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學習方法的活動過程

研究學習方法的活動過程

發布時間:2023-05-10 21:52:06

❶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一、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1.什麼是研究:
簡單地說,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探求事物的性質、規律等的過程枝察就是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發現新知和解決問題。

2.什麼是學習
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習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學習的這種廣義概念,包括人的行走、言語、知識、技能、習慣和道德品質等學習。從狹義上說,學習是專指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是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學習過程一般要經歷感知、理解、記憶、應用等階段。一般而言,學習包括:
1.知識的學習。其中包括學習知識時的感知和理解等。
2.技能和熟練動作的學習。
3.智能的學習。
4.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
學習的途徑
1.從書本中學習;
2.從大自然中學習;
3.從社會中學習;
3.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1) 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廣義的理解:指一種學習方式。
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即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它區別於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適用於學生對各類課程的學習。
狹義的理解:指一門獨立的課程(必修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課題並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猛哪茄習活動。
簡而言之,就是象科學家一樣做研究,在研究中學習。

二、研究性學習的步驟:
你將開始這樣一個學習過程:
1.選題、分緩陵組、選定指導教師;
2.課題論證(答辯);
3.制定研究計劃(方案);
4.開展研究;
5.撰寫結題報告;
6.結題答辯;
7.總結評價。

❷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與其他學科研究性學習基本一樣,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是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其操作流程大體包括選擇研究課題——擬定研究方案——實施課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過程。這種教學行為對政治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其核心問題就是要求政治教師的蠢姿歲教學觀念和教學角色要發生根本的轉變。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注意以下步驟。
一、課題選擇的合適性
課題選擇是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的第一環,是確定方案和實施研究的前提。教師要尊重學生自主選擇課題的權利,但也要做好引導工作,把握好課題選擇的方向。把握方向著重指兩個方面:一是把握好政治方向。這是由中學政治課的學科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即使是針砭時弊的研究,也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作為出發點;二是要引導學生運用辯證的觀點全面地分析問題。中學生知識面廣,反應靈敏,但心理成熟度並不高,社會閱歷膚淺,看問題好走極端,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容易導致他們片面看問題,萌發過激的觀念。因此,政治教師一定要引導他們用辯證、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成正確的立論。
二、方案設計的規范性
課題選定後,要對課題的結果進行預測,確定具體的研究計劃。設計課題方案有多方面的功能:一是對所學知識的改造和內化過程,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以及冊姿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二是能增強研究的計劃性、自覺性;三是有利於研究的外在監督和學生的內在約束,增強他們完成研究的責任心;四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研究積極性,做到持之以恆。目前我們的學生慣於聽從老師的安排,還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共同設計較為規范的研究方案,以期逐步提高學生對研究的預測分析、統籌安排,提高其研究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合理性
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環節,是學生在實踐中邊學邊干邊提高的過程。教師通過指導,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失敗。教師可充當咨詢者,在學生不明之處提供知識和方法的咨詢;教師可充當協調員,協調學生無力處理好的各種人際關系,包括組內與組外的、校內與校外的;教師可充當監督者,督促學生研究小組或個人落實研究計劃,扎實推進課題研究的開展。教師要特別強調,課題研究的推進過程,就是學生運用知識,提高能力,形成團隊意識的過程。
四、課題評價的發展性
研究性學習重過程,其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但即使是帶睜「副產品」,我們也要努力提高其質量,因為這中間同樣也包含有程序性的知識,有過程性的成分和可遷移的價值。為促成成果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教給學生處理信息的方法,指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與傳統的學科教學評價不同,它不是終結性的,更重視學生研究的過程,教師要特別關注在取得進展和成果的過程中,每位學生的參與度和各方面能力的變化情況。評價還是一種重要的激勵因素,是激發學生進一步提高的動因。因此,評價成為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研究性學習的考核評價內容要以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為主,同時兼顧研究成果的水平;評價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在力求科學量化的同時,又應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以給學生留下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個人和小組在評價中的作用。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❸ 科學探究活動的步驟有哪些

 科學探究活動的六個步驟分別是:

第一步:研究的主題,其實質就是探究什麼。

第二步:探究的問題,其實質是落實到具體問題。

第三步:問題的假設,其實質是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是想。

第四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其實質是深入實踐,用不同的方法試驗以圖得到解答。

第五步:討論與交流,其實質是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搜集不同的意見。

第六步:歸納得出結論,其實質是將結論進行總結。

(3)研究學習方法的活動過程擴展閱讀

科學探究的意義:

1、它是一種學習方法。強調學生自己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知識、體會科學方法、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目前對這點已經取得共識。

2、科學探究本身也是學習的內容。平常所說的知識包括了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怎樣進行科學探究是一種程序性知識,以前我們對這類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在科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要通過對探究過程的反復體驗,學會怎樣進行科學探究。這在過去強調得不夠,應該引起重視。

3、科學探究還是一種精神。要用這種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規律,也要用這種精神學習整個課程中的所有內容。這點尤為重要。

❹ 研究性學習的步驟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習過程可經歷四個步驟:1.好奇心被激發,2. 收集和證實由好奇心激發的、幫助回答問題的信息,3. 當使用相對孤立的、用於幫助回答問題友森或解決問題讓告哪的信息時某些偶然的聯系得到建立、澄清和驗證,4. 這些信息被組織起來並用來形成和建立一個與主題有關的、清晰的解釋、結論或推論。歸納性探究方法的信息尋求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事實、決定相關問題、開發尋坦碼找這些問題的方法和建立對某一問題的解釋。

❺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程序有哪些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大體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選題、分組、選出課題組長、選指導教師、進行小組分工、設計研究方案,即撰寫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執行階段,按小組分工收集資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第一階段:
(一)選題五個原則
1.進取性叢態豎原則 選題要有正確的出發點,要從有利於今後學習出發,要不怕困難、要有勇氣、要有進取心。
2.科學性原則 選擇課題必須要有事實根據或理論根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和事物發展規律。
3.需要性原則 選題必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今後教育科學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4.創造性原則 選題要新穎、獨特,有「奇和巧」的設想,有的課題雖然別人已研究過,但只要方法創新,研究角度不同,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課題。
5.可行性原則 選題要具備主客觀條件,以保證課題順利地進行,高質量的完成任務。
(二)選題的程序
1.初選初步選出課題,這是選擇課題的第一步。初選的途徑不一,可以是學校指定的課題,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發現的新課題。
2.初探初選課題後就要對課題進行初步探索。通過查閱文獻,了解此領域以往研究的歷史、現狀,寫出此領域研究的綜述報告;分析課題的價值,必要性;研究課題的主客觀條件是否具備等。
3.具體化將研究課題分解為有待研究的較小的具體問題,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4.撰寫選題報告選題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提出課題,立題根據,理論假設,國內外研究概況、水平和發展趨勢,掌握的資料。本課題的性質、意義、新穎性、科學性 、先進性及應用前景。在此基礎上提出研究的方案,總體時間安排與進度,可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
(三)選題的方法
1.從社會熱點、學科熱點問題中選題。
2.從學習中遇到的「反常」現象中選題。
3.從學術觀點的爭論中提出新的課題。
4.從學科分化、交叉學科中發現新的課題。如環境科學。
5.來源於實踐,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從學習實踐中選出課題。

(四)查閱文獻資料
查閱文獻資料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它伴隨著研究學習的全過程。選出課題後只有深入查閱資料,才能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
1.查閱文獻目的: 了解該課題研究領域的全貌;了解該課題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研究課題的依據;明確研究課題的理論建構。
2.獲得資料的途徑:專訪相關領域的專家、教師和工作人員;搜索網上資料;查閱書籍、報刊、雜志、學術報告等。
(五)選擇研究的類型
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縱向研究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一個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系統的定期研究;橫向研究是在同一時間內對某類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研究並加以比較。
1.個人研究與小組研究 。
2.常規研究與採取現代化手段研究:滲大
3.常規研究有觀察事物、問卷調查、測驗、專題訪問、實地測量方式等;採取現代化手段研究有錄音、錄象、照像、電子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研究。
(六)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很多,主要有三大類,收集資料類,定性分析類,定量分析類。
1.收集資料類包括:觀察法、實驗法、臨床法、行動研究法、調查訪問法、問卷法等。
2.定性分析法包括:經驗總結法、歷史法、文獻法、比較法、邏輯分析法。
3.定量分析法是指:統計分析法。
第二階段:
(一)執行階段的任務 按照已經擬定好的研究方案,對被試進行觀察、施測,以收集研究課題所需要的事實材料或數據,這就是執行研究階段的任務。
(二)執行階段的要求 嚴格按要求選被試,嚴格執行指導語,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有目的記錄。
(三)考慮執行階段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
第三階段:
(一)整理資料 將研究主導方向資料系統化;確保收集的資料具有可靠性;保證形成典型性資料。
(二)分析結果 結果分析有兩種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三)寫研究報告 將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資料和數據進行整理,對結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透過現象揭示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內在規律,最終將研究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楊麗珠主編《閉困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
2趙鳳飛主編《選擇教育研究與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

❻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是什麼

一般認為,研究件學習的實施要經過以下五個基木階段:1.問題分析階段 按興趣或特長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小組規模適中且允許人員流動,小組及小組之間開展討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然後確定圍繞解決問題所要進行學習的內容,制訂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2.信息收集階段 這是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階段。學生開始收集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時,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必要的幫助與指導,如獲取資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篩選資料信息並作價值判斷等,避免學生產生過強的挫折感。學生可以通過圖書目錄、統計年鑒、書籍報刊、廣播電視、Internet網等多種媒體會找他們最想知道的信息,逐步為建起自己的解決該領域問題的知識體系,並形成自主思維的能力與習慣。3.綜合研究階段 經過信息收集的自主學習階段之後,學生重新回到學習小組中,利用所學到的新知識重新對問題作出評估。學生通過設疑、質疑、交流、合作、研討等,使問題得到解決。這個階段,學生不是簡單地說說他們已經學到什麼,而是要應用所學到的新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學生通過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將所學知識進行外化,新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得到鞏固與應用,產生廣泛的聯結,從而牢固地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4.成果展示階段 各小組利用小論文、圖表、模型、影像等各種不同形式來展示和匯報自己的研究結論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展示應依據一定的課題內容,也要依據自己的特長和客觀條件的許可程度來決定。5.反思階段 一旦學生覺得問題得到解決,為了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需要討論其他相關的、相似的問題或不相似的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與總結,有意識地反思問題的解決過程,並對自己或他人的表現作出評價。輔導教師應適當作一些關鍵環節上的點評,幫助學生歸納與總結,學生相互之間的討論以及對新學到知識的反思,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❼ 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步驟是什麼

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步驟:

1、指導與選題

階段選題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教師提供參考課題和學生自選課題。教師提供的參考課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內在條件和從學生生活的學習的外在條件考慮。而教師更需鼓勵學生自選課題,但是,學生自選課題必須經教師的審批,以保證選題的地理性。

2、實施研究階段

這個階段在研究性地理過程中極為重要。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教師可隨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在前面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這個階段主要經過:科學假設,資料收集,研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後以報告或論文形式呈現研究過程和結論。

3、評價階段

研究性地理學習課題評價的內容概括起來包括三個方面,即論點、論據和書面文字表述。評價過程中要突出實踐和創新兩個方面,例如,就論點講,觀點是否明確,是否符合地理學科的科學性,是否具有實際利用或參考價值,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4、研究成果交流階段

選擇合適時間,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論文交流。首先由小組代表發言:陳述論文的主要內容,重點介紹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獨到之處,談談對整個研究性學習的—些突出體會。其次,由其他組的同學提出質疑。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學校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1、建立起相應的指導、管理小組,負責校內外指導力縣的組織協調和設備利用、過程落實、實施檢查等項工作的統籌安排,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2、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一年和三年規劃。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

3、注意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發揮年級組在組織、協調方面的作用,強調班主任在研究性學習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

4、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桃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學校內部資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識貨景、特長、愛好的教師和職工,包括圖書館、實驗室、計弊機房、校園等設施、設備和場地,也包括反映學校文化的各種有形、無形的資源。

❽ 高中的研究性學習的步驟是什麼

�ü�鋈擻腖�撕獻韉姆絞醬郵卵�暗囊恢幟J健�2]它的特點是對於所學的一切歷史,不是盲目地去接受,而是在自我分析、探究的基礎上去認識歷史。這也正是新課程標准所強調指出的:「注重探究學習,使學生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與以往的「接受學習」相對的一種學習理念,對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性學習的內在目的也並不是在於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是達到在知識的探尋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探索的精神,從而引發整個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的歷史學科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知識傳授,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記,有時雖然也有形式上的突破,如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等,但這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教學目標也更多的在於解決問題,即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而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則在於改變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歷史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注重實際、多角度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研究性學習應該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在研究性學習課中盡可能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教師則應是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這種指導方式又與過去歷史學科常規性指導有一定的差異。歷史教師更多的需要宏觀的啟發,即加強對學生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資料搜集等方面的指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適當的研究方法,從而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注重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二.新課標下歷史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研究性學習是要從知識與能力培養態鏈的觀念出發,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得出結論的教學過程。它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和個性充分發展的機會。學生因此進一步鞏固了學科知識,強化了問題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又真正體味到了探究的滋味和樂趣,有助於產生科學研究的強烈願望。對於歷史學科來說,其具體方法和步驟如下:1.確定課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確定課題是進行歷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開端,直接關繫到學習能否順利開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固然可貴,但發現問題的價值更高。發現與提出問題是也創新的起點。能提出新問題,或是從新的角度去思考舊問題,往往會導致新的發現和突破。研究是以問題為依託的,沒有問題也就談不上進行研究。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也是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民主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設想。在開展課題研究之前,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一般可以通過開設講座、枝首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於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誘發探究動機。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建立起研究性學習小組。「小組的成員既要分工明確,又要精誠合作,以達到資源共享。」[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我思考和小組探討的基礎上,根據已知的歷史知識,歸納出准備研究的具體題目,形成具體的研究目標或是研究范圍。除此之外,還可以由教師提出或設計若干個相關課題,學生個人或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自主選擇。教師設計的帆搭孫問題也應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歷史的價值。如教學完「抗日戰爭」後,我們搜集了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信息資料,舉辦專題展出。在活動中,學生們提出:「抗日戰爭得以取勝的原因何在?」、「如何正確評價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抗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結合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分析日本為何否認其侵華暴行?」等課題。這不僅升華了課本知識,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學生原有的知識也被激活起來了,探究動機也迅速激發了。選題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難,尤其是對於初次進行歷史研究性學習的高中生,太難了容易挫傷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另外,在提出課題時,還必須注意到課題應該是值得研究的,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當作課題。對於學生所提出的課題,教師應該適當加以修訂,使之更加嚴謹。2.研究探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靈魂,貫穿於整個研究過程。學生在確定了研究課題後,便進入了具體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制定研究計劃、搜集史實資料、提出觀點和總結整理。課題確定後,研究小組就應著手制定具體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計劃。制定研究計劃可以防止研究性學習陷入無序狀態,可以保障研究性學習按計劃順利進行。研究計劃越詳細越好,在具體實施研究計劃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原定計劃作必要的調整。在研究計劃中要明確研究目標、研究方法、預期成果等。同時還要進行小組內的具體分工,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分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課題分工,即每個小組成員都要主動承擔一部分相對獨立的課題工作;二是角色分工,即每個組員都要承擔一個角色,如負責查找資料、執筆等,大家相互配合共同促進研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新課標強調「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學習」,倡導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單一個體的學習方式。人類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與人們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分工之下,可以積極參與到集體討論的活動之中,同時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學會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接下來,根據計劃的規定,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通過圖書館查詢、上網查找、參觀訪問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搜集所需史實資料。並及時做好對研究情況和體驗的活動記錄,這也是以後進行研究成果總結的素材和評價的依據。完成這些步驟之後,學生開始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歷史資料,提出自己對研究問題的假設,最後綜述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去主動搜集資料、查閱史料,並進行信息的加工處理,這一過程本身也就是研究的過程。提出觀點和假設後,就要選擇論據,論證觀點或證明假設。選擇的論據在質量上必須可靠、具體和嚴密。「歷史研究性學習特別重視『論從史出』、『先史後論』、『史論結合』,要求史實、史觀、史據的統一和理論論證。」[4]3.結題——成果表達,總結評價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自己或本小組的研究所得進行歸納整理,提煉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其中包括研究思路、研究過程與最終成果。教師此時仍然需要引導學生總結課題研究過程的思路和方法,收獲與不足,並在共同探討、相互交流中總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同時也要啟發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活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自主探究和實踐體驗,因此學生的學習結論必然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對於小組活動方面,既要看研究活動的開展情況,也要重視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合作情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研究情況開展評價活動,堅持把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量性評價和質性評價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客觀性評價,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及道德品行方面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區分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重要的應該在於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和教師教學的改進,從而使評價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三.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將研究性學習與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結合起來課本是學生學習的知識載體,也是學生掌握知識、提出問題的源泉。就高中歷史課而言,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更加科學的學習歷史知識是有益的。但同時高中歷史課也是一門基礎課程,研究性學習只能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方法和手段,過分熱衷於「研究」,脫離教學實際則會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驗和傳遞系統的學科知識方面依舊有很高的效率。所以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仍然應該堅持基礎知識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優勢互補,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研究性學習的作用。2.學生為研究性學習的主體,同時也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扮演主角,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研究性學習從確定課題、制定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搜集資料到研究成果的表達基本上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職責主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所以在研究性學習中往往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完全放任學生自己去進行研究性學習是不科學的。而且學生對歷史問題理解的層次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驗等方面都和教師之間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更必須加強教師的主導和調控作用。可以說,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的如何,將直接關繫到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結果。在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一方面要為研究小組內的各個成員提供研究指導,同時又要負責對整個研究活動過程的控制,適時根據開展的實際情況對研究計劃進行調整。沒有教師的啟迪和指導,學生就難以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❾ 研究性學習的定義和一般過程是什麼

研究性學習行雀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進行的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它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
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是:(1)課題准備(課題選擇、組逗核建研究小組、制訂研究方案);
(2)課題實施(選擇研究方法、收集和利用信息);
(3)總結與評價(分析總結、撰寫檔指早研究報告、展示與交流、評價與反思)。

❿ 研究性學習報告活動步驟怎麼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課題的提出: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研究內容:
研究方法:
關鍵詞:
研究過程:
具體計劃:
一、任務分工
二、活動步驟:
階段性
時間(周)
主要任務
階段目標
活動所需條件:
預期成果展示的方式:
研究性學習報告研究步驟
(一)調查法與實驗法
(二)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
(三)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
(四)文獻綜合法與個案研究法
(文獻綜合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閱讀全文

與研究學習方法的活動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蔓薇西梅使用方法 瀏覽:227
排煙風口與短管連接方法 瀏覽:701
姚桐斌研究的方法 瀏覽:737
引伸計安裝方法 瀏覽:618
吉娃娃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849
安卓系統通訊錄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5
怎麼備孕最好方法 瀏覽:812
頸椎病治療方法用什麼中葯治 瀏覽:246
水鑽打空調眼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19
口腔頜面腫瘤治療方法 瀏覽:959
沖成人奶粉的正確方法 瀏覽:193
404x125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0
水泥多孔磚砌牆方法圖片 瀏覽:705
孢穀草種植方法 瀏覽:283
萵筍青菜種植方法 瀏覽:736
前列腺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46
12伏蓄電池存電量計算方法 瀏覽:219
沖壓工36技計算方法計算實例 瀏覽:858
骨化三醇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306
三聯療法如何服用方法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