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主體意識和主體思維方式
首先,必須轉變教育只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其次,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准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綜合素質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揮的教育質量觀。再次,轉變只重視少數尖子學生,而輕視大多數學生,重知識灌輸而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和潛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並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去。用主體性發展去衡量學生的發展,用主體性思想來設計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覺、自信、自強,做學習的主人。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可能。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實現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
要給學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教師要改變「高高在上」的傳統觀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真摯地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既是他們的老師同時也是他們的朋友。教師要充分發揮「期待效應」,對學生採用激勵式教育,對其點滴進步或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千方百計地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並以各種形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等)給予表揚。
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平等的師生情感關系還體現在教師要敢於把講台讓給學生,把結論置後,讓其思維並充分展示才華。如讓學生板演、讓學生矯正、讓學生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等。
3.改革優化課程體系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從優化課程體系做起。要改革過去教學內容單一的學科課程,形成以必修課、活動課、選修課和研究課三大板塊的課程體系。
4.改革教學模式,實施綜合模式教學
教學過程本身的復雜多變性及學生主體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也決定了教學模式不可能是單一的,普遍適用的。如啟發式、探究式、自學輔導式、復習課的研究性復習模式、講評課的雙研式模式、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學結構豐富多樣,課堂生動活潑,而且可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完善學生的主體人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無論運用哪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結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相一致,以利於學生接受、內化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並通過知識的運用,外化為能力;都應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情景的設計、學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 「動」起來、「活」起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5.實施分層教學,促進主動發展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或理解為,分層次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優、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學習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6.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提高課堂效率,優化心理環境,優化思維過程,優化信息反饋,優化教學效果和節奏。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地傳輸給學生。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變重結論為知過程,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將教學內容內化為意識材料,促進思維活動,不斷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7.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評價應做到:①有彈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應肯定。②不僅評價活動結果,而且更要評價活動過程。尤其是對活動中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及表現出的良好個性品質給予評價、鼓勵。這樣,更能發揮評價的教育與激勵作用。③變學生評價的客體為評價的主體。對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情況及結果不僅僅是教師去評,還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互評。
⑵ 教學中從哪些方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改變教學方式,營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環境
「環境造人,環境育人」。 現代教育研究表明,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造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賦予學生各種權利,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意識
現代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開放、高效的數學課堂需要講究師生的互動,更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權利。
三、通過數學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質量。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識起源於活動,活動在個人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個體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展。
四、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
為了確立學生課堂參與的主體意識,我們必須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均符合數學學科的認識規律。
教學活動的學生地位: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就必須讓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去感染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這個舞台上盡情地表演,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⑶ 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探討了一些具體做法。
一: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的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和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習慣於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力,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知識一種被動接受,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的交流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定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著、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可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2、通過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屋而寡聞」。新的課堂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夠 ,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講得多,而學生說得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
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
1、教會學生「看」書,基於學科的特點,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看懂、看透教材,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的內容,在新中構建出基本框架,知道要學習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
2、教會學生提問。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能力。
3、教會學生答題。政治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提取有效信息不準,以致失分過多。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並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