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蘇聯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蘇聯

發布時間:2023-05-12 13:32:14

1.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與手段一般有哪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改變。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動手做」主題教學,通過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喚醒了學生的主動性,生動直觀地將數學知識由簡入難循序漸進地展現給學生,通過學生主動的探究、實際的操作,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一、整合、改進教材,加深與課本的聯系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科目,「動手做」教學方法剛好從實踐出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另外,數學這個系統性的知識網路,需要教師注重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統一性,把握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將「動手做」主題教學與課本緊密相連,引導學生系統把握數學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路。
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一課時,教師要對這節課做好整體把握,為學生精心設計好課堂中「比一比」的項目,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這節課的數學知識,能夠直觀形象地對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在課堂中,當教師教到比個子大小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站起來與自己的同桌比一比誰高,讓學生清楚的明白什麼是高,什麼是矮。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鉛筆盒裡的鉛筆拿出來,比一比哪支鉛筆長,哪支鉛筆短。另外教師為了迎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為學生精心准備一個小游戲,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教師先跟學生說明要做的游戲,但是做完游戲要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先找兩個身體情況差不多的學生,在教室的講台上設置一個起點,將教室的後門作為終點,讓其中一個學生沿直線跑到後門,讓另一個學生從遠離門的一側跑到後門,看誰先跑到後門。然後分別問兩個學生:「你為什麼先到?你為什麼後到?」然後學生回答:「因為我不如他跑得快!」然後,教師讓學生再來一次比賽,但是將兩個學生跑的路線換一下再跑。這次的結果與上一次相反,還是靠近門一側的學生先到後門。那麼教師的問題又來了:「這次是不是你比他跑得快呢?」然後兩個學生恍然大悟:「因為靠近門一側的距離短!」通過實踐,學生更能開動自己的大腦,主動去思考問題了,通過自己的認知和邏輯思維來判斷、分析,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成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實驗操作,積累實踐經驗
新版蘇教版小學數學將「動手做」作為教學的主體,教材中增加了更多具有實踐意義的探究性實驗活動,而且這些實踐活動會貫穿小學教學始終,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經驗,以滿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
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時,教師可以為這節課准備一個實驗教學活動,設計步驟為:提出問題—制訂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現象提出問題—共享實驗結果。學生在簡單地認識了基本的物體形狀後,並知道了實驗流程,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提出問題:「這些物體中,哪個跑得最快呢?」然後學生自由組織,主動開動大腦設計實驗步驟。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體依次放到一個斜放的木板上,然後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形是否都能夠滑下來,接著將物體兩兩一組進行比較,選擇下滑比較快的物體,再重復此項操作,直到比出滑下最快的物體,最後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得到了球形是「跑得最快」的物體。通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的思維設計出了科學合理的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在實驗中,鍛煉並考驗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生活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經驗,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十分重要的數學啟蒙階段,是小學生數學生涯的關鍵期。此階段小學生的可塑性極強,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思想就像一張白紙,接受能力極強,給他們畫下什麼就能記住什麼。此外,影響一生的良好習慣,也大多在此時期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新型課題「動手做」去開發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完善教學制度,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做」中健康成長。

2. 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

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以便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 教學 方法 和教學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

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如在講授《菱形》一課時,我安排了兩次小組交流活動。在新知探究部分,我對學生說:「我們都知道,菱形是特殊的四邊形,當平行四邊形滿足什麼條件的時候是菱形呢?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由菱形的定義得到什麼?」並讓學生自主探究「菱形」與「四邊形」的異同,根據「四邊形」的判定討論「菱形」 的判定,探討菱形的定義以及性質等。學生通過對菱形的再認識,能使他們對菱形定義理解得更深刻。教師要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交流,因為交流是信息共享的過程,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掌握知識

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如在《菱形》一課的新知探究的過程中,我用一長一短兩根細木條,在它們的中點處固定一個小釘,做成一個可轉動的十字,再將四周圍上一根線皮筋,做成一個四邊形。我轉動木條並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發現這個四邊形總是平行四邊形。然後我讓學生動手操作,並在轉動木條的過程中猜想木條互相垂直時的四邊形,口頭證明得出菱形的判定方法,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接著我利用此判定給學生出題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小組討論:(1)這個四邊形什麼時候變成菱形?(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菱形嗎?為什麼?(3)對角線滿足什麼條件的四邊形是菱形呢?主要讓學生對菱形的判定加以鞏固、運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 抽象思維 。

讓學生達到靈活運用,並對前後的知識融會貫通

如在講完《菱形》一課後,我利用約10分鍾時間,讓3~4名學生(好、中、差)對所學知識做小結。然後,小組討論:(1)一般的四邊形滿足什麼條件時是菱形?(2)平行四邊形滿足什麼條件時是菱形?(3)矩形與菱形在定義、性質及判定方法上有哪些區別與聯系?(4)通過探究,本節課你得到了哪些結論?有什麼認識?這樣主要是讓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區別聯系,引導學生對前後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通過評價與 反思 ,學生理清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掌握了菱形的三種判定方法,既能使他們對前後的知識融會貫通,又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抽象思維。

2數學課堂技巧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1)培養學習興趣。前蘇聯 教育 家斯卡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取決於學生的興趣。帶著興趣進行學習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著力設置問題情境,注重將新課學習引入別致,運用恰當的技巧,激發起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逐漸燃起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情感和願望。其次在於教師要適當進行課堂教學的延伸。最後就是要融洽師生情感,改善師生關系,解開學生的拘束,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使其主動求知,進入一種和諧理想的學習意境。

(2)激勵。教師要在教學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期望,從情緒以及情感上激勵和鼓舞學生。少作批評訓斥,要盡力讓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得到發揮。

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師教學技巧

當前,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再是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而我們現在的教學目標是根據國家教育的任務、性質和課程目標,以及將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完成教學任務的,這就要求我們對於學生能力培養、知識傳授、個性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任務更加重視。尤其是現行的初中數學教育,就明確提出了要「形成用數學的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

作為數學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並在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而且要在考慮學生的情感、認知和其他方面的基礎上進行目標的制定。情感發展方麵包括對學生數學活動課的興趣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及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的提高等。認知發展方面主要是引導學生發現或驗證數學結論,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有關的感性 經驗 。因此,我們必須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好數學教學目標,並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優化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法,保證教學任務高質量地完成。

3數學課堂技巧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合作,學會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會的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能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

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的商議,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有的當組長,負責整理每個人的發言,並准備在全班交流時能談出自己小組的見解,並且我也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這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而對於不愛發言的學生,在小范圍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給自己的同桌講講,在大家的充分參與下,對研究的數學結果進行初步的統一。然後把研究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時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教學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交流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在數學課堂上,我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每一節課後,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並且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哪些是有益於學生的,我使繼續發揚,爭取更好,哪些是對學生不利的,我則及時改正,努力使課堂教學在這種反思中更加圓滿,使我們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如應用題的解答,盡可能地尊重學生的理解方法,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有所發現、有所體驗,積極思考。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思維活躍。不同的人會獲得不同的發展。

4數學課堂技巧

面向全體,提問要有廣泛性和層次性

要想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提問應盡可能面廣,更不能只盯住幾個同學提問,只為了那幾個成績好的同學提問,否則必然會讓另一部分同學受到冷落,削弱他們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認為提問的問題與他們無關,從而不開動腦筋思考,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比如在證明上述題目中的△ACN≌△MCB時,可以將三角形全等的三個條件讓層次不同的三個同學來回答,這樣既增強了提問的廣泛性和層次性,又讓所有同學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使每一個同學都在課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培養思維,巧妙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提問

綜合法和分析法是數學思維的兩大思想方法。一道題拿到手後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一般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索和研究,這往往對學生的思維和探索精神有很大的幫助。對於這些題目老師不能為解題而講題,要明白教育的實質,要通過這些題目培養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提問時可以用綜合法問同學們由已知條件能得到哪些結論,引導學生 發散思維 ,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再問哪些結論對我們解決問題有幫助。再從結論入手問要解問題可以有哪幾種途徑,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學會探究的方法,鍛煉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拓寬視野,提問要注意巧妙引申

提問時注意巧妙引申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所學的新知識。比如在求證:順次連接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後,引申提出:連接什麼樣的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矩形?是菱形?是正方形?連接等腰梯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什麼四邊形?為什麼?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中點四邊形的認識。


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相關 文章 :

★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技巧

★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注意問題

3.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方法是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師指導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基本技能,發展數學才能,進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接下來讓我為你們介紹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吧。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六種,分別是: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啟發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5、課堂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6、動手操作法

動手操作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4.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目前,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在教學圖形時較常用。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我們平時常用。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後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有關數學教學方法推薦: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後,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演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

發現法有它的的局限性:(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通常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5.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問題一: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陵型兄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教師運用講授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講授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教師講授的概念、原理、事實、觀點必須是正確的,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和教學。
2.講授要做到條理清楚、重點分明。講授邏輯清楚,學生才能夠理解清楚。
3.講究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決定著講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須不斷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首先要做到語言清晰、准確、精練,既邏輯嚴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動形象、富於感染力,這對於小學生尤其重要;再次,還應當注意語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講究抑揚頓挫。
4.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小學生的注意時間有限,在整節課中完全採用講授法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當善於將講授法與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換使用,避免學生因長時間聽講出現疲勞和注意渙散現象。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租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談話法的優點在於,能夠比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對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談話法的缺點在於,與講授法相比,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它需要較多的時間。此外,當學生人數較多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談話法經常與講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師運用談話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充分的准備。圍繞什麼內容進行談話?提出哪些問題?提問哪些學生?以及學生可能做出什麼樣的回答?怎樣通過進一步的提問引導學生?等等,教師都應當在事前周密考慮和安排。
2.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盡管談話只能在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吸引所有的學生。首先,談話的內容應當是能夠引起全體學生注意的、在教學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問題。其次,教師應當盡可能使得談話對象有代表性,比如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再次,在談話時適時加以適當的解釋、說明作為補充。
3.在談話結束尺襲時進行總結。在談話中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達得不夠准確、精練,因此在談話的最後階段,教師應當用規范和科學的表述對學生通過談話所獲得的知識加以概括總結,從而強化他們的收獲。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學生共同討論,容易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有助於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討論法能夠普遍而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討論法的缺點......>>

問題二:新課標理念下中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

問題三:數學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問題四: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傳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 *** 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

問題五: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6、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

第一、以開發學生的智力為出發點,力求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最佳結合。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學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基礎學科。因此,開發學生的智力,就當然地成為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時代特色與發展趨勢。
我國近幾年來強調在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性。強調開發智力的重要性的同時,並不否定傳授知識的必要性。例如,美國恩德希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倡使用有引導的發現法之後指出,概念的名稱、如何列方程、如何使用豎式解問題等還需要教師講授給學生,在學生發現概念和作出一般概括後,還要適當使用講解法指出其特點,探討其細節。前蘇聯莫羅等著《小學數學教學法》中強調:「對那些能夠促進調動學生認識活動積極性的教學方法要給予更大的注意,同時也應當合理地評價那些跟教師以形成的形式傳授知識有關的方法(口頭講解等)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作者還把講解法加以改革,使它更富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如何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在日常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並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並正朝著建立小學數學思維訓練的有序而努力。
第二.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力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傳統的教學論,強 *** 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與此相適應,提倡教學時採用講授法。如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中明確地說:「在教學過程中,講授起主導的作用。」而現代教學論則......>>

問題六: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有哪幾種 多媒體教學,黑板板書
用實物教學 , 給同學們制定加分政策,獎勵小禮品
方法有很多

問題七: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你好。
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等。
祝您生活愉快!

問題八:學習方式有哪幾種 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
1.主動性,2.獨立性,3.獨特性,4.體驗性,5.問題性,6.交互性,7.生成性。

6.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_一年級怎樣學好數學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教學的學習,有哪些好 方法 可以讓人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小學 一年級數學 教學方法 以供大家學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一、讓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

偉大的 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導每一個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於生活,適應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學更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生活的教學就失去了 兒童 主動性學習的心理基礎。在教學《位置》一課時,我就充分引用書上的練習與場景,並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實例,無論是新課的引入、範例的選擇還是練習的設計、作業的布置都將學生置於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發現、去比較左和右的不同,以學生最熟悉不過的座位這一生活現場來展開學習的基礎,建立起“第幾組第幾個”模式,從兩個維度來確定平面內事物位置,再延伸拓展回到生活現實之中去,最後通過聯想,實現課堂數學知識學習與現實生活有效對接,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運用數學。只有把握“生活-----數學-------生活”之間的聯系,才能明白什麼叫用活教材,感悟情境圖所提供的材料的深度和內涵。

跳出教材,在生活中去學數學,讓數學生活化。在教學“擺一擺,想一想”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充分把“玩”與“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描述中感悟100以內的數和領會、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學生沒有棋子怎麼擺?河邊的小石子、家裡的大豆、玉米粒........就是很好的教學用具,學生拿出自己喜歡的“學具”,同樣學得有趣。溝通了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數學的聯系,使得幾何、代數、和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有可能以交織在一起的形式出現,使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成為必須的學習內容。

二、大膽地去刪增教材創造教材

“用教材教”不應是停留在口頭上的 口號 ,而應該是教師切實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選擇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對於不大適合學生的內容,遠離學生實際的內容,要徹底地改,比如在教學《多些少些》時,我發現直接利用教材資源(金魚圖)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為農村學生對金魚就很陌生,甚至沒有見到過,於是換用了學生課下喜歡玩的“跳跳球”這一操作性實驗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參與和交流的慾望,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取材於生活,改變了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阻礙學生發展的,要毫不留情地刪;發現有探索意義,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的材料,要沒有顧慮地增,比如在教學找規律一課後,我給學生展示了“楊輝三角形”圖,讓學生觀察有什麼規律,學生對其非常好奇,學習激情很高;對於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開拓思路的因素,要有深度地挖,不浪費任何一個可讓學生發展的資源 我在教學《找規律》中,例舉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就從學生入手,我給男女生排隊,一個男生一個女生那樣重復排列,我從衣服的顏色上排,再從男女生不同人數的重復排列,就這樣,學生學得很輕松,易掌握,書本上的主題圖由於不便於操作,我便把它作當一次作業設計。

在教學《統計》中,我也沒有從教材上的圖入手,而是讓學生數數老師手中的一大把小棒,顏色有多種,為了數每種顏色有多少根,學生就知道要分類整理後才好數,統計出的數填在表內不就是統計表么,再用圖形(塗方格)表示出來,就叫統計圖了。課後學生還會自己進行統計了,如我班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等。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老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兩者融通,學生就可能感受到書本知識的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識到學習的價值,使學習成為一項樂在其中的活動。

三、尋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源泉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中,農村小學校缺乏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輔助教學,教師就不能以圖文並茂、形象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的聲音,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於是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購物活動,小組內一個同學當售貨員,其他學生拿出一元錢去買文具,還讓一名同學當監督員,監督售貨員的找補操作是否正確。通過模擬“買文具”這一真實、有趣的生活體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體會到了一元錢的價值及應用價值。下課後我還專門與學校小賣部取得了聯系,我親自去幫著賣東西,讓我班學生來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更讓學生感受到買東西的樂趣及學數學的樂趣。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 經驗 。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兒童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原蘇聯心理學家提出了活動內化的理論,和皮亞傑的建構理論都指出在學生基本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和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小學 數學教學方法

小學教師要想將學生培養成一批又一批將來有出息的人才,可別忽視小學一年級教學。小學一年級無論什麼課程都是基礎,一年級所學的知識,就好比工程師起一座高樓,預先一定要將基腳打牢,否則會前功盡棄。作為數學這門學科,要想打好基礎,就必須在一年級夯實計算教學。

一、《新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巧妙地創設情境,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數學奧秘的慾望;有利於學生面對挑戰,接受鍛煉,體驗成功;有利於舊知識向新知識遷移和拓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一)、創設操作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由具體向抽象過渡。

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級學生不容易理解,我們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知識系統,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可以採用實際操作、建立表象去啟發學生,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領會算理,突破難點。比如:填一個未知加數的教學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中(教材的第70頁)填一個未知加數的教學如:7+( )=10 6 +( )=8,雖然做這種題有推導的公式——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顯得很空泛。因為一年級孩子的思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概括主要處在直觀形象水平上。小學一年級學生必須依靠實物、教具、掰手指頭來掌握10以內的數概念;離開直觀條件,運算就變得困難甚至中斷。教材上的提示是:(1)想7加幾等於10?這種是通過數實物,用數的組成完成填空的。(2)再畫幾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子?這種是通過接著畫的方法來填空的。第一種方法:學生必須先數10根小棒或其他實物,再把10根又分成兩份,數7根出來放在一起,看還剩下幾根,括弧里就填幾。第二種方法:讓學生接著畫小旗,當數到8時,又畫了幾面小旗,括弧里就填幾。當然前面這兩種方法都有實物操作,學生基本會做,但讓學生獨立去完成練習十的第2題時,學生做題的正確率不高,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很慢。計數由原始社會的用結繩記事、用在竹、木或龜甲、獸骨上刻字以記數,發展到現在用數字計數。從這個歷史的演變來看,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不是目的,那隻是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一種手段。我認為我們可以把接著畫轉化為接著數的方法,既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又節約時間,,正確率可達100%。(1)、7+( )=10 我讓學生接著7數,數一個,就伸出一個手指,當數到10時,伸出了幾個手指,說明括弧里就應加幾。

(二)、演算法多樣要優化

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准》的一個視點,它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的有效平台,但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兩種行為:一、是教師認為:演算法越多越好,把演算法多樣化僅僅理解為量上的“多”,而忽略了質的提升;二是不敢對思維層次較低、思維過程繁瑣的演算法說“不”字。實質上,低年級學生對多種演算法的分析、比較、自主擇優的能力不強,難以理解同伴提出的演算法,所以,教師必須注意對多種演算法進行優化,選擇一種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理解並且喜歡的演算法,提高計算的效率。例如: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中(教科書第12頁)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字比較小,學生可以用數實物做題,比較簡單,但如果數字變大了,學生數實物就要耽誤許多時間,影響做題的速度。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1.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2.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日誌3篇

3.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隨筆3篇

4.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的教案

5.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6.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3篇

7. 新中國成立初期照搬蘇聯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教學大綱)有哪些弊端

內容太簡單等弊端。
1、課程內容太簡單,沒有很好地激漏緩哪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重視鞏固,從而忽視了鼓勵從不同方哪此面思考的針對性教學。
3、忽視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返碼能有效地激勵學習。

8. 假如你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如何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進行課堂教學

「最近發展區」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其涵義是指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第- 一種稱為現有發展水平,表現 為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獨立完成;第二種是潛在的發展水平,是那些尚處於形成狀態,表現為學生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但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訓練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 這兩個水平 的幅度即為「最近發展區。

一在教學層次中引穗滑世入「最近發展區」

在數學教學中,隨著 知識面的擴展以及深度地進-一步深入,一定要適應學生的思維發展要求,使 學生接受知識,掌握基 本技能以及數學思想方法。換言之,成功的數學教學應置於學生思維的「 最近發展區」。然而,目前有不少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忽視了「最近發展區」 ,其表現在運用高考尺度要求學生。當然這個「尺度」落實在學生的很多方面,主要方面是-一味採用高考的試題作為課堂講解例子、練習、作業,盡管這種做法對高考備考有利,讓學生體會到高考的緊迫性,但濫用高考試題往往超越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小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具有積極的作用,因為高考中的例子具有新穎、

深刻等特點。然而,課堂的教學並不是面向小部分學生的教學。另-

種表現是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還處於模糊狀態,還需進一步學習與鞏固。假如教師跳過 學生理解模糊的區域,進入下 節課的內容。這時,教師很難設置下節課的「最近發展區」, 甚至超越最近發展區。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 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
通俗地講,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專業地講,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

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猜肢牽引和告知中進行的, 教師儼然是主角, 學生是課堂上的配角, 根本就談不上積極和主動, 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 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對「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缺乏認識和理解, 更缺乏實踐和探索。 在數學教學中, 教師如何運用「最近發展區」 理論有效組織教學呢?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力提高認識, 不斷嘗試, 大膽實踐。
一、 運用「最近發展區」 理論, 要著力發掘學生數學潛能和培養主觀能動性 數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重視在已有水平和可有水平之間、 已知知識和未知知識之間搭台階、 架橋梁, 鼓勵學生主動去嘗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探索如何確定行動目的、 制訂行動可行方案、驗證行動方案並作出評價、 總結經驗並學以致用, 讓學生在一次次成功和自我實現中激發學習的熱情, 從而形成一種成功的信念。
例如《乘法的認識》 一課的教學案時, 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 大膽地放手, 通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 即利用加減的方法來解決游樂場的數學問題, 重點引導學生思考幾個加法算式中加數都相同的, 讓學生觀察其特點, 使學生明白每個加法算式都是有幾個相同的加數。 接著教師聯系生活實際, 創設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如「每組有 8 名學生, 老師現在要給每位學生發兩根小棒, 一共要准備多少根小棒? 」 , 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另一面讓學生體會到用以前的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雖然是一種方法, 但很麻煩, 從而啟發學生要用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實 際問題。 在學生學習慾望被讓昌激發出來的同時, 教師及時進行點撥、 示範和引導, 完成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學生很容易接受這種簡便的方法, 也自然通過比較, 聯想到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方便和高效。 在此教學案例中, 我通過尋找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 努力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新問題的慾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 收獲成功的喜悅, 從而增強了 「我能行、我一定行」 的信心。 教師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 又對學生的潛能進行了較好的發掘。

9. 簡答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應注意:

1、教師要熟悉各種方法,能有效地運用其中每一種方法,掌握每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與適用范圍。

2、在選擇教學方法之前,先按教學目的和任務將教學內容具體化,找出重點、難點並將教材劃分為邏輯上完整的幾個部分,然後選擇對每個教學階段最適用的方法,並把它們恰當地結合起來,形成該節課的最優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優化應考慮教學過程效率的高低。

其來源:

教學方法的優化來自於蘇聯教育家的「最優化」理論和實踐。

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是在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教師對教育過程的一種目標明確的安排,是教師有意識的、有科學根據的一種選擇。而不是自發的、偶然的選擇,是最好的、最適合於該具體條件的課程教學和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方案。

10.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沿用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雖然不斷有所變化,但仍離不開這一框框。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答,當學生的答案不是教案中預想的,教師就會不厭其煩地提問其它學生,直到滿意為止。這種「劇本式」的教學,學生不可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培養不出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新課程的教學模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根據實驗區教師不斷探索,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一般採用創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後拓展應用。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又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驗,體現「以人為本」。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課堂上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把數學活動組織得「有序」「有效」,有序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每個活動要有秩序,步驟明確,分工合理,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另一曾意思是活動之間有層次,逐步遞進。有效,就是要有實效,即多元化教學目標的實現。下面請看廣西柳州市公園路小學陳進老師組織數學活動的片斷,怎樣使二年級小朋友初步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必然性。師生談話: 〔說明〕:從學生經常玩的游戲引入,這是非常符合低年級兒童特點的,使學生體會到在司空見慣的游戲中有可以研究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 {說明}:教師適時地介紹拋硬幣在比賽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1:拋硬幣 (1)識別硬幣的正反面(投影硬幣的正反面) (2)合作拋硬幣 師:大家想來試試對吧!游戲規則是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拋幣,一攔大渣人猜,輪流進行,每拋一次,都要先猜一猜,再看一看硬幣落地後哪面朝上?可以找空地進行,游戲開始。 (3)全班交流 活動2:摸球 (1)師生摸球 (2)學生合作摸球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准備了一個裝著3個白球和3個黃球的紙盒。摸球之前。請聽清楚游戲規則:第一,摸的時候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第二,每人連續摸四次,摸出來之前,小組其它成員先猜摸出來是什麼顏色的球,再出示給大家看,還要把球放回去,再攪一攪,接著摸第二次。最後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麼?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抓緊時間,游戲開始。 (3)全班交流 {說明}:活動二是在活動一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一是拋一個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活動二盒子里有3個黃球和3個白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體現了活動的層次性,加深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認識。 〔NextPage〕 活動三:摸獎游戲 師:小朋友們,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摸獎游戲。(盒子里都是白球,沒有給學生看) 老師這里有一顆小星星,誰從這個盒子里摸出黃球就獲獎,這顆小星星就送給他。看誰最有秩序。(在學生一個一個到前面摸獎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有沒有不滿情緒)簡悄。 師:有的同學說穿了老師的把戲了,老師跟同學開了個小玩笑,盒子里放的都是白球,可能不可能摸到黃球?(板書:不可能) 同學們想一想,從這個盒子里可不可能摸出紅球?可不可能摸出黑球?可不可能摸出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不可能) {說明}通過摸獎游戲,老師給學生開一個小玩笑,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陳老師通過組織三個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仿納定的。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實驗、推想等活動,獲得一些數學思考的體驗,注意引導學生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啟發學生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蘇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04x125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0
水泥多孔磚砌牆方法圖片 瀏覽:705
孢穀草種植方法 瀏覽:283
萵筍青菜種植方法 瀏覽:736
前列腺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46
12伏蓄電池存電量計算方法 瀏覽:219
沖壓工36技計算方法計算實例 瀏覽:858
骨化三醇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306
三聯療法如何服用方法 瀏覽:426
93乘43加91的簡便方法 瀏覽:393
海螺吃了頭暈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12
如何寫通項方法 瀏覽:674
小學生如何寫作業快的方法 瀏覽:347
衛星手機夜景拍攝方法 瀏覽:97
怎麼做瘦肚子最快方法 瀏覽:11
考場查詞典技巧和方法 瀏覽:639
魔芋水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93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方法分析 瀏覽:323
平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教學方法 瀏覽:601
查詢電腦圖片有多張的方法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