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應用得當

研究方法應用得當

發布時間:2023-05-11 21:50:43

① 課題研究方法以及有關常識

課題研究方法以及有關常識

研究方法定義: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課題研究的常見科研方法:

1.觀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自然發生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和社會論述進行直接、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研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觀察3700名學生,並做好詳細記錄;陳鶴琴用文字和攝影像的方法記錄下808天的孩子兒童心理)

2.調查法

通過現場考察、觀察、調查、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收集資料,從而對現狀作出科學分析,得出規律性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種方法。

3.經驗總結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核實、驗證,從而使人們對相關事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

4.文獻法

對文獻進行查詢、鑒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是記錄有碰耐知識的一切載體――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等。

5.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育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揭示其異同,找出教育現象的普遍規律及主要對象的特殊規律,笑指春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或具體作法。

6.個案法

把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直接或間接調查了解其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特點,並據此設計和實施相應措施,促進其發逗蠢展變化,然後把對這些條件、措施與結果之間聯系的認識和結論推廣到一般上去。

7.統計法

通過觀察,調查和實驗,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分析解釋和統計檢驗的原理和方法。

8.行動研究法

由社會情景的參與者,為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社會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某依賴的背景的理解,進行反省式的研究。

作用:

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推進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梁啟超認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與培根的歸納法有關。他指出,近代社會與古代社會、中世紀社會的差異很多,但一個顯著差異就是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成為道德、政治、技術、器物等領域的進步的基礎。科學研究方法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學理性思維,而且有利於科學進步,有利於國計民生。因而吸收西學研究方法,推動科學研究方法的變革,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是勢在必行。從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也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伽利略、培根等科學家所倡導的科學實驗方法,不僅為近代自然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在自然科學與宗教神學、經驗哲學的激烈斗爭中取得了勝利。從16世紀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到17世紀末牛頓經典力學的完善,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成為人們定量表述自然規津的一種知識體系。最為重要的是,它改變了人們的科學觀、自然觀,導致了科學與工業的結合,使人類歷史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2)有利於各門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法的多寡優劣及其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不少科學家都非常重視對於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甚至認為,一切理論探討都可以歸結為對其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特定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種程度上表徵著該學科的完善程度。如經濟理論發展是與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密不可分的。藉助於數學方法,使經濟學對經濟規范的描述更加清晰、精確,邏輯性更為嚴密;通過使用抽樣調查、談話法等,使行為經濟學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分支學科。自古典經濟學開始,天文學、力學、物理學等學科的發展都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情報學的發展也藉助了數學、計算機科學、認識知識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其研究內容更加廣泛,研究問題的角度更新、更有深度。現在科學的發展正呈現出一個雜交化、整體化的發展趨勢,學科間的交叉與整合日益加強,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相互促進。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為各學科的理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依賴於理論的指導。

(3)有利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學術規范是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動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研究方法是人們解決科學問題時所採取的一些基本手段、途徑和規則,它對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義。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實驗方法、歸納方法、實證方法都要求有嚴密的論證過程和對結論的檢驗,是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解釋,這其中要求研究人員有一種"求真"與"平等"精神。唯物辯證法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求科學研究人員有整體的、變動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人文主義的研究方法則要求關注人的生命與權利,肯定人的價值,它有助於培育科學研究者的主體性、原創性和獨立性,培養其"獨立"精神。研究方法對於學術爭鳴中的"平等"規范和學術評論中的"量性統一"同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們應該努力把研究方法應用於科學研究中,並且注意把研究方法中所蘊含的積極精神轉換成科學研究的規范。

有關常識: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從古希臘到16世紀(直覺觀察時期);17世紀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20世紀以來(形成獨立學科時期)。

2、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四個層次:直覺觀察水平(資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內在效度);遷移推廣水平(外在效度);理論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及其對教育研究的作用:基礎研究的基本目的在於發展和完善理論(為什麼);應用研究的目的是解決當下的、實際的問題(是什麼);發展研究的目的在於發展用於學校的有效的策略(如何改進);評價研究是通過搜集和分析資料數據,對一定教育目標和教育活動的相關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怎麼樣);預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事物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趨勢(將會怎樣)。

3、我國最早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是羅廷光的《教育科學研究大綱》。

4、科學觀察的基本特點:觀察的目的性、觀察的客觀性、觀察的能動性。

5、測驗的基本類型:按行為目標,測驗內容可以分為智力測驗、能力傾向測驗、成就測驗、個性測驗四大類。

6、教育實驗分組設計的基本類型:前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真實實驗設計。前實驗設計通常是一種自然描述,用來識別自然存在的臨界變數及其關系,其表現形式有:單組後測設計、單組前後測設計、固定組比較設計。准實驗設計是指運用原始群體,而不是隨機地安排被試進行實驗處理,其主要類型有:不等控制組設計、時間序列設計、平衡設計。真實實驗設計中的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都能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能較好地控制內外部無效因素,並有效地操縱研究變數。真實實驗設計,都有一個控制組,被試隨機選擇並隨機分派到組。

7、教育人種學是對特定情景中的教育系統、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現象完整和科學的描述。人種學研究具有現象學和自然主義的特徵。人種學研究必須以整體的、全局的觀念看問題。

8、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特點:定量分析是賦予對象一種純形式化的符號以反映事物的特徵的方法。定量分析的對象是具有數量關系的資料,採用的方法主要是數學分析的方法。

9、好的實驗的特徵有:充分的實驗控制;不加人為修飾;比較的基礎;通過數據獲得充足的信息;非污染數據;無相關變數間的干擾;代表性;省力原則。

10、列聯相關對變數測量標準的最低要求是兩變數都用名稱量表測量。

11、參數檢驗的類型有:t檢驗(t正態分布)、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等;非參數檢驗的類型有:X2檢驗(列聯表分析)、惠特尼U檢驗等;相關檢驗的類型有:t檢驗、費舍Z轉換檢驗等。

12、建立教育科學研究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要求:客觀性、可測性、簡易性、可行性。

13、撰寫教育科學研究報告和論文的基本要求: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創新;觀點和材料的一致性;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語言文字精煉簡潔,表達要准確完整。

課題指南:

指科研規劃領導組織對招標課題的具體說明。課題指南是科研規劃的具體化,對課題選定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課題指南一般包括說明、主課題、子課題。可供研究人員或研究單位選擇。

制訂課題指南,目的是正確發揮科研導向作用,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成果質量。指南課題的確定採取公開招標、平等競爭、擇優立項、適當資助的原則。

制訂課題指南,實行課題招標,這是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樣做,可以彌補申報渠道不通暢的不足,有利於教育科研規劃制定和管理部門與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相互聯系。促進科研人員、管理人員更新觀念,加快改革,加強科研部門科研活動的有效管理和科研人員的責任感。它力圖將競爭機制恰當地引進教育科研管理,使課題的確定不受地區、部門、單位的限制。為科研能力強,基礎條件好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更多的科研任務和更好的條件;通過組織專家對投標者的方案設計、隊伍構成、人員素質等科學性、合理性如何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質疑,發現問題,修正設計,也將有利於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水平和社會效益。

課題選擇:

選擇課題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復雜勞動。選擇研究課題時,不論是從發布的課題指南中選擇,或者是自行確定,都有必須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依據其課題的科學價值。其具體原則有四個方面:

1、需要性原則。根據教育事業發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確定課題,使教育科研能更好地為教育行政領導部門的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服務。

2、科學性原則。即選題必須有事實根據和理論根據,必須有科學價值。如教育科學上的新發現、空白的填補、通說的糾正、前說的補充等。

3、創造性原則。是科學研究的生命,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新發明、有新發現、有新創造。

4、可行性原則。一是看所選的課題是否具備研究能力和研究條件。一般說來,選題不宜太密、太大、太籠統。尤其對於那些初涉教育科研的人來說,應當側重選擇范圍較窄且比較具體的課題。二是看研究課題出的成果有無推廣的價值。

課題形式:

從課題的組成分有:

1、重點課題。也稱規劃課題,是國家根據社會、經濟和科學發展的戰略規劃而下達的課題。由於這種課題關繫到整個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要確保按期完成。

2、合同課題。即國家部門和地方政府從局部性需要出發提出的課題,主要通過委託研究、招標承包、科技合同等形式,由研究所開展研究。

3、自選課題。它包括兩方面,一是科技人員個人選定並自行開展研究的課題。二是研究所根據社會發展動向、趨勢、社會需求,而選定的課題,這種課題來自於橫向聯系渠道,又可分為自選、自定、自研課題和上報批准後再下達到所內的任務性課題。

從課題的研究屬性上分有:

1、宏觀課題。主要研究的是教育根本性問題,有的涉及到方針政策。如「教育本質及其在四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等。這樣的課題規模大、投的人力、物力多,必須是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門或科研機構才能承擔。有的要省市縣多級課題級協作才能完成。

2、中觀課題。主要研究的是教育階段性、地區性的課題。如「搞好教育整體改革,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心理結構問題。」這類課題規模大,也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需要行政、科研和學校合作進行。

3、微觀課題。主要是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往往以個體或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個案研究。如「培養差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探討」等。這類課題不求人力、物力的投入,適合科研人員與教師進行研究。

課題申報:

研究人員或研究單位,按立題審批手續,將所選定的課題向有關科研規劃部門申報。其一般程序:

1、確定選題。可以自行確定題目,也可以從發布的課題指南中選題。

2、填報重點研究項目申請書。申報哪一級課題,就向哪一級辦公室索取申請書。

3、申請人應按申請書各項內容和申請書上「填報須知」的各項要求認真填寫,並按限期報給主管部門。

4、並按規定繳納課題評議費。

5、若申報指南課題應在課題名稱註明「指南課題」字樣,或按課題指南說明要求註明課題類別。

6、申請書須經本單位領導審核,簽署明確意見(包括申請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是否適於承擔本課題研究;主管單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課題所需時間和其他必要條件;能否按規定進行經費代管)承擔信譽保證並加蓋公章。凡只有申請人而無單位意見和公章,或以單位名義而無具體承擔人的申請不予受理。

② 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四種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是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參考前人已經發表的類似主題的文章,站在巨人肩膀上做研究。

二是案例研究法:通過以具體、典型的案例為素材和研究對象,縮小選題,避免泛泛而談。

三是問卷調查法:通過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所需資料,確保獲得的第一手資料更加准確。

四是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概念的描述和數量分析方法相結合,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研究方法的作用

(1)有利於推進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科學研究方法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學理性思維,而且有利於科學進步,有利於國計民生。

(2)有利於各門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法的多寡優劣及其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為各學科的理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依賴於理論的指導。

(3)有利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學術規范是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動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③ 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詳解(2)

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詳解

研究生在答辯的過程中,要思路清晰,前後過渡自然,先講串聯詞,再翻幻燈片。

5.使用伏筆

巧妙運用伏筆,使報告結構嚴密、緊湊,可勾起專家和師生的好山配奇心。例如:「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在後面一章進行詳細介紹」,設計問題陷阱,引起大家的密切關注。

6.聲音響亮

答辯過程中要備笑聲音響亮,語氣肯定,使在場的所有人都能聽得到。

同時可以增強膽量,使自己更富激情、富於感染力。

7.語速適中

研究生在進行論文答辯時說話速度往往越來越快,以致答辯專家和其他師生聽不清楚,影響了畢業答辯成績。故答辯者一定要注意在答辯過程中的話語速度,要有急有緩,有輕有重。

8.目光移動

論文答辯時應注意使目光時常瞟向答辯專家及會場上的老師和同學們,用目光與聽眾進行心靈交流,使聽眾對你的論題產生興趣,使大家的思路跟著你的思路走。

9.體態輔助

論文答辯雖然以口語為主,但適當的體態輔助會使答辯效果更好。手勢語言是體態語言的主要部分,恰當運用會顯得自信、有力。

10.時間控制

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一般在20~30分鍾,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一般在40~50分鍾,但應按每個單位具體的時間規定而定。對論文答辯要有時間控制,寧少勿多。這樣,顯得有準備,容易給答辯專家一個良好的印象。

11.人稱使用

在學位論文答辯過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稱使用問題,建議盡量多用第一人稱「我」、「我們」,能用「我」時不用「我們」,這樣會給專家們一個好的印象——答辯人確實做了不少工作!

四、回答提問時要注意的問題

研究生宣講完學位論文後就要進入答辯提問環節,為了提高回答的質量和效果,研究生在進行論文答辯前就需要思考以下一些方面的問題:

(1)對選題意義的提問;

(2)對重要觀點及概念的提問;

(3)對論文創新點的提問;

(4)對論文細節的提問;

(5)對論文數據來源的提問;

(6)對論文薄弱環節的提問;

(7)對自己所做具體工作的提問;

(8)對與課題相關的擴展性問題的提問。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取得良好的答辯效果,在回答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聽問題仿唯含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沒聽清時要再問一遍,以免答非所問、把本來能回答的問題答錯。

2.不要急於回答,要經過思考後再作回答,這樣可使回答更有條理、更加深入和全面。

3.要認真領會專家的題意,針對問題的核心回答,寧少勿多。語言要簡練,不要含混不清、模稜兩可,不要過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許」等詞語。

4.有些問題不會回答是正常的,不一定影響評語。有時候專家看答辯者論文做的好,可能會問幾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看答辯者是否有所考慮並與之進行深入交流,所以答辯者答不上來也是可能的,只需如實說明情況即可,不要不懂裝懂,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5.要尊重答辯專家,不要過分爭辯。當自己的觀點與答辯專家的觀點相左時,既要尊重答辯專家,又要讓答辯專家接受自己的觀點,就得學會運用各種辯論的技巧,而不要過分爭辯。

五、其它事項

1.要有自信心。克服緊張、不安、焦躁的情緒,想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通過答辯。自卑的心理會使答辯大失水準,甚至由於膽怯而不能正常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體現真實的能力和水平。

2.要有飽滿的熱情。要面帶微笑、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把最佳的精神狀態展示給大家。

3.要講文明禮貌。開始時要向專家和同學們問好,答辯結束時要道謝,體現出良好的修養。無論是聽答辯專家提問題,還是回答問題都要做到禮貌應對。

4.要注意儀態和風度。答辯者要儀容整潔、舉止大方。如果能在最初的一、兩分種內以良好的儀態和風度體現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成功的答辯是自信和技巧的結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細致答辯准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辯技巧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讓別人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對答辯的目的、答辯報告的內容、答辯報告技巧、可能遇到的提問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做好這些工作,答辯者就一定會獲得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學位論文答辯。

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詳解2

1.擔任碩士學位論文的答辯秘書應具備什麼條件?

答:擔任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秘書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1、本校工作人員或在冊研究生。

1.2、具有相同或相近專業的學術背景。碩士學位論文的答辯秘書可以是本院系具備專業背景的教職工、博士研究生或高年級碩士研究生。

2.碩士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的表格必須從網上下載嗎?請問具體下載路徑?

答:是。2019年7月畢業研究生論文答辯的相關表格必須從網上下載(表格上帶有二維碼標識)。具體下載路徑如下:登陸本人校內門戶à在導航欄中選擇「學生業務」à 「學位信息」à填寫、列印表格。研究生本人登陸個人門戶提交論文信息後即可獲得「論文信息號」,請務必記錄該信息號並告知答辯秘書。答辯秘書登錄本人的校內門戶後通過「論文信息號」可以通過管理系統錄入、列印與答辯相關的表格。

3.「答辯記錄」應記錄那些內容?

答:應重點記錄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的問題,以及答辯人回答的內容;此外還要填寫答辯時間、地點、到會人數等。以上內容均由答辯秘書記錄、整理並親筆簽名,要求完整、詳實、簡練。

4.論文送同行專家評閱前,是否一定要導師評閱通過?

答:是的。學位論文完成後,首先提交給指導教師評閱,導師評閱通過後寫出詳細的學術評語,再送同行專家評閱。

5.碩士學位論文評閱人要具備什麼資格?

答:碩士學位論文評閱人應是同行專家且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職稱。

6. 碩士學位論文需要幾位評閱人?

答:碩士學位論文評閱專家不少於2人,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專家。

7. 論文評閱有一人持否定意見,是否還可以另外增加評閱人?

答:若送審的兩名評閱人的評語都是否定的,不能舉行論文答辯;兩位評閱人中有一位的評審意見是否定的,可再增加一位評閱人,若新增評閱人的評審意見是否定的,不能舉行論文答辯。如果持否定意見的是校外專家,則新增的評閱人仍然需要是校外專家。

8.答辯委員會需要多少人,導師可以是答辯委員會成員嗎?

答: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至少由3人組成。指導教師如果參加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應至少4人組成。

9.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主席分別需要什麼條件?導師可以擔任主席嗎?

答: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應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的'講師。答辯委員會主席由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不能擔任主席。

10.如何確定答辯委員會成員?

答:答辯委員會名單由導師、教研室商定,學位分委會負責人審批。

11.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程序是什麼?

答:

⑴主席宣布答辯委員會名單、主持各項議程

⑵.導師介紹該生的學習、科研情況

⑶.答辯人報告論文的主要內容

⑷.委員提問,答辯人答辯

⑸.答辯委員會評議、投票表決(答辯人迴避)

⑹.形成答辯決議書

⑺主席宣布表決結果和答辯委員會決議

⑻.各成員在《答辯決議書》上簽名

12.導師或論文評閱人在國外,暫時不能親筆簽名,可否使用電子簽名?

答:因某種特殊原因如導師或論文評閱人在國外,暫時不能親筆簽名的,可以使用電子簽名,事後盡可能補簽名。

13.答辯委員會成員因故不能到場,更換成員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因某些特殊原因需要臨時更換答辯委員會成員的,由導師和教研室商定後,報學位分委會負責人重新審批,並修改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重新列印《答辯審批表》。

14. 學位審批材料A、學位審批材料B,在歸檔時分別存往何處?

答:學位審批材料A(A檔)包含的內容較為豐富,存學校檔案館;學位審批材料B(B檔)含學籍表、成績單、導師對論文的評語、答辯報告書、學位審批表等內容,屬於人事檔案材料,將寄往畢業生就業的人事部門。

15. 學位審批材料中哪些表格需要親筆簽名,可否蓋簽名章或由他人代簽?

答:學位審批材料中選題報告、導師評語、專家評議書、答辯報告書、答辯記錄表等均需要相關人員親筆簽名,不可列印姓名、蓋簽名章或由他人代簽。學籍表、成績單、答辯審批表由教務老師處理。

16. 整理學位審批材料時,如何排列順序?

答:必須嚴格按照A/B封面上的目錄順序排序。

17. 論文答辯不通過,是否還有機會重新申請學位?

答:論文答辯不通過者,經答辯委員會表決,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許申請人在半年後一年內對修改後的論文,重新申請答辯一次。如重新答辯仍未通過,則不再補行答辯。

18. 重新申請學位的程序如何?

答: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學位辦提出申請,通過學位辦「重新申請答辯資格審查」後,到院系教務老師處辦理有關事宜,按正常答辯流程進行,相關表格亦從網上下載。

19. 答辯委員會5人,有3票同意,2票不同意,論文答辯是否通過?

答:此情形下,論文答辯沒有通過。答辯委員會全體成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為通過。以上情形中,投票同意人數為五分之三,不到三分之二。

20. 答辯表決票上研究生姓名能否不填或投票後再補填?

答:不能。必須在「表決票」上寫上研究生姓名之後,再交給答辯委員會投票,避免錯投或漏投。

21.涉密論文如何確定,答辯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涉密論文是指涉及國家秘密的學位論文。確定涉密論文應在論文開題時提出,填寫《涉密論文申請表》,報校保密委員會審查,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涉密論文在印刷、評閱、傳遞、答辯、提交、保存等方面均要按照校保密辦和圖書館的相關規定進行,詳情參見《研究生手冊》中相關內容。

22. 在答辯或學位分委員會討論之後,修改了「論文題目」,如何在成績單中體現出來?

答:通過本院系教務老師修改管理系統中的論文題目,重新列印成績單。

23. 發現成績單中學分、成績或課程名稱有錯,如何修正?

答:通過本院系教務老師修改管理系統中學分、課程、成績等相關數據,重新列印成績單。

24. 歸入A檔和B檔案的成績單如何區分?

答:歸入A檔的成績單上有「學校留存」字樣,歸入B檔案的成績單沒有該字樣。

25. 「科研統計」表格從系統中列印後,還需要導師簽字、蓋院系公章嗎?

答:需要。「科研統計」表格從系統中列印後,經導師確認簽字、加蓋院系公章後,存入A檔。

26. 答辯秘書的職責有哪些?

答辯秘書的主要職責包括以下幾方面:

⑴.協助論文評閱送審

⑵.登陸系統,填寫答辯表格,檢查核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信息

⑶.做好詳細的答辯記錄(重點記錄委員提問與學生回答的內容),並整理、錄入、列印

⑷.收發表決票、統計表決結果

⑸.協助完成《答辯報告書》,請每位委員簽名(一式兩份),

⑹.整理答辯材料:按照A、B檔案封面上的目錄順序整理

⑺.處理與論文答辯相關的其他事宜。

27. 畢業、結業、肄業各需要什麼條件?

答:畢業: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和培養環節,論文答辯通過。

結業: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和培養環節,提交畢業論文,但在導師評閱、同行專家評閱或論文答辯中未獲通過。

肄業:在校學習滿一學年,完成了一定量的學分。沒有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或者未提交畢業論文者均按肄業處理。

28.結業的學生,是否還有機會重新提交學位申請?

答:「結業」分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所提交的論文因導師評閱未通過或同行專家評閱未通過,這種情況應即時提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進行表決,經全體委員半數以上同意,可允許申請人在半年後一年內修改論文,重新申請答辯一次;其二是論文答辯未通過,這種情況應即時提請答辯委員會表決,經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許申請人在半年後一年內修改論文,重新申請答辯一次。表決情況需要做好記錄,及時報學位辦。

29.已經結業的學生重新提交學位申請獲得碩士學位後,是否可以將以前的「結業證書」換成「畢業證書」?

答:從2019年開始,研究生結業後重新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通過者,經審查合格後,由學校換發畢業證書。

30.已經「畢業獲學位」的畢業生,離校之後被查出學位論文有剽竊、抄襲等違規行為的,已獲得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是否取消?

答:是的。根據《北京大學研究生基本學術規范》中的相關規定:「已結束學業並離校後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間存在嚴重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一經查實,撤消其當時所獲得的相關獎勵、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學位論文有剽竊、抄襲的行為屬於嚴重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一經查實,取消已獲得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詳解3

答辯一般是學校對碩士論文成績進行考核、驗收的一種形式。研究生答辯的時間一般只有20―30分鍾,研究生要對答辯的目的、程序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剖析,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樹立信心、胸有成竹,通過論文答辯這一環節,把大量工作在短時間里成功地講出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應變能力及表達能力。

成功的答辯是自信和技巧的結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細致周到的答辯准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研究生要答辯成功,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製作課件

論文寫好後,要在反復閱讀、審查自己碩士論文的基礎上,著重於引論部分和結束部分,寫好供10―15分鍾用的答辯報告,並製作成課件。課件的製作做到主題明確,一目瞭然;精選文字,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適當美化視覺效果,盡量圖文並茂,切忌文字堆砌,更不能把論文中的文字簡單復制過來。製作好課件後,自己要卡時間反復練習。答辯前要親臨現場,熟悉現場布置,測試設備(如存放答辯課件的U盤或移動硬碟是否能在答辯使用電腦上正常播放等)。

二、陳述論文

碩士研究生教育重在訓練研究生科學的思維、如何進行研究以及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學術論文。碩士研究生的答辯一般考察論文的真實性、研究生對本領域專業知識及相關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如立題依據是否充分可行、研究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研究步驟是否嚴密、研究方法是否應用得當、研究結果是否可信並有新意。研究生應從這幾方面做好陳述,讓別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自己做得怎麼樣應屆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需要做好的五件事應屆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需要做好的五件事。

在具體陳述時,要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良好的開場白。開場白是整個論文答辯的正式開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答辯開始時要向答辯委員會的各位老師集體問好,體現出對答辯委員會老師的尊重。要謙虛而自信,避免自我表現,洋洋得意,尋求贊賞。力求避免「時間緊,沒有好好准備」等自我辯解性話語。

第二、內容簡練而清晰應屆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需要做好的五件事文章應屆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需要做好的五件事,要從研究的目的、內容、任務、意義、方法、結果和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評價等方面進行陳述。具體做到:突出選題的重要性和意義;介紹論文的主要觀點與結構安排;強調論文的新意與貢獻;說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第三、陳述一般採用課件的方式展示,但不能對著課件念。

第四、把握好時間。力求在5―10分鍾內陳述完。

三、記好問題

研究生報告結束後,答辯委員會專家將會提出問題,時間5分鍾。評委可能提出的問題一般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來自課題自身並需要研究生進一步說明的問題,這涉及到選題意義、重要觀點及概念、課題新意、課題細節、課題薄弱環節、建議可行性等方面。

第二、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第三、論文是否合乎邏輯,書寫是否規范,數據來源是否准確,論文提到的重要參考文獻是否全面。

第四、不大容易估計到的問題。如和課題完全不相乾的問題;似乎相干,但是答辯者根本未做過,答辯委員考察答辯者進一步打算怎麼做。

第五、考察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有關問題。

無論哪方面問題,問題一般是答辯委員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長的領域,研究生要對答辯委員的知識背景、研究專長等進行比較全面和詳細的了解。

四、自信回答

回答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把要回答的問題進行合並、整理,擬好回答提綱。如當面回答,在腦中做好提綱。

第二、不要緊張,要以必勝的信心,飽滿的熱情進行回答。

;

④ 怎樣將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

摘要:著眼於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研究性學習,目前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開設,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必然要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以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為前提,可以通過穿插專題研究單元和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來實施,但由於受學科教學目標、時間、內容、方式的影響,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與接受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優越性。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學科教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出發點,著眼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目前研究性學習已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學科課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以便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嘗試把學科教材分解成許多小專題供學生研究,有的教師力圖擯棄接受性學習,將探究性學習貫穿學科教學的始終;也有不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帶領學生嘗試搞課題研究等等,這些都是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大膽探索。究竟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有什麼不同?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筆者就這些問題,與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

一、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

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區別。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來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顯然,它可以滲透於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1]在2000年初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主要指的是這種專題研究活動。而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主要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研究性學習開設的目的來看,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渠道袢≈丁⒉⒔У降鬧蹲酆嫌τ酶墒導幕幔鈧漳康氖橋嘌拇蔥戮窈褪導芰Γ⒄寡母魴浴S捎謔艽逞Э平萄勘輟⒛ 諶蕁⑹奔浜徒萄Х絞降木窒蓿殼霸諮Э平萄е釁氈槭凳┭芯啃匝吧杏幸歡ǖ睦選N私庵盅芯啃匝胺絞降某浞終箍又貧壬細員U希閶誑判緣南質登榫持兄鞫剿餮芯俊⒒竦們咨硤逖欏⑴嘌餼鍪導飾侍餑芰Γ陀Φ卑閹魑幻瘧匭蘅緯湯純琛?SUP>[2]而目前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仍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因此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就顯得十分重要。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變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將會得到提高,這些對推動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開展和深化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們都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過程性等特點,只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在學生的自主性、內容的綜合性和結果的開放性等方面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雖然也可以跨學科進行研究,但主要還是局限於本學科內的有關問題;雖然它也可以在課外進行,但更主要的還是立足於課堂內;雖然它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題、自主研究,但更主要的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雖然它探究的結果也可以是開放的,但更多的還是發現存在書本或教材中預知的結論;雖然它也強調過程,但更多的時候還要強調結果。在目前學科教學任務和教學方式還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顯得更復雜、更困難,更需要我們去研究。 二、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研究性學習無論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目前仍屬於初創、實驗階段,還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也給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實踐證明,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長期議來,由於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忽視,學習主動性被壓抑,因而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現代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這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因此,教師教學的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必須加以轉變,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二)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主要途徑

1.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

目前學科教學中嘗試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是在不破壞學科知識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在學科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與學科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題研究活動。這是目前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這種專題研究與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專題研究在實施操作上相似,都是要經歷三個主要階段:即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但是在選題的范圍大小上存在差異。研究性課題的確定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成功與否。其實,在普通高中新大綱中,每一門學科都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參考課題,為課題的選擇指明了方向,但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或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自行選題時肯定會出現這樣的困惑,如何確定適合自己的、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從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獲得知識並予以解決的課題,此時學生的這種選題、立題、捕捉問題的過程就需要教師創造性的指導。如有的學生設計出了這樣的課題:「呵護地球」「藍天在呼喚」等。這些課題是相當復雜的,而且所涉及的環境問題方面是相當廣的,解決這類問題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污染狀況以及每一種污染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等。而目前高中學生所能做的只是思考其中個別污染的因素,他們對如此大的課題會感到無從著手,於是所做的研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泛泛而談,甚至無法通過研究而獲取對此類課題的正確解答。此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課題轉變為研究大氣、水、噪音、白色污染等小課題。還可以把這些小課題再分解為更小的問題,如汽車尾氣排放、塑料飯盒、施工噪音、廢電池的危害、廢紙的回收與利用、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抗性等問題,這種課題的轉變更能適合學生的研究。因此,學生自主選題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具體選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考慮。

(1)從教材中確定研究課題。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規律等知識,雖然對人類是已知的,但是這些結論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可以把這類課題設計成讓學生再創造和再發現的過程。如初中地理課中「南北方地區差異」的內容,有些教師就把此內容改為「是生活在南方好還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選一方,然後通過學生查閱書籍、訪問、調查等活動來收集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後通過雙方激烈的辯論,從而得出南北方地區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課題選擇時必須考慮哪些內容適合學生自主搞研究,而且還要考慮每個學生都能參加。 (2)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解決身邊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可通過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同時還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還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並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學生會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現實生活中是那樣的重要,從而理解到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今後更好地生活。如「家鄉河流的污染與治理」這一地理學科課題的解決,常常需要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通常需要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的這種形式,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由於這種形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在現有的條件下,只能在教學中少而精地設計一些研究課題,通常一個學期安排一到兩個課題為宜。

2.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

目前,班級授課制依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課堂依然是常規學習的主要空間。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一個現實而又具體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是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而不是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具體可採取如下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使學生獨立工作、自行發現問題並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它是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藉助課本和教師等提供的材料信息,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或獨立探索、或協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進而形成正確的結論與概念。「探究是一種有多側面的活動,需要觀察;需要提出問題;需要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麼情況已經是為人所知的東西;要設計調研方案;需要根據實驗證據來檢驗已經為人所知的東西;需要運用各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讀數據;需要提出答案、解釋和預測;需要把研究結果告之於人。」[3]對傳統的學科教學,需要也能夠滲透探究因素,以便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呢?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發現做好充分的准備,如教具、學生分組學習的材料等。然後向學生說明發現的過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討的問題,指出探討的價值和步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和途徑,通過閱讀、演示、觀察、思考等學習活動,主動去概括原理、法則,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發現知識的基礎,這時教師要巡迴視導,積極做好引導工作。其三,學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結論,並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或不甚理解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並作進一步的探究。其四,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探索的問題,把初探和交流中獲得的知識、結論加以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最後,教師可讓學生把探究出的結論等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實際中去,從而進一步驗證和鞏固所獲知識。如上海大同中學在探討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時,將物理《單擺》一課的內容進行了處理,突出了物理科學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現象觀察→ 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建立模型→實驗分析→理論推導→形成規律→應用實踐,力求使學生通過《單擺》這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這種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有深層次的體驗,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2)創設多種實踐活動,融入一些經驗性學習。

現行課堂教學知識獲得和運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觸客觀實際,只直接接觸經過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圖形、表格等「書面材料」,缺少直接經驗的過程和真正的體驗。而研究性學習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學生在親自操作中體會到該「如何做」,自己走進實驗室核實一下,並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這要比在牛頓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書中搜尋答案更有意義。這種「真正的體驗活動」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宗旨。通過這種學習,學生將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體驗,學生的各項技能和能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也會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多種實踐活動,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

(3)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啟發學生思辨的內容。

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死背硬記,缺乏深一層次的疑問,如用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眾多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則或理論存在的依據和前提是什麼?這些知識存在的價值是什麼?而人們又是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實這些都是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學生並不知道它們,這正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內容。比如,地理學科中的「板塊構造學說」是如何產生的?它的價值何在?還有沒有其他學說能解釋海陸分布的現狀?學生是不是能創造一個新的學說來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學態度是批判的態度,誇大科學的權威性是不對的。人們盡可以把科學的歷史觀為發現新理論,摒棄並不真實的理論並以更好的理論取而代之的歷史。在21世紀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學會這種思維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在浩瀚的知識信息海洋中,學生就會迷失方向,以假當真,是非難辨。適當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路,尋找問題創新的切人口。

3.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

在人類的教育實踐中,歷來包含著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過系統的傳授,讓學習者「接受」人類已經有的知識;二是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讓學習者 「體驗」到知識使用的樂趣,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我們把與前者相應的教育稱之為「傳授性教育」、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稱之為「接受性學習」的話,那麼,我們把與後者相適應的教育稱之為「體驗性教育」、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稱之為「研究性學習」。從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來看,這兩種教育、兩種學習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壯,才能走得穩、跑得快。但是我們過去過多地強調了「接受性學習」,把「接受性學習」置於中心,而忽視了「研究性學習」。而今強調「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學習」在課程中的應有位置,而非貶低「接受性學習」的價值。[4]

應當看到,這兩種學習方式各有所長:「研究性學習」在積累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驗、傳遞系統的學科知識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因此,這兩種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關系。研究性學習只是人類經驗建構的一種途徑,我們強調它對教學的意義,但並不是以此而反對或摒棄其他學習活動方式。人的不同學習途徑需要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雖然強調了用探究的方式學習科學,但也建議「教師們應該用不同的策略設法使學生們掌握內容標准所描述的知識,弄懂所描述的道理,學會所描述的技能」。[5]因此,在通過問題解決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習者可以結合閱讀、聽課和討論等其他學習形式,將以不同途徑建構起來的知識整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和其他形式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那種企圖用研究性學習來取代接受性學習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三、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局限性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研究性學習也不例外。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是希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從學科教學實際出發,積極地、適量地選用這種學習方式,以便充分發揮它所固有的優越性,但不能誤認為學科教學應以研究性學習方式為主。事實上,研究性學習方式雖有許多優點,但由於受學科教學目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局限,其優點難以在學科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

第一,這種方式更適合於小班授課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的班級教學規模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同一個教學內容的全部探究過程。

第二,在傳統的教學任務還沒有相應改革的情況下,課時不足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矛盾。有些內容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需要十幾分鍾就能解決問題,而用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就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第三,研究性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

第四,並不是所有的學科知識都適合研究性學習這種方式,那種體現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僅靠聽講、閱讀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種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課題的做法值得商榷。

第五,研究性學習還要求比較充足的教學設備和課外教育資源,在目前情況下,這些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第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還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

我們相信,隨著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深入開展,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研究性學習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也將有力地推動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註:

[1]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位[J] .課程·教材·教法,2000,20(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

[3] [5] [美] 國家研究理事會.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金慶和等譯,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0.

[4]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 [J].教育發展研究,2001,(5).

參考資料:

1.謝樹平.研究性課程的構建[J].教育研究,2001,(6).

2.張建偉.基於問題式學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

3.田慧生等.活動教育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來源:《課程·教材·教法》 2002年第5期,P11~P15。)以上轉摘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馮新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實驗研究法的實驗研究方法在相關學科研究中的應用情況

實驗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中的應用歷史較長,並大大推動了其發展,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時間相對較短。但近幾十年來,實驗方法在社會科學各學科中的應用發展很快。 心理學是管理學的基礎之一,實驗研究方法在心理學中的應用具有很長的歷史。將實驗方法引入心理學,引發了心理學的革命。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建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運用當時所能達到的技術,使用與生理學等自然科學相同的實驗方法,對人類心理進行較為精細的系統分析。這標志著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實驗心理學的誕生,也標志著心理學走向科學之路。
此前關於人類心理的論述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臘的哲學著作,其中有的論述已頗具體系。但是無論他們論述得如何精細,如何嚴密,他們所採用的方法都是內省思辯的方法。這樣結果就像兩小兒辯曰一樣,彼此誰也說服不了哪一方。因為當時的心理學思想是孕育在哲學思想中的,有人稱之為「安樂椅中的心理學」,意指當時心理學思想是哲學家們坐在安樂椅里苦思冥想中產生出來的,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
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曾斷言,心理學不可能成為科學。這種說法雖然不正確,但卻並非無稽之談。因為心理或者說是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又具有極大的個體差異性、群體差異性,以及多種維度、層次,學說之間相互辯論,縱使勝負有定,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過通過做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科學之所以區別與哲學,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具有嚴密的實證性。一門科學之所以為人們所承認,是因為它在人們面前是可以被證明是正確的。為了證明一個學說的正確性,必須進行比較系統精確的實驗。心理學若要從「安樂椅」式的哲學邏輯思辯中掙脫出來,則必須具有實證性的科學特性。
著名的實驗心理史學家E·G·波林寫道:「把實驗法應用於心理問題是心理研究史上無可比擬的偉大傑出事件」。心理史學家D·舒爾茨曾說:「現代心理學與它的智慧的先驅者的重要區別,不在於所提問題的種類.而在於探索答案所用的方法」。在馮特之前,赫爾巴特已首次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卻沒有成功,因為他沒有在心理學中應用實驗方法。另有一些從事生理學研究的人雖然使用了實驗的方法,如米勒、韋伯、費希納等,但沒有把該方法引入到心理學的研究中。1874年馮特在蘇黎世大學任哲學教授時,開始轉向心理學和哲學的研究,1875年馮特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從事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並繼承了米勒等人的實驗研究方法,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從此「科學的」和「實驗的」這兩個詞便成為「心理學」的核心含義。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馮特將心理學變成一門實證科學。
自從馮特創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心理學得到空前速度的發展。1883年,僅在馮特創立實驗室4年之後,郝爾在美國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從1888年到1895年,在美國興起了遍及全美的建立心理學實驗室的潮流。19世紀末到 20世紀初,各種學派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各式各樣心理學風起雲涌。但無論各種學派觀點如何對立,以實驗方法為代表的實證思想一直被拋棄,大多數心理流派,無論其觀點多麼變化無常,都將實驗法作為證明自己觀點的工具。
現代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不講求嚴格的變數控制;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要求在實驗室內嚴格控制各種變數和遵守操作規程。通常所說的心理學實驗主要是指實驗室實驗法
總之,實驗法促使心理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實驗法促進了心理學各應用領域分支心理學的發展,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據粗略統計,心理學超過一半的研究成果來自實驗方法。另外,實驗法具有主動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復性等特點,便於精確地揭示出心理學的科學規律。因此,實驗法成為研究心理學的基本方法。
但是,對心理學實驗方法的批評也時有所聞。這些批評意見主要有:第一,不能適用於絕大部分心理學分支領域;第二,不具備普遍的信度和效度;第三,過分強調定量研究,忽視了質的研究;第四,技術要求較高,較難普及。有的批評火葯味十足:「實驗室實驗,因為它要求嚴格的條件控制和數量化的結果處理,所以便不能不找比較簡單的問題,在非常限制的條件下進行實驗,結果是完全脫離實際,避實就虛,無血無肉,只剩下一些干癟癟的渣滓,也就是完全缺乏意義的東西,……結果當然會扼殺心理學的生機。」「實驗方法是製造科學渣滓的工廠,又是扼殺心理學的殺手。」實際上,實驗心理學井沒有扼殺心理學的生機,相反正是它給心理學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實驗方法在心理學研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意義也是不可抹煞的。但是這些批評也說明,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首先,要重視對實驗的哲學方法論的思考,即重視在方法上如何更有效地去實施實驗、解釋實驗。其次,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必須向其它學科吸取新技術、新方法。再次,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應該擺脫單一的實驗室研究模式,向自然實驗法靠攏,注重與現實情境接軌;或者使實驗室情境自然化,將心理實驗室建設成為現實自然情境的模擬,以解決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少,研究結果的社會實用性差等問題。 在實驗方法進入教育領域之前,教育研究主要採用精神科學的分析方法,使用描述性語言對教育現象進行解釋,主要是哲學思辨的方法。19世紀初,近代數理邏輯的發展啟發了赫爾巴特,他主張用實驗科學的量化方法來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但他基本上仍然堅持邏輯論證和思辨方法,主張將量化表述和邏輯思辨結合起來,因此赫爾巴特的教育研究方法帶有一點邏輯實證的方法論色彩。
19世紀中期,自然科學形成了實驗和檢驗假設的方法論,注重對事物進行量化分析,用數量化模型來描述和解釋事物要素之間的關系,並通過對事物要素的關系命題的邏輯演繹或歸納來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這對社會科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實證主義的創始人孔德提出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領域,主張嚴格採用自然科學範式來研究社會現象(當然包括教育現象),追求方法、結論的科學化。
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驗和假設檢驗的邏輯方法在德國教育研究中問世。德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梅伊曼(Meuman,E)和拉伊(Lay,L·A )奠定了教育實驗的基礎。1901年,梅伊曼提出了「實驗教育學」的概念,1908年,拉伊發表了在德國譽為「繼赫爾巴特以後教育學說新紀元」的標志性著作――《實驗教育學》,主張教育應該和心理學一樣進行嚴格的實驗研究。教育學應建立在教育實驗的基礎上,運用實驗和假設的邏輯與方法以及定量描述,來確定教育活動中各要素的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克服以往的教育理論只重視思辨的缺陷。自此,教育實驗開始在教育領域盛行起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教育研究的手的逐步科學化和高技術化,計算機的運用,用數學方式檢測、描述、模擬,進行量化分析,使教育理論向嚴密科學的方向發展。可以說,上世紀教育學領域的每一項重大科研成果,都與教育實驗相聯系。特別在當代,教育理論更是以教育實驗為依據,從教育實驗中概括研究結果,進而升華為理論。
我國教育研究中實驗方法的引入較晚,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系統學習和運用西方的實驗研究方法理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教育實驗研究的主要觀點、成果己經形成了較全面的體系,但教育實驗諸環節研究很不平衡,有的方面極為薄弱(如實驗設計規范的研究),有的方面停留在經驗描述的水平(如實驗評價規范的研究),操作性不強。可以說,我國教育領域的實驗研究水平總體較低,這里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我國儒家學者「經學」治學傳統方法以及近代以來所形成的「中體西用」機械治學方法的束縛。大量研究者者採用的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經學治學方法與模式,官雲亦雲,人雲亦雲,依傍權威,拘泥經典,重思辯輕實驗,許多研究很少深入到具體實際工作中去觀察和討論問題。
第二,前蘇聯教育學者的「形而上」的治學方法。由於歷史的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的社會科學界受前蘇聯影響非常深刻。表現在教育領域就是:在教育研究中機械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學原理,研究方法論單一化,只是單純地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幾乎從未考慮其他科學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借鑒應用。
第三,對實驗研究方法的了解不夠。國外社會科學領域中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我國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系統地引入,理論上探索和實踐上的應用都存在較大差距。
第四,實驗方法本身的缺陷。通常所討論的實驗大多為實驗室實驗,這種實驗的條件較為嚴格,距離現實較遠,實驗結果的外部效度遠不夠高,影響了實驗方法的推廣。
針對以上問題,一些學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轉變觀念,從從實證主義方法論高度充分認識實驗方法的重要意義;第二,加強國際交流,在研究方法上與國際接軌;第三,在各個教育階段系統推進研究方法的教育;第四,不完全套用自然科學實驗的特徵來衡量教育實驗。教育實驗的規范、程序、方法應該是在吸取其他學科營養的基礎上,自身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創新和完善的結果。自然實驗應是下一步努力的重點。 盡管有人把經濟學實驗方法的歷史上溯到1738年貝努利(Bernoulli)為研究「聖·彼得堡悖論」所做的實驗,但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應把上世紀30年代作為經濟學實驗方法的開端。事實上,60年代之間所出現的一些主要的實驗研究和論文對於當今這一領域的發展,無論從手段上,還是從方向上,都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歸結起來,早期的實驗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關個體選擇理論的檢驗。瑟斯頓(Thurstone)於1931年所做的用實驗方法確定無差異曲線的研究是有關個人行為實驗研究的開創性工作。這個研究雖然後來招致了許多批評和修正,但它開拓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的問世,引起了人們對於個人選擇行為以及人們之間相互影響的更為廣泛的注意,這促使研究不斷深入,人們開始觀察一些不符合經濟選擇理論的現象。其中,阿萊悖論最為著名。
第二,博弈論研究中的諸多實驗。其開拓者是德雷舍(Dresher)和弗勒德(Flood)。1952年,福特基金會和密執安大學共同召開了一次題為「決策過程中的實驗設計」的會議,會上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問世,其中包括納什參與的研究n個人小規模博弈行為的實驗。這個會議的參加者如馬夏克(Marschak)、拉德納(Radner)和西蒙(Simon)等人對博弈論理論以及實驗方法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此次會議之後,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是檢驗博弈理論的有關假說;二是對戰略環境進行實驗研究。
第三,涉及現代產業理論的實驗。1948年,張伯侖(Chamberlin)在哈佛大學組織了關於壟斷競爭的首次試驗,研究了46個均衡價格略有變化的市場情形,得到了一些重要變數的實驗數據。有趣的是,張伯侖本人並不滿意於實驗結果,他也因此放棄了進一步實驗的打算。但是,當時的研究生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卻由此興趣盎然,以至於後來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了經濟學實驗研究的一代宗師。另外,50與60年代之交,西格爾(Siegel)和福瑞克(Fouraker)對雙元競爭和寡頭壟斷的行為也做了較多實驗。他們研究了這類市場上在達成價格與數量協議之間的討價還價行為,並取得了方法論上的進展。
上世紀60年代是經濟學實驗研究的轉折時期。盡管實驗研究從總體上仍缺乏市場,但已有一批有份量的研究論文面世,也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實驗。比如,貝克爾(Becker)、德克魯特(Degroot)和馬夏克(Marschak)在1964年的研究說明了經濟理論與實驗研究之間的緊密聯系。當時,他們主持了一個測度個人期望效用函數的實驗,並專注於如何激勵參與實驗的受試人真實地顯示他們關於彩票的保留價格(reservation prices)。這帶來了方法論上的重要進展。
70年代中期以後,實驗經濟學(實驗方法這時被賦予的新名字)日益興盛,開始得到許多基金的大筆資助。一方面,這意味著社會對實驗方法的重視和承認;另一方面,資金也切實地推進了實驗室建設以及隨之而來的大發展。
80年代至今的實驗經濟學呈現出一種爆炸式發展勢頭。比如,第一次出現了在許多研究領域中,不同的實驗小組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研究的現象,這標志著實驗經濟學開始成為了一個靠知識累積而得到進展的學科。而且用實驗方法取得的成果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主流學派的經濟學刊物上,使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引起主流經濟學家的注意,甚至對傳統經濟學的一些理論形成了嚴重的挑戰。
近年來,經濟學的實驗研究方法己有很大改進,廣泛使用的現代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控制技術,使實驗過程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系統化發展,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大大增強,實驗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也不斷擴大。許多有影響的大型實驗都有專門設計的計算機程序,復雜的行為過程包括經濟參與人之間的博弈行為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模擬,實驗研究工作主要體現在實驗設計階段。
目前實驗經濟學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第一,實驗經濟學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學研究和行為科學研究(特別是認知心理學)的相互滲透。第二,實驗經濟學家試圖通過對實驗中經濟參與人行為過程的觀察和分析,構造微觀經濟理論的動態基礎,以彌補主流微觀經濟學的缺憾。第三,對政策決策的實驗研究是實驗經濟學家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這方面研究的主要代表是加州理工學院經濟學和政策實驗室、亞利桑那大學實驗經濟學和政策科學實驗室、約克大學實驗經濟學中心。
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實驗經濟學家Smith,說明經濟學實驗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高度評價和主流經濟學的普遍認同,實驗經濟學的研究促迸了現代經濟科學的發展。
經濟學實驗方法的基本過程與一般實驗方法相似,即進行實驗設計、選擇實驗對象、確定實驗條件、指揮試驗進行、分析實驗數據。
實驗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爭論主要有:激勵動機設定的可信程度問題、實驗對象的選定與內部效度問題、相互影響與實驗的現實性問題、「偏好逆轉」實驗普遍意義的爭論、「重復性實驗」與結論的可靠性問題等。

⑥ (求助)如何使用正確的研究方法

第一,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第二,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第三,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①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②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③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第四,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五,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⑦ 學前教育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學前教育的研究方法有教育研究的問題和目的、研究薯雀者個體角度、實踐層面等。

3、實踐層面。

教育研究方法就是解決教育現實問題的鑰匙和工具。任何一種教育研究都缺少不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對於指導人們正確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科學總結的推廣教育實踐經驗,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⑧ 論文中研究方法的應用

論文中研究方法的應用

論文是一個漢語詞語,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我收集的論文中研究方法的應用,歡迎大家參考。

【摘要】:

碩士畢業論文是一個碩士研究生論文水平的重要表現,考察其論文的研究方法對於我們研究論文的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幫助,本論文以華東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xx年和20xx年碩士畢業生碩士學位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分析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意識逐漸增強,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同時存在述而不用、理解不準確、運用不到位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究方法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因此,應注重從增強研究生方法自覺、嚴格學位論文寫作規范等方面不斷提升學位論文研究方法運用水平。

【關鍵詞】:

研究方法;碩士論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首要問題,貫穿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它上與認識論、方法論相連,下與理論性質、研究問題緊密相關,是保證研究成果科學性的前提和保障。

一、學位論文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學位論文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學位申請者根據學位授予要求而撰寫的研究論文。它是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確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研究事實所不可缺少的理論原則、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證觀察可靠、判斷、推理得以正確形成的原則、程序、手段、方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秦宗熙和穆懷中、謝聖明認為社會研究方法的體系由三個不同層次構成,即一般方法、具體研究方法和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社會學的學科方法論以及邏輯方法論。其次,具體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法、個案法、訪問法、問卷法、觀察法、實驗法、抽樣法、社會測量法、典型法等。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最後,研究程序包括四個階段即選題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論文寫作上採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採取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分析法、問卷法、測驗法、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分析

碩士學位論文是一個碩士研究生寫作水平的展現,而方法的運用則體現了作者研究過程中方法原則程序是否科學合理,這也就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以傳統的理論思辨研究方法為主,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意識,缺少相應的實證與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陳狀況分析

在抽樣的華東師范大學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中分析發現,從整體上而言,有90.1%的學位論文明確交代論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單列「研究方法」部分並作「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學位論文的比例比較大,這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意識在已經比較高,研究的科學性從總體而言呈比較好的狀態。當然,如果把自陳水平為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論文判為「合格」的話,那麼合格的比例僅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類別及其運用情況

總體分析後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學位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理論思辨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在3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以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佔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碩士論26%,排名第二;比較研究法為主佔23%;其餘還包括歷史研究法、跨學科研究、調查研究等等佔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碩士論文的是融合兩種方法以上的綜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較為多樣。

從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經驗研究和思辨研究等傳統研究方法為主。文獻研究法、思辨抽象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傳統研究方法備受青睞,其中文獻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實證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訪談法等開始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域,使得研究方法更為豐富和多樣化。

三、結論

(一)優點。通過分析30篇抽樣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方法意識逐漸增強,通過本研究的調查分析發現過去單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對研究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學科層面方法論和原則層面方法論急劇增加,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出現了多元化趨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研究方法論趨向多元化意味著研究者對研究方法論認識更加深人,這也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時,具體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種類多樣性,盡管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的整體運用中佔比例不大,但從調查結果可以說明研究生們已經意識到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過定量與實證研究分析更能確定的各影響因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研究技術的`這一層次是研究方法結構體系中與研究成果聯系最為密切的層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式最終必然要通過具體方法與技術才能展現出來。

(二)存在的不足。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以得出,雖然在畢業論文中很多人都陳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陳述不夠明確,甚至對研究方法本身並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論文對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將實證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規范研究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當作研究方法。事實上,從哲學和科學方法的角度看,實證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都是開展科學研究的一種指導思想,是方法論。如實證研究與之對應的有實驗法、調查法等。

定性與思辯研究多,定量與實證研究少。定量研究與實證研究在研究科學性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從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定量和實證研究有所增加,但從總體上而言,定量和實證研究還是很少。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研究,用事實情況及真實數據更能有力地證實研究者的觀點的文章少。調查數據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這些以敘事性的定性研究為主導,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較多,說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雖然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對研究的科學性的重視,定量與實證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視,但比較而言,運用的仍然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最常用的定量與實證的研究方法是調查法,最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是描述統計。方差分析、差異檢驗及顯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論文中少有出現。

綜合上述分析,在培養學生論文寫作方法上,我們應該更加註重方法意識,培養學生方法自覺,注重開設方法論課程的質量,提高研究質量,重視定量與實證研究,優化定性與思辨研究的結構,規范研究方法,樹立科學研究意識,促進思想政教育學科理論發展。

;

⑨ 論文寫作常用研究方法指導

關於論文寫作常用研究方法指導

畢業論文的寫作方法種類比較多,而常用的有調查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實證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具體選擇方法根據自身論文的專業和學科領域做選擇,文科論文和理工科論文的使用研究方法還是很大區分的,接下來就由我帶來論文寫作常用研究方法指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種:調查研究法

此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之中運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它的主要方式有訪談形式、電話調查形式問卷調查形式等,這個是對研究對象進行周密和系統的了解並收集大量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從而總結出規律性的內容。而這之中問卷調查是運用的極為普遍的,它是以書面形式的問題,通過調查收集得到最為貼切實際的結果然後整理和統計研究。但是此調查研究法的缺點是測試者由於某些原因會對問題作出虛假或者錯誤的回答。

第二種:觀察研究法

這是指研究者根據研究的對象用自己的感官和其他輔助工具去探究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式。科學研究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重復性。常用的有自然觀察法和設計觀察法。由於人的感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都通過其他現代工具和手段進行研究。如:照相機、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此研究方法的缺點是:時間有局限性、收觀察的對象有限制、受觀察者的本身有限制、觀察法不適用於大范圍調查、只能觀察外部和結構無法觀察到事物的思想和本質。

第三種: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方法是研究者通過自然和社會現象和現象之間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因果關系的體現。通過控制和變革來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它的方法有:主動變革實驗、控制實驗、因果實驗。主動變革實驗:觀察者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情況下去認識研究對象來發現問題的存在,而實驗則主動控制條件人為的改變對象的變化過程和存在方式,使得能從科學認知方面得到解釋。控制實驗:藉助各種技術,消除減少各種影響能讓科學無關的東西從而簡化、純化的情況下認識研究對象。因果實驗:用實驗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效工具和必要的途徑。

第四種:文獻研究法

通過採集、整理文獻並對其研究形成事實的科學認知方法,此方法是最古老而又富有科學研究生命力的方法。它是根據研究目標和課題通過文獻獲得資料進行正確全面的研究問題,文獻研究法被利用於各科學科中。它能然跟我們認識到問題的現狀和過去,來幫助確定研究課題。能對研究對象形成初步印象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觀察和深入。能從現實直接的資料信息中做比較,更能全面的了解研究對象。

第五種:實證研究法

研究者要親自收集觀察對象的信息,為理論假設、檢驗理論假設進行研究,它的特點是具有直接性和鮮明性的。通常運用數理實證研究和案例實證研究這兩種方法,不斷的通過研究客觀的了解世界。通過控制和觀察記錄與此相伴的想像變化來確定條件和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其目的是在於說明自變數與某個因變數的關系。

第五種:定量分析法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我們對研究對象進一步深化,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科學規律,研究對象的本質把握和關系的理清來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第六種:定性分析法

它是由預測人員對研究對象進行主觀判斷和分析,是從「質」的方面來研究,運用總結和演繹等方法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取之精華捨去偽表,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歷史資料和數據的對象。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管理人員的判斷、專家的意見、銷售人員的估計、顧客調查和市場測試、小組討論、集合意見法、德爾菲法、質—量分析法、吸引力指數。

第七種:跨學科研究法

通過現有的科學理論對課題進行綜合研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交叉研究法」。目前我們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的劃分還在不斷的加劇中,同時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精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第八種: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對象進行較長時間連續性的研究從而得出其行為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研究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案例研究法。基本類型有:個人調查、團體調查、問題調查。此個案研究方法特徵有:研究對象的典型性、研究過程的深入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

第九種:功能分析法

它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式,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通過社會現象說明怎麼滿足社會需求的一個系統,用來解釋社會現象。它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從而分析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種方式。

第十種:數量研究法

它也被稱為「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進行研究從而得出事物之間的關系、變化規律、發展來達到研究對象的正確理解和預測方式。

第十一種: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相似。就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個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第十二種:探索性研究法

這個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方法,它是用我們已知的信息知識通過自己探索和創新得出新穎獨到的理論和成果。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論文寫作研究方法,當然還有其他各種研究方法了。實際也是要根據你自己的個人情況合理選擇方法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

拓展資料:

關於論文寫作注意事項

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結果能夠被重復,而快速判定結果能否被重復的途徑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與方法。因此,當論文提交給同行評議時,審稿人通常會十分關注並仔細閱讀「材料與方法」部分。如果評審人對作者是否採取了正確可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或實驗能否被重復高度懷疑,就會建議退稿,而不管研究結果是如何地激動人心。因此,材料與方法的表達至關重要。

材料與方法的寫作要點如下:

1.對材料的描述應清楚、准確通常先對材料做概述,然後再詳細描述材料的結構、主要成分或重要特性、設備的功能等。

材料描述中應該清楚地指出研究對象(樣品或產品、動物、植物、病人)的數量、來源和准備方法。如果採用具商標名的儀器、化學試劑或葯品時,還應包括對儀器進行精確的技術說明,並列出試劑或葯品的主要化學和物理性質;有些甚至要求儀器和樣品製造商的名稱及所在地。

對於實驗材料,應採用國際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盡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的本國同行才知道的專門名稱。然而,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產品,並且相互間有重要差別,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 media),就需要使用商標和製造商的名稱(商標名的首字母應大寫,如:Teflon),以示與通用名的區別,並將通用的描述緊接在商標名之後,如Kleenex facial tissues。

實驗用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應准確地標識出(通常按屬、種和世系名列出),並說明其來源和特殊性質(年齡、性別、遺傳學和生理學狀態)、抽樣的要求或標准等。

當需要描述多種微生物的種屬或化合物的來源和特性時,可採用列表的形式;否則,在正文、表注或圖注中簡單描述即可。

如果研究對象是人(志願者或病人),則應特別注意擬投稿期刊的具體要求,應交代研究對象的選擇標准,並根據情況兼顧一般性的重要統計特徵(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以及其他與論文主題相關的統計信息(如體重、身高、種族等)。

2.對方法的描述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開展的?」。通常按研究步驟的時間順序描述方法,其內容包括:實驗環境或條件(如溫度、電壓、輻射、特殊的光線等);研究對象選擇的方法;選用特定材料、設備或方法的理由;實驗程序;所應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等等。如果沒有時間順序,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實驗步驟。

在「方法」的描述中應給出足夠的細節信息以便讓同行能夠重復實驗,避免混入有關結果或發現方面的內容。必要時,應該完整地描述選擇某種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穎、且不曾發表過,應提供所有必需的細節;如果所採用的方法已經公開報道過,引用相關的文獻即可,如果報道該方法期刊的影響力很有限,可稍加詳細地描述。

對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的詳細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設計或獲得該方法,並且作者認為讀者需要這種解釋;普通的統計方法無需評論或解釋;先進或不常見的統計方法需要適當引用文獻。

如果要描述的內容較多,可按層次使用子標題,並盡可能創建與結論中內容相「對應」的子標題,這種寫法可保持文章內部的一致呼應,並且讀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方法和與其相關的結果。

;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應用得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扭傷的治療方法 瀏覽:363
慢性濕疹好的治療方法如何治 瀏覽:257
主板里的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8
物理教學方法對比法 瀏覽:26
中葯材木瓜的食用方法 瀏覽:285
不拘泥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1
一類盈虧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725
封店注意事項及解決方法 瀏覽:613
終於找到做酸奶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55
法學的規范分析方法包括 瀏覽:164
精神病治療有哪些方法 瀏覽:477
蘋果石榴種植方法 瀏覽:202
北京治療陽痿的好方法 瀏覽:58
如何做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295
安卓手機有哪幾種擴容方法 瀏覽:170
艾滋檢測方法及原理 瀏覽:218
竹椅子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63
照片去水印的方法手機上 瀏覽:791
男性腺素高的治療方法 瀏覽:600
8x45x2用簡便方法算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