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 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談話法的優點在於,能夠比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對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談話法的缺點在於,與講授法相比,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它需要較多的時間。此外,當學生人數較多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談話法經常與講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學生共同討論,容易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有助於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討論法能夠普遍而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討論法的缺點在於,受到學生知識經驗水平和能力發展的限制,容易出現討論流於形式或者脫離主題的情況,對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這需要教師加以注意。
(四)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練習,從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實踐性學習。
練習法的優點在於,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過練習形成、鞏固和提高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及時、集中的練習,能夠在這方面取得比較迅速的效果。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㈡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㈢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獨立或半獨立的學習活動,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線。《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態度等方面全面發展。無論是數學知識的探索與獲取,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技能的形成與熟練,還是學生的數學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策略的體驗與豐富,以及學生學習數學情感和態度的取向與體驗,都必須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結合多種方式,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對具體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實現的。下面本人就結合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因為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習的興趣才越濃厚,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架設起數學與生活這座橋,讓學生往返於數學與生活之間,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或「模擬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現實的數學」
,體會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並讓學生在感受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這樣,一方面使學生有興趣地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欲。例如:在教學《連加》內容時,我首先開展了一個拍球的比賽,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兩隊,每個隊派四個代表參賽,請一位記錄員把每隊每分鍾拍球的個數記在表格里,然後再請同學們算出每隊拍的總數,找出勝利的一隊,以此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重視探究,引導學生求異創新
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學生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應動手實踐、自主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打破教學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多發問,允許學生「插嘴」。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用「湊十」的方法,但卻說明學生善於提出意見,體現了創新意識,我也給予了熱情的鼓勵「你真會動腦筋!」、「你真聰明!」
,保護了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三、關注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提高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數學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離開了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就難以暢通地進行,在小組中學生能主動操作、觀察、思考、討論,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增多;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不一致,往往能夠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說出來,在小組中學生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鍛煉了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想法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習小組中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的群體協作精神能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小組合作形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一、小組合作學習在新授中的運用--探求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有的知識教師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復機械地訓練,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課堂教學必須是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富有創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學生消極地接受、機械地模仿。教師可以在新授內容中有所選擇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時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已基本採用。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在備課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學目標,認識教學對象,確定需要合作學習的內容,為合作學習提供可研究的問題。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分類》一課時,開展小組合作,利用所提供的商品布置「小商店」;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組內合作,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拼擺出你喜歡的東西。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難度就是要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些問題不能離開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也不能超越學生當前的認識能力,要使問題經過小組的努力合作能夠得到解決。
四、有效運用激勵性的評價
激勵性評價就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進取方面的贊許,哪怕是回答錯誤,教師也要善於捕捉其閃光點進行適當的鼓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一次激勵性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其一生。這種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更在於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增強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感受。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而且他們的基礎、性格、智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如果用同一標准去衡量學生那是不合適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准應不同。同一問題對不同類別的學生的不同回答,也應做出不同的評價。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要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對優等生的正確回答,除了要給予充分肯定外,還要對他們提出期待和希望,讓他們更加努力,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知識來源於實踐,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合作的素材和機會。我認為有效的課堂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提高能力。
㈣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是怎樣
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不能強迫孩子學習,需要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可以採用游戲化教學,利用游戲吸引孩子的注意,從而對該知識點產生興趣,從而掌握此知識點。比如有一個教育游戲軟體APP趣動課堂,裡面有各類型游戲,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可以採用該APP中農產加減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寓教於樂。游戲的設置分不同關卡,根據難易程度。這種游戲化教育可以嘗試,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好的教數學方法。
㈤ 小學數學基本的教學方法
分析綜合法
所謂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對象分解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然後分別研究每一 個組成部分,從而獲得對研究對象的本質認識的思維方法。綜合的方法是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加以 研究,從整體上認識它的本質。例如學生認識5, 教師要求學生把5個蘋果放在兩個盤子里,從而得到四種分法 :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學生認識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 這就是分析法。反過來, 教師又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認識:1和4可以組成5,2和3也可以組成5。這就是綜合法。
比較法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數學知識具有嚴密性,一字之差,意義全非,只有通過反復比較,才能區別相似知識概念之間的不同點。因此,教學可多採用比較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數位與位數、偶數與合數、奇數和質數、質數與互質數及質因數、方程和方程解及解方程等概念都有是極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學要通過具體事例的對比,分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才能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
㈥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什麼呀
一、要求學生預習,家長簽字
二、認真、靈活、生動地講解
三、適當做些練習、搞點互動
四、鼓勵學習互助、交流心得
從方法的角度講,不光是教數學應該這樣,教其它課程也應該這樣。
㈦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與手段一般有哪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改變。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動手做」主題教學,通過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喚醒了學生的主動性,生動直觀地將數學知識由簡入難循序漸進地展現給學生,通過學生主動的探究、實際的操作,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一、整合、改進教材,加深與課本的聯系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科目,「動手做」教學方法剛好從實踐出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另外,數學這個系統性的知識網路,需要教師注重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統一性,把握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將「動手做」主題教學與課本緊密相連,引導學生系統把握數學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路。
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一課時,教師要對這節課做好整體把握,為學生精心設計好課堂中「比一比」的項目,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這節課的數學知識,能夠直觀形象地對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在課堂中,當教師教到比個子大小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站起來與自己的同桌比一比誰高,讓學生清楚的明白什麼是高,什麼是矮。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鉛筆盒裡的鉛筆拿出來,比一比哪支鉛筆長,哪支鉛筆短。另外教師為了迎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為學生精心准備一個小游戲,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教師先跟學生說明要做的游戲,但是做完游戲要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先找兩個身體情況差不多的學生,在教室的講台上設置一個起點,將教室的後門作為終點,讓其中一個學生沿直線跑到後門,讓另一個學生從遠離門的一側跑到後門,看誰先跑到後門。然後分別問兩個學生:「你為什麼先到?你為什麼後到?」然後學生回答:「因為我不如他跑得快!」然後,教師讓學生再來一次比賽,但是將兩個學生跑的路線換一下再跑。這次的結果與上一次相反,還是靠近門一側的學生先到後門。那麼教師的問題又來了:「這次是不是你比他跑得快呢?」然後兩個學生恍然大悟:「因為靠近門一側的距離短!」通過實踐,學生更能開動自己的大腦,主動去思考問題了,通過自己的認知和邏輯思維來判斷、分析,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成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實驗操作,積累實踐經驗
新版蘇教版小學數學將「動手做」作為教學的主體,教材中增加了更多具有實踐意義的探究性實驗活動,而且這些實踐活動會貫穿小學教學始終,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經驗,以滿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
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時,教師可以為這節課准備一個實驗教學活動,設計步驟為:提出問題—制訂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現象提出問題—共享實驗結果。學生在簡單地認識了基本的物體形狀後,並知道了實驗流程,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提出問題:「這些物體中,哪個跑得最快呢?」然後學生自由組織,主動開動大腦設計實驗步驟。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體依次放到一個斜放的木板上,然後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形是否都能夠滑下來,接著將物體兩兩一組進行比較,選擇下滑比較快的物體,再重復此項操作,直到比出滑下最快的物體,最後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得到了球形是「跑得最快」的物體。通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的思維設計出了科學合理的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在實驗中,鍛煉並考驗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生活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經驗,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十分重要的數學啟蒙階段,是小學生數學生涯的關鍵期。此階段小學生的可塑性極強,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思想就像一張白紙,接受能力極強,給他們畫下什麼就能記住什麼。此外,影響一生的良好習慣,也大多在此時期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新型課題「動手做」去開發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完善教學制度,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做」中健康成長。
㈧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講授法
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㈨ 小學數學最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1、對應思想方法
對應是人們對兩個集合因素之間的聯系的一種思想方法,小學數學一般是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表,並以此孕伏函數思想.如直線上的點(數軸)與表示具體的數是一一對應.
2、假設思想方法
假設是先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問題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按照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根據數量出現的矛盾,加以適當調整,最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思想方法.假設思想是一種有意義的想像思維,掌握之後可以使要解決的問題更形象、具體,從而豐富解題思路.
3、比較思想方法
比較思想是數學中常見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手段.在教學分數應用題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比較題中已知和未知數量變化前後的情況,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解題途徑.
4、符號化思想方法
用符號化的語言(包括字母、數字、圖形和各種特定的符號)來描述數學內容,這就是符號思想.如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量的變化及量與量之間進行推導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數,以符號的濃縮形式表達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類比思想方法
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和三角形面積公式.類比思想不僅使數學知識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記憶變得順水推舟的自然和簡潔.
6、轉化思想方法
轉化思想是由一種形式變換成另一種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變的.如幾何的等積變換、解方程的同解變換、公式的變形等,在計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思想方法不是數學獨有的方法,數學的分類思想方法體現對數學對象的分類及其分類的標准.如自然數的分類,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數和偶數;按約數的個數分質數和合數.又如三角形可以按邊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類標准就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概念.對數學對象的正確、合理分類取決於分類標準的正確、合理性,數學知識的分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建構.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運用集合的概念、邏輯語言、運算、圖形等來解決數學問題或非純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小學採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思想.在講述公約數和公倍數時採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對象,數離不開形,形離不開數,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量關系,藉助圖形使之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另一方面復雜的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系表示.在解應用題中常常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10、統計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中的統計圖表是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求平均數應用題是體現出數據處理的思想方法.
11、極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極限方法的實質正是通過量變的無限過程達到質變.在講「圓的面積和周長」時,「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極限分割思路,在觀察有限分割的基礎上想像它們的極限狀態,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公式還能從曲與直的矛盾轉化中萌發了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
12、代換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題時可將某個條件用別的條件進行代換.如學校買了4張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張桌子和3把椅子的價錢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邏輯思維中的基本思想,當順向思維難於解答時,可以從條件或問題思維尋求解題思路的方法,有時可以借線段圖逆推.如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第一小時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了16千米,還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歸思維方法:
把有可能解決的或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以便解決可較易解決的問題,以求得解決,這就是「化歸」.而數學知識聯系緊密,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擴展.讓學生面對新知會用化歸思想方法去思考問題,對獨立獲得新知能力的提高無疑是有很大幫助.
15、變中抓不變的思想方法:
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如何把握數量關系,抓不變的量為突破口,往往問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書和文藝書共630本,其中科技書20%,後來又買來一些科技書,這時科技書佔30%,又買來科技書多少本?
16、數學模型思想方法:
所謂數學模型思想是指對於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定對象,從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發,充分運用觀察、實驗、操作、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所謂過程,得到簡化和假設,它是把生活中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模型的一種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和處理周圍事物或數學問題乃數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生高數學素養所追求的目標.
17、整體思想方法:
對數學問題的觀察和分析從宏觀和大處著手,整體把握化零為整,往往不失為一種更便捷更省時的方法.
㈩ 談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 進行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肯定是非常輕松的,在學生感興趣下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遺落知識點,對學到的知識印象也很深刻。小學數學知識的淺顯性適合開展一些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學習知識,比如讓學生表演生活中運用到數學知識的場景,如買早餐或者買衣服等都要運用到數學知識,教師就可以把這些生活中常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還可以運用集體解答數學題的方式讓全班同學聚在一起,讓他們自己討論是如何解題的,讓他們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體會數學的樂趣 ,感受數學知識的奧妙,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師不能一味地只利用課本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生的發散思維很重要,數學的學習是需要邏輯思維的,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把課本知識灌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可能在低年級中簡單的數學學習還能理解,但是一旦進入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中,不具備邏輯思維就很難學懂數學了。
二、 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准備多種教學方式。
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快有慢,每個學生擅長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首先要了解本班學生。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樣,大多屬於多變性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上數學課的時候也不容易靜下心來。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採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不管是對哪一屆的學生都採用相同的教學模式,顯而易見這是不可取的。在這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學生的思維發展很快,教師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改變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好學生。教師還要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三、 形成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養成討論的習慣。
新課程改革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鍛煉他們的口才,也可以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的學生不宜太多,不然學生之間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教師就不好控制課堂紀律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肯定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中有錯有對,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提示,讓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但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想像和討論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能力,當基本的知識掌握了以後,教師就可以布置幾道難度相對較大的題,讓他們在課後進行討論,第二天在課堂上再集中講解。
四、 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入生活實際。
當代科技發達,教學工具也多了很多,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在現在的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應用題時,需要理解記憶才能掌握知識。並且數學知識點的講解都是由淺到深,有簡單到復雜的,如果不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就有可能讓一部分學生聽不懂,很難將知識點理解透徹,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好多媒體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去,多媒體將動畫、聲音結合起來,這樣鮮活的教學情景能夠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沖擊,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到課堂中來,還可以為教師板書節約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