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瓷器用什麼方法鑒定

瓷器用什麼方法鑒定

發布時間:2023-05-10 10:56:20

1. 正確的瓷器鑒定方法

方法/步驟1:

觀型

瓷之型代表和展現著歷史、人文、政治、經濟乃至形制和生產力發展的傳承脈絡。是一個時段政治經濟發展演繹過程最直接的體現。由於是最貼切、最真實的人文濃縮,因而,我們研究認識瓷之型的演繹過程也便於了解社會的進程與發展。如果我們對某一類的器物,從起源到發展的全過程有一番系統的了解,如瓷壺類,那麼我們從器型,全然可以粗略地以型斷代,然後依據同時代的取材、用料、配方工藝、人文歷史等進行全方位的核實論證,就完全有可能准確的斷其年代。假如說年代確立不了,那就容易張冠李戴,形成老虎吃天,無法下爪。由此可說,鑒定瓷器,觀型斷代是堅定的第一要素。

2. 怎樣鑒定瓷器 瓷器的鑒定方法

1、瓷器鑒定主要是從器型、紋飾、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

2、器型方面,贗品側重於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摸清其演變規律。僅舉玉壺春瓶為例,自宋代始創以至晚清民國,歷朝均有製作,而風格卻代有變遷。如清雍正時所仿明宣德青花玉壺春瓶,雖然製作精工,但其餘姑置勿論,僅造型一項的微妙差異亦可略見端倪。除整體風格外,對於不同器物,還要從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瓷器內部等各個局部加以觀察,看看各時代有何異同。若能經常把玩和測量古瓷的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於鑒定工作十分有利。

3、紋飾方面,也同造型一樣,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無論題材內容、裝飾手法擬或工藝技術,不同時期的紋飾均有不同的表現,成為瓷器斷代和辨偽的有力依據。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暈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現象,後代仿品都不能准確再現,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復筆加重點染青花來刻意仿較宣青的效果,但因鈷料不同,就無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又如成化鬥彩文飾中「花無陰面,葉無反側」;畫人物衣紋不加渲染,表裡不分,如著單衣。這些微妙的時代特點,往往為後世仿造者所忽略。至於施彩工藝的演變,如成化鬥彩中獨具的奼紫色和不施黑彩(用黑彩勾勒輪廓線最早不應早於正德);明代及清初紅彩均為深棗皮紅色;明代綠彩多顯黃綠色;粉彩是於康熙中晚期才出現的;此類知識必須具備。另外,紋飾圖案所表現的畫風和筆法,也特別值得注意。如後仿清前期琺琅彩、粉彩、五彩、鬥彩等器物,運筆常顯拘謹、幼稚、生疏、滯斷,或圖案層次不清,無生動感還有的紋飾過於細膩,亦足以引起我們的懷疑。

4、胎釉方面,胎為骨,釉為衣。鑒別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入手,注意胎土淘煉的純凈與燒結的縝密程度。因時代淘煉方法有別,明代以前較之清代、民國,胎土中含金屬雜質為多。如著名的永宣細砂底器,露胎處可見金屬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點或火石紅色;而後仿清代、民國胎體,卻均因淘煉過細,沒有這種氧化斑,成為贗品致命的破綻。另外明代胎體迎光透視,多顯肉紅色;明成化胎體透光顯牙白和粉白色。藏品想送拍一線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詢一五二.五六九零.六三二四.同微信.而清代及民國仿品則顯青白色。

5、清康熙瓷胎質純凈、細膩、堅硬,為清末初仿品所不能及;而很多日本仿中國明清瓷器,其胎質燒結瓷化的程度又過高,以指輕扣,發聲清越,就仿品之逼肖而言,亦成缺陷。至於鑒別釉面,主要應注意觀察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釉層的厚薄,以及氣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例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閃現不同程度的青白色,器足釉面與器身釉面多不一致;明早期釉面常有無色的自然開片及縮釉現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與清雍正和晚清、民國時期後仿器的小波浪紋之間,有著細微的差別;清康熙瓷器釉面具有緊密感,出現硬亮青釉,漿白釉,並有破泡現象。種種,各自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對於識破偽品最具說服力。另從釉面的新舊光澤看,很多仿作者故弄玄虛,將仿品釉面作舊:土埋,打磨,葯滑,茶煮,漿沱,甚至稍加損破,以示出土狀。然後這些不自然的作舊光澤,決無古瓷那種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現象。

6、最後,款識方面,歷代更是千差萬別。體會各代識的不同風格,可以從研究筆法入手,然後將真假瓷器款識相互比較,結合實物,反復審度字體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還應注意總結同一時期早、中、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7、總之,辨識瓷器真偽,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同時,也要防止草木皆兵,對所見器物一概亂加猜測。欲提高鑒定水平,首先應多看真品,其次也可以選出一些典型的偽作贗品,經反復對比,切磋揣摩、積累經驗。如此,對瓷器的真偽、年代,才能作出真知卓見的判定。

3. 瓷器的鑒別方法 步驟技巧說明

許多朋友都特別喜歡收藏陶瓷製品,但是根據陶瓷的花紋以及年代的不同,產品表現出來的價值有很大的區別,哪怕是一個細節方面的問題,也會導致著很多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在收藏陶瓷製品之前了解真假鑒別方法,在這中間會涉及到許多的步驟與技巧,具體可以結合專業人士的建議或者更加簡單明了的小編也建議大家參考類似下文所述,入手進行瓷器的鑒別,收獲價值不錯的一款產品。

一、瓷器的鑒別方法

1、注意瓷器胎質:胎質一定要疏鬆,敲打時,聲音必須清脆。買仿古瓷的時候,一定要分年代判斷胎體的癟程度。比如,定窯分為南定和北定,北定的胎體一定是厚的,南定的胎體是薄的。在購買瓷器的時候最好攜帶電筒。鑒別時,不要從里往外照,而是要從外往裡照,然後觀察瓷器內部的投影,用手摸瓷器,如果看到裡面的影子是隨著手而動的,就證明瓷器的胎保

2、釉色:釉色必須准確、均勻。准確的說,民國以後製造的瓷器釉色為白色,清代生產的瓷器釉色為豆青色,這點在買仿古瓷的時候要注意。

3、畫風:畫風好。特別是在購買體積較大的瓷器時要注意區分手繪和貼花。貼花圖案呆板,線條比較死。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稜角,這是由於貼花時使用膠水造成的。瓷器的邊沿圖案經常使用貼花,在貼花的結合處有時會出現接縫,或者左右兩部分圖案不均勻的現象。

4、器形:獨特為好。

二、低檔大型陳設瓷器鑒別法:

1、瓷器胎體:胎體要均勻,不要出現嫌升塌胎的現象。

2、釉色、畫風:只要掌握鑒別貼花和拿銀手繪的技巧即可。即使購買貼花瓷器的時候也要注意仔細鑒別貼花質量的好壞,不要購買一些過於粗製濫造的貼花瓷器。

3、器形:瓷器的口平,底平即可。另外芹敏老,還提醒藏友注意,盡量選擇固定、可靠的瓷器專賣店購買瓷器,一般商家不會欺騙這些固定的購買群。

上文為大家舉例的是瓷器鑒別中可以參考了解的步驟技巧以及方法,由此可以得知市面上陶瓷質地的產品有很多,如果從收藏價值入手進行考慮的話,我們特別應該關注它們的年代以及花紋樣式設計,但是考慮到市面上真假混雜的陶瓷製品數目不少,對於初次購置的朋友來說,很有可能會導致的額外的損失和麻煩,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在選擇之前了解類似上文所述的瓷器的鑒別技巧和步驟方法,對比實際生活,進行選擇性的分析和學習。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4. 業內人士給大家歸納幾種鑒定瓷器的方法

古陶瓷鑒定專家認為,收藏要善於學習和積累經驗。既要掌握辨偽識真的本領,也要提升自己的審美修養。要了解歷代的工藝美術史、藝術史,同時也要將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避免盲人摸象、一葉障目。因此,景德鎮陶瓷世家王掌櫃總結了瓷器的鑒別的八個點,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一、看器型
許多瓷器都是有時代特徵的,有其獨特的形狀、大小等風格特徵,各朝代之間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壺春瓶,宋元明清均有燒制;但洪武梅瓶口為梯形,元代的梅瓶胸大。瓷器愛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圖錄上每一個朝代器物的形狀、大小,並用心記下每一朝代的標准器型,在實際辨別中做到心中有數。
二、看胎質
鑒別胎質要從瓷器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代瓷器的胎質一般較粗糙些,略泛黃色;而仿古瓷器的胎質較為潔白、精細。
三、看釉面
觀察瓷器的釉質,一般要注意其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

第一類,使用過或者陳設過的瓷器,上面的痕跡和年代感是現代仿品無法觸及的。

第二類,從未使用過的瓷器,上面沒有使用過時屬於「庫藏」,因年深日久,釉面的關澤也是柔和的,有一種自然的「韻光」。

第三類,出土的瓷器,因瓷器在古墓中時間太久,釉面表層收到化學侵蝕,形成了吃土的現象,釉面發烏,用放大鏡看能看見很多吃土的土斑。
四、看釉泡

看釉泡主要是看白釉層部分,而不是色釉層。因為古時候的柴窯和現在的氣窯燒制出來的氣泡是截然不同的,如官、哥窯釉泡之密似攢珠,汝窯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謂的「棕眼」等,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徵,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
五、看紋飾
紋飾特徵表現在題材、彩料、畫法等方面。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紅,因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常有色調灰暗或變為絳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點。此外,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進口青料的瓷器,雖以顏色濃艷渲赫一時,但色調極不穩定,很不適於畫人物,因而在元代紋飾中畫人物的較少。類似這些就表現為紋飾上的時代特徵,往往為後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對於鑒別真偽會有一定的幫助。
六、看青料
青料指製作青花瓷所用釉下彩料。青花瓷是明、清主流瓷,各個朝代所用的青料不同是有準記載的,而不同青料的呈色是有很大的差異的,由於青花五彩和鬥彩瓷也都要使用青料,故而青花的呈色來為彩瓷斷代。一定要注意區分凝聚斑和鐵銹斑。
七、看底足
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之說,研究各個時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點,找出瓷器繼承、發展、演變的規律十分重要,很多工藝都可以作為斷代的工具。比如元代工匠在修理足處理時,是先挖後削,一般是右手握削刀,由外向內,是按逆時針方向操作的,在器胚上會留下螺旋痕跡,於中心收刀。
八、看款識
根據款識以定瓷器之新舊真偽,是鑒別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自明代永樂年開始,各朝代官窯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號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瓷器的底款所用的字體、格式截然不同。
望採納,謝謝

5. 瓷器鑒定方法介紹 最新方法介紹

大家也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很多新的事物,就比方說瓷器吧!瓷器可以說是中國最具特色的一項發明,我國歷朝歷代都會有一些瓷器,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現在在市面上的價格也是非常高的。現在有很多喜愛瓷器的人都喜歡去收藏一些瓷器,不過現在市面上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贗品,接下來小編就教一教大家如何去鑒別瓷器吧!

瓷器鑒定方法

1、看瓷器的成型工藝:瓷器成型工藝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例如,定窯瓷器採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而元代的青花瓷時,就要看它的瓷器史如何成型的。元代的青花瓷是脫坯脫出來的,而不是手拉坯。它們的區別就是拉坯薄厚較均勻,脫坯摸上去則會高高低低,不很均勻;這些特徵,都應著重掌握。

2、看瓷器的款識:款識表擾鍵鍵明一件瓷器的時代、製作者、窯口等,也是鑒定古瓷器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明清古董瓷器大多是青花為主,如果用放大鏡照一下,發現多是深厚下沉,是後世絕難仿效的特徵。道光以後的款字泛青則散渙,而且淺淡上浮。清末有不少仿清代乾隆官窯的瓷器,然而字體、筆法與乾隆時不同,基本可判斷為贗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徵來斷代和辨偽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依據。

3、看瓷器的注漿工藝:如果一件款式為清康熙年制的,採用的是注漿工藝,那麼就可以確定是仿造品。因為注漿工藝是到了1949年之後才出現的製作工藝。

4、看瓷器的紋飾:瓷器上的紋飾都刻印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例如,成化彩繪中沒有黑彩,當時除用釉下鈷畫藍線外,還用紅、赭色描繪輪廓線。又如元青花瓷器的紋飾,少則三、四層,多則七、緩巧八層,層次多布局密,這些不同的特徵,都為我們判斷瓷器年代提供寶貴線索。

5、看瓷器的釉質:不同時代燒制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鑒定古董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一般是看古董瓷器釉質的粗細、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徵。例如老瓷器所謂的寶光,指的是站一米之外就能看出油油的光澤,光澤里含油,新瓷器的則是光澤直白,沒有油光;很多仿古瓷器經過加工處理後,也能看見「油光」,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自然的光澤。

關於瓷器的鑒別方法小編已經為大家介紹完了,通過小編詳細的介紹之後,大家應該對瓷器的鑒別方法有了一個最新的認識了吧!當然了要想掌亮脊握各類瓷器的鑒別方法是比較困難的,小編在這里只能為大家介紹一點兒皮毛。現在民間還專門成立了一些研究古玩的一些會所,大家要是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的話下去可以做一個更為詳細的了解。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6. 如何鑒定瓷器

中國陶瓷,歷史腔頌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為數不多。中國歷代名窯精品層出不窮,且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

,還有很多仿製的作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在當時就有其它地方窯仿造,雖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風行於世。至於元、明、清,仿製古瓷之風更是有增無減

。可以說千百年來所制仿古瓷器幾乎是到處可見。偶不經心就易出錯。要鑒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

鑒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下面分別敘述之。

根據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偽,是鑒別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

雜」一類的說法。因此,我們在識別真偽古瓷時,首先應注意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如橫,豎,撇,捺、勾、挑、點等的特徵。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

經過選擇,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製者勢必謹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局促,筆法不容易生動自然。這種破綻,為鑒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但僅注意這一點是遠不夠的,元代以前的古瓷並無正式官窯年款。雖然根據文獻記載,北宋曾有帶「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見實物。明清兩代雖有款識,但晚清所仿字

體非常逼真,很難識別,必須詳細比較其字體和位置,才不致於發生錯誤。如永樂年款以現有實物來說,只有四字篆款寫、刻或印在園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卻有四字或六字楷、

篆書款寫在器里或底足、口邊的。宣德年間的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園器里心和口邊,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帶。諸如此類,還是有一定

規律的。大致說來,有如下幾點:

明代字體多用楷書款,但永樂、宣德、弘治年間有少數例外,清代順治,康熙二朝亦為楷書盛行期,雍正則楷書款多於篆書款,乾隆時期篆書款漸多於楷書款,嘉慶以後篆書

款遂成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復以楷書款為主的趨勢。

其次是款色有別。明、清瓷器款識多以青花仿謹為主。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其顏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後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渙、淺淺上浮。宣德款式色樣

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現黑、藍、灰等多種顏色,這一點雖不美觀,卻是後世很難仿製的特徵。自明代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很多,有紅、綠、黑、藍、紫、金等色,並且也使

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製品在款色和刻、雕、印方法上也隨之有很多增加,只有認真加以區別,並結合用料和技術的不同,才可能大體判斷其時代真偽和瓷質優劣。

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寫成泰水(水)。

在用字和字體結構方面也有一定規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窯有的題某某年制,有的題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窯卻一概都用「制」,還未發現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

字心上不寫一橫而成「德」字,後世仿世品往往忽視這一點。成化官窯款的「成」字最後一點,有的點在橫線右上方,有的點與橫線相平等,有的點在橫線右下方,故有所謂「成

字一點頭肩腰」的說法。萬曆的「萬」字也有羊字頭與艸字頭的不同。

總之,觀察款識既要注意其筆法、字體,結構和款色等各方面,還應當知道同一時期的款識筆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風格及色調上不失其時代特徵。因此

,還必須結合共它方法來辨別真偽。

根據造型來鑒定瓷器,也是鑒定工作中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

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陶瓷器的形狀,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標准以及技術條件有密切關系,能較好地體現各時代的特色,隨同時代的演近而

漸趨繁復,而古代的形狀是比過簡朴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

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當大。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里紅大碗有的口徑達42cm,青花和釉里紅的口徑也在45~58 cm左右。由於胎體厚,燒制不易,難免有翹棱,夾扁、凹心、

凸底等缺陷,因而很多文獻都有元瓷粗率之說。

明清瓷器

明代永樂時一般盤、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內凹,圈足較元代放大,顯得特別平穩。胎土陶煉精細,造型輕重適宜,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就是備圓基最典型的例子。明代宣德年

間的瓷器造型更加繁多,無論盤、碗、杯、壺、罐、瓶等製作都非常精緻,而且能獨出心裁、銳意創新,如「無擋尊」可稱是空前之作。至成化時期,在瓷質方面精益求精,造型

唯重纖巧,而且也無大器,如最有名的五彩扁肚撇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等都是異常輕盈秀雅的代表作品,為仿品望塵莫及。明弘治傳世作品不多,以黃釉雙耳罐、碗著稱於世

。正德時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筆架、扦屏、墩式碗等。嘉、萬曆之後造型漸趨復雜,在器形上有很多創新之作,正如《景德鎮陶錄》記載有「製作益考、無物不有」的說法。可以說

在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宜、成化時期的作品來顯得有些粗製濫造。

清代無論在器形或和種類方面都有顯著增加,並且製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時期創新之作獨樹一幟。雍正時期在器形的創作方面也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以及明代

永、宣、成窯瓷器不僅胎釉,紋飾惟妙惟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等。這一時期無論創新仿古都達到了

高潮,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相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後,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有創新之作。造型從精美遂變為粗笨,失去了前期的優秀傳統。例

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別並不顯著,以後卻逐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

除了了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外,還須了解或掌握一些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許多同類型的器皿粗看外表極為相似,而仔細觀察

這三大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後製品由於旋削細致,此種接痕就不明顯了。如此所謂一線之

差,往往在斷代辨偽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盤盤身弧度較小而淺,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較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後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

、碗、其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內壁多向外稍撇。明末清初許多民窯的盤、碗底部常有明顯的輪狀旋削痕,即所謂的「跳刀」,而在官窯中則極少見。

有些時代接近或後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於胎釉原料和紋飾書法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區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繪三層紋飾,碗外繪四層紋飾。粗看起來胎釉也大

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但仔細加於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重要區別:碗腹下部收斂程度有所不同,即永樂碗腹較豐滿,宜德碗腹微削。這些細微的差別,是根據實物仿製時

,因成型、燒窯等技術條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綻。仿品的器形與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區別。因仿製時雖按真品原器製造,在未燒之前與真器雖然相同,但經高溫燒

制後,其形與真器相比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別。這可能是原料的來源,配製和提煉的精粗不一致所造成。

根據紋飾和色彩鑒定瓷器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

。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鑒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瓷器紋飾的發展過程也是由簡到繁,由劃印貼刻到雕剔描繪,由單純一色到絢麗多彩。

在這方面,元代是個很明顯的轉折點。元代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創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以往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後各種色彩的發明進一步豐富

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器物年代。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紅,由於沒有很好地掌握原料的特性,故在元代製品

中顏色美麗的較少,釉里紅中常有色調灰暗或變為絳褐色的缺點。但在元代後期的大部分成熟的青花、釉里紅紋飾卻非常美觀,圖案不僅重視主次諧調,而且慣用多邊的花邊紋飾

,無論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另外由於原料成分的限制,在書法上也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進口青料的瓷器,雖以顏色濃艷渲赫一時,但色調很不穩定,不適於畫人物。因而有所謂「元

代人少,永樂無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說法。成化鬥彩也是一樣受原料和技術的限制,雖然色澤鮮明、晶瑩可愛,但有所謂「花無陰面,葉無反側」的缺陷。而且畫人物不論男女

老少四季均穿一件單衣,並無渲染的衣紋與異色的表裡之分。類似這些就表現為紋飾上的時代特徵,往往為後世仿品所忽略。我們在鑒別真偽時如能加以注意,是很有益的。此外

,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時代上的區別。如成化彩繪中沒有黑彩,當時除用釉下鈷畫藍線外,還用紅,赭色描繪輪廓線。假如我們遇到一件釉上黑輪廓線的成化彩瓷器

,就應該懷疑它是否真實可靠,因為黑輪廓線的應用最早不超過正德初期。粉彩不會早於康熙晚期,當然也很難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贗品了。乾隆時期由於大量使用

洋彩,並且吸取了西方紋飾圖案的裝飾方法,有些作品追求筆法線條精細與紋飾奇異,而使部分花樣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風格。這也反映出某種時代的特徵。

在用文字作為瓷器裝飾的特點上,明、清兩代製品仍有所不同。明代瓷器多寫梵文、經語、百福、百壽字的;清代瓷器則多用大篇幅詩、詞、歌、賦等作裝飾文字,例如「赤

壁賦」、「前後出師表」、「滕王閣敘」。此種只有文字而無圖畫的器皿歷朝很少仿製。了解這一點,在我們判斷時代和辨別真偽的具體工作中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在官窯和民窯瓷器之間,有所謂「官窯龍五爪,民窯龍三爪或四爪」的說法。一般來說,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判別真偽的線索,但不能把它看成是絕對的。民窯瓷器中也有

五爪龍的紋飾,官窯瓷器同樣也有三爪、四爪龍的作品。如「宣德官窯青花海水龍紋天球瓶」就畫的是三瓜龍,「康熙官窯綠地素三彩雲龍紋文具盒」則是四爪龍的裝飾。官窯瓷

器上的紋飾往往還與當時皇帝的愛好和意願分不開。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於是多喜用八卦、八仙、雲鶴一類的圖案作裝飾。清道光皇帝嗜愛鴿、犬、草蟲,故這一類畫面在該

對期的瓷器中也出現較多。清代有賞賜瓷器之風,所賜群臣的瓷器,多以白地青花蓮為主要紋飾,青花表示為官以清,白為重,蓮是廉潔,海水是象徵四海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

(統)萬年、三羊(陽)開泰、四妃十六子、五倫論圖、六國封相、七珍、八寶、九連登、百福、百泰、紅幅(洪福)齊天等。

總之,各個時代都有一些獨特的征狀,如能掌握這些規律,在決疑辨偽中就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要提出的是,下列時代特徵必須了如指掌:元代瓷器的變形荷花瓣和山石

花朵不填滿色的畫法;永、宣瓷的牽牛花與海水江牙;正德瓷的迴文和行龍穿花;嘉、萬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書;康熙瓷的雙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過枝花與皮球花;乾隆

瓷的萬花堆和錦上添花等紋飾,這些都表示了突出的時代特徵。

根據胎釉鑒別

從胎釉方面看,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鑒別瓷器時應對此細致的觀察。觀察古瓷,要注意釉質的粗細、光澤

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徵。如舊瓷多有所謂「瑩光」或「酥光」的說法。這兩種與一般新瓷釉上出現的所謂「浮光」相反,而蘊含著一種如玉如脂的光澤,前

者的光由內發,後者光由外鑠。這種深厚溫潤的釉光是由於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則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也就是所謂的浮光。但有些仿品經過茶煮、漿沱、葯浸、

土埋處理後,也可以消除此種「火光」。相反,一向被妥善保藏的舊瓷,也會不失其嶄新的釉光。如某些從未啟封而保存至今的康、雍、乾三朝瓷器,一旦開箱其光澤依然爛燦如

新。所以只憑「失亮」一點就作為歷史年久的證據是不可靠的。在觀察釉質時對於釉層的厚薄程度及縮釉、淌流狀態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窯瓷釉多有堆脂,定窯瓷釉多有淚痕

,明、清脫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瑩似玉石,這些固然都是可貴的特徵。不過,後世仿品也能大體近似。所以我們還必須參照其它方面的特色,並注意器里和口邊、底足等處。如康

熙郎窯紅釉有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的說法。這種瓷釉以深紅寶石釉為主,器物口邊的釉色較淺談,故稱為「脫口」,器底釉色濃艷,釉多厚聚,稱為「垂足」,釉雖垂流而不

漫底,稱為「郎不流」。這種技術特徵正是郎窯紅最不易仿效之處。
鑒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一般來說,元代瓷器底足多露胎而且胎質粗糙;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掛釉,清朝中葉以後則露胎者漸少。但無論任何時代器皿,在圈足的邊緣或

口邊露胎之處,大都可以看出火化的特徵。如元代瓷胎多粗澀而泛火石紅色,明、清瓷器則比較潔白細膩,很少含有雜質,看不見火石紅色。這主要是原料本身質量改變的結果,

以及製作方法和火候的不同所造成。從而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偽之間的一條分水嶺。

總之,辨別胎釉既要用眼來辨其色澤、厚薄、片紋、氣泡,也要用手摩以別粗細,用指扣敲以察音響。必須耳、目,手三者並用。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

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這是因為當時採用瀝釉方法進行施釉的緣故。

五代時的釉色為天青色。據傳說,五代後周柴世宗指雨過天晴的天空,對向他請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員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欽定

為天青色。這種釉釉色瑩潤,施釉較薄,青中閃著淡淡的藍色。

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這是宋代龍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

中生長著的「梅子」。

明代永樂、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凈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並且有厚薄不均現

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或蝦紅色的傾向。這一特徵,是其它瓷器中所沒有的。

明代宣德年間,與明永樂年間時間雖近,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樂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時大件琢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斑」,還

有鐵銹斑點。清康熙、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徵。

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

粉白釉,其釉較稀薄,往往見有小縮釉現象;底部還現有坯胎中旋紋痕跡。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堅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的最

大特點。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點,是我們鑒別古陶瓷的年代和窯口的可靠的依據。

7. 瓷器鑒別方法

方法/步驟
1、收藏瓷器時,拿到手裡先看底,新老瓷器的底不一樣,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沒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問題是鑒別是不是做舊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過的摩擦痕,新瓷器沒有使用痕跡。要看款的新舊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醬油燒色做舊
2、用手摸,老瓷器像玉一樣光滑,有些老瓷器的胎土裡加有瑪瑙,這樣的瓷器看著光滑養眼,摸著像一塊美玉
3、看火光,新瓷器火光稱為賊光,看著閃光耀眼。老瓷器的光,是從瓷器內部發出來的溫潤光芒,看著養眼。做過舊的瓷器雖說沒有了火光,但是看著無光澤。
4、看畫工,老瓷器大多是手工畫上去的,現代瓷器都是印花和貼花
5、看窯變,有些老瓷器底部有火石紅,有些已經形成胎紅
6、看裂紋,老瓷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裂紋
7、看棕眼,有些老瓷器有縮油點,瓷器上到處都是棕眼
8、看鐵癍,有些老瓷器的胎土含有特殊原料,入窯燒好後瓷器上面有塊狀鐵
9、看蛤蜊光,有些老瓷器已經形成五光十色,這樣的瓷器最少有60年以上
10、看胎色,古代製作瓷器用的泥土和現在的不一樣,有的胎是灰色的,
11、看支釘痕,有的老瓷器有3個或5個支釘痕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為數不多。中國歷代名窯精品層出不窮,且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還有很多優秀的仿製品 。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 ,在當時就有其它地方窯仿造,雖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風行於世。至於元、明、清,仿製古瓷之風更是有增無減。可以說千百年來所制仿古瓷器幾乎是到處可見。偶不經心就易出錯。要鑒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

8. 鑒別陶瓷的方法。

1、瓷器的鑒別方法 購買瓷器有個「四字訣」,即「看」、「聽」、「比」、「試」。 「看」就是要將瓷器上下內外細細觀察一遍。一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潔潤滑,有無擦傷、小孔、黑點和氣泡;二看形狀是否規整,有無變形;三看畫面有無損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須放置平穩,無毛刺。 「聽」就是聽輕輕彈叩瓷器時發出的聲音。如聲音清脆、悅耳,則說明瓷胎細緻密實,無裂損,在高溫燒成時,瓷化完全。如聲音喑啞,就可斷定瓷胎有裂損,或者瓷化不完全,這類瓷器經冷熱變化,易開裂。 「比」就是比較。對配套瓷器,要比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畫面裝飾是否協調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青花或青花玲瓏瓷,因為青花呈色隨燒成溫度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同是青花瓷,顏色有深有淺,一套幾件乃至數十件的成套冷瓷器,如各件青花呈色有明顯差異,這套瓷器就大為遜色了。 「試」就是試蓋、試裝、試驗。有的瓷器帶蓋子,有的瓷器由幾個元件組合而成,在挑選瓷器時,別忘了將蓋子試蓋一下,將元件試組裝一下,看看是否合適。另外,有的瓷器具有特殊功能,如滴水觀音,能自動滴水;九龍公道杯,酒斟滿到某一位置,會全部漏光。所以要試驗一下,看其功能是否正常。 2、陶瓷餐具的選購 陶瓷餐具造型多樣、細膩光滑、色彩明麗且便於清洗,是絕大多數家庭購買餐具的首選。但是,陶瓷表面上的彩釉卻有可能成為健康殺手。彩釉中的鉛、汞、鐳、鎘等都是對身體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元素鐳會殺傷白血球。鎘、鉛和汞都是重金屬,鎘和鉛會引起肝臟或其他內臟中毒,汞會引起肝、腎硬化。使用不合格的陶瓷產品時,這些有害物質會溶出,隨著食物進入人體,時間一長,會引起慢性中毒。同時,製作陶瓷的粘土也要注意,劣質的粘土含微生物和有害物質較多,即使不上彩釉也會損害人體健康。因此產品的規格和質量尤為重要,達標的彩釉基讓陶瓷對人體基本沒有危害,而看起來乾乾凈凈的無彩陶搏清局瓷餐具卻可能為健康埋下隱患。 在購買和使用陶瓷餐具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購買陶瓷餐具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市場,切不可貪便宜購買沒有正式生產廠家的劣質產品。國家規定,將陶瓷餐具置於4%的醋酸中浸泡,鉛的溶出量不得大於7毫克/升,鎘的溶出量不得大於0。5毫克/升。目前正規的生產廠家的產品基本都能符合這一要求; 2)購買時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觸摸餐具表面,看內壁是否光潔; 3)用鼻子聞是否有異味; 4)不要購買顏色過於鮮艷的陶瓷餐具。為使色彩鮮艷,廠家會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屬添加劑,因此,顏色越鮮艷的餐具,重金屬就越容易超標; 5)應購買原料、工藝控制比較嚴格的釉中彩、釉下彩餐具; 6)餐具在使用前用沸水煮5分鍾,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鍾,以溶出餐具中的有毒物質。 3、藝術陶瓷的選購 我國的陳設藝術陶瓷,分陶和瓷兩大類。陶主要產地有:以紫砂壺和花盆著稱的陶都正鍵江蘇宜興;以陶塑人物和動物造型見長的廣東石灣;還有生產唐三彩的河南洛陽;生產黑釉陶罐的山西渾源;生產刻花陶器的四川榮昌。瓷主要產地有:以生產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四大傳統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鎮;以釉下五彩裝飾美術瓷而聞名的湖南醴陵;還有生產雨點釉和創新刻瓷藝術的山東淄博;生產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鄲;生產白瓷的福建德化;生產青瓷的浙江龍泉;以及生產釉上彩花瓷的廣東潮州;生產仿南宋官窯藝術瓷的浙江蕭山等。 陳設藝術瓷作為商品,價格並非越高越好,這就需要認真加以鑒別。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畫功是否熟練、清晰,色澤是否瑩潤、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亂真;釉下裝飾注重工筆式寫意,必須是手工繪制,不是印花、貼花,而且顏色要光亮。 再就是看整體效果,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面是否光潔,色度有無異樣。最後,選購陳設藝術陶瓷要在白天光線好的地方,燈光往往會出誤差。對瓷質可輕輕彈叩,聽聲音是否清脆響亮,存在裂紋的陶瓷則有沙啞聲。

9. 瓷器鑒定方法

1、看瓷器造型: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准、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瓷器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明清瓷器鑒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先要對歷代器物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展的總趨勢,春秋戰國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銅器,古樸剛勁;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發展;唐代瓷器則渾圓飽滿,顯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宋代瓷器修長輕盈,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風格,器物高大,顯得厚重粗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點,器物造型秀麗古拙,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清代則器形繁多,製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

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制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鑒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則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答褲泡疏密等幾方面特徵。例如,福建建陽宋代建窯所生產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鐵成分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質堅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雖與建窯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黃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質粗松,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窯口區分開來。

即使同一個時代,同一品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會發現胎釉有不同之處,例如,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膩,釉面肥潤,隱現桔皮狀的凹凸感,仔細觀察,釉中可見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語。

3、看瓷器工藝:

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鑒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宋代定窯瓷器採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而宋代汝窯瓷器採用支釘支燒工藝,燒成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只留下極小的芝麻狀支釘痕跡,這些特徵,都應著重掌握。

4、看瓷器紋飾:

瓷器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元代瓷器的紋飾,布局繁密,層次較多洞擾,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八層;而到了明代永樂時期,則趨於疏朗。再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納舉旦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有的叱吒風雲,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龍鍾,這些,都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鑒定時的參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例如,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大多採用進口青料,這種青花料含錳量較低,含鐵量較高,燒成後往往會在青花上出現黑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徵之一。而清代雍正時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確地再現宣青風格,青花上的黑疵斑點是用筆觸多次點染而成,只要仔細觀察,就可發現人工留下的痕跡,與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瓷器款識:

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製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明清瓷器鑒定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窯瓷器,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體、筆法與康熙時不同,一看就知是後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徵來斷代和辨偽也是相當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瓷器用什麼方法鑒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煙風口與短管連接方法 瀏覽:701
姚桐斌研究的方法 瀏覽:737
引伸計安裝方法 瀏覽:616
吉娃娃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845
安卓系統通訊錄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5
怎麼備孕最好方法 瀏覽:812
頸椎病治療方法用什麼中葯治 瀏覽:246
水鑽打空調眼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19
口腔頜面腫瘤治療方法 瀏覽:959
沖成人奶粉的正確方法 瀏覽:193
404x125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0
水泥多孔磚砌牆方法圖片 瀏覽:705
孢穀草種植方法 瀏覽:283
萵筍青菜種植方法 瀏覽:736
前列腺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46
12伏蓄電池存電量計算方法 瀏覽:219
沖壓工36技計算方法計算實例 瀏覽:858
骨化三醇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306
三聯療法如何服用方法 瀏覽:426
93乘43加91的簡便方法 瀏覽:393