實施,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聽到自己成長的腳步聲。

我們的課題研究已進入後期階段,如何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進行課題研究,從多方面具體地體現和展示本課題的實驗情況和效果,是我們這一學年來課題研究的的工作重點。我們工作雖緊張,可卻感覺充實,雖然忙碌,可我們卻在不斷成長,成功的喜悅與研究的困惑並存著。現對後期階段課題組的工作進展及活動成果以及做法匯報如下:

理論與實踐並進

理論是實踐的航標。進行理論學習一直是我們課題組堅持執行的工作重點之一,因為我們深知,沒有豐富的理念知識,我們的課改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因此,本學期我們將理論學習滲透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做學習型教師,養成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從課題實驗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我們課題教師長期堅持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並在組內實現知識共享。我們在網上申請了一個課題組群,好的文章大家共同學習,還將所看到的文章和觀點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我們在科研研思想上就容易溝通和達成共識。

追求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索。

在課題前階段,我們確立了《如何引領學生多渠道,多角度解讀文本》的閱讀教學子課題,並在中心校三年級以上語文課堂進行了一年時間的研討,取得了一定的收獲。在上一次的階段性總結報告中,我校作了專題報告。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的獲得了收益。20xx年初,我校決定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並率先在《語文》學科進行初探。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以下幾個版塊開展研討。

一是成立小組,並以小組特色確立組名,分別有「創新組、爭先組、等,組內成員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換。

二是確立名為「山間新筍茁壯成長」欄目,全班學生競爭十個項目。以貼小蘋果為獎品累計得分,分別在「上課、晨讀、作業、紀律、衛生、體操、安全、生活」等十個項目中爭取優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確立名為「我是班級小明星」欄目,一個月內分別評選「坐姿明星、生活明星、勞動明星、孝敬明星、作業明星、閱讀明星、書寫明星、學習明星、禮儀明星、進步明星」,明星的產生來自於各學科任課教師,各小組組長及課題組教師的評選。

四是成立兩個展示台,一個是「男女生pk台」,一個是「你爭我趕展示台」,展示台都將以小組集體的形式進行競爭,超越,真正體現集體合作的力量。

以上幾個版塊都是以班級文化的'形式在教室四周設置,突出高效、美觀、鮮活。

我們在校內開展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研討活動,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索,我們的課堂中,教師走下來,靠近孩子,共同學習。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參與者,指導者、學習者、合作者、探索者……」學生的聽、說、讀、寫、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為了更大限度的促進孩子的成長,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追求高效課堂,我們在備課上下功夫,樹立大語文觀,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鏈接、拓展、延伸」等,任務設計有梯度,拓展與延伸巧妙結合,課堂生成有層次,我們在真實的課改中,追求真實的卓越課堂。

摸索推廣,彰顯成績

目前,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各學科進行推廣。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蜚的成績。在縣教科所組織的小學美術、〈數學〉優質課競賽中,我校美術教師鍾玲娜、數學老師田燕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分別獲得了縣級二等獎、三等獎的好成績,田燕老師執教的〈探索規律〉課堂實錄還被兄弟學校收藏和借鑒。在縣教科分所組織的〈新課標〉知識競賽中,我校程麗珍老師以文考97分的成績入圍演講比賽,並在演講比賽中取得了一等獎。

我們的課題進入了盤點和整理資料的階段。老師們一份份的學習筆記、聽課記錄、案例評析、精品課教案、教學反思、學期總結等等,就是我們成長的印記。面那一張張獎狀,就象一串串金色飽滿的麥穗,它凝聚著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同時盛載著我們豐收的喜悅。

我們課題組的工作既嚴肅又活潑,既充滿困難又充滿了希望。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我們課題組成員一定會團結一致,爭取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研討工作做得更系統,更扎實,讓研究成果作用於更多的學生,在學的提高和發展中綻放光芒。

⑥ 研究目的萬能模板有哪些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課題的研究價值所在。一般來說,開題報告的研究目的、意義要開門見山地表達出來,以便有關專家能夠較明確地知道你的研究價值。

一般地,選題要具有「創新性」、「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也要兼顧「方法上的意義」。「創新性」與「重要性」是指研究的問題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性,對理論發展具有貢獻,在實踐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針對1的研究有利於加強對1機理(或者是:影響,特點,作用)的認識,可以完善有關的1。

2、(舉出具體的論文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改善,研究流程有待進一步簡化。

3、問題的解決?可以改善?的研究現狀,進一步擴大?的研究范圍。

相關意義:

1、學校學生現狀

我們學校是一所發展中的學校。34個教學班,1700餘名學生,辦學已成規模。學校地處城鄉結合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農村學生、留守學生已成為學校受教育者的主體。他們其中一部分習慣差、毛病多。農村學生、留念雹檔守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60℅左右。

他們的養成教育是當下必須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肆改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緩的使命感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感。

2、尋找空白,填補空白

我們在課題立項之前,在網上大量查找了國內學校進行養成教育研究的情況。通過瀏覽,看到鋼花學校做得比較好。但我們發現,鋼花學校在德育主題月活動、利用家長學校資源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

特別是針對留守仔亂學生的養成教育研究,更是一個空白。我們進行此項課題研究,就是想在鋼花學校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養成教育內容,賦予養成教育新的時代內涵。

⑦ 論文研究不足之處怎麼說

研究不足之處可以被稱為「老罩早研究局限」、「研究不足悶卜」、「研究缺陷」等。
1、研究局限:論文所選樣本數量較少,人群來源單一,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和樣本量。
2、論文研究侍雀不足:論文中可能存在某些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不足,例如研究過程中可能存在數據採集和處理上的誤差等,需要進一步完善方法論。
3、研究缺陷:論文在某些方面的結論不夠充分或有待進一步驗證,同時在某些結論及應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缺陷。

⑧ xx 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怎麼說

你好,很高正首州興為您解答舉蔽\(^o^)/~祝芹滾你學業有成

needs further discussing/consideration

⑨ 生態水文的生態水文學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生態建設與水文水資源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生態建設中的水科學問題及其研究已成為生產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然而由於問題的復雜性、資料的有限性、方法的不成熟性,其研究有待進一步科學化、系統化。生態水文學一詞的英文為Eco—hydrology,是由ecology(生態學)和hydrology(水文學)兩片語合而成,它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在我國,劉昌明等1997年主編的《中國水文問題研究》一書中使用了「生態水文」一詞。近幾年,生態水文一詞頻頻出現,特別是已成為我國一些大學或研究所的研究領域和方向。英國學者,R.L.wilby等於1997年出版了《Eco-hydrology》專著,該書重點討論濕地生態系統中植物與水分的關系。Zalewski在1997年的一份水文學技術報告中指出,生態水文學概念是關於水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個新轉變,他把生態水文學主界定在水生物學方面。
盡管「生態水文學」已在國內外各種報告中頻繁出現,但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鑒於它的研究仍處於新發展狀態,可以這樣認為 :在科學體繫上,生態水文學屬於地球科學范疇,是水文學的一個分支,是生態學與水文學的交叉學科。生態水文學就是將水文學知識應用於生態建設和生態系統管理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生態系統內水文循環與轉化和平衡的規律,分析生態建設、生態系統管理與保護中與水有關的問題。如生態系統結構變化對水文系統中水質、水量、水文要素的平衡與轉化過程的影響;生態系統中水質與水量的變化規律及其預測預報方法;水文水資源空間分異與生態系統對位關系。
長期以來,盡管人們一直在研究生態過程與水文過程的相互作用,但分屬不同的學科領域,而未形成統一的學科體系。按照不同的空間尺度,生態水文的研究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以 SPAC 為基礎的植物與水分關系的研究,形成生態水文的微觀機理研究。伴隨土壤水動學發展及SPAC概念的提出,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 (IGBP)的推動下,這方面研究非常活躍,並取得了較大進展。以SVAT(Soil——Vegetation—— Atmosphere——Transfer)為基礎的中尺度植被與水文研究,早期的研究 ,主要研究不同植被類型及結構內的水文規律形成如農田水文學、森林水文學和草地水文學等,重點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中水量平衡、水分循環、水質及其變化等的規律,研究不同植被類型對水文系統、水行為的作用和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SVAT概念的提出,特別是1991年國際大氣土壤植被關系委員會(ICASCR)成立以來,則更加重視植被(而非植物)、大氣與土壤界面之間水文過程,並把三者作為一個系統開展更加深入的、較大尺度的研究。第三,中大尺度地表覆蓋變化的水文系統研究,現代社會中,大尺度流域或區域內單純的一種植被是不存在的,實際存在的是由林、草、農田等不同植被復合而成,由於植被類型、土壤及氣候(特別是降水)的空間變異特徵,不同組合條件下流域或區域,產流和匯流過程不同,其水量平衡、水質及水循環模式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如何把小尺度、特高植被的水文行為放大到大尺度,研究不同植被覆蓋下大尺度水文系統變化是當前國內外研究熱點。
按照研究目的,生態水文的研究可分為兩類,即良性生態系統中水文規律的認知研究和生態建設中的水問題研究。前者以探索生態與水文過程相互作用的規律,研究二者相互作用機理,同時能為生態建設提供參照和參考,屬認識世界的范疇。生態建設中的水問題研究具有明確的應用目的,是生態水文學研究熱點之一。一方面要研究和認識生態建設中生態水分條件和生態水資源背景,如何開發和利用有利的水分條件,促進和加速生態恢復。在黃土高原乾旱缺水,氣候和植被的過渡特徵、丘陵地貌使水熱局地分異特徵,決定了生態恢復生態水文背景的復雜性,植被類型結構和布局確立的困難性。因此,只有在「拉網式」水分背景的地理分布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明確回答黃土高原能不能造林?栽什麼樹和造什麼林以及種什麼草等生態建設中長期懸而未決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就是生態建設的水文效應研究,如同土壤水力曲線,其吸濕過程和退水過程並不一致,相同的水勢,吸濕過程與退水過程中土壤持水量並不一致。因此,流域或區域的生態建設與恢復的水文效應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研究重點是評價流域或區域生態建設對水文系統的單項或綜合影響;預測不同建議模工對水文系統的可能影響,確定和選擇好的模式。
生態水文學研究方法
目前,國內外生態水文研究中普遍採用的研究方法有對比分析法、水文模型模擬法、水量平衡法。 對比分析法又可分為流域對比分析法和時間序列對比分析法。按研究尺度劃分,對比分析法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徑流小區對比法 通過有控制措施與實驗措施的一對徑流實驗場或徑流溝的同時對比觀測,來研究各個單項措施對於水環境的影響。在進行這樣的對比觀測時,一般應先進行空白的對比觀測,來觀測它們的基礎是否一致,然後再將其中的一個徑流場或徑流溝加上單項的人工措施,如植被種草等。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可以把影響水環境的某些因素固定起來,單獨研究其中某一個因素對於水環境的影響。但這個方法是在小面積上所得的資料,不能隨便應用到大面積上去,主要原因是由於地下水層的深度與河床切割深度的相互關系在小面積上與大面積上有很大的不同;並且,大面積上各個不同部分的情況錯綜復雜,因此要確定小面積的代表性實際上是有困難的。總的來說,這種方法有利於確定人類活動中的某一單項措施對於水環境的影響,而應用到大面積的定量計算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2)小流域對比觀測法 這種方法原理與上一種方法是相同的,不同的研究尺度和綜合程度不同。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人工控制各項單項措施的組合,從而研究綜合生態建設的水文效應。同時它要求參證流域的資料具有一致性,即未進行水土流失治理,並且參證流域下墊面地形、地貌條件與本站相似。另一類方法是研究同一流域不同時間段的水文變化,分析生態與水文關系。如研究生態建設前後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一般採用趨勢法和相關分析法兩種方法。
(3)中、大流域的時段對比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有較長期記載的中、大流域控制站,按各流域內下墊面情況有顯著改變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來研究人類活動對於水環境的影響。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控制面積大,可以直接得出人類活動對於中、大流域所起的綜合影響。但它受到歷史資料的限制,並且難以排除氣候變化對水環境的影響。
以上這幾種方法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小面積的典型試驗研究,一類是大面積的對天然流域的分析研究。由於流域內各部分的自然地理條件各不相同,而影響水環境的因素又復雜多樣,因此在計算一個大流域的人類活動對於水環境的影響時,不能機械的將小面積上所得的資料應用到大流域上。因此在不同尺度研究成果的互相借鑒應用中,應運用地理學區域性原則分析,它促進了區域生態水文的研究。 水量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分析各要素受水土流失治理影響後的差異及其變化。多年平均情況下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為:
R=P-E (1)
式中:R是徑流;P是降水;E是蒸發。受水土流失治理影響後的降水P'、徑流R'和流域蒸發E'仍然滿足方程(1),即:
R'= P'- E' (2)
根據研究流域水土保持的性質與主要變數,對(2)式中受影響很小的要素忽略其變化量。該法概念清晰,可逐項評價水土保持對水環境的影響,但該法所需資料多,工作量大。

⑩ 本次調查還存在哪些有待進一步深入調查的問題及其方法

第一,存在的問題。研究過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高顫兆如提出的創新方法沒有明顯提升結果、對照實驗設計洞擾忽略了某些影響因素、實驗樣品制備有缺陷,等等。戚租實話實說即可。

第二,新的設想。作為課題的負責人,在取得階段性成果時,不代表這個研究方向走到了終點,一定還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方向。這一塊大膽的想大膽的說就行,沒有對錯,也不需要你去驗證,只是談談自己的設想而已。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縫紉機皮帶安裝方法 瀏覽:961
正確的站姿腿部鍛煉方法 瀏覽:470
養生雞蛋的食用方法 瀏覽:430
小雞搬磚新方法視頻 瀏覽:220
線稿設計圖起稿方法研究 瀏覽:466
v20手機卡頓解決方法 瀏覽:790
湖南國珍松花鈣奶粉食用方法 瀏覽:6
土星環的質量計算方法 瀏覽:603
寶寶簡單收驚方法 瀏覽:396
政府預算的編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899
哈爾濱高三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51
一次性口腔通氣道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57
單杠背闊肌的鍛煉方法 瀏覽:38
木糖醇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瀏覽:933
讀懂課文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9
4d的改善方法報告怎麼寫 瀏覽:464
預制樓板安裝灌注的施工方法 瀏覽:953
高分復習方法視頻 瀏覽:640
豬皮凍用什麼方法熬最好 瀏覽:670
小孩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