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非aba的訓練方法

非aba的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2 02:15:09

『壹』 自閉症訓練方法哪些

您好,目前主流的干預方法主要有:

①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採用行為塑造原理,以正性強化為主促進孤獨症兒童各項能力發展。
②孤獨症兒童的綜合教育方法(TEACCH),該課程根據孤獨症兒童能力和行為的特點設計個體化的訓練內容。訓練內容包含兒童模仿、粗細運動、知覺能力、認知、手眼協調、語言理解和表達、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緒情感等各個方面。
③人際關系訓練法包括地板時光療法(floortime)、人際關系發展干預療法(,RDI),這兩種方法主要以人際關系以及社會交往作為訓練的主體。
除上面三種之外還有感統訓練,該療法主要運用滑板、鞦韆、平衡木等游戲設施對兒童進行訓練,有報道和觀察稱對於減少孤獨症兒童的多動行為、增加語言等有一定療效,但是此方法在國外存在爭議。
目前對自閉症的訓練方式有很多種,但是不管對孩子使用什麼樣的訓練方式,都得先熟悉孩子的能力程度和發展規律,才能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進行訓練,因此如果孩子確診自閉症,應該帶其去相關醫院進行全方面的評估,從全方面對孩子進行干預。

『貳』 孤獨症兒童ABA訓練

目前已經被實踐證明能夠對大部分孤獨症兒童產生全面、綜合、持久的積極效果的方法是「應用行為訓練法」,也被稱為「應用行為分析法」(英文: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縮寫為ABA)。很大一部分孤獨症兒童都能從這種行為訓練法中受益,最終在智力、社會交往、學業、語言交流和社會適應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些人甚至達到基本正常的水平。很多孩子都在適應能力及實用技能方面得到實質性的改善,而且問題行為明顯減少。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大約佔10%)患兒.盡管經過了大量的訓練仍然不見效果。 應用行為訓練法的效果與開始訓練的年齡有密切的關系,訓練開始得越早,效果越明顯,而且與訓練的強度與訓練人員的專業水平關系也十分密切。 就目前能夠獲得的科學證據而言,我們所能夠建議的就是:還沒有任何一種其他方法能夠達到應用行為訓練法這樣的改善效果。我暫且不提什麼是ABA,它只不過是個符號。 讓我們先理解什麼是強化,通俗地說就是讓人印象深刻。強化有正性的(獎賞)和負性的(懲罰)。比如說,老闆讓員工拖地,看你幹得不錯,誇獎你幾句話,於是你幹活更帶勁了。相反,如果老闆要求把地拖干凈,要不然的話,就扣你的錢。結果你也努力地把地拖得很乾凈。懲罰過度,你可能一氣之下,把拖把一撂,說到老子不幹了。因此要使人的行為朝你預期的方向發展,最好是用獎賞的方式,盡量不用懲罰,因為懲罰不當會讓孩子失去興趣,行為並退縮。 獎賞有物質的(餅干,糖果,玩具),也有精神的(贊美的話,親吻,擁抱,笑臉)。剛開始時主要選用物質的獎賞,然後逐漸過渡到高級的精神獎勵。這主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去選定,就像老闆一樣,他要根據每個員工不同時期的物質和情感需要,給予不同的獎勵。並不是每次都是用錢獎勵為最好方式。 我們如果學過舞蹈,武術等就有體會,老師把一個動作連貫做下來,我們很少有人能學得會。因此一般老師都是把這個動作分解去講解, 等每個分解動作都學會後,最後才能連貫起來。這種任務分解就是ABA訓練的核心內容。 預期或者說目標任務+任務分解+輔助+強化(獎賞或懲罰)=ABA訓練。 最後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如何用這個方法訓練孤獨症兒童。 目標任務:穿襪子 任務分解:雙手把襪子口張開;套在左腳上;將襪子拉到腳後跟;繞過腳後跟後再往上拉。 獎勵:根據孩子情況具體選。 也許這個動作你認為很簡單,但要知道對孤獨症兒童而言,可能會像學拉丁舞一樣很難。我們家小孩剛開始學了一學期的拉丁舞都沒有找到感覺,始終理解不了出跨的動作。我們哪一個正常的大人在學習中沒有存在這種或那種的障礙呢?所以我們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寬容心去訓練孩子。示範之後孩子還不會,則需要輔助他學習,在穿襪子這個動作學習中,大人要在孩子後面抓住他的小手幫他提上來。 把任務分解過程倒著來訓練效果會更好,這樣更容易讓兒童理解訓練的目的,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在穿襪子的訓練中即先訓練最後一步,讓孩子把襪子自腳後跟拽上來。 訓練要點: 1.不要指望孩子很快能夠學會,每次時間不宜太長,避免產生厭惡情緒。 2. 重復學習的時間不要間隔太長,否則過去學習的經驗感覺會完全忘記 。這是我學開車時,駕校老師訓我們說的,想起來學一兩下,隔兩三周又來學一下,好不容易有點感覺,隔時間長了,又全忘了,每次都得重新開始。所以我們小孩學游泳,我就堅持讓她上游泳班訓練,結果10來天就學會了,而我們大多人只是夏天去幾次游泳池裡劃幾下,永遠都無法真正學會游泳。

『叄』 自閉症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

1、運動功能的康復,發病早期可給予床上良姿位擺放,盡早開始床上活動和坐位、站位的練習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訓練;2、意識障礙的患者可採用綜合促醒治療葯物、高壓氧、視聽刺激等治療,促進患者意識的恢復。3、認知障礙的患者通過認知功能訓練進行康復;4、言語障礙的患者可以進行言語康復訓練;5、作業治療可以加強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必要時可以使用輔助器具和矯形器;6、對於有大小便功能障礙的患者可以採用葯物、針灸、理療等綜合康復手段;31、精神行為異常的患者可以給予葯物治療和心理疏導治療。

『肆』 自閉症aba是什麼

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訓練,和正常兒童的認知發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遵循這個規律,孩子就算學得慢,總是在沿著上坡走,科學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礙是無法接受訓練的,中重度、中度和輕度的智障兒童都可以在科學連貫的訓練中得到進步,並把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

從認知訓練角度來說,孩子學習任何一個課題(項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達——泛化(擴展)」這條線路,以學顏色為例,孩子把紅色做為顏色學習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紅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麼是紅色、再用語言或非語言溝通方式「表達」紅色,再把紅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過馬路時見到紅燈知道停下來。如果不了解這個學習規律,要教顏色時,拿出一堆五顏六色的氣球,一個個教給孩子「這是紅氣球」、「這是綠氣球」、「這是藍氣球」、「這是黃氣球」,這種教法如果遇上一個連視知覺都有問題(無法分辨紅色與其它顏色的不同,就是說,他連紅色物體與紅色物體的配對這一關都過不了),孩子只會被一堆氣球搞興奮或搞迷糊。
說到這,必須要提ABA教學法了。以前認為ABA是一種刻板地教孩子做這做那的訓練自閉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發出了、孩子去執行。其實ABA是個適合所有自閉症兒童的訓練方法,甚至在與正常孩子的溝通中,都可以運用ABA。包括記憶搭積木、動物表演、講故事、木頭人游戲、視覺訓練之找不同等。例如,在玩「記憶搭積木」游戲時,有的孩子很聰明直接上六塊積木,中間一張白紙一擋,老師搭好六塊積木後,打開白紙,讓孩子記憶十個數,再擋上白紙,發指令「跟我搭一樣的」,這時候我們觀察孩子的表現就會知道這個課題設置難了,馬上後退,撤掉兩塊積木,變成四塊搭,明顯這個設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記憶模型時說「太簡單了」,但真正搭時又忘掉了某個細節,我馬上給予輔助,再給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後我把兩堆積木擺在一起,讓孩子自己去總結「哇,一樣的」,等孩子稍微熟悉這個游戲規則後,老師可以讓孩子也當當老師,角色互換表演!
以下是對自閉症孩子進行ABA教學時精髓的分解課題、並給予輔助、及時強化的理論實踐總結:
一、分解課題 課題是指孩子應該學會的一個能力,這樣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學習的課題成百上千,ABA強調把每個能力分成最小、最簡單的單元進行教學,這個過程就是「分解課題」。比如教認識顏色,從紅色開始教(先不教其它顏色),第一步應該是配對分類,讓孩子「把一樣顏色的放一起」,這就是剛才我說的學習規律的「感知」階段。說到這,可能有許多人要問「為什麼教顏色時不直接告訴孩子顏色的名稱,比如拿著紅氣球、紅杯子等教『紅色』,而是先讓孩子去配對去分類呢?」因為在認知發展規律中,知覺算是最基礎的能力,如果人在視覺上都無法分辨並理解一個物體與其它物體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復雜的物體命名和功用呢?
接著討論「分解課題」之學習顏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對分類,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擾物的情況下把紅色與紅色物體快速正確地放在一起,說明孩子已經感知到了紅色,注意:隨著教學的深入,老師的指令語已經從最初的「一樣顏色的放一起」變成了「紅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備這個能力後,進行第二步訓練——理解,就是讓孩子「拿紅色給老師」,如果孩子能在有多個其它顏色物體的干擾物中間快速正確地拿一個至多個紅色物體出來,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理解紅色的能力,就進行第三步的訓練,讓孩子表達紅色,比如老師問「它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回答「紅色」。
ABA強調無論教孩子什麼能力,比如物品認知、形狀、數學、說話、畫畫等,都要遵循這個分解課題、循序漸進的原理。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很刻板,但教學的執行者是誰?是老師。試問:你手上有一個孩子,你設計好了課題、把一步步課題分解得很細,進入教學後你發現孩子對這塊的能力超乎你的預期,他學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徹,那你還會按照寫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細細教嗎?——肯定不會,水漲船高嘛。
二、給予輔助 自閉症兒童之所以學東西很慢,是因為情緒認知的問題,讓他們無法象正常兒童那樣順利地接受外界信息並輸出這些信息,他們很難通過觀察而自然地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孩子一個新的課題時給予輔助,剛開始時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輔助,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漸減少輔助。這是ABA的一個主題原則。比如教孩子畫一個蘋果,一開始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他畫,然後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給他一個視覺提示,即蘋果圖片讓他照著畫。再是老師先示範畫一個蘋果,收走,讓孩子自己去畫。最後是直接讓孩子畫一個蘋果。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正常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也經歷過無數別人的「給予輔助」,包括父母、老師、同伴,記得我小時候學包餃子,是媽媽手把手教並示範了許多回,我才學會。
做一個合格的特教老師,一定要掌握輔助的方法和技巧,不會輔助得太慢太晚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信心,也不會過多給予輔助而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三、及時強化 在課堂上聽的最多的幾句話,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聰明」,這就是強化。強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個正確反應後,老師給予的反饋。在孩子反應後,及時給予強化會讓孩子願意配合,更願意繼續學習那些新的、好的行為和能力。
其實「強化」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學校當老師時,系統學習過《教育心理學》,裡面就有一章專門講「強化」,在正常兒童的教育中,強化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愛學哪門功課,主要是因為喜歡教那門課的老師,而為什麼喜歡那個老師,當然是那個老師對自己好總表揚自己了。
特殊孩子雖然在認知發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礙,但愛聽表揚是全人類的共性。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對你的要求有了正確反應,而你不強化他,他怎麼知道他的反應是正確不正確?如果他不確定這點,那為什麼還願意繼續跟隨你的教學呢?
分解課題、給予輔助和及時強化是ABA教學的內涵,了解這幾個基本概念後,我們來探討一下自閉症兒童認知訓練中有哪些課題可以去做呢?
按照兒童認知發育的規律,我把訓練步驟大概理一理——
1、模仿:動作模仿、仿說、使用物件模仿,隨後進行聽指令的教學
2、視知覺:從配對和分類開始
3、搭積木(也可以和配對、分類同時進行):搭積木屬於使用物件的模仿,練習孩子的視覺空間、順序等。如果孩子搭積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動作模仿。
4、自己的認識(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認知、水果蔬菜動物卡片認知、人物認知
5、功能性配對: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類:先把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給歸歸類,再進行類別教學。
7、形狀(如果孩子對顏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顏色)
8、顏色
9、對比性認知:大小、長短、粗細、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詞:上下、里外、前後、左右、中間、旁邊
11、肯定與否定的教學
12、數的概念:唱數、任意起止數、點數報總數、按數取物、認識自然數、序數、量的多少、數的大小、數的分解與合成、加減運算、應用題
13、時間教學:鍾表、一天的時間、星期幾、年月
14、所有課題的結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方法都是特教專家和老師們根據多年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個大致套路,並不表示孩子非要學會前一項、才能進行後一項的學習,有許多課題是可以穿插著同時進行的。而且孩子能學的課題絕不僅僅為上述十幾項,課題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老師和家長肯用心,就能從基本課題上演化出許多子課題,即縱向上可以不斷延伸。
認知訓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繩愛索牽引孩子外,家長和老師還需要掌握更多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到我們的孩子。給愛注入智慧,這份愛會更加有意義。
老師家長除了對認知訓練的步驟和課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確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該怎麼走,再也不會盲目地跟隨別人的腳步。
認知是一個大腦神經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感覺、注意、記憶(經驗)、知覺、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預估與調整、表達等。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感覺的訓練」 即感官通路的訓練是認知訓練的基礎,這包括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訓練,其實這些就是改善腦功能的訓練。借用一個好友對認知訓練的觀點「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路就是感官通路,關於感官通路方面的訓練,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鑒。
在認知的訓練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繼基礎感官能力訓練之後的又一個重要基礎,這些注意力的訓練包括視覺和聽覺方面的。
記憶是建立在不斷積累的感覺經驗上的,這些感覺經驗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和味覺的,大腦接收到新的感覺信息,透過對感覺記憶的解讀,從而形成了知覺,在知覺的基礎上,我們的大腦才有了形狀、顏色、方位、時間、大小、量度、質地等概念,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才可以說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基礎。
因此,想要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先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客觀地分析,說實話,還是要打好認知基礎,這個認知基礎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其實想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經清楚分析並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建議家長們多了解一些認知訓練方面的知識,知道學習一個課題(能力)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到你的孩子。模仿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視覺專注與視覺記憶、基本的互動意識、基礎的本體感意識、基本的慾望表達與動作能力。配對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拿和放的能力,並具備基礎的模仿和聽指令能力。物品認知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基本的配對和分類能力。學習形狀和顏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類及配對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學習方位詞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具備空間的概念、具備一定的身體形象感。學習數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備配對分類能力、具備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等認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個課題學習的前提條件,其實就是知道了認知發育的規律。按照孩子具備的基礎能力給他設計課題,讓他跳起來就夠得著,是比較科學並明智的。

閱讀全文

與非aba的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卓系統通訊錄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3
怎麼備孕最好方法 瀏覽:810
頸椎病治療方法用什麼中葯治 瀏覽:244
水鑽打空調眼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19
口腔頜面腫瘤治療方法 瀏覽:959
沖成人奶粉的正確方法 瀏覽:193
404x125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0
水泥多孔磚砌牆方法圖片 瀏覽:705
孢穀草種植方法 瀏覽:283
萵筍青菜種植方法 瀏覽:736
前列腺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46
12伏蓄電池存電量計算方法 瀏覽:219
沖壓工36技計算方法計算實例 瀏覽:858
骨化三醇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306
三聯療法如何服用方法 瀏覽:426
93乘43加91的簡便方法 瀏覽:393
海螺吃了頭暈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12
如何寫通項方法 瀏覽:674
小學生如何寫作業快的方法 瀏覽:347
衛星手機夜景拍攝方法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