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技術學科區域教研體系的探索與思考]小學信息技術教研活動記錄
十多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學科校本教研蓬勃發展。但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畢竟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其課程基礎還相對薄弱,加上專職教師數量不多,並缺乏對教材、教學有深度研究的引領者,導致校本教研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教師對教研投入缺乏熱情,對外力的依賴性較強;第二,有些學校沒有建立信息技術科組,很難有效地開展學科業務學習和研究;第三,許多教師缺乏問題意識,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第四,校本教研活動大多形式單一,局限於聽課、評課,對學科建設、教師發展、學生培養的策略關注偏少。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學科開展區域教研,既可以彌補校本教研中專業引領不足的問題,又是棗純對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嘗試與拓展。
區域教研體系的構建
區域教研是基於學校,融學習、工作和研修於一體的校際或更大區域內的教研活動。它與校本教研是一脈相承的。結合中山市沒有下轄縣的實際情況,本文中的區域教研是指以市教研室、市信息技術學科中心教研組為引領,以鎮區信息技術學科中心教研組為主體,直面問題、注重實效、行為跟進、植根於教學實踐的校際或鎮區際教研活動。經過多年探索,中山市信息技術學科現已逐步構建起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行動研究為主體,以區域教研為手段,以師生共同成長為目標的區域教研體系。
一個中心思路:搭建平台,和諧發展。
兩個者岩態基本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三個工作亮點:市編教材建設、信息學競賽、教師教學競賽。
五個常規活動:教學視導,教學論文、 教學設計 和案例評比,學生電腦製作活動,專任教師職務培訓,精品課程建設。
六個拓展項目:開展「數碼先鋒號」IT普及計劃,舉辦專委會學術年會活動,建設先進中心教研組和先進科組,培養學科帶頭人,承辦省級教研活動,推進區域教研活動。
區域教研體系的運作
1.建章立制,保障區域教研的正常開展
第一,成立市學科中心教研組和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專業委員會,狠抓鎮區中心教研組長和學校科組長的建設,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區域教研活動中的帶頭示範作用。第二,建立一年一度外出學習考察制度,增強區域交流,拓寬教師視野。第三,制定並下發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和課堂教學評價表等,使區域教研活動有章可循。第四,教研活動常規化、制度化。開展每年一次的教師教學競賽,隔年一次的教首源師優秀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等。第五,開展信息技術學科先進中心教研組和先進科組的評選活動。從教研組織是否健全、教研活動是否有保障、教研活動是否扎實、教研效果是否顯著4項一級指標,以及區域教研是否有計劃性、針對性、實效性等14項二級指標,來引領教研組建設。
2.研訓並重,提高教師教研能力
近5年來,中山市面向全體信息技術教師舉辦了教材教法、網路技術、英特爾未來教育、教育技術能力等形式多樣的研修活動,還先後邀請了何克抗、李克東、李藝、祝智庭、徐福蔭等全國知名專家來講學,更新了教師的理念,增長了教師的見識。
培訓過程中,我們堅持研訓一體化的原則,使來自不同鎮區、不同學校的教師成為一個教研共同體,聚焦課堂,聚焦研究,把專業學習與區域教研融為一體。其中,個人的實踐反思、同學的同伴互助、名師或專家的專業引領是研修的基本方式。培訓還採用互動參與、現場交流研討、案例教學、示範引領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改變了傳統培訓講一講、聽一聽、記一記、考一考的做法。
3.以賽促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005年起,中山市每年舉辦一個學段的信息技術教師教學競賽,以賽促研,培養和打造專業型、專家型的信息技術教師。這種競賽突破了以往單純的課堂教學比賽模式,競賽內容包括職業道德、教學質量、教研水平、課堂教學、專業素養測試5項,其中課堂教學又包括現場調教、課後說課、面對面答疑等。參賽選手要歷經「學校推選―鎮區初賽―分片復賽―市信息素養筆試―市決賽現場調教―市決賽課後說課」等多個環節,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我們通過這一競賽平台培養出了一批教學基本功過硬、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據統計,在2005年~2010年舉辦的全國和全省信息技術教學比賽中,中山市經教師教學競賽產生的21名教師代表共獲得了2個全國一等獎、1個全國二等獎、18個省一等獎,這充分說明了區域教研平台正逐步發揮威力!
4.優化信息學競賽組織、研究、培養的策略
為積極推廣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與競賽訓練三位一體的學生培養模式,我們把程序設計內容納入市編教材,並將每年一度的全國信息學聯賽與市信息學競賽合二為一,增設市級獎項,吸引廣大鎮區學生參與,促進區域學校之間的交流研究。同時,增設每年一度的市小學生信息學邀請賽,以挖掘和培養更多的後備苗子。
我們還注重加強信息學教練隊伍的團隊和梯隊建設。截至2011年3月,成立了三屆中山市信息學競賽教練組,充分發揮教練們的主觀能動性和輻射作用。如今的中山信息學教練團隊已經發展到由第二代擔綱的階段,並帶動和培養出了更多優秀的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教練。
區域教研的成效
1.教師專業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研氛圍更濃,教學特色更鮮明。筆者先後在廣東省信息技術學科研修班作專題講座5次,並與部分骨幹教師一起多次赴湖南、湖北、陝西、福建、北京等省市講學。通過培訓、培養、教研相結合,一大批骨幹教師脫穎而出,成為省市級的知名教師。
2.信息學競賽品牌優勢凸顯
課改以來,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了全面培養和充分發展。在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中,我市有10多件作品獲全國一、二等獎。信息學競賽更是領先於全省乃至全國。中山市連續17年在廣東省青少年信息學奧賽中保持市團體前三甲位置,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中山學子獲全國聯賽一等獎人數連續7年位居全省第一。
3.學科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我們編寫出了供全市20多萬名中小學生使用的3~9年級信息技術教材。多項課題先後榮獲廣東省第七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山市第四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有45位信息技術教師獲得過58人次「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市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專業委員會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學術年會的模式廣受贊譽,並成功承辦了10次省級教研活動。我們還承擔了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項目視頻課程和粵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材配套光碟的研製工作,主編和撰寫了多本省級信息技術教材教輔……中山市信息技術學科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思考與努力方向
1.基層區域教研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各種競賽可以看出,教師的表現與當地開展區域教研的成效高度相關,而且新課程的許多問題確實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教學「問題」如何經「設計」轉化為研究課題?教師的「行動」如何經「反思」內化為素養?實踐中,我們深深感悟到專業引領的重要性。為此,要繼續重視發揮專家和名師的引領作用,進一步重視教師個體、校本教研和區域教研的聯動,積極想辦法做大資源共享,創造條件讓教師走出去,以親身感悟、體驗來改變和提升自己。
2.教學評價的負面影響有待進一步消除
當前,建立和完善學科評價體系,特別是師生發展性評價體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信息技術學科進一步發展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們對學科評價體系的研究還不足,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評價的目標、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特別是如何將評價與升學聯系起來還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說,評價已成為課程發展的「瓶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士氣,制約了區域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總體而言,構建行之有效的區域教研體系,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它使信息技術教師們逐漸認識到,積極參與區域教研活動,營造學科活力氛圍,不是教育行政部門或教研部門強加給他們的任務,而應是每人的分內之事。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㈡ 學好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是什麼
學好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是什麼?按照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我們可將學習過程化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前預習階段。
一、初讀課文,標劃出生字詞,解決字詞障礙。
對於生字,要注意從音、形、義之個方面進行學習。
1、音
要寫出其音序查字法之大寫字母,要找出三個左右的同音字或近音字,進行比較性的組詞。所組的詞語可在讀懂字典或詞典上的例詞之後直接抄寫下來。
2、形
要寫出該字的部首、剩餘筆畫,要知道該字的筆順。這時,可藉助於字典寫出學生自己認為易混淆的形近字,並參照工具書進行組詞。
3、義
要將該字在課文詞語中的義項抄錄下來,並能夠進行口頭解釋。並運用文章中包含該字的詞語或課文上抄寫一個例句或仿造一句或結合造出一個句子。這里常用的工具應是:《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典故詞典》。
二、再讀課文,結合歷史背景、人物經歷、文學體裁常識,讀懂課文,讀取相關的大量信息。
1、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內容。
2、查找作者,了解作者一生經歷,尤其是寫作該文章時的思想狀況及其文章中表達或包含思想感情的關系。可查找中外文學教程,或《簡明文學詞典》。
3、根據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歷史社會狀況,並思考社會環境與作者的思想及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之間的關系。可參照中外文學教程。
4、再讀課文,以熟悉歷史作者文章之間的關系。可參照相關文學評論分析文章,學習該文章的表達方法。以積累相關修養。
例如:我們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時,可採取如下步驟:
1、粗讀課文,可了解到:課文寫的正咐桐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憑借其博學多識,神機妙算戰勝了周瑜想以造箭之難來謀害諸葛亮的陰謀的經過,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贊與敬,對周瑜的嘲笑。
2、查找作者。經查,此文據《三國演義》原著的改編文,原著羅貫中,是歷史學者。著此書是他的願望。此書表達了他自己的歷史觀點。
3、結合歷史背景。元末明初,社會紛爭未平。《三國演義》所描述的也是諸國征戰中的鬥志斗勇之事。
4、再讀課舉坦文,與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本外的信息融入並與課文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吸收。
5、參讀有關論文文章,學習寫法。學生可以查到這段文章運用了語言描寫、環境描寫等方法;在結構上是按時間順序層次推進,結尾又用了畫龍點睛的手法。
第二階段,課堂的交流與展示階段。
這是學生將預習到的信息表達出來的階段,是都在釋放而寄希望於碰撞出火花來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分兩步完成:
一、以小組為單位的信息交流活動。
這將佔去第二階段學習的多半時間。組建小組的原則以自願結合為主,應為四人一組,有分工,分別為組織、匯總、記疑、發言四人。
二、教師組織的全班信息交流活動。
教師作為組織者,對該項學習內容的交流組織起到的是提綱攜領與引疑、解疑的作用。
第三階段,確定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首先要有問題。第二階段的過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被釋放出來,其間必然會產生碰撞,這就為學生思考問題提供了起碼的客觀條件。再依據學生個體的差異,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以及思考的問題也就隨之而異。而有了「問題」,學生們就可以自主確定自己要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從而制度研究的可行性計劃,繼而進行落實。
第四階段,深入研究。
他簡巧們可以獨立去研究,也可以自願結組合作研究。但無論哪種,教師都應給予其研究方案上的指導。決定獨立研究的同學。要注意切實根據所研究的題目去查閱資料,確保實施步驟是清晰見效的。合作研究的同學,除了實施步驟的合理,還要注意分工的嚴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請求家長的協助。研究的途徑除了前面提供的工具書、參考書,他們還可以藉助於網路上的資源,也可以到圖書館去查找資料。
第五階段,謀求反饋的階段。
學生可以帶著自己的研究報告乃至研究過程中所用的資料,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或者上交給老師,以求得研究的評價。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得到的評價可能是積極肯定的,也可能有著重大分歧,但無論如何,學生都應記錄下評價的結果,並獲得評價方的評價依據,然後進行理智的核實,用自己的頭腦,再次對信息進行理智的判斷,這才是科學的做法。教師,除了要認真批閱學生的研究「成果」外,更重要的則是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無論是在研究的結論性報告上,還是搭建的課堂展台上,一定要把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放在第一位,把教給學生嚴肅認真的研究精神放在第一位。
㈢ 高職院校藝術考察課的教學探索與思考
高職院校藝術考察課的教學探索與思考
論文摘要:現今藝術院校開設的課程中,藝術考察課早已作為必修課被重視。對於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進行藝術考察或藝術寫生,無疑是搜集創作素材、體驗藝術生活的最佳手段。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習,使高職院校的藝術考察課更具特色和意義,值得我們思考。
論文關鍵詞:藝術考察課 實踐性 可操作性 創新
不身臨其境也就無法真實感受。在傳統的藝術教學中,我們只能通過臨 摹 的手段達到學習與借鑒的目的。今天,當我們可以利用網路、多媒體、數碼技術的便利去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學生已經越來越不願意走出去了。探尋其原因不難發現,除了學生對網路、數碼科技的依賴之外,還存在高職院校藝術專業藝術考察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的問題。當代的教育改革創新是以實現專業教學為目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改革舊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相適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而當代的高等職業教育更以突出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相結合為培養目標。
一、藝術考察課的實踐性
藝術考察的目的是通過考察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搏兄拓能力。學校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生活,貼近自然,從中汲取創作素材,激發設計靈感,鼓勵學生在考察中多聽、多記、多想、多動手。因此,在藝術考察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成為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特點。藝術考察課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藝術考察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考察實踐活動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應設計符合本專業特點的考察目標與教學計劃,使考察課具有更強的操作性。這樣做的優點在於,有準備的教學活動與有計劃的教學過程相結合獲得最有效的考察結論。在考察的實踐環節中,指導藝術考察課的專業教師應是配角,活動的主體始終是學生,把所學專業與要考察的對象聯系起來,讓藝術考察課體現出實踐性的特點。
1.系統地規劃藝術考察課實踐性教學體系,加強考察過程的分析和研究環節並進行綜合性實踐。通過對考察課題的設計,增強實踐操作,更新實踐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學藝術考察課教學方法。在考察的過程中突出考察課程的主題性在教學中的功能與價值,以考察報告作為實踐結論的方式,搜集資源、獲取考察內容以體現課程的目標與要求。
2.以多元化、多樣性的考察課題,體現考察課程的過程性與開放性。採取教師與學生針對不同的課題、共享資源進行考察課題的討論、評析、構思、設計和總結,完成既統一又相對獨立的教學方式,來加強考察課題教學環節的理論與實踐結合。
3.借鑒其他院校的考察課教學方法,尤其在課程理念、教學、內容、考察報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創造力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考察中積極思考,敏銳觀察生活及身邊事物,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並予以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藝術感知能力,通過觀察、感知、歸納、實踐和聯想等方式循序漸進地認知自然事物的過程, 強調學生對考察課程過程的體驗,強調設計草圖的實踐,要有多種設計方案備選,經常性地進行師生的教學互動。
授課教師設定考察的目標、具體計劃,考察的任務、路線,並轎銀搜與學生討論實施方案的思路。在討論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並加以引導,鼓勵學生開啟個性思維,把這些想法最終通過他們最熟悉的.表現形式(如速寫、閉歷攝影、DV錄影、文字等)表達出來,展示在他們的考察報告中。思維被打開的一刻便是考察的開始,這個過程在考察的實踐中加以擴展,在考察的最後階段得到升華,到學生作品出來的一刻得到結晶。
二、藝術考察課的可操作性
當下各類藝術高校大都開設了藝術考察課,但考察課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讓人提出一些疑問,存在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各類專業方向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情況。課程的主要問題在於缺乏課程理論的指導與缺乏課程設計的方法,課程內容的選擇有失偏頗,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實施中存在重技術、輕創造力培養的傾向,等等。
1.教學基地的建設。為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生建立穩定的藝術考察課教學實踐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對以往藝術考察課教學的對比,筆者認為,藝術考察課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能滿足學生寫生與實踐的基本需要,這種基本需要包括寫生環境與人身安全。
2.對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據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則,考察基地為學生提供自然地表現客觀現實的空間。因此,學生有必要對確定的考察基地進行全面的了解,並在此基礎上收集、整理出書面的材料以備考察中使用。如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將專業考察、社會實踐與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對中國革命發展道路和歷史進程的考察,增強了學生的歷史和社會責任感。為了保持實踐教學的穩定性與持續性,該院與相關地方和部門聯合組建了“湖北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並在湖北省的紅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使基地成為師生穩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平台,極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設水平和質量。
3.考察線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藝術院校都有相對固定的藝術考察課線路和藝術考察課教學基地。如四川的洛帶古鎮,安徽的宏村、西遞村,雲南的麗江古城、西雙版納等地,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節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師生進行寫生或考察,而考察線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與南部地區。
藝術考察教學基地的建設、考察基地的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和藝術考察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藝術考察課教學運行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
三、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校的藝術考察課的教學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考察課教學中仍存在教學與學生多方面的問題。如學生對待此門課程的學習態度、課程考試制度、學生的學習方法,等等。經過藝術考察實踐後,學生遞交考察報告作為考察課的總結。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這種形式是他們最願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試方式。但一些學生利用網路下載相關資料或文章拼湊考察報告,更有學生直接從網上原文下載,列印出來的考察報告其網址還在上面。
學生應利用考察中獲得的資源,圖片、影像、速寫、文字等資料,在考察課結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後的時間經過整理、修改、製作,完成自己的這份考察報告。最後,院系根據參與此次課程的學生數量組織一定規模的主題性考察展覽,展出優秀的學生作品,通過宣傳使本院的師生、兄弟院校的師生、不同專業的學生參觀展覽,通過考察學生形式多樣的作品與報告,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
在課程設置和管理中,還應確定藝術考察課成績的評判標准。藝術考察課應由專業教師帶隊,依據學生在藝術考察前期的准備、考察過程的實踐情況、考察結束後的考察報告,綜合評定後給出學生的考核成績。在藝術考察課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並且在實踐過程中將以往的理論課程與實踐的相關課題進行整合,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藝術考察課程有機結合。而學生也應通過考察實踐將其學習行為自覺地與本專業相關領域進行結合,提高藝術創新能力。
四、藝術考察課的創新
藝術考察課的創新是以實現高等職業院校設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為目標,充分發揮各方向專業課的學習特點,並與藝術考察課緊密結合,探索有效的產學結合運行機制,為學生打開設計思路、開啟創造性思維提供手段和條件。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校外學習的適應性。我們必須清楚,藝術考察課的目的是鞏固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視野,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展覽,並以此為契機,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研討,鼓勵學生發表相關的一系列論文或其他作品。有計劃地組織實地考察,到博物館、美術館、名勝古跡去觀看美術作品,以增強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如現代圖形、圖案設計是綜合美學、心理學與現代構成學多學科的專業課程,較之傳統設計課程無論是圖案的表現手段還是表現領域都有極大的豐富,成為現代設計觀念與設計思維訓練的設計基礎教學課程。藝術考察課的創新將起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教育思想和觀念,創新藝術考察課的模式,建立起與高等職業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此外,考察課程對學生的評價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數周的考察課學習,使學生在與自然、現實生活的接觸中,感受藝術生活的真實,體會繪畫藝術或設計藝術的無窮樂趣。只有這種親身的接觸才能喚起學生的藝術思維,使他們理解藝術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的真正涵義!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㈣ [《旅遊法規》教學設計的思考與探索]旅遊法規案例思考
摘 要:旅遊法規教育是旅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但目前普遍缺乏具有良好科學性、延續性的教學方法體系,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對課程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教學改革的一些總結和建議。
關鍵詞:旅遊法規 教學改革 高職
隨著我國旅遊業尤其是大眾旅遊的蓬勃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大旅遊時代。與此相適應,旅遊法制建設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迅猛的旅遊業相比,旅遊的糾紛和爭議卻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要領域居高不下,長此以往將非常不利於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依法治旅是我國旅遊業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作為旅遊人才主要培養的基地的高校所擔負的旅遊法制教育任務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何改革旅遊法規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良好科學性、延續性的教學方法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知法、懂法、用法的從業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現將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教訓總結歸納如下,請專家同行們不吝賜教。
一、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有所取捨,突出重點
自1985年以來,國務院和國家旅遊局發布了一系列旅遊法規對旅遊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但是完整的「旅遊法」在我國還處於調研階段,目前旅遊法規體系主要是一些涉及旅遊活動的法律法規的集合,雖然各高校旅遊專業都必開旅遊法規課程,市面上教材及授課資料也很多,但是除了相關內容在章節排序上不同之外,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條文闡述,內容陳舊,側重於法學理論闡述,缺少典型的案例分析,實操性不強等問題,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不高。
針對旅遊專業本身非法學特點和高職教育重技能特點, 教學設計 中要「量體裁衣」,根據教學目標,明確專業人才在法律素質的基本要求,培養具有一定法治意識及素養的旅遊服務守法者,而不是培養法律執行者或實際應用法律的工作者。因此,在內容選取上,充分考慮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大膽割捨突出重點章節和難點章節,精講、略講其他章節或旅遊實踐中不常用的內容,力求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達到教學目標;在內容設計上,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將涉及旅遊活動的各類實用法律法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旅遊法規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但是由於課程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法學性,對於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極容易產生厭蔽吵寬學心理,除外,社會對旅遊糾紛大量報道的負面影響,部分假期實踐學生對旅行社暗箱操作、違規經營活動的耳聞目睹,對於這些涉世不深,尚顯幼稚的學生而言,自然有了「法律只是擺設」、「老師課堂上講的與實際相差很遠」等這樣的認識,宏亮進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如此,長期聽此繆傳,對學生成長不利,也會進一步危害到我國旅遊業的法制建設和健康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在授課中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找准學生的心理特徵,對症下葯。傳統的理論教育、簡單地說教方式,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助長其逆反心理,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因此,講授開設旅遊法規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時,既要結合實際和分析「曉之以理」,還要鼓勵學生通過旅遊活動的實踐去親身體驗和感受,在具備了一定的「自身情感體驗後」,學生自然會認同法律規范和理論教育。另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經歷,運用於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談感想,具體分析具體對待,讓學生在遊客、導游、旅行社經理、旅遊局質監所人員的角色中體會思考,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
三、以案例教學為主,改革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法學課程教學中常用的效果也比較明顯的教學方法,不過任何一種方法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還要堅持多元化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課程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任務驅動法
這是高職教學常用的方法,按照崗位基本要求和工作任務流程我們將課程分解為:設立旅行社-簽訂旅遊合同-提供導游服務-飲食娛樂服務-交通服務碰啟-解決旅遊糾紛和投訴六大模塊,每個模塊再分解為若乾子任務,以實現任務目標為主將理論和技能有機結合,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提高操作能力。例如:設立旅行社模塊中,就分解為:何謂旅行社、如何設立旅行社、旅行社質量保證金的上繳和處理、旅行社如何進行合法經營4個工作任務,指導督促學生按期完成分目標,達到就業需求。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因為能更直觀、生動的解釋法律原理、規則和內涵,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是旅遊法規課程教學中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講授中,案例教學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精心選擇和收集旅遊法規案例
這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工作,選擇時,通過分析教學目標,攝取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實用性和時代性的案例,通過篩選按照教學專題進行分類,建立案例庫,匯編成冊,作為教學和學生練習選用。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析和討論典型案例
教學中,運用情景模擬、辯論賽等形式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起到「啟發」、「引導」、「點撥」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重視案例小結
案例小結是教師對整個案例分析討論的歸納總結,學生分析討論結束後,教師進一步闡明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指出學生分析評價結論中的優缺點,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引導學生的法理和邏輯思維。
3、全程貫穿式教學方法
全程貫穿式教學方法其實也可以說是案例教學法的一種形式,他是選取規模大、典型的綜合案例,將課程教學知識點一步步由淺入深在實例中展開,隨著課程結束,實例相關問題也一一得以解決。利用這個方法教學,學生會像完成了一項工程一樣有成就感,學習積極性高,但是對案例的要求較高,選擇餘地較小,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歷,通過合理的安排,層層遞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職業技能。
4、模擬團隊教學法
在旅遊法規教學中,教學難點和重點模塊可以引進模擬團隊教學法,設計管理情景、模擬市場環境,建立模擬法庭,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通過模擬一系列的旅遊企業經營活動和旅遊行業管理活動,使學生運用旅遊法規解決實踐中的法律糾紛。此方法的運用,不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對於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旅遊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四、校企合作進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課堂教學中還要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見習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迅速了解各工作過程中所需的政策法規,從而充分認識課程的實際意義。主要表現如下:
1、走進企業,開展課堂實習
重視和加強實習教學,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企業有比學校更接近市場、更接近產品的知識、技能,那裡才是更實用的課堂。學生通過對旅遊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和調查,見習學習,親身體驗來檢驗旅遊法規理論知識及技能,從而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直觀認識和感受,增強了教學實效。
2、引進專家,組織法律講堂
據旅遊局有關調查,旅遊消費投訴中,比率最高的是對旅行社和導游的投訴,這也是旅遊局質監糾紛處理的重點對象。教學中,有針對的引進旅行社經理、計調、導游和旅遊質監所工作人員來校辦講座和法律講堂,不僅能以實際工作角度出發補充課堂理論教學,還能夠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職業引導,說服力強,學生收獲多。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重點是要用之得法。事實上,如何提高旅遊法規的教學質量,筆者也是在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嘗試,任重道遠,還望同行們都來關注,共同將這門新學科的建設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黎紅.旅遊法規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12).
[2]王艷.高職旅遊法規教學難點思考[J].科協論壇,2010,(4).
[3]彭嬌飛.論旅遊法規案例教學法[J].湖南經濟管理幹部院學報,2006,(1).□
㈤ 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的探究與思考
摘 要: 識字教育不僅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更是文化教育的根基。然而在現今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常常依靠簡單機械的重復和練習「強迫」小學生去識字、記字,忽視小學生的意願和認知范圍,這不僅會造成教學效果低下,而且會抹殺小學生的識字興趣,對後續教育產生消極影響。趣味識字教學法就是針對傳統識字教育中的缺陷而產生的。本文將通過分析比較趣味識字教學法與傳統識字教學法的區別和優勢,探討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的實際應用策略,以幫助更多的小學生愛上識字、愛上語文。
關鍵詞:趣味識字;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一、小學識字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法單一乏味
傳統識字教學主要依靠教師領讀,學生跟讀,以及背誦記憶,是在形成一種慣性而催生的記憶,然而在之後的學習中需要不斷反復地重復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是傳統識字教育的法寶。這種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常常需要老師和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收到的效果卻不甚樂觀。
(二)學生學習缺乏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好一門學科、掌握好知識內容的有利條件。傳統的識字教育雖然意在強調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努力做到寓教於樂,但是由於單調乏味的教學形式仍然激不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低迷成了制約識字教學效果發揮的主要因素,同樣也是眾多教師一籌莫展的難題。
(三)識字耗時長實效差
我們在走訪多所小學後發現,很多學校的教師仍然採用老師領讀、學生跟讀,老師在展示台上寫、學生在作業本上寫的模式,一個課時只能進行幾個生詞的學習,更不要說對詞語意義的解釋和例句中運用方法的闡釋。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被白白的浪費,而學生學到的知識卻是寥寥無幾。傳統識字教育耗時長實效性差的現象,成為了識字教學不斷改革的壓力。
二、趣味識字教學的優勢
(一)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偏小,學習經歷和生活閱歷基本是一張白紙,對於學習並沒有什麼概念。而且小學生天性活潑、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聽故事也喜歡將故事的內容進行生發和想像。趣味識字教學法正是建立在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進行科學把握的基礎上,它善於挖掘小學生的興趣點,並將其與文字的識記進行對接,讓小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既放鬆身心又能學到知識。
(二)利於創建開放互動課堂
趣味識字教學法融入了眾多的互動性游戲和情境化故事,使小學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得以集中到課堂上。同時趣味識字教學法又強調師生的密切配合,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在一定意義上就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成為一種相對開放和活躍的課堂。小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易於找到參與感和存在感,從而會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也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趣味識字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小學生識字情趣
創設故事情境是最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故事進行課堂導入,讓娓娓道來的故事情節成為吸引小學生專心聽講的主導線索。例如教師可以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故事的情節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在故事結束的時候向學生提問「你們想不想學更多的故事?」小學生一定會給出肯定的答案。然後教師就可以接著說「只有學會認識字,我們就可以看很多很多書,也會學到更多的故事和知識」,隨後教師就可以將《小蝌蚪找媽媽》這則小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寫在展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小學生經過故事情境的引入,會對學習這些主人公的名字產生興趣,也會積極投入到學習和記憶中。
教師在運用故事情境帶入教學的時候可以選擇的故事除了寓言故事,還有神話、傳說、時事新聞、校園故事等等,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編寫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注意收集內容豐富、情節精彩、為小學生喜愛的小故事,還要不斷提升自己講故事的技巧。
(二)設計識字小游戲,讓小學生愛上課堂
在識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識字小游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和積極性。在游戲中學習是每一個孩子的願望,一方面能夠獲得開心快樂,另一方面還能夠獲取知識和學識。其實這也是趣味識字教學法所追求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行為特點選取不同的小游戲。例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排練一個小型的話劇。這時學生頭上帶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名字,只有叫出對方的名字才能成為朋友,比比誰交到的朋友多。也可以選用「蘿卜蹲」的游戲,每個學生的頭上都帶著標有詞語名稱的帽子,分成兩組面對面站著進行游戲。游戲開始前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初步學習,在游戲的過程中要記憶自己面前同學帽子上的詞語,一輪結束後交換位置再記憶自己面前的同學帽子上的詞語。通過游戲刺激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是小學生愛上課堂,愛上學習。
(三)運用聯想與想像,加深識字和記憶
小學生正處於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階段,想像力豐富、想像空間廣闊。小學語文識字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教會小學生恰當運用聯想和想像,加深對文字的識記。教師可以借鑒象形字和會意字造字法的特點,分層次逐步向小學生滲透識字技巧。例如在學習「休」這個字時,就可以把這個字進行拆分成「亻」和「木」兩部分,然後向小學生講解「亻」就是「人」的意思。他們對「人」和「木」會比較熟悉,隨後講解「休」字的意思就是一個人靠在一棵樹旁進行休息。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在腦海中形成這樣的畫面。同樣,對於「鮮」這一類的會意字,也可以運用聯想的方法。魚肉很鮮美,羊肉也很鮮美,魚和羊湊到了一起就更加鮮美了。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一類字的記憶方法。
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其實是對傳統語文識字教學缺陷的彌合,也因其更貼近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特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更易於小學生接受和歡迎,因而趣味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較傳統識字法更出色。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趣味教學法作為一種較為新鮮的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倘若教師控制和組織課堂的能力較弱或者是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都會使課堂秩序變得混亂,教學效果難以保障,這都是趣味識字教學法需要改進的部分。有益於學生成長、發展的教學方法都是每一個教育教學實踐者的首要選擇。我們相信經過不斷地優化和創新,趣味識字教學定會日臻完善,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㈥ 中等職業教育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成為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探討的一大課題。本文通過對中等職業教育數學教學方法的分析,探討中等職業教育數學的教學模式。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中等職業教育形勢發生很大的變化。大學不斷擴招使得絕大多數初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各級普通高中,而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非技工類中專學校的大多是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自中職學校擴大招生以來,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比並軌之前有所下降。隨之而來的免試入學政策,學生的整體水平更是不容樂觀。尤其是數學學科,不少學生入學分數低、數學理解能力差。從非智力因素上則表現為學習的興趣、動機、習慣、毅力、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整體性差距。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讓高職學生重視數學、學好數學,筆者根據多年一線教學實踐及對所在學校百餘名學生的調查研究,在此提出當前高職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並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中等職業教育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師隊伍現狀在一定意義上,教師的水平代表了相應的教育水準。目前,職業學校數學教師基本上都是師范畢業,優勢是有著較強的教學功底,劣勢是由於所學的是學科式課程,習慣於學科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理論性較強,課堂上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面對的學生基礎較差,既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也不能與所學專業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變得越來越吃力,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厭學心理被進一步強化,從而進入又一個惡性循環。作為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應具備2個基本條件,一是有相應的學歷,二是要有一定的專業職業技能。因此,引進和培養雙師型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從相識到相對穩定地度過一段共同的學校生活,到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為既能自立自強又對社會有用之人,師生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各種情感交流。然而,由於沒有升學壓力,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課上只管知識的傳授,課下對學生的情感無暇顧及,使得師生之間的情感一度凍結,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若能有意識地與學生建立起積極健康的良好情感,必將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並能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與健康人生觀的建立和完善。
生源基礎偏差,學習能力較弱處於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夾縫」的中等職業教育生源,絕大多數是無法升入高中不得已選擇上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他們普遍存在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有90%的學生習慣並且願意做計算題,但對理論抽象概念有著天然的抵觸。由於這些基礎知識「先天不足」的學生普遍存在到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是為「混張文憑」好找一個工作的想法,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缺乏熱情,不能主動學習,數學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再到很反感。
中等職業教育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激發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注重素質教育,挖掘教材內容,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數學教材中多處涉及數學史介紹與中國成就,教學時可結合這些素材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塵觀、世界觀和道德觀。補充講解相關史實,既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面對中等職業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成為解決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點做法。在教學方面,教師在上課時,不僅要和學生有數學知識、理論的交流,還要有思想、思路和情感上的共鳴,特別是聯系生活實際,從而感染吸引學生;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最好能擴大批改范圍,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老師時刻在關注自己的感覺,激發其努力學下去;同時,一些客觀的具體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增加考試檢驗次數,設立獎學金等一些學生在意的獎懲措施,還有學校用就業機會來鼓勵學生奮發向上,努力學好數學。在情感方面,前面已經提到,走進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他們的數學學習上大多走得很艱辛,多數學生學習上自信心不足,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自製力不強,不夠踏實;心理較脆弱,自尊心強,情緒易波動,偏激易沖動;缺乏責任感,生活學習沒有目標。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上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注重學生間競爭精神的培養,幫他們確立生活的目標。同時還要滿足他們尋求教師督促、依賴教師的心理需求。從一段時間的調查與實踐來看,中等職業數學教學的特點和對策研究直接影響到數學教育的成功與否。
運用啟發式教學,增強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要讓學生獨立地進行數學的應用題的解答,好多學生不會從具體題目中概括出有關的數量關系。又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常用到各種解題方法,如消元法、換元法等,但是有很多學生不能將這些解題方法進行歸納、推廣,進行創造性的應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一般說來,應注意啟發學生領會和運用以下基本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集合對應的思想方法;等價變換的思想方法;化難為易、以簡馭繁、化未知為已知的轉化思想方法;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過程。讓學生產生對於數學學習的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學生才能更好地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追求新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教師要避免直接給出現成的答案,可以通過如下的活動:引導學生獨立解題和證明定理;讓學生回答比較靈活的問題;鼓勵學生每解一個問題時要尋求最簡單的或獨創的解法。在進行上述活動中,不要怕學生出錯,要善於利用正誤對比,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另外,布置的作業也要有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獨立探索並積極進行創造性思維。通過思維活動發現一些新現象、新特點或創造性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案,以發展他們的創造性精神,增強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使它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採用啟發討論式教學及現代化教學形式做好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中職數學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並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採取各種有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活躍思維,從而使學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激發求知慾望,為他們能力的培養創造有利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常規工藝、常規業務、常規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所提供的條件,選擇和應用相應的數學模型,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高職大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如電子教案、數學軟體、多媒體等,可以從數學對象的不同側面(如數值、圖形、公式),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數學對象的本質,使得數學教學更為直觀、生動、清晰、表現力強,使得課堂效率高、信息量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中職數學教學應是一項長期的工程,相信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數學教學一定能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這對中等職業教育具有長遠的社會意義。
(作者單位:廣東開平市第六中學)
㈦ 論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論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論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歡迎大家分享。
【論文摘要】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初中可從重在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及學生對探究活動的體驗,啟發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科學探究,從實際出發把探究思想滲透於教學之中等方面進行探究式教學。
【論文關鍵詞】
參與體驗;循序漸進;啟發引導;滲透思想;實際出發
新課標不僅重視知識的學習,亦注重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呢?
1.重在學生的參與及體驗
美國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切現象、事舉孝物、生活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那麼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把握物理和生活的關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要學生掌握好物理,必須注意生活→物理和物理→生活這一辯證關系。如在教學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節《聲音的產生和》時,如果提前一天布置學生在家尋找一些能夠發聲的簡單頌答廳物體如木片、梳子、鈴鐺、紙哨、筆套、橡筋、紙盒等。在課堂上先讓學生盡情地擺弄,想怎樣玩就怎樣玩,走進「聲音的世界」,創設「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學生通過看、聽、摸,動手做各種發聲的實驗,再經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得出物理結論:聲音是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然後注重引導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如讓學生用手觸摸自己講話時的喉嚨振動,觀察和解釋蟬鳴現象等,把學生得到的物理知識一般化。同時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物理就在身邊,物理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注意到學生認識過程的特殊性,體現學生認識過程的特點,又要注意到學生認識過程與科學家認識過程的共性。學生學習中的探究活動和實際生活及科學研究中的探究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的結論是已知的,後者的結論是未知的。從事這兩種不同的探究時,心理活動不完全一樣,體驗也就有很大的差別。
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不要求完美,重在學生的參與,重在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及學生對探究活動的體驗,學生能夠得出大致正確的結論即可,至於結論的完整性、表達的嚴謹性、在其他場合的適用性等不要作過多的強調。
2.循序漸進學會科學探究
實際的科學探究的要素較多,而在學生的科學探究中,其探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科學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識,拿到前台來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探究的過程、知道探究的步驟和方法。並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使學生了解探究活動的過程,然後進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不要「一步到位」,應經歷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的過程。
新課標八年級物理教程中,先安排探野隱究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傳播,並以旁批的形式標示探究活動的幾個要素,使學生對探究過程獲得感性認識,然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幾個要素的探究活動,最後再讓學生完整地探究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流關系。就是按照循序漸的方式使學生學會科學探究。
3.以生為本啟發引導
初中生對大千世界有很強的好奇心,對物理現象很感興趣,對實驗有著天然的興趣,具有強烈的探索慾望。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啟發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活動。
中學生對事物的現象喜歡問個為什麼,學習過程中,可鼓勵他們多提出問題,並引導他們提出有意義的問題。針對這一年齡的學生喜歡幻想、有夢,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引導他們進行大膽猜想,做出合理的假設。利用中學生喜歡交友,好勝心強的特點,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合作和交流。
下面是我在教探究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
3.1 首先要學生觀察電阻定律演示器上的幾條電阻絲,提出:任意兩條電阻絲之間有何區別?學生很快得出結論:長度、粗細(橫截面積)可能不同。
3.2 讓學生猜想影響導體的電阻有哪些因素,得出:影響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
3.3 再提出:怎樣探究導體的電阻跟長度的關系?並對電阻與長度的關系做出猜想或假設。由於學生首次接觸控制變數法,就由教師對控制變數法做了講述(若學生探究能力較強,可由學生完成)。至此,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探究導體的電阻與長度的關系,應選材料、橫截面積相同,長度不同的兩根電阻絲,並選出了實驗需要的電阻絲。後面的一系列探究活動,學生也很快完成,得出了結論,達到了探究式教學的目的。
4.探究思想滲透於教學之中
只要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或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各種方式的主動學習,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探究過程。因此探究式教學不一定非得要有實驗活動,但是探究的思想,卻可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加以實現。比如把討論式的教學設計成探究式的教學,講授課可以穿插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把講授式設計成探究式,練習題中可以適當出一些探究性的題目、開放性的題目等,關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地參與、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在教《升華和凝華》一課,講到玻璃窗上的冰花時,提出冰花是出現在窗的內面還是外面(我地學生看不到冰花這一現象)?讓學生討論,還可讓學生在課後查找資料再進行交流。在講授速度時,向學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可這樣引導學生:
(一)在百米賽跑中,我們是怎樣判斷誰跑得快的?
(二)怎樣判斷出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比行駛的單車快?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一)在通過的路程相等時,比較所用時間;(二)在所用時間相等時,比較通過的路程。
5.實際出發進行探究
新課程強調探究式教學,是因為探究式教學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但在初中教學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來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靈活地進行某個或某幾個要素的探究,有些內容不可能,也沒必要都上成實驗課,重在突出探究的思想,不可地套用探究中的七個要素,搞華而不實的探究式教學。
6.探究式學習講究合作
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探究式學習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學生由於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這種認知程度上的差異,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應在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中,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彼此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切磋,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論,創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中,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進對所獲得知識的正確、全面解,從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培養。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徑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製造機會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有很多實驗必須要通過實驗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小組中的學生分工不同,有動手操作的,有記錄的,有觀察現象的、有收集的等。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學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確保探究活動的成功。
7.探究式學習離不開信息的整合
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中,還應重視培養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圖書管收集,可以在生活中收集,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從多方獲取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合,為自己的探究活動服務,以強化在探究中學會知識的學習、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問題的解決等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探究「雜訊污染」,就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收集有哪些雜訊,在生活的小區收集有哪些雜訊,在場所收集有哪些雜訊,在工廠企業收集有哪些雜訊,在圖書管查閱雜訊的有關資料,在互聯網上瀏覽雜訊的有關知識等。教師指導學生把收集到手的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對完整的探究報告。這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形成,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也極為有效。
物理是一門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探究式教學在問題研究和問題解決中所用到的科學方法也正是物科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對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界中的各種物理現象,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探究式教學,啟發引導學生,使他們循序漸進學會科學探究,重在學生的參與及體驗,突出探究的思想,把探究思想滲透於教學之中,才能真正發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摘要:
探究式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從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學內涵和目標出發,針對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步驟,給出具體教學策略。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的創造能力、探究能力。
關鍵詞:
創新思維;教育創新;探究式物理教學
一、探究式物理教育的含義
探究式物理教學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指教師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觀察、思考等方式來理解一些概念和理論的教學方法。它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了解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以此來研究客觀事物,發現其中規律的一種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在探究式學習中得到充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學的目的是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的任務是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憑借自身能力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並要對學生的表現予以合理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優缺點。而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則要根據教學的要求,明確學習的目標,敞開思路、解決問題。
二、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幾個步驟
(一)建立相應的情境再現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教師應根據現實生活,創造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問題是探究式物理教學的核心,從教學的角度來講,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難度適宜、邏輯合理的問題,利用書本上的插圖、實際生活案例等,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設計各式各樣的問題,讓學生從這些物理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比如,通過冰雪融化,水蒸汽遇冷變水滴等問題,來使學生了解霧、霜、雪、冰等自然現象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
(二)開放課堂,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具有實驗性的科學。在具有開放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研究是學習的關鍵步驟。在教導學生學習時,教師應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收集一些學習資料或為學生提供可以進行科學實驗的條件,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助於學生更好地記憶。教師在設計科學實驗時要盡量順應學生新奇、好玩的心理,最大程度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設計實驗時,要對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了解,尋求最好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浮力時,學生由於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往往會誤以為浮力只跟物體的體積、質量、密度等有關,這時教師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有時候浮力大到一艘巨輪在水上不會下沉,但有時浮力連一塊小鐵片也拖不起。通過類似的問題,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思考各式各樣的問題,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探究式物理學習模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科和課時的特點,設立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自主學習與學習交流相結合
在探究式物理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啟發引導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學會自主探究,學習新事物。這兩者要進行有機結合,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學習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1.自主學習,並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在課堂上要適當留出部分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這節課的學習成果。在學習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己遺漏的知識點,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改正學生思維上的一些錯誤。
2.合作學習,豐富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可了解到許多新的知識。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可以分為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也可以將全班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討論,等等。這些討論形式不僅給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且打開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後留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
課後作業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但在探究式物理教學模式中,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布置的作業要進行相應改革,減輕學生的負擔。①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而定。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進行訓練,還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教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豐富學生的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新課改要求教學的方式要更加地多樣化。探究式物理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在現實教育中,不但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形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將探究式教學真正落實到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這需要我們各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以及學生的不斷努力與相互配合。
摘要: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呈現了新的知識體系和目標體系,於是轉變教學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初中物理課堂力求實現以探究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促進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的是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轉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本文根據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通過將探究式教學融入到初中物理課堂模式,提出相關對策進行說明及研究。
關鍵詞: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科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發展,這一因素的進步與發展,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的了好處,教育也在全方面發展的情況下得到相應的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普及之下,教學方式也得到進一步重視,倡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及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教育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初中是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學習內容與小學相比較不僅是難度增系數加,而且也更加復雜化,學校給學生安排的課程也增多了不少,跟初中生的學習增添了不少壓力。初中物理跟高中不一樣,它是囊括在自然科學這個大系統下的,物理學在各個方面都得到應用,是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通過物理的學習,從小的層面來講就是能夠了解常見的自然現象,明白事物的原理,往大的層面來講就是了解宇宙的產生、發展及結局,促進這方面領域的發展,可見學習初中物理對於人才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學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學,所謂的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通過相應的指導,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而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對於這一教學方式不夠重視,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第二,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只理解了它的表層含義,所運用的方法適得其反。因此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策略進行討論研究。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打開事件大門的關鍵鑰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對這方面的興趣,才能花心思在這方面。要想學好物理,就要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例子產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物理與生活是緊緊相關,因此在物理課堂上可以使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內容的改變可從課本上看出,探討的大部分都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的,與生活相關的部分更能體現出實際性,學生也願意學這一方面的知識。物理課程難易結合,這就要求老師著重對難以理解部分知識點進行詳講,一些簡單的課程可以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了解,通過老師課堂講解加深影響,運用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做的就是設計相關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自主學習。
2.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進教學方式,課堂上所採取的以教師教課為主的方式是有一定的優勢存在,在改進過程中不需要完全舍棄,正所謂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有優點的同時也會存在缺點,講授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講授法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增加探究的成分學生多接觸探究式教學,教師要其中發揮指導作用,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應用探究能力。比如在實驗收集過程中,教師應作為一名指導者,對實驗操作方法給予一定的指導,確保實驗順利進行,並引導學生收集到全面的數據,讓學生小組歸納科學規律,然後小組輪流表述本組得出的結論互相指正後共同得出科學規律。例如在上到電流與電路這課時,通過教師在課上講解有關電路圖的原理知識後,學生進行電路模擬實驗的時候,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探究。
3.通過實驗操作加大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由於課業的緊張,無法做到每一次實驗都能去實驗室進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學生自己把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在熟知基礎理論的前提下,觀看教師在課堂上的實驗操作。同時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要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不能只抱著敷衍的態度走一遍過場就結束。基礎理論的學習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堅固建築才能屹立不倒,正如物理的學習,了解物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從而形成相關物理概念和思維。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應適應這一發展而進行革新,純理論知識講解不僅無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導致上課易開小差,初中物理的學習是有很多實驗包含在其中,老師可以再上課演練一些實驗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比如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是,教師在課前准備好鐵架台、酒精燈、石棉網、盛水的燒杯、溫度計、帶有小孔的紙板、秒錶、(火柴)這些物品,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至沸騰,可以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是氣泡上升,越來越小,當水沸騰時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裡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通過實驗來引出相關知識。
;㈧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探索論文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探索論文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和制度也有很大改變.高中階段一直是我國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但是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制度,讓高中學生對於高中的學習具有懼怕心理,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升學的壓力,一些學生成為了只會學習的機器,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只會一味地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前既沒有導入,課上教師也只是單純的講述學習的知識點,就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促進我國的教育制度的創新,教育部在指導的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學習知識的樂趣,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中心,從有效的課堂方式為出發點,探究如何促進高中物理課堂多樣化,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實現以人為本的高中物理教學。
關鍵詞: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多樣化
最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中指出:「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採用灌輸式教學來講課,首先要從實際出發,找到新模式和舊模式相融之處,接著再積極的實踐和運用,在其過程中也要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同時,高中物理一直是高中學生在高一階段從心理上就覺得難的、抽象的科目,有的學生甚至達到了厭惡的程度.其實這些學生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很多的引導,也沒有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增加物理課堂的多樣化.所以,要想改善這一情況,教師要立足物理教材,藉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多樣化發展。
一、引用問題探究模式
其實高中物理的核心的學習思維很簡單,就是勤思考、多想像物理概念和知識點,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思維來理解和學習某一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無論在學習或者在答題的時候,就會鍛煉出優秀的謹慎的思維,從而得出完美的答案.所以,教師根據物理學科這一顯著的特點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用問題探究的模式促進學生來思考物理概念深層次的意義和作用,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通過這種模式既能豐富物理課堂的形式,也能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認識到物理學習的本質,在快樂的課堂上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1].問題是探究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上提出適當的有效的值得探討也能夠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問題探討過程中學生不再過多的看重學習的結果而是好好的享受學習的過程,這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敢於拋棄陳舊的傳統觀念,勇敢的嘗試不同的模式,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來促進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課堂學習的質量.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以先講解完自由落體有關的知識點和運用的內容,然後再講述自由落體的下落過程中各個時間點所處的位置和所受的力.最後教師就提出幾個關於自由落體運動的關鍵問題來給學生自行思考.如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是如何變化的、是否所有的物體的下落過程是一樣的等問題,以供學生思考來探索,思考的最後可以讓學生來講解自己的思考結果,也可以讓學生來當堂做實驗來更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思考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思考模式和方法,創建出豐富多彩的歡樂的物理課堂,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便掌握書本的知識,讓課堂進展的很順利,教師也就自然而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在課堂中,間接地提高了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
二、合作學習模式的採用
因為物理課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學習過程中又夾雜了很多重要的.物理實驗和物理探究問題,對於有些基礎薄弱或者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學起來非常的吃力,如果只是採用問題探究的模式來教學的話,易拉開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這樣學習不好的學生的壓力就會更大.因此,基於物理學習的多樣性和學生情況,我們還需要一種讓學生能夠帶動學生思考、探究的模式,班級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因此,就出現了合作學習的模式進入了我們的物理課堂,合作學習模式也叫小組學習模式.小組學習模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為一組進行的學習活動,一般為6個人為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既要有學習成績優異的,也要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和思維能力強思維能力差的學生,這樣就能保證以各自的優點來幫助其他學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究,共同努力和堅持,因為教師畢竟只有一個人,有的地方教師可能一個人帶幾個班,所以教師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小組學習的模式既能讓教師的教學壓力減輕,也能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電磁感應定律」一課後,教師覺得學生基本掌握了課本的內容和原理後,可以先通過問題探究模式讓學生思考現實的電器中是如何運用電磁感應知識的,接著就可以在課上或者課下開展講述生活中的電器的運用原理的活動,這時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小組成員共同選擇電器和研究原理,然後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展示和評比,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積極地評比和評價,對於學生的優點要表揚,錯誤之處要明確的指出來,這樣學生在合作中不僅學懂了物理知識並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運用,也能促進班級學習物理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生生交流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技能。
三、運用生活情境模式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其實物理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物理的學習和發展靠的不僅是物理學家的實驗和探索,而是生活中的現象和對於生活現象的解釋.因此,教師在教學物理過程中,也不要過於照本宣科,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的方法,而是要結合物理學科的本質和其特點來在課堂上,引用大量的生活的例子和生活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真正的來源和用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到所學的物理知識,只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到了平時課堂上的物理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學習的意義[3],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夠思考物理.久而久之,學生在這種物理環境的熏陶下,就會形成物理學習思維,就會發現物理的學習其實很簡單。
總之,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多樣化還有很多優秀的方法,自主學習模式和自主實驗模式還有直觀教學模式等,教師在選擇這些創新的模式時,要先結合班裡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接受情況和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可以根據需要在一節課上選用兩種或者多種的模式.此外,教師要堅持使用這些創新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目前的教學情況.才能有效的減輕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充滿生機的課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胡海濤.如何構建高效高中物理課堂[J].學園:教育科研,2012(17):54.
[2]邢紅軍.物理教育的生態化及其隊伍里課程改革的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0(1):60.
[3]陳玲.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1(05):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